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質問題 » 地質資料包括什麼

地質資料包括什麼

發布時間: 2021-03-05 07:12:00

『壹』 什麼是工程地質資料

工程地質勘察資料內業整理是在工程地質測繪、勘探、測試、檢驗與監測所得各項原始
資料回、數據和搜集答已有資料的基礎上,結合工程特點和要求進行的。要寫出高質量的岩土工
程勘察報告,外業和實驗資料准確可靠是關鍵,而內業資料的整理則是勘察工作的主要組成
部分。它把現場勘察得到的工程地質資料進行統計整理、歸納和分析,並繪製成圖件和表格,
以適應工程設計和工程地質條件評價的需要。

『貳』 地質資料的概念

地質資料是人類在地質基礎理論研究、礦產勘探與開發和地質災害防治等地質工作中形成的文字、圖表、聲像、電磁介質、岩礦心和標本等形式為載體的記錄性數據與數據材料。地質資料外延包括:在地質工作中形成的文字、圖表、聲像、電磁介質等形式的原始地質資料、成果地質資料和岩礦心、各類標本、光薄片、樣品等實物地質資料。

值得指出的是,檔案學意義上的「記錄性材料」,強調它的原始性和唯一性;而地質資料也是地質工作中形成的「記錄性材料」,其內涵要豐富得多,既包含原始記錄意義上的「地質檔案」,也包含經過印刷反映地質工作成果的復製件,還包括岩礦心、各類標本、光薄片、礦產樣品等反映自然的原始形態的實物。

1952年地質部成立資料組,從那時起,在地質工作中形成的文件材料就稱為「地質資料」。1957年國務院出台了《國家機關、企業事業技術檔案資料工作暫行通則》,這是具有法規意義上的提到「技術資料」,1980年國務院批准頒發了《科學技術檔案工作條例》,將技術資料中的原始記錄通過歸檔的部分科技文件材料稱為科學技術檔案。但地質學行業或地質部門一直沿用地質資料名稱,在方便利用的思維模式和管理實踐中自成一體,不願改變已經習慣地質資料的稱謂。

或許用現代的「信息」觀,將其稱為地質信息更為貼切一些。將地質信息納入「信息的獲取、信息的處理、信息的利用」模式進行管理,思路可能會更加開闊。

『叄』 地質檔案資料分類探討

陳培章

摘 要 「分類」就是對所管理或研究的事物,按照一定的邏輯關系進行分門別類;對各門類中的個體,按一定順序進行排列並建立目錄體系。其目的,就是對所管理或研究的事物進行有序管理及快捷檢索、統計。分類在地質檔案資料管理工作中有 3 種方法,即資料實物分類、檢索卡信息分類、計算機管理分類。其功能隨手工管理到計算機管理不同階段而發生根本變化。在手工管理階段,「分類」主要目的是檢索查詢;在計算機管理階段,則以統計為主要目的。

關鍵詞 地質檔案 分類 統計

1 什麼是「分類」

通俗地講,「分類」就是將不同特徵的物體區分開來,形成相同特徵物體的集合。「分類」不是人類的創作,其現象在自然界中普遍存在,比如我們常說的「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就是一種自然「分類」現象。人類在研究「分類」現象中取得的巨大進展,是將具體的物體分類現象深化為邏輯分類理論;另外,就是建立了科學的目錄體系,為事物的管理、檢索和統計提供了可能。按現代意義上講:「分類」就是對所管理或研究的事物,按照一定的邏輯關系進行分門別類,對各門類中的個體按一定順序進行排列固化,並建立目錄體系,其目的就是對所管理或研究的事物進行有序管理、快捷檢索和准確統計。

2 地質檔案資料分類管理的 3 種方式及演變過程

在檔案資料的管理上,往往利用方式決定管理方式。地質資料的利用方式與文書檔案不同,它不是以檔案形成的單位或個人作為信息檢索對象,而是以檔案資料的內容信息作為檢索的主體,而這些信息都會反映在地質檔案資料的項目名稱或報告題名上。

地質檔案資料案卷或文件分類是檔案資料管理和檢索利用的重要手段和方法,不同時期、不同性質案卷或文件分類的方式是不盡相同的,以地質檔案資料案卷分類為例。

地質檔案資料案卷的分類管理基本有 3 種方式:一是實物分類方式;二是檢索卡片信息分類方式;三是計算機信息分類方式。

2.1 實物分類方式

將檔案資料案卷按一定邏輯關系進行分類,其實物依照分類結果排放在指定區域的櫃架上,同時形成案卷分類目錄。每個案卷都有自己固定的位序,此位序一經確定就不會改變。資料借閱時,可利用書本式分類目錄進行檢索;業務熟悉的工作人員,甚至可以憑借資料自身的分類關系提取借閱者所需資料。

因為早期的地質檔案資料案卷數量較少,管理主要由手工完成,實物分類基本可以滿足檔案資料管理與檢索的需要。這種管理方法是將相同類別的地質檔案資料存放在同一的區域或櫃架上,然後按一定的時間或區域順序進行排列。運用這種管理模式,管理人員根據借閱者口頭描述,就可以找到所需檔案案卷。但是,這種管理模式有著致命的弱點,就是不能充分利用庫房的空間和櫃架的有效容積,在每一類檔案資料存放區或櫃架中,始終要預留一定空間,以便接收新的檔案資料。如果預留空間不足,就需進行幾個區域甚至整個庫房檔案資料的重新排列,俗稱「倒架」,工作量極大。另外,在所有檔案資料的裝具上除要標注檔案資料案卷號外,還要標注檔案資料名稱,否則難以准確查找。由於這些缺點,這種管理方式漸漸被主流檔案資料館所淘汰。當然,在一些檔案資料較少的單位,仍然使用實物檔案資料分類管理的方式。由於每年形成的資料案卷很少,在一個或幾個鐵皮櫃中就可保存全部檔案資料,幾年甚至幾十年都沒有「倒架」之慮。

2.2 卡片信息檢索方式

在實物分類方式之後,隨之而來的是檔案資料實物使用流水號管理,目錄使用信息分類方式檢索,促生了檢索卡片的廣泛使用。由手工或計算機生成資料案卷目錄及信息卡片,將檔案資料的目錄信息著錄在卡片上,然後將卡片按一定邏輯關系進行分類,比如按地區、礦種、專業分類,各類卡片按下位地區或時間關系有序排列,而其對應的地質資料案卷實物,則按最方便的流水方式順序排列。

