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質問題 » 土地利用對地質環境的影響有哪些

土地利用對地質環境的影響有哪些

發布時間: 2021-03-05 15:09:09

『壹』 土地資源自然組成要素對土地利用的影響300字

哈哈,拿去參考吧
土地資源自然組成要素對土地利用的影響
土地資源自然組成要素主要包括:氣候、土壤、基礎地質、地形地貌、水文、生物。這些要素相互作用、相互制約,共同影響著對土地的利用。
1.氣候 氣候是土地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影響土地資源特徵的氣候要素是光、熱量、降水3要素。
1.1光照長度 光照長度對農作物影響較大,大多數農作物生長都需要足夠的光照長度。而光照質量的好壞則影響作物質量的高低,對農業均有影響。
1.2熱量 熱量受到氣候、地形等的影響,一個地區積溫的大小、年溫差、日溫差決定了這個地區的種植制度及適宜生長的作物。
1.3降水 降水決定土地資源的水文條件,降水的時間分布和空間分布對土地利用有著重要的影響。
2土壤 土壤是在生物、氣候、地形、母質、時間等五大成土因素綜合作用下形成的歷史自然體。土壤資源的種類制約了土地資源的利用方向,土壤的理化性質也制約著土地資源的利用方向,土壤對城市土地的利用中,除作為城市綠地的部分,作為地基需要有著較大的承載力,而承載力小的土壤則予以開挖清除。
3地質 地質制約著土地資源的利用及其生產力,地表的岩性、礦物質組成及風化母質具有顯著的影響。它還從影響地下水儲存條件及水質來制約著土地利用。
4地形地貌因素主要從海拔高度、地面坡度、地貌類型來影響土地利用。
4.1海拔高度 影響著氣溫和降水,隨著海拔高度的增加氣溫逐漸降低,而且自然環境越加惡劣,越加制約著人類活動。
4.2地面坡度 地勢起伏對農業生產的影響主要表現在地表侵蝕程度和農田基本建設條件、灌溉條件、機耕等方面。建設用地一般需要地勢平坦、排水良好,這樣工程量少,可以節省開發投資。
4.3地形 坡度小於7度的地形適合作為農用地;5到25度的坡度的地形可以農用,但一般需要具有工程和保水設施;而坡度大於25度的地形易產生滑坡等重力侵蝕,不適合農用。沖積平原一般作為主要農用區,山地適合發展林業。
5水文 土地資源的水文條件,包括地表水資源和地下水水文地質。
5.1地表水資源 地表水資源是土地資源中水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的質量、多少、分布及其季節變化與土地利用關系密切。地表水資源的豐缺狀況與農業灌溉用水以及乾旱、洪澇災害關系密切。地表水的沖刷作用會引起不同程度的水土流失。
5.2地下水 地下水是水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對農業的影響主要從水量、水質和埋藏深度幾個方面來進行評價,直接決定供給的保證率,使用范圍與開發成本。
6 生物 生物要素對土地資源利用的影響是多方面的,區域生物物種或生態系統或生物多樣性的變化直接引起土地利用方式的變化。
6.1生態系統多樣性 生態系統多樣性是形成景觀多樣性的直接原因,也是土地利用類型或土地資源類型劃分的主要依據。
6.2植被 植被是土地資源的重要組成要素,土地資源質量又是其綜合特徵反映,並指示出土地演替歷史。有機物質以植物殘體的形態回歸到陸地表面的土壤中,對增加土壤有機質含量,提高土壤肥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植被還具有生態調節功能。土地資源的區域性隨植被的覆蓋特徵,在不同氣候、水、土等特徵的綜合作用下,使農業土地利用也表現出明顯的地域差異。

『貳』 土地利用對地質環境的影響有哪些

電池(Battery)指盛有電解質溶液和金屬電極以產生電流的杯、槽或其他容器或復合容器的部分空間,能將化學能轉化成電能的裝置。具有正極、負極之分。隨著科技的進步,電池泛指能產生電能的小型裝置。如太陽能電池。電池的性能參數主要有電動勢、容量、比能量和電阻。利用電池作為能量來源,可以得到具有穩定電壓,穩定電流,長時間穩定供電,受外界影響很小的電流,並且電池結構簡單,攜帶方便,充放電操作簡便易行,不受外界氣候和溫度的影響,性能穩定可靠,在現代社會生活中的各個方面發揮有很大作用。

