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質問題 » 地質行業包括什麼作用

地質行業包括什麼作用

發布時間: 2021-03-05 02:24:44

A. 地質行業

現在的在校學生沒有什麼可以考的,最有用的可能是英語等級證書,到時候考工程師專和高級工程師甚屬至教授級高級工程師都會會考英語的,英語過了4級升工程師的時候可以免試英語,但是這個用處業不大,到時候考的英語都是很簡單的。(搞地質的考英語,還得過4、6級,NND)

其實這些都是表面現象,關鍵是你在工作中有所成果,更為重要的是,領導要能看的上你!

B. 地質工程專業主要從事什麼樣的工作

  • 地質工程設計的范圍非常廣泛,幾乎囊括了全部的基礎建設。比如房屋建築、水利水電、公路、鐵路、煤礦建設、電力建設、石油行業、礦產勘探普查等等,涉及到所有建設。可以說就業面非常寬泛。

  • 主要從事的地質調查、地質勘探、為其他設計單位(或專業)提供基礎的地質資料。主要分為外業工作和內業工作。外業指的是地質調繪、野外地質鑽探等,內業主要為針對外業地質資料的整理,主要為畫圖和編製成果報告,提供岩土設計參數等。

C. 地質工作的特點和規律

地質工作的對象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地球(主要是地殼),研究探索它的現狀、形成和演變規律,科學利用各類地質資源,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廣泛的基礎信息支撐。地質工作的產品、需求以及產業屬性等存在明顯的特點和規律,地質工作的體制機制建設必須遵循地質工作規律。

一、地質工作的產品與服務

(一)地質產品經濟屬性及其提供方式

地質工作能夠提供多種產品,主要包括:各類地質圖件、地學資料庫、地質勘查報告、新理論、新方法、新技術等知識形態的產品,系列綜合出版物和專題報告等。其中,礦產勘查報告具有信息產品的特點,且以實物(礦產資源儲量)為載體,信息的價值取決於其載體的價值大小。

運用公共產品理論,結合地質工作的產品特點,可以將地質工作產品分為公共地質產品、准公共地質產品和非公共地質產品。區域性地質調查目的是提供滿足公共需要的基礎地質信息,產品具有非競爭性和非排他性,屬於純公共地質產品;區域性礦產資源調查目的是提供後備勘查基地,產品可以部分地具有競爭性或排他性,具有準公共產品的性質;預查,及程度更高、且設置了礦權的礦產勘查產品,是非公共地質產品(表1)。一般面上的,為提供後備勘查基地的地質產品具有準公共產品的特點,一旦設置了探礦權,地質產品就具有完全的排他性和競爭性。因此,礦權的設置是區分礦產地質產品性質的重要標志。由此可見,從區域地質調查工作,到區域礦產資源調查,再到預查、普查、詳查、勘探,隨著地質工作程度的增加,產品性質也從純公共地質產品,到准公共地質產品,再到非公共地質產品發生轉變。地質工作的風險性決定了地質產品有可能從非公共產品轉化為准公共產品。由於礦產勘查具有高風險性,探礦權人經過勘探投入,放棄了經證明沒有開采價值的礦產地的礦權,非公共地質產品又轉化為准公共地質產品。

表1 地質工作的產品性質

目前,隨著私人對公共產品生產與提供的參與,公共產品的提供有了公共提供、市場提供和混合提供三種基本方式。提供方式的選擇首先應該符合效率要求。公共產品有效率的供給通常需要政府行動,私人產品則可以通過市場有效率地配置。純公共產品一般由政府提供,這是政府的重要職責;私人產品由市場提供,市場對提供公共產品是失靈的。准公共產品可以採取公共提供方式,也可以採取混合提供方式。公共產品可以由政府直接組織生產,即所謂公共生產;也可以由私人生產,政府來購買。究竟採用何種方式生產,取決於如何更高效地提供公共產品。

(二)公共地質產品的生產和服務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一個完整的公共地質產品生產過程,包括產品的生產階段、擴散與提供服務階段和應用階段。各階段彼此傳遞需求信息。公共地質產品的生產包括原創性生產,情報資料的獲得與綜合,成果的深加工等。原創性生產即通過地質調查活動,生產出可供利用的地質調查產品;情報資料的獲得與綜合是通過資料收集綜合獲得地質調查成果,這也是地質調查成果的一個重要來源。公共地質產品的擴散與服務是公共地質產品應用的一個重要環節,主要擴散和服務途徑包括:資料館藏服務、年報、網站、成果發布會、報紙雜志、專報材料、年度報告等。公共地質產品的用戶主要包括政府、企業、社會公眾等。公共地質產品通過生產、擴散與服務提供給用戶使用,用戶的需求又可逆向傳遞給產品生產者,再進行新的產品生產,這樣構成公共地質產品的生產與使用循環。

在計劃經濟時期,公共地質產品和非公共地質產品不分,完全由國家提供,所以,當時有人說地質工作游離於經濟之外。為了適應市場經濟規律,公共地質產品需要政府提供;公益性地質工作和商業性地質工作要分開運行。礦業權制度的建立與不斷完善,使得礦產勘查作為一種經濟活動受到法律保護,這為公共地質產品和非公共地質產品運行分開提供了制度依據。

