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質問題 » 地質資料匯交完成情況怎麼寫

地質資料匯交完成情況怎麼寫

發布時間: 2021-03-03 18:10:43

『壹』 全國地質資料匯交監管平台建設進展及下一步工作思路

吳小平

(中國地質調查局發展研究中心)

摘要 本文結合地質資料匯交監管工作實際,從匯交監管業務數據、匯交監管情況方面介紹了地質資料匯交監管業務現狀,重點闡述了全國地質資料匯交監管平台建設的定位、部署、功能等主要工作進展,並提出了下一步工作思路,為進一步做好地質資料匯交監管工作提供參考。

關鍵詞 地質資料 匯交 監管平台

0 引言

為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進一步加強地質資料匯交管理,提高地質資料匯交水平,按照《國土資源部關於加強地質資料匯交管理的通知》(國土資發〔2010〕32號)、國土資源部關於印發《地質資料匯交監管平台建設工作方案》的通知(國土資發〔2011〕78號)等有關文件要求,通過掌握地質工作項目信息,建立地質資料匯交監管平台。

1 開展地質資料匯交監管平台建設的重要性

一是加強地質資料匯交監管是貫徹落實《地質資料管理條例》等規章制度,推進全國地質資料管理業務體系建設的需要。通過開展地質資料匯交監管平台建設,深入貫徹落實《地質資料管理條例》及其實施辦法和國土資源部關於地質資料工作的安排等法規制度的要求,以監管信息化手段促進地質資料匯交。

二是加強地質資料匯交監管平台建設是進一步加大地質資料匯交力度,提高地質資料匯交監管水平的需要。地質資料匯交是保障地質資料服務有效開展的基礎,應加大地質資料匯交力度,提高地質資料匯交監管水平,保障地質資料應交盡交。

三是通過加強匯交監管進一步促進地質資料資源匯聚,夯實地質資料服務基礎,為找礦突破提供基礎資料信息保障的需要。通過開展地質資料匯交監管平台建設,以匯交保障服務,以開放促進服務,以數字化和互聯互通提升服務,進一步夯實地質資料服務基礎,為找礦突破提供基礎地質資料信息保障。

四是開展匯交監管平台建設,進一步推進匯交信息共享,提高網路監管與社會監督水平的需要。通過匯交監管信息公開查詢使地質資料匯交人及社會公眾能在線查詢各類地質項目匯交情況,推進匯交信息共享,促進社會監督。

2 地質資料匯交監管工作現狀

全國地質資料匯交監管平台建設啟動於2009年,主要目標是在國土資源部和省級國土資源主管部門及其地質資料館藏機構,建立統一的地質資料匯交監管平台,對成果、實物、原始地質資料的匯交實行全程監管,促進匯交人依法匯交地質資料。監管范圍主要是:依法取得的探礦權、采礦權形成的地質資料,中央和地方財政出資開展地質工作形成的地質資料,《地質資料管理條例》規定應匯交的其他地質資料。

2.1 監管數據情況

截至2014年6月30日,全國地質資料匯交監管平台共有各類地質項目數據198944條。其中地質項目記錄14129條,佔8%;探礦權記錄120066條,佔60%;采礦權記錄62657條,佔32%。為做好匯交監管工作,將2010年以來的各類項目納入正常流程監管,其餘項目納入補錄流程。目前在正常流程中監管的各類項目共計68672個,占項目總數的34%,其中探礦權、采礦權、地質項目分別占正常流程總數的59%、29%、12%;補錄流程中各類項目總計130182 條,其中完成62173個,占總項目數的47.9%,天津、河北、上海、安徽、河南、四川、甘肅、青海、寧夏等9省已基本完成補錄。

2.2 匯交監管情況

地質資料匯交監管平台自2012年4月運行以來,各級地質資料主管部門、地質資料館藏機構、地質資料委託保管單位、六大區中心通過監管平台開展匯交管理的有關業務工作,取得了較大進展。一是規范地質資料匯交憑證管理。各有關單位嚴格按照地質資料管理有關制度,成果、原始、實物三類地質資料均驗收合格後才可發放匯交憑證,自監管平台上線運行以來,累計發放地質資料匯交憑證11736個,累計接收資料11927種,基本實現了地質資料匯交憑證的在線規范發放。二是加大地質資料催交力度。各級地質資料主管部門及館藏機構加大了匯交監管力度,嚴格按照地質資料管理條例有關規定開展地質資料催交有關工作,截至2014年6月,監管平台共發放催交通知6018份,其中四川、內蒙古、山西、福建、江西、青海、湖北等省(區)共發放地質資料催交通知4960份。三是推進地質資料轉送工作規范化。各省級館藏機構、全國地質資料館以及六大區中心地質資料轉送業務逐步規范有序,2013年至2014年6月,20個省(區、市)及天津、沈陽、西安、武漢中心共配置轉送2070檔資料。

3 地質資料匯交監管平台建設進展

3.1 地質資料匯交監管業務

地質資料匯交監管平台建設緊密結合地質資料匯交監管業務運行,按照不同的業務應用已形成省級、油氣、大區3套業務流程一體化運行。一是固體礦產類項目匯交監管業務流程進一步優化與完善,匯交人須完成成果、原始、實物3類地質資料匯交後方可領取地質資料匯交憑證;成果、原始地質資料由相關省級地質資料館藏機構轉送全國地質資料館;實物地質資料由實物地質資料中心驗收後交省級地質資料館藏機構驗收。二是建立了油氣委託類礦業權項目匯交監管業務流程,即成果地質資料直接交全國地質資料館,原始、實物資料由委託保管單位驗收,三大油氣公司審核後完成匯交。三是逐步理順了中央財政出資類項目匯交監管業務流程,即成果、原始地質資料直接匯交全國地質資料館,實物資料匯交實物地質資料中心;有明確地域的地質工作項目資料由全國地質資料館委託六大區中心驗收發證並轉送相關省份。

3.2 系統設計思想

系統建設根據地質資料匯交監管業務類型的特點採用面向對象技術、模塊化設計思路、低耦合的方式進行交互,系統結構清晰,易於移植,容易擴充,維護方便,並且能為將來添加新功能提供可重用的功能模塊,加快開發效率;用戶數據與應用程序相分離,用戶數據的任何變更都不會引起運行程序的變更,同時系統本身應提供容錯或恢復機制來保證系統的高可用性;全國地質資料匯交監管平台採用集中式管理的體系結構,數據集中管理,各省(區、市)館藏機構等通過互聯網連接應用程序進行操作,數據更新和維護按照《地質資料匯交監管平台建設工作方案》的通知(國土資發〔2011〕78號)要求,各單位都承擔部分更新維護任務,集中管理、遠程訪問,有助於保證各類數據的一致性。

3.3 系統部署情況

地質資料匯交監管平台自正式運行以來,在全國31個省(區、市)地質資料主管部門、31個省級地質資料館藏機構、35家地質資料委託保管單位、國土資源部、全國地質資料館、國土資源實物地質資料中心部署運行,系統穩定,保障了地質資料匯交監管業務的正常運行。

