沖積土由於什麼地質作用形成
⑴ 根據地質成因條件的不同有幾類土
根據地質成因,土可以分為:殘積土,坡積土,洪積土,沖積土,湖積土,海積土,冰積及冰水沉積土和風積土。
土的成因類型特徵
根據土的地質成因,土可分為殘積土、坡積土、洪積土、沖積土、湖積土、海積土、冰積及冰水沉積土和風積土等類型。一定成因類型的土具有一定的沉積環境、具有一定的土層空間分布規律和一定的土類組合、物質組成及結構特徵。但同一成因類型的土,在沉積形成後,可能遭到不同的自然地質條件和人為因素的變化,而具有不同的工程特性。
1. 殘積土 形成原因:岩石經風化後未被搬運的原岩風化剝蝕後的產物,其分布主要受地形的控制,如在寬廣的分水嶺地帶及平緩的山坡,殘積土較厚。
工程特徵:一般呈稜角狀,無層理構造,孔隙度大;存在基岩風化層(帶),土的成分和結構呈過渡變化。
工程地質問題:
(1)建築物地基不均勻沉降,原因土層厚度、組成成分、結構及物理力學性質變化大,均勻性差,孔隙度較大;
(2)建築物沿基岩面或某軟弱面的滑動等不穩定問題,原因原始地形變化大,岩層風化程度不一。
2. 坡積土
形成原因:經雨雪水洗刷、剝蝕、搬運,及土粒在重力作用下順著山坡逐漸移動形成的堆積物,一般分布在坡腰上或坡腳下,上部與殘積土相接。
工程特徵:具分選現象;下部多為碎石、角礫土;上部多為粘性土;土質(成分、結構)上下不均一,結構疏鬆,壓縮性高,土層厚度變化大。
工程地質問題:建築物不均勻沉降;沿下卧殘積層或基岩面滑動等不穩定問題。
3. 洪積土 形成原因:碎屑物質經暴雨或大量融雪驟然集聚而成的暫時性山洪急流挾帶在山溝的出口處或山前傾斜平原堆積形成的洪積土體。山洪攜帶的大量碎屑物質流出溝谷口後,因水流流速驟減而呈扇形沉積體,稱洪積扇。
工程特徵:具分選性;常具不規劃的交替層理構造,並具有夾層、尖滅或透鏡體等構造;近山前洪積土具有較高的承載力,壓縮性低;遠山地帶,洪積物顆粒較細、成分較均勻、厚度較大。
工程地質問題:洪積土一般可作為良好的建築地基,但應注意中間過渡地帶可能地質較差,因為粗碎屑土與細粒粘性土的透水性不同而使地下水溢出地表形成沼澤地帶,且存在尖滅或透鏡體。
4. 沖積土 形成原因:碎屑物質經河流的流水作用搬運到河谷中坡降平緩的地段堆積而形成,發育於河谷內及山區外的沖積平原中。根據河流沖積物的形成條件,可分為河床相、河漫灘相、牛軛湖相及河口三角洲相。
工程特徵:古河床相土壓縮性低,強度較高,而現代河床堆積物的密實度較差,透水性強;河漫灘相沖積物具有雙層結構,強度較好,但應注意其中的軟弱土層夾層;牛軛湖相沖積土壓縮性很高、承載力很低,不宜作為建築物的天然地基;三角洲沉積物常常是飽和的軟粘土,承載力低,壓縮性高,但三角洲沖積物的最上層常形成硬殼層,可作低層或多層建築物的地基。
5. 湖泊沉積物 形成原因:分湖邊沉積物和湖心沉積物兩類,湖邊沉積物由湖浪沖蝕湖岸形成的碎屑物質在湖邊沉積而形成的,近岸帶多為粗顆粒的卵石、圓礫和砂土,遠岸帶為細顆粒的砂土和粘性土;湖心沉積物由河流和湖流挾帶的細小懸浮顆粒到達湖心後沉積形成的,主要是粘土和淤泥,常夾有細砂、粉砂薄層。
