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誇地質事業
㈠ 如何成為一名出色的地質工程師
要成為一名出色的地質工程師,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去做:
1、學術上沒有頂峰,只有超越。(要有學無止境的意識,任何行業想出色都應該這樣)
2、知識上進行深造(考研,讀博)
如果不是實在需要工資養活自己,又想在行業上有所建樹的話,建議一路讀到博士去。本科學的東西只能說面比較全,只是個基礎,哪怕只是在生產單位中幹些服務類項目,都會發覺某些方面的不足。簡單的說找資料時看各種論文期刊可能就會發現很多東西看不懂,或者人家論文里有的論證方法,數據來源,計算方法你都沒接觸過。很簡單,你接受到的教育還沒有到那個程度的知識。所以想技術上有上升,先提升自己的知識儲備,考好的導師的研究生去吧。一個好的導師可以開拓你的事業,在專業上給你指引,當然,也會是你未來發展的助力與資源。(當然你要是自學能力很好,那也沒用的,畢竟我們又不是IT行業那樣,進階教程還有比較系統的學習資源,地學的東西你可能連本教材都難買到)
3、技能應用
學了知識接下來就是應用了,上面讓你去讀書不是說生產單位不好,生產單位的好處技能應用上的牛逼。由於近年來項目多,而且行業殘酷競爭到同門相殘的境地下,很多類型的項目已經是經歷過N多次專家評審,每次規避上一個項目專家所提意見,然後融入多個項目的心血,其成果水平已經非常精益求精。在項目運作整體安排、協作等效率性以及成果編制的條理性、實用度、呈現方式等方面。毫不客氣的說,比科研院所等強得不是一點半點。
所以這里的技能應用說的是,把知識學到後,多做項目,把知識應用於實踐,把專業技能熟練了之後,學習實際生產中項目的整體思路,項目完成的方法,如何將你所學的更高程度的知識應用於其中,千萬不要有完成任務的想法,你項目中每一個突破點、亮點都將成為你未來的名片。突破點很多:比如思路清晰(別覺得這個很簡單,專家之所以是專家,看個目錄都能給你挑出思路上的問題,評審一會兒就能切中你報告的弱點在哪兒,這個得好好修煉)、研究深度(體現功底的時候來了)、成果表達展現方式等等。具體你幹些啥項目再思考吧。
(PS:如果你在科研院所,多看看你們外包單位的成果些,多跟下外包項目,看看人家是怎麼幹活的。有高水平的知識,還有一線員工的實際工作能力,項目負責的統籌能力。這樣你就已經是個出色的地質工程師了。任何行業,能獨當一面,都算很出色的了。)
4、堆砌成果
當你自己有了出色的能力了,就是堆砌成果的事了,不管你是搞生產還是搞科研,都得有大量的成果來支撐你自己很出色的說法。簡單來說,多發點論文,最好跟項目相關,多負責點項目,把項目干好,留名。然後多去評審匯報,一個好的項目成果,好的匯報,會讓很多專家認識你,這個肯定是好事。
從技術上變得出色好像就到此為止了,可能有的話還挺多餘,至於升職加薪等途徑,還有安全及身體健康保障,未來前景等,說實話這個行業里這些多的是無奈。包括我所認識的一些專家大牛在其領域已經不亞於某些科研機構的首席專家了,也會受困於平台,受困於學歷,受困於社會關系等等,發展很容易到頭。
不過雖然不想市場上的很多職業只要技術好了晉升途徑那麼明朗,但總歸會有前進途徑的,祝樓主日益精進或者早日轉行(手動滑稽)。
㈡ 請問地質事業單位招聘一般是怎麼個形式我要應聘的話聯系他們怎麼說啊
我應聘的時候是筆試通過以後,七個人一起面試的我,好像是好幾個地質隊的領導,先問1個思想上的不痛不癢的問題,當然不能漏出你錯誤的政治傾向的那一面,然後問一些簡單的地質問題,當時問我地質勘查都有哪幾個階段。我回答的好多都不對,但是後來通過了。。。我猜別人比我答的更差,呵呵,放輕松心態,慢慢回答就行了。
㈢ 對大地質觀指導下的大地質工作的思考
劉天科
(中國國土資源經濟研究院,北京,101149)
一、大地質觀的內涵
所謂大地質觀,不再是一種單純追求以資源保障為主的地質工作理念,而是資源環境保障並重的多目標、多功能的大地質工作理念。地質工作是國民經濟建設的基礎性工作,只有樹立科學的大地質觀,才能使我國地質工作滲透到國民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的各個方面,更好地為現代化建設服務。
我國地質工作從20世紀70年代末開始擴大服務領域,取得了一定成效。90年代中期,可持續發展戰略對地質工作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地質工作已經不再是傳統意義上的地質勘查找礦工作,而是轉化成一種具有較寬服務領域,較大工作范圍,較多類型的參與主體,綜合的技術手段,以及社會化的地質資料共享的大地質工作。在這種情況下,提出了從傳統地質工作思想轉向以「地球系統科學」為核心內容的現代大地質工作的理念,這使得地質學向大地學、大資源、大環境、大市場方向發展,不斷擴展多學科交叉研究領域。大地質工作與傳統地質工作的根本區別在於從資源保障為主,向資源、環境、災害防治並重的多目標、多功能的地質工作改變。
