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質問題 » 地質過渡環境指什麼

地質過渡環境指什麼

發布時間: 2021-03-03 21:10:40

㈠ 什麼是環境地質

運用地球來科學規律,研究自地球作用過程、地球資源以及地球物質及其對人類和生物生態環境的影響等。包括:①保護人類的健康和自然生態系統的完整,以免受人類活動所產生的或天然產生的化學物質所引起的地球化學或生物化學反應的危害;②合理利用國土資源,保護人類生存的安全和福祉,免受各種自然災害(如洪水、颶風、地震和泥石流等)的侵擾。

㈡ 地質中說地層呈相變過度關系是什麼意思

地相 :就是地層在沉積過程中沉積環境變化。
相變過度:意思就是地層在沉積過程中沉積環境由一個環境過度到另種環境。

㈢ 環境地質與地質環境有什麼區別,求詳解

「環境地質」一詞最早出現於20世紀60年代末、70年代初一些西方工業發達國家的文獻中。那時這些工業發達國家,已感到環境問題迫切性,開始把滑坡、泥石流、地面沉降、城市地質等問題研究列為環境地質研究的范疇。1982年再版的Michael Allaly主編的《環境辭典》中,將環境地質一詞定義為:應用地質數據和原理,解決人類佔有或活動造成的問題(如礦物的採取、腐敗物容器的建造、地表侵蝕等的地質評價)。環境地質在我國出現和使用較晚,但也是隨著一系列嚴重的環境問題(如環境污染、地質災害等)對生產、生活的影響愈來愈突出而提出的。
地質環境:自然環境的一種,指由岩石圈、水圈和大氣圈組成的環境系統。在長期的地質歷史演化的過程中,岩石圈和水圈之間、岩石圈和大氣圈之間、大氣圈和水圈之間進行物質遷移俄能量轉換,組成了一個相對平衡的開放系統。人類和其他生物依賴地質環境生存發展,同時,人類和其他生物又不斷改變著地質環境。
地質環境同人類和其他生物的關系主要表現在:①地質環境是生物的棲息場所和活動空間,為生物提供水分、空氣和營養元素。地質環境的區域差異,導致生物向不同方向進化。生物是地質環境的產物,但又改變地質環境,例如土壤是植物和地質環境相互作用下形成的。生命在長期演化中,同環境愈來愈適應,因此生物體的物質組成及其含量同地殼的元素豐度之間有明顯的相關關系。英國地球化學家E.哈密爾頓等人通過對人體臟器樣品的分析發現,除原生質中主要組分(碳、氫、氧、氮)和岩石中的主要組分(硅)外,人體組織(特別是血液)中的元素平均含量和地殼中這些元素的平均含量具有明顯的相關性(見圖)。這說明人體是地殼物質演化的產物。②地質環境向人類提供礦產和能源。目前人類每年從地層中開採的礦石達4立方公里,從中提取金屬和非金屬物質。人類還從煤、石油、天然氣、水力、風力、地熱以及放射性物質中獲得能源。礦產資源是經過漫長的地質時代形成的,屬於不可更新資源,經人類開發利用後,很難恢復,因此礦產資源的合理開發和有節制地使用是非常重要的。③人類對地質環境的影響隨著技術水平的提高而愈來愈大,例如採掘礦產,修建水庫,開鑿運河都直接改變地質、地貌;大規模毀壞森林草原,導致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礦物燃料的大量燃燒,增加大氣層二氧化碳含量,造成全球氣候異常;人類向地質環境排放大量工業廢棄物,造成對有機體有害的化學元素如汞、鉛、鎘等在地表的濃度增高。
應當指出,地質環境與環境地質,有完全不同的含義和性質,兩者不能互相通用,混淆不分。與地質環境的區別在於,環境地質是研究人類技術—經濟活動與地質環境相互作用、影響的學科,是以地質環境為研究對象的科學。地質環境是有空間概念的,而環境地質沒有空間概念。

㈣ 環境地質的環境地質與地質環境

應當指出,地質環境與環境地質,有完全不同的含義和性質,兩者不能互回相通用,混淆不分答。與地質環境的區別在於,環境地質是研究人類技術—經濟活動與地質環境相互作用、影響的學科,是以地質環境為研究對象的科學。地質環境是有空間概念的,而環境地質沒有空間概念。

