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質研究所都有什麼科室
❶ 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
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是我國學科比較齊全、人員結構較為合理、設備比較完善的綜合性地學基礎研究機構,主要從事基礎性、公益性、戰略性和前沿性的基礎地質調查和基礎地質研究工作,同時承擔地質學、地球物理學和地球化學專業研究人才教育和培養任務。地質研究所現有在職職工180人,10個專業研究室。研究領域包括:區域地質、地質編圖及資料庫建設;大地構造與全球構造;生命起源、古生物群落與地層對比;前寒武紀地質與早期地殼生長;新生代地質與現代地質生態環境;超高壓變質作用與超高壓變質帶;岩石學、礦物學與地球物質科學;大陸動力學與地幔動力學;成礦地質背景與區域成礦學;深部地球物理探測與岩石圈結構及地球動力學;同位素地質理論、方法體系與應用。
副所長高錦曦
副書記、紀檢書記沈琳
所長、黨委書記侯增謙研究員
2008年總收入約1.73億元,比2007年增長17%。各類科研項目總經費15283.63萬元,其中國土資源大調查項目3657萬元,自然科學基金項目1186.4萬元,科技支撐項目876萬元,汶川地震科學鑽探專項經費2075萬元,深部探測技術與實驗研究等項經費3870萬元,基本科研業務費450萬元,地質及礦產資源勘查經費815萬元,其他科技項目經費2624餘萬元。
2008年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1項,獲國土資源科學技術獎一等獎1項。
2008年公開發表論文150篇,其中SCI檢索刊物論文78篇,包括國際SCI論文32篇。公開發表專著1部,中英文版1:250萬地質和礦產圖4幅。據中國科技信息研究所統計,2008年本所論文發表數量在國內地學類機構排在第7位,已連續3年在全國地學研究機構中位居前10位,是國土資源系統唯一的研究所。研究所現任領導班子包括:所長、黨委書記侯增謙,副所長耿元生、高錦曦,副書記、紀檢書記沈琳。
2008年度重要科研成果
全國1:100萬地質圖空間資料庫:屬中國地質調查局基礎地質調查與研究工作項目,項目負責人丁孝忠研究員。首次系統編制了全國1:100萬地質圖地理底圖(國際分幅),並建立了相應的資料庫;系統編制了64幅1:100萬國際分幅地質圖並建立了全國1:100萬地質圖空間資料庫,編寫了全國1:100萬地質圖空間資料庫編圖說明書、分幅圖元數據及核心元數據。填補了全國1:100萬地質圖空間資料庫的空白,健全了國家基本比例尺地質圖空間資料庫系統。自主開發研製了1:100萬地質圖資料庫檢查系統,具有自動進行圖幅數據檢查、快速修改等功能;研製開發了全國1:100萬地質圖空間資料庫管理系統,該系統具有較強的空間數據檢索、屬性數據檢索、多級地質要素屬性查詢,以及1:100萬國際標准圖幅元數據查詢等功能。
中國地質科學院年報.2008
地球的化學、生物與環境演化的同位素研究:屬中國地質調查局基礎地質調查與研究工作項目,項目負責人朱祥坤研究員。在國內首次建立了Cu、Fe、Zn、Mg、Ca同位素的MC-ICPMS高精度測定方法和配套的樣品化學純化方法,所建方法精度達國際同類實驗室的先進水平;在鞍山地區獲得了一批新的年齡和地球化學數據,進一步驗證了鞍山地區38億年岩石的存在,初步確定了鞍山群形成時代為25億年前,進一步完善鞍山地區太古宙構造—岩漿演化的年代學格架,總結了鞍山地區太古宙地殼演化規律;對前寒武紀幾個重要時段多種化學沉積岩石進行了Si、O、S等同位素研究,在冀東和五台地區發現了與質量無關的S同位素分餾現象,探討了這些元素的同位素組成變化與環境和生物演化的關系;對冀北、遼西的J-K地層進行了同位素精細定年,為陸相地層J-K界線年齡的確定、年代學格架的建立和遼西生物群演化研究提供了重要依據;對太平洋深海多金屬結核和結殼進行了3He同位素與元素地球化學多重示蹤研究,初步查明了富鈷結殼記錄的海洋氣候環境的演化規律,通過與10Be定年方法對比,初步建立了測定富鈷結殼形成時代和生長速率的地外3He新方法。