二、大地質觀指導下的大地質工作特點
1.更加廣闊的工作領域
大地質工作服務於國民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的各個領域,除了具有發現和勘查能源、礦產資源的功能外,從環境、災害地質到農業發展、城市建設、工程建築和醫學等無一不與其有著直接和間接的關系。因此,要進一步拓寬以下地質工作服務領域。
(1)能源與礦產資源勘查。近年來,大部分大宗礦產資源儲量增長緩慢,國內礦產資源勘查開發的後備基地嚴重缺乏,部分主要礦山資源的可供能力和保障程度大幅度下降,礦產資源的供需失衡和結構性矛盾日益突出,對國家經濟建設和社會可持續發展的資源保障水平持續下降。迫切要求加強地質礦產勘查工作,提高主要礦產資源的保障程度。許多開采多年的老礦山,面臨著後續資源不足甚至枯竭的困境,為老礦山尋找接續資源是地質工作發展的又一領域。
(2)地質環境調查評價。大地質工作在生態環境建設中應該發揮重要基礎作用。由於我國經濟和社會的快速發展,對環境影響的范圍和強度達到前所未有的程度。地下水污染、地面沉降、地裂縫、礦山環境、海水入侵等地質環境問題日漸突出,地質環境調查評價與監測工作面臨著更艱巨的挑戰。未來開展礦山地質環境調查評價與監測,以及海岸帶及近海地質災害、生態環境地質等調查評價工作勢在必行。
(3)地質災害監測預防。目前,全國有20多條鐵路干線受到滑坡、崩塌、泥石流災害的危害。河流沿岸特別是峽谷段常常是滑坡、崩塌、泥石流的密集發育段,對河流航運的危害和影響亦非常嚴重。其中長江是遭受滑坡、崩塌、泥石流災害最嚴重的河運航道。為此,我國正在加強突發性地質災害和緩變性地質災害調查監測,開展全國地質災害多發區的地質災害調查與風險性評價,建立重要地區地質災害專業監測系統和地質災害易發區群測群防監測體系。
(4)工程地質工作。國家重大工程等基礎設施建設需要地質工作提供安全支撐。當前,三峽工程、南水北調、西氣東輸和青藏鐵路等重大工程,都位於或穿過地質災害多發區和易發區。查明這些重大工程周圍和沿線地區的地質環境背景和地質條件,准確預測發生地質災害的可能性和地質環境的變化趨勢,對一些重大地質災害隱患點實施專業化的監控或工程治理,以保障國家重要基礎工程設施的正常建設和運營,是地質工作必須完成的一項十分艱巨的任務。
(5)水文地質工作。全國水文地質調查和地下水資源評價是新時期我國地質工作的一個重點領域。應結合國家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的需要,開展地下水資源調查評價、開發利用和水環境保護工作,在區域水循環、水文地球化學、礦山水文地質與礦山環境保護、地下水污染控制等方面開展進一步的研究。
(6)農業地質工作。解決「三農」問題是我國今後相當長時期內經濟工作的重點。農業發展需要地質工作的大力協助。優先部署重要農業經濟區帶、經濟發展對環境影響突出地區和人口密集區的與農業有關的多目標生態地球化學調查、耕地土壤污染監測、土壤水調查、開發利用土壤水,加強農業地質災害調查評價,提出有效防治方案,是地質工作擴大服務領域的方向之一。
(7)城市地質工作。城市是人口、工業集中的區域,它的發展需要有足夠的能源、礦產資源、水資源,需要穩定的區域地質構造背景,這些都需要地質工作全面介入。城市建設逐漸由平面開發向空間立體開發轉變,如建築工程地基、水庫大壩、地下挖掘工程(地鐵、隧道、儲存油氣、輸氣管道工程等),使城市生態地質災害等地質問題日漸突出。城市群的礦產資源、能源、地下水資源狀況及變化趨勢的研究需要開展城市地質工作。
2.多元化的地質工作投資主體
傳統的地質工作主體以國有地質勘查單位為主。但據國土資源部《2003年度全國固體礦產勘查通報》提供的資料,2003年度全國實施的固體礦產勘查登記項目8751個,為3188個探礦權人所持有,而國有地質勘查企事業單位僅持有24%的勘查項目,其餘部分已出現多元化趨勢。探礦權人以國有地質勘查企事業單位為主體的局面已被打破。
新時期地質工作已經開始出現公益性地質工作與商業性地質工作並存的局面;隨著體制的完善,前者的比重在逐年減少,後者的比重在逐年增加。投資主體出現了多元化的特徵,經營形式具有了營利性、企業性,由過去主要是政府獨家投資的方式,轉變為中央與地方、地方與地方、政府與企業、企業與企業之間聯合投資以及中外合資、合作等多種方式。多種經營形式的地質工作與金融業緊密地融合,遵循「誰投入、誰受益」的原則,礦產勘查投資主體多元化格局已經初步形成。
3.更加科學的地質思維方式
具有從微觀、宏觀到宇觀,從地下、地表到空間的地球系統科學觀的新時期地質工作,折射到實際工作領域,就是人們常說的「大地質工作」。當前,地質學領域的全球變化研究空前活躍。地球是處於不斷演變中的一個整體,對地球的研究不應當受國界限制,當代地質科學研究的3大主題——岩石圈、全球變化、地球深部圈層以至各圈層的相互作用,都是著眼於全球的。未來的地質工作會更加開放,在國際交流與合作中加快發展。國家正在加緊鼓勵和積極參與國外的地質礦產工作,為保障國家資源安全開拓更大的市場。
