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地質學家有哪些
Ⅰ 中外歷史上有那些著名女性科學家
1、瑪麗·居里:出生於華沙,世稱「居里夫人」,法國著名波蘭裔科學家、物理學家、化學家。1903年,居里夫婦和貝克勒爾由於對放射性的研究而共同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1911年,因發現元素釙和鐳再次獲得諾貝爾化學獎,因而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兩獲諾貝爾獎的人。
居里夫人的成就包括開創了放射性理論、發明分離放射性同位素技術、發現兩種新元素釙和鐳。在她的指導下,人們第一次將放射性同位素用於治療癌症。由於長期接觸放射性物質,居里夫人於1934年7月3日因惡性白血病逝世。
2、何澤慧:女,籍貫山西靈石,江蘇蘇州人。傑出的核物理學家 。1936年畢業於清華大學。1940年獲德國柏林高等工業大學工程博士學位。1980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被譽為「中國的居里夫人」。何澤慧生前是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員。
何澤慧在德國海德堡皇家學院核物理研究所工作期間,首先發現並研究了正負電子幾乎全部交換能量的彈性碰撞現象。在法國巴黎法蘭西學院核化學實驗室工作期間,與合作者一起首先發現並研究了鈾的三分裂和四分裂現象。
上世紀50年代,與合作者一起自立更生研製成功對粒子靈敏的原子核乳膠探測器。在領導建設中子物理實驗室、高山宇宙線觀察站,開展高空氣球、高能天體物理等多領域研究方面作出了重要貢獻。
3、古道爾:古道爾女爵士,英國生物學家、動物行為學家和著名動物保育人士。珍·古道爾長期致力於黑猩猩的野外研究,並取得豐碩成果,她的工作糾正了許多學術界對黑猩猩這一物種長期以來的錯誤認識,揭示了許多黑猩猩社群中鮮為人知的秘密。
除了對黑猩猩的研究,珍·古道爾還熱心投身於環境教育和公益事業,由她創建並管理的珍·古道爾研究會是著名民間動物保育機構,在促進黑猩猩保育、推廣動物福利、推進環境和人道主義教育等領域進行了很多卓有成效的工作。
4、吳健雄:,生於江蘇省蘇州太倉瀏河鎮,美籍華人,著名核物理學家,在β衰變研究領域具有世界性的貢獻,被譽為「東方居里夫人」、「核物理女王」、「物理學第一夫人」。吳健雄是美國物理學會歷史上第一位女性會長,也曾參與過曼哈頓計劃,是世界最傑出的實驗物理學家之一。
5、蒙如玲:女,系美國休士頓大學物理教授、美國休士頓大學德克薩斯超導電性研究中心教授、中國旅美專家協會顧問、中國旅美交流協會國際交流中心顧問、及中國旅美專家協會首任會長。
作為資深科學家的蒙如玲教授長期從事高壓暨低溫實驗研究,在促進對超導體的深入了解,找出新的化合物和合金的物性描述,超小導薄氧化超導體、單晶體的發展,以及錄音帶和防水導體的製作技術等方面作出突出貢獻。
Ⅱ 中國著名的地質學家有哪些
中國著名的地質學家有
李四光、劉東生、孫樞、李廷棟
Ⅲ 有哪些世界著名的女科學家
卡羅琳抄·赫舍爾(1750年-1848年)
這位襲發現了8顆彗星及星雲的偉大天文學家出生在德國漢諾威。她的父親是一位自學成才的音樂家,精心於對子女的文化和音樂教育,但卡羅琳卻是個例外。卡羅琳表現出對學習的極大興趣,她曾與父親一起觀察星座和天體。
由於家庭中有愛好天文學的傳統,加之哥哥威廉成為英國喬治三世的宮廷天文學家,並自己製作了一架望遠鏡,通過它曾觀測到天王星。作為哥哥的助手,卡羅琳經常幫他磨製和拋光鏡面,並為這些觀測做記錄。
在日積月累中,卡羅琳積累了豐富的數學和幾何知識,甚至獲得了國王頒發的作為天文學家助手的津貼。卡羅琳每晚都端坐在那架可以觀測遙遠天外星空的望遠鏡前。1786年8月的一個夜晚,卡羅琳獨自觀測到了第一顆彗星,在接下來的11年裡她又陸續發現了7顆彗星。她的發現為後來天體學的研究提供了最可信賴的資料。1798年,卡羅琳將自己的所有發現製成弗拉姆斯蒂德星表呈交給英國皇家學會,並附上了一份《不列顛天圖》中忽略的560顆星的目錄以及該出版物的勘誤表。