『叄』 地質環境要素對土地利用規劃的控制和影響表現在哪些方面

我就說個大概吧:地質災害區、水資源保護區、軍事用地等區域在土地利用規版劃時應控制,對居權住有影響的、對安全存在隱患的、對礦產水利濕地等資源保護的、對重點文物保護的、對不宜開發利用的土地以及農保田等都應得到有效的規劃控制。

『肆』 土地利用現狀對土地利用的質量,空間分布有何重要影響

土地利用變化是水文變化的主要驅動要素之一。由於社會經濟發展,版人類活動改變了水循環權自然變化的空間格局和過程,加劇了水資源形成與變化的復雜性。土地利用/覆蓋變化對水資源的影響包括水量、水質和空間分布的變化。人類耕作中化學肥料和殺蟲劑的使用、城市生活污水和工業廢水引起的土地利用/覆蓋變化已造成了世界性的水污染;大面積的森林開采、過度放牧、開荒毀林和圍湖造田增加了下游洪水泛濫的頻率和強度,改變了每年的河流流量,並使得降水的再分配不平均。

『伍』 土地利用對土壤的影響的影響有那些

人類為社會和經濟復的目的制,對土地進行長期或周期性的生物、技術活動的經營,稱為土地利用.通過利用、改造,使人類獲得更多的實惠.土地利用既要受自然條件制約,也受社會、經濟、技術條件影響.但土地的合理利用必須適應一定的社會生產方式.

土地利用是人類根據土地的自然特點,按一定的經濟、社會目的,採取一系列生物、技術手段,對土地進行的長期性或周期性的經營管理和治理改造活動。它既是一個把土地的自然生態系統變為人工生態系統的過程,也是一個自然、經濟、社會諸因素綜合作用的復雜過程。土地利用的方式、程度、結構及地域分布和效益,既受自然條件(如光能、熱量、水分、地形、土壤等)影響,更受各種社會、經濟、技術條件(如開發歷史、生產方式、技術裝備、投入水平、土地經營管理水平及國民經濟發展需要等)影響,但在所有影響土地利用的各種因素中,社會生產方式往往起決定性作用,土地的合理利用必須適應一定的社會生產方式。土地利用的廣度、深度和合理利用程度,是一個國家國民經濟各部門生產建設規模、水平和特點的集中反映。隨著城市化、工業化的發展和人口的日益增長,協調好人地關系已成為當前的迫切問題。

