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質問題 » 水文地質描述有哪些

水文地質描述有哪些

發布時間: 2021-03-06 18:26:11

❶ 基本的水文地質參數有哪些

水文地質參數,反映含水層或透水層水文地質性能的指標。如滲透系數、回導水系數、水位傳導系數、壓力傳答導系數、給水度、釋水系數、越流系數等,都是基本的水文地質參數。水文地質參數是進行各種水文地質計算時不可缺少的數據。一般是通過勘探試驗測求水文地質參數。滲透系數,又稱水力傳導系數,是水力坡度為1時,地下水在介質中的滲透速度。為表徵介質導水能力的重要水文地質參數。滲透系數不僅與介質性質有關,還與在介質中運動的地下水的粘滯系數、比重及溫度等物理性質有關。根據達西定律:V=-KH/I式中,V為滲透速度;H為地下水水頭;I為滲透距離;K為介質的滲透系數,量綱為(L/T)。其與滲透率的關系為K=r

❷ 水文地質特徵

區內地表水體不甚發育。地下水受岩性、構造及地形地貌的控制,主要賦存於第四系底部、基岩裂隙和岩溶裂隙之中。可分為第四系鬆散層孔隙水;石炭-二疊系砂岩裂隙水;太原組石灰岩和奧陶系石灰岩岩溶裂隙水。陝西省煤炭地質局一三一隊認為,第四系鬆散層富水性弱;石炭-二疊系富水性弱—中等,但透水性差;奧灰岩富水性強,透水性強,但極不均一。煤系地層含水量不大。

1.4.1 主採煤層3、5、11頂板含水層富水特徵

(1)3煤層頂板砂岩含水層

3煤層頂板岩性主要為中粒砂岩、細粒砂岩和泥岩及砂質泥岩。中粒砂岩、細粒砂岩為煤層頂板裂隙承壓含水層,富水性弱,常由於砂岩和砂質泥岩互層而增強了隔水性,導致岩層透水性差,水位標高在402.05~481.41m之間。鑽孔單位涌水量0.00301~0.118L/(s·m),平均0.0452L/(s·m)。滲透系數為0.0042~0.487m/d,平均0.119m/d。泥岩和砂質泥岩中裂隙發育不好,形成隔水層。因此,頂板含水層基本屬無水力聯系的復合含水層。

(2)5煤層頂板砂岩含水層

煤層頂板岩性主要由厚層中粒砂岩、細粒砂岩、粉砂岩和中薄層泥岩組成。中細粒砂岩裂隙發育,透水性好,構成裂隙含水層,泥岩為相對隔水層。含水層厚度5~20m。鑽孔單位涌水量0.0028~0.000038L/(s·m),平均0.0014L/(s·m),滲透系數0.0023~0.000078m/d。平均0.00115m/d。上述參數均明顯低於3煤層頂板砂岩含水層。

(3)11煤層頂板石灰岩含水層

煤層頂板岩性主要由石灰岩和石英砂岩組成,間夾少量泥質岩石。主要含水層為石灰岩裂隙承壓含水層,厚度8~10m,富水性和透水性均較強,鑽孔靜水位高出地表2.53m。在構造破碎地段或岩溶發育地段可引起突水。

1.5.2 煤系基底奧陶系碳酸鹽岩岩溶裂隙含水層富水特徵

奧陶系地層是一個由石灰岩、白雲岩夾泥灰岩為主組成的復合含水體,在區內具有相對穩定統一的水位(+380m)。地層總厚410~520m,地下水主要賦存和運移於裂隙岩溶之中,含水性不均一,水力聯系復雜,受構造控製作用比較明顯。

