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北海地質磡探設計有哪些
⑴ 廣西北海職業學院有什麼專業
廣西北海職業學院設有機電工程系、旅遊商貿系、經濟管理系、電子信息工程系、文化與傳媒系、基礎學科部、社會科學部、中專部等八個系部,實行院系二級管理體制。
現有5大專業群44個高職專業57個專業方向,構建了以港口運輸類專業為特色,以濱海旅遊服務和財經商貿專業群為主幹,以電子信息、教育和文化藝術專業群為體量的專業格局。
北海職業學院是經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由國家教育部備案,是北海市政府舉辦的唯一一所公辦普通高等院校。學院秉承40餘年辦學優良傳統,深受海洋文化的熏陶。
先後獲得「國家級語言文字規范化示範校」、「全區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就業工作先進集體」、廣西區「五一勞動獎」、自治區「高校安全文明校園」、自治區「和諧學校」;
自治區「衛生學校」、自治區「文明單位」、自治區「少數民族傳統體育先進集體」、北海市「園林式」單位等多項榮譽。
(1)廣西北海地質磡探設計有哪些擴展閱讀:
學院立足北海,面向廣西北部灣經濟區,為促進區域經濟社會繁榮發展提供人才保障和服務。學院的發展定位是以服務臨港產業為核心,努力建成專業結構優化、海洋文化特色鮮明、規模適度、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求、區域領先的高等職業院校。
學院位於北海市西藏路48號,學院辦學條件優良,師資力量雄厚。2019年春季學期全日制在校生為14650人;教職工648人,其中專任教師466人,教授、職稱教師66人,碩士、博士以上學位教師132人。同時還聘請有校外專家、行業企業高級技術人員和外籍教師,形成了專兼結合的教師隊伍。
截止2019年6月,現有教職工661人,其中專任教師474人,教授、副教授職稱教師66人,碩士、博士以上學位教師179人,雙師素質教師占專業課教師比例達到40%,廣西行業教育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12人。
廣西高校優秀中青年骨幹教師1人。同時還聘請有校外專家,行業企業高級技術人員、能工巧匠及外籍教師,形成了專兼結合的教師隊伍。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北海職業學院
⑵ 廣西北海274地質隊什麼樣
聽說還好,以前搞鋁土礦勘查積累了些本錢、經驗,不過對於其他金屬礦的勘查好像沒什麼成就!
⑶ 廣西壯族自治區北海水文工程礦產地質勘察研究院怎麼樣
江西有色好點,除非你老家是廣西。江西的資源比較豐富,江西有色的效益還是不錯的。
⑷ 廣西海岸帶地質環境資源屬性分析
歐業成
(廣西北海水文工程礦產地質勘察研究院,北海536000)
摘要:廣西海岸帶地質環境資源豐富多樣,這些資源具有三大屬性:自然屬性、功能屬性和災變屬性。本文試圖通過對這些屬性進行分析,尋求環境調查工作與規劃管理工作的共性和結合點,為海岸帶經濟可持續發展服務。
關鍵詞:海岸帶;地質環境資源;屬性;結合點
廣西海岸帶一直以來以其豐富的自然環境資源吸引著人們,人類工程活動對自然環境產生了嚴重的影響,環境地質問題不斷顯現。為確保海岸帶的可持續發展,需要在以地學為基礎的海岸帶綜合研究的基礎上,進行保護與綜合治理[1]。因此,分析認識海岸帶地質環境資源的自然屬性、功能屬性和災變屬性這3大屬性,尋找出環境調查工作與規劃管理工作的共性和結合點,為海岸帶綜合規劃管理提供信息與依據,顯得尤為重要。
1 廣西海岸帶的地質環境資源背景
廣西海岸帶地處我國南部,南瀕北部灣。海岸帶陸域范圍約13000km2,大陸岸線總長1435km,灘塗面積約976km2,沿海0~20m等深線淺海面積6488km2。其特點是岸線迂迴曲折,港灣眾多,灘塗廣布,資源豐富而復雜。重要的地質環境資源除土地資源外主要有港灣資源、旅遊地質資源、油氣和礦產資源等。
依託豐富的環境資源,沿海各地進行了風景旅遊區、礦山、港口碼頭、養殖區等規劃與開發,給當地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帶來了良好的效益,也產生了不容忽視的環境地質問題。以北海市南部海岸灘塗為例,該段海岸線總長約23km,潮間帶寬度一般為300~1600m,天然坡度約為1‰~2‰。分布中-細粒石英砂,沙質潔白松軟,天然白度達到80%,
SiO2含量在99%以上,形成「沙灘、海水、陽光」的優良環境。其開發利用現狀主要為:
(1)1986年北海市人民政府將其命名為「北海銀灘」,並對中區(白虎頭漁村一帶)進行旅遊開發。1989年國務院將北海銀灘定為國家級旅遊度假區,北海及北海銀灘從此逐步揚名海內外。
(2)20世紀80年代初在其中部僑港鎮建設了漁港,90年代中期增設國際客運碼頭。
(3)在西段先後建設了水產油庫輸油管海堤和南萬漁港防浪堤等工程設施。
(4)近幾年在灘塗及近岸陸地修建了大量高位蝦塘。等。
而已經出現的環境問題有:北海銀灘中區沙灘變窄、沙體發暗;在西段沙體移動形成新沙堤;在灘塗上的工程設施發生基座潛蝕等。總體上沙灘的景觀價值有所降低。