公共地質產品應當採用公共生產的方式,也就是說必須有一支專門的、一定規模的公益性地質調查隊伍從事公益性地質工作,才能高效率、可持續地提供公共地質產品和服務。公益性地質工作是認識地球、了解地球,服務於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性、超前性工作,向社會提供地學信息,是經濟社會發展的永久性支撐,是集科學與技術、理論與實踐、科研與調查為一體的多學科聯合攻關的工程。公共地質產品的生產,需要依靠系統的野外實地調查及各種先進的方法手段,獲得對地質作用、過程和演化的認識。這是一項探索性很強的工作,是對客觀地質現象及其演化規律不斷認識的過程,需要大量數據和知識的積累。因此,必須有固定的機構和地質調查人員進行長期持續的工作經驗積累,這也是市場經濟國家地質工作發展的經驗。從世界上主要發達國家和重要發展中國家地質工作發展的歷史看,無論經濟發展程度如何,各國均保留有國家專門的公益性地質工作隊伍(地調機構)。大多數國家地調機構是聯邦政府部委的直屬機構,雖然所屬的部門不同,但作為國家公益性地質調查機構,其性質和定位具有相似性。如美國地調局一直保持著近1萬人的地質調查隊伍,並在全國設置了約200個辦事處;除了聯邦地調局外,各州都有自己的地調局,分屬自然資源部門。加拿大國家地調局最近幾年職工數量變化比較大,1995年擁有職工近1000人,1999年有600多人;此外,各省尚有自己獨立的地調局,合計有職工近1000人。澳大利亞地調局在1994~1995年擁有職工520人,1999~2000年為400人;此外,各州有獨立的地調局。

由此可見,公益性地質工作作為相對獨立的公共事業,其工作內容由國家需要決定,經費來自政府財政資金,成果提供全行業、全社會使用,必須有一支公益性地質調查隊伍長期從事公益性地質工作。非公共地質產品由市場提供。為了實現戰略目標,國家財政資金可以投入非公共地質產品,但這種投入是一種宏觀調控手段,其目的是引導和促進市場提供非公共地質產品,而不是代替市場提供非公共地質產品。

遵循市場經濟規律和地質工作規律,公益性地質工作和商業性地質工作必須分開運行,有機結合。公益性地質工作與商業性地質工作有機結合要做好三個方面的工作:一是要發揮好政府宏觀調控的作用,在公益性地質工作的部署上,尤其是對於准公共地質產品的生產,要盡可能彌補商業性地質工作的不足,促使二者的有機結合;二是充分發揮市場的作用,通過市場的資源配置基礎性作用,實現二者的優勢互補;三是要發揮好地勘基金的引導作用。

二、地質工作的需求特點

(一)地質工作存在常態需求和非常態需求

所謂「常態需求」是指這種需求在較長時期內保持相對穩定,可以是穩定增長,但不會有大的波動。公益性地質工作在大多數情況下直接服務於政府的管理職能,只要管理職能存在,這種需求就存在;同時它也服務於企事業單位,並提供廣大公眾日常所需要的地質信息,如同天氣預報的信息一樣,也是某些生產、生活不可離開的常態需求。因此,公益性地質工作需要有經常性投入。

「非常態需求」是為了滿足特定的目標而產生的對地質工作的需求,一旦目標實現,這種需求就終止。非常態需求的出現有兩種情況:一是對過去的常態需求欠賬太多,長期積累形成了對國家社會經濟發展的制約因素,於是被迫通過設立國家專項來解決,從而具有了非常態的解決方式,國家重大專項「海保工程」就屬於這類例子;二是由於經濟、社會、科技迅速發展的新形勢下產生的某些重要的新需求,也需設立國家專項來解決,青藏高原專項就是在西部大開發、找礦大突破、青藏鐵路建成通車等多種新出現的因素的綜合推動下產生的。戰略性礦產勘查也是非常態需求的例子,是在我國特定的發展階段,市場體系還不完善,為了實現宏觀目標,採取國家財政投入礦產勘查,通過降低風險,引導社會資金投入。它具有明顯的階段性特點,可以認為是「非常態需求」。非常態需求具有階段性、應急性特點,完成了專項,解決了問題,其需求就已滿足。

(二)不同類型地質工作對管理的要求

國家地質工作需求類型見表2。其中,常態工作又包括:調查性、綜合性和服務性工作。調查性地質工作包括基礎地質調查、礦產資源調查評價、環境地質調查與地質災害監測、海洋地質調查、物化遙調查等。綜合性地質工作包括:地質科學研究、礦產資源潛力評價、境外地質工作與信息綜合等。非常態工作包括:階段性和應急性工作。如戰略性礦產勘查、危機礦山找礦、應急性地質災害調查等。

表2 國家地質工作需求類型表

常態地質工作是公益性地質調查隊伍的基本任務,也就是說以常態地質工作的規模和結構,作為建設公益性地質調查隊伍的主要依據。對於常態地質工作中的調查、研究性工作,應建立一定規模的、人才梯隊合理、業務相對齊全的公益性地質調查隊伍,即實體隊伍,推進調查與研究相結合。同時,應建立常態的經費和項目保障機制。要有長期規劃、連續計劃和相對穩定的項目和經常性經費支持。

非常態地質工作大部分是商業性地質工作,主要是通過市場機制完成。其中,需要國家財政出資的非常態地質工作,如戰略性礦產勘查等,應建立應急性機制,通過設立國家專項完成;以組織實施為主;可建立由部分精幹技術為支撐、以組織管理為主的精幹隊伍,即非實體隊伍。

三、地質工作的產業屬性

地質工作分為公益性地質工作和商業性地質工作。公益性地質工作具有相對獨立性,商業性地質工作具有產業依附性,公益性地質工作和商業性地質工作具有很強的關聯性。

(一)公益性地質工作是獨立性的公共服務事業

公益性地質工作,一般由國家和地方政府的地質調查機構進行,其投入屬國家計劃性質。工作費用由公共財政提供,實行預算、決算管理,形成的成果,無償提供給全社會使用。因此,公益性地質工作是不以營利為目的的公共服務事業。由此可見,公益性地質工作具有獨立性,在國內外的產業分類中,都有公益性地質工作的一席之地。認識這種獨立性,對建立地質工作體制,理順公益性地質工作與商業性地質工作的關系以及地質工作的計劃和實施,都具有重要的意義。