(1)層段劃分與分布特徵

區內奧陶系碳酸鹽岩由下至上可劃分為冶里亮甲山組、馬家溝組和峰峰組三組,還可進一步按岩性組合分為八個岩性段(表1.2)。

表1.2 奧陶系地層劃分及主要特徵表

冶里亮甲山組主要出露於禹門口到盤龍河口一帶。馬家溝組在全區普遍出露,但盤龍河以北以下馬家溝組為主,以南以上馬家溝組為主。峰峰組也在全區發育,但因古風化剝蝕程度的差異和構造斷失強度不一,在全區賦存程度差別較大,其中在西塬溝以北煤系直接底為峰峰組二段,西啄溝到象山一帶峰峰二段基本不復存在,峰峰組第一段也斷續存留在局部地段。在象山(特別是英山)以南,據鑽孔揭露資料,峰峰組一、二段又普遍發育。總之,奧陶系碳酸鹽岩在全區分布規律為:北區和南區居水河以南出露最高層位為峰峰組二段,其中在桑樹坪井田厚度>20m,居水河以南該段厚度逐漸增大,到英山以南厚達近100m。居水河至西塬溝一線峰唯組呈片斷分布,厚度一般小於20m,這里由於受斷裂切割,煤系多處與上馬家溝組相接。

(2)含水層與相對隔水層劃分

據已有的水文地質資料分析,本區奧灰水的總體形態是以構造帶(斷層帶、裂隙密集帶)為基礎的網狀水體(井下突水點皆與構造破碎帶有關),故層狀徑流並不是主要形式。但就岩石的充水條件來看,宏觀上仍有層狀水的特點(仍受區域地層單位制約),其含水層和相對隔水層劃分如下:

1)相對強含水層:①峰峰組第二段。岩溶發育、裂隙率高達6.5%。據韓城礦務局記載的突水資料,1976年5月9日,桑樹坪礦原一號皮帶斜井突水,水量達1530m3/h,造成淹井事故,其突水點即位於峰峰組第二段厚層灰岩中;該礦其他各突水點,也大都位於距奧陶系灰岩頂面較近的部位,大致都相當於峰峰組第二段。②上馬家溝組第二段。岩溶發育,裂隙率平均為4.19%。本段地層由於塊狀和厚層狀白雲岩居多,在構造變動中極易發生破裂,故溶隙切穿的深度和張開程度都較大。它們可成為貫通和蓄積地下水的有利場所。據韓城礦務局的統計資料,馬溝渠礦90%以上的突水點都位於上馬家溝組第二段中,最嚴重的一次淹井事故是1976年8月6日於+240m石門東掘進頭發生的一次突水,最大瞬時突水量達12000m3/h,平均涌水量為5956m3/h。象山礦白雲岩與灰岩的互層中,最大涌水量為414m3/h。該段地層中鑽孔單位涌水量為3~24L/(s·m),大者達100L/(s·m)。

2)相對較強含水層:下馬家溝組第二段。裂隙率為4%,岩溶也較發育,但主要都集中於底部。其餘部分雖然裂隙較多,但多細小,並有充填,故從其本身特點來看,較前述兩個地層單位充水條件稍差。而韓城象山礦溝外排矸斜井掘進時(1975年10月18日)在本地層中也有突水233m3/h的記錄,故本段地層可定為相對較強含水層。

3)相對較弱含水層:下奧陶統的冶里亮甲山組。含硅質較高,膠結緊密,而且所含燧石團塊或條帶均作似層狀分布,不利於溝通各層間的水力聯系。測得該組地層的裂隙率為0.15%,足可構成隔水岩段。但在盤龍河溝口可見其所夾的白雲岩層中也有長軸1~2m的溶洞。該段地層性脆易裂,尚可發育較大的裂隙密集帶,且不能完全排除充水的可能。但目前尚未見到該段地層涌水的可靠記錄,故只能分析推斷將其劃為相對較弱含水層。