3.4 地質資料匯交監管平台2.0 版基本功能

全國地質資料匯交監管平台採用瀏覽器/伺服器模式(B/S模式),功能涵蓋了資料匯交監管「導入、驗收、發證、轉送、查詢」等5個環節,充分結合了業務工作實際進行數據的傳輸、交換,實時進行動態更新,有利於各類數據查詢統計及實施動態監管。按照業務流程,系統設置了辦公信息、任務管理、資料驗收、資料轉送、匯交監控、綜合查詢、統計分析、系統管理8個一級菜單,涉及40 多個功能點,見圖1和圖2。主要功能如下:

圖1 全國地質資料匯交監管平台系統功能結構

1)任務管理。主要指管理與建立各類項目,包括探礦權、采礦權、項目的建立以及任務分配功能。任務建立的方式分為卡片著錄及數據導入兩種方式。

2)資料驗收。館藏機構按照條例規定的許可權負責探礦權、采礦權、非礦權類地質工作項目的資料驗收任務,驗收匯交人匯交的原始、實物、成果資料,驗收合格後,向匯交人發放相應類型的資料匯交回執。當資料未通過館藏機構的驗收時,向匯交單位發放補充修改通知書。

3)資料轉送。根據地質資料管理相關規定,在各省級地質資料館藏機構、全國地質資料館、六大區之間轉送資料,通過轉送實現對資料流轉過程的記錄。主要功能包括資料轉送、資料接收等。

4)匯交監管。主要實現對各類項目成果、原始、實物地質資料匯交過程的查看以及資料催交、延期、保護、發證等管理業務環節的記錄。主要功能包括匯交監控、匯交延期、資料催交、匯交憑證發放等。

5)查詢統計。對各類項目匯交情況、資料匯交狀態、匯交人、催交等進行查詢及分析。查詢統計實現了各級地質資料主管部門和館藏機構之間的互查。

圖2 系統界面

4 下一步工作建議

通過近年來的工作,地質資料匯交監管業務體系逐步建立,各級館藏機構利用匯交監管平台開展資料匯交監管、辦理催交、延期申請、憑證發放等工作,但同時存在匯交監管機制不完善、匯交處罰力度不夠、匯交人匯交意識不強、相關業務系統協同應用能力有待加強等問題,需要進一步加強研究,主要包括:

一是進一步完善地質資料匯交監管機制。目前,地質資料匯交不及時、應當匯交的沒有匯交、匯交處罰力度不夠等問題依然存在。地質資料匯交監管涉及礦業權及地質項目等,這些項目信息分別在不同的部門管理,存在項目來源不全、更新不及時等問題,需建立數據交換和共享,進一步加強匯交監管機制研究,充分掌握除礦業權、國家出資地質項目外的其他重大地質專項、科研地質專項及重要工程類地質項目信息,拓展地質資料匯交監管范圍,運用信息化手段開展在線動態監管,提高匯交監管的實時性、准確性、便捷性。

二是推進地質資料匯交信息公開。提高地質資料匯交監管的透明度,促進地質資料匯交工作的互動性,提高網路監管與社會監督水平,使社會公眾、地質資料匯交人及相關地質資料管理者能夠方便地在線查詢查看地質資料內容及狀態,了解與地質資料管理相關的最新信息。

三是加大地質資料匯交監管力度,加強對地質資料匯交人的監管。地質資料匯交人是做好地質資料管理工作的基礎,目前基層單位資料匯交與項目管理脫節,資料匯交人員不能有效地掌握項目開展情況,需要將地質資料匯交監管延伸至匯交人,試點從匯交人開始實物清單報送,將匯交監管工作落實到匯交人,以更好地促進匯交工作。

四是制定地質資料匯交監管平台管理辦法。規范地質資料匯交監管平台運行制度,地質資料匯交延期、保護、發證、轉送等業務環節通過監管平台做好記錄,制定地質資料匯交監管平台管理辦法,從數據更新、資料驗收、憑證發放、資料催交及保護延期等方面規范監管平台的業務運行。

『貳』 地質成果資料匯交中的問題以及解決方案

沃恆怒 衛秋婷 汪蓓莉

(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華東分公司研究院)

摘要 本文對地質科研單位上交研究成果資料的電子文檔、紙介質文檔以及網上發單製作中存在的一些完整性、格式性等方面問題,有針對性地提出了解決的方案,強調研究報告的真實性、可用性、完整性和格式性。以保證上交地質成果資料的質量,充分發揮地質成果資料在現代化建設中的作用。

關鍵詞 地質成果資料 格式規范 匯交 對策

0 引言

地質成果資料是研究人員通過地質研究、油藏研究以及工程研究所形成的最終成果報告,是作為國家行政許可開展的探礦和采礦工作,即探礦權人或者采礦權人開展礦產勘查、開采活動的結果匯總。是國家、企業甚至個人再開展地質項目,以及地質工作者再開展地質調查、地質勘查、地質科研、工程地質勘查(勘察)等地質活動的重要參考和依據,其真實性和可利用性尤其重要。

成果地質資料主要包括紙介質成果地質資料及與其內容相一致的成果地質資料電子文件兩個部分。進一步完善地質成果資料電子文件、紙介質文件,提高地質成果資料管理水平,確保成果地質資料的紙介質、電子文件能有效地得到管理和利用,是各企業的目標,其依據是《地質資料管理條例》及《成果地質資料電子文件匯交格式要求》、《中石化地質資料管理系統》等國家和企業管理文件。根據目前實際匯交情況,本單位在匯交中仍存在不少問題。本文針對本匯交單位以往驗收、匯交報告中容易出現的電子文檔不合規范;表格、文字、附圖、附表等表示形式各不相同;紙質匯交資料與電子文檔不相符、資料不全、圖件系統庫缺失等問題提出了解決方法,以確保匯交的地質成果資料合格率能大幅提高。

1 電子文件驗收檢查

1.1 電子文件資料安全性檢查

由於本單位是成果地質資料產生單位,很多電子文件的產生都較為復雜,例如:很多成果地質資料中都有附圖冊;很多圖件是經過層層疊加或通過兩張或更多張電子圖進行對比;很多附件是由不同的地質建模和油藏數模軟體形成的數據體,且均需在軟體上進行操作。上交驗收前應對其安全性、有效性逐一進行全面的檢查。檢查主要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

1)接收的電子文檔不能攜帶病毒。這是非常重要的,必須嚴格做好,任何病毒的電子文檔都會對成果地質資料的電子文件保管和利用造成危險,有的甚至造成無法挽回的後果。

2)其載體應能在通用的讀取設備上被正確讀取,並能在其相應的軟體環境下正常打開瀏覽和利用。

1.2 電子文件資料完整性、准確性檢查

地質成果資料的完整性和准確性是地質成果資料質量的保證,可為後人再研究提供資料基礎保證和有效參考。對每份電子文檔中的每一個電子文件從形式到內容上都應逐一進行檢查,檢查其文件格式、文件命名、組織方式、目錄文件製作等是否符合規范要求,電子文件所記載的信息內容與對應的紙質資料是否一致,影像是否清晰、完整等,以保證電子文件的齊全、完整和准確。

1.3 電子文件內容及格式檢查

目前本匯交單位上交的地質成果資料電子文件在文本格式檢查後,主要存在以下幾個方面問題:

1)地質成果資料文件正文排版較混亂。如文中插表、插圖在計算機屏幕上的顯示方向不是向上,這樣不方便借閱者在計算機上瀏覽;有些報告文件內容分割成數個電子文件,比如封面、目錄、報告內容各形成一個電子文件,根據匯交格式,報告正文應形成一個電子文件;有些報告無頁碼或頁碼混亂等。

2)地質成果資料附圖文件不規范。計算機軟體製作的矢量化圖形丟色、偏色和丟失信息情況比較多,這主要是由於用MapGIS軟體制圖時所採用的系統庫與所交圖件系統庫不匹配;另外,附圖冊中,常見封面、目錄及圖例等頁為求簡單快速而用Word 或Excel等製作而成,與其餘附圖文件格式不統一,造成後期匯交工作量增大;還有就是附圖冊中部分圖件,按規定尺寸一頁繪制不完整的,沒做接圖,造成圖紙尺寸大小不統一等。

3)地質成果資料附表文件組織分散。附表的內容分割成數個電子文件,比如封面、目錄等;同一冊附表的各頁內容各形成一個電子文件;工作表的標簽並非表名等。

4)地質成果資料附件和審批及其他類電子文件的分類整理不明確、不完整。按規定在成果資料匯交過程中,必須准確區分附件類、審批類及其他類電子文件,不能混淆,保證文件的齊全性。而有些項目組在歸檔的時候僅歸正文及附圖類,項目任務書、承諾書等其他類文件缺失,有的甚至連復印件也沒有,尤其是補交的地質資料,由於拖延時間長,在後期匯交中出現缺少審批文件及部分其他類文件等質量問題,地質資料齊全性、完整性差。

5)內容摘要缺失。新的電子文件匯交格式,要求在匯交時附400 字左右的內容摘要,但是很多項目在提交時根本沒有摘要或超長,不符合匯交要求。

為了解決以上問題,按《地質資料管理條例》及《成果地質資料電子文件匯交格式要求》對電子文檔內容的要求,設計了電子文件的具體格式模版(表1),要求項目組遵照執行。

表1 地質成果報告不同頁的標注內容

一檔完整地質成果資料報告要包含封面、扉頁、摘要、目錄以及正文等部分內容,不能缺少其一。電子文件檢查是一項煩瑣細致的工作,無差錯就必須把工作做到細之又細,所以設計了電子文件格式內容編排和自查標准步驟程序(表2),供自查和驗收參考。

表2 格式編排步驟和自查步驟

2 電子文件匯交

2.1 地質成果資料的電子文件表單製作

首先要將與該成果相關的所有電子文件准備好,包括正文、附圖冊、附圖冊源文件、項目任務書(或合同)、評審意見書(含評委名單)等。再通過中石化的電子文檔製作系統進行製作,自動生成源電子文件、存檔電子文件。由於該製作系統的缺陷,往往在操作過程中會出現格式無法轉換,難以形成存檔電子文件,或所形成的電子文件登記表錯誤等情況,導致電子文檔根本無法上交。

解決該問題的方法一是解決軟體問題,要不停地升級軟體;二是利用其他專業軟體先將所有文件人工轉為規定要求的格式,並歸並進相應文件夾;三是對於電子文件登記表錯誤,要先進行修改,再轉成規定格式歸並進相關文件夾,在轉換過程中一定要將附表一並轉換。

2.2 網上製作

地質成果資料的網上製作首先要把該報告的項目信息進行注入,然後才能進行網上清單製作。網上製作有很多必填欄目,如果缺項不填,就根本無法運行。故在製作網上發單時,要結合地質成果資料原件來逐項填寫,千萬不能出錯,如果一旦上交後發現錯誤,就必須要求上級返回,如果產生空號無法消除,以後的統計工作將出現問題。

3 紙介質報告匯交

地質成果資料的實物資料包括任務書(或合同)、項目設計書、項目評審意見(含評委名單)以及主報告和圖冊。任務書(合同)要求是原件,但由於項目管理部門需要原件,一般用復印件也可以代替。由於主報告和圖冊形成要經過很多程序,其出錯率很高,要想避免,就必須在報告印刷前進行細致的、必要的、有針對性的檢查,還需要資料管理員有較強的責任心。

4 結語

地質成果資料匯交管理是一項全新但持續性很強的工作,只有通過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才能提高地質成果資料匯交質量。在實踐過程中要善於總結經驗,不斷提高業務水平,更好地掌握電子文檔匯交的新途徑、新方法,確保成果地質資料匯交的完整性、規范性,為地質行業又好又快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顏世強,連健,丁克永,王黔駒.地質資料內涵與特徵分析[J].中國礦業,2013,22(7).

[2]張志娜.對成果地質資料匯交的幾點看法[J].西部探礦工程,2013(3).

[3]喬海霞.成果地質資料匯交淺析[J].價值工程,2010(6).

『叄』 成果地質資料匯交要求

(1)匯交人匯交成果地質資料時,應報送加蓋有匯交人公章的《成果和原始地質資料清單》(以下簡稱《資料清單》)。館藏機構收到匯交人報送的地質資料後,應根據《資料清單》對匯交人報送的地質資料進行清點,兩者一致的應在《資料清單》上加蓋館藏機構匯交專用章後交1份給匯交人留存。

(2)匯交人提交的成果地質資料經驗收合格的,地質資料館藏機構應通過匯交監管平台將驗收合格的信息告知本級國土資源主管部門。

(3)匯交人提交的成果地質資料經驗收不合格的,地質資料館藏機構應向匯交人印發《地質資料修改、補充通知書》,通知匯交人按要求修改、補充完善後重新匯交。

(4)匯交人逾期拒不按要求修改、補充成果地質資料的,視為不匯交地質資料,由負責接收地質資料的地質資料主管部門依照《地質資料管理條例》第二十條的規定給予行政處罰。

表2.1 非礦權類地質工作項目信息導入模板

註:表中的「變化次數」是指項目新立、延續或變更等變化的次數,如第一次為「探礦權新立」,第二次為「探礦權延續」則變化次數為「2」;「項目初始標識碼」是指地調局組織實話的新立項目第一次編的代碼「計劃項目」是指由地調局組織實話的由若干個項目組成的大項目。下同。

表2.2 探礦權信息導入模板

表2.3 采礦權信息導入模板

『肆』 地質資料匯交人

(1)探礦權人應當來在勘查許可證有自效期屆滿的30個工作日前匯交。

(2)采礦權人應當在采礦許可證有效期屆滿的90個工作日前匯交;采礦權人屬於階段性關閉礦井的,自關閉之日起180個工作日內匯交;采礦權人開發礦產資源時,發現新礦體、新礦種或者礦產資源儲量發生重大變化的,自開發勘探工作結束之日起180個工作日內匯交。

表2.4 地質資料匯交、催交、轉送時間期限

表2.5 選擇確定地質資料接收機構

(3)工程建設項目地質資料,自該項目竣工驗收之日起180個工作日內匯交。

(4)其他的地質資料,自地質工作項目結束之日起180個工作日內匯交。需要評審驗收的項目,自該地質項目評審驗收之日起180個工作日內匯交;無需評審驗收的,自野外地質工作結束之日起180個工作日內匯交。

