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質問題 » 地質地貌怎麼產生的

地質地貌怎麼產生的

發布時間: 2021-03-05 04:15:36

『壹』 地貌是如何形成的

地表的各種地形,總稱為地貌,也稱「地形」。地貌是由地球內力與外力相互內作用容而形成的。而以內力作用為主,外力作用為輔。內力作用形成地表的基本輪廓,外力作用則通過風化、侵蝕、搬運、沉積、固結成岩等作用塑造地表,使地表趨於平緩。根據海拔高度與起伏大小將地貌分為:山地、丘陵、高原、平原、盆地;按成因分為:構造地貌、氣候地貌、侵蝕地貌、堆積地貌;按動力地貌可分為:流水地貌、冰川地貌、岩溶地貌、風沙地貌、海岸地貌。

『貳』 地形地貌形成原因

造成現今地質地貌形成的原因可分為兩大類:內動力地質作用和外專動力地質作用。前者主要屬指的是地質作用的能量來源來源於地球內部的作用,包括構造運動、地震作用、火山作用、變質作用等。後者主要指這些地質作用的能量主要來源於地球外部,如太陽,月球等。這類作用主要有海洋、地面流水、湖泊、冰川、風、冰川等的地質作用。內動力作用主要使得地球表面凹凸不平,而外動力地質作用趨向於削高填低,使地殼達到均衡的狀態。我們現在的地貌就是內動力地質作用和外動力地質作用長期共同作用的結果。如山脈、平原、高原、丘陵、喀斯特地貌、黃土地貌等等。

『叄』 驪山地質地貌是怎樣形成的

驪山為突兀在渭河盆地的一個孤立的掀斜地壘式塊狀山體,北坡陡峭,南內坡緩長,它是始於容6500萬年的新生代以來渭河盆地內發生斷裂作用,沿斷裂面逐步將深埋於地下的岩層抬升、高度崛起而成,山體四周被斷裂所圍限。 驪山周圍的斷裂主要為牡丹溝斷層和驪山北緣斷層。

丹溝斷層是驪山斷塊的西部邊界。新生代以來,驪山就是沿著這組斷裂從渭河裂陷帶整體崛起成為地壘式斷塊山的。 白堊紀末﹙6500萬年﹚秦嶺後緣拉張斷裂組萌發下陷,形成渭河盆地,沉積了巨厚的古近-第四紀沉積物;古近紀末該斷裂組差異活動導致驪山逐步隆起,到新近紀末﹙260萬年﹚驪山凸出地表,並一直上升到今天200-300米的高度

『肆』 地形地貌由哪些地質作用形成

1、河流侵蝕作用:形成河谷地形(侵蝕河谷)
2、河流的搬運、堆積作用:在山區形成沖內積扇;河流容沿岸形成沖積平原;河流中下游形成河漫灘平原;河流入海口形成河流三角洲。
3、河流的侵蝕作用和堆積作用:形成不同的階地。