4)相對隔水層:峰峰組第一段和上、下馬家溝組的第一段都是泥質含量較高的地層單位,就其岩性分析,皆有相對隔水的作用,特別是峰峰組第一段的隔水作用更有其現實意義。據統計,該段的裂隙率相對較小,只有1.2%,而韓城礦務局匯總的資料中也有如下描述:在馬溝渠礦+240m石門突水前,在峰峰組一段中送巷道1672m,僅出現淋水和滴水現象,巷道總涌水量小於96m3/h,故有較強的隔水作用。

(3)破裂構造的導水性

區內破裂構造或構造帶主要集中於礦區淺部,大中型斷裂在中深部發育較少。雖然這些斷層以張扭性為主,野外所見斷層帶破碎開啟也較甚,但長期負責本區地質勘探工作的一三一勘探隊認為,大中型斷層的導水性差。節理裂隙的發育受層控性明顯,雖然局部呈帶分布,但垂向導水性不會太強。煤層斷裂一般規模較小,垂向貫通性小,據井下揭露資料所見,盡管許多斷層都見有淋滴水現象,但水量十分有限,不足以造成涌水或突水現象,對煤層甲烷溶解和逸散作用也不明顯。但對與煤系基底奧陶系岩層有連通作用的破裂構造必須引起注意,煤礦掘進至+380m水平以下時,遇到與該含水層有連通作用的破裂構造時,導水甚至淹井現象多見(參見本節有關部分)。本區中深部煤層賦存標高多在+380m以下,11煤層多位於+300~+200m以下,在各煤層特別是11煤層中鑽進卸壓後,如其底板壓力不足以抵抗水頭壓力或底板受破裂構造破壞較甚時,很可能造成淹井事故。煤層甲烷開采時的壓裂工藝也更會加劇底板的破壞和固有裂隙的開啟導通。這些都會給甲烷開采帶來困難。這些問題尚需進一步研究。

綜上所述,各煤層頂板及煤繫上覆地層的含水層水力聯系不密切,對煤層甲烷影響不顯著。但奧灰水對煤層甲烷的影響主要在煤礦開采或甲烷開采形成壓力釋放後可能有明顯作用。據構造研究結果看,礦區南部清水伸展性破裂帶和中部東澤村伸展性破裂帶不同程度切穿煤層,可能對奧灰水導通有一定作用。近東西向、北西向及北東向裂隙發育密集時也會在壓力釋放後導通奧灰水,因此應對這些構造或構造帶給予重視,甲烷開采工程應盡可能避開之。

❸ 什麼是水文地質

主要研究地下水的分布、運動和形成規律,地下水的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地下水資源評價、開發及其合理利用,地下水對工程建設和礦山開採的不利影響及其防治等問題的科學。

❹ 麻煩請問,怎樣描述區域的簡略水文地質特徵

這個要看你描述的區域的大小,給你一個模板,希望有用。

❺ 描述地下水水文地質條件的基本內容和常用參數

遙感是以航空攝影技術為基礎,在本世紀60年代初發展起來的一門新興技術。開始為航空遙感,自1972年美國發射了第一顆陸地衛星後,標志著航天遙感時代的開始。經過幾十年的發展,目前遙感技術已廣泛應用於資源環境、水文、氣象,地質地理等領域,成為一門實用的,先進的空間探測技術。

遙感是利用遙感器從空中來探測地面物體性質的,它根據不同物體對波譜產生不同響應的原理,識別地面上各類地物,具有遙遠感知事物的意思。也就是利用地面上空的飛機、飛船、衛星等飛行物上的遙感器收集地面數據資料,並從中獲取信息,經記錄、傳送、分析和判讀來識別地物。

遙感技術主要特點為:

1.可獲取大范圍數據資料。遙感用航攝飛機飛行高度為10km左右,陸地衛星的衛星軌道高度達910km左右,從而,可及時獲取大范圍的信息。例如,一張陸地衛星圖象,其覆蓋面積可達3萬多km2。這種展示宏觀景象的圖象,對地球資源和環境分析極為重要。