檢索卡片所設定的分類方式,也就是將檔案資料實物分類排架的方式移植到卡片的管理之中。借閱者可通過卡片上著錄的信息了解資料的基本內容,並據此確定檔案資料是否需要借閱。卡片可查詢到資料的案卷號,指出其保管位置,管理者以此提取資料。這種管理模式,使得檔案資料可以充分利用庫房和櫃架的有效空間。在檔案資料裝具上也只需標注案卷號而不需標注檔案資料名稱,減少了大量的工作量。卡片由借閱者自主檢索,給借閱者提供了一定的信息空間,這是 20 世紀一些大型檔案資料館的主流管理模式。以分類卡片為代表的檢索工具的產生,標志著檔案資料由實物分類管理過渡為目錄信息分類管理,可以說是一種信息化管理的「雛形」。

2.3 計算機信息統計分類方式

隨著計算機的普及,人們開始了計算機管理系統的使用。人們根據地質資料的內容及外部形式特徵建立目錄資料庫,由管理工作及服務利用的需求設立不同檢索項。建立目錄資料庫後,借閱者可根據資料的檢索項提出自己的要求,由計算機進行信息判別並指出檔案資料一般內容信息及保管位置。在計算機管理時代,檢索不再依靠「分類」這種樹枝狀查找方式,而是利用其強大的信息搜索功能,將借閱者所輸入的信息與全部資料信息進行比較,將具有相同或者相似信息的資料列出,供借閱者挑選。案卷「分類」逐漸淡出檔案資料檢索需求,而演化為以各種數據統計為主的管理需求。

隨著計算機的普及,檔案資料進入現代化管理時代。分類的方法和目的發生了截然不同的變化。分類的方法不再是把同類的信息真實地放在一起,而是由計算機按要求進行抓取,這就是計算機信息分類。分類的主要目的不再是檔案資料檢索的,而主要功能轉為數據統計。

比如我們目前使用的地質資料目錄資料庫,資料可以通過題名、編著者、提交單位、工作時間、提交時間、摘要等項進行「字」或「片語」的檢索,實現檔案資料的「檢全率」;多「片語」或多檢索項配合使用,可大大提高檔案資料的「檢准率」。在計算機作為檢索工具時,「分類」在檢索需求中基本失去意義。但是「分類」的另一目的在計算機檢索中會充分表現出來,這就是統計功能。在手工管理時期,許多統計數據基本都是人工數數完成,當時的分類統計是一項費時耗力又很容易出錯的工作;一旦統計數據不準確,就要重新統計。計算機極好地解決了這一檔案資料管理工作中的問題。利用目錄資料庫,可以對所設定的不同案卷號段、不同時間段、不同類型的檔案資料數據進行快速、准確的統計。當然,對於我們需要統計的數據在編制檢索軟體時要提出明確的需求。

在計算機管理時代,我們的管理軟體不需為檔案資料的檢索提出過多的分類需求,這會白白浪費了檔案資料著錄人員大量的工作量。在統計功能的需求上,我們則需要認真研究。以全國地質資料館為例:統計包括上級主管對某些宏觀數據的需求,如每年的「報表」,要對資料類別、資料形成部門及地質資料的匯交數量及匯交時間等數據進行統計。「資料類別」和「形成部門」及「匯交時間」在資料庫中要設立相應的信息項,著錄者根據資料內容准確著錄和標引。「資料類別」現在是按「區調」「礦產」「物化遙」「水工環」「地質科研」等進行劃分。只要滿足上級的需要即可,不需過細劃分。如果上級主管部門需要細分的類別,我們可根據需要進行細分。在資料日常管理中需要統計的數據也要提出需求,並要充分實現,比如在地質資料管理中需要掌握的各種文件載體類型、數量及電子文件容量等。

3 分類在地質檔案資料工作中的功能轉變

過去,由於手工管理,分類檢索是資料管理和利用服務的關鍵手段,「分類」成為檔案資料工作中非常重要的工作環節。資料工作人員有時為一個資料案卷(文件)的分類絞盡腦汁。分類准確與否非常重要,直接關繫到資料的利用服務與日常管理。很多單位把分類細化當做檔案工作的深入研究范圍。究其目的,就是為了實現檔案資料的「檢准率」、「檢全率」。這在當時手工管理時代是完全必要的。

現代的計算機檢索,一般是不需要或極少使用類別進行檢索,通過所設信息項進行詢問就可以圓滿實現檔案資料檢索。由於「分類」在檢索功能上的日益弱化,隨之變化的是向統計功能方面的強力發展。很多人還沒有意識到統計在資料管理與服務工作中的重要地位。我們現在使用的成果地質資料目錄資料庫的統計功能在設計上、運行穩定性上都還遠未滿足各種管理的需要,我們必須切實加強這方面的工作。

當然,在地質資料管理工作中,有些分類還是必要的。比如在地質資料的文件管理中。主要是因為文件的使用,往往是借閱者不能提前確定文件的名稱,需要瀏覽文件目錄,再考慮是否借閱。另外,目前地質檔案資料還沒有文件級目錄資料庫,大部分仍是沿用手工管理、人工檢索工作方式。

總之,在計算機時代對於檔案資料案卷級的管理,我們不要過多地糾纏於檔案資料的分類,而要充分研究各種數據統計的需求,並很好地實現它。隨著檔案資料的數字化進程,全文獻檢索的實現,「分類」將在檢索領域日益弱化,取而代之的是強大的全文獻智能檢索。所以,「分類」的目的將發生根本的改變,從以檢索查找為主要目的的分類工作,將轉變為如何實現全面、快速、准確的統計功能。

『肆』 淺析原始地質資料的概念、分類及管理現狀

王黔駒

(全國地質資料館)

摘 要 本文首先對原始地質資料的定義、屬性和分類等基礎理論問題進行探討,其次分析了我國原始地質資料管理歷史,最後結合 1998 年全國地質資料管理情況調查和 2008 年開展的原始地質資料調研結果,對現階段原始地質資料的數量分布、保管條件、管理人員等情況進行闡述。

關鍵詞 原始地質資料 定義 分類 現狀

2002 年國務院頒布的《地質資料管理條例》將我國地質資料分為成果、原始和實物地質資料三大類進行管理。現階段,與成果地質資料和實物地質資料比較,原始地質資料管理和研究工作相對薄弱,缺乏配套法規和制度。本文依託原始地質資料清理研究項目,對原始地質資料基礎理論和管理現狀進行了研究。

1 原始地質資料的概念

1.1 定義

原始地質資料是什麼?長期以來沒有一個明確的學術定義,廣大地質工作者和資料管理者不斷地總結,初步形成了共識:原始地質資料又稱原本檔案,是地質工作者在野外工作及其以後的分析、測試中採集或分析得出的文件材料。2002 年出台的《地質資料管理條例》,規定了地質資料是在地質工作中形成的文字、圖標、聲像、電磁介質等形式的原始地質資料及成果地質資料和岩礦心、各類標本、光薄片、樣品等實物地質資料。在條例中,僅表明原始地質資料是屬於地質資料的一類,並沒有確切描述原始地質資料的定義。直到 2008 年,國家檔案局頒布的《原始地質資料立卷歸檔規則》對原始地質資料做出了較為確切和權威的定義:原始地質資料是在進行地質工作時直接形成或採集的,反映地質現象或地質體的,以各種載體類型存在的原始記錄、中間性解譯資料、最終地質工作成果原稿及地質工作過程中的相關文件、申報獎勵材料等。

