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生地質災害情況應該怎麼辦
A. 地質災害如何防範
要想防範地質災害,就要在平時的日常生活中積極地提高防範意識,在災害來臨的時候及時撤離,聽從管理人員的指揮,不要輕易在危險地帶停留,並且各地方要做好防治能力監測工作,進行主動防範。
一、地質災害的分類地質災害主要指的是自然或者人為因素作用下形成的,對人類生命產生威脅、對環境造成破壞的地質現象。地質災害在時間和空間上的規律與自然環境和人類活動都有密切相關的聯系。一般的地質災害主要包括崩塌、泥石流、山體滑坡、地面沉降、地面塌陷、水土流失、地震、火山等。
對於我們老百姓來說,在發生泥石流、塌方的情況下,千萬不要在危險的地方停留,一旦發現險情,應及時向地方相關部門報告。親愛的讀者朋友們,你們明白了嗎?
B. 地質災害來臨時有哪些應急措施
(1)發現地質災害前兆時,應立即報告當地政府或有關部門,及時通知受威脅的人群。同時要對隱患體密切觀察,做好撤離准備。
發現險情及時報告和通知
(2)當地政府部門根據現場情況圈出地質災害危險區,並在危險區設立警示標志,禁止非搶險人員進入。
圈出地質災害危險區(江西上饒,1998)
(3)當地政府部門視險情發展搭建臨時避災場所,將人、物及時撤離危險區,必要時,可以依法強制疏散。
視險情發展及時撤離危險區
(4)監測技術人員應立即分析資料,預測災害發展趨勢,找出原因及時制止致災動力破壞作用。如因開挖坡腳而誘發的滑坡,應立即停止開挖活動。
停止開挖坡腳
(5)發生滑坡(崩塌)時,不要沿滑坡體滑動方向跑,應迅速向滑坡體兩側跑。
發生滑坡時,應向滑坡體兩側跑
(6)房後斜坡發生滑坡(崩塌)或岩石、土體墜落時,不要立即清理滑坡(崩塌)物和疏通排水溝,以免遭遇二次滑坡(崩塌)的危害。
(7)發生泥石流時,應選擇最短最安全的路徑向溝谷兩側山坡或高地跑。不要上樹躲避,也不要停留在陡坡土層較厚的低凹處,或躲在滾石、亂石堆後,更不能順著溝谷往上或向下跑。
泥石流發生時,不要沿泥石流溝谷跑,應向溝岸兩側山坡跑
不要躲在樹上
不要停留在陡坡土層較厚的低凹處或大石塊後
不要躲在有滾石和大量堆積物下方
C. 如何應對地質災害
應對地質災害的復具體途徑如下:制
1、注重防災和減災。防災,就是早發現,早避讓,能搬遷就盡快搬遷;減災,就是在項目建設選址過程中進行危險性評估,避免災害的發生。
2、遇到災害時,應沉著冷靜,迅速撤離危險地段。不要立即進入災害區搜尋財物,以免再次發生滑坡、崩塌災害造成人員傷亡。及時報告災情,沒有電話通訊、汽車無法通行的地區,要立即派人將災情報告政府。
3、應把地質災害避災搬遷放在各類搬遷的優先位置。群眾一旦搬離隱患點,這里的地災就不會對任何人產生生命威脅,這樣便是從根源上防止了地災。
(3)發生地質災害情況應該怎麼辦擴展閱讀
地質災害的分類有:
1、滑坡:斜坡上的岩體由於某種原因在重力的作用下沿著一定的軟弱面或軟弱帶整體向下滑動的現象。
2、崩塌:較陡的斜坡上的岩土體在重力的作用下突然脫離母體崩落、滾動堆積在坡腳的地質現象。
3、泥石流:是山區特有的一種自然現象。它是由於降水而形成的一種帶大量泥沙、石塊等固體物質條件的特殊洪流。識別:中游溝身長不對稱,參差不齊;溝槽中構成跌水;形成多級階地等。
4、地面塌陷:地表岩、土體在自然或人為因素作用下向下陷落,並在地面形成塌陷坑的自然現象。
D. 國土局地質環境監測站面試題:某地發生地質災害,你作為有關工作人員,該怎麼辦
