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質問題 » 什麼是地質露頭

什麼是地質露頭

發布時間: 2021-03-06 21:57:11

Ⅰ 什麼叫天然露頭 人工露頭

天然露頭:
地下潛流大量匯聚,並由水平運動變為垂直向上運動,促進了岩溶發育和水位抬高,在強大的靜水壓力下,地下水穿過岩溶裂隙,在灰岩和侵入岩體的接觸地帶及第四系沉積層較薄弱處奪地而出,湧出地表,形成天然湧泉。
按照化學成分,水的溫度和滲透壓以及酸鹼度可以分為下面種類:

冷泉:一般以水質清醇甘甜而供飲用或作為釀酒的水源。歷史上曾經將鎮江中冷泉、北京玉泉、濟南趵突泉、江西廬山谷簾泉命名為天下第一泉。此外鎮江金山泉、杭州虎跑泉等,也在名泉之類。濟南號稱有72泉,故有泉城美譽。

礦泉:有一定數量的化學成分、有機物或氣體,或具有較高的水溫,能影響人體生理作用的泉水。溫泉水水溫在34度以上。我國歷史上原由和新年開發的溫泉和礦泉旅遊療養勝地很多,如北京小湯山溫泉,遼寧鞍山湯崗子溫泉,西安酈山溫泉,雲南安寧溫泉,廣東從化溫泉,廣西陸川溫泉,重慶南、北溫泉,以及台灣北投溫泉、陽明山溫泉等。五大連池葯泉以其獨特的理療效用成為我國著名的礦泉理療康復旅遊區。

觀賞泉:有觀賞價值的泉。如雲南大理蝴蝶泉,每年農歷4月25日有幸可以觀賞到蝴蝶盛會,無數色彩斑斕的蝴蝶首尾相接,從蝴蝶樹上只垂水面。此外,杭州和濟南的珍珠泉、廣西桂平乳泉、四川廣元羞泉以及西藏爆炸泉等都是著名的觀賞泉。
人工露頭:
也就是指不是天然形成的。
還有一種解釋:
地下岩體、地層和礦床等露出地表的部分。可分為天然露頭和人工露頭。野外地質觀察中直接或間接地反映了岩石性質、地層產狀、地殼變動及礦產蘊藏等情況。

Ⅱ 什麼叫煤層露頭

地下煤層延伸到地表或山體斷層外的可見的薄煤層或煤矸石層,稱之為「煤層露頭回」。
植物遺體答經復雜的生物化學作用、地質作用轉變而成的層狀固體可燃礦產。它賦存於含煤岩系之中,位於頂底板岩石之間。煤層的層數、厚度、產狀和埋藏深度等,受古構造、古地理及古氣候條件制約。煤層的賦存狀況是確定煤田經濟價值和開發規劃的重要依據。
煤層結構可分為兩類:不含夾石層的稱簡單結構,含夾石層的稱復雜結構。夾石也稱夾矸,常見的是粘土岩、碳質泥岩、泥岩和粉砂岩。煤層中的夾石層增高了煤的灰分含量,降低了煤的質量,並給開采帶來一定困難。

Ⅲ 地質中露頭是什麼意思

地質學中露頭指的是地質構造在地表的出露處,可以說明該構造的性質。

Ⅳ 露頭數是什麼意思

是出現的數字的意思

Ⅳ 什麼是岩層露頭線

在地表出露了,能看見的就叫露頭

Ⅵ 露頭孔是什麼,地質勘查中用到的

工程地質勘察是研究、評價建設場地的工程地質條件所進行的地質測繪、勘探、室內實驗、原位測試等工作的統稱。
可以問眾成礦山的專家,而且是免費的諾。

Ⅶ 代表性 岩石露頭是什麼

代表性 岩石露頭是什麼?

---------------是露出!