(5)因不可抗力,經批准後,方可延期匯交。延長期限最長不得超過180個工作日。

『伍』 地質資料成果匯交

地質資料是指在地質工作中形成的文字、圖表、聲像、電磁介質等形式的原始地質資料、成果地質資料和岩(礦)心、各類標本、光(薄)片、樣品等實物地質資料。

根據《地質資料管理條例》和《地質資料管理條例實施辦法》,國家對地質資料實行統一匯交制度。國土資源部負責全國地質資料的匯交、保管和利用的監督管理;省(區、市)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內地質資料的匯交、保管和利用的監督管理。

地質資料匯交管理機構:全國地質資料館,省(區、市)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的地質資料館和地質資料保管單位,依法保存、管理匯交的地質資料,為全社會提供地質資料服務。

地質資料匯交人: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及管轄的其他海域從事礦產資源勘查開發的探礦權人或者采礦權人為地質資料匯交人;前述規定以外的地質項目,由出資人為地質資料匯交人;由國家出資的,承擔有關地質工作項目的單位為地質資料匯交人;中外合作開展地質工作的,中方為地質資料匯交人,外方承擔匯交資料的連帶責任。

地質資料匯交范圍:區域地質調查資料;礦產地質資料;石油、天然氣、煤層氣地質資料;海洋地質資料;水文地質、工程地質資料;環境地質、災害地質資料;地震地質資料;物探、化探和遙感地質資料;地質、礦產科學研究成果及綜合分析資料;專項研究地質資料。

除國家規定需要匯交的原始地質資料和實物地質資料細目外,其他的原始地質資料和實物地質資料只需匯交目錄。

地質資料匯交期限:探礦權人應當在勘查許可證有效期屆滿的30日前匯交;采礦權人應當在采礦許可證有效期屆滿的90日前匯交;工程建設項目地質資料,自該項目竣工驗收之日起180日內匯交;其他的地質資料,自地質工作項目結束之日起180日內匯交。

『陸』 地質資料匯交

根據全國地質資料館成果地質資料、原始資料的現行管理方式,建立統一的成果、原始資料目錄清單的上報、清單在線處理(確認驗收合格、修改補充通知、退回通知、資料轉送等)系統及資料庫。全國地質資料館及省級館藏機構分別對匯交到各單位的資料進行處理。建立成果地質資料、原始地質資料、實物地質資料在線匯交系統,統一協調全國地質資料館與省級館藏機構的匯交處理工作,確保匯交及處理的信息能及時反饋到國家管理部門。

匯交人將需要匯交的成果地質資料、原始地質資料、實物地質資料目錄清單提交給館藏機構的管理人員,由館藏機構管理人員將目錄清單錄入資料庫。館藏機構依據目錄清單,根據實際資料的接收處理結果,在線完成資料驗收和轉送工作,並將所有處理信息及狀態信息存入資料庫。地質資料主管部門通過監管平台,能及時查看地質資料的匯交結果,根據實時匯交情況進行決策,加強地質資料的管理工作。

通過建立統一的全國實物地質資料匯交管理與服務信息資料庫,可以保存在整個地質資料匯交業務中形成的管理性數據和後期編錄的服務性數據,並按照誰接收、保管地質資料,誰進行數據採集、錄入的原則,由國家級、省級館藏機構分別承擔各自的資料庫維護工作,包括匯交信息、服務信息和業務管理3個部分的數據。

通過建立地質資料匯交管理平台,由國家館藏機構在網上統一發布、接收信息,解決地質資料匯交、館藏和服務管理方面的3個問題,並解決國土資源部與省級相關部門間的通訊銜接和上報清單、地質資料的流轉問題,實現地質資料的匯交、接收在線管理。

『柒』  地質資料匯交管理

地質資料是人們通過勞動對客觀地質體和礦產資源進行勘查、開發的成果反映,是國家的重要檔案資料。法律規定由國家實行統一管理。地質資料匯交管理是地礦行政管理的重要內容。本節按現行法規介紹了管理內容,並提出了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改革的設想。

一、地質資料匯交管理現狀

根據礦產資源法第14條的規定,我國對礦產資源勘查成果檔案資料實行統一管理。國家設立地質資料匯交管理制度的目的:一是為了維護礦產資源國家所有權益,地質資料作為礦產資源最詳細的說明書,國家必須要對其進行統一管理,以實現國家管理礦產資源的需要;二是通過向社會提供借閱使用地質資料,更好地發揮它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三是通過對匯交資料的二次開發,為政府管理決策和企業經營決策提供信息和依據。

地質資料匯交管理的現行依據是1988年經國務院批准地礦部發布的《全國地質資料匯交管理辦法》(部令第1號)以及1989年地礦部制定的《全國地質資料匯交管理辦法實施細則》(部令第5號)。

(一)地質資料匯交管理機構

全國地質資料匯交管理機構是統一管理全國各種地質資料的國家機關,是國家地質資料匯交管理的一級機構,主管全國地質資料匯交工作;負責全國地質資料匯交工作的統籌規劃、組織協調和統一管理;負責對省級地質資料管理機關工作的監督和指導;歸口管理全國地質資料館業務;並協調、指導地勘行業有關部門地質檔案資料機構的工作。

各省(區、市)地質資料匯交管理機構是統一管理本省(區、市)各種地質資料的國家機關,是國家地質資料匯交管理的二級機構,在全國地質資料匯交管理機構的指導下主管本省(區、市)地質資料匯交管理工作;負責本行政區內地質資料匯交的督促、檢查,並依法履行行政執法職能;歸口管理本省(區、市)地質資料館業務;並協調、指導本省(區、市)地勘行業有關部門地質資料機構工作。

全國和省(區、市)地質資料館是國家集中管理地質資料的事業機構,負責接收、收集、整理和保管匯交的地質資料,並提供借閱使用。全國地質資料館負責接收、保管全國范圍內重要的、具有全局性意義的地質資料;省(區、市)地質資料館負責接收、保管本行政區內應予匯交的所有地質資料。

(二)地質資料的匯交范圍

根據資料匯交辦法的規定,下列各類地質資料應予匯交:

(1)區域地質調查資料,包括各種比例尺的區域地質調查報告及圖件;

(2)礦產地質勘查資料,包括普查、詳查、勘探以及礦山基建、生產勘探和閉坑地質報告;

(3)各類石油、天然氣地質資料;

(4)各類海洋(含遠洋)地質調查、礦產調查資料;

(5)各類水文地質、工程地質勘查資料;

(6)各類環境地質、災害地質調查資料;

(7)地震地質資料,包括自然地震地質調查、宏觀地震考察、地震烈度考察報告等;

(8)地球物理、地球化學、遙感地質勘查資料;

(9)地質科學研究成果及綜合分析資料;

(10)其他地質資料,包括天體地質、火山地質、極地地質、第四紀地質、新構造運動、冰川地質、黃土地質、凍土地質以及土壤、沼澤調查等地質資料。

(三)地質資料匯交義務人及其權利

地質資料匯交義務人是指礦產資源的探礦權人、采礦權人以及其他從事地質工作的單位和個人。按照資料匯交辦法的規定履行了資料匯交義務的單位或個人,根據國家的有關規定對其匯交的地質資料享有如下權利:佔有、使用、轉讓和收益的權利;申請保護商業性秘密的權利;申請科技成果獎的權利;在其合法權益受到侵害時,可以向有關部門提出申訴,或者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訴。

