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質資料匯交用什麼軟體
A. 山東省地質資料匯交監管及平台應用探討
馬卓敏 王 蕊
(山東省國土資源資料檔案館)
摘 要 本文總結了山東省地質資料匯交監管現狀及平台應用基本情況,分析了地質資料匯交工作存在的問題,總結了工作經驗和體會,並從管理體制、監管平台建設、業務水平等方面提出了自己的想法。
關鍵詞 山東省地質資料 匯交監管 平台應用 經驗 問題及建議
1 山東省地質資料匯交監管現狀及平台應用概況
1.1 山東省地質資料匯交監管現狀
截至 2012 年 3 月底,我省館藏各類成果地質資料 8166 檔,其中 2001—2011 年間形成的資料 4005 檔。近年來我省把地質資料匯交納入礦證管理里,把監管職能向市地延伸,礦權人只有依法履行匯交義務並取得匯交憑證才能辦理礦權的終止、變更、轉讓及申報科技獎項。
從 2009 年開始加大對往年地質資料清理清欠力度,採用分年度分地區的方法進行資料清理清查。自2009 年至 2011 年,連續 3 年對全省 1998 以來形成的地質資料匯交情況進行集中清查,清查范圍包括地勘項目、礦產勘查、兩權項目、環境治理及壓覆礦等,共清查欠交資料上千檔。截至目前,此項工作進展順利。
1.2 平台應用概況
作為第一批試點省,我省積極開展平台測試工作,總結了測試期間監管平台使用情況,寫出了《全國地質資料匯交監管平台測試報告》,提出了修改意見和改進建議。為貫徹落實《國土資源部辦公廳關於做好地質資料匯交監管平台建設有關工作的函》(國土資廳函 [2011]1079 號)文件精神,制定了切實可行的山東省地質資料監管平台建設實施方案。
為在全省開展好監管平台建設工作,資料管理人員認真學習文件精神和監管平台操作流程使用手冊及各項功能,並用實際數據進行了試用。從 2012 年 1 月開始,資料館安排 2 人進行匯集憑證補錄工作,截至目前已補錄到 2003 年,共補錄數據 444 條,其中地勘項目 7 條,探礦權 383 條,采礦權 54 條。
2 山東省地質資料匯交監管及平台應用工作詳析
2.1 嚴格執法,建立通報制度,全面提升監管水平
地質資料主管部門要嚴格按照《地質資料管理條例》(國務院第 349 號令)及實施辦法進行管理,嚴把質量關,前移管理關口,把監管職能向市縣延伸,充分發揮市縣兩級國土資源主管部門在地質資料管理中的作用,積極開展專項清理,逐步加大監管力度,轉變匯交人匯交意識,較好地解決地質資料欠交和滯後問題。
把全省地質資料匯交情況匯交數量、質量,利用省廳和資料館網站、《山東省國土資源導報》、《山東省地質資料管理動態參考》進行發布,對依法按時匯交且質量好的單位進行表彰和獎勵,對欠交嚴重、匯交質量差的單位進行通報批評,對逾期匯交或者拒不匯交的單位進行處罰。
2.2 任務明確,分工合理,職責明晰
為在全省范圍內開展好地質資料匯交監管,我省制定了切實可行的《山東省地質資料匯交監管平台實施方案》。該方案任務明確,分工合理,職責清晰。其中:廳儲量處負責統籌管理、模板數據的整理、資料的催交、憑證的發放等;廳財務處負責落實我省專項工作經費;廳地勘處與礦管處負責提供礦業權及非礦權類地質工作項目信息;廳信息中心負責我省數據和技術維護;省國土資源檔案館負責協助省廳落實監管平台使用和實施,主要負責接收、驗收、轉送和保管地質資料等。各部門根據分工有條不紊地開展工作,避免了重復工作,提高了工作效率,為我省地質資料匯交監管體系的建成提供了強有力的組織保證。
2.3 擴大地質資料匯交監管范圍
全國地質資料匯交監管平台只監管國家(中央、地方)出資的地質工作項目,以及部、省級頒發礦業權的地質工作形成地質資料,工程地質、城市地質、地質災害、環境評價與質量、壓礦資料等不在監管范圍內。就目前山東省情況看,匯交人只有取得了資料匯交證明,才能辦理後期的礦權變更、延期、轉讓,項目評獎也要有匯交證明,所以我省國家(中央、地方)出資的地質工作項目和兩權項目形成地質資料基本上能按時匯交。而那些工程地質、城市地質、地質災害、環境評價等項目形成的地質資料不在監管平台的監管范圍內,這些項目大多是由企業及個人出資,欠交情況比較嚴重。為了加大地質資料監管力度,我省逐步要把這部分資料加入到監管的范圍內。
2.4 建立地質資料匯交人員持證上崗制度
為規范管理,提升地質資料匯交質量,我省擬建立地質資料匯交人員持證上崗制度,凡參與地質資料匯交的工作人員都要經過培訓,持證上崗,從源頭上提高地質資料製作水平,保證地質資料質量。
2.5 加強業務學習,提升資料管理人員技術力量和工作能力
在高速發展的信息社會中,地質資料管理工作在工作任務、環境、服務對象、管理模式方面都發生了本質的變化。資料管理人員必須是高素質的復合型人才,不僅具備較強的地質和檔案專業知識和技能,還要具備廣博的學識,具備操控計算機等現代設備的能力,具備能用科學的方法解決問題的能力。我們要求資料管理人員一定要加強業務學習,定期上黨課、保密課和微機課,提升履職能力和工作技巧。