工程特徵:湖邊沉積物具有明顯的斜層理構造,近岸帶土的承載力高,遠岸帶則差些;湖心沉積物壓縮性高,強度很低;若湖泊逐漸淤塞,則可演變為沼澤,形成沼澤土,主要由半腐爛的植物殘體和泥炭組成的,含水量極高,承載力極低,一般不宜作天然地基。
6. 海洋沉積物
海洋沉積物可分為如下四類:
濱海沉積物:主要由卵石、圓礫和砂等組成,具有基本水平或緩傾的層理構造,其承載力較高,但透水性較大。
淺海沉積物:主要由細粒砂土、粘性土、淤泥和生物化學沉積物(硅質和石灰質)組成,有層理構造,較濱海沉積物疏鬆、含水量高、壓縮性大而強度低。
陸坡和深海沉積物:主要是有機質軟泥,成分均一。
海洋沉積物:在海底表層沉積的砂礫層很不穩定,隨著海浪不斷移動變化,選擇海洋平台等構築物地基時,應慎重對待。
7. 冰積土和冰水沉積土
冰積土和冰水沉積土是分別由冰川和冰川融化的冰下水進行搬運堆積而成,其顆粒以巨大塊石、碎石、砂、粉土及粘性土混合組成。一般分迭性極差,無層理,但冰水沉積常具斜層理。顆粒呈稜角狀,巨大塊石上常有冰川擦痕。
8. 風積土
風積土是指在乾旱的氣候條件下,岩石的風化碎屑物被風吹揚,搬運一段距離後,在有利的條件下堆積起來的一類土。顆粒主要由粉粒或砂粒組成,土質均勻,質純,孔隙大,結構鬆散。最常見的是風成砂及風成黃土,風成黃土具有強濕陷性。
⑵ 什麼是沖積土河流地質作用的表現形式有哪些
沖積土是在新近紀到第四紀以來,在暴雨,洪水等地質作用現象下,泥土向下游沖刷,逐步累積,沉澱淤塞,再加上沉積作用後形成的土。
⑶ 沖積土在什麼地質作用下
河流地質作用中
⑷ 殘積土與沖積土的關系
殘積土是指岩石經風化後仍留在原地未經搬運的堆積物。殘積土的明顯特徵是,顆粒專多為角粒且母岩屬的種類對殘積土的性質有顯著影響。母岩質地優良,由物理風化生成的殘疾土,通常是堅固和穩定的。母岩質地不良或經嚴重化學風化的殘積土,則大多松軟,性質易變。
運積土是指岩石風化後經流水、風和冰川以及人類活動等動力搬運離開生成地點後的堆積物。由於搬運的動力不同,分為坡積土、沖積土、風積土、冰磧土和沼澤土等。坡積土一般位於坡腰或坡腳,上部與殘積土相連,顆粒分選現象明顯,坡頂粗坡下細;沖積土具有一定程度的顆粒分選和不均勻性;風積土隨風向有一定的分選性,沒有明顯層里,顆粒以帶角的細砂粒和粉粒為主,同一地區顆粒較均勻,黃土具有濕陷性;冰磧土特徵是不成層,所含顆粒粒徑的范圍很寬,小至粘粒和粉粒,大至巨大的漂石,粗顆粒的形狀是次圓或次稜角的有時還有磨光面;沼澤土分為腐植土和泥炭土,泥炭土通常呈海綿狀,干密度很小,含水率極高,土質十分疏鬆,因而其壓縮性高、強度很低而靈敏度很高。
⑸ 沖積土的形成過程
沖積土的形成過很主要是河流沉積過程和瀦育化過程。前者屬於地專質沉積過程。
1.河流屬沉積過程;中國各河滿沖積平原及三角洲已基本脫離了河流洪水淹沒的影響,不再進行河流泛濫的沉積過程。河流沉積過程只限於河流堤壩或沿河高階地與河床之間的河流泛濫地或河漫灘上。沖積土則主要分布在河床與河漫灘上(如圖12-1所示)。
