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古大陸處於什麼地質時期
㈠ 為什麼以前的盤古大陸會變成7大洲4大洋
分裂
第一階段
大約距今1.65億年,盤古大陸開始解體,這個解體經歷了三個階段。大約在距今1.8億年左右,張裂的活動開始進行。沿著北美東岸、非洲西北岸和大西洋中央的岩漿活動,將北美向西北方推移了開來。在南美與北美互相遠離的同時,墨西哥灣開始形成。就在同一個時刻,位於另一邊的非洲,由於延伸在東非、南極洲和馬達加斯加邊界的火山噴發,西印度洋的形成。
在盤古大陸分裂後,在中生代的時期,北美和歐亞大陸是同一塊大陸,我們有時稱之為勞倫西亞(Laurentia)。當中央大西洋開始張裂,勞倫西亞大陸開始順時針旋轉,把北美洲往北方推送,歐亞大陸則向南移動。侏羅紀早期在東亞大量出現的煤炭已不復見,由於亞洲大陸潮濕的氣候帶移往副熱帶的乾燥區,因此取而代之的是晚侏羅紀時期沙漠及鹽的沉積。勞倫西亞大陸這種順時針的運動,導致了當初將它與岡瓦納大陸分開的V型古地中海(Paleo-Tethys Ocean)開始閉合。在侏羅紀早期,東南亞聚合而成。一片寬廣的古地中海將北方的大陸與岡瓦納大陸分隔兩處。
第二階段
盤古大陸在侏羅紀中期開始分裂,到了侏羅紀晚期,中央大西洋已經張裂成一狹窄的海洋,把北美與北美東部分隔開來。東岡瓦納也同時與西岡瓦納開始分裂。在白堊紀時期,南大西洋張開。印度陸塊從馬達加斯加分離開來,並加速向北。值得注意的是北美洲與歐洲此時仍然相連,而且澳大利亞大陸此時也還屬於南極洲的一部份。
盤古大陸分裂的第二個階段開始於白堊紀的早期,大約1.4億年前。岡瓦納大陸不斷地變得破碎,包括南大西洋的張裂,隔開了南美和非洲;以及印度和馬達加斯加一起從南極洲漂移開來;還有發生在澳大利亞西緣的東印度洋張裂等等。此時的南大西洋並沒有立刻打開,而是像拉開拉鏈一般地由南向北漸漸張開。這也是為什麼南大西洋比較寬的原因。
第三階段
在新生代早期,進入盤古大陸分裂的第三個階段,大約在5500~5000萬年前,北美與格陵蘭從歐洲漂移開來,印度板塊開始撞上亞洲大陸,形成了西藏高原和喜馬拉雅山。印度與亞洲的碰撞其實只是古地中海在閉合過程中一系列大陸與大陸碰撞的一部份罷了。從東到西所有的大陸與大陸之間碰撞包括有:西班牙與法蘭西的碰撞,形成了本寧山脈(Pyrenees);義大利、法蘭西與瑞士的碰撞形成了阿爾卑斯山;希臘、土耳其與巴爾乾的碰撞,形成了西奈山(Hellenide)和底納瑞德(Dinaride);阿拉伯半島與伊朗的碰撞。
與碰撞伴生的是分裂:新生代以來,原本與南極大陸相連的澳大利亞陸地,也在此時開始迅速向北漂移,撞上亞洲的東南位置印度尼西亞群島。2000萬年前發生的張裂活動持續到了現代,包括有:紅海的張裂使阿拉伯半島自非洲漂移開來,東非張裂系統的產生,日本海的張裂,讓日本往東移動進入太平洋,加里福尼亞灣的開啟,使得墨西哥北部及加州一起往北運動。這些活動事件奠定了今日世界的輪廓。
預測
依靠科技手段的不斷成熟以及全球衛星定位系統的發展,地質學家們又向前邁進了一步。
從2.5億年前到未來2.5億年後的海陸分布
地質學家從對過去的挖掘進入到對未來的預測,第一次精確描繪出了過去2億年到未來2.5億年間地球外貌變化的模擬圖。近到1000萬年後,洛杉磯將成為舊金山的鄰居;遠到2.5億年後,七大洲將久別重逢,重新合並為一個超級大陸:「究極盤古」 。
很多人相信,在兩億年前,地球上只有一個大陸,那就是「盤古大陸」。隨著岩石圈板塊的移動,「盤古大陸」分裂開來,形成了今天的各大洲。
幾億年後,地球不再是現在的模樣 美國得克薩斯大學的地質學家克里斯多弗·斯科特斯運用電腦技術,描繪出大陸漂移在過去以及未來更為詳細的模擬圖。斯科特斯提出這樣一種大膽的推斷:在兩億年後,分散的大陸將再度漂移到一起,重新形成一個超級大陸,斯科特斯將它命名為「究極盤古」。
斯科特斯說:「與其前身『盤古大陸』的完整性不同,『究極盤古』的中心還嵌著一個印度洋,它看上去會像一個巨大的油炸甜甜圈。我本來想稱之為『甜甜圈海』,但是我的一個非洲朋友提出了一個更酷的名字:『究極盤古』,意思是這是最後一個盤古大陸。」當然,在地質學家們看來,「究極盤古」絕對不會是最後一個盤古大陸。在幾十億年的時間里,大陸與大陸之間「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好像在跳著一支異常緩慢的舞蹈。
