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文地質調查報告包括哪些內容
❶ 水文地質調查報告和水文地質類型劃分報告哪個全面
水文地質調查報告
❷ 水文調查包括那些部分
水文指一個國家的水資源、水文化。
水文調查是為了水文分析計算、水利規劃、水文預報以版及其它工農業權生產部門的需要而進行的野外查勘、試驗,並向有關部門搜集資料的工作。其目的是補充水文基本站網定位觀測之不足。調查內容包括:水文要素(水位、流量、含沙量、土壤含量、下滲等),氣候特徵(降水、蒸發、氣溫、濕度、風等),流域自然地理(地形、地質、水系、分水線、土壤、植被等),河道情況(河寬、水深、彎道、建築物等),人類活動(水利、水土保持措施、土地利用、工農業用水等)以及水旱災情,社會經濟狀況等方面。另外,在某些情況下,為了專門的目的,也可以組織專門的水文調查,例如洪水調查,主要是查清歷史洪水的痕跡、發生的日期和情況以及河道情況、估算洪峰流量、洪水總量及發生的頻率等。
❸ 礦井水文地質劃分報告包括什麼內容
我國煤礦水文地質條件復雜,對煤礦安全生產影響很大,歷史上曾多次發生水害事故,造成了嚴重經濟損失和人員傷亡。為了煤礦安全生產,有針對性地做好礦井防治水工作,《煤礦防治水規定》第12條規定所有煤礦都必須編制礦井水文地質類型劃分報告,確定礦井水文地質類型。煤礦企業、礦井根據確定的水文地質類型制訂防治水規劃、措施並認真組織實施。礦井水文地質類型劃分報告和類型確定,由煤礦企業總工程師負責組織審定。
礦井水文地質類型劃分報告應在系統整理、綜合分析礦床勘探、礦井建設生產各階段所獲得的水文地質資料的基礎上進行編寫。至少應當包括本規定的七項內容。
一、礦井及井田概況
(一)礦井及井田基本情況。概述煤礦開發情況,包括礦井投產年限、設計年生產能力、現今實際產量;礦井開拓方式、生產水平及主要開採煤層。
(二)位置、交通。概述井田位置、行政隸屬關系,地理坐標、長、寬、面積、邊界及四鄰關系。通過礦區或臨近城鎮的鐵路、公路、水路等交通干線,以及距礦區最近的車站、碼頭和機場的距離。附礦區交通位置圖。
(三)地形地貌。概述井田地形地貌主要特徵、類型、絕對高度和相對高度、總體地形和有代表性地點,如井口、工業場地內主要建築物等標高。主要河流的最低侵蝕基準面。
(四)氣象、水文。概述礦區及其臨近地區地表水體發育狀況,包括江、河、湖、水庫、溝渠、坑塘池沼等。河流應指出其所屬水系,並根據水文站資料分別說明其平均、最大、最小流量及歷史最高洪水位等。湖泊、水庫等則應指出其分布范圍和面積。
說明礦區所屬氣候區。根據區內和相鄰地區氣象站資料,給出區內降水分布,包括年平均降水量、最大和最小降水量以及降水集中的月份。還應指出年平均、年最大蒸發量;最高、最低氣溫;平均相對濕度;最大凍土深度;年平均氣壓等。資料齊全時應附氣象資料匯總表或月平均降水量、蒸氣量、相對濕度、溫度曲線圖(插表和插圖)。
(五)地震。概述歷史上地震發生的次數、最大震級及地震烈度等。
(六)礦井排水設施能力現狀。概述井下各水平排水設施,包括水倉容積,排水泵型號、台數;排水管路直徑、趟數;井下最大排水能力;是否具有抗災能力;是否滿足疏水降壓的要求等。
二、以往地質和水文地質工作評述
按普查、詳查、勘探、建井和礦井生產或改擴建幾個不同階段分門別類總結已完成的地質、水文地質工作成果,指出各類報告的名稱及完成時間。
(一)預查、普查、詳查、勘探階段地質和水文地質工作成果評述。按時間順序(由老到新)總結「報告」或重要圖紙,包括完成年限、完成單位和報告主要內容及結論。
(二)礦區地震勘探及其他物探工作評述。其主要內容包括完成單位、勘探時間、勘探范圍、測線長度和物理點的密度。概述物探的主要地質和水文地質成果,特別是地震勘探對各種構造的控制情況。
