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陽什麼地質
Ⅰ 大別山,雪峰山分別在幾個省,它們的地質結構是怎樣的
雪峰山在湖南境內。大別山在河南、安徽和湖北的交界之處。
廣義雪峰山(雪峰山脈),主脈是東北-西南走向,南起廣西的北部,與八十里大南山相接,北到益陽市北部,西部在湖南省沅江以東(包括資水流域的北部),西側是湘西丘陵,東部伸出兩條巨大支脈,一條到新邵縣的金龍山-天龍山,一條到安化縣-漣源市(專稱梅山)。還有一批褶皺斷塊山。資水把它分為北段和南段。南段山勢陡峻,北段被資水穿切後,漸降為丘陵。長350千米。主峰蘇寶頂,海拔1934米,位於洪江市與洞口縣之間;次高峰白馬山,海拔1781米。植被為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及各種杉木為主,垂直分異明顯。
名片:雪峰山主峰蘇寶頂
錯誤說法1:「雪峰山是資江與沅水的分水嶺」,事實上,僅僅在南部-中部才如此,北部不同。 錯誤說法2:「沅陵縣在雪峰山脈」。事實上,雪峰山與武陵山之間有個長形大山脈沒有命名(有的人戲稱為「武雪山」),在懷化市境內,從沅陵縣延伸到通道縣。沅陵縣東部在這個無名大山脈的北部上,西部在武陵山的東南部余脈上。
地形
雪峰山,湖南省東西兩部不同自然景觀及沅江和資水之間的分水嶺。位於省境中部偏西,中國第二級地勢階梯的南段轉折帶,雲貴高原東坡過渡到江南丘陵的東側邊幅;是較獨特的地理單元。
雪峰山屬「原始江南古陸」的西南段,呈一向北西突出的弧形構造。廣泛分布前震旦系冷家溪群、板溪群一套由淺變質的板岩、變質砂岩及千枚岩組成的地層,震旦系變質碎屑岩亦發育良好,早古生代寒武—志留系的板岩、灰岩、細砂岩等組成的地層間有出露。[6]
資水下游在此成直角轉折切過雪峰山,形成新化至煙溪間的峽谷,湘黔鐵路由此通過。在柘溪建有大型水力發電工程。雪峰山杉木資源豐富,會同縣為重要杉木林區,以速生、優質、高產著名。毛竹、馬尾松也有大量分布。山地南部接近南嶺,有華南栲、紫楠、銀木荷等熱帶性植物生長。
雪峰山屬「原始江南古陸」的西南段,呈向北西突出的弧形構造。廣泛分布前震旦系冷家溪群、板溪群一套由淺變質的板岩、變質砂岩及千枚岩組成的地層,震旦系變質碎屑岩亦發育良好,早古生代寒武—志留系的板岩、灰岩、細砂岩等組成的地層間有出露。因受加里東運動的抬升,形成一系列北北東至北東向的隆起與拗陷;又經燕山運動的強烈影響,產生一系列北北東向的斷裂和褶皺,從而進一步奠定了雪峰山構造地貌的格局。
地貌
雪峰山為正向構造的古老隆起山地,南起於湘桂邊境的大南山,尾翼傾伏於洞庭湖區,綿亘300餘公里,橫跨80~120公里,具有千米以上的峰巒嶺脊,中段山脊標高1200~1700米,主峰羅翁八面山蘇寶頂海拔1934米。山體受繼承間歇式抬升活動和外力作用的影響,呈現900~1100米、650~800米、450~550米、240~350米等多級剝夷面。溝谷切割深度自150~750米不等,加之斷層發育,嶺壑交替起伏。整個山體兩側,大致呈現出東坡陡峻、西坡緩傾的地勢。沅江支流巫水、漵水、夷望溪,資水西源及其支流平溪、辰溪等均出自山地兩側。兩條幹流切過雪峰山體中北段,河道呈「S」狀轉折,形成峽谷。
Ⅱ 湖南省主要的地質災害是
湖南省幾種主要抄的地質災害包括有滑坡、崩塌、泥石流、岩溶坍陷、采空區地面沉陷、河流淤積等
地質災害與地區有關聯。桑植主要體現在滑坡、崩塌和泥石流;石門主要是地面岩溶塌陷;辰溪雙峰主要為采空區沉裂;益陽主要是因為水庫的修建而引發地面沉陷。