㈡ 盤古大陸時期的地球長什麼樣
圓的
㈢ 遠古時期的地球大陸為什麼稱為"盤古大陸
「Pangaea」一詞源自希臘文,意為整個陸地。翻譯成「盤古大陸」,自然是中國的翻譯者根據我們的歷史傳說而譯出來的,比較有本土味道。其實它還有「聯合古陸」、「泛大陸」的譯名。
㈣ 遠古時期的地球大陸為什麼稱為"盤古大陸"
……pangaea的來源是希臘抄文,那襲個希臘詞的意思是「全大陸」。而這名字是由提出大陸漂移學說的德國地質學家阿爾弗雷德·魏格納所提出的。我想這名字的中譯是翻譯家創造性發揮的吧,畢竟意思一樣,讀音也相近啊。很多西方名詞的中譯都是這樣的,像博客,可口可樂什麼的。
㈤ 遠古時期地球為什麼叫盤古大陸 因為盤古開天闢地嗎
……pangaea的來源是希臘文,那個希臘詞的意思是「全大陸」。而這名字是由提出大陸專漂移學說的德國地質學屬家阿爾弗雷德·魏格納所提出的。我想這名字的中譯是翻譯家創造性發揮的吧,畢竟意思一樣,讀音也相近啊。很多西方名詞的中譯都是這樣的,像博客,可口可樂什麼的。
㈥ 盤古大陸是怎樣形成的
「盤古」這個字的意思是「所有的大陸」,雖然稱為「盤古」的這塊超版大陸形成於古生權代末期,但是這塊超大陸在當時似乎仍未包含所有的陸地,就在東半球-古地中海的右側,仍然有分離於超大陸之外的陸地。這些大陸就是南、北中國陸塊(South、North China),以及一塊長形「擋風玻璃」狀的辛梅利亞(Cimmeria)大陸。辛梅利亞大陸包含的部分有土耳其(Turkey)、伊朗(Iran)、阿富汗(Afghanistan)、西藏(Tibet)、印度支那(Indochina)和馬來西亞(Malaya)。這塊大陸似乎是晚石碳到早二疊的期間,從岡瓦那大陸(Gondwana)(印度-澳洲)(India-Australia)的邊緣分離開來。於是就在亞洲這些破碎陸塊互相撞擊之後,世界上所有的陸地於是全部加入了超大陸,形成名符其實的盤古大陸
㈦ 「盤古大陸」再現造成了什麼後果
德國地質學家阿爾弗雷德?魏格納提出的大陸漂移學說在今天獲得廣泛肯定。很多人相信,在兩億年前,地球上只有一個大陸,那就是「盤古大陸」。隨著岩石圈板塊的移動,「盤古大陸」分裂開來,形成了今天的各大洲。依靠當今科技手段的不斷成熟以及全球衛星定位系統的發展,地質學家們現在又向前邁進了一步。《紐約時報》2007年報道,地質學家從對過去的探索進入到對未來的預測,第一次精確描繪出了過去2億年到未來2.5億年間地球外貌變化的模擬圖。研究認為1000萬年後,洛杉磯將成為舊金山的鄰居;遠到2.5億年後,七大洲將久別重逢,重新合並為一個超級大陸:「終極盤古」。
對於地質變化趨勢的預測,相關研究一度發展得十分緩慢,這是因為板塊構造論到上世紀60與70年代才逐漸被人們所接受。
板塊構造理論認為,地球的外貌是由十幾個岩石圈板塊拼合而成的,剛性的岩石圈薄板在上地幔黏性較小的軟流圈上移動。在過去的漫長時間里,由於地球重力作用等因素,這些岩石圈板塊像拼圖碎片一樣被撕裂開來,形成了今天的大陸與海洋分布。
通過對板塊構造論的研究,地質學家挖掘出了地球的過去,其中一個最為著名的研究結果就是「盤古大陸」。大陸漂移學說的創始者、德國地質學家阿爾弗雷德?魏格納提出,在古生代至中生代期間,存在一個超級大陸。這就是距今兩億年前的「盤古大陸」,可以被看作是今天各大陸的「胚胎形態」。「盤古大陸」在一億年前開始分裂開來,逐漸形成了今天的大陸和大洋分布。
1970年,美國亞利桑那州立大學地質學家羅伯特?迪茨邁出了預測地質變化的第一步,描繪出了未來5000萬年大陸運動的藍圖。
5000萬年聽起來十分漫長,但是在地質學家看來,這樣一個時間段不過是白駒過隙。如果地球的過去可以被濃縮到一年時間里,那麼5000萬年只相當於4天而已。
對於天氣預報員來說,准確說出4天以後的天氣並非難事;對於地質學家們來講,預測5000萬年後的地球外貌,也算不上一項「不可能的任務」。
位於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的「聖安德烈斯斷層線」就是羅伯特?迪茨的研究對象之一。正是這一斷層,導致了傷亡嚴重的1906年舊金山大地震,並且直到今天仍然威脅著洛杉磯地區的安全。迪茨通過對「聖安德烈斯斷層線」的觀測發現,太平洋板塊正向北移動,不斷擠壓著北美大陸板塊。
