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質災害宣傳主要抓哪些方面
① 社區開展防災減災宣傳有哪些方面的內容
近幾年,我國多次經歷破壞性特別嚴重的各類自然災害,生命和財產損失都相當嚴重,很多市民對於自然災害的危害性以及如何在災難來臨之時盡量減少損失知之甚少,一些中小學生更是認為學校的防災減災教育更是像背課文一樣,許多學生都不能對這些問題實現真正意義上的理解.為什麼在面對如此之多的血的教訓的時候,市民的防災減災意識還是如此薄弱呢?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一是防災減災宣傳教育活動不夠到位.相當多數的市民對國家防震減災相關法律法規以及如何應對突發自然災害知之甚少,再加上呼和浩特市歷史上沒有發生過特別重大的自然災害,更使廣大市民存有僥幸心理,沒有主動了解防災減災知識的需求.而目前直接進行的防災減災宣傳規模不大、影響不廣,僅限於在某些特殊的日子裡集中的進行,形式也比較單調,宣傳的內容雖然非常具有使用價值,但是難以引起市民們的充分重視.二是防災減災知識和技能普及工作不到位.街道和社區缺乏具備專業知識的防災減災工作人員,僅僅依靠一般性的防災減災知識宣傳,無法建立防災減災宣傳的長效機制,也就不能潛移默化的將防災減災意識和知識灌輸到每一名市民的腦海中.三是防災減災演練活動進行的不夠積極.防災減災的演練僅在某些特定的時間作為一種紀念活動來進行,致使廣大市民並不熟悉社區應急避難場所的位置、災害預警信號和應急疏散路徑等一系列防災減災的重要方式方法,在真正的災害來臨之時只能是慌了手腳.基於以上原因,在提高市民防災減災意識方面,街道和社區在今後的工作中應從以下三個方面入手,著力提高居民防災減災意識:一是積極開展防災減災文化宣傳活動.街道和社區要積極尋找恰當契機,大力弘揚我國傳統防災減災文化,大力弘揚近年來在應對汶川、玉樹地震中凝聚的「萬眾一心、眾志成城,不畏艱險、百折不撓,以人為本、尊重科學」的偉大抗震救災精神,以及在應對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災害中彰顯的抗洪救災精神.要充分發揮各類公共文化場所、重特大自然災害遺址和有關紀念館的教育、警示作用.要通過組織現場觀摩學習、舉辦專題知識講座、在新聞媒體開設專欄專題等形式,開展形式多樣的防災減災文化宣傳活動,努力營造全民參與防災減災的文化氛圍.二是大力推進防災減災知識和技能普及工作.要加強面向廣大社會公眾的防災減災知識、技能的普及,編制、出版符合行業或地區災害風險特點的防災減災知識讀物、影視作品,通過張貼海報、放置展板、分發資料、現場咨詢等方式,開展有針對性的防災減災科普教育活動.要充分發揮廣播、電視、網路等媒體優勢,推動防災減災知識和政策法規宣教進機關、進學校、進企事業單位、進社區、進家庭.要加強宣傳引導,積極創造有利條件,增強廣大群眾的防災減災意識和自救互救技能.三是廣泛開展防災減災演練活動.要針對潛在災害風險和區域災害特點,立足實際、因地制宜,組織機關、企事業單位、學校、醫院等開展防汛抗旱、防震減災、防風防雷、地質災害防禦、消防安全、事故防範、衛生防疫等方面的應急演練活動.有條件的地方要組織社區居民開展應急救災演練,讓群眾了解社區應急避難場所的位置,熟悉災害預警信號和應急疏散路徑,提高社區綜合防災減災能力.演練活動要廣泛動員群眾參與,加強宣傳力度,形成聲勢,擴大影響.要想做好防災減災工作,單憑政府一家之力,收效甚微.西街街道辦事處秦瑤 供稿
② 地質災害應急預案的宣傳
預案落實後,要及時向群眾宣傳普及,通過分發資料、張榜公布、利用廣播介紹版地質災害防治基本知識權等形式,增強群眾地質災害防禦知識,提高自救能力,並積極主動配合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確保搶險救災工作有序展開,確保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要監督檢查地質災害防治預案的落實和指導具體防災(陝西嵐皋,2000)