(四)地質資料匯交的有關要求

1.地質資料匯交期限要求

從評審驗收合格之日起,區域地質調查,區域水文地質、工程地質調查,區域物探、化探,遙感地質調查和大中型礦區的勘探地質資料,須在2年內匯交。其他地質資料,須在1年內匯交。

2.地質資料匯交份數要求

除小型水文地質、工程地質資料以及遠洋地質、極地地質、天體地質的地質資料可匯交一式二份外,其他屬於匯交范圍的地質資料,一律要求匯交一式四份。

3.地質資料匯交的受理機關

地質資料的匯交一律由工作區所在地的省級地質資料管理機關受理。要求匯交四份的項目,其中兩份由受理機關轉送全國地質資料館。在遠洋、極地從事地質工作的項目,其地質資料的匯交由全國地質資料館負責受理。

工作區跨省級行政區的,其地質資料應分別向工作區所涉及的省級地質資料管理機關匯交(一式兩份)。其中,屬於應向全國地質資料館匯交的項目,其地質資料(兩份)由主要工作區所在地的省級地質資料管理機關負責轉送。

(五)違反地質資料匯交管理法規的處罰

1.不按規定匯交地質資料行為的處罰

根據資料匯交辦法第18條的規定,不按期匯交地質資料的,由資料管理機關提出警告、通報,並限期補交;無正當理由不按期補交的,可處以10000元以下的罰款,並停止其借閱地質資料,直至補交為止。

2.有關侵權行為的處罰

未經地質資料匯交權利人同意,擅自將其匯交的屬於有償使用范圍的地質資料,用於非法轉讓或其他營利活動,屬於侵權行為,應當依法承擔相應的侵權責任。依據資料匯交辦法及其實施細則的有關規定:對擅自將全國地質資料館或省(區、市)地質資料處(館)館藏的或借閱復制的有償使用范圍的地質資料,用於非法轉讓或其他營利活動的單位或個人,地質資料管理機關除責令其交回資料外,應停止其借閱地質資料的權利1~3年,沒收違法所得,並處以50000元以下罰款。情節嚴重構成犯罪的,應依法追究其刑事責任。

3.管理機關工作人員違反有關規定的處罰

地質資料管理機關工作人員違反規定不按期或不按規定提供館藏地質資料借閱使用的,或玩忽職守,造成地質資料損失的,應當給予責任人員行政處分,造成嚴重後果的,依法給予經濟處罰,直至追究其刑事責任。

(六)匯交地質資料的利用

為了使匯交的地質資料發揮更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根據資料匯交辦法及其實施細則的規定,兩級資料管理機構對匯交的地質資料:一是及時提供社會借閱使用,並定期公布各自館藏的地質資料目錄。如1996年度,全國和各省(區、市)資料館共接待查閱資料219635人次,借閱資料510899份次、2723703件次;二是針對不同需要,採取多種方式,組織資料信息的二次開發,為政府管理部門的決策和社會經濟活動提供有關信息和依據。

二、地質資料匯交管理的改革

我國現行地質資料匯交管理制度是在計劃經濟體制下設立的。在計劃經濟體制下,由於地質資料全部是由國家投資形成的,所以,國家為了避免各部門的資料封鎖,充分發揮地質資料的作用,減少和避免重復性地質工作,建立了地質資料的統一匯交制度,其根本目的是為了提供全社會使用,提高國家礦業投資的效益。同時,通過行政命令設立了匯交機制。但進入市場經濟體制以後,特別是隨著我國礦業權制度的建立,礦業投資出現了多元化局面,地質資料與礦業權的依附關系已越來越清晰。因此,地質資料全部提交政府並無條件地提供社會使用的前提已不復存在。通過行政命令建立匯交機制的效力,也在發生動搖。具體表現是地質資料的匯交一度出現了滑坡現象,特別是近些年來,欠交、拒交現象十分嚴重。究其根本原因是匯交人擔心因匯交資料的泄密而影響其自身利益。

實際上,在國外市場經濟國家,地質資料的匯交管理也是地礦行政管理部門的重要職責之一。但他們的管理方式與我國現行管理制度有很大區別:其一,資料的匯交執行礦業權管理制度的有關規定。在這些國家的礦業法中,都明確規定匯交資料是礦業權人必須履行的法定義務。匯交內容不僅包括項目最終報告,而且還包括項目實施過程中的年度報告。匯交目的,既是政府監督與管理礦業權的需要,又是政府為支持國家決策、促進企業投資而進行的礦產資源信息分析工作的需要;其二,嚴格界定公開文檔系統與保密文檔系統。在市場經濟國家,由於礦業權制度的建立,一般匯交的資料絕大部分要進入公開文檔系統,向社會提供公開服務,但必須以不損害匯交義務人的利益為前提。對於匯交義務人的專有信息,一般應礦業權人要求在礦業權有效期內予以保密,有的國家在礦業權終止後,還可適當延長保密時間。如英國王室礦產機構對金礦資料的管理,通常在許可證終止後,如果企業認為有必要,還可以保密4年。

因此,無論從與國際慣例接軌的角度看,還是從我國礦產資源管理需要的角度講,我國地礦行政主管部門對地質資料實行統一的匯交管理還是十分必要的。但為了確保地質資料的全面匯交,更好地為政府管理部門和礦山企業提供信息服務,必須加大對我國現行地質資料匯交管理制度改革的力度,以適應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要求和建立礦業權管理制度的新情況。

首先,地質資料匯交管理要與礦業權管理制度相銜接。一方面,地質資料匯交的要求要符合礦業權管理的需要;另一方面,匯交地質資料應作為礦業權人的法定義務,納入礦業權監督管理內容。

其次,要區分不同出資者匯交的資料以及公益性資料和商業性資料。對於國家出資形成的資料,應在匯交要求和管理方式上與非國家出資形成的資料有所區別。屬於公益性的地質資料應無條件提供社會使用;商業性資料應根據礦業權管理的有關規定予以適當保密。

第三,要界定政府、出資人和勘查技術勞務公司保存資料的范圍。政府要求匯交的資料應以滿足政府管理、統計的需要為前提,適當減少匯交內容。

第四,要強化資料管理的服務意識。在為社會提供信息檢索、查詢、借閱的基礎上,加大信息資源的二次開發力度,更好地為政府部門管理決策和企業經營決策提供服務。

第五,要加快資料信息管理的現代化進程,進一步提高信息服務質量和服務效率。

『捌』 成果地質資料匯交中存在的問題、解決方法及建議

崔艷榮李艷

(甘肅省地質資料館,蘭州730000)

摘要 本文結合成果地質資料驗收工作的實踐,分析了成果地質資料驗收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了有效的解決方法,並對今後的工作提出了合理化建議。

關鍵詞 成果地質資料;問題;方法;建議

隨著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地質資料數字化已成為地質資料生產、管理、保存和社會化服務的必然。

1 存在的問題

1.1 報送單

不同行業的各地勘單位,填寫的資料報送單五花八門,大小不一,顏色各異,內容欄目不同,填寫不規范,造成歸檔保管參差不齊,給查找利用帶來困難。

1.2 紙質報告質量

①紙質報告裝訂應採用膠裝或線裝,並整飾美觀。現在有些匯交單位採用的是簡易文件夾裝訂、條裝訂。②勘查資質及采礦許可證應縮印為A4規格,與報告中其他內容規格一致。不要A3、A4的都有,參差不齊。③報告後附件,附表過厚,不清晰,有的缺頁碼,太厚的應另裝成冊。④匯交報告應為評審修改後最終全部成果,所提交成果報告的電子文件登記表、單位資質、審批文件、正文、附圖、附表、附件等應與電子文檔一致。有的單位匯交的報告紙電不一致,內容不齊全。⑤近幾年為礦權延續登記所形成的各種礦產復核報告,由於工作周期短,投入工作量小,質量普遍較差。