大陸碰撞造山帶成礦作用:屬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項目,項目負責人侯增謙研究員。項目選擇青藏高原3個成礦帶中的3個典型代表(即驅龍斑岩銅礦、玉龍斑岩銅礦和大陸槽稀土礦床),通過典型礦床詳細解剖和成礦帶區域成礦對比,揭示其成礦過程,建立碰撞造山帶adakite質斑岩成礦模型,揭示碰撞帶陸內環境REE超常富集機理,為構築大陸碰撞成礦理論框架奠定堅實基礎。本項目歷經4年研究,提出了大陸環境斑岩銅礦成礦新模型,突破了傳統的岩漿弧環境斑岩銅礦成礦理論;提出了大陸碰撞帶或造山型REE礦床概念,建立了造山型REE礦床新模型,豐富和發展了礦床學理論;以大陸碰撞帶Cu和REE礦床成礦模型研究為基礎,孕育和建立了大陸碰撞成礦理論新框架。本項目共發表論文38篇,其中,SCI收錄論文29篇。本項目與「973」項目共同組織出版了中英文專集7部。項目實施的4年中,共培養博士6人,碩士8人,3位博士後出站;與一批國際同行開展了廣泛的合作研究,已經形成了一支團結協作、富於創新、成果豐碩並有一定國際影響的研究團隊。
Fe-Mn結殼表面樣品鐵同位素組成隨深度的變化關系
朱祥坤研究員在漢諾壩野外考察
大陸典型成礦帶深部作用與成礦模式
譚庄—沈丘凹陷中生界沉積、構造特徵與有利儲層預測:屬國土資源部油氣資源中心「全國油氣資源戰略選區調查與評價」專項:東秦嶺—大別造山帶兩側油氣資源戰略選區研究之專題。主要完成人員:曠紅偉、柳永清、楊飛、彭曉波、劉燕學等。項目主要依據地質和地球物理技術研究華北南部大別山造山帶北側周口坳陷內譚庄—沈丘凹陷的中生界下白堊統。重點是層序地層、沉積體系和有利儲層分布與構造特徵的研究,核心是分析下白堊統層序地層格架內的沉積體系展布及有利儲層發育特徵,進一步結合地球物理解釋的中生界內幕構造特徵和綜合研究,確定有利的油氣勘探目標。通過課題實施,在下白堊統內幕構造、沉積相及其展布特徵、有利儲層分布以及綜合評價與優選勘探目標研究上取得一系列成果,體現了一定的理論研究和生產應用意義。
譚庄—沈丘凹陷下白堊統永豐組下段地層等厚圖
譚庄—沈丘凹陷下白堊統永豐組下段有利勘探目標綜合評價圖
內蒙古1:25萬西老府幅區域地質圖
內蒙古1:25萬多倫幅區域地質圖
內蒙古1:25萬多倫幅、西老府幅區調修測及蒙南—冀北地區晚中生代地層格架與重要地質事件和年代地層系統研究:屬地調項目。主要完成人員:柳永清、魏文通、劉增效、姚寶鋼、趙華平、王永、遲振卿、江小均、劉燕學、曠紅偉等。項目完成1:25萬多倫幅(K50C002002)、西老府幅(K50C002003)區調修測面積27395km2,開展了蒙南—冀北地區晚中生代地層格架與重要地質事件和年代地層系統以及相關基礎地質研究,取得一系列重要的基礎地質研究成果。系統查明了區內興蒙造山帶或華北地塊北緣構造單元的物質組成、地層序列、形成時代;調查和研究了東西向、北東向構造—岩漿岩帶的物質組成、形成時代、構造背景及演化,深入調查與研究了晚中生代火山—沉積作用與盆地演化;在主要構造(帶)屬性、區域構造格架以及晚中生代地層格架、重要地質事件和年代地層系統、探討晚古生代—晚中生代地層、岩漿作用、盆地、區域構造發育演化,以及第四系地層和古地理環境調查與研究等諸多方面,取得明顯進展和系列成果。
❷ 中科院與地質相關的研究所有哪些,都在什麼地方求詳細講解
以地復球系統科學思想為指導,制以深部地球物理探測、淺部地質構造、古地磁學與年代學等主幹學科為支撐,
以特提斯造山帶研究為切入點,由東至西對比研究其造山作用、深部精細結構、構造與地表過程響應及其相互作用,揭示大陸形成演化的規律。
特提斯研究中心包括五個學科組:大地構造學、古地磁學與年代學、造山帶與盆地、構造物理學、應用地球物理與地質工程。
❸ 中國地質科學院水文地質環境地質研究所
截至2014年底,全所職工總數534人,其中在職職工310人,離退休職工224人;博士生導師8人,享受國務院政府津貼專家4人。專業技術人員中,院士1人,俄羅斯自然科學院外籍院士1人,正高級職稱40人,副高級職稱46人,中級職稱125人。內設8個綜合管理部門、16個技術業務部門、3個科研業務保障部門。國際水文地質學家協會中國國家專業委員會、中國地質學會水文地質專業委員會、地熱專業委員會、農業地質專業委員會、河北省礦泉水產品質量監督檢驗站掛靠所內。
發表論文122篇,其中SCI檢索論文21篇、EI檢索論文23篇。出版專著5部,獲得專利29項,1項專利技術實現轉讓,獲著作權1部。獲批12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石建省研究員獲「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稱號,盧耀如院士再獲河北省院士特殊貢獻獎,石建省、王貴玲研究員受聘全國首席科學傳播專家。國家實用新型專利「有機物污染水樣泵管口采樣器」成功轉化為產品,投入批量生產。榮獲國土資源科學技術二等獎1項,中國地質調查局、中國地質科學院2014年度地質科技十大進展1項,中國地質學會2014年度十大地質科技進展1項。
