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測地質剖面方位怎麼測
A. 1:5000實測地質剖面野外測制應該怎麼做
沒有吧 有那麼多嗎 應該是 很長的 任務吧 我們區調 做 50多幅 也差不多啊 就是那麼多
B. 實測剖面的一般程序與方法
(1)實測剖面位置選定以後,在正式施測之前應組織全體作業人員對剖面進行詳細踏勘。要求了解剖面所見地層的岩性、層序結構,確定分層位置,選擇標志層;研究剖面的構造形態,進行地層對比,確定層位的重復與缺失情況;注意尋找各種沉積構造,化石層位;研究地層接觸關系。踏勘時作信手剖面,以備正式施測時參考。若遇剖面局部覆蓋,應事先布置揭露。根據踏勘資料,確定剖面比例尺、工作量、測量方法、施測順序及組織分工等。
(2)實測剖面的地形通常用半儀器法導線測量,即用羅盤儀測量導線方位和地形坡度角,用皮尺或測繩丈量地面斜距。礦區的大比例尺剖面也可用經緯儀進行導線測量,稱全儀器法。分層及取樣位置在地形測量時可以同時測出,因而精度高、效率快。
(3)在半儀器法作業中,一個工作組一般應由6~7人組成,組織分工如下:
(a)導線測手2人。負責導線方位角、導線長度和坡度角的測量。導線方位角以導線前進方向為准;坡度角以前進方向上坡為「+」,下坡為「-」。前後測手同時讀數取平均值,若讀數差值超過3°,則應重新測量。後測手執測繩的零端,導線長度由前測手在繩上讀出。上述三個數據測出後,報給剖面記錄員和地質記錄員記錄下來。導線測手還應負責將剖面的起點及終點標定在地形圖上。
(b)剖面記錄員1人。負責在「剖面測量記錄表」中填寫野外實測的有關數據(表3-2)。
導線號(編號1):以剖面起點為0,第一導線後端為0,前端為1,表內記0-1。第二導線為1-2,其餘依此類推。
前進方向(編號2):指每一導線前進方向之方位角。
導線長度(編號3):指每一導線前端讀數,即首尾的距離。
坡度角(編號4):每一導線首尾之間地面的坡度角,前進方向上坡為「+」,下坡為「-」。
岩層產狀導線讀數(編號8):指所量產狀位置在導線上的讀數。
岩層產狀傾向(編號10)、傾角(編號11):指野外實測數據。
分層層號(編號14):指地層分層的順序號。有時可能在某一分層內換導線,因此同一分層號可能出現在兩相鄰導線中。
導線段起訖讀數(編號15):某一分層下層面和上層面在導線上的讀數,即分層在導線上的視厚度。
地質描述(編號18):簡單描述岩性、特殊的沉積構造或化石等,以便作圖和與野外記錄本對照。岩性描述內容為顏色、層厚特徵、岩石名稱或岩石組合等,如「紫紅色厚層長石砂岩偶夾紫紅色粉砂質頁岩」。同一分層只需寫一次。
地層代號(編號19):指岩石地層單位的符號,同一地層只填一個即可。
標本編號(編號22):岩石標本用R01開始編號,化石標本用F01開始編號。
標本登記導線讀數(編號23):指標本採集處在導線上的讀數。
備註:記錄特殊的地質現象或注意事項。
(c)地層分層員1人。負責分層,指揮導線前進、測量地層產狀、打標本和取樣工作,並承擔剖面測量過程中各種分工間的協調工作。地層分層的基本原則有:岩石成分顯著不同;岩石的結構、構造(如碎屑岩粒度、層理、單層厚薄等)有明顯區別;岩石的顏色不同;岩性相似、但化石組合不同;岩性特殊的標志層、化石層、含礦層;岩性不同,但厚度不大且呈互層出現,可視作一層,而若兩種岩性單層厚度差異很大,且薄層岩性出露甚少時也可以劃歸一層,分別用互層和××岩夾××岩描述;按地層剖面比例尺精度要求,分層厚度在圖上大於1 mm的單層。
表3-2 剖面測量記錄表
