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質問題 » 地質學鮑文反應是什麼

地質學鮑文反應是什麼

發布時間: 2021-03-06 02:54:12

❶ 地質學是什麼

地質學的特點:
第一,地質學的研究對象涉及到悠久的時間和廣闊的空間。地球自形成
以來已經有46億年的歷史,在這樣漫長的時間里,地球曾發生過滄海桑田、翻天覆地的重大變化,而其中任何一個變化和事件,任何一粒礦物和一塊岩石的形成和演化,都往往要經歷數百萬年甚至數千萬年的周期。對這些變化和事件,人們不能像研究人類歷史那樣,可以藉助於文字和文物;也不能像研究物理那樣,可以單純依靠在實驗室中做實驗,而必須靠研究分析地球本身發展過程中所遺留下來的各種記錄。
同時,地球具有巨大的空間,在不同地點和不同深度,具有不同的物質
基礎和外界因素,因而有不同的發展過程。海洋和大陸、大陸的各個部分、地球表層和深部,都有其不同的發展過程。因此,既要研究它們的共性,更要研究它們的差異性和相關性,才能全面、深入地找出地球的發展規律。
第二,地質學具有多因素互相制約的復雜性。它所研究的對象和內容,
從小到礦物組成的微觀世界到大至整個地球以及宇宙的宏觀世界,從礦物岩石等無機界的變化到各種生命出現的演化,從常溫常壓環境到目前還不能人為模擬的高溫高壓環境,從各種變化的物理過程、化學過程到生物化學過程,從地球本身各個部分的物質能量轉化到地球與外部空間的物質能量轉化等等,充滿著各種矛盾和相互作用的復雜過程。任何一種地質過程,都不可能是單一的物理過程和化學過程,地球自誕生以來,不僅形成了光怪陸離的礦物世界、岩石世界、海洋大陸、高山深谷,也出現和演化成了種類繁多的生物世界。眾所周知,目前在實驗室中即使合成最簡單的生命物質,也是非常不容易。地球演化到今天,產生出如此面貌,這固然與其具有人類歷史所不能比擬的充分時間有關,同時也說明地球演化的地質過程是一個十分復雜的過程。
第三,地質學是來源於實踐而又服務於實踐的科學。但地質學必須首先
是以地球為大課堂,以大自然為實驗室,進行野外調查研究,大量掌握實際資料,進行分析對比歸納,得出初步結論,然後再用以指導生產實踐,並不斷修正補充和豐富已有的結論。遠在數十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人類的祖先就是在製造石器的過程中,逐步掌握了一些岩石的特性,後來在銅器時代、鐵器時代,人類又在生產活動中逐步掌握了尋找有用礦產的某些規律。近代以來,由於工礦業的發展,特別是相鄰科學和現代技術的進步,又推動了地質學的突飛猛進,不斷形成新的理論。

❷ 地質學研究的內容是什麼

研究地球的物質組分及其形成條件和分布規律的學科有:地球化學、結晶學、內礦物學、岩石學、礦容床學和寶石學.
研究地球的內部構造及其形成條件和演化規律的學科有:構造地質學、區域地質學和地球物理學.
研究地球的歷史的學科有:地史學、古生物學、岩相古地理學和第四紀地質學.
研究地質學的應用問題的學科有:工程地質學、環境地質學、煤田地質學和石油地質學.
研究地質學的研究方法和手段的學科有:同位素地質學、數學地質學和實驗地質學.
全球的綜合性研究的學科有:板塊地質學、海洋地質學和天文地質學

❸ 什麼是鮑文反應序列

鮑文反應序列: 橄欖石 富鈣長石 輝石 鈣鈉長石 角閃石 中性長石 黑雲版母 鹼鈉長石 鉀長石 白雲權母 石英 由上自下示意礦物在岩漿中的先後結晶,上面兩列中對應的礦物平行結晶。 礦物由下自上,在酸性岩中出現的幾率減小甚至沒有,在基性岩中出現的幾率增高。 上下相距不遠的礦物更容易出現於同一岩石中,距離太遠的礦物一起出現的幾率則較小。 例如基性岩中的主要礦物為橄欖石、輝石、角閃石、黑雲母和斜長石類;酸性岩中礦物為石英、白雲母、鉀長石類;而石英與橄欖石則不可能出現於同一岩石之中。

