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質問題 » 鐵礦一般在什麼地質構造中

鐵礦一般在什麼地質構造中

發布時間: 2021-03-03 16:56:26

A. 鐵礦是什麼形成的

成礦規律 不同的地質時期,在類似的地質條件下,可以形成同類型的鐵礦床;但在不同的地質時期和構造運動期,佔主導地位的鐵礦床類型則是不同的,顯示了鐵礦床形成與地殼演化密切有關的特點。由老到新,各地質時期的主要鐵礦床類型及其成礦規律如下: 太古宙 鐵礦主要分布於華北地台北緣的吉林東南部、鞍山—本溪、冀東—北京、內蒙古南部和地台南緣的許昌—霍丘、魯中地區。以受變質沉積型鐵硅質建造礦床為主,常稱「鞍山式」鐵礦。多為大型礦床,鐵礦床主要賦存於鞍山群、遷西群、密雲群、烏拉山群、泰山群、登封群、霍丘群等。其岩石變質程度多屬角閃岩相,部分屬麻粒岩相或綠片岩相,並受混合岩化。礦石以條紋狀、條帶狀、片麻狀構造為特徵,被稱為條帶狀磁鐵石英岩型鐵礦。該時代儲量佔41.4%。 古元古代 鐵礦主要分布於華北地台中部北東向五台燕遼地槽區。礦床仍以受變質沉積型鐵硅質建造為主,賦存於五台群、呂梁群變質岩中,礦石以條紋狀、條帶狀構造為主。在南方地區有伴隨海相火山岩、碳酸鹽岩的火山岩型礦床,以雲南大紅山鐵銅礦床為代表,礦體產於大紅山群鈉質凝灰岩、凝灰質白雲質大理岩中。 新元古代 (含震旦紀)鐵礦床類型較多。在北方地區,有產於淺海-海濱相以泥砂質為主沉積型赤鐵礦床,分布於河北龍關—宣化一帶和產於斜長岩體中的承德大廟一帶的岩漿型釩鈦磁鐵礦床;在內蒙古地軸北緣有產於白雲鄂博群白雲岩中的白雲鄂博鐵、稀土、鈮綜合礦床;還有賦存細碎屑岩-泥灰岩-碳酸鹽建造中的酒泉鏡鐵山沉積變質型鐵礦(銅、重晶石)。在南方地區,除分布於湘、贛兩省的板溪群、松山群淺變質岩系中的沉積變質型鐵礦,還有產於新元古界瀾滄群中基性火山岩中的雲南惠民大型火山-沉積型鐵礦。 元古宙形成的鐵礦,儲量佔22.8%。 古生代 除志留紀鐵礦較少外,其他各時代都有鐵礦。以沉積型和岩漿型礦床為主,也有接觸交代-熱液型鐵礦。如沉積型鐵礦,分布於南方(湘、桂、贛、鄂、川)泥盆系中的海相沉積赤鐵礦床,常稱「寧鄉式」鐵礦;岩漿晚期型礦床以釩鈦磁鐵礦(攀枝花式)最為重要,含礦岩體分布於攀枝花—西昌一帶。該時代儲量佔22.4%。 中生代 是陸相火山-侵入活動有關的鐵礦床和接觸交代-熱液型鐵礦形成的主要時代。陸相火山-侵入型,主要分布於寧(南京)—蕪(湖)地區。接觸交代-熱液型鐵礦床,分布於鄂東(大冶式)、邯邢、魯中、晉南、豫北和閩南等地區。這個時代形成的鐵礦,儲量佔12.4%。 新生代 以風化淋濾及殘、坡積型為主,次為陸相沉積的菱鐵礦、沼鐵礦,還有海濱砂鐵礦。儲量佔1.0%。