(d)地質記錄員1人。負責在野外記錄本中按分層號逐層描述岩性、化石特徵及產狀、標本編號等,內容應力求全面、客觀、層次分明。編制信手地質剖面圖和路線平面地質圖,以便於層位對比、構造分析和室內編制剖面圖時參考。地層分層、觀察、描述和記錄是實測剖面中的核心工作,地質記錄員應與地層分層員相互商討,共同承擔觀察和描述工作,並協調整個工作組的進度。
(e)產狀測量和標本採集員1~2人。負責測量地層產狀、採集標本,並報出測量和採集地點的導線位置。
(4)實測剖面的野外作業結束以後,應立即進行室內整理和作圖工作。首先檢查剖面登記表中需在野外填寫的項目有無缺漏與錯誤,與地質記錄的分層是否一致,標本、樣品的編號與實物是否符合。在確認表格無誤後,計算並填寫表3-2各空白欄,然後根據實際數據作實測地層剖面圖和綜合地層柱狀圖。計算方法和圖件編制方法見本書第4章。
C. 實測地質剖面的一般程序、內容和工作方法
實測地質剖面的測制,一般分為野外工作和室內整理兩個階段。
( 一) 實測地質剖面的准備工作
在正式開展實測地質剖面工作之前應做好充分准備,以便協調、快速、優質地完成該項工作。准備工作的內容包括實測地質剖面的目的與方法的業務准備、人員分工、材料工具的准備等。
1. 業務准備
事先應對實測地質剖面的有關內容進行學習,聽取實習教師有關實測地質剖面的講課,在路線踏勘的基礎上,選擇可供實測的剖面位置,確定測制的比例尺。
2. 人員分工
學生以小組為單位,一般 5 ~6 人為宜,具體分工和主要任務如表 5-1 所示。
表 5-1 實測地質剖面人員分工簡表
上述人員分工可視具體情況適當變動和調整,以不遺漏各項工作,每人工作飽滿且工作協調一致為前提。在剖面測制過程中,可能出現各項工作忙閑不均的情況。如地質觀察員、記錄員較忙,前、後測手較輕閑等。地質觀察員要發揮全組人員的積極性,做好調度和協調工作,切忌各行其是。對於某一地質問題可能有不同認識,在一時難以取得統一認識之前,以客觀、真實反映為前提,先按某一種意見暫定,事後再作深入探討或請指導教師幫助解決。為了實踐能力得到全面鍛煉,在完成本人所分任務的同時,應積極了解和熟悉其他人員不同分工的工作內容。工作進行一段以後,各不同分工應進行適當輪換,使每個學生都有實踐的機會,都能勝任測制剖面中的各項工作。
3. 工具、材料
為了保證實測地質剖面工作的順利進行,對剖面測制過程中所需的有關資料、工具、材料,按人員分工分別准備和攜帶,以便到野外就能有條不紊地開展工作。各組一般應配備地形圖 1 幅,羅盤 3 個,地質錘 1 把,測繩 ( 皮尺) 1 條,鋼捲尺 1 個,記錄本 1 本,三角板 1 付,半圓儀 1 個,圖板或講義夾 1 個,繪圖紙 ( 方格紙) 1 ~2 張,實測剖面記錄表 5 ~10 張,鉛筆 3 支,膠布 1 卷,標本簽 1 本。
( 二) 實測地質剖面的工作內容和方法
1. 實測地質剖面位置的初步選擇
通過路線地質踏勘,對填圖區的地層、礦產、構造、地形地貌等已經有了概略的了解,實測剖面位置選在哪裡應該已經有了一定的考慮,大體位置基本可以確定下來。為了使實測地質剖面工作順利進行,提高工作效率並達到質量要求,在正式實測之前,一般應進行比路線踏勘更加詳細的觀察,如剖面通過的地點、導線方向,地層的岩性、層序、化石層位、標志層、接觸關系、構造形態,確定分層界線點並樹立標記。對於實測構造剖面,則應對各種構造形態的要素、特徵及其確定依據和相互關系進行觀察。為了加深印象供實測時參考,可作信手剖面。
2. 導線的布設與工作內容