2.6 加強技術培訓,提高地質資料匯交人技術與能力
從 2001 年開始,我省堅持每年至少舉辦一期由各市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地勘單位、礦山企業以及有關人員參加的業務培訓班,詳細講解與地質資料有關的法律法規以及原始、成果和實物地質資料的具體製作方法。近來我們相繼出版了《國土資源資料管理工作手冊》、《山東省礦產資源儲量報告編制指南》、《地質圖件編制國家標准與規范匯編》等書籍,建立了全省電子文檔經驗交流群,發現問題及時處理和溝通。
3 存在的問題及建議
3.1 存在問題
3.1.1 地質資料管理體系不順暢,資料欠交現象嚴重
山東省國土資源資料檔案館為獨立的公益性事業單位,在省國土資源廳資源處的監督和指導下開展工作。地質資料製作單位大都為各地勘單位、礦山企業和社會團體,這些地勘單位、礦山企業分屬地礦、冶金、建材、化工等各個部門。實際工作中,責任和權責界定不夠清晰,容易造成多頭管理、交叉管理等現象,大大影響了地質資料的管理。
目前市場項目較多,這些項目周期短,人員變換頻繁,管理人員重視程度不夠,多數地勘單位只注重實際經濟效益,對最後的資料匯交關口不夠重視,導致地質資料漏交、欠交現象嚴重。
3.1.2 原始和實物地質資料匯交不規范
經過近 10 年的不斷工作,山東省成果地質資料質量已經排在全國前列,但原始和實物地質資料管理還比較滯後。實物中心剛剛成立,庫房等基礎設施薄弱,不具備接收能力。
原始地質資料匯交也不太規范,好多單位單純為匯交報告而製作資料,有很多單位來到省館匯交資料被告知缺少原始資料目錄,大多數僅作稍微修改,個別單位甚至當場製作。由於缺少對原始地質資料的驗收檢查,資料管理人員對資料的齊全性很難判定。
3.1.3 地質資料憑證補錄工作問題較多
我省地質資料匯交憑證是從 2003 年開始發放的。2003 年以前的都是三聯單形式的。經過近 3 個月的時間,對2001—2010年度3423份匯交證明進行核對,只有433條數據符合要求。此項工作數據核對量較大,平台中的信息和館藏資料信息存在較大的出入,需要把報告一個個的拿出來進行核對,大大影響了工作進度。經分析主要原因是:
(1)館藏資料與平台信息項目名稱不一致。特別是采礦權項目名稱只有簡單的礦區名稱,無法核對。
(2)館藏資料中礦權證號與平台不一致。同一個報告礦權經過幾次變更,其中的礦權證有的平台里有,館藏報告里沒有;有的平台里沒有,館藏報告里也沒有,工作人員核對時無從下手,給補錄工作造成很大的不便。
(3)同一個項目經過礦權多次變更,每一次變更信息平台上都有顯示,補錄工作過程中,我們對其中任意一條進行補錄合格後,平台上其餘幾條依然保留。這樣核對起來容易出現重復工作,大大延緩了工作進度。
3.2 建議
3.2.1 簡化匯交流程,優化監管平台各項功能
沈陽和武漢會議後山東省立即開展准備工作,向匯交人傳達了部對於地質資料匯交監管的工作部屬,演示平台各項功能。他們普遍認為利用監管平台匯交資料,需要先往部實物中心和省級館報實物目錄清單,然後再進行原始和成果地質資料的驗收,行政主管部門看到三種資料全部合格後才能發放匯交憑證,匯交周期大大延長。目前工作模式他們已經對資料匯交產出了畏懼和抵觸情緒,如果再使用地質資料匯交監管平台,很多匯交人表示將不敢匯交資料了。
地質資料匯交監管的立足點是充分調動資料匯交人的積極性,提升地質資料匯交率,提高地質資料管理水平。平台建設應充分考慮各地實際工作,優化和合並平台中各功能項,簡化資料匯交流程,充分調動匯交人的主觀能動性,使其感覺到匯交資料是一件很容易和愉快的事情,這樣才能從源頭上真正解決問題。
3.2.2 制定原始和實物地質資料製作和驗收標准
《原始地質資料立卷歸檔規則》(DA/T 41-2008)和《實物地質資料管理辦法》(國土資發 [2008]8 號)規定了原始和實物地質資料的分類、歸檔立卷要求,但相對籠統,沒有詳細的製作方法,建議像成果地質資料一樣制定詳細的匯交格式要求及使用說明。
原始和實物地質資料目前大多提交目錄,資料管理人員不能到基層進行驗收,不能認定資料的完整性和真實性,建議增加對原始和實物地質資料驗收,管理人員對照驗收意見進行驗收,杜絕資料造假和不全的現象發生。
3.2.3 為更好地開展工作,建議平台增加些功能項
(1)平台中只有數據導入功能,缺少信息導出功能,建議增加此項功能。
(2)模板中增加地質資料報告名稱。
目前清單模板中只有項目名稱,項目名稱是立項時的名稱,實際工作中可能發生變化,最終的成果報告和項目名稱很多時候存在出入,建議增加地質成果報告名稱,以便更好地進行監管。
(3)增加資料匯交統計分析功能。
監管平台只能查詢資料匯交情況,不能對匯交情況自動統計和分析。建議監管平台加上此功能,地質資料管理者就可以根據礦權人、勘查單位、許可證號、項目名稱、礦權(項目)有效期等項進行匯總、統計和分析,以便更好地掌握匯交進度。
