地質土壤什麼意思
1. 土壤地質環境的定義
土壤不僅是農業生產的基礎,而且還是人類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農業生產的發展,我國許多農業耕地的質量得到了逐步的改善,農業耕地的年產出也因此不斷增加。我國用只佔世界7%的耕地,卻養活了約佔22%的世界人口。然而,因受人為活動作用和局部地球化學作用的影響,土壤地質環境質量受到嚴重的威脅。全國第二次土壤普查結果顯示,在全國960萬km2的土地中,適用於農耕的土地面積約有1.37億hm2,僅占總土地面積的14.3%,大部分為旱地,約佔77%,水田面積僅佔23%。我國農業歷史悠久,具有良好的用地養地經驗,加速了土壤的進化,培育了不少穩產農地。但長期以來,不少地區忽視耕地的保護利用,導致許多農田生態失衡,耕地不斷減少;同樣對森林的濫伐與放牧地的盲目開墾,以及工業「三廢」的污染,使得土壤生態環境日趨惡化。因此,土壤地質環境所面臨的問題已越來越受到地學工作者的關注,如土壤生態環境對農業的制約,土壤改良,名優特新農產品土壤地質背景研究等。
土壤地質學是介於土壤學與地質學之間的新學科分支,它運用地質學的手段說明土壤的發生、分布、形成歷史以及地質體如何影響土壤的理化形狀等。它主要從地質科學的角度來研究土壤,不僅研究地殼表面大環境對土壤發育的影響,同時研究土壤作為大氣圈、岩石圈、生物圈和水圈之間界面物質的運動特徵。土壤地質學的研究對象是形成於一定的地理環境中,發育在不同地質基礎之上的土壤實體,並且主要研究各種母岩、地殼運動與土壤發育關系和規律,並服務於生產實踐。
土壤地質環境是土壤地質學的研究對象——土壤實體所處的環境,它是指地球表層空間與大氣、水、生物相互聯系與相互制約的動態平衡系統。土壤地質環境包括原生土壤地質環境和次生土壤地質環境。我們可以應用地質科學、地球化學、環境化學及土壤化學等相關學科的基本理論和知識研究土壤地質環境的發展和變化,尤其是研究人類活動對土壤地質環境的影響,以用於指導優化農業產業結構,改革耕作制度和施肥制度,改良土壤質量,提高農產品產量和質量,培育名優特新農產品,促進農民增收,保障我國的糧食安全和食品安全。
2. 在語文中地質是什麼意思
現代漢語中的地質指:
地質泛指地球的性質和特徵。主要是指地球的物質組成、內結構、構造、發育容歷史等,包括地球的圈層分異、物理性質、化學性質、岩石性質、礦物成分、岩層和岩體的產出狀態、接觸關系,地球的構造發育史、生物進化史、氣候變遷史,以及礦產資源的賦存狀況和分布規律等。
在我國,「地質」一詞最早見於三國時魏國王弼(226~249)的《周易注·坤》,但當時屬於哲學概念。
3. 這是什麼地質什麼土
岩土(芯)及標貫樣描述:(土):名稱、顏色、濕度、狀態或密實度、礦物成分專、粒度成分(磨圓屬度、分選性和填充物)、包含物、夾(互)層及韻律層特徵、厚度。(岩):名稱、顏色、礦物(粒度)成分、膠結物、結構構造、節理裂隙及填充物特徵、漏(涌)水、風化程度、能否干鑽、漫水變化情況、岩石塊徑及硬度、可溶岩的岩溶及填充物特徵。
4. 土壤地質單位的建立
1.土壤地質單位的內涵
土壤地質單位是指土壤屬性及地質背景相同或相似的一類農業地質體。據地學特徵對成土母質進行合理的分類,是建立土壤地質單位的關鍵。考慮到同一成土母質在不同環境條件下所形成的土壤類型和性質不同,為與土壤學和農業系統的銜接和交流,便於農業地質背景研究成果在農業生產中的應用,土壤地質單位劃分遵循地學意義上的成土母質分類與土壤學中土壤亞類相結合的原則。據此建立的土壤地質單位,能較好地反映土壤屬性,其精度大致相當於土屬,但較後者賦予了更多的地學內涵。