2.獲取信息的速度快,周期短。由於衛星圍繞地球運轉,從而能及時獲取所經地區的各種自然現象的最新資料,以便更新原有資料,或根據新舊資料變化進行動態監測,這是人工實地測量和航空攝影測量無法比擬的。例如,陸地衛星4、5,每16天可覆蓋地球一遍,NOAA氣象衛星每天能收到兩次圖象。Meteosat每30分鍾獲得同一地區的圖象。

3.獲取信息受條件限制少。在地球上有很多地方,自然條件極為惡劣,人類難以到達,如沙漠、沼澤、高山峻嶺等。採用不受地面條件限制的遙感技術,特別是航天遙感可方便及時地獲取各種寶貴資料。

4.獲取信息的手段多,信息量大。根據不同的任務,遙感技術可選用不同波段和遙感儀器來獲取信息。例如可採用可見光探測物體,也可採用紫外線,紅外線和微波探測物體。利用不同波段對物體不同的穿透性,還可獲取地物內部信息。例如,地面深層、水的下層,冰層下的水體,沙漠下面的地物特性等,微波波段還可以全天候的工作。

用處:

一、遙感在資源調查方面的應用

遙感在資源調查中可發揮很大的作用,特別在自然資源調查中,近年來做了很多工作,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和可觀的效益。其主要表現在國民經濟建設中的農業、林業、地質礦產及水利建設等部門中。

(一)在農業、林業方面的應用

遙感在農林方面的應用主要是在農、林土地資源調查、土地利用現狀調查、農林病蟲害、土壤乾旱、鹽化、沙化的調查及監測,以及農作物長勢的監測與估產、森林資源的清查等方面。近年來,在牧場草場資源調查、短中期農林災害、農用水資源,以及野生動物生態環境調查等方面也相繼開展工作,取得了成果。

遙感在土地資源與土壤調查中,得到廣泛應用。遙感加快了調查工作的進度,工作精度、質量也有很大提高。例如,我國利用560幅陸地衛星圖像,僅用兩年時間完成了全國15種土地利用類型的分析和量算統計工作,提供了全國和分省的土地利用基本數據和有關圖件。

作物估產是體現遙感在農業方面綜合應用的最好例證。自1974年以來,美國、前蘇聯、阿根廷、中國、日本、印度等國先後進行了不同范圍、不同作物的估產工作。美國對世界小麥產量的估產精度已達90%以上,並擴大到對玉米、大豆等八種以上作物的估產。我國於1983—1986年在京津冀進行跨省市的統一網路較大范圍冬小麥遙感估產試驗,精度也超過90%。

遙感在林業上的應用也很廣泛。例如,我國近年完成的「三北」防護林遙感綜合調查。在包括西北大部、華北北部和東北西北部總面積為128萬平方公里的「三北」造林一期工程的調查中,完成了對現有防護林類型、分布、面積和保存率;草地數量、質量和分布;土地資源類型、分布、數量及利用現狀的調查。提供了200餘幅各類遙感專題系列圖,並建成了全區資源與環境信息系統,為掌握防護林區現狀、林區的進一步發展和規劃奠定了基礎。

(二)在地質礦產方面的應用

遙感在地質及其礦產資源方面的應用主要表現在基礎地質工作、礦產地質工作,以及工程地質、地震地質、災害地質的地質綜合調查等方面的應用。遙感已成為地質礦產調查研究中的一種先進工作手段和重要方法。

遙感圖像視域寬闊,客觀真實地反映出各種地質現象及其相互間的關系,形象地反映出區域地質構造,以及區域構造間的空間關系,為跨區域甚至全球的區域地質研究提供了極有利的條件和基礎。例如近年來對雅魯藏布江深斷裂帶的延伸和走向的研究、郯 斷裂的延伸和走向問題的論證,以及重新修編的1∶400萬中國構造體系圖的工作,都是建立在遙感圖像基礎上的新的認識和發現的體現,解決了一些地質學界長期爭論或按常規很難解決的問題。遙感為持不同學術觀點的地質學者提供了一個可共同參照的基礎,推動和促進了地質學的發展。