(4)增加修改、刪除功能。
監管平台的信息一經錄入,就不能進行修改和刪除,實際工作中難免會出現錯誤,一旦出現錯誤就得重新導入,所以應增加修改和刪除功能,以方便工作。
(5)原始資料驗收中應增加補充、修改通知和退回通知功能。
在我省實際驗收過程中,經常發現原始資料目錄清單中有資料缺失和漏報現象,需要讓匯交人進行補充和修改,應和成果地質資料一樣增加補充、修改通知和退回通知功能。
(6)增加《地質資料修改、補充通知書》簽發次數統計功能。
(7)增加《地質資料修改、補充通知書》和匯交證明簽發文號自動編號功能。
(8)《地質資料修改、補充通知書》和匯交證明的編輯器,建議與 WORD 等工具軟體相關聯,以方便對通知書文本的編輯。
B. 淺談成果地質資料匯交驗收工作
賀靜華
(遼寧省國土資源廳信息中心沈陽110002)
摘要本文主要是筆者在匯交驗收工作中的一些經驗,簡明地闡述了匯交驗收流程,在匯交過程中的產生的問題及提高匯交質量的一些想法。
關鍵詞流程關口前移
成果地質資料是國家的寶貴財富,是對勘查對象調查研究的成果總結,是進一步礦山建設或進一步礦山勘查等地質工作的重要依據。遼寧省國土資源廳信息中心作為省級成果地質資料館藏機構有責任、有義務抓好成果地質資料的匯交質量,解決匯交工作中存在的主要問題,為地質資料信息服務集群化產業化工作奠定基礎。
1 成果地質資料的匯交驗收
1.1 資料接收
作為省級地質資料館藏機構面對的是基層地勘單位,基層匯交單位匯交質量參差不齊,所以匯交上來的地質資料首先要根據《地質資料管理條例實施辦法》附件以及相關文件界定是否屬於成果地質資料的匯交范圍,然後根據匯交清單及電子文件登記表結合報告目錄清點匯交資料的數量和件數,清點無誤後接收資料,給匯交人出具匯交回執。
1.2 檢查
成果地質資料的檢查應首先檢查電子文檔的安全性和齊全性,在確定電子文檔載體無病毒的情況下核對的一致性。文字部分:對照紙質資料逐頁進行查看,檢查信息是否一致,Word文檔的標題定義是否正確,插圖、插表的顯示方向是否正確有無遺漏;.PDF文件是否缺字、插圖是否顯示;有無書簽等。附圖部分:在1:1比例下逐圖瀏覽檢查,檢查信息是否齊全,圖例與圖內容是否對應,顏色是否正確,有無變色現象,是否與紙質資料一致,源文件和存檔文件是否一致,是否可被再利用。遼寧省目前成果地質資料匯交人員70%為剛畢業或工作才幾年的年輕工作人員,缺乏地質工作經驗,往往造成成果資料在製作時就不符合國家相關要求,如附圖地層色系為了美觀改成別的色系,剖面圖為了方便就不上地層色系等。而附圖對於一份成果地質資料來講就像戰爭中的軍事地圖、沙盤,如果附圖有誤,會給下一步的地質工作帶來不必要的麻煩和不可挽回的損失,所以在檢查時附圖是重中之重,特別是源電子文件在這個信息時代就顯得尤為重要。資料庫與軟體:首先查看資料庫匯交內容是否齊全:數據是否完整、技術文檔是否齊全、管理系統是否可用、商業軟體是否有說明文件、口令和密鑰等,然後根據工作指南和建庫報告搭建資料庫瀏覽和應用的工作環境檢查數據量、質量和組織方式等。多媒體:使用相應的媒體播放軟體進行瀏覽,保證畫面流暢、影音清晰。
1.3 驗收
省級館藏機構嚴格按照國土資發2006[210]號文件及相關標准要求對匯交的成果地質資料進行檢查,經過檢查均合格的成果地質資料可以通過驗收(圖1),給匯交人出具匯交合格證書,將報告整理後省級館藏機構保管一套轉交全國地質資料館一套。
圖1 地質資料匯交流程圖
2 關於匯交工作的幾個問題及建議
2.1 成果地質資料在匯交驗收過程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作為省級館藏機構在資料驗收時有承上接下的作用。對於基層匯交單位所出現的問題既要根據國家相關要求修改,還要深入了解問題形成的原因,協助匯交人找出解決辦法。遼寧省目前存在的主要匯交問題多集中於正文、附表和附圖的紙電一致性,形成問題的主要原因是資料匯交人員和項目組人員脫鉤,造成匯交的成果地質資料由多人修改完成,出錯幾率提高。
2.2 資料匯交前期介入
將成果地質資料驗收關口前移,及時了解中央和地方財政安排地質項目、國土資源大調查、危機礦山找礦、部(省)發放探礦權和采礦權等項目安排情況。在成果地質資料形成前,將地質資料匯交要求、匯交時常見問題及注意事項、匯交相關軟體等文件要求下發項目承擔單位,減少匯交時的常見問題,提高匯交合格率。
2.3 深入地勘單位加強業務指導培訓
成果地質資料在匯交過程中大部分問題是在報告編寫時就形成的,如附圖地層顏色色差、地質體的遺漏、地層顏色無法區分、圖例與圖內容不符等,對此類問題要在資料形成前就進行培訓指導。針對地勘單位隊伍大、人員雜、流動快等特點,可進行分單位、按部門等多種方式進行培訓和指導。
2.4 匯交人之間互查
目前成果地質資料匯交質量日漸提高,匯交人員隊伍日漸強大,對成果地質資料認識也逐步提高越發重視。在成果地質資料匯交前進行自查,自查無誤後匯交質量高的地勘單位之間互查,匯交質量有差異的地勘單位之間可相互交流共同提高匯交質量,提高匯交合格率。
