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質問題 » 土地質量調查是什麼

土地質量調查是什麼

發布時間: 2021-03-04 20:32:30

『壹』 土地調查的內容是什麼

土地調查的內容主要包括三項:1、土地利用現狀及變化情況,包括地類、位置、面版積、分布等狀權況;2、土地權屬及變化情況,包括土地的所有權和使用權狀況;3、土地條件,包括土地的自然條件、社會經濟條件等狀況。進行土地利用現狀及變化情況調查時,應當重點調查基本農田現狀及變化情況,包括基本農田的數量、分布和保護狀況。

『貳』 如何認識和評價土地質量

(一)土地質量評價工作迫在眉睫

1999~2002年,中國地質調查局在廣州、武漢、成都地區開展了生態地球化學調查試點工作,採用國家土壤環境質量標准(GB15618—1995),對Cd、Hg、As、Cu、Pb、Cr、Zn、Ni8種重金屬元素進行了土壤環境質量評價和尼梅羅綜合污染指數評價,將國家土壤環境質量分級的一級、二級、三級和超三級分別定義為清潔、輕微污染、中度污染和重度污染。調查評價結果顯示,在自然因素與人為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土壤生態地球化學污染區域之大已超乎想像,土壤環境質量向人們敲響了警鍾;同時,土壤酸化程度也在增強,從而可能加大對生態環境的影響。

對上述三地區的調查還發現,部分糧食和蔬菜中存在著重金屬超標的情況,已引起政府和科學家們的高度關注。2002年國土資源部又在浙江進行了省級試點,並以省部合作調查的方式正式啟動了農業地質環境調查工作。根據國土資源部農業地質環境調查規劃要點,調查規劃總面積266.31×104km2,截至2005年底,共在全國19個省(區、市)開展了農業地質環境調查工作,部署面積105×104km2,分布在我國主要農產區和人口密集區。這項調查工作,採用了1:25萬區域地球化學調查技術,將獲得全部調查區1個樣/4km2、每件樣品54個指標(包括52個元素、pH和OrgC值)的大量調查數據。已完成調查面積約60×104km2,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發現,其中之一就是土地中某些重金屬元素和放射性元素的高值區帶分布在人口密集區。

(二)如何建立科學的土地質量評價方法

上述關於土地質量問題和農產品質量重要性的分析,同時說明了人類關注土地質量問題的原因。人類之所以關心土地質量問題,其根本的原因就在於人類關心自身的生存環境、關心自身的健康與繁衍!政府和科學家們對廣州、武漢、成都三地區的調查結果也顯示,是調查報告中關於土地污染程度和農產品中重金屬含量比例超標的數據令人對這項調查工作刮目相看,對自己生存的環境質量產生憂慮!在全國農業地質環境調查工作的初期,又發現了以長江流域沿江高Cd異常帶為代表的區域性重金屬高值區(帶)。一個潛意識里的推測在困擾著人們——這些分布在農業主產區和人口密集區的重金屬高值區(帶)會對人類產生不利的影響?!

作者從中得到啟示:①土地質量評價工作是一項具有重要科學意義和實用價值的工作;②土地質量評價工作必須關注土地的產出效應,換句話說,土地質量評價的依據應該是土地對人類生存環境是否構成威脅以及威脅的程度。那麼,已經發現和即將可能被發現的重金屬元素和放射性元素的高值區(帶),是否對人類生存環境構成威脅,就成為土地質量評價的關鍵。

土地中存在的高含量放射性元素直接作用於人體,給人們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脅,本書暫且不論,只論土地中重金屬元素對人類的影響。土地中重金屬元素危害人類生存的主要途徑,是通過其上生產的農產品進入人類食物鏈從而對人類的生存和健康構成威脅。實際上,從化學的角度看,土地是由各種化學元素按照不同含量比例組成的,土地中或多或少都含有一定量的重金屬元素,只有當其濃度超過了作物需要或可忍受程度,表現出受毒害的症狀或其上產出的農產品中重金屬含量超過食品衛生標准時,才會對人類生存環境和人體健康構成危害。那麼,土地中重金屬元素含量達到多少就會對農產品質量構成威脅?如何利用農業地質環境調查數據科學評價調查地區土地對糧食質量安全的保障程度?

另外,Cd等元素在農作物可食部位含量的超標問題,與濫用殺蟲劑造成土地污染問題不同,農作物中重金屬元素高含量可能是自然和人為因素雙重作用的結果。那麼,如何從理論上認識土壤中重金屬元素的來源,並為制定土地質量保護對策提供依據?

