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質上三帶怎麼計算
『壹』 地質中的3°、6°帶指什麼,有什麼作用,怎麼劃分的,謝謝!
地球是個球面,而我們平時看到的地圖是平面,球面里的坐標要與平面坐標對應起來,就必需進行投影,投影就會出現面積變形,為了盡量減少面積變形,就需採用不同的帶塊針對不同比例尺的地形圖進行投影。中國採用的是6度分帶和3度分帶。
1、採用6度分帶投影的是1∶2.5萬及1∶5萬的地形圖,即經差為6度,從零度子午線開始,自西向東每個經差6度為一投影帶,全球共360度,分60個帶,用1,2,3,4,5,……60表示.即東經0~6度為第一帶,東經6~12度為第二帶,等等。相應分帶的中央經線的經度為3度、9度…。
2、採用3度分帶的投影是1∶1萬的地形圖,從東經1.5度的經線開始,每隔3度為一帶,用1,2,3,……120表示,全球共劃分120個投影帶,即東經1.5~ 4.5度為第1帶,東經4.5~7.5度為第2帶,等等。相應分帶的中央經線的經度為3度、6度…。
3、地形圖上公里網橫坐標前2位就是帶號,例如:1∶5萬地形圖上的橫坐標為20345486,其中20即為帶號,345486為橫坐標值。
4、當地中央經線經度的計算
六度帶中央經線經度的計算:當地中央經線經度=6°×當地帶號-3°,例如:地形圖上的橫坐標為20345,其所處的六度帶的中央經線經度為:6°×20-3°=117°(適用於1∶2.5萬和1∶5萬地形圖)。
三度帶中央經線經度的計算:中央經線經度=3°×當地帶號(適用於1∶1萬地形圖)。
另外,6度帶可轉成3度帶。簡單流程為:1、在平台下的投影轉換中設置好當前投影和目標投影,進行投影轉換即可。2、轉換好後生成標准圖框,再配准
『貳』 水文地質中的「下三帶」指的是什麼
地質中的上三帶和下三帶是什麼意思?
冒落帶、裂隙帶、彎曲下沉帶 為上三帶
底板破壞帶、回完整岩層帶、承壓水答導高帶為下三帶
底板導水破壞帶是指由於采動礦壓的作用, 底板岩層連續性遭到破壞, 導水性發生明顯 改變的層帶; 有效隔水層保護帶是保持采前岩層的連續性及其阻抗水性能的岩層; 承壓水導 升帶是指含水層中的承壓水沿隔水底板中的裂隙或斷裂帶上升的高度。
『叄』 煤礦「三帶」怎麼計算
煤礦開采以後,其上覆岩層移動分為三帶,即跨落帶、裂隙帶和緩慢下沉帶。煤層底板的下三帶為:破壞帶、完整岩層帶(或保護帶)、地下水導升帶。
『肆』 地質中的上三帶和下三帶是什麼意思
冒落帶、裂隙帶、彎曲下沉帶 為上三帶
底板破壞帶、完整岩層帶、承壓水導高帶為下三帶
『伍』 地質資源量計算方法
(一)重量法(含油率法)
重量法是根據油砂中原油的重量百分含量進行資源量計算的方法。具體計算公式如下:
Q=V·ps·ω
式中:Q— 油砂油資源量(t);
V——油砂體積(m3);
ρs——油砂密度(t/m3,通常看作g/cm3);
ω——油砂中原油重量百分含量(小數)。
同樣,存在多層油砂時,可使用上述公式對每一油砂單層進行計算,然後累加獲得總的油砂油資源量。
對於露頭油砂,與油砂油資源計算有關的參數有:油砂出露層數及厚度、地表延伸長度、出露面積、油砂層產狀、含油率等。其中,除含油率是通過野外取樣經室內分析確定外,其餘幾項參數均可從野外直接獲得。
從地表至500m埋深,油砂層的延伸、厚度及層數都有可能發生變化,這就需要通過研究油砂分布區的石油地質特徵,藉助探井及鄰區等相關資料,間接獲取計算參數。
考慮到不同埋深的油砂的分布特點及開采方式的差異,對0~100m 和100~500m油砂油可根據所擁有參數情況採用不同的計算方法。
具體計算方法可從下例單個含油砂構造油砂油資源量的計算得以說明。
以背斜構造為例(圖3-1),假設某一含油砂構造單油砂層的橫剖面如圖3.2A所示,圖3-2B是該油砂層的立體結構示意。通過油砂產狀與埋深值的計算,將該油砂層轉換為平面展布。轉換後,按100m埋深計,該背斜單翼油砂層的橫向寬度為:L=100/sina,再利用油砂層厚度值、背斜長軸中含油砂的長度值,即可得到該層油砂0~100m 的資源量。