❹ 鮑溫反應的地質意義

鮑溫反應通過實驗證明了結晶分異過程。
一種成份的岩漿按礦物熔點的高低可依次內結晶出不同成分的礦物容,並依次形成不同種類的岩石。這種作用稱為結晶分異作用。
結晶分異過程:當岩漿緩慢冷卻時,熔點高、比重大的礦物首先結晶。其中一部分晶體因為重大而沉入岩漿底部,或因其他原因從岩漿中分離出來,聚集成為熔點較高的岩石。另一部分未能沉入底部或從岩漿中分離出來,則同剩餘岩漿發生反應,岩漿的成分因而發生部分變化。當岩漿繼續冷卻到適當溫度時,又有相應熔點的礦物的礦物結晶並分離出來,形成熔點較低的岩石,類似的作用多次發生,從而完成結晶分異過程。

❺ 《地質學基礎》是什麼樣的課程

《地質學基礎》涵蓋了地質學科中主要基礎學科(動力地質學、岩石學內、構造地質學、地史容古生學)的基本原理、主要概念、重要理論。課程基本內容包括三大方面:(一)地球的一般特徵及物質組成;(二)各種內動力和外動力地質作用的特點和產物;(三)地球和生物演化歷史及各地史階段的主要特徵。
本課程是一門系列課程,包括①《地質學基礎》面對與地學有關的專業,如地質工程、勘查技術與工程、資源開發工程、岩土工程、測繪工程等本科學生開設的一門重要的專業基礎課,是學生第一門引入專業學習的課程。通過學習學生將系統全面地了解和掌握地質學領域的基礎知識。這是學習後續各專業課必備的基礎,同時也是加強學生專業素質的重要環節。因此,本課程的教學直接關繫到學生專業基礎知識是否扎實,能否具備全面、良好的專業素質;②《地球科學導論》,面對全院其它專業包括人文、社科專業本科學生開設的一門選修課,這是我院在加強學生素質教育課程改革中的一項創新,目的是使學生建立正確的宇宙觀與地球觀,拓寬知識面提高認識客觀世界的思維能力。