2.土壤地質單位的意義
1)據傳統的學科分工,土壤圈屬於農學研究范疇,而地學研究側重於岩石圈,地學工作者在收集、分析各類地質資料的基礎上,能較准確地釐定各類岩石的結構構造、礦物組成、化學組成、沉積環境等特徵參數及其空間分布,取得高精度的成土母質分類及其空間分布,從而為土壤學研究提供基礎性資料。
2)土屬是土壤發生學分類的一個級別,反映了區域均勻性因素(如氣候植物條件)控制下的局部性成土因素變異,其中成土母質或母岩類型是導致這種變異並進一步決定地形地貌、侵蝕程度、鹽分組成與水文地質分異的關鍵因素。土系是土壤系統分類的基層分類單元,是指發育在相同母質上、具有類似剖面土層排列及性態特徵相似的一組土壤實體。由此可見,土壤地質單位與土屬、土系具有內在含義上的本質相似性,但土壤地質單位在成土母質或母岩的研究精度方面大大超過土屬、土系,並可作為土屬、土系劃分的參考依據,這是對土壤學研究、土壤分類的貢獻;並且土壤地質單位更加突出了地質背景的作用,對於農業區劃、種植業結構調整具有獨到的應用服務功能。
3.浙江省成土母質的地學分類
(1)分類原則
據成土母質賦予的土壤性質差異(需排除氣候、地形、生物等因素),綜合考慮岩性、沉積環境、結構構造、礦物組成、元素組成等諸因素對土壤性質可能產生的影響,有針對性地劃分母質類型。
(2)分類依據
成土母質分類以影響土壤性質最大的地表風化殼(0~1.5m)為主要對象,山地丘陵區與平原區的分類依據有所差別。
1)山地丘陵區。在山地丘陵區,母岩的結構構造、地球化學特徵對成土母質、土壤的影響最大,地球化學特徵在母岩、母質、土壤三者間具有較大的承襲性,並決定著岩石的礦物組成、風化速率;結構構造對岩石抗風化能力、土壤厚度、抗侵蝕性和質地亦有較大影響,如花崗岩與酸性火山岩的地球化學特徵相近,但土壤性狀卻相去甚遠,即緣於岩石結構構造的差別。因此,山地丘陵區成土母質分類的主要依據是母岩的結構構造和地球化學性質。在劃分過程中,考慮到對土壤性質的影響程度,尚需對各種岩石類型作相應的歸納,如本次分類原則上將侵入岩與火山岩分開,但中、基性侵入岩(閃長岩、輝長岩等)與中、基性火山岩(安山岩、玄武岩等)地球化學特徵相似,結構構造亦相近,故歸為一類。
2)平原區。平原區為運積母質堆積區,沉積物一般已經較長距離搬運,地球化學專屬性不明顯,成土母質分類的主要依據是沉積環境(即沉積相)和結構構造。沉積環境是首要考慮因素,因其不僅決定了沉積物的結構構造,還對沉積物的礦物組成、水文地質條件等有重要影響,如湖沼相粘土較湖相粘土更富有機質、地下水位一般也較高。
(3)命名與表示方法
成土母質命名原則上以岩石大類名稱加上後綴「風化物」即可,如「酸性火山岩類風化物」;第四紀鬆散堆積物則採用「沉積環境+岩性」的命名方法,如「濱海相粉砂淤泥」、「牛軛湖相泥」等。成土母質表示方法原則上以各類成土母質的英文首字母大寫作為代號,如在該類母質中尚細分有小類,則用阿拉伯數字序號1、2、3……下標以示區別,如「河流相沉積物」表示為「River」的縮寫「R」,內部的河漫灘相則為「R2」。遇2類母質英文首字母相同,則其中一個取前2個英文字母,第二個英文字母為小寫,如「湖相沉積物」表示為「La」。此外,「中更新世紅土」、「晚更新世紅土」、「洪沖積物」則分別表示為「Q2」、「Q3」、「Q4」。