(二)商業性地質工作具有產業依附性

商業性地質工作依附於各種主產業,在所服務的主產業中具有相對獨立性。商業性地質工作為其主產業提供市場有償服務。目前形成的產業主要有:依附於礦業的礦產勘查業,依附於建築業的工程勘察施工業,依附於環保產業的地質環境治理產業;正在形成的產業有依附於旅遊業的地質旅遊資源勘查與保護產業,依附於農業的農業地質調查等(圖1)。地質工作的產業依附性反過來反映了不同主產業對地質工作的需求和依賴性,是地質工作發展的重要動力。特別是商業性地質工作,正是在這種依賴性和依附性的相互作用下迅速發展的。國民經濟中每一種產業,只要它對地質工作產生了需求和依賴,都有可能發展成一個新的應用地質分支。一些新的應用地質分支如農業地質、旅遊地質、醫學地質等也正在發展之中;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地質工作將延伸到更多的產業。

圖1 地質工作產業體系示意圖

獨立的公益性地質工作與依附於各種主產業的商業性地質工作,構成了地質工作的產業體系。公益性地質工作與商業性地質工作有著很高的產業關聯度。由於商業性地質工作具有產業依附性,國民經濟各個層次的產業都可能對商業性地質工作產生需求,商業性地質工作有著廣闊的發展空間。因此說,地質工作滲透到經濟社會發展的方方面面,貫穿於經濟社會發展的全過程。

(三)公益性地質工作和商業性地質工作具有很強的關聯性

在公益性地質工作和商業性地質工作分開運行的過程中,要強調公益性地質工作與商業性地質工作有機結合問題。這關繫到如何有效地實現我國地質工作的重大突破,緩解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所面臨的資源瓶頸約束的大問題。市場經濟具有開放、競爭、高效率和分工協作的特點,公益性地質調查隊伍可以在市場中大有作為。商業性礦產勘查中的有些工作需要公益性隊伍承擔,如在礦產勘查的普查、詳查和勘探階段,甚至礦床開采階段,都需要一些配套的基礎地質工作和地質科研工作。需要多少,是由客觀地質規律決定的;需要誰來干,是由競爭決定的,目的是為了以最小的投入,獲取最大的礦產勘查信息。同樣,在公益性地質工作中,有些工作也需要公司、企業的介入,才能實現效益最大,分工協作,優勢互補。由此可見,只有實現公益性地質工作和商業性地質工作的有機結合,才能實現效益的最大化。至於承擔工作後的產權關系、利益分配等問題,企業和事業單位都有其基本的制度和政策規定。

公益性地質工作與商業性地質工作有機結合要注意三個方面:一是要發揮好政府宏觀調控的作用,在公益性地質工作的部署上,尤其是對於准公共地質產品的生產,要彌補商業性地質工作的不足,促使二者有機結合;二是充分發揮市場的作用,通過市場的資源配置基礎性作用,實現二者的優勢互補;三是要發揮好地勘基金的引導作用。實踐證明,不少礦點和重要礦床是在區域地質填圖過程中發現或發現重大線索的。在勘查過程中,要正確處理中央和地方、企業、勘查單位和找礦者個人的利益關系,優化配置各種勘查要素,實現優勢互補。

四、地質工作的其他特點

(一)探索性和生產性

地質工作的對象是自然界的客觀地質體,因此具有未知性。地質工作在不斷滿足國民經濟建設、發展的同時,也是認識地球的過程。因此地質工作一方面要對未知的地質客體、地質規律進行探索性的研究,另一方面還要把已取得的成果應用於實際生產當中。因此,在地質工作中應注意它所承擔的科研性和生產性雙重任務,採取不同的工作程序和方法分別對待。

(二)地域性

礦產的形成具有空間的規定性,什麼礦,在什麼樣地質條件下生成,進而在什麼地區生成,是嚴格受成礦規律控制的。它不以人們的意志為轉移,這一點對礦產地質工作的開展具有嚴格的規定。加強地質工作,不能像開工廠、開商店那樣,主觀可以選定,而是必須服從地質規律、服從地質工作規律。

(三)地質工作階段性和長周期性

地質勘查工作是地質工作者利用成礦地質理論和勘查技術手段與方法,對客觀地質情況和礦產資源進行調查研究的活動。它不僅需要較長的工作過程,而且也需要按照不同的工作程度和要求來劃分不同的工作階段,這就是地質勘查工作的階段性。為了加強對礦產地質勘查工作的統一管理,縮短勘查周期,使礦產地質勘查工作與礦山基本建設程序緊密銜接,《礦產勘查工作階段劃分的暫行規定》將我國礦產勘查工作階段劃分為預查、普查、詳查、勘探四個階段。

地質勘查周期是地質工作程序中從預查、普查、詳查到勘探的全過程。不同礦床,受各種不同的自然地質、地理因素影響和制約,具有不同的形成環境和地質條件。由於找礦勘探活動是探索復雜地質體的艱苦過程,具有較長的生產周期。這一周期長短受科技發展水平、地質勘查的技術裝備和人員素質、找礦難度,以及礦床地質條件復雜程度、勘查技術條件等影響。根據統計,地質勘查的工作周期,一般都要在5~10年,甚至更長。