出現這些問題的直接原因,是由於在沙灘上修建了建(構)築物導致潮流狀態改變,以及進行海水養殖改變岸灘面貌並產生污染源等。即載入了不合理的功能(設施)而造成的。
但是現狀有關規劃對這些問題仍然沒有予以應有的重視:
如在國際招標基礎上形成的《北海銀灘旅遊區規劃設計》(2001~2020)中仍然保留了輸油管海堤和防浪堤等現有工程設施;新近的《廣西壯族自治區海洋功能規劃》(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2005.2),在「北海銀灘」海岸帶也規劃了海域養殖、旅遊、港口等功能區域(點)。這就意味著,對已開發的銀灘旅遊區自然景觀造成不良影響的根本原因將長期存在。
老百姓的盲目開發情有可原,而專門的規劃出現令人遺憾的方案,卻不得不叫人深思:為何會出現這樣的狀況;如何預測這些功能規劃與實施對環境資源的友好、協調程度;如何對海岸帶已出現或潛在的眾多問題進行綜合治理,確保海岸帶的協調發展?筆者認為充分認識海岸帶地質環境資源的屬性是其重要的前提與基礎。
2 地質環境資源屬性分析
2.1 屬性基本涵義
綜合分析廣西海岸帶地質環境資源特點及其在規劃管理、開發利用中遇到的問題,可以概括出3大屬性:自然屬性、功能屬性和災變屬性。其涵義初步歸納為:
2.1.1 自然屬性
指符合一定地質地貌條件的環境資源所潛在的固有性質,強調資源的客觀性,又可稱客觀屬性。
(1)從種類看,有多樣性和多重性等。
總體上地質環境資源存在多樣性,即種類豐富多樣;對單體來說地質環境資源又具有多重性、即某一環境資源屬於多種地質環境資源類型,如砂質灘塗既屬旅遊地質資源,又是石英砂礦產資源等。
(2)從時空分布看,有重疊性、顯露性、穩定性等。
重疊性:指在同一地質地貌單元空間內分布了兩種及以上的環境資源,如大部分海灣既為港灣資源,又疊布了灘塗、海島,屬於旅遊地質資源或礦產資源。
顯露性:分顯露的、隱埋的。廣西海岸帶的地質環境資源絕大部分分布地表、顯露性好,主要礦產除石膏外適合於露天開采。
穩定性:在一定時空范圍內,在自然條件下地質資源(體)是否穩定的性質。可分穩定、次穩定和不穩定的。
2.1.2 功能屬性
指某一客觀的地質環境資源通過規劃、實踐等活動被人為地賦予一定功能後所表現或可能表現的性質。包括適宜性、穩定性、再生性。
(1)適宜性:指環境資源是否適宜於規劃的功能或開發的要求,包括多宜、單宜、不宜等。
(2)穩定性:指在進行人類工程活動,地質環境資源直接或間接地受到影響時,在數量質量上所表現出的時空穩定能力。可分穩定的、不穩定的和滅失的。
(3)再生性:資源被利用後是否可以得到自然恢復再生成的性質。包括可再生、不可再生兩方面。
這些功能屬性強調人為性,是對應於人為干預(規劃、開發利用等)時環境資源所表現或可能表現出來的性質。當賦予不同功能時,其表現的性質是不一樣的,如沙質灘塗,在穩定性方面,作為旅遊資源利用應是穩定的,作為石英砂礦開采顯然是不穩定、會滅失的。
2.1.3 災變屬性
指人類工程活動對環境資源產生影響時,環境資源在產生環境地質問題(災害)方面所體現出來的性質。包括敏感性、脆弱性、持久性和自復性。
(1)敏感性:是指地質環境受人類工程活動影響時災變(出現問題)反應的快慢以及所需影響的程度的大小,即發生災變的難易程度。分敏感的、不敏感的。
(2)脆弱性:是指災變在地質環境資源體上反映出來的難易和大小、輕重程度。其區別於敏感性在於包含有災變的嚴重程度。分脆弱的、不脆弱的。
(3)持久性:是指災變發生後在地質環境資源體上持續影響的時間長短,分持久的,暫時的。暫時性則往往是可恢復的,因而持久性又可理解為可恢復性。
(4)自復性:對可恢復性來說,發生災變以後若能在自然條件下能夠自我恢復的稱具有自復性,若需靠人工來恢復則稱非自復性或他復性。
另外,環境資源發生災變時從空間規模上分還有區域性與局部性。
2.2 屬性關系
(1)功能屬性對自然屬性有一定依存與因果關系,如功能的多宜性是建立在自然資源多重性的基礎上的。
(2)自然屬性是客觀存在,是固有的;功能屬性是受人為影響的,既可被賦予與激發,也可被限制與剝奪,即功能屬性也是可變的。
(3)對災變的幾個性質來說,自然屬性是內因是基礎,功能屬性是外因是誘導條件,災變屬性是自然屬性與功能屬性的綜合體現。
3 屬性分析及其作用與意義
上述幾點屬性關系說明對環境資源利用存在是否合理的問題,功能屬性受人為影響是可控的。這為進行海岸帶綜合治理提供了前提條件,也說明進行屬性分析是必要的。
屬性分析是對與地質環境資源有關的規劃開發方案或項目,以地學為基礎,從屬性角度進行綜合分析,提出評估意見和建議的一項專門性工作。由於此項工作是緊密建立在地學基礎上的,因此屬性分析主要是地質環境工作者(可稱調查者)的職責。
對地質環境資源的開發與保護,規劃管理者、開發利用者與調查者不僅各自職責不同,他們對屬性分析的深度、角度也是不同的,體現在分析的路徑方向也就不一樣。規劃管理與開發利用者往往是從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出發,結合資源的基本特點來謀劃、實施,亦即其在屬性關系中所體現出來的工作路徑一般為「自然屬性-功能屬性」。而地質環境工作者在進行屬性分析時,應該是根據社會需求,結合資源條件來分析災變的可能結果,並提出相關對策建議,其在屬性關系分析中所體現出來的工作路徑一般為「功能屬性——自然屬性——災變屬性——功能屬性」。如圖1所示。