這些就是作者所關注的,也是作者試圖通過土地生態安全之地學探索,提出農業地質地球化學評價方法的初衷。

『叄』 1、土地資源調查的定義是

土地資源調查抄
土地資襲源調查就是運用土地資源學的學科知識,藉助於測繪制圖學方面的技術手段,查清各類土地資源的數量、質量、空間分布狀況以及它們之間的發生規律和相互關系,為綜合農業區劃、區域土地資源評價、國民經濟發展的長遠規劃、以及土地資源的科學管理等服務。土地資源兼具自然屬性與社會屬性。土地資源調查既包括以認識土地資源自然屬性為目的的土地構成要素、自然類型調查,又包括以揭示土地資源社會屬性為目的的土地利用現狀調查,並包括對土地資源生產力進行評估、分等定級等工作的土地資源綜合調查

『肆』 什麼是土地條件調查

土地條件調查 亦稱土地質量調查。指對土地的土壤、植被、地貌等自然回條件和土地的投答入、產出、區位等社會經濟條件進行的調查。土地條件調查為摸清土地質量及其分布狀況,為土地評價或城鎮土地分等定級、估價提供基礎資料和依據。

『伍』 土壤環境質量現狀調查和土壤污染檢測應包括哪些主要內容

土壤環境質量現狀調查和土壤污染檢測應包括哪些主要內容? 現狀調查1區域自然環境特徵調查a地質地貌:區域地層、岩性、地質構造的基本情況;地貌類型和形態特徵b氣象氣候:風向、風速、降水、蒸發,乾旱、潤濕等氣候類型和氣象要素c水文狀況:水系分布情況、河流湖泊水文及其季節、年際和區內空間變化情況;地下水類型、水文地質狀況、水化學狀況等d植被狀況:植被類型、結構、分布及其特點,植被覆蓋度等2區域社會經濟狀況調查:人口狀況、經濟狀況、交通狀況、文教衛生狀況3區域土壤類型特徵調查:成土母質:成土母岩和成土母質;土壤類型:土類名稱、分布面積;土壤組成:礦物質、有機質、NPK,主要微量元素;土壤特性: pH, Eh, 質地,土壤結構等。

土壤環境污染監測1)布點:一般採用網格法(布點多,分布均勻)2)采樣:對角線取樣;梅花型取樣;棋盤式取樣;蛇型取樣和隨機取樣;扇形采樣3)樣品制備:風干,去除雜物,碾細,過10目尼龍篩,研磨,過100目尼龍篩,分裝備用4)樣品分析:按選定的分析項目和方法對制備好的土樣進行分析土壤環境質量影響預測一般採取哪些方法?a計算土壤污染物的輸入量:評價區已有污染物和建設項目新增加污染物之和b計算土壤污染物的輸出量:隨土壤侵蝕的輸出量;被作物吸收的輸出量;隨降水淋溶(leaching)流失c的輸出量;因降解、轉化而輸出的量d計算土壤污染物的殘留率:通過相似地塊模擬試驗求取e預測土壤污染趨勢:根據污染物的輸入量與輸出量相比,或根據輸入量和殘留率的乘積,或根據輸入量和土壤環境容量比較來說明污染狀況、污染程度、污染積蓄及趨勢 35、人類活動影響生態環境的減緩措

施有哪些?

制定減緩措施的原則:1)凡涉及到珍稀瀕危物種和敏感地區等類生態因子發生不可逆影響時,必須提出可靠的保護措施和方案2)凡涉及到盡可能需要保護的生物物種和敏感地區,必須制定補償措施加以保護3)對於再生周期長、恢復速度較慢的自然資源損失要制定補償措施4)對於再生周期短資源損失,當其恢復的基本條件沒有發生逆轉時,不必制定補償措施5)需制定區域的綠化規劃。實施減緩措施的途徑1)保護:貫徹「預防為主」的思想和政策,預防性保護是優先考慮的措施2)恢復:通過事後努力而使生態系統的結構或環境功能得到一定程度的修復3)補償:重建一種生態系統,以補償應開發建設活動而損失的環境功能的措施4)建設:採取改善區域生態環境、建設具有更高環境功能的生態系統的措施。 36、環境的基本特性有哪些? ⑴整體性與區域性①環境的整體性,又稱為環境的系統性,是指各環境要素或環境各組成部分之間,因有其相互確定的數量與空間位置,並以特定的相互作用而構成的具有特定結構和功能的系統。是環境的最基本的特性②環境的區域性是指環境特性的區域差異⑵變動性和穩定性①環境的變動性,是指自然的、人類社會行為的、或兩者共同作用下,環境的內部結構

和外在狀態始終處於不斷變化之中②環境的穩定性,是指環境系統具有一定的自我調節功能,當環境結構和狀態在自然的和人類社會行為的作用下,所發生的變化不超過一定限度時,環境可藉助自身的調節功能恢復到變化前的狀態⑶資源性和價值性①環境的資源性,包括非物質性和非物質性②環境價值性,環境具有資源性,當然具有價值性 37、環境影響評價的重要性是什麼? A保證建設項目選址和布局的合理性B指導環境保護措施的設計,強化環境管理C為區域的社會經濟發展提供導