地質工作思維方式從分析性思維向分析性、協調性、綜合性思維相結合轉化;從局部認識地質現象,轉向對地球整體的宏觀多層面研究;從描述解釋地球、把地質體作為主要研究對象,轉向規劃地球、著眼於研究人類活動與地質體的相互作用;從由找尋和利用資源為主要目的,轉向以合理利用資源、保護生態環境、防禦自然災害為目的。傳統礦產資源勘查評價的指導思想也發生了重大變化,由以資源技術評價為主,轉變為環境評價、技術評價和經濟評價相結合的綜合評價。加強了多學科的交叉、多技術的聯合和多部門的合作調查研究工作。
4.多種技術綜合應用
地質工作的發展依賴地質科技的進步,但往往涉及許多學科和不同的部門,要想有效地解決這些問題,必須加強多學科的交叉、多技術的聯合和跨部門的合作。採用現代探測技術、分析技術和信息技術等高新技術已引起地質工作領域、調查手段、管理方式和成果表現形式等的巨大變革,提高獲取地質信息的廣度、深度和精度,極大地促進了對地球系統科學的認識和理解,基本實現了以高新技術為支撐的地質工作現代化。
5.地質資料社會化共享
地質資料是指在地質調查、礦產勘查、水文和工程地質勘測等地質工作中通過觀測記錄和分析研究形成的原始地質資料、成果地質資料,以及直接獲得的岩礦芯、各種樣品和標本等實物地質資料。目前,國家和社會越來越多地感知地質工作的多元服務及其效用,推進多目標地質資料在專業化基礎上向社會化、市場化發展。基礎地質資料信息成為各級政府制定區域發展規劃,建設重大經濟工程等方面的重要依據。同時,人們需要掌握更多的地質學信息,以更好、更安全地開展各項社會經濟活動。
6.需求驅動型的服務意識不斷增強
新時期地質工作的服務意識發生了巨大變化,從傳統的被動服務轉變為主動服務,由傳統的供給驅動型轉變為需求驅動型,地質工作更加重視利用現代技術傳播地學信息,為社會和公眾提供快捷、有效的服務。以滿足國家、社會不同用戶需求為目的,提供相應的地質產品,如要求地質科學提供合理利用和優化配置資源的信息,提供減輕災害和保護環境的信息等。地質部門加強了基礎資料庫建設,通過網路為公眾和決策提供通俗易懂的地質科學和地質調查成果信息。地質調查機構服務意識的轉變最為明顯,地質調查成果的表達以用戶為核心,服務優先的工作意識不斷增強,同時在服務方式和服務水平等方面都有了巨大轉變和提高。
三、傳統地質工作向大地質工作轉變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1.商業性地質工作機制有待完善
目前,國家財政投入的公益性地質工作在一些競爭性的、商業性的領域中逐步退出,商業性地質工作從計劃經濟體制調節轉向市場經濟體制調節。但是,當前礦業要素市場不發育,礦業權市場還不規范,總體上礦業資本市場發育程度還不是很高,形成的地質工作機制在過渡的階段遇到了許多矛盾,使商業性地質工作發展緩慢。風險勘查籌資和退出機制尚未形成,仍是困擾商業性地質工作的重大障礙性因素,影響了地質工作主體多元化的形成。
2.地勘單位的改革措施還需要深入落實
在管理體制上,地勘單位從部門管理轉向屬地化管理基本到位,但融入地方經濟的程度存在差異。國有地勘單位企業化轉制和股份制重組的改革使相對單一的國有綜合性地勘單位轉向多種經濟成分、多種業態的企業型經濟實體,但是,地勘單位大都希望用放慢轉制來爭取生存空間,事企不分仍很普遍,延緩了改革、轉制的步伐。
3.地質勘查經費有效投入不足
近10多年來,地質勘查費投入占國家財政支出的比例和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例均呈下降趨勢,有限的資金難以滿足全國地質勘查的需求。地勘投入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例在1990年最高,約為0.52%,而在1997~2003年則持續下降,由0.39%下降為0.22%。特別是用於地質調查工作的有效投入逐年減少,原因是地勘費主要用於支付逐年增長的離退休人員費用等非地勘業經營性費用,真正用於地勘工作的費用很少。同時,中央地勘經費投入和管理分散,難以發揮應有的作用。
4.地質資料社會化服務不夠
首先,地質資料管理和社會化服務中存在自我封閉性問題,地質資料信息資源社會化利用程度低,而且全國地質資料比較分散。地質成果大多還是傳統地質工作的半成品,表達方式陳舊,非專業人員難以接受,降低了社會利用率。
其次,管理流程不暢,地質資料匯交和利用都很困難。其中,地質資料直接面向社會的公開利用環節上的問題是主要矛盾所在。國家出資的公益性地質工作由於體制性障礙而不能及時向全社會披露基礎地質信息,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商業性地勘工作的勘查風險。另一方面,歸出資人所有的排他性商業化地勘成果,依法受到嚴格保護,但其所有人有按期向上匯交地質勘查資料的義務,有關規定需要進一步明確。