哥哥威廉去世後,卡羅琳又搬回到漢諾威繼續研究,不久完成了2500個星雲和許多星團的記錄工作。
Ⅳ 誰知道有那些著名的地質學家及其著作(詳細點) 先謝謝各位了
《漢書·地理志》是我國東漢歷史和地理學家班固撰著的專門記述西漢一代地理沿革及郡縣邑地理情況的一部專志,也是我國最早以「地理」二字作為篇名的著作。它上承《禹貢》、《職官》,下啟歷代紀傳體史書,開辟了我國正史地理志的先河。它內容豐富、體例完善,影響我國地理學發展近兩千年,在我國地理學發展上佔有重要地位。
《水經注》是我國北魏時期的一部宏大的地理學著作。該書是酈道元在大量史料和實際考察基礎上寫成的一部巨著,是一部包括自然地理、人文地理、歷史沿革地理等內容的綜合性地理著作,被地理學家劉獻廷譽為「宇宙未有之奇書」。
《元和郡縣圖志》是我國唐代學者李吉甫撰著的一部全國地理總志,是我國現存最早而又比較完整的全國地理總志,是被學術界認為「傳於今者惟此書為最古,其體例亦為最善」的中國地方誌書的代表著作。該書成於唐憲宗元和八年(公元813年)即用當時的年號作為這部書的書名。由於此書每鎮篇首列有地圖,圖前文後,相互補充,故名《元和郡縣圖志》。到了北宋時期,由於各種原因,四十七幅方鎮圖已散失無存。到了南宋時期,人們覺得再稱「圖志」已名不副實,於是改稱《元和郡縣志》。
《馬可·波羅行紀》是義大利旅行家馬可·波羅(1254—1324)於13世紀末撰寫的一部記述東游途中所見所聞的關於中國及西亞、中亞、東亞、東南亞及南亞各國歷史地理、風土民情、政治經濟、城市管理、宗教信仰及游獵節慶等活動的重要著作。它對歐洲人民擴大地理視野和了解東方世界曾產生過巨大的影響。本書以其生動感人的故事、豐富多彩的內容、朴實別致的風格贏得了各國人民的歡迎,並在歐洲知識界引起了震動,被稱為「世界一大奇書」。
《徐霞客游記》是明末地理學家徐霞客通過三十多年的旅遊,以日記體形式寫成的有關山川源流、地形地貌、岩石洞穴、瀑布溫泉、動植礦物、經濟貿易、民風習俗、城鎮村寨、民族關系等逾六十萬字的巨著,它在中國科學史乃至世界科學史上都佔有重要地位。
《讀史方興紀要》是清代學者顧祖禹用數十年心血撰寫而成的一部中國歷史地理名著,是中國史學家和地學史上的一部曠世奇書。這部著作,取材宏博,考核精審,辨山川之源流,記州郡之沿革,志形勢之險夷,論攻守之利害,旁及政事之興衰得失、用兵戰守攻取之宜、興亡成敗之跡,集歷代之論,匯百家之說,是中國學術史上一部體大思精的中國歷史地理巨著。
《地質學原理》是英國近代地質學家賴爾的主要學術著作,又名《可以作為地質學例證的地球與它的生物的近代變化》。這部書曾被譯成多種文字出版,在國內外都產生過廣泛影響。1872年由中國數學家華蘅芳和美國醫生瑪高溫合譯成中文出版,書名《地學淺釋》。1959年徐韋曼又重新翻譯,以《地質學原理》為書名,由科學出版社出版。這一著作的出現,標志著近代經典地質學的成熟。
《物種起源》一書,用大量的事實向全世界說明了物種和人類起源的真相。達爾文進化論是進化論發展史上劃時代的里程碑,也是現代進化論的主要理論源泉。它第一次把生物學放在完全科學的基礎之上,在生物學上完成了一次偉大的革命。同時,它不僅是許多自然知識的理論綜合,而且還對自然發展史作出了重要貢獻。不僅在過去,而且在現在或將來,它都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自然科學基礎。
《地理學,它的歷史、性質和方法》在近代地理發展中,無論在德國還是在全世界,阿·赫特納的《地理學,它的歷史、性質和方法》都稱得上是一部研究近代地理學理論問題的重要學術文獻。這部書以系統闡述地理學方法論而著稱,其中心思想是講述地理學的區域特徵。這部書的出版,在國際地理界產生了廣泛而持久的反響。在獲得有力支持的同時,還導致關繫到地理學的存在和發展的熱烈討論。
