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質問題 » 地熱能的分布與什麼地質條件有關

地熱能的分布與什麼地質條件有關

發布時間: 2021-03-06 00:38:28

A. 地熱資源是怎樣形成的

地球內部有巨大的熱能,僅按目前可供開採的地下3千米范圍以內的地熱資源計算,就相當於2.9萬億噸煤炭資源。地下熱能的總量約為地球上貯存全部煤的能量的1.7億倍。地球內部的熱能,是地球在漫長的演變過程中積累起來的。地球在演化過程中所積累的能量,有外來能和地球本身的內能,起主導作用的是岩石中所含的鈾、釷、鉀、錒等放射性元素,在衰變過程中所產生的熱能。

地表以下分散的地熱資源在一定的地質條件下富集起來,就形成了可以利用的地熱資源。地下溫度隨著深度的加深而逐漸增高,在常溫層以下,平均每深100米,溫度增高3℃,在地殼15千米以下,地熱增溫率逐漸減小。因此當地表水下滲受熱,或是地下水與地下熾熱的岩體相接觸,就變成地下熱水或蒸汽。如果地下熱水沿著斷層或裂隙上升到地表,就形成了溫泉、熱泉、間歇泉、沸泉和熱水湖等多種地熱資源。

地殼中地熱資源的分布是不均勻的,但分布是有規律的。世界上已發現的高溫地熱區,絕大多數分布在環太平洋帶和地中海至喜馬拉雅帶的板塊構造邊緣地帶。這些地帶地殼不穩定,地殼內部的熱能易從這些薄弱地帶傳到地表,因而地熱能比較豐富。我國已發現的溫泉有2600多處,其中西藏有水熱活動區600多處,地熱資源很豐富。我國東南沿海和西藏、雲南一帶,有許多溫泉和熱泉,是地熱資源豐富的地區。我國東南沿海,包括台灣省在內,是屬太平洋地熱帶,而我國的西藏和雲南等地,是屬地中海至喜馬拉雅地熱帶。

西藏羊八井地熱發電站

B. 地熱能主要分布在地球的哪三個地帶

世界地熱資源主要分布於以下5個地熱帶: ①環太平洋地熱帶。世界最大的太平洋板專塊與美洲、歐屬亞、印度板塊的碰撞邊界,即從美國的阿拉斯加、加利福尼亞到墨西哥、智利,從紐西蘭、印度尼西亞、菲律賓到中國沿海和日本。世界許多地熱田都位於這個地熱帶,如美國的蓋瑟斯地熱田,墨西哥的普列托、紐西蘭的懷臘開、中國台灣的馬槽和日本的松川、大岳等地熱田。 ②地中海、喜馬拉雅地熱帶。歐亞板塊與非洲、印度板塊的碰撞邊界,從義大利直至中國的滇藏。如義大利的拉德瑞羅地熱田和中國西藏的羊八井及雲南的騰沖地熱田均屬這個地熱帶。 ③大西洋中脊地熱帶。大西洋板塊的開裂部位,包括冰島和亞速爾群島的一些地熱田。 ④紅海、亞丁灣、東非大裂谷地熱帶。包括肯亞、烏干達、扎伊爾、衣索比亞、吉布地等國的地熱田。 ⑤其他地熱區。除板塊邊界形成的地熱帶外,在板塊內部靠近邊界的部位,在一定的地質條件下也有高熱流區,可以蘊藏一些中低溫地熱,如中亞、東歐地區的一些地熱田和中國的膠東、遼東半島及華北平原的地熱田。 追問: 謝了

C. 關於地熱能

地熱能是來自地球深處的可再生熱能。它來源於地球的熔融岩漿和放射性物質的衰變。地下水的深處循環和來自極深處的岩漿侵入到地殼後,把熱量從地下深處帶至近表層。在有些地方,熱能隨自然湧出的熱蒸汽和水而到達地面,這種熱能的儲量相當大。據估計,每年從地球內部傳到地面的熱能相當於
100PW·h。
地熱能的勘探和提取技術依賴於石油工業的經驗,由於目前經濟上可行的鑽探深度僅在3000m以內,再加上熱儲空間地質條件的限制(例如資源的高溫環境和高鹽度),因而只有當熱能運移並在淺層局部富集時,才形成可供開發利用的地熱田。但是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和地熱能利用效率的提高,在不遠的將來,這一經濟深度可能延伸到5000米甚至更深。因此,目前把3000~5000米之間的地熱能作為遠景資源來考慮。
地熱能的利用自古時候起人們就已將低溫地熱資源用於浴池和空間供熱, 近來還應用於溫室、熱力泵和某些熱處理過程的供熱。在商業應用方面,利用乾燥的過熱蒸汽和高溫水發電已有幾十年的歷史。 利用中等溫度(100℃)水通過雙流體循環發電設備發電,在過去的10年中已取得了明顯的進展,該技術現在已經成熟。地熱熱泵技術後來也取得了明顯進展。由於這些技術的進展,這些資源的開發利用得到較快的發展,也使許多國家的經濟上可供利用的資源的潛力明顯增加。從長遠觀點來看,研究從乾燥的岩石中和從地熱增壓資源及岩漿資源中提取有用能的有效方法,可進一步增加地熱能的應用潛力。