❻ 地質學是什麼意思

地質學(geology)是關於地球的物質組成、內部構造、外部特徵、各層圈之間的相互作用和演變歷史的知識體系。是研究地球及其演變的一門自然科學。 地球自形成以來,經歷了約46億年的演化過程,進行過錯綜復雜的物理、化學變化,同時 雅丹地貌
還受天文變化的影響,所以各個層圈均在不斷演變。 約在35億年前,地球上出現了生命現象,於是生物成為一種地質應力。最晚在距今200~300萬年前,開始有人類出現。人類為了生存和發展,一直在努力適應和改變周圍的環境。利用堅硬岩石作為用具和工具,從礦石中提取銅、鐵等金屬,對人類社會的歷史產生過劃時代的影響。 隨著社會生產力的發展,人類活動對地球的影響越來越大,地質環境對人類的制約作用也越來越明顯。如何合理有效的利用地球資源、維護人類生存的環境,已成為當今世界所共同關注的問題。
編輯本段發展回顧
人類對地質現象的觀察和描述有著悠久的歷史,但作為一門學科,地質學成熟的較晚。地質學的研究對象是龐大的地球及其悠遠的歷史,這決定了這門學科具有特殊的復雜性。它是在不同學派、不同觀點的爭論中形成和發展起來的。
地質學的萌芽時期
(遠古~公元1450年) 人類對岩石、礦物性質的認識可以追溯到遠古時期。在中國,銅礦的開採在兩千多年前已達到可觀的規模;春秋戰國時期成書的《山海經》《禹貢》《管子》中的某些篇章,古希臘泰奧弗拉斯托斯的《石頭論》都是人類對岩礦知識的最早總結。 在開礦及與地震、火山、洪水等自然災害的斗爭中,人們逐漸認識到地質作用,並進行思辨、猜測性的解釋。我國古代的《詩經》中就記載了「高岸為谷、深谷為陵」的關於地殼變動的認識;古希臘的亞里士多德提出,海陸變遷是按一定的規律在一定的時期發生的;在中世紀時期,沈括對海陸變遷、古氣候變化、化石的性質等都做出了較為正確的解釋,朱熹也比較科學的揭示了化石的成因。
地質學奠基時期
(公元1450~公元1750年) 以文藝復興為轉機,人們對地球歷史開始有了科學的解釋。義大利的達·芬奇、丹麥的斯泰諾、英國的伍德沃德、胡克等等,都對化石的成因作了論證。胡克還提出用化石來記述地球歷史;斯泰諾提出地層層序律;在岩石學、礦物學方面,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記載了200多種礦物、岩石和化石;德國的阿格里科拉對礦物、礦脈生成過程和水在成礦過程中的作用的研究,開創了礦物學、礦床學的先河等等。
地質學形成時期
(公元1750~公元1840年) 在英國工業革命、法國大革命和啟蒙思想的推動和影響下,科學考察和探險旅行在歐洲興起。旅行和探險使得地殼成為直接研究的對象,使得人們對地球的研究從思辨性猜測,轉變為以野外觀察為主。同時,不同觀點、不同學派的爭論十分活躍,關於地層以及岩石成因的水成論和火成論的爭論在18世紀末變得尖銳起來。 德國的維爾納是水成論的代表,他提出花崗岩和玄武岩都是沉積而成的,並對岩層作了系統的劃分。英國的赫頓提出要用自然過程來揭示地球的歷史,以及地質過程「即看不到開始的痕跡,也沒有結束的前景」的均變論思想。水火之爭促進了地質學從宇宙起源論、自然歷史和古老礦物學中分離出來,並逐漸形成了一門獨立的學科。在中國,出現在17世紀的《徐霞客游記》也是對自然考察所獲得的超越時代的成果。至1840年,底層劃分的原則和方法已經確立,地質時代和地層系統基本建立起來。 而此時的礦物學沿著形態礦物學和礦物化學方向發展,美國丹納的《礦物學系統》標志著經典礦物學的成熟;1829年,英國的尼科爾發明了偏光顯微鏡,使得顯微岩石學的迅速發展成為可能;法國博蒙於1829年提出地球冷縮造山的收縮說,對近百年來的構造理論產生重大影響。 這樣,有關地球歷史的古生物學、地層學,有關地殼物質組成的岩石學、礦物學,和有關地殼運動的構造地質理論所組成的地質學體系逐漸形成了。 19世紀上半葉,有關災變論和均變論的爭論,對地質學思想方法產生了歷史性的影響。居維葉是災變論的主要代表,他提出地球歷史上發生過多次災變造成生物滅絕的觀點。英國的萊伊爾是均變論的主要代表,他堅持「自然法則是始終一致」的觀點,並提出以今論古的現實主義方法。在爭論中,地質均變論逐漸成為百餘年來地質學及其研究方法的正統觀點。
地質學的發展時期
(公元1840~公元1910年) 隨著工業化的發展,各工業國家都開展了區域地質調查工作,是地質學從區域地質向全球構造發展,並推動了地質學各分支學科的迅速建立和發展。 其中重要的有瑞士阿加西等人對冰川學的研究,以及英國艾里、普拉特提出的地殼均衡理論;有關山脈形成的地槽學說,經過美國的霍爾和丹納的努力最終確立起來;法國的貝特朗提出造山旋迴概念;奧格對地槽類型的劃分使造山理論更加完善;奧地利的休斯和俄國的卡爾賓斯基則對地台作了系統的研究;休斯的《地球的面貌》是19世紀地質學研究的總結,同時休斯用綜合分析的方法,從全球的角度研究地殼運動在時間和空間上的關系,預示了20世紀地質學研究新時期的到來。 我國地質學家李四光
現代地質學的發展
(公元1910~) 進入20世紀以來,社會和工業的發展,使得石油地質學、水文地質學和工程地質學陸續形成獨立的分支學科。在地質學各基礎學科穩步發展的同時,由於各分支學科的相互滲透,數學、物理、化學等基礎科學與地質學的結合,新技術方法的採用,導致了一系列邊緣學科的出現。 地震波的研究揭示了固體地球的圈層構造以及洋殼與路殼結構的區別;高溫高壓岩石實驗研究,為人們認識地殼深處地質過程提供了較為可靠的依據。所有這些都促進了地質學研究從定性到定量的過渡,並向微觀和宏觀兩個方向發展。 20世紀50~60年代,全球范圍大規模的考察和探測,使地質學研究從淺部轉向深部,從大陸轉向海洋,海洋地質學有了迅速發展。同時古地磁學、地熱學、重力測量都有重大進展,為新的全球構造理論的產生提供了科學依據。在這個基礎上,德國的魏格納於1915年提出的與傳統海陸固定論相悖離的大陸漂移說得以復活。 20世紀60年代初,美國的赫斯、迪茨提出的海底擴展理論較好地說明了漂移的機制。加拿大的威爾遜提出轉換斷層,並創用板塊一詞。60年代中期美國的摩根、法國的勒皮雄等提出板塊構造說,用以說明全球構造運動的基本理論,它標志著新地球觀的形成,使現代地質學研究進入一個新階段

