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質問題 » 海洋地質有哪些方向

海洋地質有哪些方向

發布時間: 2021-03-06 11:54:39

① 請問海洋地質這個專業,本科里沒辦法選擇嗎

海洋學院成立於2004年12月,是首都70多所公立高校中唯一涉海學院。中國地質大學曾建有「海洋地學研究中心」,於1999年成立,為海洋學院的成立奠立了基礎。學院目前設有「海洋科學」本科專業,並以海洋地質與海洋礦產資源(包括氣體水合物)、海岸帶環境、海洋生物與生態作為培養學生的主要專業方向。學院擁有「海洋科學」博士後流動站、「海洋科學」一級學科博士點及「海洋地質」、「海洋化學」2個碩士學科點。其中,「海洋地質」博士點為省部級重點學科。2008年獲准設立「近海資源環境」北京市重點交叉學科,2010年學院成為中國擁有「海洋科學」一級學科博士點的單位。學院教職員工25人。其中,專職教師19人(教授4人,副教授11人,講師4人),100%具有博士學位,平均年齡42歲,全院中共黨員比例為78%。2003年開始設立海洋科學本科專業並招生。學院已培養海洋科學本科生250餘人;碩、博士研究生240餘人。目前在校學生350餘人(其中本科生200餘人,碩、博士研究生150餘人)。

以海洋地質、海洋地球物理、海洋地球化學及相關勘探技術為核心的海洋地學的教學與研究是中國地質大學海洋學科建設的基本方向和主要特色。依託學校在地球科學領域的傳統優勢和雄厚基礎,海洋科學的學科建設和人才培養獲得迅速發展。目前已在深海沉積學、大陸邊緣構造演化、海底地震地層學與層序地層學、海洋石油與天然氣水合物、洋脊與俯沖帶地質、海洋微體古生物學、古海洋學與全球變化等基礎研究領域形成一定的特色和優勢。海洋地質與資源、環境效應的學科發展方向已列為學校學科建設的重點方向。學科建設的總體目標是力爭在「十二五」末進入中國海洋地質和環境學科的領先行列。

在學校重點支持下,海洋學院目前擁有油氣資源與數值模擬實驗室、沉積與環境實驗室、生物與生態實驗室、化學實驗室、計算機房、圖書閱覽室等教學和科研設施。海洋學院立足北京,與中國地質調查局下屬的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青島海洋地質研究所和天津地質環境研究所、國家海洋局下屬的一、二、三所簽有聯合辦學協議或保持其他形式的合作方式;在北戴河設有教學實習基地;此外,學院還與北京海洋館建立了合作關系。

目前學院設有「海洋地質與油氣資源」、「海洋環境」2個教研室以及「工程碩士教育管理中心」。「海洋地學研究中心」、「天然氣水合物勘探開發技術研究中心」與「沉積盆地研究所」等單位亦掛靠於海洋學院。

② 海洋地質學專業,哪個學校比較強

中國海洋大學,這個應該是比較權威的。海大地院的考研考外校的一般去:內 中科院海洋所 國家海洋局容(一所,二所,三所) 青島海洋地質研究所

還有 同濟大學 吉林大學 西北大學 中國地質大學 北京大學

考哪個地方還要根據你自己想從事的方向 選擇優勢大的去考 比如西北大學的構造地質是有院士帶頭的 分數非常的高 其它方向就比較弱些

希望你還是多打聽多了解再做決定
網上也有這些大學地質類二級學科的排名 比如海洋地質 構造地質 地質礦產等,查查會更有幫助的

③ 今年大二,學的地質。想請問各位學長以後考研的話構造,地化,海洋地質哪個方向比較好或者更好的,也可

地球化學和海洋地質目前還行,從就業角度看,更好的目前有環境地質(地災)、地質工程(岩土)等方向,目前需求量很大。

④ 海洋地質作用有哪些運動形式,各自特點是什麼

海水的運動是海洋地質作用最重要的動力

運動形式:波浪、潮汐、洋流、濁流

一、 波浪

海水作有規律的波狀起伏。是海洋中海水經常性普遍存在的運動形式。

1.波浪的形成:①風摩擦海水表層;②海底地震;③水面上大氣壓劇變化;

2. 波浪要素

濁流在海底深處難觀察,對濁流的重要證據是1929.12.18大西洋底紐芬蘭附近的一次地震後海底電纜的破壞。

2. 濁流的地質作用

強烈的沖刷海底,比重大,流速快,在大陸坡形成橫切大陸坡的海底峽谷

大量的沉積物(碎屑)在大陸坡角下形成深海扇,淺水生物化石碎屑被帶入深海。

⑤ 求高手指點:中科院海洋所里的海洋地質四個研究方向,1海洋地球物理與構造地質,2海洋沉積學,3海洋地球化

1 跟大洋一號或廣州地調局的船出海,比較有前途,屬於現在的熱門,國家投入多,社會認內知度高。
2 沒聽說過
3 也是基容礎學科,也需要出海,往往和1很相關,也是很不錯
4 沒聽說過,這種學科在中國很難,我們國家太浮躁了