獲獎證書
領導班子由5人組成,所長、黨委書記石建省,副所長張永波、張兆吉、李援生,紀委書記張民福。
所長、黨委書記石建省(中),副所長張永波(右二),副所長張兆吉(左二),副所長李援生(右一),紀委書記張民福(左一)
年度重要科研成果
我國地下水污染調查建立全流程現代化取樣分析技術體系。成功研製系列取樣器並解決痕量組分採集技術難題,發展高效實用的現場調查技術及離線萃取技術,快速准確地查明了重點地區地下水污染狀況;通過高解析度遙感解譯調查土地利用類型與污染源分布;構建了有機分析實驗平台,對全國33個實驗室實現網路遠程質量監控。
大型盆地和東南沿海典型地區深部水文地質調查與綜合評價取得地熱資源勘查重大突破。在高溫地熱資源以及乾熱岩勘查、水熱型地熱資源調查評價、省會城市及地級市淺層地溫能調查評價取得重大突破,發現多處高溫地熱異常。西藏古堆高溫地熱顯示區地熱鑽探230米深度溫度達195 ℃,為我國目前地熱勘探中同深度溫度最高鑽井,川西地區高溫地熱鑽探填補了理塘、巴塘地熱鑽探空白。首次開展乾熱岩科學開發利用試驗研究,東南沿海地區乾熱岩鑽探選址取得進展,完成東南沿海乾熱岩資源潛力區地球物理勘查。
貴德縣扎倉溝乾熱岩鑽孔現場
中國地質調查局王學龍副局長聽取項目匯報
熱坑間歇噴泉
熱水塘沸噴泉
城市發展中的地質環境風險評估與防控關鍵技術研究與示範。以甘肅蘭州、天水的滑坡、泥石流為研究對象,攻克了滑坡、泥石流發生概率難以計算的難題,建立了滑坡、泥石流風險評價技術方法體系。以鄭州地面沉降為研究對象,研究了中原城市群地面沉降發生原因與機理,為中原城市地面沉降風險評價技術研究奠定了基礎。以石家莊、北京、洛陽為研究區域,研究了污染物在這些地區包氣帶中的遷移規律與包氣帶的防污能力,改進了地下水污染防污能力的評價方法技術,為地下水污染風險評估奠定了基礎。
全國地下水資源及其環境問題戰略研究。查明我國13個糧食主產區的分布范圍、農業種植現狀及其灌溉用水對地下水依賴狀況與趨勢、各糧食主產區地下水資源保障農田生產用水能力。首次查明地下水超采與灌溉農業之間關系、小麥、玉米等秋糧作物及蔬菜和耗水型果林用水對地下水超采影響程度和應調控閾以及節水灌溉與地下水資源優化配置機制。提出相對農民模式的綜合優化節水灌溉方案和實施對策,示範應用取得顯著生態環境和經濟社會效益。創編了我國「國家主要含水層圖工作大綱與技術要求」,全面完成《我國水工環地質工作發展史》出版稿,對發展我國水工環地質事業具有重要指導意義。
國家糧食主產基地黃淮海區灌溉農業的用水強度、對地下水依賴程度和地下水保障能力分布圖
祁連山大型煤炭基地土地覆蓋現狀解譯圖
重要能源基地水文地質環境地質調查。完成我國重要能源基地1∶5萬水文地質環境地質調查工作總體部署。先後開展了「青海重要能源基地水文地質調查」、「神東煤炭基地水文地質調查與老空區普查」和「晉東能源基地水文地質環境地質調查」。完成6個1∶5萬標准圖幅調查(面積約2520km2);實施一批探采結合井,總出水量約14736m3/d,有力地解決了礦區缺水問題。在多年凍土區融區控水規律、鄂爾多斯盆地直羅組強富水特性、典型岩溶泉域強徑流帶分布與演變、採煤條件下上覆含水層疏干破壞機理、礦區含水層保護理論技術、老空區老空水普查技術方法和1∶5萬水文地質編圖等方面取得一系列新成果。
巴丹吉林沙漠1∶5萬水文地質調查。完成巴丹吉林沙漠湖泊集中分布區野外調查任務,填補了我國沙漠區域水文地質調查空白。調查湖泊窪地133個、泉點29個、機民井88個,人工揭露地下水73處。初步查明沙漠東南部第四系沉積基底特徵和湖泊、地下水分布的規律。首次在沙漠腹地完成350米水文地質鑽探,揭露了第四系沉積基底和含水層結構,並首次獲取巴丹吉林沙漠水文地質參數,為沙漠區水文地質條件研究奠定了良好基礎。
中國工程院重大咨詢項目我國地熱資源開發利用戰略研究。通過全球地熱資源開發利用數據,對我國各類地熱資源開發利用情況以及開發利用用途進行分析總結,圈定具有開發利用前景的高溫、中低溫地熱區(田),提出地熱發電規模及遠景布局。查明我國乾熱岩資源分布,圈定若乾乾熱岩遠景分布區,提出我國地熱資源開發利用集約化目標及方向。開展了地下熱水資源開發利用現狀與趨勢研究,制定出我國地熱資源開發利用關鍵技術研究路線圖,為地熱資源管理提供決策依據。
群礦採煤驅動下含水層結構變異對區域水循環影響機制研究。初步查明采空區覆岩三帶宏觀分布規律,采場應力分布對覆岩裂隙發育特徵的影響特徵、關鍵層分布對覆岩裂隙發育特徵影響機理,分析總結了采動裂隙發展與含水層結構變異演化規律,基本掌握采空區裂隙發育特徵及滲透性變化規律,建立了典型礦區含水層空間結構變異數值模型,創造性提出采空區滲透性躍變曲面「橢拋凹形體」概念。