(4)浙江省成土母質類型
浙江省成土母質分類見表3-1。該分類系統主要適用於中小比例尺(1:25萬—1:50萬)的調查研究,其與浙江省第二次土壤普查中母質分類方案(浙江省土壤普查辦公室,1994)的異同點說明如下。
1)全新世成因類型中殘坡積、殘積、坡積、坡洪積均不再細分,將其作為基岩的原地或半原地風化物處理,統稱為成土母岩風化物。因工作精度所限,在洪積、沖洪積物里不再區分各類再積物的原岩(土)。
2)對碎屑岩類風化物的劃分比《浙江土壤》(1994)及《浙江省土系概論》(2003)中成土母質的劃分要細,後者將砂(礫)岩、石英砂岩與細粒花崗岩、石英含量較高的凝灰岩歸為一類。據地學特徵,上述四者的結構構造和地球化學性質均有較大差異,有單獨歸類的必要;本省的硅質岩類富磷、碳,不易風化,植被特徵相似,列為一類進行研究;此外,炭質頁岩、鈣質泥(頁)岩,因分布零星,圖面無法表示,不作為岩類單獨列出,但對其成土屬性進行了總結。
3)碳酸鹽岩類的分類方案與《浙江土壤》(1994)差別較大,後者將石灰(岩)土分為黑色石灰(岩)土和棕色石灰(岩)土兩大亞類,黑色石灰(岩)土中的黑油泥是特定成土化學過程的產物,不在母質劃分考慮之列;而炭質黑泥土的特定母質為「炭質灰岩」,所謂「炭質灰岩」可能系泥質灰岩內部炭質泥岩夾層的訛傳,基於地學成因,很難形成「炭質灰岩」,浙江寒武紀地層中也沒有「炭質灰岩」這一岩類,因分布零星,圖面無法表達,本分類方案將其歸入泥質灰岩類。
4)紫色碎屑岩類風化物的劃分比《浙江土壤》(1994)要細,後者僅據鈣質含量分為石灰性與非石灰性2類,沒有考慮碎屑物的結構、粒度、土壤的質地,本分類方案據此進一步劃分為泥岩、砂岩2類,建立的土壤地質單位與「紫砂土、紫泥土」等土種相當。
5)花崗岩類特指酸性、中酸性花崗岩類,包括具斑狀、似斑狀結構的淺成、超淺成侵入體(如花崗斑岩、石英正長斑岩等)及少量鹼性、偏鹼性花崗岩類;據碎屑物粒度分為中粗粒花崗岩類風化物與細粒花崗岩類風化物2類。中性、基性侵入岩的礦物粒度一般較細,結構與中性、基性火山岩相近,歸為一類。
表3-1 浙江省成土母質類型及主要土壤地質單位編圖單元
續表
續表
6)酸性火山岩類包括酸性火山碎屑岩和熔岩。中酸性火山岩類指英安質、英安流紋質火山岩,其與酸性火山岩雖然常量元素含量相近,但微量元素含量有一定差異,並在土壤和植被中反映明顯,有必要單獨歸類研究;富晶屑凝灰岩類特指產於高塢組中的晶屑熔結凝灰岩、凝灰熔岩等,地球化學特徵與酸性火山岩相近,因其碎屑組分含量高、粒度粗,岩石結構與花崗岩類類似,風化地貌、風化層厚度與酸性火山岩截然有別。中性岩類、基性岩類分別包括中、基性火山岩與侵入岩。「酸性」、「中酸性」、「中性」、「基性」主要據SiO2含量「>72%」、「62%~72%」「52%~62%」「<52%」劃定;「富晶屑凝灰岩類」晶屑含量一般>25%。
7)對平原區的第四紀鬆散堆積物首先據成因分類,在各類成因內部據碎屑物結構構造做進一步劃分,但不再考慮各種微沉積相的差異,如將邊灘、心灘均歸入河道相。
4.土壤地質單位研究
(1)命名規則