立刻按照地質災害應急預案:確定地質災害發生地點、規模、有無人民生命財產受損等情況,然後向上級主管領導匯報情況。反正基本思路是這個,其它的就是。看你怎麼把話說的漂亮,把牛吹的好。
E. 地質災害防治措施
崩塌災害防治的工程措施:
1、攔擋:對中、小型崩塌可修築遮擋建築物或攔截建築物。攔截建築物有落石平台、落石槽、攔石堤或攔石牆等,遮擋建築物有明洞、棚洞等。
2、支撐與坡面防護:支撐是指對懸於上方、可能拉斷墜落的懸臂狀或拱橋狀等危岩採用墩、柱、牆或其組合形式支撐加固,以達到治理危岩的目的。對危險塊體連片分布,並存在軟弱夾層或軟弱結構面的危岩區,首先清除部分松動塊體,修建條石護壁支撐牆保護斜坡坡面。
3、錨固:板狀、柱狀和倒錐狀危岩體極易發生崩塌錯落,利用預應力錨桿(索)可對其進行加固處理,防止崩塌的發生。錨固措施可使臨空面附近的岩體裂縫寬度減小,提高岩體的完整性。
4、灌漿加固:固結灌漿可增強岩石完整性和岩體強度。一般先進行錨固,再逐段灌漿加固。
5、疏干岸坡與排水防滲:通過修建地表排水系統,將降雨產生的徑流攔截匯集,利用排水溝排出坡外。對於滑坡體中的地下水,可利用排水孔將地下水排出,從而減小孔隙水壓力、減低地下水對滑坡岩土體的軟化作用。
滑坡災害防治的工程措施
1、排除地表水和地下水:滑坡滑動多與地表水或地下水活動有關。因此在滑坡防治中往往要設法排除地表水和地下水,避免地表水滲入滑體,減少地表水對滑坡岩土體的沖蝕和地下水對滑體的浮托,提高滑帶土的抗剪強度和滑坡的整體穩定性。
2、減重與載入:通過削方減載或填方載入方式來改變滑體的力學平衡條件,也可以達到治理滑坡的目的。但這種措施只有在滑坡的抗滑地段載入,主滑地段或牽引地段減重才有效果。
泥石流災害防治的工程措施
1、跨越工程:在泥石流溝上方修築橋梁、涵洞跨越避險工程,使泥石流有排泄通道,又能保證道路的暢通。
2、穿越工程:在泥石流下方修築隧道、明硐和渡槽的穿越工程,使泥石流從上方排泄,下方交通不受影響。這是通過泥石流地區的又一種主要工程形式,對於隧道、明洞和渡槽設計的選擇,總的原則是因地制宜。
3、防護工程:對泥石流地區的橋梁、隧道、路基及重要工程設施修築護坡、擋牆、順壩和丁壩等防護工程,從而抵禦泥石流的沖刷、沖擊、側蝕和淤埋等危害。
4、排導工程:修築導流堤、急流槽、束流堤等排導工程,改善泥石流流勢、增大橋梁等建築物的排泄能力。
5、攔擋工程:修築攔砂壩、固床壩、儲淤場、支擋工程、截洪工程等攔擋工程,控制泥石流的固體物質和雨洪徑流,削弱泥石流的流量、下泄量和能量,以減緩泥石流的沖刷、撞擊和淤埋等危害。
(5)發生地質災害情況應該怎麼辦擴展閱讀:
誘發地質災害的因素主要有:
1、採掘礦產資源不規范,預留礦柱少,造成采空坍塌,山體開裂,繼而發生滑坡。
2、開挖邊坡:指修建公路、依山建房等建設中,形成人工高陡邊坡,造成滑坡。
3、山區水庫與渠道滲漏,增加了浸潤和軟化作用導致滑坡泥石流發生。
4、其它破壞土質環境的活動如採石放炮,堆填載入、亂砍亂伐,也是導致發生地質災害的致災作用。
F. 地質災害發生後應做哪些工作
(1)密切注意由災害可能引發某些生命線工程(如公路、鐵路、發電場、供電、供水管線、回通訊設答備、電台、渠道等)的次生災害甚至第三次災害,如火災、洪災、房屋塌陷等的可能。
地質災害引發次生災害
(2)加強對災區的勘察,對危害情況實施修復、加固工程,組織搶險救災工作。
對災區勘察
組織搶險救災
(3)酌情限制車輛和行人通行、組織危險區群眾迅速撤離。
廣西地質災害避險應急手冊
(4)因災害造成車流堵塞時,應聽從交通指揮,及時接受疏導。
廣西地質災害避險應急手冊
G. 發現地質災害險情怎麼辦
跑,趕緊跑,不要回頭拍照!