2.5 建議匯交人員相對固定
對匯交人員進行業務培訓,培訓後進行考核評估,對考核合格的資料匯交人員下發成果地質資料匯交上崗證書,固定資料匯交人員,減少匯交人的流動性,培訓後可定期對匯交上崗人員進行深入業務指導。上崗證書可實行兩年一檢,保證匯交人員的業務水平。
2.6 多種方式製作電子文件登記表
目前成果地質資料匯交全部附有電子文件登記表,而電子文件登記表作為電子文檔的一個紙質說明文件必須翔實准確。目前ED-Maker生成的電子文檔因軟體自身原因,無法生成存檔文件或是存檔文件缺失信息,這就造成電子文件登記表的容量、盤標簽上文件數不是准確的信息,需要重新修改;還有部分無法生成電子文件登記表或是生成過程中出現各種問題,給匯交單位造成負擔。筆者認為電子文件登記表可以採用多種方式製作:①採用通用的.doc、.xls文本文件格式直接製作;②ED-Maker生成電子文件登記表;③在ED-Maker軟體頁面增加NEXT等提示按鈕。這樣既可以簡明直觀的檢查和修改,也可以節省很多時間,避免製作電子文檔時產生的一些不必要的麻煩。
以上是筆者在成果地質資料匯交工作中的一些經驗和不成熟的想法,希望會對在同一崗位上的同事有所幫助。
C. PKPM用的地質資料是什麼什麼軟體做的
鋼筋砼框架、框排架、連續梁結構計算與施工圖繪制軟體 (PK)
1. PK模塊具有二維結構計算和鋼筋混凝土樑柱施工圖繪制兩大功能:
模塊本身提供一個平面桿系的結構計算軟體,適用於工業與民用建築中各種規則和復雜類型的框架結構、框排架結構、排架結構,剪力牆簡化成的壁式框架結構及連續梁,拱形結構,桁架等。 規模在30層,20跨以內。
在整個PKPM系統中,PK承擔了鋼筋混凝土梁、柱施工圖輔助設計的工作。除接力PK二維計算結果,可完成鋼筋混凝土框架、排架、連續梁的施工圖輔助設計外,還可接力多高層三維分析軟體TAT、SATWE、PMSAP計算結果及磚混底框、框支梁計算結果,可為用戶提供四種方式繪制梁、柱施工圖,包括樑柱整體畫、樑柱分開畫、樑柱鋼筋平面圖表示法和廣東地區梁表柱表施工圖,繪制100層以下高層建築的樑柱施工圖。
2.PK軟體可處理樑柱正交或斜交、梁錯層,抽梁抽柱,底層柱不等高,鉸接屋面梁等各種情況,可在任意位置設置挑梁、牛腿和次梁,可繪制十幾種截面形式的梁,可繪制折梁、加腋梁、變截面梁,矩型、工字梁、園型柱或排架柱,柱箍筋形式多樣。
3. 按新規范要求作強柱弱梁、強剪弱彎、節點核心、柱軸壓比,柱體積配箍率的計算與驗算,還進行罕遇地震下薄弱層的彈塑性位移計算、豎向地震力計算、框架梁裂縫寬度計算、梁撓度計算。
4. 按新規范和構造手冊自動完成構造鋼筋的配置。
5. 具有很強的自動選筋、層跨剖面歸並、自動布圖等功能,同時又給設計人員提供多種方式干預選鋼筋、布圖、構造筋等施工圖繪制結果。
6. 在中文菜單提示下,提供豐富的計算模型簡圖及結果圖形,提供模板圖及鋼筋材料表。
7. 可與「PMCAD」軟體聯接,自動導荷並生成結構計算所需的平面桿系數據文件。
8. 程序最終可生成樑柱實配鋼筋資料庫,為後續的時程分析、概預算軟體等提供數據。
D. 匯交地質資料電子文件有關問題的探討
江成澤 李新明 趙麗敏
(核工業航測遙感中心)
摘 要 本文對匯交地質資料電子文件的檢查驗收、開發利用和保管等方面存在的一些問題進行了簡要敘述,對地質資料電子文件的製作軟體、軟體數據介面、匯交與管理提出了初步的建議。
關鍵詞 地質資料電子文件 問題 建議
地質資料電子文件的匯交工作起於 20 世紀 90 年代末期。2002 年,國土資源部印發了《關於開展成果地質資料電子文件匯交工作的通知》(國土資發 [2002]93 號)文件,正式要求匯交電子文件,並初步規范了成果地質資料電子文件的匯交格式;2006 年國土資源部印發了《關於印發〈成果地質資料電子文件匯交格式要求〉的通知》(國土資發 [2006]210 號)文件,進一步規范了電子文件的匯交格式。隨著地質工作中計算機技術與信息技術的不斷引入,地質工作中應用的軟體種類越來越多,匯交資料的內容更加豐富,匯交地質資料的檢查驗收與管理工作的難度也越來越大。
1 電子文件檢查驗收中的問題
(1)地質資料電子文件的編制軟體種類較多,增加了電子文件檢查驗收的難度。地質工作的種類較多,包括區域地質調查、礦產地質勘查、地球物理地球化學勘查、地面異常查證、地質科學研究等。由於地質勘查手段的多樣性,尤其是地面物化探工作種類的多樣性,如地面電法、磁法、地震勘探等,對各種儀器採集的原始數據需要採用不同的專業軟體進行處理,其形成的成果數據文件格式各不相同,因而提交成果地質資料時源電子文件的種類較復雜,這給匯交資料電子文件的檢查驗收帶來了較大的難度。因為只有地質資料管理人員掌握了此類電子文件製作軟體的基本操作,才能打開電子文件對照紙質圖件進行檢查驗收。目前常用的地質資料電子文件製作的軟體種類及文件類型見表 1。
表 1 地質資料圖件編制常用軟體及數據文件類型
續表