B. 地質構造演化對鐵礦成礦的控制

特定的鐵礦成礦作用是特定的地質構造環境的產物。隨著地質構造環境的變化,鐵礦成礦作用的特點也發生相應的變化。主要的鐵礦成礦事件如下。

一、太古宙—古元古代火山噴發-沉積事件

太古宙—古元古代時期,地殼很薄,來自地幔的基性-超基性岩漿大面積噴發於廣袤的海洋中。此時恰值全球大氣缺氧期,海底基性火山岩中豐富的鐵質大量以二價鐵的形式溶解在海水中,形成富含鐵質的海水。25億年左右,大氣中氧氣大量聚集,即發生了全球大氧化事件,海水中溶解的二價鐵被氧化,以三價鐵的形式沉澱於海底,形成條帶狀鐵建造(BIF),後經區域變質改造,形成我國的鞍山式沉積變質型鐵礦床。這類鐵礦分布於華北克拉通等古陸核及其邊緣,以鞍本、冀東鐵礦集中區為代表,在新太古代克拉通區,往往形成許多大型或超大型鐵礦床,如遼寧鞍本地區鞍山岩群中的鐵礦、冀東灤縣群和遵化岩群中的鐵礦、北京密雲地區四合堂群、山西五台群、山東泰山群、河南登封群以及安徽霍丘群中的鐵礦床等。

古元古代,形成一些大型沉積變質型鐵礦床,如山西呂梁群中的袁家村鐵礦和冀東朱杖子群的柞欄杖子鐵礦,雲南大紅山鐵礦也形成於古元古代。

這一時期形成的鐵礦床累計查明資源儲量佔全國的45%左右。

二、中-新元古代裂解事件

中-新元古代,受全球性裂解事件的影響,在古陸邊緣附近產生了規模不一的裂谷、裂陷槽或拗拉槽,沉積了巨厚的碎屑岩和碳酸鹽岩,並伴隨有不同規模的火山噴發,形成了雲南大紅山式海相火山岩型鐵銅礦、華北地台北緣宣化一帶的宣龍式海相沉積型赤鐵礦、華北克拉通上17億年左右的河北大廟式岩漿型鐵礦、四川瀘沽式接觸交代-熱液型鐵礦等多種鐵礦類型。內蒙古白雲鄂博式沉積變質型鐵鈮稀土礦床和海南石碌式沉積變質型鐵礦的形成時代和成因雖有較大爭論,但其主體可能形成於中新元古代。8億年左右,受「雪球地球」事件的控制,形成了我國南方的新余式和祁東式(江口式)沉積變質型鐵礦。

三、晚古生代早期華南海侵事件

該事件出現在我國南方湖南、廣西、廣東、貴州、湖北、江西、福建等省區。海侵始於泥盆紀初,並由西南向北、向東北進發,所以隨海侵方向其地層層位逐漸升高,而沉積相也隨之不斷變化,從而導致有用組分在較大范圍內堆積。鐵和錳、磷通常在沉積海盆的潮坪相與台地相之間,以膠體的形式沉澱成礦,形成我國南方廣布的寧鄉式海相沉積型富磷赤鐵礦礦床。

我國秦嶺地區的大西溝式海相沉積型鐵礦也形成於泥盆紀,但以菱鐵礦為特色,可能與海底噴氣-沉積成礦作用(SEDEX)有關。

四、晚古生代火山噴發-侵入事件

晚古生代火山噴發-侵入事件包括海相火山噴發-侵入事件和陸相火山噴發-侵入事件。

海相火山-侵入事件出現在活動帶中,分布較廣,主要分布於新疆阿爾泰、天山和內蒙古等地,形成阿爾泰蒙庫、天山雅滿蘇、式可布台、莫托沙拉、內蒙古謝爾塔拉、黑鷹山等海相火山岩型鐵礦。

陸相火山-侵入事件發生於揚子克拉通西緣的大陸裂陷環境,以基性岩漿活動為主,形成時代為250 Ma左右。岩漿侵入形成攀枝花式岩漿型釩鈦磁鐵礦床;岩漿噴出地表則形成了峨眉山玄武岩。玄武岩中鐵含量高,以磁鐵礦為主,磁性強,但磁鐵礦分散,品位低,沒有工業價值。