『陸』 地質環境對土地資源開發利用有何影響急急急急急。。。。。

地質環境:指由岩石圈、水圈和大氣圈組成的環境系統,在長期的地質歷史演化的過程中,各個圈層之間進行物質遷移和能量轉換,組成了一個相對平衡的開放系統。而土地資源的合理利用是決定人類能否持續、健康、快速發展的重要問題,對實現可持續發展的戰略目標,並且與提高土地資源利用效益具有重要的現實和指導意義。兩者有緊密的連休,特別是地質環境對土地資源開發利用有巨大的影響,而地質環境是由於地球不斷演化所產生的產物。億萬年來,岩石圈和水圈之間,岩石圈和大氣圈之間,大氣圈和水圈之間,通過物質交換和能量流動建立了地球化學物質的相對平衡關系。人類所處的地質環境是在最近一次造山運動和最近一次冰期後形成的。影響著人類很多的地方,因此,為了促使社會、經濟、生態系統的良性循環,將生態穩定、建設和發展作為中心任務,果斷實施保護、鞏固、發展的建設策略,加強水土保持,加強生態環境保護的科學研究和新技術的推廣應用以及生態環境保護的科技支持能力。
人類和其他生物全部依賴地質環境生存發展,同時,人類又不斷改變著地質環境,土地開發利用也是其中的一想改變。
在土地開發利用之前,需要觀察好當地的地質環境,做好全面的調查。才能制定相應的措施。在開發利用土地資源中,密切注意地質環境,盡量減少對地質環境的影響。
①地質環境是生物的棲息場所和活動空間,為生物提供水分、空氣和營養元素。地質環境的區域差異,導致生物向不同方向進化。生物是地質環境的產物,但又改變地質環境,例如土壤是植物和地質環境相互作用下形成的。生命在長期演化中,同環境愈來愈適應,因此生物體的物質組成及其含量同地殼的元素豐度之間有明顯的相關關系。英國地球化學家E.哈密爾頓等人通過對人體臟器樣品的分析發現,除原生質中主要組分(碳、氫、氧、氮)和岩石中的主要組分(硅)外,人體組織(特別是血液)中的元素平均含量和地殼中這些元素的平均含量具有明顯的相關性(見圖)。這說明人體是地殼物質演化的產物。②地質環境向人類提供礦產和能源。目前人類每年從地層中開採的礦石達4立方公里,從中提取金屬和非金屬物質。人類還從煤、石油、天然氣、水力、風力、地熱以及放射性物質中獲得能源。礦產資源是經過漫長的地質時代形成的,屬於不可更新資源,經人類開發利用後,很難恢復,因此礦產資源的合理開發和有節制地使用是非常重要的。③人類對地質環境的影響隨著技術水平的提高而愈來愈大,例如採掘礦產,修建水庫,開鑿運河都直接改變地質、地貌;大規模毀壞森林草原,導致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礦物燃料的大量燃燒,增加大氣層二氧化碳含量,造成全球氣候異常;人類向地質環境排放大量工業廢棄物,造成對有機體有害的化學元素如汞、鉛、鎘等在地表的濃度增高。
重點觀察當地的地質情況,才能更好地掌握當地的土地情況。從而充分利用土地資源。所以地質環境對土地資源開發利用有重大影響。

『柒』 土地利用變化能對生態環境的哪些方面帶來影響

因土地利用而產生的生態環境問題日益突出
由於人類的一切社會經濟活動都要落實到土地上來,都要直接或間接通過土地利用來實施。因而,因人類活動因素而導致的生態環境問題也大多與土地利用有關。特別是近年來,隨著人類需求的日益增大,土地資源壓力也日益突出,因土地利用而產生的生態環境問題日益突出。這些生態環境問題可以分為以下五種類型:
(1)、土地退化,是指土地資源質量的降低,而土地資源的質量通常是以其生物生產力來衡量的,因此,土地退化也就是指土地生物生產力的降低。土地退化的表現是農田產量的下降或作物品質的降低、牧場產草量的下降和優質草種的減少從而導致載畜量的下降,而在一般的林地、草原或自然保護區則是生物多樣性的減少。根據退化性質,可將土地退化分為水土流失、風沙侵蝕、物理退化和化學退化四種類型。
(2)、土地荒漠化,它是土地退化的一種,它不是指一般的土地退化,而是指在脆弱生態環境下由人為活動過度主導的、人為和自然雙重作用協同下導致的土地質量全面退化和有效經濟用地數量減少的過程。1994年6月制定的《聯合國防治荒漠化公約》將荒漠化定義為:「包括氣候變化和人類活動在內的種種因素造成的乾旱、半干早和半濕潤半乾旱地區的土地退化。」這里的土地退化包括:風蝕和水蝕致使土壤物質流失;土壤的物理、化學和生物特性或經濟特性退化;自然生產力喪失。
(3)、林地和草地面積銳減。森林、草地等生態用地面積的銳減是目前全球生態環境問題中最為痛心的問題,它不僅影響到全球自然資產的存量,而且也會給全球可持續發展帶來致命的傷害。
(4)、土地污染嚴重。它是指各種有機物、污染物通過不同方式進入土地並在土壤中積淀,從而破壞土壤生物群體組成,破壞土壤結構,當其數量日漸增多,超過土地自我調節值,便使土地生態平衡被破壞,土地生產力下降。土地污染大致可以分為:礦業污染、重金屬污染、農葯和有機物污染、放射性污染、病原菌污染、酸雨、核污染等多種類型。
(5)、生物多樣性快速喪失。生物多樣性是大自然恩賜於人類的最寶貴的財富,人類也依靠地球這一得天獨厚的生物多樣性資源,才得以產生、存在和發展。但是,人口的劇烈增長和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正在迅速破壞生物賴以生存的生境,使眾多生物物種滅絕,生物多樣性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消失。