(2)地質資料管理部門的軟、硬體配置條件不能滿足匯交地質資料電子文件檢查驗收工作的需要。對於經專業軟體處理形成的地質資料電子文件,需要構建相應的軟體平台才能對電子文件實施檢查。作為地質資料管理部門的檔案館(室),一般情況下不可能配備此類專業軟體,因此不能對匯交地質資料電子文件實施真正意義上的檢查驗收,恐怕只能檢查文件是否能夠被正常復制以及文件的組織結構是否符合有關規定等。
(3)匯交電子文件的存儲介質問題。目前匯交地質資料電子文件的載體除了磁帶和磁碟外,大部分都採用了 CD 或 DVD 光碟。磁帶和磁碟的質量相對有保障,而光碟的質量則令人擔憂。按照國家檔案管理的規定,保存電子文件的光碟需要達到相應的國家標准—《電子文件歸檔光碟技術要求和應用規范》(DA/T 38-2008),市場上銷售的光碟質量良莠不齊,對光碟質量進行檢測需要有專業的設備。匯交地質資料的基層單位不可能對光碟質量進行檢定,因而匯交電子文件的存儲介質也應該是匯交電子文件檢查驗收中需要注意的一個方面。
2 地質資料電子文件開發利用中的問題
地質資料的二次開發利用,是提高地質工作效率、避免勘查投資浪費,以及實現地質資料價值的重要途徑。匯交地質資料電子文件,則是地質資料服務於現實工作的重要資源。由於電子文件製作軟體的差異以及軟體版本的差異,往往導致地質資料電子文件難以利用或者不得不重新編制圖件。實際工作中電子文件提供利用存在的問題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早期匯交的地質資料電子文件因為沒有相應的執行標准,導致匯交的質量參差不齊,有些資料匯交內容不完整,給電子文件的利用帶來了不便,如 MapGIS 軟體編制的圖件未匯交子圖庫等。
(2)原匯交的地質資料電子文件內容齊全,但與新要求採用的圖庫不一致,重新利用這些地質資料也需要投入較多的工作量。
(3)原匯交地質資料電子文件編制的軟體與新要求的軟體不同,需要進行數據交換,也給地質工作帶來了較大的工作量投入。如採用 AutoCAD 軟體編制圖件,需要導入 MapGIS 軟體中重新編輯,或者MapGIS 與 ArcGIS 軟體之間進行數據交換等。
3 地質資料電子文件保管中存在的問題
匯交地質資料電子文件的存儲介質與計算機技術的發展相關,目前電子文件的存儲介質包括軟磁碟(3.5 寸和 5 寸)、磁帶(盒式磁帶、盤式磁帶)、硬磁碟(IDE 介面和 SATA 介面)、移動硬碟、U 盤、磁光碟(MO)、光碟(CD、DVD)等。在實際工作中,對電子文件的保管問題主要有以下兩個方面:
(1)存儲介質的讀取設備淘汰問題。隨著計算機技術的發展,許多標準的讀取設備如軟碟機、磁光碟機、ISA 介面的磁帶機等已經逐步退出歷史舞台,直接利用這些存儲介質中的電子文件已經不太現實。因此,地質資料管理人員必須根據計算機發展狀況,及時將存儲在非通用類介質中的電子文件轉儲到通用存儲介質(如光碟或移動存儲介質)中,保障其提供利用服務。
(2)地質資料電子文件的備份問題。目前比較常用、方便數據交換的存儲介質包括移動硬碟和光碟。移動硬碟應放在防磁櫃中保存,並定期與計算機連接檢查,確保數據不被丟失。因為光碟的質量參差不齊,需要對存儲電子文件的光碟進行經常性的抽檢,並定期進行備份。
4 建議
(1)地質資料管理人員應加強學習,除了地質、物探、檔案管理方面的知識外,還應該加強對地質工作中常用軟體知識的學習,以提高對地質資料電子文件檢查驗收的能力,把好檢查驗收質量關。
(2)製作地質資料電子文件,盡量使用通用、成熟的軟體,軟體種類盡可能地少一些,並且保持軟體的相對穩定性,以利於電子文件的管理與開發利用。
(3)對於專業軟體形成的源電子文件,如地震勘探數據處理形成的解釋圖件(*.cgm),建議一並匯交瀏覽該文件格式的軟體,便於檔案管理人員瀏覽檢查。
(4)對於當前地質資料編制中常用的國產優秀地理信息系統軟體 MapGIS,建議國土資源部組織相關部門編制全國統一的符號庫(SLIB),下發地質勘查單位使用,使全國范圍內的地質資料形成統一的製作標准,以提高地質資料的標准化程度。
(5)研究解決地質工作中常用軟體(MapGIS、ArcGIS、AutoCAD 等)的數據交換標准介面,提高數據文件的通用性,便於地質資料的二次開發利用。
(6)地質資料管理人員應根據地質資料製作軟體的發展現狀,及時將早期匯交的地質資料電子文件升級為新版軟體的格式,避免因軟體版本差異過大而無法正常完成電子文件轉換升級情況的發生,提高電子文件的可重用性。
(7)根據計算機技術發展的狀況,地質資料管理人員應當及時將非通用設備保存的電子文件轉儲到目前通用的存儲介質(如光碟、移動硬碟等)中,且這些存儲介質的質量應有一定的保障,最好是多種類型的存儲介質進行備份,以便於電子文件的安全保存和提供利用。
5 結語
以上是匯交地質資料電子文件檢查驗收、利用和保管工作中的一點認識,錯誤之處敬請各位讀者批評指正。
E. 地質資料成果匯交
