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讓土地質量
Ⅰ 什麼讓土地質量嚴重惡化
鹽
Ⅱ 如何認識和評價土地質量
(一)土地質量評價工作迫在眉睫
1999~2002年,中國地質調查局在廣州、武漢、成都地區開展了生態地球化學調查試點工作,採用國家土壤環境質量標准(GB15618—1995),對Cd、Hg、As、Cu、Pb、Cr、Zn、Ni8種重金屬元素進行了土壤環境質量評價和尼梅羅綜合污染指數評價,將國家土壤環境質量分級的一級、二級、三級和超三級分別定義為清潔、輕微污染、中度污染和重度污染。調查評價結果顯示,在自然因素與人為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土壤生態地球化學污染區域之大已超乎想像,土壤環境質量向人們敲響了警鍾;同時,土壤酸化程度也在增強,從而可能加大對生態環境的影響。
對上述三地區的調查還發現,部分糧食和蔬菜中存在著重金屬超標的情況,已引起政府和科學家們的高度關注。2002年國土資源部又在浙江進行了省級試點,並以省部合作調查的方式正式啟動了農業地質環境調查工作。根據國土資源部農業地質環境調查規劃要點,調查規劃總面積266.31×104km2,截至2005年底,共在全國19個省(區、市)開展了農業地質環境調查工作,部署面積105×104km2,分布在我國主要農產區和人口密集區。這項調查工作,採用了1:25萬區域地球化學調查技術,將獲得全部調查區1個樣/4km2、每件樣品54個指標(包括52個元素、pH和OrgC值)的大量調查數據。已完成調查面積約60×104km2,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發現,其中之一就是土地中某些重金屬元素和放射性元素的高值區帶分布在人口密集區。
(二)如何建立科學的土地質量評價方法
上述關於土地質量問題和農產品質量重要性的分析,同時說明了人類關注土地質量問題的原因。人類之所以關心土地質量問題,其根本的原因就在於人類關心自身的生存環境、關心自身的健康與繁衍!政府和科學家們對廣州、武漢、成都三地區的調查結果也顯示,是調查報告中關於土地污染程度和農產品中重金屬含量比例超標的數據令人對這項調查工作刮目相看,對自己生存的環境質量產生憂慮!在全國農業地質環境調查工作的初期,又發現了以長江流域沿江高Cd異常帶為代表的區域性重金屬高值區(帶)。一個潛意識里的推測在困擾著人們——這些分布在農業主產區和人口密集區的重金屬高值區(帶)會對人類產生不利的影響?!
作者從中得到啟示:①土地質量評價工作是一項具有重要科學意義和實用價值的工作;②土地質量評價工作必須關注土地的產出效應,換句話說,土地質量評價的依據應該是土地對人類生存環境是否構成威脅以及威脅的程度。那麼,已經發現和即將可能被發現的重金屬元素和放射性元素的高值區(帶),是否對人類生存環境構成威脅,就成為土地質量評價的關鍵。
土地中存在的高含量放射性元素直接作用於人體,給人們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脅,本書暫且不論,只論土地中重金屬元素對人類的影響。土地中重金屬元素危害人類生存的主要途徑,是通過其上生產的農產品進入人類食物鏈從而對人類的生存和健康構成威脅。實際上,從化學的角度看,土地是由各種化學元素按照不同含量比例組成的,土地中或多或少都含有一定量的重金屬元素,只有當其濃度超過了作物需要或可忍受程度,表現出受毒害的症狀或其上產出的農產品中重金屬含量超過食品衛生標准時,才會對人類生存環境和人體健康構成危害。那麼,土地中重金屬元素含量達到多少就會對農產品質量構成威脅?如何利用農業地質環境調查數據科學評價調查地區土地對糧食質量安全的保障程度?
另外,Cd等元素在農作物可食部位含量的超標問題,與濫用殺蟲劑造成土地污染問題不同,農作物中重金屬元素高含量可能是自然和人為因素雙重作用的結果。那麼,如何從理論上認識土壤中重金屬元素的來源,並為制定土地質量保護對策提供依據?