1.2 屬性研究

地質資料屬性一直存在資料屬性與檔案屬性之爭。從全國地質資料館兩年一次的「全國地質檔案資料學術研討會」的會議名稱,就可見地質資料屬性問題較為復雜。如果僅僅是資料,那麼它的存在形式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其中的信息;但如果界定為檔案,則其同時具有數據備查和信息服務的雙重價值,其形式特徵和包含的信息同樣重要。從 1952 年地質部資料司的成立到今天的地質資料管理體制來看,地質資料未被明確納入國家檔案管理體制來管理。但地質資料生產單位和各級地質資料館藏機構,從地質資料歸檔、驗收、編目、入庫、借閱等環節,無不沿襲了檔案管理的思想,有些省級地質資料館藏機構結合自身實際納入了檔案管理體系。

《地質資料管理條例》把地質資料分為原始、成果和實物地質資料三大類,為了深入研究地質資料屬性,需要分別對原始、實物、成果地質資料進行屬性分析。

原始地質資料是一線地質工作在地質勘探活動中形成的原始記錄、中間成果和最終成果,包括各種有關文件的底圖、底稿、原圖、測試單據、記錄本等。

實物地質資料是指在地質勘查、科學研究和其他有關生產技術活動中所採取並按有關規定留存的岩礦心、岩屑、標本、樣品、光薄片等實物及有關資料。從上述描述可知,原始和實物地質資料都是地質工作直接形成的,因此,具有保存備查功能和較強的檔案屬性。同時,就利用而言,大家關注的主要是其包含的信息內容,其形式特徵並不重要,所以作為原始和實物地質資料的資料屬性也是不言而喻的。

成果地質資料作為地質工作成果的復制本材料,包括地質成果報告及有關附圖、附表、附件等印刷復製件,主要是各基層地質部門上報匯交來的地質文件,地質復制本材料在文件構成上不同於地質原本檔案,它僅是地質原本檔案的一部分。可以說,成果地質資料也具有檔案和資料的雙重屬性,但其使用更主要是信息的發布而不是備考被查,所以更側重資料屬性,檔案屬性較弱,其管理思路和方法應關注其內含信息的收集、存儲、傳遞和使用。

綜上所述,地質資料(原始、成果、實物)具有資料和檔案的雙重屬性,並且,隨著時空變換,地質資料的雙重屬性會發生一定的變化。如:原始地質資料一般是地質工作的原始記錄或中間解釋資料,在未歸檔前資料屬性較強,歸檔後則具有較強的檔案和資料雙重屬性。一般的成果地質資料檔案屬性較弱,但是隨著時間推移,歷史久遠或特別珍貴的成果地質資料(如新中國成立前及老一輩著名地質工作者的資料),資料屬性越來越弱,而檔案和文物屬性越來越強。

2 原始地質資料的分類研究

進行原始地質資料的內容及形式特徵分類研究,是原始地質資料管理和利用的重要方法和手段。原始地質資料可以根據不同特徵屬性進行分類研究,如載體、密級、保護期、公益性、工作類別、立卷文件等(見分類簡表)。

表 1 原始地質資料分類簡表

2.1 載體

原始地質資料主要載體包括:紙質載體(紙、薄膜等)、聲像載體(錄像帶、錄音帶、縮微膠片、照片膠卷等)、電磁載體(軟盤、光碟等)等。

2.2 密級

根據《文獻保密等級代碼與標識》(GB/T 7156-2003)規定,原始地質資料密級性質劃分為公開、限制、秘密、機密、絕密。

2.3 保護期

根據《地質資料管理條例》及《地質資料管理條例實施辦法》規定,原始地質資料分為保護期資料和非保護期資料。

(1)保護期資料:具有保護期限並在保護期時限內的地質資料。保護期一般五年,可以申請延期保護。

(2)保護期外資料:不在保護期時限內的所有資料。

2.4 公益性

根據《國土資源部公益性地質資料范圍》確定公益性地質資料和非公益性地質資料。

(1)公益性資料:屬於公益性范圍的地質資料,包括比例尺小於 1∶5 萬(含 1∶5 萬)區域地質調查資料;比例尺小於 1∶20 萬(含 1∶20 萬)區域礦產地質調查資料;比例尺小於 1∶20 萬(含 1∶20 萬)區域地球化學調查資料;比例尺小於 1∶20 萬(含 1∶20 萬)區域地球物理調查資料,比例尺小於 1∶20萬(含 1∶20 萬)航空物探資料;比例尺小於 1∶20 萬(含 1∶20 萬)區域水文地質調查、區域工程地質調查資料;比例尺小於 1∶5 萬(含 1∶5 萬)區域環境地質、災害地質調查資料;比例尺小於 1∶5 萬(含1∶5 萬)縣(市)水文地質、工程地質、環境地質、災害地質調查資料;比例尺小於 1∶5 萬(含 1∶5 萬)遙感區域地質調查資料;比例尺小於 1∶20 萬(含 1∶20 萬)海洋區域地質調查、綜合性海洋地質、礦產、地球物理、地球化學調查資料、海洋(含海岸帶)環境地質、工程地質、災害地質調查資料;大洋礦產資源調查和研究資料;極地地質調查、考察資料;地質環境監測成果資料。

(2)非公益性資料:不屬於公益性范圍的地質資料。

2.5 工作類別

地質資料按工作類別一般劃分為:區域調查資料、海洋地質調查資料、礦產地質勘查資料、水工環勘查資料、物化遙勘查資料、地質科學研究、技術方法研究和其他。

2.6 立卷文件

根據《原始地質資料立卷歸檔規則》(DA/T 41-2008),原始地質資料立卷文件分為10個類別。分別為:①底—成果底稿、底圖類;②測—測繪資料類;③觀—野外地質觀察類;④探—勘探工程及現場試驗類;⑤樣—采樣測試鑒定類;⑥試—試油、試采、採油類;⑦錄—儀器記錄及動態資料類;⑧像—航遙影像類;⑨綜—中間性綜合資料類;⑩文—技術管理文件類。