遙感在礦產地質工作中的應用已取得許多成果,獲得了一致的好評。例如,我國地礦系統採用遙感地質調查方法,在小秦嶺金礦田地區劃分出線性構造1030條,環形構造138個,古采峒1000餘處;綜合化探、物探成果提出13個遠景地段。經檢查發現含金石英脈帶、蝕變構造帶22條,已見金礦3處,全部工作僅歷時一年時間。又如:煤田總公司在東北大興安嶺西坡,採用遙感地質方法圈定出17個含煤盆地,其中4個屬新發現,新增儲量540億噸。類似的實例不勝枚舉,遙感地質方法已成為礦產地質工作的重要方法。

工程地質、地震地質、水文地質以及災害地質等綜合地質調查中也廣泛地應用了遙感這一現代化手段。僅在1980—1985年期間,地礦部遙感地質工作者就為較大工程做了工程穩定性評價課題13個,研究大型滑坡4個。地礦部遙感中心在長江三峽的重慶至宜昌間先後進行了彩色及側視雷達成像飛行。利用獲得的資料對三峽庫區進行了詳細的工程地質判讀分析,對新灘坡體的形態、形成機理及發展趨勢作了較為詳細的分析,為國家提供了有關三峽工程建設的基礎資料。

基於遙感在地質礦產調查中廣泛的應用以及取得的顯著效益,我國地勘部門相繼成立了專業的遙感應用和科研機構,遙感地質隊伍也不斷擴大,成果累累,展現出遙感在地質礦產資源方面美好的發展前景。

(三)在水文、水資源方面的應用

遙感在水文水資源方面的應用,如水資源的調查、流域規劃、水土流失調查、冰雪監測、海口海岸帶及淺海地形調查、海洋調查研究等方面,都能發揮重要作用。特別是在人類足跡難以到達的荒涼地區,遙感技術可成為水文水資源調查的有效手段。例如,我國青藏高原在以往300年來先後經歷了150多次探險考察,曾查出500多個湖泊,而近年來採用航空像片、衛星圖像判讀,不僅對這些湖泊的面積、形狀進行了修正定位,而且還補充了地面考察或地圖上未標明的300多個湖泊。

遙感圖像,特別是紅外遙感圖像在識別含水層、判斷充水斷層、查明富水地段位置方面是很有利的。例如,美國在夏威夷群島,利用紅外遙感發現了200多處地下淡水出露點,從而解決了該島對淡水的需求。我國在大連地區開展航空熱紅外遙感試驗,在該地區沿海共發現22處從未有歷史記錄的淡水泉點,通過對這些泉點的分析,確定了地下淡水排泄地段,為解決沿海地區人畜飲水水源提供了一個重要途徑。

利用遙感圖像進行海岸帶岸線測量、河口及近岸懸浮泥沙運移,以及海洋環境監測,諸如海水溫度、鹽度、水深、洋流、波浪、潮汐等海洋諸要素的測量,都可發揮重要作用,對海洋的開發具有重要意義,特別是遙感圖像可提供大尺度、現實性強、多層次、全天候、客觀逼真的豐富信息,為海洋研究及指導海洋漁業生產提供了基礎。

二、遙感在環境監測評價及對抗自然災害方面的應用

(一)在環境監測方面的應用

遙感在環境監測中主要是利用遙感提供的瞬間成像的大范圍圖像,對大氣污染、水體污染、土地污染以及海洋污染等進行監測。由於遙感所提供的信息快速及時,現實性好,以及真實客觀、形象的特點,可實時地了解和掌握污染源的位置、污染物的性質、污染物的動態變化,以及污染對環境的影響,為及時採取防護或疏導措施,以及環境評價提供了基礎。例如,地礦部水文方法隊與地質遙感中心合作,對長江下游蘇州河口至吳凇口的水污染現狀做了調查研究,他們利用航空熱紅外掃描圖像,共判讀出異常點29處,繪制了約25公里江段的污染判讀圖。他們還對北起大連,南至海南島海岸沿線的港口及海上平台對海水的污染情況進行了航空紅外監測,為國家海洋局執法提供了依據。