不同的地質災害和地質災害發生時你所處的位置與周邊環境都會影響如何自救。
Ⅰ、地震:迅速進入到開闊地帶,避開電力線,建築物等;
【可能產生的傷害】
直接傷害:在室內因器物傾倒或房屋倒塌被砸傷;在室外被倒塌的建築物等砸傷;在野外被山上的滾石砸傷;被地光燒傷。
間接傷害:地震引起的火災;地震引起的水災;地震引起的毒氣泄漏;地震引起的危險品爆炸。
【避震原則】
一要因地制宜,不要一定之規;二要行動果斷,不要猶豫不決;三在公共場所要聽從指揮,不要擅自行動。
【避震要點】
高壓藏圍岩彈起產生地震示意圖
1、震時就近躲避,震後迅速撤離到安全的地方,是應急避震較好的辦法。這是因為,震時預警時間很短,人又往往無法自主行動,再加之門窗變形等,從室內跑出十分困難;如果是在樓里,跑出來更幾乎是不可能的。但若在平房裡,發現預警現象早,室外比較空曠,則可力爭跑出避震。
2、躲在室內結實、不易傾倒、能掩護身體的物體下或物體旁,開間小、有支撐的地方;室外遠離建築物,開闊、安全的地方。
3、應趴下,使身體重心降到最低,臉朝下,不要壓住口鼻,以利呼吸;蹲下或坐下時盡量蜷曲身體;抓住身邊牢固的物體,以防摔倒或因身體移位,暴露在堅實物體外而受傷。
4、低頭,用手護住頭部和後頸,有可能時,用身邊的物品,如枕頭、被褥等頂在頭上以保護頭頸部;低頭、閉眼,以防異物傷害眼睛;有可能時,可用濕毛巾捂住口、鼻,以防灰土、毒氣。
5、不要隨便點明火,因為空氣中可能有易燃易爆氣體充溢;要避開人流,不要亂擠亂擁。無論在什麼場合,街上、公寓、學校、商店、娛樂場所等,均如此。因為,擁擠中不但不能脫離險境,反而可能因跌倒、踩踏、碰撞等而受傷。
【災後生活】
注意飲食和個人衛生。
搭建和居住防震棚要注意防火
積極投入恢復重建工作。
按規定服用預防葯物,增強身體抵抗力,防疫滅病。
Ⅱ、滑坡: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土體或者岩體,受河流沖刷、地下水活動、雨水浸泡、地震及人工切坡等因素影響,在重力作用下,沿著一定的軟弱面或者軟弱帶,整體地或者分散地順坡向下滑動的自然現象。防治措施;及早發現,預防為主。
Ⅲ、泥石流:泥石流是指在山區或者其他溝谷深壑,地形險峻的地區,因為暴雨、暴雪或其他自然災害引發的山體滑坡並攜帶有大量泥沙以及石塊的特殊洪流。泥石流具有突然性以及流速快,流量大,物質容量大和破壞力強等特點。多發生於陡坡前和山谷中,發現有泥石流跡象,應立即觀察地形,向溝谷兩側山坡或高地跑。
●發現有泥石流跡象,應立即觀察地形,向溝谷兩側山坡或高地跑。
●逃生時,要拋棄一切影響奔跑速度的物品。
●不要躲在有滾石和大量堆積物的陡峭山坡下面。
●不要停留在低窪的地方,也不要攀爬到樹上躲避。
●去山地戶外遊玩時,要選擇平整的高地作為營地,盡可能避開河(溝)道彎曲的凹岸或地方狹小高度又低的凸岸。
●切忌在溝道處或溝內的低平處搭建宿營棚。當遇到長時間降雨或暴雨時,應警惕泥石流的發生。
H. 地質災害發生後應該採取哪些應急措施
《防震減災法》第三十二條規定:嚴重破壞性地震發生,為了搶險救災並維護社會秩序,國務院或者地震災區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可以在地震災區實行下列緊急應急措施:
(一)交通管制;
(二)對食品等基本生活必需品和葯品統一發放和分配;
(三)臨時徵用房屋、運輸工具和通信設備等;
(四)需要採取的其他緊急應急措施。
《突發事件應對法》第四十九條規定:自然災害、事故災難或者公共衛生事件發生後,履行統一領導職責的人民政府可以採取下列一項或者多項應急處置措施:
(一)組織營救和救治受害人員,疏散、撤離並妥善安置受到威脅的人員以及採取其他救助措施;
(二)迅速控制危險源,標明危險區域,封鎖危險場所,劃定警戒區,實行交通管制以及其他控制措施;