③ 地質災害防治宣傳要點
利用報刊、電視、廣播各種媒體廣泛宣傳防災減災基本知識和技能,對縣、鄉、村群內測群防人員定期舉辦容地質災害防治知識培訓,提高防災減災水平,在大中小學校開展地質災害基本知識普及宣傳活動,增強廣大師生地質災害防災意識。充分利用「世界地球日」、「全國土地日」和「全國防災減災日」等時機,在全縣廣泛開展減災科技「宣傳日」和「宣傳周」等活動,增強各級領導和廣大公眾的防災減災和保護地質環境意識。
④ 從哪些方面宣傳預防自然災害
1、科學預防地震,遠離災害傷痛。
2、參與防震減災,構建和諧社會。
3、邊坡隱患險於明火,防治避讓勝於救災。
4、災難可以預防,生命不可逆轉。
5、防震為先,內化於心;減震為本,外踐於行。
6、防震減災踐於行,和諧幸福見於心。
7、監測避讓,群測群防。
8、未雨綢繆防災害,國安家寧人開顏。
9、防治地質災害,建設美好家園。
10、災難需要永記,防患始於未燃。
11、房前屋後,高陡邊坡是地質災害的高發、易發區。
12、樹立防震減災意識,普及防震減災知識。
13、莫道防災要花錢,減少損失加倍還。
14、勿忘防災促發展,銘記減災構和諧。
15、防治地質災害人人有責。
16、知險之心長有,防災之事首行,心中不忘災禍,重在排除隱情。
17、防震減災人人抓,幸福社會千萬家。
18、科學防震減少損失,輕視防震罪責難逃。
19、用法律落實防震措施,強責任提升減震效能。
20、居安當思危,防災人為先。
21、防震減災年年講,強國富民常常安。
22、學好防震救災知識,提高自救互救能力。
23、山谷易發泥石流,高陡邊坡易滑坡。
24、災難面前人人平等,注重預防人人有責。
25、防震從源頭抓起,減震重過程式控制制。
26、群策群力防震減災,同心同德利國惠民。
27、天災無情,不防不行。
28、防震減災重如山,全民攜手保平安。
⑤ 地質災害如何防範
要想防範地質災害,就要在平時的日常生活中積極地提高防範意識,在災害來臨的時候及時撤離,聽從管理人員的指揮,不要輕易在危險地帶停留,並且各地方要做好防治能力監測工作,進行主動防範。
一、地質災害的分類地質災害主要指的是自然或者人為因素作用下形成的,對人類生命產生威脅、對環境造成破壞的地質現象。地質災害在時間和空間上的規律與自然環境和人類活動都有密切相關的聯系。一般的地質災害主要包括崩塌、泥石流、山體滑坡、地面沉降、地面塌陷、水土流失、地震、火山等。
對於我們老百姓來說,在發生泥石流、塌方的情況下,千萬不要在危險的地方停留,一旦發現險情,應及時向地方相關部門報告。親愛的讀者朋友們,你們明白了嗎?
⑥ 地質災害防治知識宣傳到位
各鄉鎮國土資源所對各級各類地質災害防治宣傳材料要做到發放到位、宣傳到位,同時主動專做好地質災害易發屬區、地質災害隱患點地質災害防治的宣傳教育工作。要充分利用宣傳畫、牆壁板報、宣傳頁、「兩卡」等形式,對地質災害隱患點的危險性、避險方法、聯系方式、防治措施等宣傳到位、講解到位,確保當地居民知道何處危險、何時避險、怎麼避險。
⑦ 地質災害管理的主要內容與手段
一、地質災害管理的目的與原則
地質災害管理的基本目的是建立適合我國國情的地質災害管理體制。運用法律、行政、經濟、技術等手段,實現減災社會化、科學化、信息化。調動全社會力量,預防治理地質災害,最大限度地減輕災害損失,促進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
地質災害管理的基本原則是:①實行分級管理,推進減災社會化;②推進災害管理信息化、科學化、現代化、規范化、法制化;③同其它自然災害管理相結合;④同資源管理、環境管理及國土開發等相結合;⑤同國家改革和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結合。
二、地質災害分級管理