華北平原典型地區地下水回灌關鍵技術與工程示範。應用GMS軟體初步建立了試驗場三維地層結構圖,建立了勘察回灌區水文地質參數系列。建立完善了地下水回灌三維水流模型,發展了地下水高精度模擬技術和優控管理信息技術。完善了滹沱河沖洪積扇三維地下水流模型,採用嵌套技術建立區域模型與示範區模型的耦合模型;建立示範區地下水回灌主要污染組分的溶質運移模型,進行了地下水管理模型的演算法研究,初步形成地下水管理信息系統。
沙漠腹地水文地質鑽探
含水層結構破壞物理模擬試驗
地下水回灌試驗場立體圖
❹ 中國地質科學院有哪些研究所位置都在哪裡其中哪些比較容易考呢
中國地質科院北京有地質所,礦產所,地質力學所,京外有水環所,岩溶所;要看你考哪個方向的了,搞礦的就去礦產所,搞水文的就去水環所;都不是很難。
❺ 中國有哪些關於地質的研究院
水文地質專業的單位相當的多,每個省都有水文地質勘察院,水文隊,況且現在多數版水文地質專業都是水工環一權體的,所以,環境地質監測站,地災研究院等都有水文方面的研究。包括公路、鐵路、電力、水利等勘察設計院也有水文方面的研究。
研究院的話,中科院下屬的一些水文地質研究所,還有就是地方上的一些,例如:桂林岩溶所等。
❻ 中科院地質院有哪些專業
中國科學院包括5個學部(數理學部、化學部、生物學部、地學部、技術科學部),以及11個分院(沈陽、長春、上海、南京、武漢、廣州、成都、昆明、西安、蘭州、新疆)、84個研究院所、1所大學、2所學院、4個文獻情報中心、3個技術支撐機構和2個新聞出版單位,分布在全國20多個省(市)。此外,還投資興辦了430餘家科技型企業(含轉制單位),涉及11個行業,其中包括8家上市公司。
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於1999年由原地質研究所和地球物理研究所兩所整合而成。整合前的兩個研究所都有長達50餘年的歷史和豐厚的科研成果,在國內外地學界具有很高的學術地位。著名地質學家侯德封先生曾任原地質研究所第一任所長,著名地球物理學家趙九章先生曾任原地球物理研究所第一任所長。
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是從事固體地球科學研究與教育的綜合性學術機構。研究所以固體地球各圈層相互作用及其資源、環境、工程地質問題作為主攻方向。1999年以來,研究所在科研布局上基本形成了地球動力學研究、環境與災害研究、礦產資源研究的三足鼎立式研究格局。研究所共設以下九個研究室:地球深部結構與過程研究室、岩石圈構造演化研究室、青藏高原研究室、新生代地質與環境研究室、空間電磁環境研究室、工程地質與應用地球物理研究室、油氣資源研究室、固體礦產資源研究室、水資源與地殼流體研究室;研究所同時有岩石圈構造演化、礦產資源、工程地質3個中國科學院重點實驗室,另外在地球磁場與地球外核動力學、乾旱區環境演化與全球變化、俯沖碰撞造山的岩石學過程等研究方向上建成3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優秀創新研究群體。近年來,研究所承擔了多項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規劃(973)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863)項目的科研工作,取得一批重要科研成果。代表性的獎項是著名第四季地質學家劉東生院士獲得的2003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研究所從事科研活動的人員共有177人,其中中國科學院院士11人、中國工程院院士1人、研究員60人。另外,研究所共有支撐系統固定人員26人,固定管理人員19人。研究所是國家最早確定的碩士、博士研究生培養基地和博士後流動站單位,是中國科學院博士生重點培養基地,現有在讀博士生292人,碩士生95人,在站博士後50人。
研究所擁有開展固體地球科學研究的大型觀測和測試分析儀器,主要包括:地球物質成分與物質性質分析系統、地球深部結構觀測系統、地質年代學測定系統、地磁與電離層觀測台鏈、古環境數據分析系統、數據處理計算系統,為地球科學測試、觀測和實驗提供了必要條件。
研究所圖書館目前藏書約35000餘冊,中外文學術期刊現刊350種。與國際著名大學和研究機構保持長期的學術交流與合作研究。研究所主辦的國家一級學術刊物有:地球物理學報(SCI收錄)、岩石學報(SCI收錄)、第四紀研究、地質科學、工程地質學報、地球物理學進展。研究所還是三個國家一級學會的掛靠單位,它們是中國地球物理學會、中國岩石力學與工程學會、中國第四紀研究會。