圖1 屬性分析示意圖
屬性分析的主要作用與意義為:
(1)為海岸帶地質環境調查評價提供思路與方向。在調查之前或調查過程中就要有屬性概念,以獲取必要的內容、信息,為調查對象貼上屬性「標簽」。
(2)為綜合管理提供最真實客觀的信息、依據。由圖1可知,規劃管理(開發)者與調查者在環境資源中的結合點主要落在功能環節上。筆者認為功能屬性這一「標簽」就是地質調查與社會(環境)管理者工作最主要的共性與結合點。規劃管理者對環境資源進行規劃利用,注重的是資源的功能,但往往比較主觀,而通過屬性分析才能提高其與客觀相吻合的程度。即調查者給予「標注」以後,規劃、管理者就可以更好地綜合分析利用調查成果,使規劃開發與環境相協調。
(3)依據屬性分析,在規劃管理中,可以掌控一些原則。如在多宜性區域進行規劃時要確保主導功能的發揮;在災變敏感、脆弱的地方要進行論證,採取對策;對具有多重性的不可再生的資源應優先地以保持其長期存在防止滅失為原則,這點尤為重要,如20世紀80年代初,曾在北海市南岸進行了石英砂礦詳查,若真作為礦產資源開發利用,那麼今天的「北海銀灘」可能就不存在了。
(4)3大屬性均帶有時空的概念,提醒我們的工作要有前瞻性,要與時俱進,不斷修正已有的認識與方案。
4結束語
地質環境資源屬性分析,實質上是要對資源規劃開發方案進行評估,核心強調主觀功能開發要與客觀自然環境的協調,防止、減輕災變的影響。但進行屬性分析不僅要建立一套相應的技術方法,尚需形成一定的工作機制(類似於建設用地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工作),這是一項值得重視的工程。
本文僅以地質環境資源為例進行初步分析,試圖拋磚引玉為海岸帶綜合治理找到合理有效的分析手段與方法。由於作者水平所限,謬誤難免,敬請指正。
參考文獻
[1]何起祥,劉守全,周永青等.中國海岸帶的地質特徵與綜合治理.見:中國地質調查局編.海岸帶地質環境與城市發展論文集.北京:中國大地出版社,2005.40
On the Properties of the Geo-environmental Resources in Guangxi Coast Zone
Ou Yecheng
(Beihai Institute of Engineering Geology & Mineral Resouces Exploration, Beihai 536000)
Abstract: Guangxi coast zone is quite abundant in geo-environmental resources. Based on defining their three major properties of resources: a natural, a functional and a disaster properties, the relationship and significance of the three are analyzed. The combination point of the resources survey is found ou and their planning is a basic premise for sythetical management and rabl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the coast zone.
Key words: Coast zone; Geo-environmental resources; Property; Combination point
⑸ 廣西地質勘查單位改革發展專題調研報告
為摸清各地貫徹落實《國務院關於加強地質工作的決定》的情況,進一步加強地質勘查行業管理。2007年7月16日,國土資源部地質勘查司組織調研組對廣西壯族自治區地質勘查單位改革發展情況進行了調研。調研組與廣西壯族自治區國土資源廳、地勘局聯合召開了座談會,實地調研了廣西壯族自治區地勘局(以下簡稱廣西地勘局)的第四地質隊、二七四地質隊、二七一地質隊和國土資源廳直屬的廣西地質環境監測總站,組織邀請地質勘查單位的各類人員填寫了地勘行業問卷調查表200份(由於對問卷調查表要進行綜合統計,說明材料將另行撰文,本文不再提及)。現將有關情況匯報如下。
一、調研單位基本情況介紹
(一)總體情況
1.地質勘查單位情況
截至2006年12月31日,廣西共有地質勘查單位47個,其中國有地質勘查單位共29個。國有地質勘查單位中屬地化管理地質勘查單位23個,中央直屬地質勘查單位6個。擁有地質勘查資質的單位45個。
2.地質勘查單位從業人員情況
截至2006年末,全區共有職工8865人,其中,地質勘查從業人員5089人。地質勘查從業人員中技術人員3419人,地學專業人員2258人,具有高級職稱人員668人,具有中級職稱人員1532人。
國有地質勘查單位職工人數6551 人,其中,地質勘查從業人員4310人。地質勘查從業人員中技術人員2783人,其中,地學專業人員1831人,具有高級職稱人員480人,具有中級職稱人員1233人。
全區地質勘查行業離退休人員10786人,其中國有地質勘查單位離退休人員9462人;2006年全區離退休人員經費17093.24萬元,人均經費15848元。國有地質勘查單位離退休人員經費16833.24萬元,人均經費17790元。