以上為有關論述,僅供參考,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捌』 土地利用主要受哪些因素的影響

土地利用主要受哪些因素的影響?1.地理位置因素的影響,2.氣候條件因素的影響,3.溫度高低專因素的影屬響,4.自然環境因素的影響,5.年降雨量大小因素的影響,6.海拔度高低因素的影響,7.道路交通因素的影響,8.土壤肥沃與貧瘠因素的影響,9.土地面積大小因素的影響,10.土地坡度大小因素的影響,11.土壤有機質含量因素的影響,12.土壤酸鹼度因素的影響,13.水資源灌溉配套設施因素的影響,14.人類活動因素的影響,還有,15.種子品種因素的影響,16.二十四節氣因素的影響,17.農作物管理技術因素的影響,18.肥料多少因素的影響,19.各種病蟲草害因素的影響,20.各種突發性天氣氣候災害因素的影響。如此等等,這些都是對土地利用的一些比較主要的因素。

『玖』 土地資源的利用類型受到哪些自然條件的影響

土地資源是由地球陸地表面一定立體空間的氣候、地質、地貌、土壤、水文、專生物等

自然屬要素組成,同時又時刻受到社會經濟條件影響的一個復雜的自然經濟綜合體。在社會生

產中,發揮著重要的社會經濟作用。本章從土地資源各自然組成要素的特徵分析入手,從側

面到整體的深入研究,可發現它們之間的緊密聯系和相互作用,使對土地資源有一個全面深

刻的認識,一方面為今後的土地資源劃分、評價、利用、分區及生產潛力計算研究打下理論

基礎;同時, 將土地資源各單因素引入土地資源的區域變化,這不僅對自然區劃、土地規

劃有重要的意義,還為土地的各業合理開發利用和管理提供了理論依據。

『拾』 城市土地利用的地質環境敏感性研究——以武漢市為例

王聯軍余振國

(中國國土資源經濟研究院,河北三河,101149)

摘要本文採用環境指數評價法,構建出武漢市基於土地利用的地質環境敏感性綜合指數,並據此對武漢市進行基於城市土地利用的地質環境敏感性綜合區劃,最後對武漢市土地利用規劃布局提出方向性建議。

關鍵詞土地利用地質環境敏感性武漢市

基於土地利用的武漢市地質環境質量現狀綜合評價的研究是武漢市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修編前期研究項目中的重要內容之一,其主要任務是研究武漢市地質環境現狀對武漢市各種土地利用方式的適宜性,為武漢市土地利用的規劃布局提供指導性建議,避免規劃出現重大失誤而誘發重大地質環境問題。本次採用環境指數評價法進行評價。根據土地利用的環境影響特點,結合實際佔有資料情況,構建出武漢市基於土地利用的地質環境敏感性綜合指數,並據此對武漢市進行基於土地利用的地質環境敏感性綜合區劃,最後對武漢市土地利用規劃布局提出方向性建議。

1土地利用的地質環境敏感性評價及其在規劃中的作用

土地利用的地質環境敏感性就是地質環境系統對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和布局的適宜性。土地利用的地質環境敏感性評價,是以地質環境系統為研究對象,考察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對地質環境系統的相互作用,最終確定地質環境系統對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適宜程度的過程。

土地利用的地質環境敏感性評價對土地利用規劃具有重要意義,表現在如下3個方面:首先,土地利用的地質環境敏感性評價是在充分研究以往土地利用情況對地質環境的相互作用的基礎上進行的,因而具有較強的針對性;其次,由於土地利用的地質環境敏感性評價工作是土地利用規劃的前置性基礎研究工作,所以研究結果能夠直接利用於土地利用規劃工作中,從而直接參與了規劃的制定過程,在規劃的制定階段就可以有效地避免規劃方案中一些可能的重大失誤,也可以減少規劃環評工作對規劃方案大規模修訂的可能性,為規劃的制定實施節省了大量的時間和工作量;最後,土地利用的地質環境敏感性評價也給規劃方案出台後的規劃環評提供了基礎依據。