(四)地質工作具有高風險性

由於各種礦產資源所處地區的自然地理條件、礦產地質條件、交通運輸條件等不確定因素很多,而且千差萬別,致使地質工作投入的勞動與取得的地質成果沒有確定的比例,造成投資者收益的不確定性,因此礦產地質工作具有極大的風險性。這種風險,主要發生在預查、普查階段,所以一般社會資金都不願意向高風險階段礦產勘查投入,金融機構不願意向高風險礦產勘查階段放貸。

(五)地質工作超前性和效益後續性

地質工作是以自然界的地質客體為工作對象,客觀上受各種自然地質因素的影響和制約,各個礦種和具體礦床之間具有不同的形成環境和條件,而且受社會需求、找礦勘查條件和難度、外部經濟、地理、建設條件等動態因素的影響,具有長期性和不確定性,因此為了滿足國民經濟發展的需求,地質工作必須具有超前性,需要提前一個5年、一個10年去開展。這種超前性,在礦產資源勘查中表現得尤為突出。因為一個大型礦產地,從發現、肯定到勘探完畢,少則5年,多則10年乃至10年以上;勘探完成了還要進行基建,又需要一段時間,所以礦產開發,沒有必要的提前量,必然影響到整個礦業的發展。同時這種「超前性」形成的地質工作成果若不被後續產業所利用,本身無法全面地進行成果的效益評價。從這個意義上講,地質工作成果的效益,必須由後續相關產業效益來體現。因此,衡量地質工作效益,不但要評價地質工作本身的經濟效益,尤其要從國民經濟活動的角度出發,考慮和評價地質成果所產生的後續效益。

(六)礦產勘查難度遞增性

礦產勘查難度,是指礦產勘查過程中,根據一定的技術經濟條件,運用各種找礦方法或勘探手段,找到並探明具有工業價值礦床的難易程度。由於地質勘查程度的不斷提高,易於發現和開採的礦床日益減少,勘查難度隨時序遞增,直接影響到勘查方法和技術手段的變化,造成勘查效果下降,成本明顯提高。

(七)地質信息和知識的積累性與連續性

地質工作在不斷滿足國民經濟發展需求的同時,也是認識自然、利用自然的過程,地質工作者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礎上不斷地獲取新的地質信息和知識,地質工作發展進步的同時也就是地質信息從無到有、由少到多、由淺到深的連續積累過程,每一個有效的地質信息都將成為後續地質工作和研究的基礎。

D. 地質學可以做什麼工作

可從事工程設計、管理、施工組織及相關科研工作,也可以向以下專幾個方面發展:屬1)國家資源能源(石油、冶金、煤炭、有色、建材)勘探、開發與環保;2)城市建設、公路交通、鐵路與地鐵、港口、水利水電建設;3)國防;4)地質災害監測與防治。

地質學,與數學,物理,化學,生物並列的自然科學五大基礎學科之一。地質學是一門探討地球如何演化的自然哲學,地質學的產生源於人類社會對石油、煤炭、金屬、非金屬等礦產資源的需求,由地質學所指導的地質礦產資源勘探是人類社會生存與發展的根本源泉。

地質學是研究地球的物質組成、內部構造、外部特徵、各層圈之間的相互作用和演變歷史的知識體系。隨著社會生產力的發展,人類活動對地球的影響越來越大,地質環境對人類的制約作用也越來越明顯。如何合理有效的利用地球資源、維護人類生存的環境,已成為當今世界所共同關注的問題。因此,地質學研究領域進一步拓展到人地相互作用。

E. 地質行業分幾個專業

還有礦山地質、水文地質、工程地質、環境地質。

F. 地質類包括哪些專業就業方向有哪些

地質工程專業學生畢業後可在國土資源、工礦企業、工程設計院、資源勘查專與評價,環境評價屬,城市與環境水文地質,工程勘察、設計和施工、生產管理等方面的開發、科研與管理工作。
地質工程是研究人類工程活動與地質環境之間相互制約關系,主要研究如何獲取地質環境條件,並分析研究人類工程活動與地質環境相互制約形式,進而研究認識、評價、改造和保護地質環境的一門科學,是地質學的一個分支,是地質學與工程學相互滲透、交叉的邊緣學科。

G. 地質類包括哪些專業 什麼專業好

地質類主要包括地質學、資源勘查工程、礦物資源工程、勘查技術與版工程、地質工程、地球化權學等專業,地質類的基本理論知識有結晶學與礦物學、岩石學、礦床學、古生物學、地層學、構造地質學等等,這類專業目前就業不好

H. 地質工作的專業特點

由於地質工作的對象是地球,服務對象是全社會,加之地質工作涉及的專業學科較多,因此,地質工作的不同專業都有著各自不同的特點。

地質工作的主要內容包括基礎地質調查、礦產資源勘查、水文地質工程地質環境地質勘查及相關的地質科學研究。基礎地質調查是其他調查和研究工作的基礎。

從專業的角度來講,區域性地質工作在於對工作區的地質條件的了解、分析和對策; 區域物化遙等方法性的工作側重在技術方法的參數的規范和採集; 礦產勘查的重點是探礦工程的使用、設置的合理性和資源量估算的可靠性; 科學研究的重點是研究思路的提出和設計; 資料庫建設和軟體開發的重點是需求分析: 地質工作中軟科學的重點是基礎信息的收集、思路的確定和對宏觀決策的影響。