5.以單學科發展為主的地質工作受傳統思路局限,技術落後
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的地質工作飛速發展,但總體上仍以單學科的縱向深入、依託傳統思路和技術為主,在跨學科的交叉、綜合和開發、應用高新技術上,在加大為保護生態環境的區域地質評價和專項工作力度上,與地質工作先進國家相比還有不小的差距。我國地質科技與國際先進水平相比的差距,主要表現在勘查技術總體落後,主流地球物理勘查技術和分析測試技術主要依靠引進;常規鑽探效率低,自動化程度差;礦產資源綜合利用新技術研發和產業化與國外相比尚有較大差距;環境與地質災害領域3S技術等高新科技應用不夠。
四、推進大地質工作的建議
1.探索多層次,多方面利益關系協調的新機制
政府應加大力量做好各項協調工作,以建立全國礦業統一的大市場,包括要素市場、金融市場、技術市場、信息市場和產權交易市場等,促進礦業市場體系的發育和完善,從整體上為礦業企業創造一個公正、自由、平等的競爭和生存環境。由於地勘單位的屬地化管理改革,公益性和商業性地質工作的分開,中央地質工作管理部門與地方地質工作管理部門都存在著方方面面的關系協調問題。要建立合理的管理機制來理順這些關系,鼓勵地勘單位按不同特點和模式深化改革,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大幅度提高其市場適應性和競爭力。要爭取各級政府、社會各界對地質工作的重視與支持,建立形式多樣的地質工作合作夥伴關系,使國家地質工作目標與地方政府和社會各界的需求融為一體,切實發揮地質工作在國民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中的基礎作用。
2.樹立地質資料社會化概念,建立完整的地質資料信息體系管理體制
地質工作形成的地質資料主要有公益性地質資料(國土資料大調查)、商業性地質資料(主要與礦業權有關)、地質科研資料3大類,要確立地質資料社會化服務的核心地位。地質資料館保存的是屬於匯交范圍內的地質資料,是一般意義上的地質資料的重要部分。建立以政府所屬的地質資料館藏機構為主體,部門館藏機構和基層保管機構為配套的地質資料社會化服務結構體系,明確政府所屬的事業性館藏機構與行業所有的企業性館藏機構在社會化服務中各自的作用和任務。在社會化服務環節應統一管理,統一對外服務。
對新中國成立以來國家投資形成的大量商業性地質資料進行鑒別,提出供社會利用的意見和辦法。加強商業性礦產勘查的信息服務,提供信息引導,推進商業性地質工作及礦業市場的完善和發展。在市場條件下,經濟信息的傳遞常有時滯性和不確定性,政府有責任提供信息服務(如資料庫、資料庫等),礦業信息的預測、收集、研究和傳遞工作。
3.推動地質工作主體向多元化發展
礦產勘查領域的市場經營主體除了個體探礦者(找礦人)外,還有眾多小型化、專業化、分散性的(初級)礦產勘查公司,從事地質勘查作業、專業技術服務和涉礦資本運營。勘查投資主體也是多元化的,要依託有意投資於地質工作的礦業公司、涉采礦業的綜合投資公司、銀行和涉勘查業的風險投資公司以及證券公司等的參與和支撐。礦產勘查市場交易雙方需要中介組織,包括勘查行業協會、涉采礦業和勘查業的咨詢評估公司、投資公司、供應公司等。發揮地勘行業中介組織作用,加強和規范對礦業權評估機構等行業中介組織的管理。只有礦業權評估師而沒有獨立勘查地質師制度,要權衡輕重,盡快整合建立起來。
指導國有地勘單位加快改革和發展。幫助地勘單位加快向企業過渡。理順地方國土資源管理部門與地勘單位之間的關系。著眼於商業性礦產勘查市場的培育和發展,研究制定風險勘查鼓勵計劃,政府給予適當的財政補貼,為商業性地質工作的發展創造條件。為老礦山和危機礦山尋找接替資源的勘查專項正在規劃和啟動。老礦山外圍和深部找礦或發現新類型礦床仍有相當潛力,這將成為商業性礦產勘查的重要生長點。進一步擴大公益性地質工作規模,提高其服務能力。
4.「走出去」拓展大地質工作空間
我國現有資源遠遠不能滿足國民經濟高速發展的需要,國家應該組織地質調查力量廣泛、系統地收集相關國家的基礎地質、礦產地質等方面的資料,為國內企業延伸地質工作空間提供全面、客觀的國外地質信息資料。通過建立國家風險勘查資金和政策引導,指導國內企業在境外開展礦產風險勘查與開發,降低境外勘查投資風險,促進「走出去」資源戰略的實施,參與全球礦物原料資源配置,通過促進商業性開發,建立一批相對穩定的境外礦產資源勘查開發供應基地,保障我國經濟建設與社會發展的原料資源安全。
地勘單位應從經濟資源的全球性出發,開辟和做大國外地質市場。一要准確把握國家政策,根據國家的產業政策和對礦產品的需求狀況,在國外開發相應的礦產資源。二要加強在周邊國家和地區的地質工作,如東南亞、越南、蒙古等國家。三要以國際市場需求為導向,開展國外地質工作,尋找的礦產品用於兼顧國際市場。
參考文獻
[1]姚公一.當代大地質產業戰略探討.北京:中國大地出版社,2003.
[2]曾紹金.探礦權采礦權市場建設理論與實踐.北京:中國大地出版社,2003.