中國科學院蘭州地質研究所
❼ 都有哪些科室
首先大分為1.內科
2.外科
3.婦產科
4.兒科
其中內科有:呼吸內科,消化內科,心血管內科,腎專內科,血液屬內科,神經內科,內分泌內科,風濕免疫科,感染科,老年醫學科等。
外科有:骨外科(可分為關節外科、創傷外科、脊柱外科,手足外科/整形外科等),普外科(可細分為胃腸外科、大腸外科、肛腸外科、乳腺外科、甲狀腺外科/內分泌外科、肝膽外科等)血管外科、神經外科/腦外科、泌尿外科、心臟外科。胸外科等。
婦產科可分為:婦科,產科
兒科可分為:兒科,新生兒科
其他科室有:腫瘤科,耳鼻喉科(可細分為耳科、鼻科、喉科),眼科(可分為屈光、眼內科、眼外科等),皮膚性病科,中醫科,康復科,針灸科,急診科,麻醉科,重症醫學科(即ICU),口腔科等等。
以上都是臨床科室,還有輔助科室,如放射科,病理科,輸血科,檢驗科,心功能科,葯劑科,供應科等。
以上臨床科室不同級別醫院劃分程度不一,不同醫院的劃分習慣也有差別。
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幫助。打字累死了。
❽ 中國地質研究所在哪裡
中國地質科院北京有地質所
❾ 中國地質類的研究所有那些,在那些地方,有誰知道
目前我國地質勘查隊伍分布在以下部門:
1、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國土資源廳(國土環境資源廳、國土資源局、國土資源和房屋管理局、房屋土地資源管理局):管理
2、各地質勘查局、各有色地質勘查局、各煤田地質局、各核工業地質局、各冶金地質局
3、中國地質調查局:隸屬於國土資源部,副部級事業單位。
4、中國冶金地質總局(中國冶勘總局):直屬於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管理的正部級事業單位。
5、中國煤炭地質總局(涿州):直屬於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管理的正部級事業單位。
6、中國核工業地質局:隸屬於中國核工業集團公司。
7、中化地質礦山總局(涿州):隸屬於中國昊華化工(集團)總公司。
8、中國建築材料工業地質勘查中心:隸屬於中國中材集團公司。
9、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黃金指揮部。
10、有色金屬礦產地質調查中心:隸屬於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
11、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以東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責任公司為主)
12、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即新星石油有限公司)
13、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以海洋石油勘探開發研究中心為主)
14、中國鹽業總公司(即中鹽勘察設計院)
15、延長油礦管理局(陝西省)
16、中聯煤層氣有限責任公司
地質院校:
1、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和北京)
2、吉林大學(原長春地質學院)
3、成都理工大學(原成都地質學院)
4、長安大學(原西安地質學院)
5、石家莊經濟學院(原河北地質學院)
6.中國海洋大學(原山大地礦系)
《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印發地質勘查隊伍管理體制改革方案的通知》(國辦發[1999]37號)
(一)將原地質礦產部所屬的在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的地質勘查單位統一劃歸到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由省級人民政府國土資源主管部門歸口管理,並逐步實行企業化經營。
(二)組建中國地質調查局,作為國土資源部所屬的組織實施國家基礎性、公益性、戰略性地質和礦產勘查工作的事業單位。具體職能和編制由國土資源部報中央機構編制委員會審定。