我國地質災害的基本特點是:種類繁多,破壞損失嚴重;分布零散而又十分廣泛;防治周期特別長。因此,減災工作不僅需要巨大的資金投入,而且需要廣大災害區有關部門和億萬民眾堅持不懈地長期投入才能奏效。面對這種情況,傳統的由政府包攬的減災體制不但無法籌措足夠的資金,而且難以用行政手段無償調動人力、物力組織實施減災工程。解決這一問題的根本出路是實行地質災害分級管理,推行減災社會化。
表10-1地質災害分級管理責任簡表
地質災害分級管理的核心是在對地質災害進行科學分類分級基礎上,根據社會系統中對於減災的責任和損益關系,建立中央政府、地方政府、行業與企業、個人相結合的社會化減災體系(表10-1)。在該體系中,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應發揮骨幹領導作用。其基本任務是:制定減災法規和區域減災規劃;制定技術規范及有關的標准;組織區域性地質災害勘查,進行區域災情監測,組織災情預測、預報;實施重大地質災害防治;組織協調跨地區、跨部門的地質災害防治;參與區域國土整治和環境治理,削弱地質災害發生的基礎;與國際減災行動協調;實施災害研究。行業和企業根據政府制定的減災規劃和實際需要,通過基建投入和災害保險等方式,承擔本部門、本企業的災害防治工作。家庭和個人通過個體防護以及災害保險、災害互助等形式投入減災工作。
按照這一體制運行的減災工作有三個優勢:第一,調動社會各方面積極性,形成全國、區域、地區、局部相結合的防治網路,加大減災覆蓋面,提高減災效果;第二,多方面籌措資金,增加減災投入;第三,明確減災責任與權益,有利於災害預防。
三、地質災害管理的主要內容
地質災害管理的主要內容是根據分級管理責任,實施災情管理,進行地質災害調查與勘查,防治工程管理與項目管理,制定與實施減災規劃與減災法規,推行減災技術,合理使用減災資金,組織實施防治工程。
災情管理是地質災害管理和減災工作的基礎。其主要任務是根據地質災害調查、勘查、防治工程提供的信息;採用地質災害災情報告、地質災害災情報表等手段進行災情信息收集與統計,並進行災情評估與災害預測預報,使政府和社會能夠及時准確地掌握地質災害災情現狀和可能出現的變化。
根據減災發展的需要,災情管理要努力實現科學化、信息化。要達到這一目標,就必須建立覆蓋全國的災情信息網路及相應的地質災害統計報表體系和計算機信息系統;並以此為依託,及時收集與處理各種災害信息,並按照一定程序和形式發布災情報告。地質災害信息庫可分為國家和地方兩個層次。災情報告可分為災害事件專項報告、地質災害災情年度報告、地質災害綜合報告三類。全國地質災害災情報告由地質礦產部提供,企業和地區地質災害報告由企業和地方主管地質機構提供。
地質災害監測與預測、預報是實現地質災害災情管理動態化和有效防治災害破壞的重要手段。其內容可劃分為:區域性監測、預報;地區性監測、預報;災害事件(或災害點)監測、預報。根據災害分級管理原則,國家、地方政府、企業應根據各自的職責負責建立有效的監測預報系統,並相互配合,逐漸形成完整的監測預報網路。
在地質災害成災過程中,災害事件或災害活動是成災系統的主體;承災對象則是災害系統的客體。二者相互作用,決定了災害的形成與發展。因此,災情管理除了掌握災害活動信息外,還必須掌握承災客體(或受災對象)對災害的承受能力與防治水平。此方面信息同樣是制定減災規劃、實施減災工程的重要依據,所以也是災情管理的重要內容。承災信息主要包括人口分布、工程分布、資產分布、產值分布、土地分布以及防治工程分布和防災軟體系統等。上述內容可大致分為基礎信息和專業信息兩類信息。基礎信息通常以國家和地方常規統計資料為基礎,適當輔以抽樣調查即可獲得。專業信息則需通過專門調查取得。