1、3可以留所、也可以去海洋局一所、二所、分局等。
2、4我不清楚,不過可以發呆。

⑥ 海洋地質學

海洋地質學未來的發展前景較好:我國開有海洋地質學這門專業的只有中國內海洋大學、同濟大學和中容國地質大學等有限幾所大學;我國海洋地質工作程度較低,1:100萬的區域海洋地質調查都沒有實現全覆蓋,海洋地質調查、固體礦產調查和油氣調查是我國未來重點的地質調查方向;就業單位主要在我國沿海的天津、青島、上海、廣州等沿海城市。
地質工程未來發展前景較差:我國的理工大學大都開有地質工程這個技術類專業,尤其是2000年以來,每年都為社會上輸送了大批的人才,很快就會出現供過於求的局面。

⑦ 海洋地質專業發展前景以及就業前景

資源問題是人類目前面臨的最大難題,在陸地資源一步步走向枯竭的時候,人們開始將目光投向占據著地球三分之二以上的海洋。可以說,誰在海洋的開發中取得優勢,誰也就將占據未來的優勢地位。發展海洋高技術,正是海洋開發最為關鍵的策略。我國在今後幾年將大力發展的六大技術領域和九大高科技產業,就包括有海洋技術和海洋產業。
當代海洋技術的發展主要集中在海洋探測技術、海洋資源開發技術兩部分。海洋技術是人類向海洋進軍中的一個新的技術領域,幾乎涉及當代所有的科學技術,綜合性強,是各種通用技術和現代最新技術在海洋這個特殊環境中的應用和發展。

⑧ 《海洋地質學》論文方向

可以選擇以下的幾個方向
1.海水的組成和性質
2.風海流
3.海底的地形地貌
4.海岸帶
5.潮汐

參考文獻 可以「網路搜索—廈門大學圖書館精品課程」 其中海洋系有海洋地質學的課本和課件

⑨ 請問,海洋工程地質方向和海洋地質區別在哪,另外海洋工程那幾個學校比較好謝謝

海洋工程地質注重解決實際工程問題,實用性強,比較來錢,海洋地質更偏重基礎研究。海洋地質是一個大的學科,海洋工程地質只是其中的一個方向。海洋工程比較好的有上海交通大學、哈爾濱工程大學、天津大學、大連理工大學、大連海事大學、華南理工大學、河海大學、中國海洋大學等。