2評價因子及參數的選擇

確定評價環境要素及其評價因子的依據是:①所選擇的評價要素及評價因子應能滿足預定的目的和要求;②已開展的地質調查和評價所確定的地質環境問題及其誘因;③盡可能選擇環境質量標准所規定的因子;④評價單位可能提供的監測和測試條件。根據上述條件的要求,最後篩選出武漢市土地利用對地質環境系統最重要的三個環境影響因子為:地下水、地質災害和工程地質性狀。

地下水不僅是一種寶貴的資源,還是當地生態環境的重要支撐系統,而且地下水—經污染,極難恢復,其後果的嚴重性難於估量,因此,將地下水污染風險作為重要評價參數之一。

武漢市地處江漢平原,地質災害主要是岩溶塌陷。武漢市分布有大面積的潛伏碳酸鹽岩,並且已經有過8次岩溶塌陷的歷史記載,因此,今後發生岩溶塌陷的風險也還是相當高的。岩溶塌陷對土地利用方式的限制是易見的,如果建設用地安排不當,塌陷一旦發生,將造成嚴重的生命和財產的損失,並形成惡劣的社會影響,所以,岩溶塌陷風險也是必須重點考慮的評價參數之一。

武漢市岩土體的地基承載力一般,另外,武漢市地勢低平,易受洪澇災害威脅,因此,岩土體的工程地質脆弱性也是又一個必須重點考慮的評價參數之一。

礦產資源是地質環境系統中重要因素之一,但因為:①缺乏詳實資料;②武漢市的礦產並不豐富,礦產資源對土地利用的限制可以忽略。因此,本次評價未將其納入評價體系當中。

3各評價因子權重的確定

各評價因子的權重系數(即各分項指標相對於土地利用地質環境系統影響敏感性綜合指數的重要性)可通過層次分析法來確定,方法如下:

本次權重層次結構模型最頂層相鄰的上、下兩層分別為A、B,其中A層次為目標層,代表土地利用的地質環境敏感性綜合指數,B層次為主因素層,有3個元素Bi(i=1,2,3),分別為:土地利用影響下工程地質脆弱性指數、土地利用影響下地質災害風險度和土地利用影響下地下水資源污染風險度。以A為目標的有3個元素的判斷矩陣為:

地質環境經濟論文集.第2輯

式中元素bij表示對於評價目標A而言,要素Bi對於Bj的相對重要性。即:

地質環境經濟論文集.第2輯

Wi是針對評價對象給出的每個因素Bi相對應於A的分值,由聘請的專家打分得到,一般採用1~9級標度判斷尺度(表1)。如果相對重要度取值為偶數,則表示兩個評價指標的相對重要性介於兩個奇數取值之間。

表11—9級標度判斷尺度表

矩陣A中的元素滿足bij=1/bji

A中每行所有元素的幾何平均值得到向量M=[m1,m2,…,mn]T,其中

地質環境經濟論文集.第2輯

對M作歸一化處理,求相對權重向量

地質環境經濟論文集.第2輯

式中:

,為評價因素bi在總評定因素中所起作用大小和所佔地位輕重的量度,稱為權重。一般規定:

地質環境經濟論文集.第2輯

引入衡量判斷矩陣完全一致性指標CI,矩陣A的特徵值的近似公式為:

地質環境經濟論文集.第2輯

lmax=max(li),(i=1,2,…,n)。完全一致性檢驗指數CI

地質環境經濟論文集.第2輯

一般認為CI≤0.10,判斷矩陣A有滿意的一致性,否則需要重新調整。經計算,最後得出三個參數的權重系數如表2所示。

表2各參數在地質環境敏感性綜合指數構成中的權重

4各因子評價參數的等標化

4.1地下水資源污染風險度的等標化

一般認為,地下水天然資源補給模數大的區域,其地下水資源受到污染的風險也較高,因此,地下水資源污染風險度以武漢市地下水天然資源補給模數K[單位:104m3/(a·km2)]為基礎,計算方法為:H=K/1.2,其中,H為地下水資源污染風險度;K為地下水天然資源補給模數;1.2則為等標化常數。等標化常數值的設定依據為武漢市地下水天然資源補給模數值的大小分布情況,設定等標化常數值的目的在於將地下水資源污染風險度的參數值歸一化到0~10之間,參數值出現大於10的情況也按10計算。