『伍』 驪山地質地貌是怎樣形成的

驪山為突兀在渭河盆地的一個孤立的掀斜地壘式塊狀山體,北坡陡峭,南坡緩長,它是始於6500萬年的新生代以來渭河盆地內發生斷裂作用,沿斷裂面逐步將深埋於地下的岩層抬升、高度崛起而成,山體四周被斷裂所圍限。 驪山周圍的斷裂主要為牡丹溝斷層和驪山北緣斷層。 驪山北緣斷層 第四紀以來斷裂活動標志明顯,主要表現為:①斷層一線地震活動性較強,區內發生的1478年臨潼6.5級地震和1568年臨潼5.5級地震與該斷層的活動有關;②沿斷層一線,新老滑坡十幾處,部分滑床還利用了斷層面;③沿斷層一線地裂縫較發育,多處沖溝被錯斷,顯示斷層左行扭動;④斷層活動造成驪山斷塊持續上升,在地形上造成渭河河床剝蝕北移,平均每年北移1.98m;⑤斷層一線沖溝中泉眼連綿,華清池和其它多個熱水井均為斷層泉,地下水異常是該斷層現今活動的主要標志。 L2牡丹溝斷層 沿途所見,驪山上多植石榴樹。石榴花是西安市的市花,石榴花紅艷似火,被視為欣欣向榮的吉祥花,而石榴果實籽粒飽滿,晶瑩剔透,預示著豐收的喜悅和子孫繁衍的興盛。臨潼石榴據今已有2000多年歷史,據記載,西漢時漢武帝派張騫出使西域,帶回了石榴,從此成就了「臨潼石榴甲天下」的美譽,臨潼現種植石榴12萬畝,品種眾多,享譽全國。 這些星星點點散落在山間的小屋是當地的農家樂,是市民們休閑娛樂、放鬆心情的好去處。 目前的位置是牡丹溝斷層。 走向近南北,斷面高角度向西傾斜,上盤為新近系泥岩、砂岩和第四系黃土,下盤為形成於距今17億年的中元古界鐵銅溝組絹雲石英片岩,構造碎裂岩發育。 牡丹溝斷層是驪山斷塊的西部邊界。新生代以來,驪山就是沿著這組斷裂從渭河裂陷帶整體崛起成為地壘式斷塊山的。 白堊紀末﹙6500萬年﹚秦嶺後緣拉張斷裂組萌發下陷,形成渭河盆地,沉積了巨厚的古近-第四紀沉積物;古近紀末該斷裂組差異活動導致驪山逐步隆起,到新近紀末﹙260萬年﹚驪山凸出地表,並一直上升到今天200-300米的高度,伴隨驪山升起,這些斷層一直活動著,留下高聳的斷崖地貌。 牡丹溝因盛唐時期廣植牡丹而得名。 這座氣勢宏偉的仿古建築是號稱「西北第一觀」的明聖宮。它始建於1992年,是台灣著名愛國人士捐資修建的,是西北規模最大的道教宮觀。 驪山鳥語林巧妙地運用了驪山峽谷地帶,存養有上百種近十萬只珍禽異鳥,置身其中,給人以回歸自然,世外桃源之感。 左側高台之上的宏偉建築是坐落在驪山第二峰的老母殿。老母殿是為紀念傳說中中華民族始祖女媧氏而建,相傳女媧在驪山上煉石補天,摶土做人,後人敬仰其功德,建祠紀念。 位於驪山最高峰的是烽火台。烽火台是古代傳遞信息的設施。西周末年,周幽王為博得愛妃褒姒一笑,無故點燃了狼煙,戲弄諸侯,加速了西周的滅亡,留下來「一笑失天下」的典故。 從此處前往滑索站。漫山遍野的柏樹稱作「擰擰柏」。相傳,一位老者趕毛驢途徑此地,休息時用路旁的一個石槽為驢餵食,毛驢吃飽後石槽里的豆子還滿滿的,老者這才發現石槽是個寶貝,便將石槽旁的柏樹擰成麻花狀作為記號,准備回來後帶走,可回來時,卻發現所有的柏樹都成了麻花狀,石槽不知了去向。 L 3.侏羅紀復成分礫岩 礫岩為紫紅、灰紫紅色,礫石呈卵石狀,大小不一,圓-次圓狀,成分主要有硅質岩、石英岩、花崗岩、片麻岩等,是侏羅紀古河床沉積物遺跡。它不整合覆蓋在古元古界鐵銅溝組絹雲石英岩之上,發育兩組節理。 該處礫岩形成於距今1.7億年的侏羅紀,而其下面的鐵銅溝組形成於距今17億年的古元古代,兩者之間的界面代表了長達約15億年的時間跨度! 侏羅紀古河床沉積物現今出露於半山腰,應為新構造運動抬升所致,可謂是滄海桑田的變化。 