Ⅲ 湖南益陽安化地形是盆地還是什麼
安化地形地貌多樣,地勢從西向東傾斜,西部高峰九龍池,海拔1622米,東部善溪口,版海拔57米,相對高差1565米。權[9] 境內群山起伏,嶺谷相間,有較大的山脈29支,有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峰157座,屬典型的山區縣。全縣共有山地面積4052.5平方公里,占縣域面積的81.9%;山崗地面積有546.9平方公里,占縣域面積的11.1%;崗地面積134.0平方公里,占縣域面積的2.5%,平地面積139.7平方公里,占縣域面積的2.8%,其餘為水面。
Ⅳ 洞庭湖區地質構造
12.2.1 湖盆構造骨架
洞庭湖盆地位於湖南省北部,北與江漢平原相連,為燕山期以來發育在揚子地台江南古陸東段的中新生代斷陷盆地,其大地構造位置屬新華夏系第二沉降帶江漢盆地的南部。洞庭盆地是在古老隆起的基礎上斷陷而成的。自燕山運動早期,歷經多次構造運動,直至喜山運動才形成現今之面貌。它東接幕阜九嶺隆起,西鄰武陵隆起,南連雪峰隆起,北有華容隆起,在拗陷的西北部經澧縣凹陷與江漢盆地相溝通。自中新生代以來,共接受了6000餘米厚的陸相碎屑沉積。拗陷內廣泛被第四系及第三系覆蓋,河流、湖泊極為發育,拗陷內部幾乎沒有基岩出露,僅在西部及南部邊緣有一些零星露頭。湖盆由北東和北西向兩組斷裂所圍限,嚴格控制了湖盆的邊界。其西為合口─河伏(黃石水庫)北東向斷裂,東為黃市─寧鄉北東向斷裂,北為閘口─岳陽北西向斷裂,南為常德─長沙北西向斷裂。斷裂的控制使洞庭湖表現為規整的平形四邊形外形。
12.2.2 斷裂構造的遙感解譯
洞庭湖地區斷裂構造解譯使用的遙感圖像為美國 Landsat-5 TM5、TM4、TM3波段1∶25萬假彩色合成圖像沙市幅(95.9.23)、常德幅(93.2.5)、洪湖幅(94.5.8)和岳陽幅(93.1.29)鑲嵌圖。通過解譯及資料的綜合分析對比,並根據其規模大小、延伸方向、分布特點和影像特徵進行分帶,洞庭湖盆地可劃分為澧縣凹陷、太陽山凸起、安鄉—常德凹陷、目平湖凸起、沅江凹陷、白馬寺凸起及汩羅—湘陰—寧鄉斷陷等7 個次級構造地塊。其間斷裂構造發育,主要發育東西向、北西向、北東向、南北向和北北東向幾組斷裂帶共21條,其中東西向斷裂帶2條,北西向斷裂帶4條,北東向斷裂帶5條,南北向斷裂帶7條,北北東斷裂帶2條。此外,還有北西西斷裂帶1條。
洞庭湖區構造對河湖形成及分布具明顯的控製作用,主要表現在:
(1)東西向構造:區內規模最大、影像特徵最醒目的一組構造,分布於洞庭湖盆的北部和南部。
澧縣─廣興洲斷裂帶。由三個斷裂亞帶組成:北亞帶在王家廠一帶控制王家廠─如東一線河流、湖泊呈東西向分布,長江的藕池鎮至監利段由南北向呈直角轉向東流;中亞帶控制著石門至津市段澧水的流向;南亞帶則在臨澧、珊珀湖、君山一帶局部影響或控制江河的走向。三條斷裂亞帶所夾東西走向之地塊,澧水北側地塊表現為相對沉降,南側修梅至華容一線表現為相對上升。
常德─黃市斷裂帶。由兩個亞帶構成,嚴格控制著南洞庭湖的南北邊界及沅江下游的分布。斷裂所夾地塊相對兩側總體表現為下降。它嚴格控制著南洞庭湖的形成及發育。
(2)北西西向構造:北西西向構造帶展布於圖區南部,控制著洞庭湖的西南邊界,同時嚴格控制著晚白堊世以來地層的沉積分布。