長江三峽水利樞紐工程是一項規模宏大、技術復雜、具有重大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巨大工程,但是,在長江幹流上興建三峽大壩,必將對其生態、環境及社會產生深刻地影響。為此,在系統地開展三峽工程對生態與環境的影響及其對策的研究中,以及在實地調查工作中都採用了遙感綜合分析的方法,充分發揮了遙感在三峽環境論證與信息儲備中的作用。並在庫區環境本底調查、環境演變分析、環境動態監測等方面取得許多明顯成效,為我國三峽工程的科學決策提供了可靠的資料和基礎。

近年來,我國相繼在長春、太原、北京、天津、廣州等大中城市,利用航空遙感進行城市環境的監測和評價,這標志著我國遙感在環境監測方面的應用正向更為廣泛深入的方向發展。

(二)在對抗自然災害中的應用

自然災害是指環境異常或環境的突發性變化,給人類生活和生存帶來的災難。近年來遙感技術在預報災害方面取得很多重要成就,成為預報自然災害的有力工具和手段。

氣象衛星當前已進入業務性運轉,形成多層次的預報網路,在災害性天氣監測、天氣分析預報、氣象研究等方面,發揮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我國「風雲一號」「風雲二號」氣象衛星的研製和相繼發射成功,標志著我國的氣象預報技術已從單項、短期、小范圍的預報發展成綜合性、中長期、大范圍的准確預報。為我國的旱情、洪水,以及滑坡、泥石流和病蟲害的准確預報提供了可靠資料,為採取減災措施提供了可靠基礎。

森林火災一直是威脅林業建設的重要災害之一,早在70年代,我國就進行機載遙感—林火探測實驗,在3000米高空通過熱紅外感測器可發現地面 0.1平方米的火源。1987年5月,黑龍江省大興安嶺森林特大火災中,遙感在准確確定火源位置、范圍,以及火源蔓延趨勢,為撲滅大火提供及時准確的火情信息上,以及在監測火勢發展,災後評估火災損失和恢復重建規劃方面,都發揮了重要的作用,獲得顯著的社會經濟效益。

近年來,在利用多時相遙感資料和地理信息系統技術對黃土高原水土流失進行綜合調查和研究;利用全球定位系統(GPS)技術,監測地殼及其板塊的運動,進行大區域的地球動力學研究,探索地震的發生機理,進行地震的中長期預報;利用多時相大比例尺航空遙感圖像結合氣象預報資料和地面勘查進行滑坡、泥石流的調查與監測,保障重點工程及鐵路沿線的安全;以及利用遠距離衛星通訊技術,提高災害預報的及時性和准確性,為救災和決策提供依據等方面,都取得很大成效和重大的進展。

三、遙感在區域分析及建設規劃方面的應用

遙感圖像是地表面一定區域景觀的真實、客觀的記錄和形象顯示。地理學區域分析亦充分利用和發揮了遙感圖像的這一特點和優勢,成為遙感在地理學應用的重要方面。例如,我國早期開展的滕沖、長春、新疆及長江中下游地區的遙感試驗,以及近年來開展的黃土高原遙感綜合調查,「三北」防護林遙感綜合調查等大型遙感工程中,都是以遙感區域分析為先導,以區域分析為基礎,取得的成果。我國在遙感的區域分析應用中,已形成一定特色,進入世界先進水平行列。