L 4.古元古界鐵銅溝組礫岩 鐵銅溝組礫岩﹙形成於距今17億年﹚覆蓋在太古界太華群斜長片岩﹙形成於距今25億年﹚之上,雖然看不到接觸面,但從區域上講,前者不整合在後者之上,說明上覆鐵銅溝組與下伏太華群之間有相當長時間的沉積間斷。 礫石形態多樣,成分有斜長片岩、石英岩、脈石英等,次圓-次稜角狀,膠結物含量大,基底式膠結。 上善湖取「上善若水,厚德載物」之意。完善了驪山上的生態用水系統,同時也為遊人提供了一處極佳的休閑觀景地。 驪山朝陽門是進入驪山的東大門。因舊址為古華清宮東門,沐浴每日第一縷陽光,定名朝陽門。 L 5 驪山北緣正斷層 是驪山斷塊山北側的一條近東西走向並向北傾斜的正斷層。斷裂形變遺跡、地貌標志、新生代沉積物的厚度變化特徵表明,該斷裂第四紀晚期以來,在區域構造引張應力場的控制下,一直作掀斜式的傾向拉張運動。在長期的形變過程中表現了蠕滑和粘滑兩種活動方式。現在仍在以蠕動的方式運動著。 斷層下盤為太古界太華群斜長片岩,上盤為新近系紅色泥岩和第四系黃土。驪山就是沿這個斷層大幅度抬升崛起成山的,留下直立陡峭的兵諫廳大斷崖。這個斷層被走向近南北的斷層所錯斷。 在溝西,上盤發育多條次級正斷層,組合成階梯狀。 在溝東,上盤發育三套地層,下部為新近系紅色泥岩夾砂岩,層理近水平,其中發育階梯狀正斷層;中部為下-中更新統礫岩,無層理,系坡積物,與下部地層呈角度不整合接觸;上部為中更新統-全新統黃土,披覆在下面的地層之上。 在溝東還可看到新構造岩塊,新近系紅色泥岩中的鈣質層因受到不同方向的剪切、斷裂作用而呈現錯開的塊狀,剪切面清晰可見,這是第四紀構造運動的遺跡。 在紅土溝之上就是震驚中外的「西安事變」發生地。1936年12月12日張學良、楊虎城在諍諫、哭諫蔣介石無果的情況下,不顧個人安危,決定逼蔣抗日。在華清池行轅內,睡夢中的蔣介石聽到槍聲,從後窗逃往驪山半山腰,最終被搜山部隊發現。西安事變成為中國歷史上重要的轉折點。1946年,胡宗南在當年蔣介石藏身的地方建起一座石亭,起名「正氣亭」,解放後更名為「兵諫亭」。現在,在兵諫亭的周圍還分布著兵諫園,西安事變浮雕等景點,為遊人展現出一幅更為完整的歷史畫面。L6 溫泉 溫泉,顧名思義,就是指「從地下湧出的天然熱水」,對於泉水溫度達到多少才算溫泉,目前各國標准不一,如:義大利、法國、德國等歐洲國家是20攝氏度;美國則是21攝氏度;而台灣和日本、南非則是25攝氏度。一般而言,凡是高於當地年均水溫5攝氏度以上者,即可稱之為「溫泉」。 中國有溫泉2700餘處,像驪山溫泉從發現到利用時間足有6000年者絕無僅有,具有3000年御湯歷史實屬全國之首例。華清池溫泉以芳香凝脂、動人故事名冠諸泉之首,有「天下第一御泉」美稱。相傳西周的周幽王曾在這里建離官。秦、漢、隋各代先後重加修建,到了唐代又數次增建。名曰湯泉宮,後改名溫泉宮。到了唐玄宗時又大興土木,治湯井為池,環山列宮殿,此時才稱華清宮。因宮在溫泉上面,所以也稱華清池。唐代華清池是帝王妃嬪游宴的行宮,每年十月到此,年終返回。 溫泉水溫常年保持在43℃,總流量每小時113.65立方米。水質純凈,細膩柔滑,屬中性硫酸氯化物鈉型水,富含47種礦物質和微量元素。水中的多種礦物質,對風濕、關節炎、皮膚病等有特殊療效,也因此吸引著歷代帝王沐浴游幸。 華清池溫泉約形成於二三百萬年以前,千百年來「不盈不虛,與日月同流」。它是大氣降水滲入地殼斷層深處,與地下熱異常體接觸經過長期滲透、加熱演變,最終轉移到地表形成。它是渭河裂陷帶、驪山斷塊山新構造運動的產物。 該答案來自南北游旅行網官方網站