(三)礦井建設、開拓、採掘、延伸、改擴建時期的水文地質補充勘探、試驗、研究資料或專門報告評述。總結水文地質工作成果(報告)的完成時間、完成單位和主要內容。詳細說明礦區存在的主要水文地質問題,對以往的水文地質和防治水工作進行綜合評述。
三、地質概況
(一)地層。按井田所在水文地質單元(或地下水系統)和井田內發育的地層由老到新的順序描述。某些「系」的地層可再按「統」、「組」細劃。描述內容主要包括:厚度、岩性、分布與埋藏條件;煤系、可採煤層及儲量描述包括煤系地層和主要可採煤層。
(二)構造。按照《中國大地構造綱要》的劃分,給出地質構造隸屬關系。對褶曲構造逐一進行描述,內容包括背斜、向斜、單斜、地塹和地壘等。對背、向斜應給出軸向、產狀等。對區內的斷裂構造進行詳細描述,其中包括斷層的數量、編號、展布方向、傾向、傾角、性質、落差和延伸長度等。附斷層發育一覽表和構造綱要圖等。
(三)岩漿岩。描述井田內岩漿岩的時代、岩性、產狀和分布規律及其與煤層和主要含水層的關系。
四、區域水文地質
主要描述礦區所處水文地質單元或地下水系統名稱、范圍、邊界;地下水的補給、徑流、排泄條件;強徑流帶展布規律及岩溶泉群流量等。特別應指出礦區所處地下水系統的具體位置。附礦區所處水文地質單元或地下水系統示意圖。
五、礦井水文地質
(一)井田邊界及其水力性質。描述礦井四周邊界的構成,一般是指斷層、隱伏露頭、火成岩體和人為邊界等。分析邊界可能造成的含水層之間的水力聯系和礦區以外含水層的水力聯系。
(二)含水層。按由新到老的順序對含水層逐一進行描述。其內容主要包括:含水層的名稱、產狀、分布、厚度(最大、最小和平均厚度)、岩性及其在縱橫向上的變化規律;地下水位標高、單位涌水量、滲透系數;水化學類型、礦化度、總硬度等。
指出含水層地下水補給來源及其與其他含水層的水力聯系。岩溶裂隙含水層還應指出岩溶發育情況和鑽孔涌水量、泥漿消耗量、單位吸水量等。特別應指出岩溶陷落柱存在與發育狀況。附主要充水含水層等水位線圖等。
(三)隔水層。按由新到老的順序逐一描述,重點是構成煤層頂、底板的隔水層。其內容主要包括:岩性、分布、厚度(最大、最小、平均厚度)及其變化規律、物理力學指標和阻隔大氣降水、地表水和含水層之間水力聯系的有關信息。
(四)礦井充水條件。礦井充水條件主要是指充水水源、充水通道和充水強度。充水水源是指礦井水來源;充水通道是指水源進入礦井的通道。對各種可能的充水水源,如大氣降水、地表水、老窯水和地下水等,可能的充水通道,如斷層和裂隙密集帶、陷落柱、煤層頂底板破壞形成的通道、未封堵和封堵不良的鑽孔及岩溶塌陷等,進行詳細描述並列表加以說明。
(五)井田及周邊地區老窯水分布狀況。詳細描述井田及其周邊地區老窯水分布狀況,包括位置、積水范圍和體積、水頭壓力,以及與其他水源的聯系等。必要時進行專頊調研。
(六)礦井充水狀況。對井下涌(突)水點進行調查,描述涌(突)水點位置、水量和水質變化規,以及涌(突)水點處理情況。統計分析礦井最大涌水量和正常涌水量。涌水量包括井筒殘留水量、巷道涌水量、工作面涌水量和老空區來水量等。
六、對礦井開采受水害影響程度和防治水工作難易程度的評價
(一)對礦井開采受水害影響程度的評價。根據《煤礦防治水規定》表2 -1所列內容,評價水害對礦井生產影響的大小並進行等級劃分。
(二)對礦井防治水工作難易程度的評價。技術和經濟兩方面評價礦井防治水工作難易程度。
七、礦井水文地質類型的劃分及對防治水工作的建議
(一)礦井水文地質類型的劃分。根據《煤礦防治水規定》表2 -1的規定,對不同煤層的開采,按照受採掘破壞或影響的含水層性質及補給條件、富水性、礦井及周邊老窯水分布狀況,礦井涌水量、突水量,受水害影響程度和防治水工作難易程度進行礦井水文地質類型劃分。同一礦區不同煤層開採的礦井水文地質類型可以不同。
(二)對防治水工作的建議。說明礦井存在的主要水害問題和應採取的防治水措施。