3 原始地質資料管理歷史

我國原始地質資料管理從新中國成立至今,大致經歷了起步與發展階段(1952 年—約 1969 年)、動盪階段(主要為「文革」期間)、恢復發展階段(約1979年—約1988年)、館藏與行政分開管理階段(1988年—2002 年)和全面發展階段(2002 年—至今)等五個發展階段。從原始地質資料管理歷史可知,新中國成立以來,國家十分重視原始地質資料的管理工作,1964 年出台了地質檔案立卷歸檔的具體辦法;20世紀 80 年代實行地質檔案行業管理,集中出台了一系列的原本檔案立卷歸檔規則;1993 年頒布了《地質礦產部直屬單位管理局關於加強原始地質資料管理的通知》;2008 年出台了《原始地質資料立卷歸檔規則》。同時,我們也要看到,我國對原始地質資料管理相對薄弱。一方面,無論是 1963 年 5 月國務院發布的《全國地質資料匯交辦法》,還是1988年7月國務院批復地礦部發布的《全國地質資料匯交管理辦法》,都沒有明確國家對原始地質資料的管理職能,原始地質資料都是由形成單位自行管理。即使 2002 年 3 月國務院《地質資料管理條例》規定原始地質資料須向國家匯交復製件和目錄的要求,但是由於沒有配套制度和技術規范,實際匯交並未真正開展。今年開始運行的匯交監管平台將監管原始地質資料匯交情況,是否可以促進原始地質資料匯交尚有待驗證。另一方面,不管是 1963 年 9 月開展清查整理原始地質資料,1998 年全國地質資料管理情況調查,還是 2008 年開展的原始地質資料清理研究工作,可以看出,我們對原始地質資料基本情況的掌握有待加強。

4 原始地質資料管理現狀

通過 1998 年全國地質資料管理情況調查以及 2007 ~ 2008 年進行的原始地質資料基本情況調研結果分析,現階段,我國原始地質資料管理現狀如下:①我國原始地質資料保存分散,主要保存於基層地勘單位;②數量巨大,已達 1 億件以上;③各單位重視原始地質資料歸檔工作,歸檔較規范;④保管條件有待改善;⑤人員與辦公設備不足;⑥現代化管理系統需求強烈;⑦集中管理難度大。

4.1 保存分散

我國原始地質資料主要保存在形成原始地質資料的 2000 余個基層單位(地質隊、地質勘查公司等),少數保存於省級館藏機構、科研機構或個人手中。基層單位除了地礦、煤炭、石油天然氣、煤層氣、核工業、冶金、有色、化工、武警部隊、建設、水利、電力、鐵道、交通、海洋、地震等系統,以及中國科學院等科研系統的地質科研機構外,還包括社會投資、私人投資的礦業公司,地質勘查公司等企業。

4.2 數量巨大

目前,我國原始地質資料約 1 億~ 2 億件,數量巨大。估算途徑一:以 1998 年調查數據為基數,根據投入與資料產出測算,1998 年累計投入 2000 多萬,產生近 3000 萬件原始地質資料,2010 年累計投入6000 多萬,估計產生約 1 億件原始地質資料。估算途徑二:通過 2008 年調研統計可知,平均一個調研單位保存原始地質資料約 1 萬件,全國有 2105 個擁有地勘資質單位(截至 2010 年底),估算全國原始地質資料總數約 2 億件。

4.3 歸檔較規范

基層地勘單位比較重視歸檔工作,每一個單位均設有資料室負責本單位形成的原始地質資料的歸檔與保管,丟失現象較少。相對來說,地礦系統執行立卷歸檔規范情況較好,其他行業系統和私人單位立卷歸檔較隨意。原始地質資料保管,一般採用大流水編建賬本。建立的賬本一般包括資料檔號、資料分類、資料題名、形成時間、數量等信息。在使用的原始地質資料立卷歸檔辦法中,主要集中於地質檔案原本立卷歸檔的具體辦法(1964 年),1∶5 萬區域地質調查原本檔案立卷歸檔辦法(試行),地質礦產部測繪檔案立卷歸檔辦法(試行)。隨著 2008 年《原始地質資料立卷歸檔規則》的出台,大部分單位都採用新標准進行立卷歸檔工作。

4.4 保管條件有待改善

新中國開展地質工作已經 60 多年,很多基層地勘單位保存原始地質資料條件一直沒有改善,房間破舊,木質櫃架、裝具破損,缺乏安防設備等,直接導致部分資料破損、散失。隨著近幾年地質工作投入增加,一些經濟條件較好的地勘單位加大基礎設施建設,新建資料庫房,新換密集架以及增加除濕、防火、防盜等基本安全保管設備。但是,全國大多數基層單位地質資料存放空間小,保管成本投入少,需不斷改善資料保管條件。

4.5 人員與辦公設備不足

通過調研可知,大多數基層單位都配備至少 1 名以上專職地質資料管理人員和 1 ~ 2 台計算機,傳真、列印、掃描等辦公設備缺乏。隨著地質工作投入的增加,面對日益增加的地質資料管理和服務任務,許多單位現有人員與辦公設備僅能勉強維持資料的立卷歸檔、整理和入庫等日常工作,無力開展清理、資料開發等工作。

4.6 現代化管理系統需求強烈

目前,很多基層單位只是通過 excel 表格或檔案圖書軟體進行原始地質資料管理,對原始地質資料現代化管理系統需求強烈,一方面希望改變傳統手工管理模式提高工作效率,另一方面為方便地質資料用戶查詢和利用資料。同時,更希望開發原始、實物、成果三類地質資料一體化管理系統。

4.7 集中管理難度大

根據國家有關規定,重要的原始地質資料實行統一匯交管理,但是,大多數單位希望原始地質資料保存於其形成的基層地勘單位,不支持國家集中保管。分析原因:一是原始地質資料具有巨大的經濟和潛在利用價值,基層單位有資料保護傾向;二是原始地質資料數量巨大,復制匯交成本昂貴,集中保管不太現實。

『伍』 地質資料

【地質資料】是指在地質工作中形成的文字、圖表、聲像、電磁介質等形式的原始地質資料、成果地質資料和岩礦芯、各類標本、光薄片、樣品等實物地質資料。

【區域地質調查資料】是指在區域地質調查過程中所形成的各種地質資料,包括各種比例尺的區域地質調查資料。

【礦產地質資料】是指在礦產地質工作過程中所形成的各種地質資料,包括礦產勘查和礦山開發勘探及關閉礦井地質資料。

【石油、天然氣、煤層氣地質資料】是指在進行石油、天然氣、煤層氣地質工作過程中所形成的各種地質資料,包括石油、天然氣、煤層氣資源評價、地質勘查以及開發階段的地質資料。

【海洋地質資料】是指在海洋地質工作過程中所形成的各種地質資料,包括海洋(含遠洋)地質礦產調查、地形地貌調查、海底地質調查、水文地質、工程地質、環境地質調查、地球物理、地球化學調查及海洋鑽井(完井)地質資料。