一、基礎地質調查

地質填圖是所有地質工作的最基礎和最普遍、最普通的工作方法。在選定的地區范圍內,以地質填圖為基本手段,進行綜合性的基礎地質調查工作。區域地質調查是地質工作的先行步驟,又是地質工作的基礎性工作,具有重要戰略意義。其主要任務是通過地質填圖、找礦和綜合研究,闡明區域內的岩石、地層、構造、地貌、水文地質、地球化學等基本地質特徵及其相互關系,研究礦產的形成條件和分布規律,為國家建設、科學研究和進一步的地質找礦工作,提供基礎地質資料和科學依據。

基礎地質調查的目的是調查地球地殼 ( 岩石圈) 的現狀,追溯地球歷史,探索地球深部,研究地球的形成、演化。由於科技進步和人類認識水平的不斷提高,因此這項工作是一項經常性、持久性、最基礎的地質工作,是一切地質工作的 「根」,為其他專業地質工作提供支撐。多年來地質工作的實踐表明,沒有基礎地質調查的其他專業的地質工作根基是不牢靠的。

基礎地質調查的特點是以區域性工作為主 ( 面積性) ,跨專業、多方法集成,其總體上是表現出不同地質單元的地質含義。

目前,基礎地質調查包含區域地質、區域礦產 ( 重砂、礦點檢查、異常評價) 、區域地球化學 ( 原生暈、次生暈、放射性) 、區域地球物理 ( 磁法、重力、電法、地震) 、區域水文地質、區域環境地質 ( 地質災害) 等調查工作。

區域地質調查的工作范圍,一般按經緯度進行分幅,或按工作任務要求劃分。在工作方法上是不同精度的掃描性調查 ( 路線、測線) ; 主要工作手段是不同專業的地質填圖。根據不同的工作目的和要求,按工作的詳細程度可分為小比例尺 ( 1∶100 萬、1∶50 萬) 、中比例尺 ( 1∶ 25 萬或 1∶ 20 萬、1∶ 10 萬) 和大比例尺 ( 1∶5 萬、1∶1 萬、1∶ 5000 等) 區域地質調查。同一地區一般先進行小比例尺的區域地質調查,然後進行較大比例尺或大比例尺的區域地質調查。在特殊情況下,也可以按實際需要在選定地區內直接進行中比例尺或大比例尺的地質調查。

基礎地質調查是調查與科學研究直接結合的工作,它不是機械地 「跑路線」,是用人的思維和認識在與地球 「對話」。在調查工作的全過程,一是無時無刻地觀測、研究和收集各種信息; 二是對大量數據、信息進行分析處理 ( 整理) ,其付出的勞動和工作量往往是隱性的。基礎地質調查中,實際野外調查和數據採集所花費的時間和整理研究的時間,其經驗值大約為 1∶1 ~3。

基礎地質調查的成果是地質工作成果表達形式的代表,其信息的特點最為明顯,它直接的成果就是地質調查報告和一系列的數據、圖件。

二、礦產資源勘查

礦產資源勘查就是尋找可供人類利用的資源,查明礦產的種類、質量、數量、開采利用條件,開展技術經濟評價和應用前景論證,提供國家規劃和礦山建設所需要的全部地質勘查資料。也就是找礦和評價,大可到一個成礦區帶、小可到一個具體的礦床或礦體。

礦產資源勘查的特點不同於區域地質調查中的掃描性的工作,它以點上工作為主,以點的集合來評價區域。進行礦產勘查工作要採用地質填圖、物化探、遙感地質等方法,還要應用鑽探坑探等技術手段,進行鑽探、取樣、化驗,儲量計算、技術經濟評價等工作,需要大量資金投入。

礦產資源勘查可以按照不同的工作階段劃分為區域礦產調查與評價 ( 成礦預測、遠景調查、潛力評估) 、預查、普查、詳查、勘探 ( 包括基建勘探和生產勘探) 。國土資源大調查綱要中的礦產資源調查評價是以區域礦產遠景調查與潛力評價、預查、普查為主; 以成礦帶、礦化集中區部署,以面為主,面中求點,以點帶面,達到點上突破。以此實現對區域礦產資源遠景潛力的評價。

礦產資源勘查的工作需要採用地質、物探、化探、遙感、探礦工程等綜合的手段,採用不同方式,通過循序漸進的不同階段的工作,不斷深化和調整對礦產資源的了解程度和判斷,將隱藏地下的、地表的礦產資源大致描繪出其產出的狀態。

不同地區、不同階段、主攻礦種不同的勘查項目 ( 金屬與非金屬、煤、油氣) ,地質、物探、化探、遙感、鑽探在實際工作中所起到的作用和所佔的比例有較大的差異。

區域礦產調查評價以面積性工作為主,成礦預測、潛力評估以室內資料研究分析為主,但必須有相應的野外調查。預查工作,是初步了解預查區內礦產資源遠景,進行較多的地球化學、地球物理勘查工作,一般不施工鑽探和重型山地工程 ( 坑道) ; 地表工程 ( 槽探、剝土) 也有限,但是必須有一定量的樣品分析。普查工作,是對礦化潛力較大的地區做出初步評價,按現行規范,只做可行性概略研究,要有稀疏工程式控制制,探礦工程中大量的是地表工程 ( 槽探、井探) ,輔以少量的鑽探工作量。詳查、勘探工作都是有系統工程式控制制,需要做可行性研究,為礦床開發利用規劃和礦山設計提供基礎資料。實物工作量中大量的是鑽探工程,輔以槽探、井探和坑道。

礦產勘查程度不同的具體成果就是礦產資源的資源量和儲量,用文字和圖表表達和展示。不同階段和不同性質的礦產勘查項目有不同的成果要求,不能跨階段要求成果,同時不是所有的礦產勘查項目都會得到理想的成果,這就是礦產勘查的風險性,也就是地質工作的挑戰性。