Ⅷ 什麼是岩層出露

地下岩層中露在地表的部分是岩層出露

(一)水平岩層的露頭形態
l1)較新岩層出露在較高專處;
l2)在地形地屬質圖上水平岩層的界線與地形等高線平行或重合。
l(二)水平岩層的厚度和露頭寬度
l1)水平岩層的厚度 (在野外可以直接測量)計算公式為:
l m=Lsinβ m為水平岩層的厚度;L為岩層頂底的斜長;β為地形的坡角。
l2)水平岩層的露頭寬度 (地面上岩層頂底界線之間的水平距離)
l一般情況下,當坡度不變時,岩層厚度愈大,露頭寬度愈寬,厚度越小,露頭寬度越窄。當厚度相同時,坡度愈緩露頭寬度愈寬,坡度愈陡,露頭寬度愈窄,陡崖處,水平岩層的露頭為0。

Ⅸ 露頭的地質學名詞

露頭(outcrop)是地層、岩體、礦體、地下水、天然氣等出露於地表的部分。自內然出露地表的稱天然露容頭(natural outcrop);經各種工程揭露的,稱人工露頭(artificial outcrop)。氧化不深,仍保持原有成分 、結構構造等特點的,稱原生露頭(primary outcrop)或新鮮露頭;遭受明顯風化、氧化,其物質成分及結構構造均發生顯著變化的,稱風化露頭或氧化露頭(oxidized outcrop)。它們是地質觀察和研究的重要對象。礦產露頭是重要的找礦標志之一。