地熱資源是開發利用地熱能的物質基礎。中國地處世界兩大地熱帶,東南沿屬環太平洋地熱帶,包括海南島、台灣、廣西、廣東、福建、浙江、山東、河北、天津、遼寧等地的地熱。西南滇藏的地熱田屬地中海、喜馬拉雅地熱帶,這里蘊藏著高溫地熱。此外,在一些內陸盆地沉積層,還有;不少中低溫地熱。如陝西、內蒙古、湖北、湖南、江西、四川等地的溫泉。全國已知熱沸泉2500多處,天然放熱達1.1X1014焦耳/年。目前中國的地熱勘探工作還是初步的,已有的270多個地熱田僅勘探了40個。西藏發現的水熱活動區就有600多處,其中高溫熱水系統110個,發電潛力100萬千瓦。雲南西部高溫水熱系統55個,有的熱儲溫度高達260度。南海北部灣在石油天然氣勘探中還發現有地壓地熱。台灣的地熱溫度高達244度。中國的地熱資源比較豐富,目前除中低溫地熱直接利用較多外,高溫熱儲尚待開發。
參看http://www.ensob.com/Html/tech/20065/2006511133128.html
http://www.mhe.sh.cn/~mzdxx/zd/xueshengjia/wangshijun/wangshijun.htm

D. 地熱能分布與什麼因素有關

地熱到復處都有,只是和地殼制結構有關,有的很深,很難利用。
地熱一般分為兩大類:一類是蘊藏在地下2000米以內岩層中的熱水、熱蒸汽,或出露地表成為溫泉的「濕地熱」;另一類是儲存在地殼深部3000——5000米的高溫岩石(火山岩體或變質岩體所積蓄的熾熱能,稱作「乾地熱」。地熱同太陽能、潮汐能、風能等並稱為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綠色能源。它不受地域限制,也不受外界環境條件所制約。科學家計算過,只要利用地殼上層一萬米內1%的熱能就可保障人類相當長時間內的能量需求。
現在用的最多的是地熱中熱水和熱蒸汽。

E. 中國的地熱資源是如何分布的

我國獨特的地質構造、地殼熱狀況及水文地質條件,決定了我國溫泉地熱資源的主要類型為斷裂型,呈現出藏滇、滇川、東南沿海及台灣等幾個溫泉密集帶,其它省份產出的溫泉則多為中溫溫泉。

F. 地熱地質條件

從區域地熱地質條件分析,工作區位於魯北地熱區、魯西地熱區和沂沭斷裂帶地熱區的交會部位。

沂沭斷裂帶由昌樂縣東部經過,該斷裂帶總體走向北東10°~25°,傾角80°左右,並由4條主幹斷裂組成,自西向東依次是:鄌郚-葛溝斷裂、沂水-湯頭斷裂、安丘-莒縣斷裂和昌樂-大店斷裂。該斷裂帶是一條陡傾深達地幔的復雜活動斷裂帶,其東部的安丘-莒縣斷裂和昌樂-大店斷裂切入莫霍面達33~34km,屬超殼深大斷裂;西部的鄌郚-葛溝斷裂、沂水-湯頭斷裂切入康氏面,屬殼內較深斷裂。該斷裂帶近期活動較頻繁,據地震部門資料:自1668年以來,沿沂沭斷裂帶及其鄰近地區共發生過較大地震6次,震級5~8.5級,烈度6~12度,以上地震的震中位置都與沂沭斷裂帶有關。因此,沂沭斷裂帶是一條重要的熱源通道,能將上地幔及地殼深部巨大的熱源傳遞到地殼淺部以至地表。如在沂南銅井地區及臨沂市北部湯頭一帶,都有淺部地熱井或溫泉分布。