圖3-1 油砂層縱向分布示意圖
圖3-2 油砂油資源計算體積參數轉換示意圖
考慮到南方瀝青礦體礦化特徵,資源量計算採用的是重量法。根據瀝青賦存特點的差異,把礦點分成非生物礁瀝青礦藏和生物礁瀝青礦藏兩類分別計算。
1.非生物礁瀝青礦藏瀝青百分含量法的估算公式:
Q=L×D×h×μ×r×m×RB
式中:Q— 瀝青資源量(t);
L——含瀝青地層出露長度(m);
D— 含瀝青層斜深(m);
h— 瀝青真厚度(m);
μ——有效面孔率(%);
r—含瀝青岩石中純瀝青比重(t/m3);
m——有效總孔隙率與有效面孔隙率之比;
RB— 含瀝青飽和度。
其中,未踏勘區瀝青層厚度採用如下公式計算:
h=LF×δ
式中:LF— 含瀝青地層出露寬度在水平面的投影(相當於地質圖上直接測量寬度,用Mapgis軟體在精確描繪的地質圖上量取);
δ——瀝青地層厚度比,取踏勘點瀝青層厚度h´與踏勘點含瀝青地層出露寬度水平投影LF´比值的平均值。
2.生物礁瀝青礦藏瀝青百分含量法的估算公式為:
Q=SR×h×μ×r×m×RB
式中:Q— 瀝青資源量(t);
SR— 礁體分布面積(m3);
h— 瀝青層厚度(m);
μ——含瀝青岩石中瀝青的體積百分含量(有效面孔率,%);
r— 含瀝青岩石中純瀝青比重(t/m3);
m— 有效總孔隙率與有效面孔隙率之比;
RB—含瀝青飽和度。
其中,瀝青層厚度分兩種情況計算,有工程式控制制的和沒有工程式控制制的。有工程式控制制的瀝青層厚度h的計算公式:
h=HR×δR
式中:HR— 礁體厚度;
δR— 鑽孔鑽遇瀝青累計厚度與鑽孔累計深度比值的平均值(瀝青地層厚度比)。
沒有工程式控制制的礁體的瀝青厚度根據野外測量的含瀝青層厚度實際值計算,或類比已知生物礁的瀝青地層厚度比進行估算。
生物礁分布面積SR主要根據野外實測資料和前人資料中的分布面積進行計算。對於只有露頭面積資料的,只根據露頭面積進行估算。露頭和礁體分布面積均沒有具體數據的,按照非生物礁的估演算法進行估算。
(二)容積法(含油飽和度法)
容積法的實質是計算油層孔隙空間內的油氣體積,然後用地面體積單位或重量單位表示。具體計算公式為:
Q=V·Φ·So·ρoB/o
式中:Q— 油砂油資源量(t);
V——油砂體積(m13);
Φ——油砂的孔隙度;
So— 油砂的含油飽和度;
ρo——地面脫氣原油的密度(t/m3,通常看作g/cm3);
Bo——地下原油平均體積系數(無因次)。
註:地下原油平均體積系數Bo的取值,對於已埋藏較淺的油砂,則可取值1.0(無因次),否則按實測值計算。
需要指出的是,容積法計算資源量的精度取決於地質的研究程度,在系統的地質研究和分析測試基礎上,盡量搞清各種參數的各油砂層的分布,多層的可逐個地對每一單層的資源量進行計算,最後累加即為整個油砂礦的資源量。
(三)類比法
類比法是根據低勘探程度的評價區與高勘探程度的已知區油氣成藏條件的相似性,由已知區的油砂油資源豐度估算未知評價區資源豐度和資源量的一種方法。根據研究區油砂油資源評價的實際情況,本次主要採用面積豐度類比法,即由已知的中高等勘探程度區油砂礦體的傾斜面的面積(以下簡稱斜面面積)資源豐度,估算低勘探程度(評價)區油砂礦體斜面面積資源豐度。其資源量估算公式如下:
PQ=PK×S斜×α
式中:PQ— 評價區油砂油地質資源量;
S斜——評價區油砂礦體斜面面積(S=L×D)(以下簡稱斜面面積);
PK— 類比區資源量的斜面面積豐度(類比區油砂油資源量Q´/類比區礦體斜面面積S ´);
α——相似系數(α=評價單元地質類比總分/類比區地質類比總分)。
其中,PK×S斜=類比區地質資源量×(類比區斜面面積/評價區斜面面積)=評價區油砂油地質資源量×斜面面積比。
為適應計算的要求,資源量計算公式改寫為:
PQ=評價區油砂油地質資源量×斜面面積比×α