【水文地質、工程地質資料】是指在水文地質、工程地質工作過程中所形成的各種地質資料,包括:區域的或者國土整治、國土規劃區的水文地質、工程地質調查和地下水資源評價、地下水動態監測的地質資料;大中型城市、重要能源和工業基地、縣(旗)以上農田(牧區)的重要供水水源地的地質勘察資料;地質情況復雜的鐵路干線,大中型水庫、水壩,大型水電站、火電站、核電站、抽水蓄能電站,重點工程的地下儲庫、洞(硐)室,主要江河的鐵路、公路特大橋,地下鐵道、6千米以上的長隧道,大中型港口碼頭、通航建築物工程等國家重要工程建設項目的水文地質、工程地質勘察地質資料;單獨編寫的礦區水文地質、工程地質資料,地下熱水、礦泉水等專門性水文地質資料以及岩溶地質資料;重要的小型水文地質、工程地質勘察資料。

【環境地質、災害地質資料】是指在環境地質、災害地質工作過程中所形成的各種地質資料,包括:地下水污染區域、地下水人工補給、地下水環境背景值、地方病區等水文地質調查資料;地面沉降、地面塌陷、地面開裂及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質災害調查資料;建設工程引起的地質環境變化的專題調查資料,重大工程和經濟區的環境地質調查評價資料等;地質環境監測資料;地質災害防治工程勘查資料。

【地震地質資料】是指在進行地震地質工作過程中所形成的各種地震地質資料,包括:自然地震地質調查、宏觀地震考察、地震烈度考察地質資料。

【物探、化探和遙感地質資料】是指在進行物探、化探和遙感地質工作過程中所形成的各種物探、化探和遙感地質資料,包括:區域物探、區域化探地質資料;物探、化探普查、詳查地質資料;遙感地質資料及與重要經濟建設區、重點工程項目和與大中城市的水文、工程、環境地質工作有關的物探、化探地質資料。

【地質、礦產科學研究成果及綜合分析資料】是指在地質、礦產科學研究過程中所形成的成果及綜合分析資料,包括:經國家和省一級成果登記的各類地質、礦產科研成果資料及各種區域性圖件;礦產產地資料匯編、礦產儲量表、成礦遠景區劃、礦產資源總量預測、礦產資源分析以及地質志、礦產志等綜合資料。

【專項研究地質資料】是指在專項研究地質工作過程中所形成的地質資料,包括:旅遊地質、農業地質、天體地質、深部地質、火山地質、第四紀地質、新構造運動、冰川地質、黃土地質、凍土地質以及土壤、沼澤調查和極地地質等地質資料。

【礦產資源勘查成果檔案資料】是指運用地質理論,通過勘查工作後,用文字、圖表、數字、實物等形式表示的,反映一定時期內該地區礦產資源客觀情況的物質工作成果和智力成果。包括礦產勘查原始地質資料和礦產勘查成果地質資料。是探礦權人完成勘查項目設計任務取得的成果的集中反映,是制定礦產資源勘查、開發利用規劃和計劃的科學依據。國家規定對礦產資源勘查成果檔案資料實行統一的管理制度。

【礦產勘查原始地質資料】是指在礦產勘查包括區域地質調查、礦產資源普查和礦床勘探過程中所形成的原始地質資料,包括文本式地質資料如野外地質記錄和圖件、原始編錄、底稿底圖、化驗分析報告等,以及實物資料如岩心、礦心、測試樣品和各種標本、勘查標志等。對礦產勘查原始地質資料應當按照有關規定進行保護和保存。

【礦產勘查成果地質資料】是指地質人員根據在礦產勘查包括區域地質調查、礦產資源普查和礦床勘探過程中所形成的所有原始地質資料,經過綜合整理、分析研究、歸納總結後編寫的地質勘查報告,包括區域地質調查報告、礦產資源普查報告和礦床勘探報告等。

【礦產勘查報告】是指根據《礦產資源法》及有關法規,由探礦權人提交的經國務院或省、自治區、直轄市礦產儲量審批機關批準的可供礦山建設的礦產資源勘查報告。是整個礦產勘查工作過程中所獲得的全部地質礦產資料,經過綜合整理與分析研究後形成的工作成果報告。勘查報告包括普查、詳查和勘探三個不同工作階段的報告。

【礦山建設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是指根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長期規劃,行業開發規劃或者地區開發規劃的要求,對礦山建設項目的技術和經濟上是否合理和可行進行全面分析、論證,作出多方案比較,提出評價結論的報告。可行性研究報告中應含有資源利用方案和礦山環境影響評價等內容。是礦山建設前期工作的重要內容,是基本建設程序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編制和審批計劃任務書的依據。

『陸』 論實物地質資料分類

張業成 趙曉青 任香愛

(國土資源部實物地質資料中心,北京 101149)

摘要 本文論述了實物地質資料分類目的、意義和基本原則,根據實物地質資料形態特徵、產生的地質工作類型、代表的學科類型、產出的地區以及實物地質資料的保管條件、保管期限、利用條件進行多角度分類,初步建立了實物地質資料分類體系。

關鍵詞 實物地質資料;分類

一、實物地質資料分類的目的意義

我國地域遼闊,地質條件復雜,礦產類型多樣。長期以來,開展了大量的地質工作,特別是近幾十年來,在傳統地質工作迅速發展的同時,新一輪地質調查以及海洋地質、極地考察、大陸科學鑽探等新興領域的地質工作蓬勃興起,產生了數量巨大的實物地質資料。這些實物地質資料雖然都是地質工作的成果,但其種類和價值有很大差別,所以無論是國家還是某一機構都不可能也沒有必要把所有的實物地質資料進行收藏保管,只能根據實物地質資料的檔案意義和開發利用價值有選擇地收集保管。即使是有選擇地收集保管實物地質資料,也不是一個或幾個實物地質資料館所能全部承擔的。因此,從全國實物地質資料管理需要出發,應建立統一領導下的委託保管與分級保管相結合的管理系統,才能使各種重要的實物地質資料得到有效保護和充分開發利用。然而,如何劃分分級管理責任和確定委託保管范圍,都需要以實物地質資料分類作為基礎依據。

基於上述,實物地質資料分類的主要目的意義是:

——為劃分實物地質資料管理責任,推進分類管理提供基礎依據;

——為實物地質資料篩選、收集工作提供基礎依據;

——為實物地質資料建檔、保管以及利用服務提供基礎依據。

二、實物地質資料分類的基本原則

科學性——實物地質資料分類要符合地質科學以及檔案信息管理科學的基本理論,符合實物地質資料特點與管理工作需要,採用的技術方法要科學先進。

系統性——建立實物地質資料分類體系,從多角度反映實物地質資料的主要屬性特徵,顯示實物地質資料的管理意義與開發利用價值。

應用性——便於實物地質資料管理服務工作應用,適宜有關法規、標准、規范引用。

三、實物地質資料分類的參考依據

《地質資料管理條例》和《地質資料管理條例實施辦法》是規范地質資料管理工作的法規依據。雖然對實物地質資料分類並沒有提出要求和方法,但規定了地質資料的管理責任和匯交細目,從而表明,地質資料應該分類,否則地質資料的分級管理和匯交將難以實現。因此,這項法規仍然是實物地質資料分類的根本依據。