『陸』 額斯特地貌是如何形成的

喀斯特地形也稱為石灰岩地形,是具有溶蝕力的水對可溶性岩石進行溶蝕等作用所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態的總稱。又稱岩溶地貌。水對可溶性岩石所進行的作用,統稱為喀斯特作用。一般指碳酸鹽類岩石分布地區或存在流經石灰岩的地下水所特有的地貌現象。當雨水或者地下水與地面碳酸鹽類岩石接觸時,就會有少量碳酸鹽溶於水中。經過長時期的溶解侵蝕,形成了以地表岩層千溝萬壑為標志的地表特徵。在喀斯特地貌下往往存在地下河、溶洞等景象。 喀斯特地形的地表崎嶇、土壤十分貧瘠,不利農業發展,因此在雲貴高原有「地無三里平,天無三日晴,人無三兩銀」的俗諺。但其千溝萬壑的特色卻十分受到觀光客青睞。目前巴爾干半島及中國廣西、貴州、雲南一帶均有喀斯特地形的存在。 該種地形地理學家最早在克羅埃西亞喀斯特高原做有系統的研究,因此又稱喀斯特地形。「喀斯特」是位於「斯洛維尼亞」西南部河谷以南,並延伸到「義大利」東北角大城 鄰近狹長地帶的一片高地。因為該地區絕大部份位於斯洛維尼亞境內,所以簡述為位於斯洛維尼亞是可以接受的。 語源 「喀斯特」是斯洛維尼亞伊斯特拉半島的一個地區。(當地稱為Kras,意為岩石裸露的地方)這里在中生代形成了分布廣泛的厚實的石灰岩層。經過長時間的水流侵蝕,形成了可能是世界上最典型的喀斯特地貌之一。故而地質學家們將這種石灰岩層所特有的地形冠名以「喀斯特」。 化學原理 喀斯特地形的形成通常是溫帶氣候地區pH值較低的酸性雨和石灰岩層所造成的。隨著地表下的岩石不斷與水反應,將不溶的碳酸鹽在與二氧化碳的共同作用下不斷生成可溶但不穩定的碳酸氫鹽,在排水較好的地下岩層就能形成一個大的溶洞。溶洞中的水在流動時,其溶解的碳酸氫鹽就可能分解,再度形成不溶的碳酸鹽沉降在地面。溶洞中從高處落下這樣的水滴就可能在很短的時間內將碳酸鹽沉降在溶洞頂部,而另一部分則會在地面沉降。上部的碳酸鹽沉降往往形成一個倒錐形的鍾乳石,而地面上會形成形如其名的石筍。 喀斯特地形分: 按其發育演化 地表水沿灰岩內的節理面或裂隙面等發生溶蝕,形成溶溝(或溶槽),原先成層分布的石灰岩被溶溝分開成石柱或石筍。 地表水沿灰岩裂縫向下滲流和溶蝕,超過100m深後形成落水洞。 從落水洞下落的地下水到含水層後發生橫向流動,形成溶洞。 隨地下洞穴的形成地表發生塌陷,塌陷的深度大面積小,稱坍陷漏斗,深度小面積大則稱陷塘。 地下水的溶蝕與塌陷作用長期相結合地作用,形成坡立谷和天生橋。 地面上升,原溶洞和地下河等被抬出地表成干谷和石林,地下水的溶蝕作用在舊日的溶洞和地下河之下繼續進行。 地勢分布 喀斯特地貌主要分布在氣候暖濕的石灰岩層分布區。較著名的區域有中國廣西、 雲南和貴州等省(區),越南北部,南斯拉夫狄那裡克阿爾卑斯山區,義大利和奧地利交界的阿爾卑斯山區,法國中央高原,俄羅斯烏拉爾山,澳大利亞南部,美國肯塔基和印第安納州,古巴及牙買加等地。中國喀斯特地貌分布廣、面積大。主要分布在碳酸鹽岩出露地區,面積約91~130萬平方千米 。其中以廣西、貴州和雲南東部所佔的面積最大,是世界上最大的喀斯特區之一;有著名的雲南石林 應用 喀斯特礦泉、溫泉富含有益元素和氣體,有醫療價值。喀斯特洞穴和古喀斯特面上各種沉積礦產較為豐富,古喀斯特潛山是良好的儲油氣構造。喀斯特地區的奇峰異洞、明暗相間的河流、清澈的喀斯特泉等,是很好的旅遊資源。 桂林的岩洞,雲南的路林都是由於喀斯特地貌才形成各種各樣的形狀。

麻煩採納,謝謝!