❼ 地質學的問題,簡述鮑溫反應系列及其用途

個人認為,基性岩漿密度大,酸性的密度小。玄武岩在升溫過程中,一定溫度下,酸性物質先達到熔融狀態,基性物質下沉,上層的即可變成酸性的。

或者:

基性的被酸性的稀釋也可以。

❽ 鮑文反應序列的基本信息

加拿大地質學家、岩石學家、礦物化學家。1887年6月21日生於加拿大安大略省金斯頓版。1906年在金斯頓女皇大學攻讀化權學、礦物學和地質學,後轉入美國波士頓麻省理工學院。1907-1912年曾利用假期在加拿大安大略省礦業局工作,並為加拿大地質調查局在不列顛哥倫比亞太平洋鐵路沿線工作。1910-1911年,他又在華盛頓卡內基學院地球物理研究室從事過多種礦物實驗研究。1912年取得博士學位以後,回到該研究室,並在那裡斷續工作了40年。鮑文在年僅28歲時就在岩石學極關鍵的問題上,完成了一系列實驗性的研究,並寫成重要論文「火成岩演化的晚期階段」,開始確立了他在岩石學上的國際地位。

❾ 鮑文反應的意義

1.鮑文反復應由於提供了礦物的制結晶順序,因而也可用來判斷各種礦物的結晶程度.一般來說,越先結晶者,自形程度亦越高,晚晶出的礦物大都為半自形晶或他形晶.
2.橄欖石和石英這兩種礦物具有指示作用.
3.解釋礦物的一般規律.
4.反映說明了礦物的組合情況與結晶順序→岩石結構的概況.

❿ 什麼是鮑文反應原理它描述了岩漿的什麼作用

鮑文反應原理反應系列分兩個系列,一支由培長石到鈉長石,即斜長石系列,其成內分是漸變的容固溶體系,結晶格架未變化,叫連續反應系列;一支由鎂橄欖石到黑雲母,即暗色礦物系,其成分不是漸變,結晶格架是變化的,稱之為不連續反應系列. 鮑文反應原理的意義 1,可以概略表示礦物的結晶順序,即橄欖石比輝石早析出,輝石又比角閃石,黑雲母早結晶.隨著岩漿溫度的下降,早析出的高溫礦物可以與岩漿反應生成系列中低位的礦物,如常見的橄欖石反應生成的輝石,輝石反應生成的角閃石等. 2,說明了礦物的共生關系,也說明了岩漿的分異趨勢,即由基性向酸性演化. 3,說明了岩漿岩和圍岩捕虜體間的關系,較基性的岩漿易於熔化酸性捕虜體,而較酸性的岩漿則不易熔化較基性的捕虜體,所以自然界中較基性的暗色捕虜體最常見. 4,部分說明了岩漿岩多樣性的原因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