由於地形地質條件復雜多變,實測地質剖面的目的、要求不同,因此實測的方法也有多種,如直線法、網格法、導線法等。其中,導線法多為生產部門所採用。所謂導線法,系指按既定剖面的方向,隨著地形起伏連續實測,在平面上為一反復轉折的導線。它的優點是可以適應多種變化的情況,野外測制方法簡單易行速度快。其缺點是剖面為非直線時作圖麻煩,精度較其他方法稍差。
( 1) 導線布設原則
採用導線法進行實測地質剖面時,首先必須進行導線布設。導線布設應遵循實測地質剖面的選線原則,具體應注意以下三個問題:
◎ 所有導線應盡可能沿同一方向,並垂直於主要地層走向或主要構造線方向,若因某些因素使導線必須轉折,但轉折應盡量減少,且總體導線方向 ( 導線起終點相連) 要保持與主要地層 ( 或主要構造) 走向垂直,單一導線與地層走向線的銳夾角不小於 60°。
◎ 每條導線的端點 ( 導線點) 應布置在地形起伏變化處,同一導線之內的地形坡度要基本穩定。當地形明顯變化時,一定要設點控制變化的地形。此外,導線點不一定是地層的分界點,但為了統計和作圖的方便,在有條件統一時應盡量取得一致,而不能以地層或構造分界作為確定導線點的依據。
◎ 導線通過的地段,一般應是露頭良好、各種地質現象明顯、通行條件好的地段。如果重要地質現象不清楚而需要人工加以揭露,且揭露後仍不能得到連續剖面時,可採取沿地層某一界面走向平移導線的方法,但平移距離不宜過長,一般控制在 20 ~30m 以內。當導線平移時,一定注意沿地層某界面走向平移,而不是垂直導線方向平移,這樣才能保持地層的正常層序,不致因導線平移而使地層重復或缺失。
( 2) 導線上的工作內容
導線法實測地質剖面,是剖面測制小組集體的成果,其工作內容是由組成人員在明確分工的前提下,由個人完成。導線上應完成的工作內容,統一反映在 「實測地質剖面記錄表」中 ( 表 5-2) 。現將導線上的工作內容,即實測地質剖面記錄表中各項內容的取得及其有關問題敘述如下:
表 5-2 實測地質剖面記錄表
導線號 以剖面起點為 0,地形變化的第一個點即第一測繩終點為 1,導線號記錄為「0—1」; 第二測繩起點 1 至第二測繩終點 2,導線號記錄為 「1—2」; 其餘類推。
導線方位角 指每一條導線前進方向的方位角。如 0—1 導線的方位角,就是後測手由 0 點對前測手 1 點測讀的方位角。如果所有導線的方位角都相等,剖面線則為一條直線; 如果各導線的方位角不等,則剖面線為折線。導線的方位角由前、後測手提供,為了保證所測方位角數值的精度,最好採用前、後測手對測。當讀數相差 180°時,說明所測方位角准確,以後測手的讀數填入表中。如果雖經多次測讀,前、後測手的讀數仍有一定誤差時,取其最接近的一組讀數將其誤差平均分配,作為後測手的讀數記入表中。
導線斜距 導線斜距是指導線起、終點間沿地表的長度,一般採用以 「米 ( m) 」作為計量單位。為使測得的導線斜距准確,前、後測手應事先對測繩或皮尺進行檢查,檢查測繩 ( 或皮尺) 是否完整無損。後測手一方的刻度應為 0,當前、後測手身高大體相同時,手放在同一位置 ( 如放在肚臍處) 拉緊拉直測繩,這時測繩所讀長度因平行且等於地面斜距,所以其讀數即為導線斜距; 如前、後測手身高相差較大,可調節拉測繩手的高低,使其測繩與地面平行,這時導線斜距的讀數是由前測手向記錄員報告。
分層斜距 同一導線內不同岩性的分界點在導線上的距離,稱分層斜距。同一條導線上各分層斜距之和,等於該導線的導線斜距。當同一岩性分層分屬二條導線時,應分別量測。