作者簡介
劉天科,中國國土資源經濟研究院,實習研究員。
㈣ 地質工作的特點和規律
地質工作的對象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地球(主要是地殼),研究探索它的現狀、形成和演變規律,科學利用各類地質資源,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廣泛的基礎信息支撐。地質工作的產品、需求以及產業屬性等存在明顯的特點和規律,地質工作的體制機制建設必須遵循地質工作規律。
一、地質工作的產品與服務
(一)地質產品經濟屬性及其提供方式
地質工作能夠提供多種產品,主要包括:各類地質圖件、地學資料庫、地質勘查報告、新理論、新方法、新技術等知識形態的產品,系列綜合出版物和專題報告等。其中,礦產勘查報告具有信息產品的特點,且以實物(礦產資源儲量)為載體,信息的價值取決於其載體的價值大小。
運用公共產品理論,結合地質工作的產品特點,可以將地質工作產品分為公共地質產品、准公共地質產品和非公共地質產品。區域性地質調查目的是提供滿足公共需要的基礎地質信息,產品具有非競爭性和非排他性,屬於純公共地質產品;區域性礦產資源調查目的是提供後備勘查基地,產品可以部分地具有競爭性或排他性,具有準公共產品的性質;預查,及程度更高、且設置了礦權的礦產勘查產品,是非公共地質產品(表1)。一般面上的,為提供後備勘查基地的地質產品具有準公共產品的特點,一旦設置了探礦權,地質產品就具有完全的排他性和競爭性。因此,礦權的設置是區分礦產地質產品性質的重要標志。由此可見,從區域地質調查工作,到區域礦產資源調查,再到預查、普查、詳查、勘探,隨著地質工作程度的增加,產品性質也從純公共地質產品,到准公共地質產品,再到非公共地質產品發生轉變。地質工作的風險性決定了地質產品有可能從非公共產品轉化為准公共產品。由於礦產勘查具有高風險性,探礦權人經過勘探投入,放棄了經證明沒有開采價值的礦產地的礦權,非公共地質產品又轉化為准公共地質產品。
表1 地質工作的產品性質
目前,隨著私人對公共產品生產與提供的參與,公共產品的提供有了公共提供、市場提供和混合提供三種基本方式。提供方式的選擇首先應該符合效率要求。公共產品有效率的供給通常需要政府行動,私人產品則可以通過市場有效率地配置。純公共產品一般由政府提供,這是政府的重要職責;私人產品由市場提供,市場對提供公共產品是失靈的。准公共產品可以採取公共提供方式,也可以採取混合提供方式。公共產品可以由政府直接組織生產,即所謂公共生產;也可以由私人生產,政府來購買。究竟採用何種方式生產,取決於如何更高效地提供公共產品。
(二)公共地質產品的生產和服務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一個完整的公共地質產品生產過程,包括產品的生產階段、擴散與提供服務階段和應用階段。各階段彼此傳遞需求信息。公共地質產品的生產包括原創性生產,情報資料的獲得與綜合,成果的深加工等。原創性生產即通過地質調查活動,生產出可供利用的地質調查產品;情報資料的獲得與綜合是通過資料收集綜合獲得地質調查成果,這也是地質調查成果的一個重要來源。公共地質產品的擴散與服務是公共地質產品應用的一個重要環節,主要擴散和服務途徑包括:資料館藏服務、年報、網站、成果發布會、報紙雜志、專報材料、年度報告等。公共地質產品的用戶主要包括政府、企業、社會公眾等。公共地質產品通過生產、擴散與服務提供給用戶使用,用戶的需求又可逆向傳遞給產品生產者,再進行新的產品生產,這樣構成公共地質產品的生產與使用循環。
在計劃經濟時期,公共地質產品和非公共地質產品不分,完全由國家提供,所以,當時有人說地質工作游離於經濟之外。為了適應市場經濟規律,公共地質產品需要政府提供;公益性地質工作和商業性地質工作要分開運行。礦業權制度的建立與不斷完善,使得礦產勘查作為一種經濟活動受到法律保護,這為公共地質產品和非公共地質產品運行分開提供了制度依據。
公共地質產品應當採用公共生產的方式,也就是說必須有一支專門的、一定規模的公益性地質調查隊伍從事公益性地質工作,才能高效率、可持續地提供公共地質產品和服務。公益性地質工作是認識地球、了解地球,服務於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性、超前性工作,向社會提供地學信息,是經濟社會發展的永久性支撐,是集科學與技術、理論與實踐、科研與調查為一體的多學科聯合攻關的工程。公共地質產品的生產,需要依靠系統的野外實地調查及各種先進的方法手段,獲得對地質作用、過程和演化的認識。這是一項探索性很強的工作,是對客觀地質現象及其演化規律不斷認識的過程,需要大量數據和知識的積累。因此,必須有固定的機構和地質調查人員進行長期持續的工作經驗積累,這也是市場經濟國家地質工作發展的經驗。從世界上主要發達國家和重要發展中國家地質工作發展的歷史看,無論經濟發展程度如何,各國均保留有國家專門的公益性地質工作隊伍(地調機構)。大多數國家地調機構是聯邦政府部委的直屬機構,雖然所屬的部門不同,但作為國家公益性地質調查機構,其性質和定位具有相似性。如美國地調局一直保持著近1萬人的地質調查隊伍,並在全國設置了約200個辦事處;除了聯邦地調局外,各州都有自己的地調局,分屬自然資源部門。加拿大國家地調局最近幾年職工數量變化比較大,1995年擁有職工近1000人,1999年有600多人;此外,各省尚有自己獨立的地調局,合計有職工近1000人。澳大利亞地調局在1994~1995年擁有職工520人,1999~2000年為400人;此外,各州有獨立的地調局。