4.2工程地質脆弱性指數的等標化

工程地質脆弱性指數以工程地質承載力為基礎,並以汛期是否被淹沒作為補充。其計算方法為:E=1/1.2M,其中E為工程地質脆弱性指數;M為工程地質承載力(單位:MPa);1.2則為根據武漢市工程地質承載力實際數據分布情況確定的等標化常數。汛期淹沒區域則直接賦值為10。

4.3地質災害風險度的等標化

地質災害風險度由於缺乏相關定量化數據,因而以定性判斷為基礎,並根據經驗對其進行賦值(表3)。

表3地質災害風險度賦值情況及依據

5土地利用的地質環境敏感度評價分區

各參數通過加權平均來轉成地質環境質量綜合指數。如式(8)所示:

地質環境經濟論文集.第2輯

式中:

I——基於土地利用的武漢市地質環境綜合指數;

Fi——第i個參數的值;

Wi——第i個參數的權重系數;

n——為參數的個數。

式中Wi為第i個環境因子環境影響的重要性程度;Fi為第i個環境因子環境影響的嚴重性程度。其中,Wi通過層次分析法確定;Fi則根據各因素的嚴重程度,以判斷為基礎,按10分制予以賦值。

確定各參數的權重和分值之後,即可計算得出基於土地利用的地質環境敏感性綜合指數值,根據地質環境敏感性綜合指數值的離散分布情況,可以劃分出武漢市基於土地利用的地質環境敏感度的4級綜合分區(表4)。

表4土地利用地質環境系敏感度綜合分區標准

6各分區土地利用方式布局建議

6.1地質環境重度敏感區的土地利用方式、布局建議

地質環境重度敏感區是區內的岩溶塌陷高風險區,作為建設用地需要做好地質災害調查評價及地基處理工作,安排為農業用地、生態建設用地、園地、林地、牧草地,這些土地利用成本要低一些。

6.2地質環境中度敏感區的土地利用方式、布局建議

地質環境中度敏感區是區內的岩溶塌陷較高風險區,在作為建設用地時,應充分做好地質勘查、進行嚴謹的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作為重要設施的建設用地特別要注意處理好軟弱地基和岩溶塌陷問題,應盡可能安排為一般建設用地、農業用地、生態建設用地、園地、林地、牧草地。

6.3地質環境輕微敏感區的土地利用方式、布局建議

地質環境輕微敏感區總體上來說可以滿足一般用地類型的需求,但對於區內不同性質的亞區,存在相應的一些限制,分述如下。

6.3.1地下水污染高風險亞區

本亞區的主要特徵是:地下水污染風險指數值≥10,即本亞區是武漢市地下水資源最重要的補給區。所以,本亞區內的,安排可能造成嚴重污染的土地利用方式如工礦倉儲用地和公共基礎設施用地時,應嚴格按環境要求,三廢盡可能達到零排放;作為生態建設用地、生態農業用地最好;若安排其他用地類型,應充分論證對地下水環境的影響。

6.3.2軟弱地基亞區

本亞區特徵為:工程地質條件一般或較差,修建建築物時應作基礎處理。因此,建議本亞區以低層建築用地、農業用地和生態建設用地為主;用作高層建築用地時,應充分考慮基礎處理成本。

6.3.3隱伏碳酸鹽岩分布亞區

本亞區特點為:地下分布有隱伏碳酸鹽岩,存在一定的岩溶塌陷風險。因此,在本亞區安排重要建築時,應對地基進行詳細的地質勘查。

6.4地質環境非敏感區的土地利用方式、布局建議

地質環境非敏感區是區內地質環境條件最好的區,工程地質條件良好,不存在岩溶陷風險,地下水污染風險極低,從地質環境條件上來講,在達到環境質量標準的情況下,可以作為任何類型的用地。

參考文獻

[1]潘懋,李鐵峰.環境地質學.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陸雍森.環境評價.上海:同濟大學出版社,1999.

[3]葉文虎,欒勝基.環境質量評價學.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

[4]許樹柏.層次分析法原理.天津:天津大學出版社,1988.

[5]徐菲菲,劉沛林等.風景名勝區規劃方案的層次分析法與熵技術評價.地理研究,2004,23(3).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