三、水工環地質勘查

水文地質、工程地質和環境地質勘查在調查內容、對象和服務目的上是有差別的,是在區域地質調查和區域水文地質調查的基礎上進行的。

水文地質勘查以尋找地下水為主要對象,查明地下水的埋藏條件及各類含水層 ( 組) 的富水程度,並圈出具有集中供水前景的富水區范圍,基本查明地下水的補給、徑流、排泄條件與分布規律,計算與評價地下水資源量,並論證開發利用條件及開采後對地質環境的影響,基本查明地下水的水化學成分及時空變化規律。根據不同的目的要求,可分為綜合性水文地質勘查和專門性水文地質勘查。綜合性水文地質勘查是為了掌握區域性或地區的水文地質情況,為工農業建設和發展提供基礎資料。專門性水文地質勘查是為解決生產上某項與地下水有關的實際問題而進行調查,如供水水文地質調查、礦床水文地質調查及土壤改良水文地質調查等。

環境地質勘查主要是調查研究人類經濟活動與地質環境相互影響而產生的各種地質問題與地質災害問題,目的是為防治地質災害、保護環境服務。區域環境地質調查是以一定比例尺的環境地質填圖為主要方式,對構成區內的基本環境地質條件、環境地質問題與地質災害進行調查研究,並進行相應的分析與評價,為區域經濟開發和環境保護提供地質環境依據,查明工作區地質環境與人類活動相互作用產生的環境地質問題與地質災害,評價其對人類生存與發展的影響,為區域開發建設和環境保護服務。

工程地質勘查是為工程建設、城鎮規劃、土地綜合利用、工農業布局、環境保護和整治提供工程地質依據,評估工程地質條件,並根據存在的問題提出具體的意見和建議。為各類工程建設項目的規劃、選址和可行性提供區域性工程地質資料; 為深入開展各類工程建設的需要,進行更大比例尺的工程地質勘察和專門工程地質提供基礎性地質依據。主要工作內容是調查工作區地貌形態類型、成因類型及其形成時代,各類岩石、土體的岩性特徵,地質構造特徵和時代,調查新構造運動、地震等區域穩定性評價,水文地質條件,各種外動力地質現象。

水工環地質勘查的特點是區域性與點上相結合的工作,是動態的工作。地下水工作以地下水流域或經濟區 ( 行政區) 部署,與基礎地質條件關系密切。在工作方法上既有不同精度的掃描性調查 ( 路線、測線) ,有比例尺概念,也有點上的調查,還有動態監測。實物工作量主要體現在路線、測線的長度,工程施工量。

四、其他地質工作

其他地質工作主要有:

一是地質科學技術研究工作,主要有基礎理論研究、應用研究、技術方法研究,有著較多的探索性和不可定性,既有一般地質工作的特點,又有一般科學研究的特點;

二是地質信息工作,主要包括地質資料庫建設 ( 回溯性、適時性) 、軟體開發、軟體應用、數據加工,其特點是應用計算機,對大量數據進行處理。

I. 地質工作的基本特點

在論述地質工作的基本特點之前應該先論述地質工作的性質,考慮到張炳熹院士在 《我國地質工作發展戰略的研究》中對地質工作的性質已做了系統深入的論述,在此不再重復。有關地質工作的特點,許多學者已從不同的角度加以總結和說明。溫家寶總理2002 年的一席講話,用最簡練的語言對地質工作特點作了全面的概括。他指出 「地質工作是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的反復深化過程,它的特點是科學與技術一體化,調查與研究一體化,野外工作與室內工作一體化,宏觀思維與微觀認識一體化,多學科綜合,多工種集成」。

一、野外調查是地質工作的基礎工作

地質工作的主要舞台在野外,直接對象是地質體和各種地質現象,它不同於一般的經濟活動和生產活動,也不同於一般所講的商品生產。它必須依靠系統的野外實地調查,獲得對地球 ( 殼) 的屬性所要求的正確的描述和記錄,提出相對正確的推理、認識和結論。離開野外基礎資料的獲取,有關地質問題是很難獲得解決的,各種研究及理論的產出無一不是以野外調查為基礎的。所有正確的認識和理論模式的形成和建立,都有賴於野外取得的第一手資料能否准確地反映客觀實際。

新技術、新方法在地質學中的運用日益普遍。20 世紀 50 年代有些國家為解決地質問題利用了電子計算機技術,不少學者認為地質學的發展在很大程度上要依靠計算機來處理和綜合數據,模擬作用過程,以及積累和傳播信息。其他新技術和新裝備,如航空和航天、遙感技術、直升機等可以算做是地質工作的 「硬體」,但作為 「軟體」的地質概念、模式、理論、考慮問題的思維方法以及野外實踐地質調查的第一手資料、數據仍然是基礎,沒有野外調查的地質工作在一定程度上講,它不是真正的地質工作。

當今,高新技術在地質工作中雖然得到越來越廣泛的應用,但對地質工作者來說,野外調查是地質工作的主體和基礎。如今雖然有 「坐地日行八萬里、巡天遙看一千河」的航空航天技術、遙感技術、資源衛星等利器可用,但鐵錘、羅盤、放大鏡等依然是第一手資料離不開的傳統工具。脫離野外實地調查、勘測,就談不上什麼叫地質工作,這是地質工作的性質和特點所決定的。