3.地質勘查單位經營情況
2006年全區地質勘查行業總收入139206.8萬元,其中,地勘業收入38120.4萬元,礦業權轉讓收入3514.6萬元,礦產開發收入3750.4萬元,工程勘察收入46682.6萬元,其他產業收入22929.6萬元。
全區國有地質勘查單位總收入82923.1元,其中,中央、自治區財政分別撥付地質勘查費2081.9萬元和22542.5萬元,礦業權轉讓收入3357.8萬元,礦產開發收入643.8萬元,工程勘察施工收入18469.4萬元,其他產業收入21466.6萬元。
(二)廣西地勘局情況
廣西地勘局有下屬地質勘查單位45個,其中經自治區編委確認的地質勘查事業單位35個,屬於自收自支從事多種經營工作的單位17個(含6個地勘事業單位)。全局有22個地質勘查單位持有地質勘查資質,其中地質勘查類的甲級資質14個,乙級11個,丙級17個,涵蓋地質、礦產、物化探、水工環勘查、測試及施工。
2006年末,全局在編職工17267人,其中在職職工6841人(其中:地礦884人,建工1261人,基地3772人,工貿及其他924人),離退休職工10426人。在職職工中,在崗職工4998人(其中:地礦879人,建工1239人,基地2001人,工貿及其他879人),富餘待崗職工1190人,內退、退養、長病職工653人。
全局在冊在職專業技術人員3592人。其中:教授級高級工程師23人,高級職稱403人,中級職稱1622人。
2005年末全局資產總量20.06億元,凈資產10.22億元,資產負債率49.04%。2006年全局完成總產值17.61億元,實現總收入17.47億元,其中,預算資金收入3.7億元,實現經營收入13.77億元。地質勘查項目收入9080萬元,建築業收入8.52億元,製造業銷售收入1.47億元,住宿和餐飲業收入0.47億元,采礦業收入0.22億元,批發和零售業收入0.11億元。全局47個單位有40個單位實現盈利。
2005年人均總收入185181元,人均增加值62558元;人均勞動報酬20107元;人均節余及利潤5259元。
(三)地勘局第四地質隊
廣西第四地質隊為地勘局下屬最大的綜合地質隊,現有職工2137人,其中,在職職工701人,離退休職工1436人。在職職工中,在崗職工519人,富餘125人,內退23人,其他34人;從事地勘業人員137人,工勘業人員72人,施工業人員110人,科室管理人員45人,生活基地管理服務人員63人,多種經營業(經濟實體)人員92人;擁有專業類技術人員291人,其中教授級高工1人,高級工程師30人,工程師127人,其他133人。
第四地質隊現有總資產10275萬元,流動資產3246.79萬元,凈資產2230萬元,其中設備資產411萬元。
2006年,第四地質隊財政撥款5687.30萬元,對外增收2019.43萬元,實現總收入7706.73萬元,利潤238.37萬元,其中:地勘收入549.96萬元,利潤296.66萬元;工勘收入1325.38萬元,利潤5.76萬元;多種經營(修配廠、物資公司、測繪院)收入144.09萬元,利潤-64.05萬元。全隊職工人均工資收入為22639元/年。
2006年,第四地質隊礦產資源勘查資金投入總額2756萬元。其中:中央財政投入礦產資源補償費240萬元,地方財政投入屬地化地勘費267萬元,社會資金投入中國內企業投入1900萬元,個人投入152萬元,其他類型投入207萬元。
目前第四地質隊具有「區域地質調查、固體礦產勘查甲級」、「工程勘察專業類岩土工程(勘察、咨詢、監理)甲級」、「工程勘察專業類岩土工程(設計)乙級」、「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單位乙級」、「地質災害治理工程設計單位丙級」、「水文地質、工程地質、環境地質調查丙級」、「液體礦產勘查、地球物理勘查、地球化學勘查丙級」、「岩礦鑒定與岩礦測試丙級」等資質證書。
(四)廣西地質環境監測總站
2000年機構改革後,環境監測總站劃歸廣西國土資源廳直接管理,成為廳直屬事業單位,共設9個科室,1個環境地質實驗室,並分別在南寧、柳州、桂林、北海、玉林、河池、百色、梧州等8個市設有直屬分站,在來賓、貴港市國土資源局設有辦事處。截至2006年底,環境監測總站共有在編人員150 人,其中專業技術人員113人(包括教授級高工1人,高級工程師18人,工程師64 人,初級職稱30人),技術工人及工勤人員37人。此外,聘請各類技術人員13人。有離退休職工61人。
2006年,環境監測總站固定資產為720.87萬元,自治區財政預算撥款1111.34萬元,中央地質調查項目撥款300萬元,市場項目收入1304.43萬元,全年總收入2615.77萬元。
環境監測總站現有「水文地質、工程地質、環境地質勘查甲級」、「液體礦產勘查甲級」、「固體礦產勘查丙級」、「勘查工程施工丙級」、「岩礦鑒定與岩礦測試丙級」、「環境影響評價證書」(乙級)、「地質災害勘查甲級、設計甲級」、「地質災害評估甲級」、「地質災害治理施工監理乙級」、「建設項目水資源論證資質證書」(乙級)、「編制開發建設項目水土保持方案資格證書」(乙級)等資質證書。
二、地質勘查單位改革發展方式
廣西對地質勘查單位的改革於2000年開始實施,可以劃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的改革為集中合並和結構調整階段,於2001年完成;第二階段的改革為產業下放與分類管理階段,於2004年基本完成。