地質資料是指在地質工作中形成的文字、圖表、聲像、電磁介質等形式的原始地質資料、成果地質資料和岩(礦)心、各類標本、光(薄)片、樣品等實物地質資料。
根據《地質資料管理條例》和《地質資料管理條例實施辦法》,國家對地質資料實行統一匯交制度。國土資源部負責全國地質資料的匯交、保管和利用的監督管理;省(區、市)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內地質資料的匯交、保管和利用的監督管理。
地質資料匯交管理機構:全國地質資料館,省(區、市)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的地質資料館和地質資料保管單位,依法保存、管理匯交的地質資料,為全社會提供地質資料服務。
地質資料匯交人: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及管轄的其他海域從事礦產資源勘查開發的探礦權人或者采礦權人為地質資料匯交人;前述規定以外的地質項目,由出資人為地質資料匯交人;由國家出資的,承擔有關地質工作項目的單位為地質資料匯交人;中外合作開展地質工作的,中方為地質資料匯交人,外方承擔匯交資料的連帶責任。
地質資料匯交范圍:區域地質調查資料;礦產地質資料;石油、天然氣、煤層氣地質資料;海洋地質資料;水文地質、工程地質資料;環境地質、災害地質資料;地震地質資料;物探、化探和遙感地質資料;地質、礦產科學研究成果及綜合分析資料;專項研究地質資料。
除國家規定需要匯交的原始地質資料和實物地質資料細目外,其他的原始地質資料和實物地質資料只需匯交目錄。
地質資料匯交期限:探礦權人應當在勘查許可證有效期屆滿的30日前匯交;采礦權人應當在采礦許可證有效期屆滿的90日前匯交;工程建設項目地質資料,自該項目竣工驗收之日起180日內匯交;其他的地質資料,自地質工作項目結束之日起180日內匯交。
F. 成果地質資料匯交系統WINDOWS7系統能裝上嗎
裝一下不就知道了嗎
G. 地質資料匯交
根據全國地質資料館成果地質資料、原始資料的現行管理方式,建立統一的成果、原始資料目錄清單的上報、清單在線處理(確認驗收合格、修改補充通知、退回通知、資料轉送等)系統及資料庫。全國地質資料館及省級館藏機構分別對匯交到各單位的資料進行處理。建立成果地質資料、原始地質資料、實物地質資料在線匯交系統,統一協調全國地質資料館與省級館藏機構的匯交處理工作,確保匯交及處理的信息能及時反饋到國家管理部門。
匯交人將需要匯交的成果地質資料、原始地質資料、實物地質資料目錄清單提交給館藏機構的管理人員,由館藏機構管理人員將目錄清單錄入資料庫。館藏機構依據目錄清單,根據實際資料的接收處理結果,在線完成資料驗收和轉送工作,並將所有處理信息及狀態信息存入資料庫。地質資料主管部門通過監管平台,能及時查看地質資料的匯交結果,根據實時匯交情況進行決策,加強地質資料的管理工作。
通過建立統一的全國實物地質資料匯交管理與服務信息資料庫,可以保存在整個地質資料匯交業務中形成的管理性數據和後期編錄的服務性數據,並按照誰接收、保管地質資料,誰進行數據採集、錄入的原則,由國家級、省級館藏機構分別承擔各自的資料庫維護工作,包括匯交信息、服務信息和業務管理3個部分的數據。
通過建立地質資料匯交管理平台,由國家館藏機構在網上統一發布、接收信息,解決地質資料匯交、館藏和服務管理方面的3個問題,並解決國土資源部與省級相關部門間的通訊銜接和上報清單、地質資料的流轉問題,實現地質資料的匯交、接收在線管理。
H. 地質資料匯交管理
地質資料是人們通過勞動對客觀地質體和礦產資源進行勘查、開發的成果反映,是國家的重要檔案資料。法律規定由國家實行統一管理。地質資料匯交管理是地礦行政管理的重要內容。本節按現行法規介紹了管理內容,並提出了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改革的設想。
一、地質資料匯交管理現狀
根據礦產資源法第14條的規定,我國對礦產資源勘查成果檔案資料實行統一管理。國家設立地質資料匯交管理制度的目的:一是為了維護礦產資源國家所有權益,地質資料作為礦產資源最詳細的說明書,國家必須要對其進行統一管理,以實現國家管理礦產資源的需要;二是通過向社會提供借閱使用地質資料,更好地發揮它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三是通過對匯交資料的二次開發,為政府管理決策和企業經營決策提供信息和依據。
地質資料匯交管理的現行依據是1988年經國務院批准地礦部發布的《全國地質資料匯交管理辦法》(部令第1號)以及1989年地礦部制定的《全國地質資料匯交管理辦法實施細則》(部令第5號)。
(一)地質資料匯交管理機構
全國地質資料匯交管理機構是統一管理全國各種地質資料的國家機關,是國家地質資料匯交管理的一級機構,主管全國地質資料匯交工作;負責全國地質資料匯交工作的統籌規劃、組織協調和統一管理;負責對省級地質資料管理機關工作的監督和指導;歸口管理全國地質資料館業務;並協調、指導地勘行業有關部門地質檔案資料機構的工作。