二、地質工作的成果是信息產品

地質工作是一項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的調查研究工作,是一個反復和認識的過程。它不直接生產實物商品,而是通過各種方法、手段獲取地球 ( 地質礦產) 信息,經過研究加工後為經濟社會發展服務。地質工作成果的主要表達形式就是文字報告和圖 ( 表) ,它是認識自然和反映自然並有重大 ( 或重要) 使用價值的地質礦產信息產品,但不同於一般的商品。一個地區的地質工作報告及其圖 ( 表) 就是客觀地反映當時的一個地區的地質發展歷史及地質特徵等,可為地區社會經濟發展規劃和今後開展地質找礦工作提供相關依據。

由於對地質工作成果的特點認識有誤,所以在對地質工作的價值認識上、成果管理上就以一般的實物產品來衡量。如在成果績效評估上只重視直接的經濟效益,往往忽略了其信息的社會價值; 在成果管理上往往重視了量化的、顯性的成果,忽略了成果的隱性價值。

各種地質礦產信息是國家制定經濟發展和科技進步規劃不可或缺的重要科學信息和地學依據。因此,必須高度重視對地質工作信息成果的收集、保存和開發利用。

三、地質工作是多學科交叉的體力勞動和腦力勞動的結合

對地質工作者來講,在野外地質調查工作中需要付出相當多的體力勞動,但是,在翻山越嶺、長途跋涉和採集標本樣品或觀察中,並非單純的體力勞動,同時還在思維,是體力勞動和腦力勞動的結合,而室內工作是以腦力勞動為主。地質工作從總體上講,既有野外和室內相結合,又有學科、多工種交叉與協作,才能做好地質工作。

學科交叉是各學科發展的必然,但地質學與其他學科交叉范圍的廣泛,交叉程度的深入是其他學科不可比擬的。地質工作涉及數學、物理學、化學、生物學幾個大的學科,這些學科在地質工作中廣泛應用和發展後,就形成了數學地質、地球物理、地球化學、古生物學等專門的學科。同時,地質工作也涉及地理學、氣象氣候、天文、水利、工程技術等方面的知識。在實際工作中可以造就專門學科的地質工作科學家,但是從地質工作過程本身來講,必然是多種學科的配合與協作,其成果也必然是多種學科知識的綜合。作為一個地質工作者,最重要的、最需要的是要有復合知識及其野外工作實踐經驗。

目前,地質工作已由恩格斯稱為 「整理材料的科學」時代發展到嚴密科學體系的時代,研究對象已深入到人們感官不能直接感知的更深層次。因此,想靠表面現象的簡單堆積和歸納就希圖對地質現象有更深入的解釋,或找到更多更大的隱伏礦床,或處理新的地質難題,都是很難達到目的的。從研究地質現象到發現礦床或建立新概念,必然有反復認識的過程,如異常的篩選、礦床類型的確定、遠景區和找礦靶區的預測、礦床成礦模式和區域構造模式的建立等。運用科學的方法、手段進行調查與研究,有目的地取得必要的資料和數據,逐步破解關鍵問題,才能逐步對地質現象的認識趨於真實並做出更接近客觀的解釋,才能逐步縮小靶區,最後發現礦床。因此,猜測性的假說,科學的抽象和預測,創造性的思維,新的思路已成為地質工作,特別是普查找礦中發現礦床的必然。這就要求地質隊伍應該是一個知識、技術密集的隊伍,而從事這項工作的人,則需要有較高的科學技術水平和地質工作的實踐經驗。地質部部長孫大光講過,地質學是一種帶有經驗性的科學,與一般的學科不同,在地質學的老前輩中,有許多人是在 40歲左右才著書立說的,甚至五六十歲以後還不斷地作出貢獻。這反映了地質工作是經驗非常重要的一項工作的特點,也值得我們深思的是,應如何去培養地質人才問題。

四、地質工作具有明顯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地質工作是一項具有明顯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工作,同時又是國民經濟建設的重要基礎性工作。從微觀尺度講,地質工作無法與生產和銷售直接掛鉤,這是許多人認為地質工作並不能產生直接的經濟效益的原因。然而,從整個國家的社會經濟發展的宏觀尺度來看,地質工作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是非常明顯的。人類絕大多數能源來自地球,在當前一次性能源消費結構中,油氣、核能、水電都來自地球。地質工作在這方面直接的明顯經濟效益是可以用具體的數字去計算的。同樣,我國在礦產資源、水資源等方面均面臨嚴峻的挑戰,解決這方面的問題,是地質工作的經濟效益的重要貢獻。

地質工作所關注的另一個基本問題———地質災害 ( 地震、火山、滑坡、泥石流等) 問題,是對國家經濟建設和社會可持續發展的最大威脅,其給社會帶來的破壞與損失是巨大的。可以肯定的是,地質工作在預測預報和減輕地質災害中的作用是明顯的,減少或降低這種經濟損失是地質工作的目標之一。地質工作既是經濟建設的先行,又貫穿於長期建設的全過程,滲透在經濟、社會發展的方方面面。社會經濟發展離不開地質工作。從這個意義上講,地質工作的間接的經濟效益或社會效益,是無法用直接經濟效益的尺度去估算的。

由於地質工作是調查性質的,探索性質的,所以對地質工作的效益既有可以直接評價的部分,也有無法估量的社會影響價值; 既有眼前可以直接看到和計算的經濟效益,也有需要經過較長時間的檢驗才能顯現的效益; 既有立即產生的效益,也有在今後一段時間內,或將在歷史上較長時間都會產生影響的效益。這就是地質工作體現了直接效益與間接效益的結合、效益的滯後性與效益的長效性並存的特點。