(3)北西向構造:共發育四條,具等距分布特點,與北西西向斷裂帶相交呈一定夾角。閘口─岳陽斷裂帶南東段控制著洞庭湖的北東邊界。澧縣─長沙斷裂帶規模最大,影像特徵最清楚,從圖像上可看出該帶對該區河湖的分布起明顯的控製作用,斷裂北東側相對南西側下降幅度較大。湖泊、河網皆分布於北東側。七里湖、澧水洪道、萬子湖西南緣及湘江的靖港─長沙段沿斷裂帶流向南東或北西,斷裂兩側影紋色調、地貌特點、水系發育特徵等皆明顯不同。該帶向北西出圖幅在宜都一帶局部控制著長江的流向,並局部控制著江漢平原的邊界。
(4)北東向構造:共劃分為5個斷裂帶。合口─黃石水庫斷裂帶和公田(黃市)─寧鄉壓扭性斷裂分別控制了湖盆的東西邊界。該組斷裂帶中,規模最大者為岳陽─桃江斷裂,影像特徵十分醒目,控制了東洞庭湖沉降中心的分布。自岳陽向北東出圖幅控制著岳陽─武漢段長江的分布。
(5)南北向斷裂:南北向斷裂較為發育,據分布特點可分為7個帶。其中以藕池─益陽斷裂帶規模最大,控制著藕池河、石首以北長江段的流向。在赤山一帶影像特徵最為醒目,控制著西洞庭湖的東岸線。以赤山隆起為界,又使得常德─黃市東西向斷裂凹陷帶一分為二,東側的南洞庭湖繼續下沉,而西側的目平湖及沅江下游一帶則相對上升,湖河萎縮形成星羅棋布的大小湖泊,使得今日目平湖進入枯水季節只剩下很小的水域與河溝相通。在澧縣─長沙北西向斷裂帶的北東側,河網的分布除受北西向構造控制外,其走向嚴格受南北構造控制,自北向南匯入澧水洪道。此外,在南洞庭拗陷內,受次一級南北向斷裂控制,又形成一系列次級隆起和拗陷。如赤山隆起,萬子湖拗陷,劉家湖─楊林寨隆起,橫嶺湖拗陷等。
(6)北北東向構造:主要是在早期南北向構造的基礎上,遷就利用先期斷裂發育而成,使其形成「S」型構造,走向略偏東,如王家廠─常德一帶(暫劃入南北向構造)。區內北北東向構造最為醒目的有錢糧湖─劉家湖斷裂和岳陽市─寧鄉(湘江)斷裂。前者控制了東洞庭湖西界。湘江斷裂則嚴格控制著現代湖盆的東界。重磁測量資料反映為線狀異常,地貌形態及影像特徵反映十分明顯,為一長期活動的大斷裂,也是本省地震強烈活動帶。
總之,洞庭湖區河湖分布特點與不同期次、不同方向的斷裂構造密切相關。晚近時期的構造運動,尤其是現今構造應力場的作用,是控制洞庭湖河湖變遷的主要因素。
Ⅳ 益陽的地形以什麼為主
全市土地總面積12144平方公里,為全省總面積的5.83%,其中山地佔39.71%,丘陵佔10.05%,崗地佔6.7%,平原佔32.44%,水面佔11.10%。境內由南至北呈梯級傾斜,南半部是丘陵山區,屬雪峰山余脈;北半部為洞庭湖淤積平原,一派水鄉景色。「背靠雪峰觀湖浩,半成山色半成湖」。南部山區最高處為海拔1621米,北部湖區最低處為海拔26米,南北自然坡降為9.5%。
氣 候
市境屬亞熱帶大陸性季風濕潤氣候,具有氣溫總體偏高、冬暖夏涼明顯、降水年年偏豐、7月多雨成災、日照普遍偏少,春寒陰雨突出等特徵。年平均氣溫16.1℃—16.9℃,日照1348小時—1772小時,無霜期263天—276天,降雨量1230毫米—1700毫米,適合於農作物生長。
資 源
益陽礦藏資源豐富,是遠近聞名的「小有色金屬之鄉」。已知的礦床、礦點有140多處,已探明的礦床、礦點40餘處,其中中型礦床5處,小型礦床15處,礦點和礦化現象120多處。主要礦藏40多種,銻、鎢、釩、石煤的儲量為湖南省第一。主要礦種中,具有工業開采價值的有錳、銻、金、釩、鐵、石煤、硫鐵礦、磷礦、石灰岩等10多種,其中,銻保有量達36萬噸,且品位高,開采價值較大。稀有金屬分布較多,尚有待勘探、開采。水晶礦、重晶礦、粘土礦、石英砂、螢石、高嶺土等非金屬礦藏,儲量亦豐
Ⅵ 益陽屬於什麼地方
益陽市
位於湖南省中部偏北。全市轄赫山、資陽、大通湖3區及沅江市、桃江縣、南縣、安化縣,全市總面積12144平方公里,總人口465.