《地理環境的影響》是美國人文地理學家愛·丘·森普爾(E·C·Senple,1863—1932)的一部重要地理學著作。「雖然這是她著作中最缺乏創造性的一部」,但是由於她全面地把拉采爾氏的正統人類地理學原理介紹到美國,並畢生致力於它的推廣工作,始終熱情不懈。「她是拉氏見解的最積極、最成功的信徒,在仍和國家都無人能同她相比。」她的這部著作,也由此贏得了國際聲譽,成為重要的人文地理學名著。
《人文地理學問題》是法國著名地理學家阿·德芒戎的一部文集。他一生從事人文地理學的研究,由於忙於教學和編輯業務,除了代表著作《法國經濟地理》之外,沒有寫出獨立的理論專著。他的學術貢獻,不僅在法國地理學界影響巨大,而且在西方近代地理學史和世界人文地理學界上都佔有重要地位。他去世以後,法國地理學界為紀念他而編輯出版了這部文集。這些論文涉及了他對人文地理學的定義、研究對象、方法的闡釋與探討,從中可以看出他的地理學理論體系。這些論文,對當時法國和西方地理學界都產生過深刻影響。
《大陸和海洋的形成》較之物理學、天文學、化學、生物學等自然科學基礎學科,地質科學可謂「大器晚成」。把地質學真正奠定在科學基礎之上的科學革命,遲至20世紀上半葉才得以發生。人們公認,拉開這場科學革命序幕的是《大陸和海洋的形成》一書,作者即是被譽為「地質學中哥白尼」的魏根納。
《翁文灝選集》收集翁文灝的學術報告和學術論文共21篇,是翁文灝在礦床學、構造地質學、地震地質學、地理學、沉積學等方面的學術水平代表作。該書是一部代表我國近代地球科學尤其是地質學的奠基水平的學術著作之一。
《中國地質學》是中國現代地質學家李四光的一部地質學名著,是中國現代地質學的奠基著作,是運用地質力學原理來研究區域地質形成規律的一部開拓性經典著作。此著作在地質科學發展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
《中國近五千年來氣候變遷的初步研究》是中國現代卓越的氣象學家和地理科學家竺可楨於1966年發表的一篇重要的科學論著。這一論著系統科學地論述了我國五千年來氣候的歷史變遷,指出了冷暖波動的規律,並由此推測世界不同地區的氣候變化可能存在著遷移現象。此項研究開創了我國歷史氣候學領域研究的新紀元,並成為世界地學界罕見的一部經典性著作。
《德國南部的中心地》德國地理學家沃爾特·克里斯塔勒,通過對德國南部城市和鄉村集鎮及其與四周的農村服務區之間的空間結構特徵的研究,於1993年出版了《德國南部的中心地》一書,並提出了中心地理論。該理論是以古典區位理論的靜態均衡理論為基礎,進而探討了靜態一般均衡後種區位理論,為此後的動態一般均衡後種區位理論(此理論用於研究規劃問題)奠定了基礎。
《不列顛群島—自然地理和農業地理》斯坦普和比佛是英國著名的地理學家,他們的合著《不列顛群島—地理和經濟概論》一書,是一部內容豐富的英國地理著作。該書涉及自然地理、工業地理、交通地理、人口地理和農業地理諸多方面。1960年吳傳鈞選擇了該書的自然地理和農業地理部分,並以《不列顛群島—自然地理和農業地理》為書名,由商務印書館出版。工業、交通和居民等部分,則因國內已有〈英國經濟地理〉譯本,未再漢譯。本書的翻譯出版,為我們了解英國的自然地理和農業地理,特別是了解英國的土地利用情況,提供了比較全面的資料。
《地理學性質的透視》在地理學理論和地理學思想史研究中,美國地理學家R·哈特向撰著的《地理學的性質》(1939)和二十年後撰著的《地理學性質的透視》(1959),可以算是一部里程碑式的地學著作。這一著作被認為是對地理學思想的主要奠基人觀點的權威論述與闡釋。1959年作者撰寫並出版了《地理學性質的透視》,以便對地理學性質問題作出正面的結論。這一新的著作被認為是「嶄新的、生動的、有力的和前後一貫的,沒有一個認真的讀者會不對作者在地理學方法文獻上的艱巨努力以及他卓越的分析能力表示欽佩。」
《寂靜的春天》是美國著名的生物學家和科普作家萊切爾·卡遜於1962年寫成出版的科普著作。該書以嚴峻事實、犀利的筆鋒、通俗的語言為人類所面臨的環境危機敲響了警鍾,警示人類不要自毀家園。
《西部科羅拉多河及其去流之探險》鮑威爾(John Wesley Powell)地質學家,美國原住民權威,該書不但是一部重要的地理論著,也被列入文學經典之作。