實物地質資料分類盡管備受關注,但迄今仍為空白。基於這種情況,實物地質資料分類參考了檔案、圖書、文物等分類方法。

這些成果主要包括:例如《中國檔案分類法——地質勘查檔案分類表》DZ/T0076—93以行業標准形式建立了地質勘查檔案分類體系表,確定了由區域地質調查、海洋地質調查、礦產地質勘查等11個基本類目組成的地質勘查檔案分類主表。這一分類經部分修改後被引用為實物質資料產出地質工作類型的分類。

在檔案管理方面,從多角度對檔案進行了分類:按所有關系分為公共檔案、私人檔案;按產生的活動形式分為文書檔案、科學技術檔案、專業檔案(音像檔案等);按時代分為歷史檔案、1949年前檔案、1949年新中國成立後檔案;按保管期限分為永久檔案、長期檔案、短期檔案;按機構分類政府機構檔案、社會團體組織檔案等;按載體分類磁介質檔案、紙介質檔案、實物檔案;按檔案的產生分為原件(文稿、手稿等)檔案、復製件檔案。

四、實物地質資料分類方法

根據實物地質資料的屬性特徵劃分實物地質資料類型。在眾多屬性特徵中,以實物地質資料的自然形態特徵為主導屬性,其次考慮實物地質資料產出的地質工作類型、實物地質資料所代表的學科類別、實物地質資料的產出地區、實物地質資料的保管條件、實物地質資料的保管期限、實物地質資料利用的限制條件進行多角度分類。

1.實物形態分類

根據實物形態和基本性狀分為6類。

岩(礦)心 鑽探工程中,鑽取的圓柱狀或碎裂的岩塊或含礦的岩塊,包括岩心、礦心等。

岩屑 鑽探工程中,鑽取的岩礦碎屑。

標本 在地質工作中採集的、並經過加工整理後供觀察研究或陳列的地質體的一部分,包括岩石標本、礦石標本、礦物標本、古生物化石標本及隕石等。

樣品 為觀察、測試、鑒定等目的,從地質體中採取的一部分具有代表性的固體、液體、氣體實物。實物地質資料管藏機構收藏的是這些樣品經測試鑒定後按一定比例保存的供檢查分析結果或其他研究利用的備用樣品。主要包括岩組分析樣、粒度分析樣、人工重砂樣、同位素年齡樣、物理試驗樣、化學分析樣、光譜分析樣、加工技術試驗樣以及化探副樣等。

光片、薄片 光片,即斷面磨平並拋光的岩(礦)石塊體;薄片,即岩(礦)石標本製作成的透明片狀體。

其他 除以上類型以外的實物,如揭片等。

2.產出地質工作類型分類

按實物地質資料產出的地質工作類型分為7類。

區域地質調查 主要包括1:100萬、1:50萬、1:25萬、1:20萬、1:10萬、1:5萬以及小於1:5萬和其他比例尺的區域地質調查取得的實物地質資料。

礦產地質勘查 主要包括煤田地質勘查,石油天然氣地質勘查,黑色金屬礦產地質勘查,有色金屬礦產地質勘查,貴金屬礦產地質勘查,稀有金屬、稀土金屬、分散元素礦產地質勘查,放射性礦產地質勘查,非金屬礦產地質勘查,地熱、礦泉水、氣體礦產地質勘查等取得的實物地質資料。

水文地質、工程地質、環境地質勘查 主要包括區域水文地質、工程地質、環境地質調查,水文地質、工程地質、環境地質綜合勘查,水文地質勘查,工程地質勘查,地質災害勘查等取得的實物地質資料。

海洋地質調查 主要包括海洋區域地質調查,海岸帶和大陸架海底地質礦產調查,國際海底資源地質調查,極地及其周邊海洋地質調查等取得的實物地質資料。

地球物理、地球化學、遙感地質勘查 主要為地球化學勘查取得的實物地質資料,其餘還包括地球物理勘查,遙感地質勘查,物探、化探異常查證等取得的實物地質資料。

地質科學研究 主要包括基礎地質研究,礦產地質研究,水文地質、工程地質、環境地質研究等取得的實物地質資料。

其他地質工作 主要包括深部地質勘查、第四紀地質調查、冰川地質調查、農業地質調查以及礦產開采、極地考察、大陸科學鑽探、深海鑽探、航天考察、登月工程等取得的實物地質資料。

3.實物地質資料學科分類

根據實物地質資料所代表的地質學科劃分的類別。地質學科包括地球物質組成方面的學科、地球形成演化歷史方面的學科、地球資源與應用方面的學科。

綜合不同方面的地質學科分類,將實物地質資料分為7類。

地層學實物地質資料 代表地層學科成果的實物地質資料,即代表岩石地層學、生物地層學、年代地層學等成果的實物地質資料。主要包括:全球界線層型剖面(「金釘子」剖面),年代地層「階」級界線層型剖面,重要的岩石地層「組」級層型剖面,事件地層、旋迴地層、層序地層的典型剖面,含有反映生命演化過程和巨變事件的特殊生物群的地層剖面,特殊沉積建造特徵的地層剖面,含有重要成礦層的地層剖面以及其他有重要意義的地層剖面的代表性標本、光片、薄片等實物地質資料。

古生物學實物地質資料 代表古生物學成果的實物地質資料,即古植物學、古動物學以及古人類學等學科的代表性實物地質資料。主要包括:代表古生物門類以及綱、目、科、屬、種等演化階段的古生物化石;反映古地理、古氣候等環境演化的標志性古生物化石;反映生命起源、生物爆發、生物物種滅絕等重大生物演化巨變事件的古生物化石;對地層劃分、對比以及建階、建組、劃代具有重要指向意義的古生物化石;種屬定名的古生物化石模式標本;保存完整或比較完整的古脊椎動物化石,重要的古人類化石等。

岩石學實物地質資料 代表岩石學成果的實物地質資料,即代表岩漿岩岩石學、沉積岩岩石學、變質岩岩石學成果的實物地質資料。主要包括:活動大陸邊緣及陸內俯沖的標志性侵入岩;代表性火山岩;早前寒武紀岩石典型發育地區的代表性岩石單位;重要動力變質岩的代表性岩石組合;高壓、超高壓變質帶的代表性岩石組合;反映構造運動的典型蛇綠岩;年齡最老的代表性變質深成體和表殼岩;金伯利岩;隕石等。

礦物學實物地質資料 代表礦物學成果的實物地質資料。主要包括:代表礦物成分、結構、形態、性質的典型實物;對認識地殼物質組成、結構、構造及演化歷史有重要意義的代表性實物地質資料;為找礦和擴大礦物利用提供重要依據以及有其他重要意義的實物地質資料。