迪茨據此預測,1000萬年後,「洛杉磯將成為舊金山的鄰居」,5000萬年後,洛杉磯將成為阿拉斯加的西岸城市。
如今,依靠全球衛星定位系統的不斷發展,以及那些散布在地球遙遠角落的成千上萬個觀測基地,以羅伯特?迪茨為首的地質學家們對於岩石圈板塊的運動趨勢正進行著更為精確的觀測以及更加大膽的判斷。
美國得克薩斯大學的地質學家克里斯多弗?斯科特斯就是其中的佼佼者之一。他受羅伯特?迪茨理論的啟發,運用電腦技術,代替了這一領域最常用的傳統繪圖技術,描繪出大陸漂移在過去以及未來更為詳細的模擬圖。他說:「這就好比你在高速公路上駕駛,想知道自己在十分鍾後可以到達哪裡。你只需要看看自己目前的車速,作一個簡單的計算,就可以得出結論了。」
不過,斯科特斯的研究超越了羅伯特?迪茨,他研究的目標不再是5000萬年,而是兩億年。斯科特斯提出這樣一種大膽的推斷:在兩億年後,分散的大陸將再度漂移到一起,重新形成一個超級大陸,斯科特斯將它命名為「終極盤古」。
斯科特斯說:「與其前身『盤古大陸』的完整性不同,『終極盤古』的中心還嵌著一個印度洋,它看上去會像一個巨大的油炸甜甜圈。我本來想稱之為『甜甜圈海』,但是我的一個非洲朋友提出了一個更酷的名字:『終極盤古』,意思是這是最後一個盤古大陸。」
當然,在地質學家們看來,「終極盤古」絕對不會是最後一個盤古大陸。在幾十億年的時間里,大陸與大陸之間「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好像在跳著一支異常緩慢的舞蹈。
針對斯科特斯的學說,西澳大利亞大學構造學特殊研究中心地質學家謝爾蓋?皮薩萊夫斯基提出,大陸之舞的「舞步」方向如何,還值得商榷。他表示,不排除這樣一種可能性,那就是大陸將向著與斯科特斯預測相反的方向移動。這樣一來,最終消失的將不是大西洋,而是太平洋。一旦如此,北美洲與南美洲將與亞洲而不是非洲合並在一起,形成一個截然不同的超級大陸,可以被命名為「美亞大陸」。
美國聖弗朗西斯塞維爾大學的地質學家布朗丹?墨菲則認為,現在就針對「終極盤古」或者「美亞大陸」進行預測還為時過早。不過他很有信心地表示,在未來的幾十年時間里,與地質學相關的科學技術與研究手段將取得更大的進展,為科學家研究地球的內部運動、預測板塊運動提供更有力的工具。「任何一個時期的地質研究,都只能算是一部漫長電影的一個單獨鏡頭。只有把所有這些鏡頭連接在一起,我們才能看清楚地球大陸的舒緩舞步。」
現代計量科學的發展,使得每個科學愛好者很容易就能找到研究地理的方法
㈧ 盤古大陸時期一年大概是現在的多少天
盤古傳說最早出現在西周時期兵書的《六韜·大明》之中,後經三國文人徐版整的《三五歷記》發揚。權[又有《五運歷年記》記載其化生萬物。《中國哲學史》教材引用了這兩段史料。對於盤古傳說是否反映了中國遠古傳說的真實情況,教材論證說:「盤古創世的神話傳說雖不見於先秦文獻,但正如呂思勉所說:『今世俗無不知有盤古氏』,『蓋其說甚舊,故傳之甚廣』。由此推斷,由於遠古時期沒有文字,加之我們的祖先又有述而不作的傳統,因此,這一神話傳說,形諸文字雖晚,但其內容的發生應在很早的遠古時期,是千百年來中華先民口耳相傳的結果。
㈨ 什麼是盤古大陸
兩億年前,地球上來只有一塊超大源的陸地,即盤古大陸,現在的幾塊大陸都是由它分裂而來的。而且,大陸漂移運動一直都在繼續,五千萬年後,非洲大陸將會與歐洲大陸重新聚合在一起。地中海處也會出現一座和喜馬拉雅山一樣高的大山。
摘自雙螺旋童書館出品《一起去旅遊(全3冊)-去山區》
㈩ 有沒有推薦介紹關於盤古大陸,羅迪尼亞大陸這種遠古地質方面的書
單獨介抄紹這一方面的書籍是沒有的,羅迪尼亞超級大陸這個年代已經非常久遠,距今10億年以上了,盤古大陸也有近兩億年了。
有介紹前寒武紀地質的書,但是只介紹大陸這樣的書籍是沒有的,最多隻是以某個超級大陸作為地質演化背景,然後介紹這一時期的地質情況。如果英語比較好,可以讀一讀英文版的地史學(Historical Geolo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