土壤地質單位的命名據建立原則採取「成土母質名稱+土壤亞類名稱」的方法,如「泥頁岩類黃紅壤」、「濱海相粉砂淤泥潮土」。土壤地質單位的表示方法亦應反映出成土母質與土壤亞類2方面的信息,將各類成土母質代號與相應的土壤亞類英文首字母相結合即為該類土壤地質單位的代號,如「河漫灘相淹育水稻土」表示為「R2P」,其中「R2」為河漫灘相沉積物的圖示符號,「P」取自淹育水稻土英文「Perco genic paddy soil」的首字母;遇2個土壤亞類英文首字母相同,則將其中一個取前2個英文字母,第二個英文字母為小寫,如脫潛水稻土與酸性粗骨土的英文首字母均為「D」,將後者表示為「Dy」。
(2)研究內容
土壤地質單位的主要研究內容由岩石(包含第四紀鬆散堆積物)、母質和土壤3部分組成,其中岩石的研究內容有:層位、時代、地理分布、面積,具體岩石類型、顏色、結構構造、礦物組成、地球化學特徵,地形地貌,沉積環境,水文地質條件等;母質研究內容:顏色、厚度、結構、礦物組成、地球化學特徵等;土壤研究內容:顏色、厚度、土體構型、質地、有益或有害元素含量(全量與有效態)、pH值、抗侵蝕能力、適種性和大致對應的土屬、土種等。
(3)研究方法
土壤地質單位的研究方法以資料收集、整理為主,野外調查為輔助,即在綜合已有的各類地質、土壤資料的基礎上,通過與特定土屬、土系的對比,確定研究重點進行解剖。野外調查的主要手段是測制土壤地質剖面。
資料收集是本項工作的重點與基礎,通過對歷年來各項區域性調查資料的綜合,總結各類岩石的空間分布及其主要屬性,確定本區的成土母質分類系統,並將其與農業部門的土壤資料相結合,建立土壤地質單位。在此基礎上,選擇主要土壤地質單位布置剖面,通過系統的分層、采樣及綜合研究,進行解剖。本次工作所收集的主要資料有:全省1:20萬數字地質圖及相應的區調報告(1965~1980年,浙江省區域地質調查大隊)、已完成的1:5萬、1:25萬地質圖及區調報告(截至2003年,浙江省區域地質調查大隊、浙江省地質調查院),《浙江省區域地層岩石地球物理地球化學參數研究報告》及分析測試數據,本院已收集到的鑽孔資料等;農業部門的《浙江省土壤圖》(1992年)、《浙江土壤》、《浙江省土系概論》等。
5. 地質岩石土壤有沒有價值
岩石和土壤都有價值。
岩石的用途:
做建材
▪ 珍貴寶石
▪ 提煉金屬
▪ 顏料
土壤能夠生長植物,為地球上的動物和人類提供豐富的在機質。
6. 地質是什麼意思
地質來圖是將沉積岩層、火成自岩體、地質構造等的形成時代和相關等各種地質體、地質現象,用一定圖例表示在某種比例尺地形圖上的一種圖件。是表示地殼表層岩相、岩性、地層年代、地質構造、岩漿活動、礦產分布等的地圖的總稱。
根據野外調查路線、觀測點的距離,調查精度的比例尺劃分為小(1/50萬及其以小)、中(1/25~1/20萬)、大比例尺(1/5萬及其以大)地質圖。依據內容分為:基岩地質圖、地質礦產圖、岩性-岩相分布圖、構造地質圖、礦產圖、第四紀地質圖、古地理圖、水文地質圖、工程地質圖和環境地質圖等。
地質界線、構造線、礦產和地理底圖等要素的標示精度,投影方法的准確性是衡量地質圖成圖效果的主要考核指標。我國對不同比例尺、不同地質圖類別的成圖方法技術都有具體的規范要求。
7. 地理條件與地質條件有什麼區別
地理條件是一個地區自然地理要素條件.主要包括該地的位置條件\氣候\水文\氣候\土壤\生物等.
地質條件主要指該地所處的板塊位置,地震\火山]地質構造\岩石\地下礦產\等要素.
地震是地質要素,氣候是地理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