河流沉積的特點則因地而異。河流緩慢上漲且水量較小時,水流停留於泛濫地低處,形成靜水沉積,沉積物質地細,沉積層薄,礦質養分豐富,水分乾涸後,表層易收縮乾裂成多邊形碎塊。當洪水暴漲且較長時間淹沒全部河床時,尤其在源短流急的河流泛濫地上,形成的沉積物質粗,沉積層厚,沉積層理不明顯。總之,沉積物質的粗細、沙粘層的更迭、有機質的含量、礦質養分的豐缺、游離碳酸鹽的有無等,與河流泛濫水流流速、流量、淹沒范圍、延續時間、泛濫地地形、上游地層及土壤類型等沉積因素有關。沉積物的性質及沉積特點決定了沖積上基本屬性特徵。
2.瀦育化過程:沖積土分布地形部位低,汛期河水位高時大量補給地下水,抬高地下水位,旱季時地下水位下降。年度內周期性的升降,剖面中下部氧化還原作用則交替進行。因而有明顯銹色及灰色土斑。時有軟鐵子出現。
⑹ 沖積土的簡介
沖積土廣泛分布於平原和山間平原的河谷兩岸的河漫灘上,可能被每年汛期洪專水或多年一屬遇的洪水淹沒,因此,尚伴有不同程度的現代地質沉積過程,常有新的沖積洪積的物質覆蓋於表層。如沉積母質時間短而未開墾者可能有少量的稀疏植被,甚至還有一定數量的自然的木本植物。但大多數情況,在比較寬闊的高河漫灘上多已墾殖為林地,或為非永久性的農田。 沖積土的命名雖由來已久(30、40年代),但與沖積土的含義不盡相同。解放初期,宋達泉(1950年)命名發育在河流沖積物上的土壤為沖積土,歸屬為泛域土綱、幼年土土綱。從50年代中期開始。沖積土在全國性土壤分類系統中消失,前後曾歸屬於原始褐土:淺色草甸土及潮土。全國第二次土壤普查又重新確立了沖積土在土壤分類中的位置,作為獨立的土類。沖積土相當於美國土壤分類中的沖積新成土(Fluvents),相當於聯合國土壤分類中的沖積土(Fkuvisols)。
⑺ 什麼是沖積土,河流地質作用的表現形式有哪些
是沖擊土河流地質作用的表現形式,有哪些沖擊土就是河水帶來的一些大量的泥沙,所以說形成的就是沖擊土。
⑻ 簡述沖積土層和洪積土層的特徵及其在工程應用上的意義。
洪積土層特徵由暴雨或大量融雪驟然急聚而成的暫時性山洪急流,具有很大的剝削和搬運能力。它沖刷地表,攜帶著大量碎屑物質堆積於山谷沖溝出口火山前傾斜平原而形成洪積土層。山洪流出溝谷後,由於流速驟減,被搬運的粗碎屑物質首先大量堆積下來。離山漸遠,洪基物的顆粒隨之變細,其分布范圍也逐漸擴大。其地貌特徵是:靠山近處窄而陡,離山較遠寬而緩,形如錐體,固稱為洪積扇。由相鄰溝谷口的洪積扇組成洪積扇群。如果逐漸擴大以至連接起來,則形成洪積沖積平原的地貌單元。
洪積土層的顆粒雖因搬運中分選作用而呈現隨離山遠近而變的現象,但由於搬運距離短,顆粒的磨圓度仍不佳,此外山洪是周期性產生的,每次的大小不盡相同,堆積下來的物質也不一樣。因此,洪積物常出現不規交錯的層理結構,如具有夾層,尖滅或透鏡體等產狀。為一典型的洪積物斷面,由於靠近山地的洪積物的顆粒較粗,地下水位離藏較深,故土的承載力一般較高,常為良好的天然地基。離山較遠地段較細的洪積物,其成分均勻,厚度較大,由於其形成過程中受到周期乾旱的影響,細小的粘土顆粒發生凝聚作用,同時析出可溶性鹽類,使土質較為密實,通常也是良好的地基。上述兩部分的過渡地帶,常常因為地下水溢出地表而造成寬廣的沼澤地帶,因此土質軟弱而承載力較低。