Ⅹ 什麼露頭地質專業的回答

兩個辦學實體,教育部對外是一所大學,對內是兩所大學。中國地質大學(北京)的古生物學是國家重點學科。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古生物學與地層學專業創建於50年代,是中國第一個古生物學與地層學專業,歷史悠久,師資力量雄厚。現有研究人員25人,其中中國科學院院士2人,教授16人,副教授5人,博士研究生導師12人,具有博士學位者20人,佔80%;具有碩士者4人,佔16%,8人具有博士後經歷(以上均為2005年統計數據)。長期的合作研究造就了一個高質量、高層次、結構合理、多學科密切結合、能夠解決一些復雜地質問題的學術研究梯隊。幾十年來一直是培育古生物學與地層學高級技術人才的重要基地,為國家培養了一大批專業技術人員,為國民經濟建設做出了重要貢獻,畢業生中有一些已經成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古生物學與地層學專業又是一個重要的科學研究基地,研究領域寬廣,綜合性強。除了多門類化石的分類學研究,還利用明顯的人才和多學科支撐優勢,開展了大量綜合性研究。近年來負責和承擔了許多國際合作項目、國家「攀登」計劃項目、「973」項目,「863」項目和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項目,取得了豐碩的研究成果。特別是在歷史大地構造、生物古地理、古大陸再造、層序地層學和綜合地層學、大陸邊緣地質以及多層圈相互作用、古地理-古環境演變與沉積礦產資源的形成環境相關性等方面的研究已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有些方面接近國際領先水平。在長期的科學研究活動中,形成了明顯的研究方向。 1、高解析度綜合地層和年代地層自然界線:以「地球發展階段論」和「節律觀」為指導,重視多學科的相互交叉滲透,充分運用多學科綜合研究手段對地球演化突變期的地質記錄進行岩石地層、生物地層、事件地層以及生態地層、磁性地層和同位素地層等多學科的高解析度綜合地層研究,揭示地層記錄中各種特徵演化的自然節律,重建地球演化突變期生物圈與沉積圈的協同演化和各種地質事件之間的相互關系。在此基礎上論證重要地層界線位置及其優化方案,使年代地層單元與地球發展演化的自然節律相對應,提高了年代地層對比的精度和可操作性,建立高分辨和高精度地層劃分和對比格架,解決一些重要地層界線在不同沉積相區地層的高精度對比問題。把年代地層與地球演化的節律相結合,對現行的確定GSSP方法程序提出深化和改進方案,努力嘗試建立反映地球演化自然節律的新一代地質年代表。在這個地球科學的根本問題上有所建樹。以地球演化突變期重大地質事件及其關鍵科學問題的綜合研究為突破口,以帶動學科的深入發展,側重地球淺層系統的相互作用和環境演變過程研究。 2、層序地層和海平面變化:以露頭層序地層為主,對各種沉積相區進行深入細致的層序地層學研究,建立高分辨地層序列和地層格架與海平面變化旋迴,在層序地層學及其促進相關學科的發展方面形成一套較為系統的理論和方法,進一步完善了層序地層級別體系及其與天文周期的可能聯系,試圖使年代地層系統反映地球和天體相互影響的自然周期。加速推廣露頭層序地層學在油氣資源與沉積礦產勘探和區域地質制圖方面的實際應用。從而在露頭層序地層學的理論、方法、實踐等方面提出新的認識,努力建立中國層序-年代地層系統,充實和完善地質年表。使我國在露頭層序地層學研究理論、研究方法和研究實踐上繼續保持國際領先地位。 3、古地理和古大陸再造:以「全球構造活動論」的地球演化觀為指導,以全球古大陸再造為重點,綜合運用古地磁、生物古地理、沉積和古氣候等資料,重視GIS和計算機自動成圖等新技術和新方法的開發和應用,通過地球演化突變期沉積作用、地層格架、生物古地理、地球化學研究分析,研究大地構造分區和不同大地構造單元之間的演化關系。把古地理研究與地球動力學相結合,探討地球表層的行為及其與深部作用之間的關系。把古地理研究與盆地分析、岩漿活動、火山作用與地球的深部過程聯系起來,重建地史時期地球動力學演化特徵,揭示地球的整體演化規律。這項研究將推動相關學科,包括歷史大地構造、沉積古地理、生物古地理、古地磁及相關地理信息系統等研究的綜合發展。 4、微體古生物學:除了微體古生物系統分類研究外,主要致力於微體古生物學綜合研究體系的建設,以微體古生物類群的系統古生物學、古生態學和生物地層學研究與古海洋環境、古全球變化研究相結合為特色,重點研究有孔蟲、鈣質超微化石、溝鞭藻等微體生物門類的生態學、地層學、氣候學和海洋學意義,特別重視在能源勘查以及海洋資源評價中的應用研究。可能將在海洋生物殼體的微量元素(Cd/Ca、Sr/Ca)、同位素(44Ca/48Ca)特徵與海洋生產力的關系、古厄爾尼諾(El Nino)的生物和生物化學信號識別、白堊/第三紀的界線事件和特提斯海的最高海相層層位研究等方向取得重要突破。 5、進化古生物學:在進化古生物學方面的主要研究領域為軟體動物系統古生物學、古生態學及遺跡化石學、古植物學、第四紀哺乳動物、古人類學及第四紀地質學。在系統古生物學、中生代生物地層學、華夏植物群和陸相遺跡化石與環境關系、熱河動物群生態環境及埋藏、以及地史關鍵時期生物的絕滅-殘存-復甦-輻射型式等方面有望取得突破性的成果。在進化古生物學研究領域,除了要鞏固我校的研究特色以外,還要在下列幾個方面不斷拓展:(1)古生物學新概念、新理論、新技術方法的研究;(3)古生物學重大問題和熱點問題研究;(3)古生物學研究與重大地質問題研究的結合。 6、古海洋學:重點研究南海海域的生物化石記錄、沉積地球化學記錄與高頻氣候變化,西太平洋—北印度洋表層熱傳輸及其對華南地區氣候變化的影響,孟加拉灣古海洋學信號對青藏高原構造隆升的響應。將在15萬年以來西太平洋—北印度洋溫鹽傳輸體系的變化特徵及其對我國西南地區的降雨影晌、350萬年以來孟加拉灣水域表層水團化學性質和營養度的變化與青藏高原隆升的耦合關系等方向可能取得重要突破。參考資料:中國地質大學主頁: http://www.cugb.e.cn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