㈤ 什麼是地質環境

地質環境: 自然環境的一種,指由岩石圈、水圈和大氣圈組成的環境系統。專在長期的地質歷史演化的屬過程中,岩石圈和水圈之間、岩石圈和大氣圈之間、大氣圈和水圈之間進行物質遷移和能量轉換,組成了一個相對平衡的開放系統。人類和其他生物依賴地質環境生存發展,同時,人類和其他生物又不斷改變著地質環境。

㈥ 什麼是地質環境,地質環境有何特徵

廣義的地質環境效應是指特定的地質環境在其自然因素、人為因素及其它因內素發生變化時,容地質環境相應的變化及反饋作用。我們常說的地質環境效應是狹隘的,主要指人類活動造成的效應:包括:地質環境的質量、地質環境的容量和地質環境的反饋作用等方面。地質環境質量包括:自然地質條件的穩定性、原生地球化學背景、抗人類活動干擾的能力和受污染或受破壞的程度等;地質環境容量是指特定地質空間可能提供人類利用的地質資源量和對人類排放的有害

地理環境的過渡性特點是什麼意思

比如溫帶季風氣候和亞熱帶季風氣候分界線是秦嶺淮河一線,而秦嶺淮河一線附近就是過渡性氣候。
季風區與非季風區分界線是大興安嶺、陰山、賀蘭山、巴顏喀拉山、岡底斯山,這一線附近也是過渡性氣候。

㈧ 什麼是地質環境演變模式,具體說一下什麼意思!多謝啦!

地質環境:geological environment 自然環境的一種,指由岩石圈、水圈和大氣圈組成的環境系統回。在長期的地質歷答史演化的過程中,岩石圈和水圈之間、岩石圈和大氣圈之間、大氣圈和水圈之間進行物質遷移和能量轉換,組成了一個相對平衡的開放系統。人類和其他生物依賴地質環境生存發展,同時,人類和其他生物又不斷改變著地質環境。

㈨ 什麼是地質環境效應

環境效應(environmental
effect)是指自然過程或者人類的生產和生活活動會對環境回造成污染和破壞,答從而導致環境系統的結構和功能發生變化的過程。有正效應,也有負效應。按形成原因,分自然環境效應、環境化學效應和環境物理效應。多為綜合效應,如大量工業廢水直接排入江河、湖泊和海洋
可使水體的物理上化學上生物條件發生變化,導致水生生物種類、種群變化,並對人類產生影響。
環境保護和環境建設的基本任務,就是設法添加環境系統的正效應,降低環境系統的負效應,從而改善生態環境的質量。

㈩ 什麼叫地質狀況地質狀況分哪幾種

世界上有的中國基本上都有,比較典型的是南方的酸性磚紅壤,東北的黑鈣土回,和四川的紫答色盆地,
南方的土壤呈酸性紅色,適合馬尾松的生長,北方的土壤(東北平原土壤富含有機質,土質呈黑色,而廣大的西北和黃土高原缺少植被保護,土質貧瘠,顯黃色或棕黃色)
我國泥石流的分布,明顯受地形、地質和降水條件的控制。特別是在地形條件上表現得更為明顯。

(1)泥石流在我國集中分布在兩個帶上。一是青藏高原與次一級的高原與盆地之間的接觸帶;另一個是上述的高原、盆地與東部的低山丘陵或平原的過渡帶。

(2)在上述兩個帶中,泥石流又集中分布在一些大斷裂、深大斷裂發育的河流溝谷兩側。這是我國泥石流的密度最大、活動最頻繁、危害最嚴重的地帶。

(3)在各大型構造帶中,具有高頻率的泥石流,又往往集中在板岩、片岩、片麻岩、混合花崗岩、千枚岩等變質岩系及泥岩、頁岩、泥灰岩、煤系等軟弱岩系和第四系堆積物分布區。

(4)泥石流的分布還與大氣降水、水雪融化的顯著特徵密切相關。即高頻率的泥石流,主要分布在氣候干濕季較明顯、較暖濕、局部暴雨強大、水雪融化快的地區。如雲南、四川、甘肅、西藏等。低頻率的稀性泥石流主要分布在東北和南方地區。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