在北部縣城—五圖—朱劉店一帶,斷裂構造也十分發育,區內有兩條較大斷裂:朱劉店斷裂和昌樂斷裂呈北東向橫貫北部,並在東部與沂沭斷裂帶交會。在朱劉店斷裂以北地區,奧陶系灰岩頂板埋藏較淺(一般在700~1100m),上覆地層厚度較大,其中的石炭、二疊系及古、新近系為較好的蓋層。這些都為工作區提供了良好的地熱生成環境和賦存條件。據工作區東北部的朱劉店煤礦資料,在600m深的採煤巷道內地溫可達35~40℃,按該區多年平均氣溫12.6℃推算(恆溫層深度取20m),其地溫梯度為3.86~4.72℃/100m,屬地熱異常區。又據當地群眾反映:早在20世紀60年代初期朱劉店煤礦開采前,縣城東部侯家莊一帶曾有過溫泉出露,水溫約30℃左右。另在西任疃村南一帶,莊稼較鄰近地區早熟十餘天,說明該地帶地溫較高,這一帶第四系直接覆蓋於奧陶系灰岩之上,且厚度較薄,一般為20~40m,深部的地熱能直接由奧陶系灰岩通過第四繫到達地表。因此,綜合區域地熱地質條件,結合昌樂縣地質條件,地熱資源概念模型可能有兩種:①新近系、古近系及部分白堊系為蓋層(熱儲以上地層),斷裂破碎帶為熱儲及補給通道,熱源主要是深部熱傳導,屬於帶狀構造熱儲,主要分布於南部沂沭斷裂帶和五圖斷裂、喬官斷裂附近;②第四系、新近系、古近系、石炭-二疊系為蓋層,深部奧陶系灰岩為熱儲,熱源為深部地熱傳導,同時也受構造控制和影響,為層狀-帶狀復合熱儲,主要分布於五圖、朱劉、縣城及北部地區。

G. 地熱資源為什麼與斷裂構造有關地熱資源的分布為什麼受地質構造的控制呢

地熱一般以汽或水的形式出現,由於質量較小,一般上升到地表。構造變形造成的斷裂為汽或水提供了基本的空間和上升的通道。因此地熱資源總是受構造的控制。

H. 地熱資源形成的地質背景與特徵

中國大陸屬歐亞板塊的一部分。它的東側為島弧型洋-陸匯聚邊緣,西南側為陸-陸碰撞造山帶,是由許多不同時期的古板塊(如華北、華南、塔里木、哈薩克、西伯利亞等)經碰撞、增生和拼接而成的,這些不同的拼合塊體有著不同導熱儲特性。從東到西,中國地殼厚度和平均布格重力異常呈現三個台階面,其間有兩個明顯的地殼厚度和布格重力梯度陡變帶:一條是大興安嶺-太行山-武陵山梯度帶,另一條是六盤山-龍門山-烏蒙山梯度帶(圖1-1,圖1-2)。

自古生代以來,中國大陸構造演化經歷了陸洋分化對立階段、石炭紀—二疊紀軟碰撞轉化階段和中新生代盆山對峙發展階段,中生代以來大陸連為一體,盆山格局的演化與發展控制著各地區熱儲條件的演化與發展。多旋迴構造運動與多期盆地疊加塑造出不同的地熱田。上述構造的演化,伴隨著不同時期的岩漿活動,形成了不同岩性和結構的地層,使得我國大地熱流值的分布具有明顯的規律性(圖1-3)。據《中國地熱資源———形成特點和潛力評估》(陳墨香,汪集暘等,1994),我國大地熱流值可分為五個構造區(圖1-4;表1-1)。在這五個大地熱流構造區中,以西南構造區為最高,達70~85mW/m2;西北構造區最低,為43~47mW/m2;華北-東北構造區平均熱流值為59~63mW/m2,與全國平均值接近;華南構造區平均熱流值為66~70mW/m2,比全國平均值略高;中部平均熱流值40~60mW/m2。西南地區,沿雅魯藏布江縫合帶,熱流值較高(91~364mW/m2),向北隨構造階梯下降,到准格爾盆地只有33~44mW/m2,成為「冷盆」。我國東部是台灣板塊地緣帶,熱流值較高,為80~120mW/m2,越過台灣海峽到東南沿海燕山期造山帶,降為60~100mW/m2,到江漢盆地熱流值只有57~69mW/m2。顯示出由現代構造活動強烈的高熱流地帶向構造活動弱的低熱流地帶遞變的特徵。另外,在大型盆地中,大地熱流值分布同基底的構造形態直接相關,隆起區為相對高熱流區,坳陷區為相對低熱流區。