《中國主要地質構造單位》,該書是黃汲清先生經過長期大量野外調查之後,總結中國及鄰區地質資料撰寫的一部中國大地構造的系統著作。該書以其精美的圖件和精練的文字,描繪了東亞大陸的基本構造單元的時空展布、構造樣式和相互關系,強調東亞中、新生代基底褶皺作用,分出古亞洲、太平洋和特提斯一喜馬拉雅三種構造型式,用活動論思想闡述了它們的發展、演化過程,提出多旋迴造山運動是中國大地構造的特徵的著名論斷,被公認是中國大地構造的經典著作,一部劃時代的著作。
《用生物化石鑒定地層》英國地質學家史密斯1816年出版。該書是地層學的奠基性著作.此後,地層學逐步發展成為一門專門研究地層的年代、構造和分布規律的地質學分支學科。
Ⅳ 少數民族的地質學家有哪些。要10個以上
多吉,當代藏族地質學家。
另外其他的還有:
潘鍾祥--陸相生油理論的奠基人;李四光--地質力學的泰斗;
Ⅵ 你知道哪些地質學家的名字
李四光先生(1889年10月26日-1971年4月29日),蒙古族,字仲拱,原名李仲揆。1889年10月26日出生於湖北省黃岡市(今湖北省黃岡市團風縣回龍山鎮)的一個貧寒人家。李四光是世界著名的科學家、地質學家、教育家和社會活動家,是中國現代地球科學和地質工作的奠基人之一和主要領導人。他自幼就讀於其父李卓侯執教的私塾,14歲那年告別父母,獨自一人來到武昌報考高等小學堂。在填寫報名單時,他誤將姓名欄當成年齡欄,寫下了「十四」兩個字,隨即靈機一動將「十」改成「李」,後面又加了個「光」字,從此便以「李四光」傳名於世。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山東大學教務長兼地礦系主任。
劉東生
劉東生,中國著名地質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歐亞科學
地質學家劉東生
院院士,1917年11月22日出生於遼寧省沈陽市。1942年畢業於西南聯合大學(南開大學學籍)地質地理氣象系,後來又旁聽生物系的課程。1944年先後任中國地質工作計劃指導委員會和地質部工程師,從事礦產勘探和工程地質工作。1949年南京大學生物系肄業(原中央大學)。中國科學院地質研究所研究員,曾任北京大學、南京大學、中山大學、中國科技大學研究生院,吉林大學兼職教授。1958年,他從黃土地層研究中根據黃土與古土壤的多旋迴特點,發現第四紀氣候冷暖交替遠不止四次,發展了傳統的四次冰期學說,成為全球環境變化研究的一個重大轉折,奠基了環境變化的「多旋迴學說」。
李捷
(1894~1977),中國地質學家。號月三。1894年4月29日生於河北成安縣,1977年1月30日卒於寧夏銀川。1916年畢業於農商部地質研究所。曾任中央研究院地質研究所研究員,湖北省礦
產調查隊隊長,河北建設廳廳長,地質部水文地質工程地質局總工程師,水利部勘測設計管理局地質總工程師,水電建設總局副總工程師等職。早年李捷在華北、鄂北、豫南、陝南從事區域地質礦產調查。他是周口店北京猿人發掘工作最早的主持人,1927年著有《周口店之化石層》等文。30年代他先後在湖南、廣西、貴州、湖北和江西等省進行地質礦產調查。為中國早期地質事業的發展作出了貢獻。他在《鄂西第四紀冰川初步研究》(1940)一文中劃分了鄂西山區的冰期,至今仍被沿用。1949年以後,他主要從事水利電力建設中的工程地質工作,為國內眾多水庫、水壩、水電站的建設作出了貢獻。他的主要著作有:《直隸易、唐、蔚等縣地質礦產》(1919)、《秦嶺中段南部地質》(合著,1930)、《廣西羅城黃金寺附近地質》(合著,1936)和《河南陝縣三門峽第四紀冰川遺跡》(1959)等。
Ⅶ 中國有哪四位地質學家
李四光
李四光(1889年10月26日-1971年4月29日),蒙古族,字仲拱,原名李仲揆。1889年10月26日出生於湖北省黃岡市(今湖北省黃岡市團風縣回龍山鎮)的一個貧寒人家。李四光是世界著名的科學家、地質學家、教育家和社會活動家,是中國現代地球科學和地質工作的奠基人之一和主要領導人。他自幼就讀於其父李卓侯執教的私塾,14歲那年告別父母,獨自一人來到武昌報考高等小學堂。在填寫報名單時,他誤將姓名欄當成年齡欄,寫下了「十四」兩個字,隨即靈機一動將「十」改成「李」,後面又加了個「光」字,從此便以「李四光」傳名於世。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山東大學教務長兼地礦系主任。