沖積土是由於河流作用將碎屑物質搬運到河谷中坡平緩的地段堆積而成,他發育於河谷內及山區外的沖積平原中。根據河流沖積物的形成條件,其可分為河床相,河漫灘相,牛軛湖相河口三角洲相及溺谷相。
。 河床相沖積土層主要分布在現河床地帶,其次是階地上。河床相沖積土層在山區河流或河流上游,大多為粗大的石塊,礫石和粗砂,中下游或者中原地區沉積物逐漸變細。沖積物由於經過流水的長期搬運,相互磨蝕,所以顆粒磨圓度較好,沒有巨大的漂礫,這與洪積土的礫石層有明顯區別。山區河床沖積土厚度不大,一般不超過10M,但也有近百米的,而平原河床的沖積土,則厚度比較大,一般超過幾十米至數百米,甚至千米。河漫灘相沖積土是在洪水期喝水漫溢河床兩側,攜帶碎屑物質堆積而成的,土粒較細,可以是粉土,粉質粘土或粘土,並常帶有淤泥或泥炭等軟弱土質,覆蓋於河床相沖積土之上,形成常見的上細下粗的積土的「二元結構」。牛軛湖沖積土是在廢河道形成的牛軛湖中沉積成的松軟土,顆粒很細,常含有大量有機質,有時形成泥炭。在河流入海或入湖口,所搬運的大量細小顆粒沉積下來,形成面積寬廣而厚度極大的三角洲沉積物,這類沉積物通常是淤泥質土或典型淤泥,並具有特殊的交錯曾構造。溺谷相沖積土是一種特殊的河谷沉積,比較大而深的山區河谷,經過地殼急劇下降,沉積厚層細粒的淤泥質粘土。
總之,河流沖積土隨其形成的條件不同,具有不同的工程地質特性。古河床相的壓縮性低,強度較高,是工業與民用建築的良好地基,而現代河床的堆積物密度較差,透水性較強,若作為水工建築物的地基則將引起壩下滲漏,飽水的沙土還可能由於震動而引起液化。河漫灘相沖積物覆蓋於河床相沖積土之上,形成的具有雙層結構的沖積土體常備作為建築物的地基,但應注意其中的軟弱土層加層。牛軛湖相沖積土是壓縮性很高及承載力很低的軟弱土,為不良的建築物的天然地基。三角洲沉積物常常是飽和的軟粘土,承載力低,壓縮性高,若作為建築物的地基,則應慎重對待。但在三角洲沖積物的最上層,由於經過長期的壓實和乾燥,形成所謂硬殼層,承載力教下面的為高,有時可用作底層建築物的地基。溺谷沉積土層厚而軟弱,強度極低,壓縮性很大,是最易出現不均勻沉降和地基破壞的一類土層。
這個就是答案 能得90分 呵呵
⑼ 沖擊土是由哪項地質作用形成的
應該是沖積土吧。
沖積土(alluvial soil) 指河流沖積物上發育的土壤。廣泛分布於世界各大專河流泛濫地、沖屬積平原、三角洲,以及濱湖、濱海的低平地區。地面平坦。
沖積土的形成過很主要是河流沉積過程和瀦育化過程。
⑽ 海淀沖積土是什麼土
平原河谷沖積土
平原河谷大多數有河床、河漫灘及階地等單元。平原河流河谷不深而寬度很大,兩岸形成許多階地。沖積土比較復雜,包括河床沉積土、河漫灘沉積土、河流階地沉積土以及古河道沉積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