圖1-1 厚國地殼中度分布圖(據袁學誠等,961)

續表

(據田廷山等,2006)

我國中、新生代盆地總面積340×104km2。其中,盆地面積大於5×104km2的大型盆地有9個,1×104km2的中型盆地有39個(圖1-9)。我國由東到西盆地的熱儲條件是由好變差,東部盆地為多層熱儲層疊置的「熱」盆地,中部盆地則為熱鹵水盆地,西部盆地基本為「冷」盆地。從南到北,山地由高溫水帶到低溫水帶。

(2)隆起山地對流型地熱資源

隆起山地指中新代以來構造活動以隆起為主,現代地形以山地為骨架的地區,包括山間斷陷盆地及河谷地帶。熱水沿深大斷裂帶形成和分布,一般為開放的脈狀深循環對流系統,也有層狀斷塊沿斷層溢出的傳導-對流系統,多以泉的形式排泄溢出。我國絕大多數水熱區的地表熱顯示以單個泉點或泉群的形式出現,少數地區則有沸泉、沸噴泉、噴氣孔和水熱爆炸等多種形式並存。《中國地熱資源及其開發利用》(田廷山、李明朗等,2006),根據我國山地的構造特徵和水熱活動強度,把隆起山地對流型熱儲劃分為現代板塊碰撞帶高溫熱儲、斷褶山地深斷裂中溫熱儲、斷塊岩溶山地中低溫熱儲、第四系火山余熱中溫熱儲和褶斷高原山地低溫熱儲(表1-4)。按照溫泉出露的情況,我國有四個水熱活動密集帶:①藏南-川西-滇西水熱活動密集帶;②台灣水熱活動密集帶;③東南沿海地區水熱活動密集帶;④膠、遼半島水熱活動密集帶。

我國隆起山地對流型地熱資源主要分布於藏南-川西-滇西和台灣地區,中低溫地熱資源主要分布於東南沿海地區和膠東半島。隆起山地型地熱資源的形成與構造關系密切。我國位於歐亞板塊的東部,為印度板塊、太平洋板塊和菲律賓海板塊所夾持,新生代以來,我國西南側,由於印度板塊與歐亞板塊相碰撞,形成藏南地區聚斂型大陸邊緣活動帶;在東側,由於歐亞板塊與菲律賓海板塊相碰撞,形成台灣島中央山脈兩側的碰撞邊界。這兩條碰撞邊界及其鄰近地區的特性雖有差異,但均是當今世界上構造運動最強烈的地區之一,並共同呈現高熱流異常,具有產孕育高溫地熱資源必要的地質構造條件。遠離板塊邊界的板內廣大地區,構造活動性減弱或為穩定塊體,熱背景正常以至偏低,水熱活動隨之減弱,一般形成中低溫地熱資源,其中絕大多數為低溫地熱資源。隆起山地型地熱資源的形成與岩漿活動關系密切。我國低溫溫泉大多與碳酸鹽岩分布區相吻合,而較高溫的溫泉則大多數出露於非碳酸鹽岩區或碳酸鹽岩與花崗岩岩體的接觸邊界上。據《中國溫泉資源》(黃尚瑤等,1993),將中國溫泉資源地質類型劃分為三類六型,其形成特徵見表1-5。

I. 地熱能的分布和什麼因素有關 我國的地熱資源主要分布在那些地區

地熱能的分布和板塊交界位置因素有關, 我國的地熱資源主要分布在西藏南部雅魯藏布江谷地、雲南西部。

J. 形成地熱能的條件有哪些

根據資料介紹:抄
地球襲是一個巨大的熱庫,它由地殼、地幔和地核組成。越往地下溫度越高,地熱就是指地球內部蘊藏的能量。從地球表面往下正常增溫梯度是每1000米增加25—30℃,在地下約40公里處溫度可達到1200℃,地球中心溫度可達到6000℃。 由於構造原因,地球表面的熱流量分布不勻,這就形成了地熱異常,如果再具備蓋層、儲層、導熱、導水等地質條件,就可以進行地熱資源的開發利用。 所謂地熱資源就是以水為介質把熱帶到地表的溫泉水。我國不少地方都有溫泉出露,著名的小湯山溫泉就是其中之一。目前我們對北京地區已進行了40多年的地熱資源勘探研究,用鑽探手段我們可以把地下幾千米的熱水,即溫泉帶到地表,這就是地熱資源開發。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