❹ 水文地質調查
美國水文地質調查經歷了一百多年的發展,在該領域長期居於國際領先地位,影響和引導了國際水文地質學的發展方向。表6-1列出了美國不同發展階段的經濟社會特徵和水文地質發展特點。美國地質調查局(USGS)始終把地下水資源評價作為優先開展的重點工作。早期在一些地區進行的地下水調查工作成為全國地下水調查的起點,例如Darton在中部大平原的地下水調查、Mendenhall在加利福尼亞州洛杉磯地區的地下水調查[1]。Meinzer自1923年開始陸續出版了一系列報告,首次對全國地下水資源進行了定性評估。20世紀30年代至60年代中期,USGS以州為單位先後對各個州的地下水資源進行了調查,採用均衡法對各個州的地下水資源進行了初步估算。20世紀70年代USGS對全國21個區域開展了水文地質調查和地下水評價工作,在對區域地質、水文地質條件調查和地下水區劃的基礎上,對地下水補給、地下水排泄等地下水均衡要素進行了估算,提出了地下水優化管理的對策。1978年USGS啟動了「區域含水層系統分析項目(RASA)」。RASA項目歷時近20年,調查和研究了全國28個以流域為單元的含水層系統。該項目採用三維有限差分地下水流數值模型,通過模擬地下水開發前後地下水的動態變化,確定了地下水補給、排泄和均衡要素的變化,使地下水資源的評價精度得到顯著提升。以RASA項目成果為基礎,從1990年到2000年先後編制出版了各個含水層系統的地下水圖集。美國地下水圖集採用不同的比例尺(1∶250萬~1∶10萬)集中展示了地下水調查和研究成果。繼區域含水層系統分析項目(RASA)之後,USGS於1998年啟動了新一輪地下水資源調查———地下水資源計劃(GWRP),調查的范圍從過去的以州為單位改變為整個含水層系統、水文系統、生態環境系統,所面對的問題由當前的問題轉向長期的水資源可持續利用問題[2]。隨著人們改善和保護生態環境的意識不斷增強,水文地質工作開始由過去的以資源為重逐漸轉變為資源和環境並重,近年來日益重視地下水的生態作用。1992年,美國頒布了《國家地質填圖法》,設立了以美國地質調查局為主導的全國合作地質填圖計劃(NCGMP),將全國的地質填圖工作統一起來。水文地質屬於地質填圖計劃的重要內容之一,主要任務是通過1∶2.4萬比例尺為主的水文地質調查,建立地下水運動的三維地質框架。全國合作地質填圖計劃(2007~2011年)確定,到2010年所建三維地質框架將覆蓋美國含水層的12%。
英國的水文地質調查研究水平較高,1∶5萬比例尺新一輪工作完成了國土面積的65%以上。在城市填圖中根據具體城市發展和建設的需要進行專門填圖。法國開展了1∶5萬比例尺水文地質填圖,進行了地下水污染的調查研究工作,開展了全國范圍地下水氮化物和亞硝酸鹽的調查工作,建立了法國地下水資源水質資料庫。印度完成了大部分國土1∶5萬或1∶6.3萬比例尺的系統填圖,1994年開始進行第二輪地質填圖,重點是資源環境保障程度方面的調查。日本在完成本土水文地質填圖的同時,進行了列島及其周圍海域地質調查。日本特別重視地下水資源的開發利用和保護工作,每5年開展一次水質調查。
表6-1 美國不同經濟社會發展階段的水文地質調查發展特點
綜合學科本身、實踐應用、發展驅動力以及與社會的關系四個方面,國際水文地質調查可能將呈現以下幾個趨勢:
(1)資源和環境、生態並重的地下水資源可持續管理是水文地質學的重要應用研究主題。地下水管理既要保障社會穩定的水供給,又要不影響未來長遠的水資源利用,避免可利用地下水資源在數量和質量上大幅度降低。這項重要的主題包括很多內容,例如地表水和地下水的聯合調蓄和協調開發;地下水含水層獲得補給的途徑和機制;近河岸帶和生物棲息地地下水水質保護,恢復由於人類影響而退化的地下水含水層;影響地下水資源利用和分配的社會-經濟規律和管理模式;地下水疏干區的定量跟蹤和調控;岩溶含水層和基岩裂隙水的保護性開發等。