(三)立即搶修被損壞的交通、通信、供水、排水、供電、供氣、供熱等公共設施,向受到危害的人員提供避難場所和生活必需品,實施醫療救護和衛生防疫以及其他保障措施;
(四)禁止或者限制使用有關設備、設施,關閉或者限制使用有關場所,中止人員密集的活動或者可能導致危害擴大的生產經營活動以及採取其他保護措施;
(五)啟用本級人民政府設置的財政預備費和儲備的應急救災物資,必要時調用其他急需物資、設備、設施、工具;
(六)組織公民參加應急救援和處置工作,要求具有特定專長的人員提供服務;
(七)保障食品、飲用水、燃料等基本生活必需品的供應;
(八)依法從嚴懲處囤積居奇、哄抬物價、制假售假等擾亂市場秩序的行為,穩定市場價格,維護市場秩序;
(九)依法從嚴懲處哄搶財物、干擾破壞應急處置工作等擾亂社會秩序的行為,維護社會治安;
(十)採取防止發生次生、衍生事件的必要措施。
I. 發生地質災害應採取的應急措施有哪些
(一)發生崩塌滑坡時應採取的應急措施
(1)視險情將人員物資及時撤離危險區
當崩塌滑坡由加速度變形階段進入臨滑階段時,崩滑災害在所難免,不是人力在短時間內可以制止的,此時,應及時將情況上報當地政府部門,由政府部門組織將險區內居民、財產及時撤離險區,確保人民生命財產安全。
(2)及時制止致災的動力破壞作用
為爭取搶險、救災時間,延緩崩塌滑坡發生大規模破壞,監測技術人員應立即分析資料,及時制止致災動力破壞作用,如因采礦而誘發的崩塌,應立即停止采礦活動;如因開挖坡腳而誘發的滑坡,應立即停止開挖活動;如因渠道漏而誘發的滑坡,應立即停止對渠道進行放水。
(3)事先有預兆者,應盡早制訂好撤離計劃
崩塌滑坡災害在大規模崩、滑前,往往事先有前兆,在此種情況下,當地政府部門應盡早制定好險區人民疏散、撤離計劃,以防造成混亂而發生不必要的人員傷亡事故。
(二)發生地面塌陷時應採取的應急措施
(1)視險情發展將人、物及時撤離險區。在發現前兆時即應制定撤離計劃。
2)塌陷發生後對臨近建築物的塌陷坑應及時填堵,以免影響建築物的穩定。其方法是投入片石,上鋪砂卵石,再上鋪砂,表面用粘土夯實,經一段時間的下沉壓密後用粘土夯實補平。
(3)對建築物附近的地面裂縫應及時堵塞,地面的塌陷坑應攔截地表水防止其注入。
(4)對嚴重開裂的建築物應暫時封閉不許使用,待進行危房鑒定後才確定應採取的措施。
J. 工程地質知識:發生地質災害應採取的應急措施有哪些
(一)發生崩塌滑坡時應採取的應急措施
(1)視險情將人員物資及時撤離危險區
當崩塌滑坡由加速度變形階段進入臨滑階段時,崩滑災害在所難免,不是人力在短時間內可以制止的,此時,應及時將情況上報當地政府部門,由政府部門組織將險區內居民、財產及時撤離險區,確保人民生命財產安全。
(2)及時制止致災的動力破壞作用
為爭取搶險、救災時間,延緩崩塌滑坡發生大規模破壞,監測技術人員應立即分析資料,及時制止致災動力破壞作用,如因采礦而誘發的崩塌,應立即停止采礦活動。如因開挖坡腳而誘發的滑坡,應立即停止開挖活動。如因渠道漏而誘發的滑坡,應立即停止對渠道進行放水。
(3)事先有預兆者,應盡早制訂好撤離計劃
崩塌滑坡災害在大規模崩、滑前,往往事先有前兆,在此種情況下,當地政府部門應盡早制定好險區人民疏散、撤離計劃,以防造成混亂而發生不必要的人員傷亡事故。
(二)發生地面塌陷時應採取的應急措施
(1)視險情發展將人、物及時撤離險區。在發現前兆時即應制定撤離計劃。
2)塌陷發生後對臨近建築物的塌陷坑應及時填堵,以免影響建築物的穩定。其方法是投入片石,上鋪砂卵石,再上鋪砂,表面用粘土夯實,經一段時間的下沉壓密後用粘土夯實補平。
(3)對建築物附近的地面裂縫應及時堵塞,地面的塌陷坑應攔截地表水防止其注入。
(4)對嚴重開裂的建築物應暫時封閉不許使用,待進行危房鑒定後才確定應採取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