1.3 電子文檔中存在的問題

1.3.1 存儲介質

各單位所用的CD、DVD質量好壞不一,普遍質量較差,有的甚至沒有外包裝盒;有的採用了多區段刻錄、粘貼錄制。基層單位由於辦公條件限制,沒有及時更新殺毒軟體,致使匯交的電子文檔攜帶病毒。

1.3.2 掃描文件質量

勘查資質證書、采礦許可證及審查意見、附圖、附件、附表中的掃描文件,掃描後應用P HOTO-SHOP,SCANSMITH PREDITOR等軟體整飾美觀,擦除無用信息,再插入電子文件中。現匯交的報告普遍存在掃描文件質量較差,掃描時圖上有多餘黑線沒有擦除,也沒有糾斜。存儲文件佔用空間太大。

1.3.3 電子文件製作中存在的問題

著錄表:備份數據過多,有時多達十幾條。有的列印出的紙質著錄表沒有加蓋單位公章。作者之間應為「,」隔開,主題詞之間應為「、」隔開,製作人特別容易混淆。關鍵詞著錄不準確,對於在資料類別、工作程度、礦產代碼及行政區劃中已著錄過代碼的片語將自動進入關鍵詞,在關鍵詞中不再反映。有些匯交單位普遍存在用報告題名中片語作關鍵詞,與前幾項重復。載體的單位、數量、規格應為二級著錄,製作時一定要認真負責,特別是對於頁碼項,不要錯漏。內容提要著錄普遍存在不完整,不簡練。提要應反映其報告主要內容、成果及重要技術參數等。提要項字數長度應在300個漢字(包括標點符號)左右。很多單位是簡單地復制報告前言及審查意見而來,沒有經過推敲。

電子文件登記表:電子文件登記表是自動生成的,一定要在生成電子文件登記表前認真仔細檢查所著錄內容。因為生成後如果對電子文檔進行了修改,添加或刪除文件,需重新生成,有些報告內容比較多,重新生成特別耗費時間。電子文檔說明項中,用於對該份電子文檔進行必要的說明,說明的內容主要有:該項電子文檔製作、使用時的各種注意事項和必要的參數(如坐標系、比例尺、投影方式,投影參數等),有些單位匯交時,沒有詳細說明。有些內容較多的成果地質資料電子文件登記表直接從電子文件登記表.html文件列印出來的紙質文件續表頁沒有續表頭。應從電子文件登記表.pdf直接列印。

審查意見電子文件中存在的問題:有些是在復制其他報告審查意見基礎上修改製作而成,由於製作人不細心,造成紙電不一致,甚至遺失信息。以掃描方式形成的審批文件,其柵格圖形文件應插入到文本文件中,不得以柵格圖形文件的形式形成審批類電子文件。

正文電子文件中存在的問題:有些報告修改後目錄未更新頁碼,造成紙電不一致。定義標題時越級、錯漏章節、定義了多餘的內容。

附表:使用EXCEL軟體製作附表類電子文件,原則上不對表格做分割,同一冊附表中的每張表要使用工作簿中的一個工作表來表示,工作表的標簽用其表名的簡稱來命名,如封面、內封,目錄,計算說明,儲量估算結果表等。對於沒有切割的表格最好在分頁預覽下瀏覽利用,便於快速查詢。

附圖:匯交資料中附圖的圖號命名不一致。新的電子文件匯交格式應用後,附圖類存檔電子文件應嚴格按「順序號-圖號、圖名(區調報告為圖幅名和圖幅號)、比例尺」規范命名。存檔電子文件文件題名不應省略,要詳細填寫。有些匯交單位沒有按規范詳細填寫,只是簡單填寫了 T01_0001、T01_0002等。附圖檢查驗收中常見的問題是不按順序添加附圖,致使瀏覽順序混亂;平面圖中地質界線不閉合,多圖例、少圖例等。按「新匯交格式」製作附圖類源文件時,當依次從已整理好的每張附圖工程文件夾添加第一張附圖源文件時,生成的 T01_0001 文件夾中有時會包括所有的附圖文件夾,並且在電子文件登記表中的文件夾佔用空間也很大,所以在添加附圖源電子文件時,一定要注意文件位元組數,如果位元組數字過大,肯定是有錯誤了,需重新添加。

插圖文件:插圖文件夾用於存放插圖、插照、圖版等插入前的源圖形文件。優選格式是 GIF、JPEG、WMF、CDR和CCITT tiff G4等,而不是MPJ、WP、WL、WT、DXF等工程文件。有些匯交單位把工程文件等也一並存儲了。源插圖文件的文件名應與該插圖在報告中的名稱一致,有些製作者簡化了名稱。

2 電子文檔製作的幾點建議

2.1 插圖文件

插圖文件是新電子文檔格式中新增項,製作電子文檔添加源插圖文件夾時,電子文件名直接為添加的文件夾的名稱,且不能修改。因而在添加前請按標准對文件夾進行命名,添加後在電子文件登記中也沒有此項,添加後又多了一級目錄。

2.2 CLIB 庫、SLIB 庫

建議對於CLIB庫、一份報告含多個SLIB庫及CAD中的字體庫最好單獨放一個文件夾置於源電子文件下,以便於驗收和利用,不要每幅圖源文件夾中都帶庫文件,不但繁瑣而且佔用存儲空間也大。在電子文件登記表的電子文檔說明和附圖備注中詳細說明後,驗收時只要對照電子文件登記表設置就行了,不用再逐張設置,省時省力。製作時,直接拷貝在源電子文件下即可。

2.3 附件附圖

附件附圖建議製作成分冊,如正文附圖為T01,附件的附圖則為T02,T03等。並在附圖備注中註明,便於清楚快速驗收和利用。

3 解決辦法

3.1 加強對地質資料管理人員的崗位培訓

鑒於目前我國地質資料管理實行的是國家和省兩級管理的格局,國土資源部地質資料主管部門與全國地質資料館每年定期組織省級館藏單位技術人員培訓班,就地質成果資料製作的規范要求、紙質成果資料及電子文檔的匯交驗收、保密資料的管理、地質資料的利用等進行培訓。省級地質資料主管部門與資料館藏機構每年不定期的組織資料匯交單位負責人、資料匯交直接製作人、本館管理驗收人員進行培訓。從地質資料管理匯交的法規、電子文檔的製作格式要求、地質資料管理的專業知識及計算機等方面進行培訓,以增強匯交單位負責人地質資料匯交的法律意識、資料匯交製作人的專業知識和責任心,並提高館藏機構在職人員的專業技術、管理水平。

3.2 重視人才選拔,優化地質資料管理人員結構

隨著信息化進程的推進,地質資料數字化、操作電腦化、信息傳遞網路化,對管理人員技能、素質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要運用競爭機制,不拘一格選拔人才,把懂業務、掌握專業知識、又具備計算機技能的同志通過競爭選調到地質資料管理崗位上,以適應新形勢下對地質資料管理復合型人才的需求。