這些就是作者所關注的,也是作者試圖通過土地生態安全之地學探索,提出農業地質地球化學評價方法的初衷。
Ⅲ 什麼化學可以讓土地壞掉
硅酸鹽類
硅酸鈉:Na2O·SiO2【Na2SiO3】
石棉:CaO·3MgO·4SiO2【CaMg3Si4O12】
長石:K2O·Al2O3·6SiO2【K2Al2Si6O16】
普通玻璃的大回致組成:Na2O·CaO·6SiO2【CaNa2Si6O14】
水泥的主要成答分:3CaO·SiO2【Ca3SiO5】,2CaO·SiO2【Ca2SiO4】,3CaO·Al2O3
黏土的主要成分:Al2O3·2SiO2·2H2O【Al2(OH)4Si2O5】
礦物學上,硅酸鹽礦物按其分子結構分為以下類別:
橄欖石(單正四面體) - 島狀硅酸鹽類
綠簾石(double tetrahedra) - 島狀硅酸鹽類
電氣石(rings of tetrahedra) - 環狀硅酸鹽類
輝石(single chain) - 鏈狀硅酸鹽類
角閃石(double chain) - 鏈狀硅酸鹽類
雲母和白土(sheet) - 層狀硅酸鹽類
長石(framework) - 架狀硅酸鹽類
石英(SiO2 framework) - 架狀硅酸鹽類
天然硅酸鹽
自然界存在的各種天然硅酸鹽礦物約佔地殼質量的95%
Ⅳ 農業會使土地質量下降,土壤養分流失嗎
農業會使土地質量下降,土壤養分流失。
一是農業農村形勢發生了內深刻變化容。一方面,由於農村常住人口少,農戶養殖畜禽數量減少,導致直接施用於農田的人糞尿和畜禽糞便總量減少,而且利用率低。另一方面,為減輕勞動強度,提高種植效益,普遍採用輕型栽培和機耕機收,過分依賴化肥農葯,造成耕地中的化學品殘留量逐年增加,對耕地質量建設與管理提出了嚴峻挑戰。
二是耕地質量建設投入不足。國家每年投入上百億元資金改善農業生產能力,但在土壤培肥、耕地質量監測等方面卻長期沒有專項資金支持。按照「取之於土,用之於土」的原則,同各地巨額的土地出讓收入相比,耕地質量建設投入顯得嚴重不足。
三是耕地質量管理法律法規嚴重缺失。目前我國沒有耕地質量管理方面的專門法規,只是在《土地管理法》和《基本農田保護條例》中作了一些原則性的規定。由於缺乏相應的耕地質量管理法律法規,導致難以對耕地質量進行把關,對破壞耕地或造成耕地質量下降的行為難以進行及時有效的處罰。
Ⅳ 如何改善土地質量
最好是放些糞便或其他有機垃圾,再養一些蚯蚓。畜生或人的糞便及有機垃圾可以作為蚯蚓的食物,蚯蚓糞便就是最好的土壤。
Ⅵ 衡量城市土地質量的主要因素是什麼
土地質量一般是指土地健康或條件,尤其是指土地利用和環境管理的可持續性能力。土地質量的差別,實質上是土地生產力高低的差異。土地質量可以用可度量測定的土地屬性,即土地特性指標綜合表述,也可以用土地生產力的指標表示,如產量、產值、凈產值、純收入、利潤、級差收益等。
土地質量是指維持生態系統生產力和動植物健康而不發生土壤退化及其它生態環境問題的能力,包括與人類需求有關的土壤、水及生物特性,關繫到以生產、保護及環境管理為目的的土地環境條件。
土地質量是土地的生產、環境保護與管理等多方面功能的綜合。土地質量指標不是單純指土地某一方面或某一種屬性的指標,而是綜合考慮自然、社會和經濟等因素而建立起來的能夠反映土地資源和相關生態環境變化的指標體系。大部分指標局限於土地資源內部,尚缺乏社會經濟制度、政策乃至法律等方面的反映。只有從自然、社會和經濟等方面綜合構建的指標,才能全面認識土地質量。建立土地質量指標的最終目的是進行合理的土地規劃與管理,國內外土地質量的研究主要還停留在土地質量的理論探討、土地質量指標的建立上,土地質量指標在監測和政策制訂方面的應用才剛剛起步,指標和管理措施以及政策框架之間還缺乏有效的聯系。
Ⅶ 提高土地質量應該採取哪些措施
去鹽鹼、去礫石、施生物肥還有做好水利。
Ⅷ 怎樣提高土壤質量
土壤是農業基本生產資料。中國的土壤資源數量有限,人均佔有的耕地面積遠遠低於世界平均水平。在人口不斷增加、耕地面積逐漸減少的情況下,土壤質量的好壞、土壤利用管理的科學與否,直接關繫到農業生產的可持續發展。
目前,在農業生產中,土壤管理不當問題比較嚴重,很大程度上已經影響了農業生產的正常進行。
一是有機質含量出現兩個極端。一方面,由於有機肥料補充不足或根本得不到補充,大部分農田土壤有機質含量逐年下降;另一方面,由於補充過量,少部分保護地土壤有機質含量嚴重超出了適宜范圍,最為明顯的表現是土壤中植物病源菌數量大大增加,並由此造成化學農葯的使用量逐年增加,進而使農產品中的農葯殘留量增加。