(2)近地表水文地質過程成為水文地質學與其他學科交叉滲透的重要理論研究主題。近地表地質圈包括土壤、包氣帶、淺層地下水、生物棲息地、濕地、河溪下層區和農業用地等。包氣帶是介於潛水面和地表之間的多孔介質,化學風化、有機質分解、氮素固定等其他化學物質循環過程均發生在包氣帶,也是地下水補給、污染物向地下水運移的必經之路。濕地和河溪下層區是水生生態環境向陸地生態環境的過渡區,是生物地球化學、生態學和水文地質學的交叉領域。農田是深受人類活動影響的生物棲息地。以前灌溉工作者所採取的措施集中於局域尺度。因此,灌溉農業管理應從區域水文地質系統的尺度著手,而實現這一目標需要水文地質學與土壤學、地貌學、農學、生態學進行交叉滲透[3]。
(3)利用新技術進行地下水監測、調查和研究成為水文地質學技術方法發展的重要主題。無論是對水文地質系統進行更加完善的管理和調控,還是及時發現和預測社會經濟活動對水文地質系統所產生的不良後果,都需要對水文地質要素進行長期准確的監測。水文地質要素動態監測網的優化設計和自動化實時監測技術的發展,是地下水調查和研究的重要基礎設施。同位素技術和遙感技術將繼續發展,越來越多地用於地下水調查和研究。基於GIS的模型技術將進一步推動水文地質系統的定量化研究,成為水文地質工作的重要工具。
(4)水文地質系統微生物研究和海洋水文地質研究成為水文地質學自身發展的重要前沿領域。已有的研究成果表明,在化學風化、土壤形成、石油沉積、物質循環等水文地質過程中,微生物有著不容忽視的作用。然而關於微生物作用的機理至今尚不清楚。目前,微生物在用於治理土壤和地下水有機污染方面顯示出了廣闊的前景。海洋水文地質是一個新興的研究領域,其主要目的在於更多地了解海洋海底岩層中的流體-岩石作用機制,揭示地殼作用機理,目前尚處在探索階段。
❺ 礦區水文地質調查
礦井水文地質調查是礦井地質調查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直接關繫到礦產的合理開發與安全開采。因此,在礦產資源調查的各個階段都應同時安排相應的水文地質調查,及時提供礦產資源各調查階段所需的水文地質資料。
7.2.1.1礦區水文地質調查內容
礦區區水文地質調查的內容與其他項目的水文地質工作內容大致是相同的,只是表現在解決問題的目的上不同。在野外工作開始前,應收集有關資料或進行路線踏勘,根據任務編制礦區水文地質設計書,作為地質設計書的一部分。野外工作包括區域和礦區水文地質測量,根據水文地質測量中所獲得的資料和初步結論,進一步進行水文地質勘探和水文地質試驗工作(包括野外試驗和室內試驗),並進行地下水動態長期觀測。野外工作結束後,編寫水文地質調查報告書。
7.2.1.2礦井水文地質調查內容
(1)地質點調查
地質結構是地下水的儲存與運動場所,地質條件是決定某地區地下水分布與形成的基礎。因此,水文地質測繪中必須重視對地質條件的研究,除了滿足地質測繪對地質研究的一般要求外,還應滿足水文地質方面的一些特殊要求,尤其對岩石空隙(孔隙、裂隙、溶隙)的發育規律及含水層、褶皺構造、斷裂的儲水和導水條件進行詳細的調查研究。這樣,再結合井、泉、鑽孔、岩溶水點的調查與試驗,就可以確定地區含水層的埋藏分布規律及其富水情況。
為了查明地下水的埋藏條件和分布規律,要加強對地貌、第四紀地質與新構造運動的研究,要查明第四系鬆散沉積物的分布范圍、地貌部位、成因類型、成分結構、厚度及其相變情況;調查河谷階地分布范圍、階地性質(侵蝕、堆積、基座)、階地級數、階地地層結構、岩性成分、厚度及其相變情況。
對於可溶岩分布的山區,要調查研究各種溶隙的形態、規模、分布位置,並調查研究各類碳酸鹽岩地層的岩性、構造、埋深以及地殼升降運動、氣候、地貌條件與岩溶發育規律的關系,以及地表水文網與岩溶水的關系。