近年來隨著城市化及城市建設的熱潮,城市遙感方興未艾。城市遙感可提供諸如城市土地利用現狀,城市用地分析,城市環境監測及評價,城鎮布局結構分析,城市道路交通分析,城市人口分析及城鎮的生態分析等城市發展的基礎信息,為城市建設規劃及決策服務。例如,由北京市政府和地質礦產部、城鄉建設部聯合組織實施的「北京航空遙感(8301工程),於1983年開始遙感飛行,到1986年底,在城市環境地質、城市建設、農業水利建設、生態環境、影像地圖以及文物、古建築等諸多方面,共獲得41項研究成果,有23項填補了北京市基礎資料的空白,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繼北京市之後,城市遙感在全國各大、中城市較為普遍地開展起來,並在應用的深度和廣度上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特別是隨著城市遙感應用的深化,城市地理信息系統的建立及在城市總體規劃、城市建設的輔助決策中的應用,將城市遙感應用提高到一個更高層次的階段。

四、遙感在全球性宏觀研究中的應用

遙感的全球性研究雖然目前尚未系統地進行,形成規模。但是,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特別是諸如世界人口增加,資源危機,環境惡化等一系列涉及全球性的問題,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關注。全球性研究(Global Study)已提到日程上,得到世界各國普遍的重視,全球性研究必將有一個較大的發展。

全球研究的目的主要是宏觀地、整體性地對人類賴以生存的岩石圈、大氣圈、水圈、生物圈的研究,以此帶動區域性研究的深化,促進全球環境的改善。因此,這無疑為遙感發揮自身的特點和優勢,開拓的又一應用領域。遙感可為全球研究提供各種便利條件,促進全球性研究的進一步開展和深化。例如,可利用遙感全球定位系統(GPS)監測和研究板塊的運移,深大斷裂活動,研究環形構造的成因及其機制;利用氣象衛星資料及其它遙感信息,進行全球性氣象研究及世界災情的預報;海洋動力學研究,地球表面固態水的分布,世界冰川的進退,以及世界大環境的監測和治理等。遙感必將在全球性研究中發揮出更大的作用,做出更大的貢獻。

當前,全球性研究已陸續開展,1992年已確定為國際空間年(ISY);一種全新的數字式全球變化網路全書將問世,它將說明遙感可以對監測全球變化做出的貢獻。我國已決定積極地參與「地圈與生物圈」(IGBP)、「國際空間年」(ISY)、「國際減災十年」等科技項目合作。承接全球變化地圖集與全球變化電子網路全書等部分項目的工作。中國將對全球性研究作出貢獻。

五、遙感在其它方面的應用

(一)在測繪制圖方面的應用

航空攝影測量一直是測繪制圖的一種主要資料來源和重要的技術方法,形成了完整而系統的學科體系。當代遙感的發展使測繪制圖的資料來源更為多樣化,資料的准確可靠性及其快速及時性和適時動態性等方面都有較大的改觀;成圖周期大為縮短;影像地圖、數字地圖等新圖種和制圖新工藝大量涌現,使測繪制圖產生了新的變化和進展。例如,我國依據近年來所發射的衛星獲得的圖像,完成了黃河三角洲1∶5萬,1∶10萬地圖的編制,繪制完成了我國第一幅南沙群島影像地圖。遙感還能在各種氣候氣象條件復雜,常規方法難於進行工作的地區獲得資料,填補地面工作的空白。例如,巴西亞馬孫河流域有近500萬平方公里的熱帶雨林區,那裡人煙稀少,雲霧終日不散,常規測量工作難於進行。利用遙感側視雷達技術,在不到一年的時間里就完成了該地區1∶40萬雷達掃描成像工作,取得了有價值的資料,為該地區測量制圖提供了基礎。利用遙感圖像進行各種專題圖的編制,以及編制中小比例尺大區域的省(區)、全國乃至大洲影像地圖已較普遍,西歐各國已應用SPOT衛星資料修編和更新1∶5萬地形圖等。隨著遙感信息在空間解析度、光譜解析度以及時相解析度方面的提高,遙感將為測繪制圖技術的發展應用,開拓出更加美好的前景。