由此可見,公益性地質工作作為相對獨立的公共事業,其工作內容由國家需要決定,經費來自政府財政資金,成果提供全行業、全社會使用,必須有一支公益性地質調查隊伍長期從事公益性地質工作。非公共地質產品由市場提供。為了實現戰略目標,國家財政資金可以投入非公共地質產品,但這種投入是一種宏觀調控手段,其目的是引導和促進市場提供非公共地質產品,而不是代替市場提供非公共地質產品。
遵循市場經濟規律和地質工作規律,公益性地質工作和商業性地質工作必須分開運行,有機結合。公益性地質工作與商業性地質工作有機結合要做好三個方面的工作:一是要發揮好政府宏觀調控的作用,在公益性地質工作的部署上,尤其是對於准公共地質產品的生產,要盡可能彌補商業性地質工作的不足,促使二者的有機結合;二是充分發揮市場的作用,通過市場的資源配置基礎性作用,實現二者的優勢互補;三是要發揮好地勘基金的引導作用。
二、地質工作的需求特點
(一)地質工作存在常態需求和非常態需求
所謂「常態需求」是指這種需求在較長時期內保持相對穩定,可以是穩定增長,但不會有大的波動。公益性地質工作在大多數情況下直接服務於政府的管理職能,只要管理職能存在,這種需求就存在;同時它也服務於企事業單位,並提供廣大公眾日常所需要的地質信息,如同天氣預報的信息一樣,也是某些生產、生活不可離開的常態需求。因此,公益性地質工作需要有經常性投入。
「非常態需求」是為了滿足特定的目標而產生的對地質工作的需求,一旦目標實現,這種需求就終止。非常態需求的出現有兩種情況:一是對過去的常態需求欠賬太多,長期積累形成了對國家社會經濟發展的制約因素,於是被迫通過設立國家專項來解決,從而具有了非常態的解決方式,國家重大專項「海保工程」就屬於這類例子;二是由於經濟、社會、科技迅速發展的新形勢下產生的某些重要的新需求,也需設立國家專項來解決,青藏高原專項就是在西部大開發、找礦大突破、青藏鐵路建成通車等多種新出現的因素的綜合推動下產生的。戰略性礦產勘查也是非常態需求的例子,是在我國特定的發展階段,市場體系還不完善,為了實現宏觀目標,採取國家財政投入礦產勘查,通過降低風險,引導社會資金投入。它具有明顯的階段性特點,可以認為是「非常態需求」。非常態需求具有階段性、應急性特點,完成了專項,解決了問題,其需求就已滿足。
(二)不同類型地質工作對管理的要求
國家地質工作需求類型見表2。其中,常態工作又包括:調查性、綜合性和服務性工作。調查性地質工作包括基礎地質調查、礦產資源調查評價、環境地質調查與地質災害監測、海洋地質調查、物化遙調查等。綜合性地質工作包括:地質科學研究、礦產資源潛力評價、境外地質工作與信息綜合等。非常態工作包括:階段性和應急性工作。如戰略性礦產勘查、危機礦山找礦、應急性地質災害調查等。
表2 國家地質工作需求類型表
常態地質工作是公益性地質調查隊伍的基本任務,也就是說以常態地質工作的規模和結構,作為建設公益性地質調查隊伍的主要依據。對於常態地質工作中的調查、研究性工作,應建立一定規模的、人才梯隊合理、業務相對齊全的公益性地質調查隊伍,即實體隊伍,推進調查與研究相結合。同時,應建立常態的經費和項目保障機制。要有長期規劃、連續計劃和相對穩定的項目和經常性經費支持。
非常態地質工作大部分是商業性地質工作,主要是通過市場機制完成。其中,需要國家財政出資的非常態地質工作,如戰略性礦產勘查等,應建立應急性機制,通過設立國家專項完成;以組織實施為主;可建立由部分精幹技術為支撐、以組織管理為主的精幹隊伍,即非實體隊伍。
三、地質工作的產業屬性
地質工作分為公益性地質工作和商業性地質工作。公益性地質工作具有相對獨立性,商業性地質工作具有產業依附性,公益性地質工作和商業性地質工作具有很強的關聯性。
(一)公益性地質工作是獨立性的公共服務事業
公益性地質工作,一般由國家和地方政府的地質調查機構進行,其投入屬國家計劃性質。工作費用由公共財政提供,實行預算、決算管理,形成的成果,無償提供給全社會使用。因此,公益性地質工作是不以營利為目的的公共服務事業。由此可見,公益性地質工作具有獨立性,在國內外的產業分類中,都有公益性地質工作的一席之地。認識這種獨立性,對建立地質工作體制,理順公益性地質工作與商業性地質工作的關系以及地質工作的計劃和實施,都具有重要的意義。
(二)商業性地質工作具有產業依附性