各省(區、市)地質資料匯交管理機構是統一管理本省(區、市)各種地質資料的國家機關,是國家地質資料匯交管理的二級機構,在全國地質資料匯交管理機構的指導下主管本省(區、市)地質資料匯交管理工作;負責本行政區內地質資料匯交的督促、檢查,並依法履行行政執法職能;歸口管理本省(區、市)地質資料館業務;並協調、指導本省(區、市)地勘行業有關部門地質資料機構工作。
全國和省(區、市)地質資料館是國家集中管理地質資料的事業機構,負責接收、收集、整理和保管匯交的地質資料,並提供借閱使用。全國地質資料館負責接收、保管全國范圍內重要的、具有全局性意義的地質資料;省(區、市)地質資料館負責接收、保管本行政區內應予匯交的所有地質資料。
(二)地質資料的匯交范圍
根據資料匯交辦法的規定,下列各類地質資料應予匯交:
(1)區域地質調查資料,包括各種比例尺的區域地質調查報告及圖件;
(2)礦產地質勘查資料,包括普查、詳查、勘探以及礦山基建、生產勘探和閉坑地質報告;
(3)各類石油、天然氣地質資料;
(4)各類海洋(含遠洋)地質調查、礦產調查資料;
(5)各類水文地質、工程地質勘查資料;
(6)各類環境地質、災害地質調查資料;
(7)地震地質資料,包括自然地震地質調查、宏觀地震考察、地震烈度考察報告等;
(8)地球物理、地球化學、遙感地質勘查資料;
(9)地質科學研究成果及綜合分析資料;
(10)其他地質資料,包括天體地質、火山地質、極地地質、第四紀地質、新構造運動、冰川地質、黃土地質、凍土地質以及土壤、沼澤調查等地質資料。
(三)地質資料匯交義務人及其權利
地質資料匯交義務人是指礦產資源的探礦權人、采礦權人以及其他從事地質工作的單位和個人。按照資料匯交辦法的規定履行了資料匯交義務的單位或個人,根據國家的有關規定對其匯交的地質資料享有如下權利:佔有、使用、轉讓和收益的權利;申請保護商業性秘密的權利;申請科技成果獎的權利;在其合法權益受到侵害時,可以向有關部門提出申訴,或者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訴。
(四)地質資料匯交的有關要求
1.地質資料匯交期限要求
從評審驗收合格之日起,區域地質調查,區域水文地質、工程地質調查,區域物探、化探,遙感地質調查和大中型礦區的勘探地質資料,須在2年內匯交。其他地質資料,須在1年內匯交。
2.地質資料匯交份數要求
除小型水文地質、工程地質資料以及遠洋地質、極地地質、天體地質的地質資料可匯交一式二份外,其他屬於匯交范圍的地質資料,一律要求匯交一式四份。
3.地質資料匯交的受理機關
地質資料的匯交一律由工作區所在地的省級地質資料管理機關受理。要求匯交四份的項目,其中兩份由受理機關轉送全國地質資料館。在遠洋、極地從事地質工作的項目,其地質資料的匯交由全國地質資料館負責受理。
工作區跨省級行政區的,其地質資料應分別向工作區所涉及的省級地質資料管理機關匯交(一式兩份)。其中,屬於應向全國地質資料館匯交的項目,其地質資料(兩份)由主要工作區所在地的省級地質資料管理機關負責轉送。
(五)違反地質資料匯交管理法規的處罰
1.不按規定匯交地質資料行為的處罰
根據資料匯交辦法第18條的規定,不按期匯交地質資料的,由資料管理機關提出警告、通報,並限期補交;無正當理由不按期補交的,可處以10000元以下的罰款,並停止其借閱地質資料,直至補交為止。
2.有關侵權行為的處罰
未經地質資料匯交權利人同意,擅自將其匯交的屬於有償使用范圍的地質資料,用於非法轉讓或其他營利活動,屬於侵權行為,應當依法承擔相應的侵權責任。依據資料匯交辦法及其實施細則的有關規定:對擅自將全國地質資料館或省(區、市)地質資料處(館)館藏的或借閱復制的有償使用范圍的地質資料,用於非法轉讓或其他營利活動的單位或個人,地質資料管理機關除責令其交回資料外,應停止其借閱地質資料的權利1~3年,沒收違法所得,並處以50000元以下罰款。情節嚴重構成犯罪的,應依法追究其刑事責任。
3.管理機關工作人員違反有關規定的處罰
地質資料管理機關工作人員違反規定不按期或不按規定提供館藏地質資料借閱使用的,或玩忽職守,造成地質資料損失的,應當給予責任人員行政處分,造成嚴重後果的,依法給予經濟處罰,直至追究其刑事責任。
(六)匯交地質資料的利用
為了使匯交的地質資料發揮更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根據資料匯交辦法及其實施細則的規定,兩級資料管理機構對匯交的地質資料:一是及時提供社會借閱使用,並定期公布各自館藏的地質資料目錄。如1996年度,全國和各省(區、市)資料館共接待查閱資料219635人次,借閱資料510899份次、2723703件次;二是針對不同需要,採取多種方式,組織資料信息的二次開發,為政府管理部門的決策和社會經濟活動提供有關信息和依據。