區域構造對基岩山區地下水的分布與形成具有主導意義。因此,應詳細調查區內主要的褶皺型式和構造斷裂。要調查褶皺構造的形態類型、規模、地層組合關系以及破碎程度和地貌匯水條件。尤其要重點調查以下幾方面:①有利於地下水補給和儲存的背斜谷、向斜谷和地塹式背斜等的地下水補給、排泄和儲存條件。②規模較大的寬緩向斜盆地形成自流水的可能條件和槽線部位的富水性。③復向斜中的次級背斜軸部的張性斷裂帶發育程度及其富水性。④褶皺兩翼地層由陡變緩處、褶皺傾沒端、地層轉折部位、弧形構造的拐彎凸出部位以及硬脆岩層的近尖滅端等處的裂隙發育程度、匯水條件與富水性。⑤大型帚狀構造的旋迴層由褶皺帶組成時,應注意褶皺帶散開部位和旋渦部位形成承壓含水層的可能性。⑥「山」字型構造的馬蹄形盾地,如由輕微褶皺的沉積岩組成,則應注意形成自流盆地的可能。⑦有利於形成自流斜地的單斜構造中地層的傾角、分布規模、厚度、地層組合情況和岩層產狀與地形坡向的關系等。
(2)水文點調查
1)泉的調查。泉的調查應包括下列幾方面內容:泉的出露位置、標高,泉附近的地形,泉的成因類型,含水層的情況。泉水的物理性質,涌水量、動態、利用情況等。
泉的出露位置可用GPS確定,編號後標在圖上。標高可用GPS或地形等高線確定。若當地有河流,則要測出泉和河水位的相對高差,以說明泉的出露和當地侵蝕基準面的關系。
泉的類型主要通過仔細觀測泉水的涌水情況及其出露條件而定。要認真觀測泉水是呈集中水股還是呈滲水流出,上涌還是下流,是否有氣泡逸出,泉水出口處的岩性是什麼,是從裂隙還是從溶隙中流出等現象。有時,為了查明泉的出露條件,有必要清理泉口的表土,揭露補給泉的含水層的含水性質,並且必須結合地質觀察一起分析,並作素描圖。
泉水的物理性質一般在野外通過直接感覺初步測定,水溫用水溫計予以測定。
2)井(鑽孔)的調查。調查內容有井的位置、井口標高、井深、水深、水位、井地質剖面、井水化學成分與物理性質、井口直徑、井底直徑、井型、井的漏水量與地下水水位、水量變化情況以及井的結構及使用情況。其中許多內容與泉的調查相似,不再贅述。
關於井的剖面,可向當地居民了解。同時,還應與附近其他剖面資料如鑽孔、天然露頭相對比,以修正訪問資料。井的涌水量也可通過訪問大致了解。如訪問井每天可供多少人飲用或可灌溉多少田地,用水後水位下降情況,水位恢復情況等。較精確的涌水量值可通過抽水試驗求得。
3)岩溶水點的調查。主要包括:①水點所在地層的層位及岩性。②水點所處的構造部位、岩層產狀、結構面的產狀及其力學性質、地質構造與岩溶發育關系。③水點所處地貌單元的位置及地貌特徵。④水點的地面標高。⑤水位標高、埋深及其水位變化。⑥觀測水的物理性質(色、嗅、味、溫度、渾濁度等),並記錄氣溫、洞溫和取水樣分析。⑦有意義的水點應實測水文地質剖面圖或洞穴水文地質圖並素描或照相。⑧力求弄清岩溶水點與鄰近水點和整個岩溶地下水系的關系,必要時追索地下水的「來龍去脈」或進行連通試驗。
4)老窖的水文地質調查。內容如下:①老窖的分布范圍及其深度。②老窖的坍陷和積水情況。③老窖出現的主要層位,與其他地段連通的情況。④老窖水的補給來源、排泄條件及其動態變化規律。⑤老窖水的物理性質與化學成分。⑥老窖突水事故情況。
上述各種地下水露頭的調查內容常以各種表格形式野外直接填寫。
5)地表水體的調查。①河流、渠道等地表水體的位置及周圍的地形特徵。②觀測地表水體的形態,包括河流的寬度、長度和深度。③地表水體附近的地層岩性、地貌條件及其所處的構造部位。④測定地表水體的水位、流量、流速、含砂量等。⑤觀察水的物理性質(水溫、色、嗅、味、渾濁度),必要時取水樣進行化學分析。⑥調查訪問動態資料,了解水量、水位、水溫一年四季的變化情況。⑦測量和收集河流上下游間流量的變化、支流的水量、河床沿途的變化情況,特別要重視枯水期地表河流流量的測定。⑧地表水的利用情況。