二是植物營養物質嚴重不平衡。由於常年施肥和土壤利用不合理,土壤中某些營養物質嚴重失衡,農田土壤大面積出現「貧血症」(即土壤中某些植物生長發育所需的營養元素明顯缺乏)和「富積症」(即土壤中某些植物營養元素含量超出了適宜水平),既影響作物產量,也使農產品的養分含量不平衡,品質下降。
三是板結和老化現象日趨嚴重。由於土壤中有機質含量下降和老化、土壤耕作和管理不合理、施肥種類單一,目前農田土壤普遍出現了板結現象和「越種越饞」現象,致使土壤生產力下降,施肥成本增加。
四是污染明顯加重。由於土壤利用和管理不當,特別是施用肥料和農葯存在盲目性,部分農田土壤已被嚴重污染,其中的有毒有害物質積累,使農產品中某些有毒有害物質的含量超標。
要提高土壤質量,必須遵循「物質和能量守恆」原理,即必須向土壤補充作物收獲所帶走的物質和能量。
一、適量施用有機肥,保持土壤有機質平衡有機質在土壤中的作用是多方面的,經過微生物的礦質化作用和腐殖化作用,能為植物持續提供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養分、為土壤微生物提供營養、改良土壤的理化性質等等。在化學肥料問世之前,土壤有機質幾乎是土壤唯一的營養來源。目前,化肥已被普遍使用,有機質提供養分的作用可以在適當程度上讓位於化肥。當僅靠有機質不能培肥土壤以保持土壤生產力時,就必須合理地施用化肥,使供作物吸收的養分增加。一般來說,農田土壤中的有機質主要來源於有機肥料,所以必須根據土壤有機質含量的「適宜值」和土壤中有機質的消耗轉化規律,通過施入有機肥,合理補充有機質,使土壤有機質含量保持在相對適宜的水平上。
二、保持養分平衡,提高養分供應能力保持土壤養分平衡,不斷提高土壤的養分供應能力,是管理土壤和增產的重要措施。首先要掌握一些基本數據:一是每季或每年作物從土壤中帶走的養分數量。二是各種肥料的利用率。三是土壤中養分的殘留總量和有效養分量。有了這三方面的數據,就可以估算施肥量了。依據各種作物對各種養分的需求量,以及土壤的實際供肥能力,根據養分歸還理論,可以確定合理的肥料種類和施肥方法,做到平衡施肥,以改善土壤的養分狀況,再通過合理耕作等有效途徑,防止土壤板結。
三、搞好水土保持工作,嚴控有害物質降水能否全部滲入到土壤中,取決於降水的強度和土壤的入滲率。不能入滲到土壤中的雨水,易形成地表徑流,能形成水災,也會使肥沃的表土流失,必須嚴肅對待。
盡量切斷污染源(污水、固體廢棄物、化肥、農葯及空氣降塵等),並通過農藝和生物措施減輕土壤污染(施用土壤調理劑、生物制劑等),以凈化已被污染的土壤或減輕土壤中污染物的毒性。
Ⅸ 什麼東西能把土地毀了。不長農作物。
重金屬和放射性物質
重金屬:在環境污染方面所說的重金屬主要是指汞(水銀)、版鎘、鉛、鉻權以及類金屬砷等生物毒性顯著的重元素。重金屬非常難以被生物降解,相反卻能在食物鏈的生物放大作用下,成千百倍地富集,最後進入人體。重金屬在人體內能和蛋白質及酶等發生強烈的相互作用,使它們失去活性,也可能在人體的某些器官中累積,造成慢性中毒。
放射性物質:某些物質的原子核能發生衰變,放出我們肉眼看不見也感覺不到,只能用專門的儀器才能探測到的射線,物質的這種性質叫作放射性。 放射性物質是那些能自然的向外輻射能量,發出射線的物質。一般都是原子質量很高的金屬,像鈈 ,鈾,等。放射性物質放出的射線主要有α射線、β射線、γ射線、正電子、質子、中子、中微子等其他粒子。
放射性廢物中的放射性物質,採用一般的物理、化學及生物學的方法都不能將其消滅或破壞,只有通過放射性核素的自身衰變才能使放射性衰減到一定的水平。而許多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十分長,並且衰變的產物又是新的放射性元素,所以放射性廢物與其它廢物相比在處理和處置上有許多不同之處。
Ⅹ 土地勘測質量有什麼技巧如何讓土地勘測質量得到確切的保證
土地勘測是一項較為復雜的工程,需要對土地類別進行分析,在這里有一下個人看法,一是加強領導,強化責任。實行了領導分工負責制,層層簽訂了責任狀;完善了工作機制,加強了工作制度。二是增強技術力量,提高人員素質。多渠道吸收專業技術人才。且不定期加強人員培訓學習,理論聯系實際,不斷提高人員專業水平。最後就是監督機制的問題,提高工作效率是非常有必要的,特別是對於工地遠程管理,這個問題你應該有遇到過,你可以在網路搜索下「手持式視頻通信」,可以方便進行遠程管理,希望可以幫到你,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