『柒』 地球表面地形地貌形成的原因是什麼

地球表抄面地形地貌形成的原因是地質作用。地質作用,是指由於受到某種能量(外力、內力)的作用,從而引起地殼組成物質、地殼構造、地表形態等不斷的變化和形成的作用。由自然動力引起使地殼組成物質,地殼構造,地表形態等不斷的變化和形成的作用,通稱地質作用。地質學界把自然界引起這些變化的各種作用稱為地質作用。地質作用主要分為構造運動、岩漿活動、地震作用、變質作用、風化作用、斜坡重力作用、剝蝕作用、搬運作用、沉積作用和固結成岩作用等。地質作用的自然力是地質應力。力是能的表現,按照能的來源不同,地質作用可分為外力作用和內力作用。1、外力作用按照方式不同分為風化作用,包括物理作用、化學作用和生物作用。剝蝕作用,包括機械風化作用,化學風化作用,搬運作用,包括機械搬運和化學搬運作用兩類.沉積作用,包括機械,化學,生物三類。2、內力作用它們既發生於地表,也發生於地球內部。有的強烈急促,如地震;有的微弱緩慢,如風化作用。地球的地表現狀是地質作用對地球表面長期改造的結果。地球表面地形地貌形成的原因是什麼

『捌』 丹霞地貌地質是怎麼形成的

丹霞地貌指由產狀水平或平緩的層狀鐵鈣質混合不均勻膠結而成的紅回色碎屑岩( 主要是礫岩答和砂岩),受垂直或高角度解理切割,並在差異風化、重力崩塌、流水溶蝕、風力侵蝕等綜合作用下形成的有陡崖的城堡狀、寶塔狀、針狀、柱狀、棒狀、方山狀或峰林狀的地形。
丹霞地貌主要分布在中國西北部,西南部、美國西部、中歐和澳大利亞等地,以中國分布最廣。1928年,馮景蘭等在粵北仁化縣發現丹霞地貌,並把形成丹霞地貌的紅色砂礫岩層命名為丹霞層,此後又有多人對其概念進行闡述。

『玖』 地貌形成原因

地貌即地球表面各種形態的總稱,也能稱為地形。地表形態是多種版多樣的,成因也權不盡相同,是內、外力地質作用對地殼綜合作用的結果。內力地質作用造成了地表的起伏,控制了海陸分布的輪廊及山地、高原、盆地和平原的地域配置,決定了地貌的構造格架。而外營力(流水、風力、太陽輻射能、大氣和生物的生長和活動)地質作用,通過多種方式,對地殼表層物質不斷進行風化、剝蝕、搬運和堆積,從而形成了現代地面的各種形態。
劃分方式及區別
根據形態及其成因,可將地貌劃分出各種各樣的形態類型、成因類型或形態—成因類型。地貌也叫地形,不過這兩個概念在使用上也常有區別,如地形圖一般指比例尺大於1:100萬著重反映地表形態的普通地圖,而地貌圖則是一種主要反映地貌形態——成因或某一地貌要素的專題地圖。

『拾』 是通過什麼地質地貌階段,其主要形成的階段是什麼

形成過程是通過中寒武世薄層狀或透鏡體狀等泥質石灰岩或石灰岩、經風化再沉積專而形成,屬於沉積屬岩。
沉積岩是由風化的碎屑物和溶解的物質經過搬運作用、沉積作用和成岩作用而形成的。形成過程受到地理環境和大地構造格局的制約。古地理對沉積岩形成的影響是多方面的。最明顯的是陸地和海洋,盆地外和盆地內的古地理影響。陸地沉積岩的分布范圍比海洋沉積岩的分布范圍小;盆地外沉積岩的分布范圍或能保存下來的范圍,比盆地內沉積岩的分布或能保存下來的范圍要小一些。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