❻ 井田精查地質報告包括哪些內容
地殼上的某一含礦地段。包括在成礦地質背景、物質成分和成因上相近似的一內系列礦床和礦點。與煤容田、油田等概念相對應,礦田一般指金屬或非金屬礦床的聚集地段。
例如,中國雲南個舊錫礦田,它包括馬拉格、松樹腳等礦床,它們都是燕山期花崗岩類有關熱液與三疊系岩層相互作用的產物,以錫為主,並有銅、鎢、鉬、銀等有益組分。
(6)水文地質調查報告包括哪些內容擴展閱讀
地質報告是全面反映地質勘查工作成果的重要技術文件,是在下達任務全部完成或告一階段之後,根據己有的和本次勘查工作所獲得的各種資料的系統整理和綜合研究編寫而成的。
它一般由報告正文及各種圖件、表格、附件等組成。按地質工作的項目,地質報告可分為礦產地質報告、水文地質報告、工程地質報告、環境地質報告、區域地質調查報告、物化探報告、石油地質報告等等;按工作階段,有中間報告、總結報告、補充報告等。
各類報告均須審查、批准。特別是作為礦山、工程建設設計依據的勘查報告,必須由主管部門組織有關地質、設計、生產部門共同審查後,方能批准提交使用。
在校實習生的實習報告往往是最頭疼的,學生可根據自己的專業有針對性的完成,關鍵在於獨立完成,有自己的見解。
❼ 求應城市水文地質調查報告
調查報告一般由標題和正文兩部分組成。
(一)標題。標題可以有兩種寫法。一種是規范化的標題格式,即「發文主題」加「文種」,基本格式為「××關於××××的調查報告」、「關於××××的調查報告」、「××××調查」等。另一種是自由式標題,包括陳述式、提問式和正副題結合使用三種。
(二)正文。正文一般分前言、主體、結尾三部分。
1.前言。有幾種寫法:第一種是寫明調查的起因或目的、時間和地點、對象或范圍、經過與方法,以及人員組成等調查本身的情況,從中引出中心問題或基本結論來;第二種是寫明調查對象的歷史背景、大致發展經過、現實狀況、主要成績、突出問題等基本情況,進而提出中心問題或主要觀點來;第三種是開門見山,直接概括出調查的結果,如肯定做法、指出問題、提示影響、說明中心內容等。前言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要精練概括,直切主題。
2.主體。這是調查報告最主要的部分,這部分詳述調查研究的基本情況、做法、經驗,以及分析調查研究所得材料中得出的各種具體認識、觀點和基本結論。
3.結尾。結尾的寫法也比較多,可以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對策或下一步改進工作的建議;或總結全文的主要觀點,進一步深化主題;或提出問題,引發人們的進一步思考;或展望前景,發出鼓舞和號召。
❽ 地質報告是什麼樣的
地質報告是全面反映地質勘查工作成果的重要技術文件,是在下達任務全部完成或告一回階段之後,根據己有的和答本次勘查工作所獲得的各種資料的系統整理和綜合研究編寫而成的。
它一般由報告正文及各種圖件、表格、附件等組成。按地質工作的項目,地質報告可分為礦產地質報告、水文地質報告、工程地質報告、環境地質報告、區域地質調查報告、物化探報告、石油地質報告等等;按工作階段,有中間報告、總結報告、補充報告等。各類報告均須審查、批准。特別是作為礦山、工程建設設計依據的勘查報告,必須由主管部門組織有關地質、設計、生產部門共同審查後,方能批准提交使用。
在校實習生的實習報告往往是最頭疼的,學生可根據自己的專業有針對性的完成,關鍵在於獨立完成,有自己的見解。
❾ 水文地質調查工作的程序(工作步驟)
水文地質調查工作,應按一定的工作程序有計劃、有步驟地進行。一般的原則是:先設計後施工,先普查後勘探。一般的工作程序為:
1.接受調查任務
調查任務分為縱向任務(上級下達的)和橫向任務(地方委託的)。縱向任務既可以是上級主管部門下達的指令性任務,也可以是生產單位立項經上級主管部門批准後下達的任務。如為橫向任務,則需和任務委託單位(一般稱甲方)簽訂委託任務合同,方算正式確定調查任務。