商業性地質工作依附於各種主產業,在所服務的主產業中具有相對獨立性。商業性地質工作為其主產業提供市場有償服務。目前形成的產業主要有:依附於礦業的礦產勘查業,依附於建築業的工程勘察施工業,依附於環保產業的地質環境治理產業;正在形成的產業有依附於旅遊業的地質旅遊資源勘查與保護產業,依附於農業的農業地質調查等(圖1)。地質工作的產業依附性反過來反映了不同主產業對地質工作的需求和依賴性,是地質工作發展的重要動力。特別是商業性地質工作,正是在這種依賴性和依附性的相互作用下迅速發展的。國民經濟中每一種產業,只要它對地質工作產生了需求和依賴,都有可能發展成一個新的應用地質分支。一些新的應用地質分支如農業地質、旅遊地質、醫學地質等也正在發展之中;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地質工作將延伸到更多的產業。
圖1 地質工作產業體系示意圖
獨立的公益性地質工作與依附於各種主產業的商業性地質工作,構成了地質工作的產業體系。公益性地質工作與商業性地質工作有著很高的產業關聯度。由於商業性地質工作具有產業依附性,國民經濟各個層次的產業都可能對商業性地質工作產生需求,商業性地質工作有著廣闊的發展空間。因此說,地質工作滲透到經濟社會發展的方方面面,貫穿於經濟社會發展的全過程。
(三)公益性地質工作和商業性地質工作具有很強的關聯性
在公益性地質工作和商業性地質工作分開運行的過程中,要強調公益性地質工作與商業性地質工作有機結合問題。這關繫到如何有效地實現我國地質工作的重大突破,緩解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所面臨的資源瓶頸約束的大問題。市場經濟具有開放、競爭、高效率和分工協作的特點,公益性地質調查隊伍可以在市場中大有作為。商業性礦產勘查中的有些工作需要公益性隊伍承擔,如在礦產勘查的普查、詳查和勘探階段,甚至礦床開采階段,都需要一些配套的基礎地質工作和地質科研工作。需要多少,是由客觀地質規律決定的;需要誰來干,是由競爭決定的,目的是為了以最小的投入,獲取最大的礦產勘查信息。同樣,在公益性地質工作中,有些工作也需要公司、企業的介入,才能實現效益最大,分工協作,優勢互補。由此可見,只有實現公益性地質工作和商業性地質工作的有機結合,才能實現效益的最大化。至於承擔工作後的產權關系、利益分配等問題,企業和事業單位都有其基本的制度和政策規定。
公益性地質工作與商業性地質工作有機結合要注意三個方面:一是要發揮好政府宏觀調控的作用,在公益性地質工作的部署上,尤其是對於准公共地質產品的生產,要彌補商業性地質工作的不足,促使二者有機結合;二是充分發揮市場的作用,通過市場的資源配置基礎性作用,實現二者的優勢互補;三是要發揮好地勘基金的引導作用。實踐證明,不少礦點和重要礦床是在區域地質填圖過程中發現或發現重大線索的。在勘查過程中,要正確處理中央和地方、企業、勘查單位和找礦者個人的利益關系,優化配置各種勘查要素,實現優勢互補。
四、地質工作的其他特點
(一)探索性和生產性
地質工作的對象是自然界的客觀地質體,因此具有未知性。地質工作在不斷滿足國民經濟建設、發展的同時,也是認識地球的過程。因此地質工作一方面要對未知的地質客體、地質規律進行探索性的研究,另一方面還要把已取得的成果應用於實際生產當中。因此,在地質工作中應注意它所承擔的科研性和生產性雙重任務,採取不同的工作程序和方法分別對待。
(二)地域性
礦產的形成具有空間的規定性,什麼礦,在什麼樣地質條件下生成,進而在什麼地區生成,是嚴格受成礦規律控制的。它不以人們的意志為轉移,這一點對礦產地質工作的開展具有嚴格的規定。加強地質工作,不能像開工廠、開商店那樣,主觀可以選定,而是必須服從地質規律、服從地質工作規律。
(三)地質工作階段性和長周期性
地質勘查工作是地質工作者利用成礦地質理論和勘查技術手段與方法,對客觀地質情況和礦產資源進行調查研究的活動。它不僅需要較長的工作過程,而且也需要按照不同的工作程度和要求來劃分不同的工作階段,這就是地質勘查工作的階段性。為了加強對礦產地質勘查工作的統一管理,縮短勘查周期,使礦產地質勘查工作與礦山基本建設程序緊密銜接,《礦產勘查工作階段劃分的暫行規定》將我國礦產勘查工作階段劃分為預查、普查、詳查、勘探四個階段。
地質勘查周期是地質工作程序中從預查、普查、詳查到勘探的全過程。不同礦床,受各種不同的自然地質、地理因素影響和制約,具有不同的形成環境和地質條件。由於找礦勘探活動是探索復雜地質體的艱苦過程,具有較長的生產周期。這一周期長短受科技發展水平、地質勘查的技術裝備和人員素質、找礦難度,以及礦床地質條件復雜程度、勘查技術條件等影響。根據統計,地質勘查的工作周期,一般都要在5~10年,甚至更長。
(四)地質工作具有高風險性
由於各種礦產資源所處地區的自然地理條件、礦產地質條件、交通運輸條件等不確定因素很多,而且千差萬別,致使地質工作投入的勞動與取得的地質成果沒有確定的比例,造成投資者收益的不確定性,因此礦產地質工作具有極大的風險性。這種風險,主要發生在預查、普查階段,所以一般社會資金都不願意向高風險階段礦產勘查投入,金融機構不願意向高風險礦產勘查階段放貸。
(五)地質工作超前性和效益後續性