(三)各工業部門所屬地質勘查隊伍要根據不同情況積極推進改革。冶金、有色、輕工、化工、建材等部門所屬的地質勘查單位,可以從各自部門的實際情況出發,改組為企業或進入企業集團,具體實施方案由國家經貿委與各工業局研究確定。中國核工業總公司可以從所屬地勘隊伍中保留一支從事放射性礦產勘查的精幹隊伍,其餘與原地質礦產部所屬地質勘查單位同步進行屬地化、企業化改革,具體實施方案由國防科工委研究確定。武警黃金地質勘查部隊的改革,按照中央軍委和國務院的有關決定執行。輕工局所屬部分地勘單位,並入中國鹽業總公司。
一、地質部地勘系統
中國地質調查局:2001年成立,隸屬於國土資源部,副部級事業單位。
天津地質研究所(天津地調中心)
沈陽地質研究所(沈陽地調中心)
南京地質研究所(南京地調中心)
宜昌地質研究所(宜昌地調中心)
成都地質研究所(成都地調中心)
西安地質研究所(西安地調中心)
青島海洋地質研究所
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
中國國土資源航空物探遙感中心
中國地質調查局發展研究中心 (全國地質資料館)
國土資源部實物地質資料中心
國家地質實驗測試中心
中國地質環境監測院
中國地質圖書館
中國地質博物館
水文地質工程地質方法技術研究所
勘探技術研究所
探礦工藝研究所
探礦工程研究所
鄭州綜合利用研究所
成都綜合利用研究所
中國地質科學院(院機關):
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
中國地質科學院礦產資源研究所
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力學研究所
中國地質科學院水文地質環境地質研究所
中國地質科學院地球物理地球化學勘查研究所
中國地質科學院岩溶地質研究所
各省市區地質勘查局(組建地質調查院)全部下放。
原石油地質系統於1997年成立中國新星石油公司,2000年劃歸中國石化集團。
二、冶金地勘系統(原冶金部地質勘查總局)
中國冶金地質勘查工程總局(中國冶勘總局),成立於2001年。
中國冶勘總局一局(華北局):燕郊:第一地質勘查院(燕郊)、中冶地勘岩土工程總公司(原冶金部第一勘察基礎工程總公司)、河北天元地理信息科技工程有限公司、秦皇島天元五一五鑽探工程有限公司(2006年從中冶地勘岩土工程總公司分出):原編制為:一隊:遷安;二隊:衢州;515隊:秦皇島;516隊:宣化;518隊:邯鄲;520隊:邢台;522隊:唐山;物探隊:灤縣;水文隊:定州;超硬材料研究所:探礦技術研究所:燕郊;測繪大隊:燕郊;建築規劃設計院:職工醫院:二級甲等;子弟學校:
中國冶勘總局二局(原華東局606隊):福州:第二地質勘查院、福建岩土工程勘察研究院、一隊、二隊、三隊、四隊。
中國冶勘總局三局:太原:311隊、312隊、314隊、316隊、地勘院、岩土總公司。
中國冶勘總局山東局:濟南:2個專業公司,4個綜合地質隊、2個專業地質隊、2個勘查院、1個測試中心和1所高級技工學校:山東正元資源勘查研究院、新疆地質勘查院(烏魯木齊,外派單位)、山東正元地理信息工程有限公司
中國冶勘總局中南局:武漢,分布在湖北、湖南、廣西三省八市:603隊:大冶;604隊:孝昌; 605隊:襄樊;606隊:黃石;607隊:宜都;608隊:黃石;609隊:黃石;水文隊:黃陂。
中國冶勘總局西北局:西安:西北地質勘查院(西安,原西安地質調查所);五隊(酒泉);六隊(漢中);烏魯木齊地質調查所。
中國冶勘總局地球物理勘查院:保定,國內三大航空物探隊伍之一。
中國冶勘總局遙感技術應用中心:北京
中國冶勘總局昆明地質調查院:昆明,原西南局昆明地質調查所。
中國冶勘總局廣州地質調查所:廣州
四川省(西南)、遼寧省(東北)冶金地質勘查局和冶金華東地質勘查局(安徽省)已下放。
三、煤炭地勘系統(即中國煤炭地質總局)
中國煤炭地質總局:總部原涿州,現遷北京豐台。
江蘇煤炭地質局:常州,勘探一隊、二隊、三隊、四隊、五隊、物測隊、機械研製中心、勘探研究所、江蘇長江機械化基礎工程公司。
浙江煤炭地質局:杭州,浙江華廈工程勘察院,浙江華廈建築基礎工程公司,浙江煤炭測繪院等。
廣東煤炭地質局:廣州新市鎮,152地質隊、201地質隊、202地質隊和江南基礎工程公司。
廣西煤炭地質局:柳州
湖北煤炭地質局:武漢,125隊、182隊、物探測量隊、地質勘查院和湖北省地質勘察基礎工程公司。
青海煤炭地質局:西寧,105勘探隊、132勘探隊、物測隊、勘查院4和青海岩土工程勘察咨詢公司。
第一勘探局:邯鄲,119勘探隊、129勘探隊、173勘探隊、物測隊、科教中心、地質勘查院、技術研究中心。
第二勘探局:北京,機械研製中心,建築工程公司,地質制圖印刷中心。