二、地質資料匯交管理的改革
我國現行地質資料匯交管理制度是在計劃經濟體制下設立的。在計劃經濟體制下,由於地質資料全部是由國家投資形成的,所以,國家為了避免各部門的資料封鎖,充分發揮地質資料的作用,減少和避免重復性地質工作,建立了地質資料的統一匯交制度,其根本目的是為了提供全社會使用,提高國家礦業投資的效益。同時,通過行政命令設立了匯交機制。但進入市場經濟體制以後,特別是隨著我國礦業權制度的建立,礦業投資出現了多元化局面,地質資料與礦業權的依附關系已越來越清晰。因此,地質資料全部提交政府並無條件地提供社會使用的前提已不復存在。通過行政命令建立匯交機制的效力,也在發生動搖。具體表現是地質資料的匯交一度出現了滑坡現象,特別是近些年來,欠交、拒交現象十分嚴重。究其根本原因是匯交人擔心因匯交資料的泄密而影響其自身利益。
實際上,在國外市場經濟國家,地質資料的匯交管理也是地礦行政管理部門的重要職責之一。但他們的管理方式與我國現行管理制度有很大區別:其一,資料的匯交執行礦業權管理制度的有關規定。在這些國家的礦業法中,都明確規定匯交資料是礦業權人必須履行的法定義務。匯交內容不僅包括項目最終報告,而且還包括項目實施過程中的年度報告。匯交目的,既是政府監督與管理礦業權的需要,又是政府為支持國家決策、促進企業投資而進行的礦產資源信息分析工作的需要;其二,嚴格界定公開文檔系統與保密文檔系統。在市場經濟國家,由於礦業權制度的建立,一般匯交的資料絕大部分要進入公開文檔系統,向社會提供公開服務,但必須以不損害匯交義務人的利益為前提。對於匯交義務人的專有信息,一般應礦業權人要求在礦業權有效期內予以保密,有的國家在礦業權終止後,還可適當延長保密時間。如英國王室礦產機構對金礦資料的管理,通常在許可證終止後,如果企業認為有必要,還可以保密4年。
因此,無論從與國際慣例接軌的角度看,還是從我國礦產資源管理需要的角度講,我國地礦行政主管部門對地質資料實行統一的匯交管理還是十分必要的。但為了確保地質資料的全面匯交,更好地為政府管理部門和礦山企業提供信息服務,必須加大對我國現行地質資料匯交管理制度改革的力度,以適應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要求和建立礦業權管理制度的新情況。
首先,地質資料匯交管理要與礦業權管理制度相銜接。一方面,地質資料匯交的要求要符合礦業權管理的需要;另一方面,匯交地質資料應作為礦業權人的法定義務,納入礦業權監督管理內容。
其次,要區分不同出資者匯交的資料以及公益性資料和商業性資料。對於國家出資形成的資料,應在匯交要求和管理方式上與非國家出資形成的資料有所區別。屬於公益性的地質資料應無條件提供社會使用;商業性資料應根據礦業權管理的有關規定予以適當保密。
第三,要界定政府、出資人和勘查技術勞務公司保存資料的范圍。政府要求匯交的資料應以滿足政府管理、統計的需要為前提,適當減少匯交內容。
第四,要強化資料管理的服務意識。在為社會提供信息檢索、查詢、借閱的基礎上,加大信息資源的二次開發力度,更好地為政府部門管理決策和企業經營決策提供服務。
第五,要加快資料信息管理的現代化進程,進一步提高信息服務質量和服務效率。
I. 地質資料匯交人
(1)探礦權人應當來在勘查許可證有自效期屆滿的30個工作日前匯交。
(2)采礦權人應當在采礦許可證有效期屆滿的90個工作日前匯交;采礦權人屬於階段性關閉礦井的,自關閉之日起180個工作日內匯交;采礦權人開發礦產資源時,發現新礦體、新礦種或者礦產資源儲量發生重大變化的,自開發勘探工作結束之日起180個工作日內匯交。
表2.4 地質資料匯交、催交、轉送時間期限
表2.5 選擇確定地質資料接收機構
(3)工程建設項目地質資料,自該項目竣工驗收之日起180個工作日內匯交。
(4)其他的地質資料,自地質工作項目結束之日起180個工作日內匯交。需要評審驗收的項目,自該地質項目評審驗收之日起180個工作日內匯交;無需評審驗收的,自野外地質工作結束之日起180個工作日內匯交。
(5)因不可抗力,經批准後,方可延期匯交。延長期限最長不得超過180個工作日。
J. 地質資料匯交與圖文數字化
地質資料匯交數量和電子文檔匯交率持續增長
全國共匯交成果地質資料回1.3萬種,同比增長25%,其中,答重慶、貴州和遼寧等省(市)匯交量均在1000種以上;山西、內蒙古、上海、山東、河南、貴州、新疆等省(市、區)的匯交量均在500種以上。各省(市、區)電子文檔匯(轉)交率均達到94%以上。實物地質資料匯交工作開始啟動。
地質資料圖文數字化工作進展順利
全國完成3萬種成果地質資料的數字化工作,累計完成近13萬種。海南、重慶、湖南3省(市)的成果地質資料數字化工作全部完成,黑龍江、上海、青海三省(市)館藏地質資料的圖文數字化比例超過90%;全國地質資料館累計完成3.4萬種地質資料的數字化,占館藏總量的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