制定和實施減災規劃是實現減災目標的最實際步驟。地質災害減災規劃可分為全國規劃、區域規劃、企業規劃。不同層次的減災規劃分別由相應的主管部門制定。任何形式、任何地區的減災規劃都不是孤立的,因此,全國規劃、區域規劃、企業規劃要相互銜接,彼此配合;此外,還要與其它自然災害減災規劃,以及與同期、同地的經濟發展、城市發展、資源開發、國土整治、環境保護等相協調。減災規劃既要有超前目標和先進的科學性,又要有切實可行的方法與措施。建立和健全地質災害減災法規,是實施地質災害管理,實現減災目標的重要保障。地質災害減災法規體系由基本法規、專項法規、地方法規等組成。這些法規除相互協調外,還必須與礦產資源法、水法、水土保持法、土地管理法等相關法規相銜接。要確保法規的權威性,切實做到有法必依,違法必糾。
地質災害減災工程管理的基本目的是提高減災科學水平,最大限度地發揮減災效益。多年來的地質災害管理和防治工作,側重於災害形成條件、變化規律等「硬體」內容,災害經濟等「軟體」內容非常薄弱,因此,在進一步深化災害自然屬性研究的同時,著力加強社會屬性的研究尤其必要。
四、地質災害管理手段與方法
地質災害管理手段或方法主要有經濟的、行政的、法律的、技術的。
(一)地質災害管理的經濟手段
1.籌措管理地質災害減災資金,支持地質災害勘查、監測、研究、防治及災後恢復和重建。
2.發展減災產業,結合市場經濟發展,組織社會減災活動。
3.推行災害保險,調動社會積極性,廣泛投入減災事業。
(二)地質災害管理的行政手段
主要是指各級政府在地質災害管理中行使領導組織職能。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內容。
1.制定和實施減災規劃。根據全國和地區減災目標,結合區域社會經濟發展,制定不同層次、不同方面的減災規劃,並組織社會有關方面貫徹實施,使整個減災活動有計劃有目的地進行。
2.進行減災宣傳教育。通過不同途徑宣傳減災知識,推行減災技術,提高全社會的防災抗災意識,推動減災社會化。
3.組織實施基礎性地質災害勘查和區域地質災害監測、預測以及災情評估工作。
4.指揮協調抗災救災及災後重建,最大限度地減少災害損失。
(三)地質災害管理的法律手段
就是利用法律、法規對地質災害進行管理。其主要作用是指導和規范減災活動,保障災害管理的順利進行,促使減災目標的實現。
災害管理法不是一項單行的法律,而是由相關法規組成的法律體系。主要由下面幾部分組成。
1.災害管理基本法
災害管理基本法在災害管理法體系中佔有核心地位,它對災害管理的基本內容、原則和災害管理的目的、范圍、方針政策、基本原則、重要措施、管理制度、組織機構、法律責任等作出原則性規定。
2.專門性災害管理法規
專門性災害管理法是以災害種類,以及災害管理的特殊領域、特殊問題、特殊行業為內容的災害立法。可以分為災害管理部門法及其配套法規、行業災害管理法規和程序法規等。
3.地方性災害管理法規
各地區,特別是地質災害重點防治地區,可在全國性法規基礎上根據本地區需要制定地方性災害管理法規,以規範本地區地質災害管理工作。
(四)地質災害管理的技術手段
制定有關的技術標准、規范、規程,並在地質災害勘查、監測、防治工作中貫徹執行,提高地質災害減災水平。
⑧ 管道地質災害在主汛期應該怎麼做好宣傳工作
地質災害防治宣傳標語
1、預防地質災害,確保人民生命財產安全。
2、實行預防為主回,避讓與治理相結合的答地質災害防治方針。
3、房前屋後,高陡邊坡是地質災害的高發、易發區。
4、邊坡隱患險於明火,防治避讓勝於救災。
5、人為削坡和連續降雨是誘發地災的主要影響因素。
6、加強監測,預防地質災害。
7、地質災害防治的重點在農村。
8、防治地質災害,建設美好家園。
9、認識地質災害,預防地質災害。
10、地質災害猛如虎。
11、監測避讓,群測群防。
12、群測群防,防治地質災害。
13、地質災害防治以避讓為先。
14、地質災害防治從宣傳開始。
15、普及地質災害防治知識。
16、提高地質災害防治能力。
17、防治地質災害人人有責。
18、以人為本防地災,預防為主保平安。
19、貫徹地質災害防治條例 保護人民生命財產安全。
20、山谷易發泥石流,高陡邊坡易滑坡。
21、暴雨易發地質災害,雨過仍是關鍵時期。
22、泥石流、滑坡、崩塌有前兆,雨天留心要防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