2.准備工作
接受調查任務後,要進行准備工作,主要是人員組織准備、技術准備、物質後勤等方面的准備。其中技術准備中編寫設計書是水文地質人員的主要工作。在設計書編寫前,應充分收集調查區已有自然地理資料,地質水文地質資料及圖件等,對調查區的水文地質條件和問題有初步認識,並確定調查區的研究程度。必要時,應進行野外現場踏勘,踏勘路線應力求穿過調查區地層發育比較完整、水文地質條件有代表性的剖面,並了解調查區的自然和工作條件,使編寫的設計書更加符合實際。
設計書是布置和進行各項調查工作的基本依據,是水文地質調查的「作戰方案」。設計書的類型一般可分為整體設計、年度設計、單項設計等。設計書的主要內容為:
(1)調查區的自然地理、地質、水文地質條件,內容包括:①調查工作的目的、任務、調查區位置,面積及交通條件、調查階段和調查工作起止時間;②自然地理及經濟地理概況;③已有地質、水文地質研究程度及存在問題;④調查區地質、水文地質條件概述。
(2)調查工作設計,主要內容包括:①調查工作擬投入的工種、工作布置方案、工作依據的主要技術規范、工作量及每項工作的主要技術要求。布置調查工作時,既要滿足有關規范對工作量定額及工作精度的要求,又要考慮查清重要地段和完成關鍵任務,防止平均使用勘查工作量;②物質、設備計劃,人員組織分工、經費預算及施工進度計劃書;③預期調查工作成果。
3.野外工作
野外工作就是在野外現場進行各項水文地質調查工作。水文地質調查投入的工種順序為:水文地質測繪→物探→勘探→試驗→長期觀測。前者是後者的基礎,所揭示的問題也是逐步深入的。各工種投入的工作量,應根據具體條件,做到經濟技術上合理可行,又能取得高質量的成果。野外工作中,要保質保量地進行觀察、測量,做好原始資料的編錄,正確地繪制野外工作各種圖件。工作中應加強綜合分析,注意各工種間的有機配合,要注意做好有關室內的實驗、分析、鑒定等工作。野外工作期間,也可再分若干時段,按時段組織勘查、檢查和總結,在野外工作期間,可根據實際情況,對設計書作適當修改,但作重大改變,應提出補充設計。有關野外調查的工作方法和內容,將在以後有關章節進行介紹。
4.室內工作
室內工作主要是將野外調查獲得的資料,進行認真地校核、整理、分析,編寫水文地質調查工作成果。調查成果一般包括水文地質圖件和文字報告兩部分。
最後,按規定程序組織調查成果的驗收和鑒定工作。
小結
通過本章學習,應掌握以下重點內容:①水文地質勘查所使用的10種主要方法,掌握每種方法的應用和優缺點;②水文地質調查階段劃分:一般分為普查、詳查、勘探、開采四個階段;③水文地質調查工作的程序(工作步驟):一般為:接受調查任務→准備工作→野外工作→室內工作→鑒定驗收。
復習思考題
1.水文地質調查的目的、任務是什麼?
2.進行水文地質調查工作有何意義?
3.水文地質調查工作有幾種類型?各有什麼特點?
4.水文地質調查方法手段有哪些?各有什麼特點和作用?
5.試比較水文地質測繪、水文地質鑽探、水文地質物探三種方法的優缺點?
6.水文地質試驗中最主要的試驗是哪種試驗?
7.什麼是「3S」技術?各有什麼作用?
8.為什麼要劃分水文地質調查階段?各行業(部門)水文地質調查階段是如何劃分的?
9.通常水文地質調查如何劃分調查階段?各階段的任務和要求是什麼?
10.水文地質調查工作的工作程序(工作步驟)是什麼?
❿ 環評報告中的水文地質調查報告一定要做嗎
不必。
一般水文地質報告都是摘取當地的一些簡介,例如網路。
另外實在沒有可以找當地環保局借一個他們以前的環評報告,參閱裡面的水文地質描述。
只有專門要求的才需要做水文地質專項勘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