(一)集中合並和結構調整階段
該階段改革的特點是將全省原隸屬地礦、有色和核工業的地質勘查單位統一整合管理,按專業化、做大做強的原則對原有地勘隊伍進行跨區域的合並和調整,調整後進行分類管理。
根據國辦〔1999〕37號文的有關規定,按照《自治區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印發廣西壯族自治區地質勘查隊伍管理體制改革實施方案的通知》(桂政發〔2001〕3號)的要求,廣西於2001年一季度完成了國家有關部委下放的原地礦、有色、核工業三支地勘隊伍的集中統一管理改革,並在此基礎上堅持以改革為動力、以結構調整為主線、以局為單元、以市場為導向、以資產為紐帶、以優勢企業為龍頭,按照「三個分開」的原則,開展跨地區、跨地質勘查單位的戰略結構調整,從而打破了以隊為基礎的舊模式,建立了地質勘查、經濟實體和基地管理分體運行的新機制。
首先,將全局生產經營性資產和人員集中起來,組建集團公司;廣西地質礦產集團公司於2001年底由自治區人民政府批准成立,該集團公司與地勘局是一套人員兩塊牌子。
其次,在集團公司內部,再以支柱產業為基礎,以骨幹企業為龍頭,組建產業公司。一是以建設精乾地質勘查隊伍為目標,將全局地質、物化探、水文、測繪、測試等技術人員和技術裝備相對集中,經自治區編委批准設立組建了廣西地質勘查總院;二是成立建設工程、旅遊賓館、工貿三個產業中心;三是以地質勘查單位的基地為依託,將全局非生產經營性資產和人員、離退休人員、下崗人員分別留在原基地,保留事業性質,實行物業管理。
2001年底,廣西全面完成了地勘總院所屬各分院、三個產業中心所屬各經營實體的重組改造和各地質勘查單位基地管理的組織機構的組建工作。
(二)產業下放與分類管理階段
該階段的工作特點是將第一階段由於重組和結構調整劃分出去的絕大部分人員重新劃歸原地質隊管理,對部分地質隊結構進行了專業性的劃分和調整。
2003年,根據國家關於加快組建公益性地質調查隊伍和廣西執行部門二級預算的要求,廣西地勘局開展了地質勘查單位集中分類管理工作,全面調整全局地質勘查隊伍結構,撤銷了建工、旅遊賓館產業中心,局部調整了工貿中心,歸並了部分經營實體,將原歸屬局統一管理的廣西地質勘查總院和三個產業中心的所屬分院重新劃分到地質隊管理。從2004年開始,在全局執行了部門二級預算。
現行的地勘行業運行機制是以公益性為主的隊伍和以商業性為主的隊伍各有分工、各有側重,同時也互有交叉、相互配合,以商業性為主的隊伍也承擔部分公益性地質工作,以公益性為主的隊伍保留了一些商業性地質工作,總體上仍屬於混合運作。
三、廣西地勘單位改革與發展的主要成效和經驗
(一)在管理體制上廳、局改革目標一致、工作配合協調、改革成果顯著
2001年,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印發了《自治區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印發廣西壯族自治區地質勘查隊伍管理體制改革實施方案的通知》(桂政發〔2001〕3號),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了《自治區人民政府關於印發廣西壯族自治區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職能配置內設機構和人員編制規定的通知》(桂政辦發〔2000〕135號),將國家有關部委下放廣西的原地礦、有色、核工業三支地勘隊伍集中統一納入地勘局進行管理,為下一步地質勘查單位的改革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為貫徹落實《國務院關於加強地質工作的決定》,2007年5月28日,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下發了《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關於加強全區地質工作的通知》(桂政發〔2007〕19號),為進一步深化廣西地勘行業的改革和發展提供了政策保障。
(二)在機制改革上進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實踐
通過地勘局以局為單元進行結構調整,採取分離的方式把經營性資產和經營性人員分離出來,進行了內部的事企分離改革。通過改革將經營性人員跟經營性資產企業化,將非經營性資產和非經營性人員留下來走事業的路子,減少了事業機制與企業機制的碰撞和摩擦。
(三)通過結構調整進一步優化和配置了資源
以局為單元對全局各類資源進行了有效的梳理和配置,從而相對集中了全局的生產要素,並使部分生產要素可以在同產業內流動,壯大了各產業實力,提高了產業的市場競爭力。
(四)人才的相對集中管理進一步優化了人力資源結構
通過人員調整,使得地質專業技術人員主要集中在地質勘查業,而其他各類產業則集中了過去一二十年改革中培養起來的經營管理人才。專業人才的集中管理以及同時進行的非經營性人員的分離,使地質勘查業和各產業可以專心地去考慮各自產業經濟的發展,優化了人力資源結構,提高了管理效率。
(五)通過地勘行業改革促進了地勘經濟發展