劉東生
劉東生,中國著名地質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歐亞科學
地質學家劉東生
院院士,1917年11月22日出生於遼寧省沈陽市。1942年畢業於西南聯合大學(南開大學學籍)地質地理氣象系,後來又旁聽生物系的課程。1944年先後任中國地質工作計劃指導委員會和地質部工程師,從事礦產勘探和工程地質工作。1949年南京大學生物系肄業(原中央大學)。中國科學院地質研究所研究員,曾任北京大學、南京大學、中山大學、中國科技大學研究生院,吉林大學兼職教授。1958年,他從黃土地層研究中根據黃土與古土壤的多旋迴特點,發現第四紀氣候冷暖交替遠不止四次,發展了傳統的四次冰期學說,成為全球環境變化研究的一個重大轉折,奠基了環境變化的「多旋迴學說」。
李捷
(1894~1977),中國地質學家。號月三。1894年4月29日生於河北成安縣,1977年1月30日卒於寧夏銀川。1916年畢業於農商部地質研究所。曾任中央研究院地質研究所研究員,湖北省礦
產調查隊隊長,河北建設廳廳長,地質部水文地質工程地質局總工程師,水利部勘測設計管理局地質總工程師,水電建設總局副總工程師等職。早年李捷在華北、鄂北、豫南、陝南從事區域地質礦產調查。他是周口店北京猿人發掘工作最早的主持人,1927年著有《周口店之化石層》等文。30年代他先後在湖南、廣西、貴州、湖北和江西等省進行地質礦產調查。為中國早期地質事業的發展作出了貢獻。他在《鄂西第四紀冰川初步研究》(1940)一文中劃分了鄂西山區的冰期,至今仍被沿用。1949年以後,他主要從事水利電力建設中的工程地質工作,為國內眾多水庫、水壩、水電站的建設作出了貢獻。他的主要著作有:《直隸易、唐、蔚等縣地質礦產》(1919)、《秦嶺中段南部地質》(合著,1930)、《廣西羅城黃金寺附近地質》(合著,1936)和《河南陝縣三門峽第四紀冰川遺跡》(1959)等。
張宏仁
高級工程師。江蘇鎮江人。1952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59年畢業於蘇聯第聶伯羅波得羅夫斯克礦業學院地質系。歷任雲南省地質廳地質隊技術負責,地質部地質礦產司副主任工程師,北京市地質局水文地質工程地質大隊副隊長、副局長、高級工程師,地質礦產部水文地質工程地質司司長、部總工程師,地質礦產部副部長。撰有論文《解滲流問題數值方法對比》等
中國代表、地質學家張宏仁教授當選為新一屆國際地科聯主席。這是中國地質學家首次擔任這一職務。
張宏仁教授曾任中國原地質礦產部副部長、第30屆國際地質大會組委會秘書長,現任國際地科聯提名委員會、出版咨詢委員會委員和國際地科聯雜志《地質幕》主編。中國代表當選為國際地科聯的主席,充分體現了中國作為國際地質大國的地位,說明了國際地學界對中國地質科學研究工作的重視。
趙金科
地質學、古生物學家。河北曲陽人。1932年畢業於北京大學地質系。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名譽所長、研究員。 30年代,提出震旦紀地槽呈環狀分布於極區泛大陸周圍和內部的理論。30年代後期對廣西西部開展區域地質調查,證實地質力學理論闡述的廣西山字型構造的位置及形跡。40~50年代,研究頭足類化石和二疊、三疊紀地層,取得突破性進展。晚年領導並具體參與對華南二疊系最高層位長興階的層型以及二疊--三疊系界線層型的專題研究,取得了豐碩成果。1980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學部委員)。
Ⅷ 地質學家的人有哪些
李四光,趙鵬大,殷鴻福,等
Ⅸ 女科學家有哪些
居里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