五、中生代濱西太平洋構造-岩漿事件

該事件出現在中國東部地區,尤其是沿海地區,它是受太平洋板塊運動影響使中國東部陸內發生NNE向的構造形變,並置於前中生代構造層之上,同時伴有大規模陸相火山噴發與岩漿侵入活動。噴發作用以侏羅紀晚期最強烈,長江中下游地區寧蕪、廬樅等陸相火山岩盆地中發育的寧蕪式和廬樅式陸相火山岩型鐵礦(玢岩鐵礦)與這一構造-岩漿事件有關;侵入作用於燕山期最鼎盛,長江中下游地區大冶式、華北克拉通內部邯邢式、萊蕪式、閩南-粵東和東秦嶺地區的矽卡岩型鐵礦與該期構造-岩漿侵入事件有關。

六、全新世—更新世風化堆積事件

該事件分布甚廣,主要在我國東部和南部,主要形成風化淋濾型(現代風化沉積型)鐵礦床,次為陸相沉積型菱鐵礦和沼鐵礦,此外,還有濱海砂鐵礦,如台北沿海的砂鐵礦床,但上述鐵礦大多屬於中小型。

C. 在地質年代中,鐵礦形成的重要時期是

新太古代是中國鐵礦形成的最重要時期。在此期間形成鐵礦的儲量約佔全國鐵礦總儲量的50%左右

D. 地質中鐵礦石的分類。

按照礦物組分、結構、構造和采、選、冶及工藝流程等特點,可將鐵礦石分為回自然類型和工業答類型兩大類。
1.自然類型
1)根據含鐵礦物種類可分為:磁鐵礦石、赤鐵礦石、假象或半假象赤鐵礦石、釩鈦磁鐵礦石、褐鐵礦石、菱鐵礦石以及由其中兩種或兩種以上含鐵礦物組成的混合礦石。
2)按有害雜質(S、P、Cu、Pb、Zn、V、Ti、Co、Ni、Sn、F、As)含量的高低,可分為高硫鐵礦石、低硫鐵礦石、高磷鐵礦石、低磷鐵礦石等。
3)按結構、構造可分為浸染狀礦石、網脈浸染狀礦石、條紋狀礦石、條帶狀礦石、緻密塊狀礦石、角礫狀礦石,以及鮞狀、豆狀、腎狀、蜂窩狀、粉狀、土狀礦石等。
4)按脈石礦物可分為石英型、閃石型、輝石型、斜長石型、絹雲母綠泥石型、夕卡岩型、陽起石型、蛇紋石型、鐵白雲石型和碧玉型鐵礦石等。
2.工業類型
1)工業上能利用的鐵礦石,即表內鐵礦石,包括煉鋼用鐵礦石、煉鐵用鐵礦石、需選鐵礦石。
2)工業上暫不能利用的鐵礦石,即表外鐵礦石,礦石含鐵量介於最低工業品位與邊界品位之間。

E. 地質中鐵礦石的分類。

按照礦物組分、結構、構造和采、選、冶及工藝流程等特點,可將鐵礦石分為自然類專型屬和工業類型兩大類。
1.自然類型
1)根據含鐵礦物種類可分為:磁鐵礦石、赤鐵礦石、假象或半假象赤鐵礦石、釩鈦磁鐵礦石、褐鐵礦石、菱鐵礦石以及由其中兩種或兩種以上含鐵礦物組成的混合礦石。
2)按有害雜質(S、P、Cu、Pb、Zn、V、Ti、Co、Ni、Sn、F、As)含量的高低,可分為高硫鐵礦石、低硫鐵礦石、高磷鐵礦石、低磷鐵礦石等。
3)按結構、構造可分為浸染狀礦石、網脈浸染狀礦石、條紋狀礦石、條帶狀礦石、緻密塊狀礦石、角礫狀礦石,以及鮞狀、豆狀、腎狀、蜂窩狀、粉狀、土狀礦石等。
4)按脈石礦物可分為石英型、閃石型、輝石型、斜長石型、絹雲母綠泥石型、夕卡岩型、陽起石型、蛇紋石型、鐵白雲石型和碧玉型鐵礦石等。
2.工業類型
1)工業上能利用的鐵礦石,即表內鐵礦石,包括煉鋼用鐵礦石、煉鐵用鐵礦石、需選鐵礦石。
2)工業上暫不能利用的鐵礦石,即表外鐵礦石,礦石含鐵量介於最低工業品位與邊界品位之間。