地質工作是以自然界的地質客體為工作對象,客觀上受各種自然地質因素的影響和制約,各個礦種和具體礦床之間具有不同的形成環境和條件,而且受社會需求、找礦勘查條件和難度、外部經濟、地理、建設條件等動態因素的影響,具有長期性和不確定性,因此為了滿足國民經濟發展的需求,地質工作必須具有超前性,需要提前一個5年、一個10年去開展。這種超前性,在礦產資源勘查中表現得尤為突出。因為一個大型礦產地,從發現、肯定到勘探完畢,少則5年,多則10年乃至10年以上;勘探完成了還要進行基建,又需要一段時間,所以礦產開發,沒有必要的提前量,必然影響到整個礦業的發展。同時這種「超前性」形成的地質工作成果若不被後續產業所利用,本身無法全面地進行成果的效益評價。從這個意義上講,地質工作成果的效益,必須由後續相關產業效益來體現。因此,衡量地質工作效益,不但要評價地質工作本身的經濟效益,尤其要從國民經濟活動的角度出發,考慮和評價地質成果所產生的後續效益。
(六)礦產勘查難度遞增性
礦產勘查難度,是指礦產勘查過程中,根據一定的技術經濟條件,運用各種找礦方法或勘探手段,找到並探明具有工業價值礦床的難易程度。由於地質勘查程度的不斷提高,易於發現和開採的礦床日益減少,勘查難度隨時序遞增,直接影響到勘查方法和技術手段的變化,造成勘查效果下降,成本明顯提高。
(七)地質信息和知識的積累性與連續性
地質工作在不斷滿足國民經濟發展需求的同時,也是認識自然、利用自然的過程,地質工作者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礎上不斷地獲取新的地質信息和知識,地質工作發展進步的同時也就是地質信息從無到有、由少到多、由淺到深的連續積累過程,每一個有效的地質信息都將成為後續地質工作和研究的基礎。
㈤ 怎麼誇獎干出事業的人
當自己的下屬幹事業幹得很出色的時候,我們可以這樣子誇獎他,就說他年輕有為,事業有成。年紀輕輕就能做出這么大的事情,真的是讓人刮目相看。
㈥ 怎麼寫誇地質勘探隊的小作文
你是想寫消息報道還是專業技術的論述呢
㈦ 歌頌地質人員的文章
《因為有你》——林旭輝
一把錘,一個包,
是你的全部家當;
沖鋒衣,登山鞋,
是你的標准裝扮。
你的足跡踏遍了大江南北,
你的勇氣征服了雪域高原。
大山忘不了你的身影,
森林抹不去你的氣息。
田野刷不掉你的足跡,
小溪洗不盡你的汗水。
最難忘,
是你不戀繁華甘守鄉野;
最難忘,
是你漆黑礦洞探尋寶藏;
最難忘,
是你狂風暴雨查險防災;
最難忘,
是你比武場上不甘落後;
最難忘,
是你北國草原一路馳騁;
最難忘,
是你廣袤大海鏖戰風浪。
因為有你,
地質工作不再枯燥,
地質錘敲出了美妙的旋律,
地質包裝滿了優秀的答卷。
因為有你,
祖國寶藏不再孤寂,
富鋅富硒富了一方百姓,
綠水青山美了八閩大地。
回首過去,
你流過汗、流過淚,
你苦惱過、傷心過。
回首過去,
汗水換來了收獲,
淚水換來了甘甜,
苦惱換來了成長,
付出換來了喜悅。
展望未來,
少不了與你一起風餐露宿,
少不了與你一起翻山越嶺,
少不了與你一起征戰雪域,
少不了與你一起乘風破浪。
展望未來,
因為有你炙熱執著的心懷,
因為有你孜孜不倦的付出,
註定你們不甘平凡,
註定你們再創輝煌!
(7)怎麼誇地質事業擴展閱讀
地質勘探員工的種類繁多,不同的工作任務的職責也不盡相同。比如物探化探勘查、地質構造勘查。
地質勘探是在對礦產普查中發現有工業意義的礦床,為查明礦產的質和量,以及開采利用的技術條件,提供礦山建設設計所需要的礦產儲量和地質資料,對一定地區內的岩石、地層、構造、礦產、水文、地貌等地質情況進行調查研究工作。
地質勘探是在對礦產普查中發現有工業意義的礦床,為查明礦產的質和量,以及開采利用的技術條件,提供礦山建設設計所需要的礦產儲量和地質資料,對一定地區內的岩石、地層、構造、礦產、水文、地貌等地質情況進行調查研究工作。
㈧ 求形容地質的詞語
三光榮四特別:以地質事業為榮,以艱苦奮斗為榮,以找礦立功為榮,特別能吃苦,特別能忍耐,特別能戰斗,特別能奉獻
㈨ 怎樣為地質事業作出貢獻
「是那山谷的風吹動了我們的紅旗,是那狂暴的雨洗刷了我們的帳篷」。這首回著名的歌曲,描答述了地質人在計劃經濟時代,手握原始的工具,憑著一腔熱血戰天斗地的情景。雖然,那時的地質隊國家雖然每年有資金投入,工作量也有保證,但基地的簡陋,遠離城市的落伍,以及野外工作的艱苦,讓地質人們生活艱苦難堪。
㈩ 有哪些贊美事業有成的詞語
1.欣欣向榮
【拼音】: xīn xīn xiàng róng
【解釋】: 欣欣:形容草木生長旺盛;榮:茂盛。形容草木長得茂盛。比喻事業蓬勃發展,興旺昌盛。
【出處】: 晉·陶潛《歸去來辭》:「木欣欣以向榮,泉涓涓而始流。」
【舉例造句】: 在其間欣欣向榮的,只有鮮花和綠草,這是比喻對於將來的希望。
2.平步青雲
【拼音】: píng bù qīng yún
【解釋】: 平:平穩;步:行走;青雲:高空。指人一下子升到很高的地位上去。
【出處】: 《史記·范睢蔡澤列傳》:「須賈頓首言死罪,曰:『賈不意君能自致於青雲之上。』」
【舉例造句】: 本圖平步上青雲,直為紅顏滯此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