3.3 提高地質資料管理人員的素質

努力提高地質資料管理人員自身的業務素質。地質資料管理工作是一項業務要求比較高的工作,除了要有很強的工作責任心以外,還要有開拓進取、與時俱進的精神,不僅要有過硬的專業知識、管理知識、地質基礎知識,還要具有熟練的計算機操作技能才可以勝任。要改變傳統的觀念,加強自身的專業學習,努力拓寬自己的知識面。

『玖』 淺談成果地質資料匯交驗收工作

賀靜華

(遼寧省國土資源廳信息中心沈陽110002)

摘要本文主要是筆者在匯交驗收工作中的一些經驗,簡明地闡述了匯交驗收流程,在匯交過程中的產生的問題及提高匯交質量的一些想法。

關鍵詞流程關口前移

成果地質資料是國家的寶貴財富,是對勘查對象調查研究的成果總結,是進一步礦山建設或進一步礦山勘查等地質工作的重要依據。遼寧省國土資源廳信息中心作為省級成果地質資料館藏機構有責任、有義務抓好成果地質資料的匯交質量,解決匯交工作中存在的主要問題,為地質資料信息服務集群化產業化工作奠定基礎。

1 成果地質資料的匯交驗收

1.1 資料接收

作為省級地質資料館藏機構面對的是基層地勘單位,基層匯交單位匯交質量參差不齊,所以匯交上來的地質資料首先要根據《地質資料管理條例實施辦法》附件以及相關文件界定是否屬於成果地質資料的匯交范圍,然後根據匯交清單及電子文件登記表結合報告目錄清點匯交資料的數量和件數,清點無誤後接收資料,給匯交人出具匯交回執。

1.2 檢查

成果地質資料的檢查應首先檢查電子文檔的安全性和齊全性,在確定電子文檔載體無病毒的情況下核對的一致性。文字部分:對照紙質資料逐頁進行查看,檢查信息是否一致,Word文檔的標題定義是否正確,插圖、插表的顯示方向是否正確有無遺漏;.PDF文件是否缺字、插圖是否顯示;有無書簽等。附圖部分:在1:1比例下逐圖瀏覽檢查,檢查信息是否齊全,圖例與圖內容是否對應,顏色是否正確,有無變色現象,是否與紙質資料一致,源文件和存檔文件是否一致,是否可被再利用。遼寧省目前成果地質資料匯交人員70%為剛畢業或工作才幾年的年輕工作人員,缺乏地質工作經驗,往往造成成果資料在製作時就不符合國家相關要求,如附圖地層色系為了美觀改成別的色系,剖面圖為了方便就不上地層色系等。而附圖對於一份成果地質資料來講就像戰爭中的軍事地圖、沙盤,如果附圖有誤,會給下一步的地質工作帶來不必要的麻煩和不可挽回的損失,所以在檢查時附圖是重中之重,特別是源電子文件在這個信息時代就顯得尤為重要。資料庫與軟體:首先查看資料庫匯交內容是否齊全:數據是否完整、技術文檔是否齊全、管理系統是否可用、商業軟體是否有說明文件、口令和密鑰等,然後根據工作指南和建庫報告搭建資料庫瀏覽和應用的工作環境檢查數據量、質量和組織方式等。多媒體:使用相應的媒體播放軟體進行瀏覽,保證畫面流暢、影音清晰。

1.3 驗收

省級館藏機構嚴格按照國土資發2006[210]號文件及相關標准要求對匯交的成果地質資料進行檢查,經過檢查均合格的成果地質資料可以通過驗收(圖1),給匯交人出具匯交合格證書,將報告整理後省級館藏機構保管一套轉交全國地質資料館一套。

圖1 地質資料匯交流程圖

2 關於匯交工作的幾個問題及建議

2.1 成果地質資料在匯交驗收過程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作為省級館藏機構在資料驗收時有承上接下的作用。對於基層匯交單位所出現的問題既要根據國家相關要求修改,還要深入了解問題形成的原因,協助匯交人找出解決辦法。遼寧省目前存在的主要匯交問題多集中於正文、附表和附圖的紙電一致性,形成問題的主要原因是資料匯交人員和項目組人員脫鉤,造成匯交的成果地質資料由多人修改完成,出錯幾率提高。

2.2 資料匯交前期介入

將成果地質資料驗收關口前移,及時了解中央和地方財政安排地質項目、國土資源大調查、危機礦山找礦、部(省)發放探礦權和采礦權等項目安排情況。在成果地質資料形成前,將地質資料匯交要求、匯交時常見問題及注意事項、匯交相關軟體等文件要求下發項目承擔單位,減少匯交時的常見問題,提高匯交合格率。

2.3 深入地勘單位加強業務指導培訓

成果地質資料在匯交過程中大部分問題是在報告編寫時就形成的,如附圖地層顏色色差、地質體的遺漏、地層顏色無法區分、圖例與圖內容不符等,對此類問題要在資料形成前就進行培訓指導。針對地勘單位隊伍大、人員雜、流動快等特點,可進行分單位、按部門等多種方式進行培訓和指導。

2.4 匯交人之間互查

目前成果地質資料匯交質量日漸提高,匯交人員隊伍日漸強大,對成果地質資料認識也逐步提高越發重視。在成果地質資料匯交前進行自查,自查無誤後匯交質量高的地勘單位之間互查,匯交質量有差異的地勘單位之間可相互交流共同提高匯交質量,提高匯交合格率。

2.5 建議匯交人員相對固定

對匯交人員進行業務培訓,培訓後進行考核評估,對考核合格的資料匯交人員下發成果地質資料匯交上崗證書,固定資料匯交人員,減少匯交人的流動性,培訓後可定期對匯交上崗人員進行深入業務指導。上崗證書可實行兩年一檢,保證匯交人員的業務水平。

2.6 多種方式製作電子文件登記表

目前成果地質資料匯交全部附有電子文件登記表,而電子文件登記表作為電子文檔的一個紙質說明文件必須翔實准確。目前ED-Maker生成的電子文檔因軟體自身原因,無法生成存檔文件或是存檔文件缺失信息,這就造成電子文件登記表的容量、盤標簽上文件數不是准確的信息,需要重新修改;還有部分無法生成電子文件登記表或是生成過程中出現各種問題,給匯交單位造成負擔。筆者認為電子文件登記表可以採用多種方式製作:①採用通用的.doc、.xls文本文件格式直接製作;②ED-Maker生成電子文件登記表;③在ED-Maker軟體頁面增加NEXT等提示按鈕。這樣既可以簡明直觀的檢查和修改,也可以節省很多時間,避免製作電子文檔時產生的一些不必要的麻煩。

以上是筆者在成果地質資料匯交工作中的一些經驗和不成熟的想法,希望會對在同一崗位上的同事有所幫助。

『拾』 地調項目成果地質資料電子文檔製作匯交的體會及建議

叢潤祥潘敏

(武警黃金地質研究所廊坊065000)