向D促進相關環境科學技術的發展環境影響評價制度是進行環境影響評價的法律依據,是環境影響評價在法律上的表現形式,因此具有重要的意義. 38、簡述大氣環境影響評價內容 1建設項目概況及工程分析⑴建設項目概況:地理位置、建設規模、產品結構、佔地面積、平面布置、職工人數、工作制等⑵生產工藝分析:對生產過程進行分析說明,所用技術和設備技術性能進行評述,了解污染來源及排放、防治措施等⑶原材料情況:數量、規格、產地、運輸形式、有毒有害性進行說明⑷主要污染物及其排放情況⑸大氣環保工程情況:擬採用的防治措施及其性能和可靠性。若為改、擴建項目,其「以新帶老」情況2建設項目周圍地區的環境概況:包括自然環境、生態環境、社會經濟環境等3邊界層污染氣象條件分析4大氣環境質量現狀監測與評價5大氣環境影響預測與評價6環境經濟損益分析7評價結論和對策簡述建立S—P模型的基本假設。S—P模型是研究河流溶解氧與BOD關系最早的、最簡單的耦合模型。氧化作用和復氧作用都為一級反應,反應速率是定常的,氧虧的凈變化僅是水中有機物耗氧作用和通過液—氣界面的大氣復氧的函數。

『陸』 第三次全國土地調查的內容是什麼

第三次全國土地調查內容:土地利用現狀及變化情況,包括地類、位置、面積、分布等狀況;土地權屬及變化情況,包括土地的所有權和使用權狀況。

調查對象是我國陸地國土。

土地條件,包括土地的自然條件、社會經濟條件等狀況。

進行土地利用現狀及變化情況調查時,應當重點調查永久基本農田現狀及變化情況,包括永久基本農田的數量、分布和保護狀況。

(6)土地質量調查是什麼擴展閱讀:

第三次全國土地調查目的和意義:

地盤考察是一項要害的國情國力考察,是查實查清地盤資材的要害手法。

展開第三次全面地盤考察,手段是周到查清目前全部地盤應用情景,把握實在正確的地盤前提數據,健康地盤考察、監測和統計軌制,加強地盤資材信息社會化效勞,經濟社會展啟動和領土資材管制處事須要。

第三次全面領地盤考察處事,把握實在正確的地盤前提數據,是促成國度處置體系和處置本領新穎化、增進經濟社會周到協作可繼續展的客觀因素;是加速促成生態文化修造、夯實天然資材考察前提和促成一致確權備案的要害辦法。

地盤考察是編制人民經濟和社會展的全面籌備、增強宏瞅調控、促成科學計劃的要害根據;是實行改革創新啟動戰略的戰術、支持新財產新業態展啟、普及當局照章行政本領和領土資材管制效勞程度的急迫須要。

地盤考察是最莊重的耕地保護軌制和最莊重的儉朴用地軌制、保證國度食糧平安和社會寧靜、保護農夫正當權力的要害實質;是科學籌備、合理應用、靈驗保護領土資材的基原條件。

『柒』 土地利用現狀調查的方法 土地資源質量調查的方法分別是什麼方法,

土地利用現狀調查是以縣為單位,查清村和農、林、牧、漁場,居民點及其以外的獨立工礦企事業單位土地權屬界線和村以上各級行政界線,查清各類用地面積、分布和利用狀況。

『捌』 對土地利用現狀調查成果質量如何評價

土地利用現狀調查成果質量評價是指根據土地利用現狀調查各項成果的質量,綜合專評定整個調查成果質量等級的屬過程。調查成果質量評價採取計算質量合格率的方法進行,其步驟是:
(1)計算各項調查成果(檢查項目)的總評合格率。
(2)根據各項調查成果總評合格率的比重,計算各項調查成果總評合格率的加權平均值,作為整個調查成果質量綜合合格率,計算公式是:綜合合格率(%)=∑(各總評合格率×比重)。
(3)採用優秀、良好、合格三級標准,綜合評定整個調查成果質量等級。

『玖』 土地調查的方式

調查方式一般可分為:
①土地普查。在全國或較大范圍內進行全面調查,查明在某一時點或一專瞬屬間的土地數量、質量及其利用狀況。
②土地重點調查。一種非全面性調查,即在擬調查單位中選擇一部分具有代表性的重點單位進行調查。
③土地抽樣調查。按隨機原則在用地單位總體中選取一部分單位為樣本進行調查。
④土地典型調查。在擬調查單位中選擇若干典型單位進行深入的、系統的調查。通過土地調查可以從整體上認識土地利用中存在的問題與發展趨勢。

『拾』 土地資源調查包括哪些內容

土地資源調查是為了查清某一國家、某一地區的土地資源數量、質量、分布和利用專狀況等進行的屬有目的的、系統的、科學的量測、分析和評價等調查登記工作。 土地資源調查的目的:為合理調整土地利用結構和農業生產布局、制定農業區劃和土地規劃提供科學依據,並為進行科學的土地管理創造條件。 土地資源調查的主要內容:土地類型、數量、質量、分布、利用狀況、生產水平和土地權屬等。土地資源調查按目的和任務不同又可分為以下五類: 1. 以反映土地類型為主的土地類型調查; 2. 以反映土地利用狀況為主的土地利用現狀調查; 3. 以反映土地適宜性和限制性為主的土地資源質量調查; 4. 以反映土地潛在資源的土地潛在資源調查; 5. 以反映土地權屬的地籍調查等。(摘編自《中國資源科學網路全書》)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