(二)在歷史遺跡、考古調查方面的應用

近年來在進行野外考古調查中,配合應用遙感圖像分析,發現了許多重大的歷史遺跡,取得顯著的成果。例如,英國遙感專家通過計算機增強的衛星圖像,在英國倫敦以北約30公里的地下發現了羅馬時代的古城堡遺跡。我國也曾利用遙感提供的信息,進行北京圓明園遺跡考察,長城遺跡的考察,以及內蒙古金代古城的發現等方面取得很好的效果。遙感為野外考古調查帶來了變革,成為考古工作者有力的工具和手段,促進和加快了野外考古工作。

(三)軍事上的應用

遙感在軍事上的應用是不言而喻的。事實上,軍事應用是遙感最早最成功的應用,今天遙感的發展是得利於遙感軍事上成功的應用而迅速發展起來的。目前,發射的繞地球運行的衛星,絕大部分是與軍事有關的。當今戰爭的勝負,不僅決定於軍事實力(人力、武器)的對比上,准確可靠的信息獲取,傳輸和決策對戰爭的勝負起著關鍵性的作用。英國、阿根廷的馬島戰爭、中東戰爭,以及海灣戰爭都充分證實了遙感在軍事戰爭中所起到的至關重要的作用。

❻ 水文地質編錄和地質編錄有什麼區別,分別主要描述

水文地質編錄主要指岩土層滲透系數及分布特性的現場分區域分層內次的描述;
地質編錄一般指容工程地質編錄,主要是對岩土層岩性的現場分布進行細致描述,為工程結構安全及完工提供基本工程地質資料,為工程後評價或各類地質隱患提供基礎資料。

❼ 水文地質條件一般是指什麼

通常把與地下水來有關的問源題稱為水文地質問題,把與地下水有關的地質條件稱為水文地質條件。
水文地質指自然界中地下水的各種變化和運動的現象。水文地質學是研究地下水的科學。它主要是研究地下水的分布和形成規律,地下水的物理性質和化學成分,地下水資源及其合理利用,地下水對工程建設和礦山開採的不利影響及其防治等。隨著科學的發展和生產建設的需要,水文地質學又分為區域水文地質學、地下水動力學、水文地球化學、供水水文地質學、礦床水文地質學、土壤改良水文地質學等分支學科。近年來,水文地質學與地熱、地震、環境地質等方面的研究相互滲透,又形成了若干新領域。

❽ 水文地質描述有哪些

區域地質條件:地層、構造,水文地質條件:可分三部分敘述,一是水源,而是通道,三是突水點。也就是說地下水的補給、徑流及排泄條件等,描述時要有數據對你的觀點進行支持等等,僅供參考。

❾ 水文地質編錄和地質編錄有什麼區別,分別主要描述哪

水文、抄工程地質編錄區別:襲
地層岩性、節理裂隙的性質及發育程度情況,確定岩層的軟硬及破碎程度,風化帶及風化夾層的位置和深度.進行RQD值的統計,按回次記錄大於10厘米長的岩心長度,按地質分層計算RQD值(%).
描述岩(礦)石名稱、礦化蝕變特徵、各種地質體產狀及形態變化、以及接觸關系、斷層構造及簡易水文地質鑽探工程編錄,應較詳細描述岩石組合特徵。

❿ 什麼是水文地質測繪,其內容有那些

hydrogeological survey 為了解 水文地質條件的一種以地面觀察測繪為主野外工作。 其工作內容是按一定的迴路線和觀察點對地貌答、 地質和水文地質現象進行詳細觀察記錄,在綜合分析有觀察、測繪、勘察和試驗等資料的基礎上,編制測報告和 水文地質圖。准備工作水文地質測繪是在已有的 地形底圖和質圖基礎上進行的。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