近幾年,廣西對地勘工作的投入(包括國家、市場等方面)有了較大幅度的增長,對地方經濟作出了較大的貢獻。地質勘查單位的經濟總量有較大幅度的增長,職工收入有所增加。
四、地勘單位存在的主要問題和挑戰
(一)深化改革遭遇體制障礙
廣西壯族自治區從2000年開始設計的地質勘查單位的體制改革,無論從改革目標的設定,到應該採取的改革步驟,都具有創新性和前瞻性。但是在體制改革上並沒有很大的突破,體制沒有發生質的改變,直到現在所有的經營單位都屬於國有獨資企業,各產業體制不順、活力不足的問題依然突出。盡管已經進行了兩次產業結構調整,實行了事企分體運行,但總體來說還是在事業體制下實行企業化管理,管理體制長期事企不分、產權不清、責權不明,從而降低了企業的競爭力,並且導致只負盈不能負虧。另外,具備企業化經營條件的地質勘查單位或地質勘查單位中的多種經營實體的企業化改革舉步維艱,企業和從業人員都不願意摘掉「事業」的帽子,所以依然是「事企不分」。以至於目前地勘局幾乎所有地質勘查單位仍實行混合運行,只不過在核算上、分配上有所差異而已。還有,地質勘查單位事業體制所表現的投資主體單一、分配僵化、積累低下等弊端,使已經企業化經營的產業很難適應市場經濟的發展,導致綜合競爭力不強。以上種種因素,使得廣西地質勘查單位的改革已由主動式的改革發展成為被動式改革,2003年的地質勘查單位改革結果也充分體現了現行的涉及事業單位的改革遭遇了難以逾越的政策性體制障礙。
(二)產業結構需要調整
廣西地勘產業發展結構不合理,主導產業定位不清。應該作為優勢主導產業的地質礦產勘查開發業發展速度慢,其優勢培育不夠,佔領的市場份額很小,與優勢產業地位不相匹配。據廣西國土資源廳2006年的統計資料,全區所有地質勘查單位地勘業總收入為38120萬元,占總收入的33.1%;礦業權轉讓收入3514.6萬元,占總收入的3.1%;礦產開發收入3750萬元,占總收入的3.3%;工程勘察施工收入46683萬元,占總收入的40.5%;其他產業收入22930萬元,占總收入的20%。由此可見,地勘主業(包括礦產開發)僅占總收入的39.5%,礦產開發收入僅佔3.3%,還沒有形成探采結合的體制。地質礦產勘查開發業本應成為地質勘查單位的主導產業,但由於長期以來投資體制和管理體制不順等方面的原因,礦產勘查與礦業開發嚴重脫節,成果轉化率偏低,礦產勘查基本游離於礦產開發業之外。在現有體制下,地質礦產勘查項目大多是預算內國家資金項目,只為勘查而勘查,沒有形成地質成果向礦業開發轉換的產業鏈。由於自身資金和體制限制,商業性地質也絕大部分限於探礦權的引資合作勘查或出售,基本沒有融入礦業開發這一環節,無法形成勘查、開發、經營一體化的良性礦業產業互動機制。與此同時,地勘主業之外的工勘和其他產業收入占總收入的60.5%,遠高於地勘主業收入。而這些產業大多是競爭激烈、技術含量低、高成本、低利潤的行業。這種產業發展格局容易導致地質勘查單位國有資產保值增值困難,效益不理想,有的產業甚至處於下滑和虧損的邊緣。還有一些產業則一直是處於不斷更新投入的循環中,投入與安置、產出不成正比,這些產業特點導致其今後無法成為地質勘查單位的主導產業,因此現行的地質勘查單位產業發展格局面臨著結構性的調整。
(三)運行機制阻礙產業發展
由於各種因素的影響(主要是體制因素)廣西地質勘查單位的改革無法使事企完全實現分體運行,幾乎所有的經營實體均呈現出事企混合運行的模式。而這種模式的種種弊端嚴重阻礙了地勘經濟的產業發展。另外,沒有經過產權改革嘗試的全額國有資產經營管理方式,只能導致單位和職工「等、靠、要」思想蔓延,無法調動職工參與地質勘查單位改革的積極性。
(四)專業人才結構矛盾凸現
(1)地質勘查單位的人才結構不合理。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專業技術人員多,綜合管理人員少;二是在二線的人才多,在一線工作的人才少;三是工作條件好、待遇高的地質勘查單位高素質的人才多,工作條件差、待遇低的單位專業技術人員少;四是低技能、年齡偏大人員多,年輕的專業人員特別是綜合管理人才少;五是一些技術專業人員多,部分專業技術人員(如鑽探)少。另外還存在著地質勘查單位專業人員知識老化、知識結構單一和新老接替斷層等情況。
(2)地質勘查單位人才流失嚴重。前些年,由於地勘行業經濟困難,一些地質勘查單位多年沒有地質勘查項目,造成專業技術人才大量流失。近幾年,由於社會對地勘工作需求增加,大量社會資金投入到地勘業,各方對地質勘查單位的專業人才採取了形式各異的吸引手段,也導致了專業技術人才特別是高級專業技術人員的大量流失。
(3)專業技術人才的引進機制不暢。由於體制原因導致地質勘查單位不同程度地存在著人才引進機制不活、選人手段單一、用人觀念陳舊等弊端。
(五)職工思想意識落後和歷史負擔沉重造成改革工作步履維艱
地質勘查單位長期以來實行的是指令性計劃管理,「計劃經濟」的觀念根深蒂固,「等、靠、要」思想普遍存在,還是熱衷於向上要項目、要經費,不是積極開拓產業市場;多數職工對企業化經營信心不足,不願意丟掉「事業單位職工」的身份去闖盪市場,開辟產業。
長期以來,地質勘查單位自身沒有積累,用於發展生產的經營性資產不足,技術裝備落後,自我發展能力差,嚴重阻礙地勘產業經濟的發展。養老、醫療、離退休、基地、住房等大量的歷史遺留問題長期得不到解決,地勘產業的不穩定因素日益加重。上述幾方面的問題對地質勘查單位的改革造成了很大的影響。另外國家和自治區給予地質勘查單位改革的許多優惠政策沒有得到落實,也是導致了地質勘查單位改革無法深入進行下去的重要因素。