五、地質工作規律是分層次多內容的組合

所謂 「地質工作規律」是指各類地質工作必須符合其學科、經濟特點,遵循其需求發展的客觀規律。它主要體現在對於地質工作程序、工作基本內容、基本要求和標准、合理的分析解釋、科學的結論判斷等方面的內容,也包括在管理過程中通過科學的組合協調各類工作,完成設定的工作任務,進行綜合研究,達到其具體設定的工作目標並符合實際的、學科特點的、經濟特點的具體內容。

地質工作是一項融自然科學、管理科學、經濟科學為一體的業務活動,其部署和實施應遵循科學規律。從地質工作發展的宏觀層面而言,應遵循社會經濟發展對地質工作的需求規律; 從地質工作的部署與實施層面而言,應遵循地質工作的學科規律; 從地質工作的社會經濟服務層面而言,應遵循地質工作的產業規律。地質調查、勘查、研究、教育、管理都有其內在的地質工作規律可循。從世界和我國的地質工作歷史實踐中,總結、提煉、吸取各種地質工作規律,提倡在地質工作的各個類別、各個環節、各個領域尊重規律性,增強科學性,減少盲目性,對提高我國地質工作的整體水平,為實現國家發展戰略目標提供優質的地質工作服務,具有重要的意義。

地質工作規律從總體上來講,應該是有不同內容、不同層次的各類相關工作的規律性和相互協調的規律性的組合,每項工作和各相關工作規律性的和諧或失調、破壞,都將相應地影響地質工作最終目標的實現。因此,對地質工作客觀規律性的認識程度,在地質工作實施過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地質工作有著與其他學科工作相同或相近的普遍性的規律。例如,需求規律。推動地質工作發展的主要需求動力,是經濟社會既有經濟發展的需求,如礦產資源的需求,又有人類社會發展和科技進步對地質工作方方面面的需求,還有社會管理者、政府決策層的直接需求。

類比推理規律。由於地球本身或地殼物質整體上分布不均衡、不均一性,地質工作認識上的循序漸進,由個別到一般、由局部到整體、由粗及精、由表及裡、由淺及深,需要不斷積累信息,研究分析、類比推理及其綜合提升等,因此,類比推理及長期積累的規律性表現尤為突出。

多學科交叉規律。地質找礦或礦產勘查開發、地質工作服務領域擴大和地質科學研究等工作都需要多學科交叉滲透或多學科協作攻關; 同樣,地質工作的規劃部署、組織管理和地質成果存在的多樣性以及如何適應國家整體要求的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等,也需要多學科交叉、配合或綜合協調,方能不斷推動地質工作發展。

這些普遍性規律,並非地質工作所專有,經濟社會發展中的許多工作中都有相同的特點。但由於地質工作的對象———地球的不均衡性及其地質作用發生過程早已完成,難於再現的特性更為突出,這對在地質工作中循序漸進的作法和對多解性的成果進行綜合協調,就顯得十分重要。

六、我國地質工作發展的國情特點

中國地質工作的發展,同樣也遵循了地質工作的許多普遍性規律,但是,由於中國特殊的國情,經濟社會發展所處的階段,與其他國家對地質工作涵義的認知有所不同,使其具有明顯的國家特點和中國特色。

( 1) 非常規高強度地發展地質工作。由於新中國是由落後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直接進入新民主主義、社會主義階段,沒有發達的資本主義經濟基礎。新中國成立初期,地質工作基礎薄弱、人才匱乏、經濟實力不強,對地質工作的需求急迫,國家採取非常規方法發展地質工作。主要措施是: 集中使用人才、優先勘探已知礦床、加大投入地質教育; 聘請蘇聯專家,套用蘇聯規范標准,實行地質工作計劃管理; 發動群眾找礦和報礦。

( 2) 地質工作由多部門全面推進。由於對礦產資源勘查的強烈需求,以及後來各工業部門發展的分工需要,我國地質工作很快就由中央統一計劃的地質工作劃分為多個部門管理的地質工作,形成了地質工作綜合部門與工業部門的共同快速發展的態勢。改革前的所謂 「百萬大軍」的現實,以至於目前為止仍然存在的所謂 「地勘行業」和 「部門地質」,成為地質工作改革中不得不面對的問題。

( 3) 地質工作的各專業、各階段發展不協調。基礎性地質工作薄弱,前期性的礦產普查工作落後,地質科學研究工作與地質調查工作相互脫節,成為一個階段以來難以解決的問題。

( 4) 地質工作受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形勢和政策變化的影響而忽起忽落,發展不平穩。受政治體制的影響,經濟發展環境的催化,對地質工作高指標、急要求、搞會戰,主觀需要不顧客觀可能,過分強調了勘探工程的作用和數量的考核,違背地質工作科學認識和科學程序, 「長官意志」往往決定了一個階段地質工作的發展方向和重點。有許多的行政命令和主觀意志,是因為不了解地質工作的客觀規律,主觀願望是好的,但結果是對地質工作造成了巨大的損失和浪費。

( 5) 計劃經濟體制對地質工作發展的影響。計劃經濟發展時期的地質工作,由於部門林立,各自部署和發展地質工作,導致地質隊伍發展過快,規模過大,工作重復,管理分散; 各部門的地質勘查工作以及地質調查與地質科研、地質教育之間配合不夠協調,地質工作對社會經濟發展的服務面較窄,地質工作的運行機制有時背離科學規律和經濟規律,整體效益較差。國家計劃經濟體制對地質工作發展影響的是深刻的,改革開放以後經過艱難的探索和不斷調整,至今仍難以適應經濟社會的發展進程。

J. 請問工程地質對我學的專業到底有什麼作用啊

工程地質教的好像都是一些概念的東西,你以後會學土力學的課程,這門課程在以後你工作時是挺有用的(如果你以後做設計)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