⑩ 海洋地質的簡介

主題詞或關鍵詞: 地質科學 海洋科學
內容
在進入21世紀後的十幾年裡,國際海洋地質學界關注的問題是從「全球變化」這個層面,探索人類活動之前的地質時期,或宇宙范圍內的地球自然環境變化周期和發展趨勢。揭示地球系統在漫長的地質演化過程中,水圈與其他圈層的內部反饋機理以及相互作用,預測地球未來的環境變化趨勢。 科學家們將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研究。 (1)地球板塊構造和地球構造仍然是海洋地球物理學家們關注的課題。在過去的幾十年裡,人們花費了大量人力、物力,對新的地球板塊構造理論進行論證。其研究領域多集中在大洋地殼、被動陸緣和主動陸緣等方面。從早先的大陸漂移說,海底擴張說等基礎,發展成了板塊構造理論,並為今天大多數科學家所接受。人們關心的問題是,關於板塊運動的驅動力的作用方式和內在機理,或者說,造成板塊運動的驅動力受哪些因素影響?板塊的剛性程度、板塊動力學以及相關的地質作用是什麼?其發展過程又是如何進行的?
20世紀70年代後、80年代初,科學家們提出地體構造理論。隨後,各國地質學家、海洋地質學家,相繼發現許多性質不同的地體組成。例如,地層地體、破裂地體、變質地體和復合地體等。雖然,地體本身或各地體之間產生斷裂、漂移、碰撞和增生等不同演化過程,但是,人們有理由相信,地體構造乃是現代板塊構造學說的重要組成部分。
關於板塊構造的驅動力問題,多數學者贊同是地幔對流及其與岩石圈的相互作用,但是,在具體的對流性質、規模、板塊運動方式等,仍存在較大分歧。特別是對已經提出來的「淺對流模式」和上下地幔分別存在的對流形式--「雙層對流模式」等論點,由於論據不足,產生爭議。
人們更為關注地殼構造和沉積史及俯沖史,包括被動陸緣熱礦史等方面的研究。希望解決的問題是,被動陸緣底下地殼的性質如何確定?在大陸產生分離之前,是否會出現過地殼拱起、擴張、斷裂等地質現象?出現的性質和時間如何確定?被動陸緣下的地殼是否是從大陸地殼演化而來的?大陸分離後立即形成的大洋地殼是否與海底擴張的穩定期形成的大洋地殼不同?被動陸緣如何隨時間的推移而上下運動?它們又是如何影響沉積過程、沉積物的熱狀冷狀史?被動陸緣塊狀滑動過程和模式是什麼?從減少災害的角度看,人們關心,深海溝與島弧之間地帶的構造形式,火山弧與深海溝之間地帶的上下垂直運動,孔隙水在俯沖過程中的作用是什麼?弧後盆地的直接或間接成因?
(2)古海洋學呈現快速發展勢頭。古海洋學是20世紀70年代後產生的新學科,主要是把大洋水體的變遷作為研究對象。在海洋系統中,依靠海洋沉積,研究過去海水與水團、海水化學和海洋生產力、生物地理等方面的演化規律,討論它們對全球大氣和大陸環境的影響。國際古海洋學界正積極投入「全球變化」的研究,其研究的重點是探索人類活動以前或地球以外的全球自然環境變化的周期和趨勢。進入20世紀90年代以後,古海洋學已經被許多國際組織列為海洋地質學的重要內容。由於古海洋學本身固有的學科多,有跨學科性質,能建立探索機制模式等特點,與「全球變化」的總研究目標十分吻合,已成為「過去全球變化」、「全球海洋通量計劃」等核心研究項的重要組成部分。
(3)關注大洋熱液循環研究課題。20世紀70年代後,通過載人深潛器等,人們對太平洋和大西洋的若干洋底進行調查。人們陸續發現幾個大的洋底熱泉區。熱泉區的發現,表明洋底熱液活動對大洋地殼、沉積物和海水的地球化學研究,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時,也為海底擴張理論,提供了重要科學依據。
洋底熱液是含量極高的熱液礦床。這一發現,立即引起學術界和工業界的極大興起。毫無疑問,洋底熱泉將有可能成為未來的礦藏,為21紀人類開采礦藏提供了新的可能。
人們在洋底熱泉區的周圍,發現大量的特殊生物區系,以及高溫缺氧條件下,海水中有極高濃度的有機物,也就是類似原生生命體的細菌。科學家們稱,洋底熱泉好像是一片生命的綠洲。地質學家們為此設想,洋底熱泉的環境,酷似前寒武紀早期生命誕生時的環境。如果這一命題能夠成立,那麼,它將為地球生命地源研究提出很多新研究課題。
洋底熱泉中還有高濃度的化學物質,例如,硅和鈣等。這就提出一個課題,如果熱泉水中溶解的二氧化硅的測量值有代表性的話,那麼,硅可能是由熱液過程以與大陸侵蝕過程相同的速率進入大洋的。假如這個推斷能夠成立,這對於估算在過去2億年中,大洋化學收支平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這個過程,應當與海底擴張的速率有某種關系。
(4)海洋沉積學已經形成,並發揮巨大作用。在全球變化研究中,人們採用比較沉積學、碳酸鹽濁流沉積和事件沉積進行研究,取得豐碩成果。例如,確定了第四紀以來的海面變化,特別是漸新世以來變化的可比性。資料顯示,它與全球氣候的變化曲線有某種一致性。再如,對災變事件研究表明,災變事件對沉積物的影響,要比長期正常沉積作用大許多。20世紀80年代後,幕式沉積研究和現代災變理論逐漸引入沉積學。陸架沉積動力學研究重點,開始轉向事件沉積學的研究,特別是旋迴和事件沉積在陸架沉積層中的作用和地位,愈顯重要。
大洋沉積物具有明顯的韻律性和旋迴性,它反映出一系列交替的氣候狀況。這與人們普遍關心的海平面變化有直接的關系。大陸及其邊緣地帶的顯生代沉積地層資料,反映了全球海平面的變化。地質時期全球海平面變化范圍在幾十米到幾百米之間。研究表明,長期的海平面變化,可能與洋盆體積變化有直接關系,而短時期的海平面變化,則是由氣候因素引起的。顯然,海平面變化的確切原因,應該說還沒有完全為人們所認識。在南大洋進行的若干深海鑽探獲得大量資料信息,使人們對南極大陸及其周圍的古氣候演變過程有初步了解。但是,當南極冰川在第三紀中期發生大量擴展時,北半球的冰川並不存在。這種極大的反差,讓地質學家們百思不得其解。這是大自然給人們設置的一道課題。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