礦床學實物地質資料 代表礦床學成果的實物地質資料,即代表金屬礦床學、非金屬礦床學等學科成果的實物地質資料。主要包括:儲量居世界前列或在其他方面在世界上有重要影響的礦床的實物地質資料;重要礦床成因類型命名地的礦床實物地質資料或不同成因類型的代表性礦床實物地質資料;我國特有礦床的實物地質資料;新類型或新礦種礦床的實物地質資料;其他有重要意義的實物地質資料。

構造地質學實物地質資料 代表構造地質學成果的實物地質資料,即代表運動構造地質學、大地構造學、新構造學等成果的實物地質資料。主要包括:反映大型構造帶特徵及形成演化的典型實物地質資料;反映重大構造事件的實物地質資料;反映新構造運動特徵的典型實物地質資料;對礦床形成、分布有重要控製作用及其他具有重要意義的實物地質資料。

代表其他學科的實物地質資料 代表其他學科重要進展以及特別重大項目工作成果的實物地質資料。主要包括:火山地質、地震地質、地熱地質、第四紀地質、冰川地質、水文地質、工程地質、環境地質與地質災害、農業地質、旅遊地質、深部地質、海洋地質、天文地質、地球物理、地球化學、遙感地質等學科的代表性實物地質資料;科學鑽探、大洋調查、極地考察、航天考察等重大工程取得的重要實物地質資料。

4.實物地質資料產出地區分類

根據實物地質資料產出的地區分為三類。

國內實物地質資料 產自中華人民共和國管轄的陸地和海域的實物地質資料。陸地實物地質資料為產自中華人民共和國管轄的陸地范圍內的實物地質資料,即按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區劃確定的,包括全國23個省、5個自治區、4個直轄市、2個特別行政區產出的實物地質資料。海域實物地質資料為產自中華人民共和國管轄的海域范圍內的實物地質資料,包括渤海、黃海、東海、南海產出的實物地質資料。

國外實物地質資料 產自其他國家或地區管轄的陸地和海域的實物地質資料。

其他實物地質資料 產自公海、極地、月球或其他天體的實物地質資料。

5.實物地質資料保管條件分類

根據實物地質資料庫藏保管條件分為兩類。

一般實物地質資料 不需要採取特殊庫藏保管措施的實物地質資料。

特殊實物地質資料 因特別珍貴或具有特殊性狀而需要特殊庫藏保管措施的實物地質資料。主要包括:特別珍貴或具有特別重要價值,需要採取特別安全措施進行庫藏保管的實物地質資料;具有放射性的實物地質資料;特別容易風化破碎、揮發、潮解或性狀極不穩定,需要採取特殊技術措施進行庫藏保管的實物地質資料,如鬆散的海底沉積物、鹽岩、冰心、天然氣水合物及其他含氣實物地質資料等。

6.實物地質資料保管期限分類

根據實物地質資料需要保管年限分為三類。

短期保管的實物地質資料 保管期限在15年(含15年)以下的實物地質資料。

長期保管的實物地質資料 保管期限在15年至50年(含50年)的實物地質資料。

永久保管的實物地質資料 保管期限在50年以上的實物地質資料。

7.實物地質資料利用條件分類

根據實物地質資料利用條件分為兩類。

圖1 實物地質資料分類體系

公開的實物地質資料 提供公開利用的實物地質資料。

非公開的實物地質資料 依法需要保密或保護而不能公開利用的實物地質資料。

由上述7方面的屬性分類,構成實物地質資料分類體系(圖1)。

On Classification of Geologicalsamples

Yecheng Zhang,Xiaoqing Zhao,Xiang'ai Ren

(National Geologicalsample Center,ministry of Land and Resources,Beijing 101149)

Abstract The paper discusses the purposes,significances,and basic principles of classification of geologicalsamples.Basing on amulti-angle perspective,it preliminarily frames out a classificationsystem of geologicalsamples in terms of pattern feature,generating geological work type,representing academic type,original region,custody condition,custody period,conditions for application.

Key words geologicalsamples;classification

『柒』 地質資料分類及特點

地質資料是由承擔地質工作項目的單位匯交的。匯交並由政府主管部門負責保管,利用地質資料的目的是充分發揮地質資料的作用,保護資料匯交人的合法權益。

1.地質資料匯交

《地質資料管理條例》將地質資料規定為在地質工作中形成的文字、圖表、聲像、電磁介質等形式的原始地質資料、成果地質資料和岩礦芯、各類標本、光薄片、樣品等實物地質資料。《地質資料管理條例實施辦法》列出了地質數據資料匯交細目(表3-1)。

表3-1 我國地質資料匯交細目一覽表

續表

2.地質資料分類

地質資料的分類方式較多,根據是否涉及國家秘密分為涉密地質資料和非涉密地質資料;按投資者的利益又可分為保護性地質資料和非保護性地質資料。兩者組合形成涉密的保護性地質資料、涉密的非保護性地質資料、非涉密的保護性地質資料和非涉密的非保護性地質資料四類,如圖3-1所示。

圖3-1 按是否涉密劃定的地質資料分類

按照地質資料的表現形態,可分為成果地質資料、原始地質資料、實物地質資料。其中成果地質資料按專業分為:區域地質調查圖、說明書和報告;區域地球物理、化探、遙感調查圖和報告;區域水文地質、環境地質調查評價圖、報告;礦產調查評價與勘探報告;地質災害監測與預警報告;小比例尺地質專題圖與綜合研究成果;地質勘查技術開發類成果;地質資料庫與軟體開發類成果。如圖3-2所示。

圖3-2 按形態劃定的地質資料分類

按照地質資料的表現形式,可分為印刷形式的地質資料、數字形式的地質資料和實物地質資料。印刷形式的地質資料包括紙介質地質資料和其他介質地質資料;按幅面大小可分為大幅面地質圖件、標准尺寸的地質報告、附表、附圖。數字形式的地質資料,按文件格式可分為矢量數據、柵格數據、文本數據、表格數據;按存儲設備可分為光碟存儲、硬碟存儲、磁帶存儲、區域網存儲。實物地質資料分為鑽孔岩心、地質樣品標本、光薄切片。如圖3-3所示。

3.地質資料特點

地質資料具有形成成本高、應用范圍廣、可反復利用、經濟社會效益潛力巨大等特點。2003年,英國地調局運用成本效益分析法和增值法對其經濟效益進行了評估,結果表明,英國地調局在2001年為英國所作的貢獻相當於其年度營業額的850~1525倍。另外,據其他國家測算,地質產品中的地質圖,即使按最小價值計算,其價值至少也是填圖成本的25倍。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累計投入了大約 5 000億元(原價,若貼現為現價近萬億元)的地勘費,形成了大量的地質資料,通過對豐富的地質資料開發利用,為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大慶石油管理局近年來通過對100多口鑽井資料的重新開發利用,擴大了石油儲量2億噸,為國家節省勘探費用30億元。可以說,地質資料數據的價值,或潛在價值遠遠大於等量黃金價值(姚華軍,2007)。地質資料產品具有如下特點:

圖3-3 按資料表現形式劃定的地質資料分類

(1)國家、社會公眾所有。地質資料生產的資金主要來自三個方面,即:中央財政投資,包括過去多年積累的投資、國家每年的礦產資源補償費專項、探礦權采礦權價款專項資金投入等;地方政府投資,中央地勘單位屬地化以來各地投資於本區的區域地質調查、礦產調查的資金,與國家配套的地質工作投入等;企業投資,包括國內外礦業企業投資、從事地質工作的勘查企業投資、建設單位對建成區基礎地質勘察的投資。目前,各級各類地質資料檔案管理部門保存的地質資料絕大部分是中央財政投資形成的,資金投入來自國家公共財政的公共支出,而財政資金主要是通過社會公眾納稅得以實現,此成果資金供給的特殊性決定了資料的所有權屬性,即地質資料的所有權絕大部分屬於國家。

(2)信息化的產品,信息與實物共存。各類地質資料承載著礦產、水文、環境、地球物理地球化學等方面的豐富信息。這些產品部分是國家財政投入形成的,屬於公益性產品,無需付費(不包括復制費等工本費)即可獲得;個人投資形成的商業性成果可以通過探礦權、采礦權轉讓取得。資料的表現形式既包括以紙質和數字為載體的信息資料,又包括由勘查、科學研究和其他相關國土資源生產技術活動中所取得並按有關規定留存的標本、樣品、光(薄)片等實物及其相關資料。

(3)不完整的信息產品。這是由認識的漸進性決定的,地質工作投入的強度以及對地質客體規律性把握使得地質資料的准確性、信息的完整性受到客觀的限制。不完整的另一個表現是原始數據、實物資料等異地存放,查閱者不能或很難得到全面的信息。

(4)准公共產品。地質資料的准公共產品表現為,它是擁擠型的公共產品,具有潛在排他性,同時是國家統一管理的非競爭性產品。擁擠型是由經濟社會發展對地質資料的需求不斷增加而可供量有限引起的,當消費者增加到一定數值(「擁擠點」)後,出現邊際成本為正,原消費者的效用減少;潛在排他性一方面表現為可提供產品數量有限,甲消費影響乙消費;另一方面表現為消費的後續收益,如優先申請到探礦權、采礦權等。非競爭性表現為產品是公共財政資金生產的,產品管理是政府指定的事業單位,理應由全社會共享。

『捌』 涉及區域地質原始資料都有哪些

區域地質調查中的原始資料包括:地質觀察路線、實測剖面、礦點檢查、回物化探工作等的原始記錄和答圖件;各類岩石、礦物、古生物標本和各種樣品采樣、鑒定記錄;金屬量測量(包括水系沉積物測量)、重砂分析、薄片等的分析鑒定成果;還有各種數據、登記卡片、登記簿、數據處理程序及記錄等。

『玖』 國家規定的房屋建築工程地質勘查交付資料包括哪些內容最好是詳細些非常感謝!

工程地質勘察報告 - 概述
工程地質勘察工作的總結。工程地質勘察報告要內根據勘察設計書的要求,考慮容工程特點及勘察階段,綜合反映和論證勘察地區的工程地質條件和工程地質問題,做出工程地質評價。它是提供設計、施工部門直接使用的重要資料和依據。報告書一般包括:概論、專門部分和結論。在原始資料的基礎上進行整理、統計、歸納、分析、評價,提出工程建議,形成系統的為工程建設服務的勘察技術文件。
工程地質勘察報告 - 內容
1.本表採用A4標准紙,要求字跡清晰,一式四份.
2.本表的"工程名稱"應與施工圖紙中的"工程名稱"一致;
3."建築面積"應按施工圖紙填寫;
4."結構類型"按施工圖紙提供的類型填寫;

『拾』 地質科技及地質資料與信息化 都包括哪些

一、區域地質調查資料,包括:各種比例尺的區域地質調查地質資料。

二、礦產地質資料,包括:礦產勘查和礦山開發勘探及關閉礦井地質資料。

三、石油、天然氣、煤層氣地質資料,包括:石油、天然氣、煤層氣資源評價、地質勘查以及開發階段的地質資料。

四、海洋地質資料,包括:海洋(含遠洋)地質礦產調查、地形地貌調查、海底地質調查、水文地質、工程地質、環境地質調查、地球物理、地球化學調查及海洋鑽井(完井)地質資料。

五、水文地質、工程地質資料,包括:

(一)區域的或者國土整治、國土規劃區的水文地質、工程地質調查地質資料和地下水資源評價、地下水動態監測的地質資料。

(二)大中型城市、重要能源和工業基地、縣(旗)以上農田(牧區)的重要供水水源地的地質勘察資料。

(三)地質情況復雜的鐵路干線,大中型水庫、水壩,大型水電站、火電站、核電站、抽水蓄能電站,重點工程的地下儲庫、洞(硐)室,主要江河的鐵路、公路特大橋,地下鐵道、6公里以上的長隧道,大中型港口碼頭、通航建築物工程等國家重要工程建設項目的水文地質、工程地質勘察地質資料。

(四)單獨編寫的礦區水文地質、工程地質資料,地下熱水、礦泉水等專門性水文地質資料以及岩溶地質資料。

(五)重要的小型水文地質、工程地質勘察資料。

六、環境地質、災害地質資料,包括:

(一)地下水污染區域、地下水人工補給、地下水環境背景值、地方病區等水文地質調查資料。

(二)地面沉降、地面塌陷、地面開裂及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質災害調查資料。

(三)建設工程引起的地質環境變化的專題調查資料,重大工程和經濟區的環境地質調查評價資料等。

(四)地質環境監測資料。

(五)地質災害防治工程勘查資料。

七、地震地質資料,包括:自然地震地質調查、宏觀地震考察、地震烈度考察地質資料。

八、物探、化探和遙感地質資料,包括:區域物探、區域化探地質資料;物探、化探普查、詳查地質資料;遙感地質資料及與重要經濟建設區、重點工程項目和與大中城市的水文、工程、環境地質工作有關的物探、化探地質資料。

九、地質、礦產科學研究成果及綜合分析資料,包括:

(一)經國家和省一級成果登記的各類地質、礦產科研成果資料及各種區域性圖件。

(二)礦產產地資料匯編、礦產儲量表、成礦遠景區劃、礦產資源總量預測、礦產資源分析以及地質志、礦產志等綜合資料。

十、專項研究地質資料,包括:旅遊地質、農業地質、天體地質、深部地質、火山地質、第四紀地質、新構造運動、冰川地質、黃土地質、凍土地質以及土壤、沼澤調查、極地地質等地質資料。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