五、體會與建議
總結廣西地質勘查單位改革的經驗,由自治區政府主導的對區內屬地化的地質勘查單位進行整合並實施統一管理的方式在全國具有典型的借鑒意義。
(一)該改革方式實施的基本條件
(1)由地方省(區)級政府及國土資源管理部門為主導。廣西壯族自治區政府依照國家對地質勘查單位改革的基本要求,依照實際情況制定並頒布了《自治區人民政府關於印發廣西壯族自治區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職能配置內設機構和人員編制規定的通知》(桂政辦發〔2000〕135號)和《自治區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印發廣西壯族自治區地質勘查隊伍管理體制改革實施方案的通知》(桂政發〔2001〕3號)。為區內屬地化地質勘查單位的集中管理奠定了政策基礎。
(2)以省(區)內最大的屬地化隊伍為整合基礎。廣西是以原地礦部下屬的地質勘查局及其下屬單位為隊伍整合基礎。按照上述自治區兩個文件的要求由經過整合的地勘局負責管理區內全部屬地化的地質勘查單位。
(3)以局為單位進行改革的設計和實施。無論是成立集團公司還是組建廣西地質勘查總院以及建設工程、旅遊賓館、工貿等三個產業中心,均是以局為單元進行的,完全打破了地質隊和原隸屬關系的界限。
(二)該改革方式的特點
(1)改革起步比較早。廣西壯族自治區全面完成了區內屬地化隊伍的集中管理工作是在2001年第一季度,而這項工作的准備工作早在全國地質勘查單位屬地化時已經開始了。
(2)各產業調整的力度比較大。原屬地礦部、有色和核工業的隊伍的地勘產業和其他產業的發展情況並不均衡,此次改革根據區內的條件和各地質勘查單位產業的發展情況,進行了集中與整合並成立了集團公司,由集團公司管理新組建的一個地調總院和三個產業中心。
(3)改革涉及的范圍廣。此次改革涉及了區政府的許多相關部門,涉及到了全區所有屬地化地質勘查單位,關繫到所有地質勘查單位職工的切身利益。因此改革的綜合協調難度比較大。
(三)該改革方式的缺憾
決定地質勘查單位改革是否成功的決定因素是體制因素和政策因素。
(1)體制因素。地質勘查單位的事業單位體制最終在改革實施的中後期成為地質勘查單位改革和發展不可逾越的障礙,這種體制的障礙因素迫使地質勘查單位的改革進程遲滯甚至倒退。當然,由於國家對事業單位的改革尚未開始,這種障礙在短期內不會消除。
(2)政策因素。國家給予地質勘查單位改革的種種優惠政策以及地方政府為推進地質勘查單位企業化改革制定的一系列政策,在實際操作過程中由於遭遇了體制障礙等因素,遭遇了各類相關政策壁壘。導致許多涉及地質勘查單位企業化改革的非常關鍵的優惠政策無法實施和推行,改革的實施和相關政策的不配套引發了一系列的矛盾和沖突。一些地質勘查單位執行的地方性政策由於缺少國家相關政策的支持,在具體操作過程中呈現出有權放、無權收的尷尬局面,使得地質勘查單位改革政策的制定和執行一味求穩、求平衡。
(2007年9月)
⑹ 廣西北海有什麼好的旅遊景點么推薦幾個
廣西北海的來主要旅源游景點就是銀灘和潿洲島。其他的都不大出名,而且可玩性也不強。至於費用,要看吃住標准和交通標准。如果節省一些,一個人玩三天,二千元差不多。
北海銀灘是北海市的旅遊景點,位於廣西北海市銀海區,西起冠頭嶺,東至大冠沙,由西區、東區和海域沙灘區組成,東西綿延約24公里,海灘寬度在30--3000米之間,陸地面積12平方公里,總面積約38平方公里。北海銀灘面積超過大連、煙台、青島、廈門和北戴河海濱浴場沙灘的總和,而平均坡度僅為0.05。
⑺ 廣西北海地質礦產勘察院電話號碼
電話查不到,建議撥打114
地礦北海地質工程勘察院
地址:廣西壯族自治區北海市銀海區鐧懼害鍦板浘
本數據來源於網路地圖,最終結果以網路地圖最新數據為准。
⑻ 有誰了解「廣西水文地質工程地質勘察院」啊
廣西水文地質工程地質勘察院(水文隊),成立於1958年8月,院本部在柳州市東環大道12號,是集水文地質、災害地質、岩土工程、測繪、物探、施工、實驗、審圖、監理等於一體的專業技術隊伍。原為地質部水文工程地質局直屬第六大隊, 1975年後由廣西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管轄。由於局結構調整,先後於1981年、1984年、1985年、1987年和1991年,從我院(隊)劃出部分精良人員和裝備,分別組建了廣西水文地質環境總站、北海水文地質工程地質勘察院、廣西第二水文地質工程地質隊、桂林水文地質工程地質勘察院和柳州水文地質工程地質勘察院與廣西水文地質工程地質勘察公司等單位。1993年,局又將廣西水文地質工程地質勘察公司與廣西水文地質工程地質隊合並,更名為廣西柳州地質工程公司。1998年,又將柳州水文地質工程地質勘察院與廣西柳州地質工程公司合並,組建為新的廣西水文地質工程地質隊(保持隊、院、公司三塊牌子)。我院(隊)現有各類專業技術人員196人,其中注冊土木(岩土)工程師16人、注冊監理工程師6人、高級工程師28人、工程師90人、助理工程師56人;持有工程勘察綜合類甲級,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甲級,地質災害治理工程勘查甲級、設計甲級、施工甲級、監理乙級,地質勘查(水工環地質調查、液體礦產勘查、勘查工程施工)甲級,地基與基礎工程專業承包壹級,工程物探甲級,樁基檢測證書,物探計量認證合格證書,測繪乙級,省級實驗室計量認證合格證書,施工圖設計文件審查機構認定書,公路養護工程施工二類甲級與乙級,公路養護工程施工三類甲級與乙級等18個資質證書。全院實現了電腦自動化辦公,技術成果計算機出圖率100%。是全區地勘系統中資質最高、技術力量最強、服務手段最齊全的地勘單位。1992年至今被柳州市評為文明單位,1992年被廣西區評為先進地勘單位。