『陸』 地質歷史時期的三個沉降帶和隆起帶分別是什麼
第一列隆起帶:菲律賓、日本、海上。
第一列沉降帶:台灣海峽,中國南海。
第二列隆起帶:福建武夷山脈、張廣才嶺。
第二列沉降帶:三江平原、松遼平原、華北平原、江漢平原。
第三列隆起帶:太行山、貴州山脈。
第三列沉降帶:四川盆地、陝甘寧盆地、青海柴達木盆地、塔里木盆地。
不知道是不是你要的答案。
『柒』 水文地質中的「上三帶」指的是什麼
垮落帶、斷裂帶、彎曲帶
『捌』 煤礦地質三量怎麼計算
三量是有你煤礦各種巷道圈定的,開拓巷道、准備巷道和回採巷道,他回們圈定的答3個采區工作面和水平 畫入相應的類別就形成相應的煤量,大中型礦井開拓煤量可采期應大於3年,准備煤量可采期應大於1年,回採煤量可采期應大於4個月,小型礦井開拓煤量可采期應大於2年,准備煤量可采期應大於8個月,回採煤量可采期應大於3個月。
『玖』 水文地質的計算方法
1.應用的技術手段:⑴調查、鑽探、地球物理勘探和遙感技術;⑵各種觀測和試驗技術(水位、流量等的觀測;抽水試驗、示蹤試驗和彌散試驗等);⑶各種地下水模擬技術(數值模擬用的較多);⑷同位素技術等。
隨著科學技術水平的不斷提高,水文地質計算方法也不斷發展。水文地質計算方法大致有:解析解法,物理模擬法,數值解法,系統分析方法,概率統計方法等等。
解析解法
60年代以前,解含水層地下水的水頭和流量問題,多偏重於解析解法。如「地下水動力學」課程中所述,無論是以穩定流為基礎的裘布衣公式,還是以非穩定流為基礎的泰斯公式,它們的推導都有許多假設,在水文地質條件滿足這些假設時,當然沒有問題。但要解決大范圍的地下水系統計算時,由於水文地質條件的復雜性,解析解法就無能為力了。
物理模擬法
物理模擬有電模擬、水力模擬、粘滯流模擬、薄膜模擬等等,以電模擬應用較多。早在本世紀的20年代,蘇聯的巴甫洛夫斯基提出了電解液模擬(arn A),它成為當時研究水工建築物地區滲捕問題的重要手段。以後叉發展到電阻網模擬,在50年代和60年代,R-C網路和R-R阿絡模擬也得到發展。60年代中期叉出現了與計算機結合在一起的混合機。
數值解法
60年代後期隨著電子計算機的發展,人們把數值模擬應用到水文地質計算中來。由於電模擬製作和參數調試都比數值法麻煩,所以應用更多的是數值解法。
在水文地質計算中應用的數值方法可大致歸納為5類。①有限差分法(簡稱有限差法);②有限單元法(簡稱有限元法);@邊界單元法(簡稱邊界元法);④特徵線法}⑥有限分析法。
有限差分法從60年代初就開始應用於水文地質計算。最初多用正規網格和鬆弛解法,1968年引入交替方向豫式差分法,以後又引入強隱式法,1973年被推廣到變格距情況,蘭馬特f Lemard)於1D79年提出了上游加權有限攔分法。
有限單元法從1968年開始應用於水史地質計算,1 972年弓1八等參數有限單元法,1977年休延康(Huyakorn)和尼爾康卡(lxlilkuka)等提出了上風有限單元法。
有限差分法和有限單元法是水一_上地質汁箅中最常用的數值計算方法。
邊界單元法是70年代中期發展起來的一種新的數值方法。
有限分析法是80年代發展起來的『種新的數值計算方法。它也是一種區域離散方法,它是通過某種解析途徑進行離散化,得到一一組方程,然後求得每一結點的水頭近似值和進一步算出流量。
其它方法
系統分析方法,是結合數學模型及計算機技術米進行分析的一種方法,在地下水資源管理中得到迅速發展。許多國家,叮i在用此方法實行大規模和大范圍的河水調用,以達到地下水和河水資源瓦相調劑,統一運行。系統方法叮以根據所在地區的氣象、地質、地貌等自然地理條件與系統的關系以及經濟、政治等社會環境條件,根據需要與可能,為該系統確定—個最優解。
隨機模型也在地下水資源管理中廣泛應用。如時間序列分析,也開始應用於地下水計算中。隨著計算機科學的發展,將使更多更新的方法應用於實際生產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