摘要成果地質資料是重要的地質信息資源,電子文檔是其重要的組成部分,而電子文檔製作是否規范是地質資料成功匯交的一個重要環節。本文結合在成果地質資料匯交工作中的一些體會,根據《成果地質資料電子文件匯交格式要求》(210號文)要求,闡述成果地質資料電子文檔製作需注意的3個環節,並提出幾點膚淺建議,與大家交流。

關鍵詞成果地質資料匯交格式電子文檔

成果地質資料是指「各類地質工作與科學研究項目完成時,按相應技術規范和原項目設計要求,以文字、圖、表、多媒體、資料庫和軟體等形式提供的反映工作成果的一整套科技文件材料」。武警黃金地質研究所作為代表黃金部隊承擔國土資源大調查項目,深知成果地質資料匯交工作的重要性和責任義務,一直對成果地質資料匯交工作非常重視,組織專門人員及時、依法匯交成果地質資料。筆者通過近幾年對成果地質資料電子文檔的製作,取得了一些膚淺的認識,與大家共同磋商探討,為進一步做好成果地質資料電子文檔製作匯交奠定基礎。

1 成果地質資料電子文檔的製作

成果地質資料電子文檔的製作需注意以下環節:一是系統、完整收集整理各類資料——基礎;二是正確運用成果地質資料電子文檔製作瀏覽系統——核心;三是全面細致檢查已生成的電子文檔——關鍵。

1.1 系統、完整收集各類資料

成果地質資料電子文件由8個類別構成:正文類、審批類、附圖類、附表類、附件類、資料庫和軟體類、多媒體類、其他類。為確保資料的完整性,製作電子文檔前必須按要求全面收集應匯交的所有文件材料。根據文件形式正確歸類,是保證資料順利匯交的基礎。比如對原始地質資料目錄登記簿的分類,不同驗收單位其歸類不同,有的放入附件類,有的放入其他類,我們認為它不是純粹的管理性文件,而是地質資料信息的一部分,應歸入附件類。另外,其他類涉及的文件較雜,如各年度任務書、各年度設計審查意見書、著錄表、涉密登記表等要收集齊全。

1.2 正確使用成果地質資料電子文檔製作瀏覽系統

運用成果地質資料電子文檔製作瀏覽系統,將各類資料錄入到系統中,是電子文檔製作的核心。首先,要按照成果地質資料電子文檔製作瀏覽系統使用手冊正確安裝ED-Maker 1.0系統;其次,按類將各類文件錄入至系統中,並進行編輯,注意審批類文件的順序、附圖類源文件的系統庫,尤其是電子文件登記表中電子文檔的詳細物理特性、主要文件格式;再次是生成電子文檔,對於使用Adobe Acrobat Professional7.0軟體轉換成PDF格式的存檔電子文件要編輯。

1.3 全面檢查電子文檔、錄制、匯交

生成的電子文檔包括存檔電子文件和源電子文件兩類,要對其進行全面檢查。一是對生成的電子文件登記表進行檢查,檢查其填寫內容的完整性,對缺項、漏項要重新填寫後再生成;二是對應電子文件登記表檢查電子文檔的存檔電子文件、源電子文件的對應性,文件的可讀、可懂、可復制、可再利用性;三是檢查電子文檔中的文件與紙質資料的對應性,信息內容的清晰性;四是錄制匯交,錄制前查殺病毒,確保匯交資料的安全性、完整性和有效性。

2 存在的問題及對今後工作的建議

2.1 部分報告附圖偏色

有些應用MAPGIS6.5製作的報告附圖,JPEG格式圖像存在偏色現象。同為一個文件,由繪圖儀列印機輸出的紙質附圖與顯示器顯示的JPEG圖像顏色匹配性較差,雖然均按「要求」製作,但顏色差別較大。我們認為是由於顯示器和輸出所用的列印設備有關,顯示器色素較多,顯示的圖像色彩豐富;而不同的列印機配色方案不同,輸出的圖像顏色也不同。附圖紙介質與電子文檔色彩上完全一致很難做到,只能選擇相近的顏色代替,力求一致。

2.2 國家行業主管部門需進一步統一資料匯交驗收標准

如《固體礦產勘查報告格式規定》(DZ/T 0131—94)中規定,固體礦產勘查報告字型大小有部分要求為小五號,如表格中的文字、文獻名稱、條文中注、腳注、圖注、標注說明等,而國土資發[2006]210號附件《成果電子文件匯交格式要求》又規定文本部分電子文件的編制字型大小最小不得小於5號字,使電子文檔製作存在一定的矛盾。

國家行業主管部門應對電子文檔的驗收確定一個統一標准,否則匯交工作開展較費力。作為承擔地調項目的單位,不但要向大區地調中心匯交資料,同時還要向省礦產主管部門匯交,雖然都按「210號文」驗收,但不同的驗收人存在不同的驗收意見。往往地調中心驗收的資料,向其他單位匯交時又會提出不同的意見,且不同的大區中心,對其要求也存在不同,同一份資料其歸類屬性也不盡相同,因而國家行業主管單位應盡早統一一個驗收規范,所有地質資料接收單位按統一標准對地質資料進行接收。避免了匯交單位重復工作,節省人力、物力、財力。

2.3 進一步完善成果地質資料電子文檔製作瀏覽系統

現在使用的成果地質資料電子文檔製作瀏覽系統(ED-Maker 1.0)能快速組織和製作成果地質資料電子文件,並自動生成符合匯交標準的電子文檔。但還有一定局限性,需進一步更新完善。

(1)系統能在Windows98,2000,XP平台下運行,但對目前有些平台(如Windos vista)就不能運行。

(2)製作瀏覽系統目前有12個模塊,即正文類、審批類、附圖類源文件、附圖類存檔文件、附表類、附件類、多媒體類、資料庫和軟體類、其他類、插圖文件、電子文件登記表、載體外標簽,基本能滿足目前電子文檔的製作瀏覽。但若能增加一些現要求匯交的文件模塊,如資料涉密情況登記表、著錄表等模塊,對製作電子文檔會更加迅捷。

(3)製作瀏覽系統可能與其他軟體有些沖突,有些電子文件在電子文檔生成時會產生一些莫名其妙的錯誤,如有些大文件的電子文件轉換生成PDF文檔時,有些插圖會重疊,有些文字會缺失等。

3 結束語

2006年1月20日,《國務院關於加強地質工作的決定》(國發[2006]4號發布)明確提出「嚴格執行地質資料匯交制度,開展地質資料專項清理,推進地質資料的研究開發,充分發揮現有地質資料的作用,避免工作重復和資料浪費」。

地質資料是地質工作成果的重要體現,是廣大地質工作者辛勤勞動的結晶和歷史記錄,是地質工作服務社會的主要載體。作為由國家出資形成的成果地質資料,必須履行匯交規定,按《地質資料管理條例》要求及時匯交成果地質資料,充分發揮地質資料信息共享和社會化服務功能,為地質資料的二次開發和利用提供基礎資料。

參考文獻

地質資料管理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第349號

江平.關於成果地質資料匯交的幾點體會,第五屆全國地質檔案資料學術研討會文集.北京:中國大地出版社.246~248

關於印發《成果地質資料電子文件匯交格式要求》的通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土資源部文件(國土資發[2006]210號)

姚華軍.深入學習貫徹《國務院關於加強地質工作的決定》大力推進地質資料開發利用.第五屆全國地質檔案資料學術研討會文集.北京:中國大地出版社.3~9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