近五十年來,我們水工環地質工作者充分體現了建設尖兵和開拓拼搏的精神風貌,不畏艱辛,踏遍了八桂大地23多萬平方公里的山山水水,開展了大量的基礎性水文地質、工程地質調查與研究工作,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成果,填補了廣西水工環地質基礎資料的空白,為國家和地方經濟建設與城市發展規劃發揮了重要作用。先後完成了:全區1/20萬水文地質普查29個圖幅、地質力學在找水中的應用、廣西都安地蘇地下河系水資源評價及地下水開發利用研究、廣西膨脹土工程地質條件研究、廣西幾大城市1/5萬水文地質與工程地質調查、廣西1/50萬環境地質調查(分別編制了廣西1/50萬水文地質圖、工程地質圖和地下水資源圖)、紅水河流域水工環綜合評價、廣西區域水文地質工程地質志、廣西礦泉水調查等專門性調查研究與評價開發;廣西旱片地區大型地下水資源勘查與成井,據不完全統計,在全區共打機井600多眼,解決了30萬多畝農業灌溉、25萬多人生活飲用和多家大中型企業的生產生活用水問題;柳江大橋、邕江大橋、成昆鐵路、越南胡志明大道、桂林奇峰鎮機場、廣東韶關機場、湖南敘浦機場、岩灘水利樞紐、區內各條高速公路、南寧建設局地皇(地標)大廈、武廣高速鐵路、柳州廣電中心與通訊指揮中心等多項大型岩土工程勘察及柳鋼、柳工、柳微、柳汽、柳鋅等廣西大中型骨幹企業的建廠選址、改擴建勘察和地下水探采;南柳與宜柳等高速公路邊坡、柳州馬鞍山危岩、重慶奉節塌岸、雲南小灣水電站滑坡、藤州中學滑坡、長江三峽重慶湛普、大佛面、龍孔鄉滑坡群等大型地質災害治理工程勘查、設計與施工;龍灘水電站、右江百色水利樞紐、百色城市規劃、改建鐵路黔桂線柳州至麻尾段、洛湛鐵路廣西段等一級及二級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廣西鬱江水利樞紐、桂林至北海高速公路、柳州潭中高架大橋等多項工程物探與基礎荷載檢測;柳州工貿中心、珠海西區金都大廈、南寧民族宮、東風柳汽公司21層住宅樓、欽陸一級公路土石方等基礎施工與地基處理;援外施工項目巴基斯坦國「851」水利工程;河池見塘山飛機場、來賓市公務員小區、柳州陽和開發區等多項地形測繪。共有125項技術成果分別獲得全國科學大會、地礦部、國土資源部、區科學大會、區科委、區建設廳、區地礦局、柳州市建委科技進步獎和優秀成果獎,可謂碩果累累。經過長期艱苦的奮斗,共有9位同志獲得教授級高級工程師職稱,4位同志獲得國務院特殊津貼,其中有兩位分別是 「五一勞動獎章」和「自治區三八紅旗手」獲得者。
此外,在完成各類基礎性服務的同時,根據地質部的安排,潛心於岩溶水文地質方面的科研工作,並完成了不少引起國內外重視的科研課題;主編《岩溶地區供水水文地質工作方法》、《岩溶地區水文地質普查規程》,參編《水文地質手冊》、《農田供水勘察規范》等國家級普查規范;編著獲國家優秀科技圖書並在全國發行的《岩溶找水》;約稿出版發行全國的連環畫冊《奇峰異洞》;自辦印刷在全國相關單位交流的《岩溶地質》(後轉由岩溶所續辦)。由我們策劃、編劇並擔任科學顧問指導拍攝的彩色科技電影《地下河》,被地質部選送參加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地質科學聯合會第25屆大會交流,受到了極大的關注與好評。
近幾年來,我們也一直在參加新一輪中國國土資源地質大調查的公益性會戰,開展西南岩溶地區地下水與環境地質調查,為指導當地岩溶地下水的開發利用和石漠化治理做出了卓有成效的貢獻。所完成的國土資源大調查報告,在國家驗收評審會上獲優秀報告,名列西南八省第一。
2002年通過了ISO9001—2000質量管理體系認證,2005年通過了GB/T28001—2001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認證,已全面走上了與國際市場接軌的新的征程。當前,又遇國務院關於加強地質工作的良機,我們更要充分利用資質和技術優勢,繼續加強人才引進、培養和規范化生產管理,在堅持做強工程勘察主業的同時,進一步拓展地質災害勘查、評估、設計、治理、施工及資源、農業、礦山和環境地質勘查業務,擴大經營規模,形成鮮明特色產業的格局。我們本著「科學管理、規范作業、技術先進、顧客滿意」的質量方針,願與所有同行和業主廣泛交流、精誠合作,共創美好未來,為國家建設與社會和諧發展繼續做出積極的開創性貢獻。
⑼ 廣西北海特產有哪些
海鮮特產有海參、鮑魚、魚翅、對蝦、海馬、帶子、沙蟲、石斑、青蟹、石鮫、魷魚、墨魚、大蚝等及各種貝類;工藝品特產有南珠、貝雕、牛角雕、編織工藝品;水果特產有荔枝、芒果、香蕉、菠蘿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