33萬。
Ⅶ 益陽有什麼山
益陽來我呆膩了,你是指益陽市好源玩的地方還是整個益陽好玩的地方啊,如果只在益陽市裡玩,那就沒地方玩了,就只有奧林匹克公園
百竹園
白鹿公園
梓山湖,如果是指益陽整個地區那就你還可以去四方山、魚形山,碧雲峰(益陽赫山區最高峰,赫山電視台就在那裡),還有桃江市的桃花江
桃江竹海,沅江的胭脂湖
赤山島
南洞庭湖,安化的羞女峰
羅溪瀑布
Ⅷ 以前益陽414地質在赫山區泥江口鎮大山村嗎
以前在衡龍橋,大泉鄉那裡
Ⅸ 湖南益陽所什麼地質
益陽其實挺大的,西部多山,中部多丘陵,東北部是平原。平原由河湖沖積而成,土壤肥沃。中部丘陵崗地,土壤多屬板頁岩風化而成。西部中低山地,也是頁岩紅土層居多。
Ⅹ 益陽不是板塊交界處為什麼會地震
湖南,遠離地震帶,在很多人心裡,始終覺得地震離我們遙遠。然而,地震終究還是讓我們大家都感受到了。我們腳下的土地,並不如想像中那樣安全和平靜。
據統計,湖南有史可查且大於4.7級的地震約有20次,地震總數更是多達200餘次。在華南諸省里,湖南的地震是最多的。
尤其是在三百八十多年前的明崇禎四年,常德澧縣曾發生破壞性地震,史稱「常德地震」。《明實錄·崇禎長編》對這一地震有詳細的記述,「澧州亦震數次,城內地裂,城牆房屋崩壞,壓死居民十餘人,王家井噴出黃水,鐵尺堰噴出黑水,彭山崩倒河為之淤」。
《湖湘地理》地質顧問童潛明考證,「彭山崩倒」的所在地是彭山,「河為之淤」的河是澧水。因為地震最易引起滑坡,史書說的崩倒就是滑坡,這個地震滑坡是湖南有史記述的最早的滑坡,也是華南內陸唯一的地震引起的滑坡。
我們走在洞庭湖邊上,也許腳下正發生小地震,只是感覺不到罷了
湖南的地震主要集中在洞庭湖的周邊,全省大於4.7級地震20次,洞庭湖區就有12次。這是因為洞庭湖盆地在現代新構造運動中仍在沉降,每年下沉1厘米左右,它周邊的山地丘陵卻在上升,一邊上升,另一邊下降就會形成斷裂或引起老斷裂的復活,如此地震就發生了。
我們走在洞庭湖邊上,也許腳下正發生小地震,只是我們感覺不到罷了。一般3.8級以上的才是有感地震。
湖南不在大地震帶上,但地殼沉降的新構造運動可能導致地震
地殼運動是不均衡的,它的發生與所處大地構造單元有關。大地構造單元一般以隆起與坳陷來定;也可以根據地殼運動的強度分為活動區與穩定區。
活動區大都在隆起區與坳陷區的過渡部位,這里的地殼差異性升降會使岩層錯斷(即斷裂),或使原有的斷裂重新活動,這就是常說的活動斷裂。活動斷裂最強的表現就是地震。因此可以說地震是斷裂活動的結果,也可以說因為有地震才認為斷裂在活動。
湖南的地震、地質工作者將湖南劃分出一系列的隆起區與坳陷區,它們的邊界往往有活動斷裂。
現知有記錄的4級以上的歷史地震往往又沿這些斷裂帶分布,如太陽山斷裂、湘江斷裂、常德-益陽-長沙斷裂、桃江-城步斷裂、瀏陽-衡陽-江華斷裂、三都-郴州斷裂等。
應該指出的是,這些斷裂是確實存在的,但僅憑地震就說在活動,多少有點牽強附會,不過斷裂活動的確是地震的元兇。因此為了預測地震,研究斷裂的活動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