水文地質局:邯鄲,水文地質工程地質環境地質勘察院、四個水文地質隊和物探、基礎工程、機電安裝、物資供應、地能空調、污水治理等六個專業公司。
航測遙感局:西安
中煤地質工程總公司:北京
煤炭資源信息中心:涿州
地球物理勘探研究院:涿州
幹部學校(黨校) :涿州
中煤地質報社:涿州
河北省(邢台)、山西省、內蒙古、東北(沈陽)、吉林省、黑龍江省、安徽省(蚌埠)、福建省、江西省、山東省(泰安)、河南省、湖南省(株洲)、四川省、貴州省、雲南省、陝西省、甘肅省、寧夏、新疆煤田地質局已下放。
四、核地勘系統(原中國核工業總公司地質總局)
核地勘隊伍組建於1955年,現有6個地區性地質局、52個地質大隊以及研究院所、工廠、醫院等90個縣團級以上企事業單位,分布於26個省、自治區、直轄市。
中國核工業地質局(核工業地質調查院):核工業北京地質研究院為其業務支撐單位,以6個地區核地質研究所為主體,組建6個核工業地質調查分院,核工業航測遙感中心、核工業西北地質局216大隊、核工業西北地質局208大隊、核工業東北地質局243大隊作為專業勘查隊伍。
6個地質局所在省的48個地勘單位,以省為單元,整體屬地化,組建遼寧省(東北)、江西省(華東)、湖南省(中南)、廣東省(華南、由韶關遷花都)、四川省(西南)、陝西省(西北)核工業地質局,其餘16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29個單位屬地化後(組建了河南省(信陽,原308大隊)、貴州省、甘肅省、青海省等4個核工業地質局),由省級人民政府指定的部門管理。
五、有色地勘系統(中國有色金屬工業總公司地質勘查總局)
有色金屬礦產地質調查中心(有色地調中心):成立於2001年,北京地質調查所、桂林地質調查所、新疆地質調查所、地質資料館、北京礦產地質研究院。
北京中色資源環境工程有限公司(中資環):成立於2003年,北京索坤技術開發有限公司、北京遙感中心、北京測繪院、北京中色物探有限公司(原物化探中心)、河北有色測繪公司。
19個地質勘查局全部下放:
天津華北地質勘查局(天津市地質調查總院,含河北):原華北有色地質勘查局,下轄514隊(承德)、517隊(石家莊)、519隊(保定)、地質四隊(秦皇島)、普查大隊(燕郊)、核工業247隊(寶坻,原屬核工業東北地質局)等六個地質隊和一所職工大學(保定),在天津局本部設有天津市地質勘查總院、地質研究所。
內蒙古有色地質勘查局
遼寧省有色地質勘查局
吉林省有色地質勘查局
黑龍江省有色地質勘查局
江蘇省有色金屬華東地質勘查局:南京。下轄805(六合)、806(徐州)、807(南京)、809(南京)、810(南京)、813(南京)、814隊(鎮江)、研究所(南京)、測繪院(鎮江)、礦產開發研究院(南京)、南京岩土工程勘查院。
浙江省有色地質勘查局(紹興)
江西省有色地質勘查局
河南省有色地質勘查局
湖南省有色地質勘查局
廣東省有色地質勘查局
廣西有色地質勘查局
海南省有色地質勘查局
貴州省有色地質勘查局
西南有色地質勘查局(昆明,含四川)
西北有色地質勘查局(西安,屬陝西省正廳級事業單位,有12二級單位,分布於西安、臨潼、咸陽、寶雞、漢中、商洛等地)
甘肅省有色地質勘查局
青海省有色地質勘查局
新疆有色地質勘查局
六、化工地勘系統(原化工部地質礦山局)
中化地質礦山總局(中國明達化工礦業總公司):涿州,隸屬於中國昊華化工(集團)總公司。16家地質勘查院(河北、內蒙古、吉林、黑龍江(阿城)、江蘇(徐州)、浙江、福建、泰安(鉀鹽地質)、河南、山東、湖北(荊州)、湖南、廣西、貴州(遵義南白)、雲南、陝西)、1家地質研究院(化工地質調查總院(地質研究總院))、1家職工醫院。遼寧省(錦州)、安徽省(馬鞍山向山)、廣東省(花都)、四川省化工地質勘查院(彭州軍樂)等4家已下放。
七、中國建築材料工業地質勘查中心(建材地調中心):原國家建築材料工業局地質公司,轄26個各省、市、區總隊,現隸屬於中國中材集團公司。
八、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黃金指揮部
九、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東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責任公司:原為成立於1974年徐水的石油地球物理勘探局,後總部遷涿州,2004年更現名。
十、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海洋石油勘探開發研究中心:高碑店,原為海洋石油勘探局。