F. 為什麼鐵礦分布在古老高原

古老高原比較古老
不同的地質時期,在類似的地質條件下,可以形成同類版型的鐵礦床;但在權不同的地質時期和構造運動期,佔主導地位的鐵礦床類型則是不同的,顯示了鐵礦床形成與地殼演化密切有關的特點。其中沉積變質型鐵礦床主要產於前寒武紀(太古宙、元古宙)古老的區域變質岩系中,是中國十分重要的鐵礦類型,其儲量佔全國總儲量的57.8%。並具有「大、貧、淺、易(選)」的特點,即礦床規模大,含鐵量低,礦體出露地表或淺部,易於選別。
我國鐵礦主要分布於華北地台北緣的吉林東南部、鞍山—本溪、冀東—北京、內蒙古南部和地台南緣的許昌—霍邱、魯中地區。以受變質沉積型鐵硅質建造礦床為主,常稱「鞍山式」鐵礦。多為大型礦床,鐵礦床主要賦存於鞍山群、遷西群、密雲群、烏拉山群、泰山群、登封群、霍邱群等。其岩石變質程度多屬角閃岩相,部分屬麻粒岩相或綠片岩相,並受混合岩化。礦石以條紋狀、條帶狀、片麻狀構造為特徵,被稱為條帶狀磁鐵石英岩型鐵礦。該時代儲量佔41.4%。

G. 地質構造中什麼層是找煤 鐵礦等的優越部位

你好,背斜找石油和天然氣;向斜找水

H. 鐵礦是怎麼形成的

鐵是從鐵礦石里提煉出來的。根據目前的冶煉水平,這些礦石中鐵的含量最少也要在20%~30%以上。在地殼中,鐵的含量約為5%,這是對構成地殼的岩石進行化學分析得到的平均數字。如果根據墜落到地球上的隕石的化學成分推測,鐵在整個地球的含量約佔35%。在地球內部鐵是很多的,構成地核的物質更幾乎全部是鐵和鐵元素。但是由於開采技術的限制,這些鐵我們無法利用,目前只能開采地殼中的離地面很近的淺層的鐵礦。
地殼中鐵的平均含量不高,鐵元素必須得在某些地方集中起來,才能形成鐵礦。鐵又是怎樣集中起來的呢?

鐵礦
分散在各處含有鐵的岩石,經過日曬雨淋的作用,風化崩解,裡面的鐵也被氧化,這些氧化鐵溶解或懸浮在水中,隨著水的流動,被帶到比較平靜的水裡聚集起來,它們逐漸沉澱堆積在水下,成為鐵比較集中的礦層;在整個聚集過程中,許多生物,如某些細菌起著積極的作用。世界上90%左右的大鐵礦都經過這樣的聚集過程,主要是在距今5~6億年以前古老的地質歷史時期中形成的。鐵礦層形成後,再經過多次變化,譬如地殼中的高溫高壓作用,有時還有含礦物質多的熱液參加進來,使這些沉積而成的鐵礦或含鐵較多的岩石變質,造成規模很大的鐵礦;這些經過變質的鐵礦或含鐵較多的岩石,還可以再經過風化,把鐵進一步集中起來,造成含鐵量很高的富鐵礦。
還有些鐵礦是岩漿活動造成的。岩漿在地下或地面附近冷卻凝結時,可以分離出鐵礦物,並在一定的部位集中起來;岩漿與周圍岩石接觸時,在條件合適的時候,也可以相互作用,發生變化,形成鐵礦。
世界上重要的鐵礦,主要是在地球歷史上最古老的時期形成的,如在35~25億年前的太古代、25~6億年前的元古代和4.1~3.5億年前的泥盆紀。這不僅因為形成鐵礦需要很長時期,還因為那段時期地殼較薄,地層斷裂深而且多,火山噴發也很頻繁,因此,隨著岩漿的噴發,也把藏在地幔深處的含鐵量高的岩漿大量噴發出來,這使地球深部的鐵較多地遷移到地殼中來,給形成大規模的鐵礦創造了條件。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