十一、中國石化集團:新星石油有限公司
原地質礦產所屬石油地質單位於1997年成立中國新星石油公司,各石油地質局改稱石油局,2000年整體並入中國石化集團。
華北石油(地質)局:鄭州
東北石油(地質)局:長春
華東石油(地質)局:南京
中南石油(地質)局:長沙。
西南石油(地質)局:成都,地質勘察總公司
西北石油(地質)局:烏魯木齊
上海海洋石油(調查)局:
廣州海洋石油(調查)局:2001年劃歸中國地址調查局。
十二、中聯煤層氣有限責任公司
十三、中國鹽業總公司:中鹽勘察設計院(前身是輕工業部鹽業勘探隊):長沙
總之,地質專業還不錯,本人也是學地質勘查的。還有疑問,加一下人人網的「地質」公共主頁,相信裡面的東西會對你有幫助
❿ 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力學研究所
地質力學研究所新辦公大樓
截至2013年底,全所在職職工187人,其中有博士學位的87人,研究員(含教授級高工)45人,副研究員(含高級工程師、高級會計師)43人。內設8個專業研究室、5個職能處室和2個公益服務部門。
2013年在研項目172項,總經費1.38億元。其中科技部項目/課題(973、科技支撐、科技基礎性專項)8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24項;公益性行業科研專項項目12項;其他部委項目7項,地調項目48項。出版專著8部;以第一作者發表論文166篇,包括SCI收錄論文45篇(英文SCI論文32篇),EI收錄論文37篇。「在斷層作用下斜坡體穩定性模擬試驗裝置及其方法」和「使用深埋隧道圍岩穩定性物理模擬模擬試驗裝置的測試方法」分別獲得國家發明專利;「深埋隧道圍岩穩定性監測模擬試驗裝置」獲得實用新型專利。獲得國土資源科學技術二等獎2項,中國地質調查成果一等獎1項,中國地質學會2013年度十大地質科技進展1項,中國地質科學院2013年度十大科技進展1項。
領導班子由5人組成,所長龍長興,黨委書記、副所長、紀委書記徐龍強,副所長趙越,副所長侯春堂,副所長馬寅生。
所長龍長興(中),黨委書記、副所長、紀委書記徐龍強(右二),副所長趙越(左二),副所長侯春堂(右一),副所長馬寅生(左一)
年度重要科研成果
東南極西福爾丘陵麻粒岩化基性岩牆群的時代、變質過程及構造意義。揭示了所有基性岩脈都經歷了不均勻的麻粒岩化,其峰期變質條件達800~870℃、9.1~9.7kb(千巴),麻粒岩化的時代為格林維爾期(960~940Ma),並在泛非期經歷了疊加改造。據此推測,西福爾陸塊與內皮爾雜岩、賴於爾群和蘭伯特地體等太古宙陸塊相似,也捲入到導致印度克拉通與東南極匯聚的雷納碰撞造山作用過程。這項研究對揭示東南極大陸格林維爾期的構造演化及超大陸重建具有重要的意義。
西福爾丘陵鎂鐵質麻粒岩(圍岩,樣品VHC67)的礦物共生關系
首都圈地區關鍵構造部位深孔地應力測量監測與地質安全評價。通過首都圈地區原位現今地應力絕對測量與實時監測和GPS測量結果研究,認為首都圈地區在日本大地震之前現代構造應力場、日本大地震之後張性效應調整期和調整期之後現今構造應力場最大水平主壓應力優勢方位分別為NEE方向、NNW方向和NEE方向,並且隨著這種張性效應調整周期的結束後時間的發展,水平主應力在測量深度范圍逐步起主導作用;在調整過程中,表現出區域現今構造應力作用方式和構造應力場轉換,並可能伴隨重大地質事件的發生。
首都圈地區關鍵構造和深孔地應力監測分布圖
活動構造帶大型滑坡形成機理研究。提出區域性活動斷裂的交匯區是產生大型—巨型滑坡的有利構造部位,總結了其地質災害效應的5種表現形式,提出地震滑坡形成演化5個階段和成災地質模式,對於地質災害早期識別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地震—滑坡—泥石流災害鏈演化過程
新疆烏拉根鉛鋅礦油氣還原成礦作用研究。提出了烏拉根鉛鋅礦油氣還原成礦作用的成因模式:富含Pb、Zn等成礦物質的盆地流體,流經原生氧化態、滲透性良好的砂礫岩時,由於油氣的還原作用,鉛鋅等成礦物質在還原過程中發生沉澱作用,進而富集成礦。
中國中東部構造體系控油作用研究。首次系統劃分了松遼地區構造體系類型(緯向構造體系、華夏構造體系、新華夏構造體系、經向構造體系、山字型構造體系);恢復了構造體系控制下的古生代以來松遼原型盆地類型(寒武—奧陶紀:裂陷—克拉通盆地;志留—泥盆紀:類克拉通盆地;石炭—二疊紀:克拉通內坳陷盆地;中新生代:斷—坳陷盆地)。
松遼盆地及鄰構造體系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