對於實測地層剖面,屬於下列情況之一者,可量測分層斜距: ①按實測地層剖面比例尺的精度要求,分層厚度在圖上等於或大於 1mm 的單層; ②岩石顏色或成分顯著不同;③岩石的結構、構造 ( 如碎屑岩的粒度、層理、岩石單層的厚度) 有明顯變化; ④岩性不同、厚度不大的岩層有規律地重復出現時,可作為一套互層,如果厚度差異較大,則將薄層視為這一大層中的夾層。分層斜距分別量測其互層或大層斜距,其特點應敘述在文字描述欄內; ⑤標志層、化石層,以及礦層或其他分布廣、在地質研究中具有意義的薄的岩層應獨立分層,如果表示在剖面上它們的厚度小於 1mm 時,在繪圖時可誇大,按 1mm表示。
坡度角 導線經過地段的地面與水平面之間的夾角,稱該地段的坡度角。它以導線的前進方向為准,仰角為正,俯角為負。
地層產狀及產狀位置斜距 地層產狀一般只量測傾向和傾角。具體多遠距離測量一個產狀無具體的規定,一般在產狀有變化、不同時代地層分界的上部和下部地層,以及斷層的兩盤、褶皺的兩翼、樞紐傾伏端等部位一定要測量產狀。為客觀地反映構造形態,准確確定地層厚度,避免作圖及研究剖面時產狀數據不足,在剖面實測過程中應盡量多地測量產狀,以防止由於少測而再次補測,如果整理時,發現產狀過多,可以捨去不必要的產狀。
產狀位置斜距是指沿導線測量產狀的地點與該導線起點間的斜距。當導線經過的地段產狀不宜直接測量時,可在導線的旁側測量,但不宜過遠,它的產狀位置斜距是將測量產狀的位置沿岩層走向 ( 或斷層走向) 平移到導線上讀其斜距。
分層號 從剖面起點開始,對實測各岩層的分層由 1 開始順序編號。如某一分層在前一條導線中已經測過一部分並編了分層號,第二條導線中續測的部分不應再另編新號,應採用前一導線的編號。
畫剖面草圖 它是在剖面實測過程中邊測邊作,當剖面實測完畢後草圖即告完成。剖面草圖是依據實測的各種數據,按照規定的比例尺,由起點到終點,將地形起伏、導線編號、斜距、分層界線、產狀、標本位置及其編號等標於圖上的一份供剖面記錄整理和正式作圖時參考的圖件。剖面草圖不同於正式實測地質剖面圖,它既有比例尺的限制但又不很嚴格,而且具有一定的示意性和靈活性。如岩層傾角可用真傾角直接作圖,岩性符號也不一定都填滿,斜距和平距不一定嚴格換算等。有時為了加深印象,補充記錄表格中的一些不足,也可標注一定的文字或放大局部剖面進行詳細素描。
製作剖面草圖,有著一定的意義。如在不影響整體剖面質量的情況下,有時對於一些微小的地形變化在布設導線時不予考慮,有時卻是反映岩性、構造等一些重要標志,在這種情況下,如在剖面草圖中表示出來,可在正式作圖時可據此進行修正,防止由於人為作圖而失真。又如在考慮作圖方法時能使圖面布局合理,幫助回憶野外情況,糾正記錄錯誤,幫助小組討論研究問題等許多方面,都有著不可低估的作用,特別是對於初學者來說尤為重要。
剖面的起、終點要准確標定在地形底圖上,用直徑 2mm 的小圓圈表示,圓心為其具體位置。在一般情況下,剖面的起、終點往往是確定剖面總方向的依據,起、終點連線應和剖面的總長度相等。剖面的起點到終點的方向一般應是岩層的傾斜方向,即地層由老到新的方向。這種測制順序對於熟悉地層層序,判斷地質構造,建立地質演化等方面都有一定的作用。
3. 實測地層剖面的野外校核
實測地質剖面測完後,應進行野外校核。野外校核的主要內容包括地層劃分、岩性特徵描述的准確性,以及主要地層分界、特殊岩層的厚度和位置、構造形態、岩層產狀等進行檢查; 對於地面坡度、斜距和方位角等數據,針對可疑點進行部分抽查。檢查時要把文字記錄和剖面草圖結合起來,經過核查達不到質量要求的應考慮局部或全部重測; 如果檢查無誤或經過核審已作了改正,就可以結束實測地質剖面的野外工作,轉入剖面的原始資料整理和圖件的編制階段。
D. 怎樣畫實測地質剖面圖呢 主要是怎樣確定地形線急
這個有2種:1、是要根據實測地質剖面記錄表上面的數據;
2、是圖切的。
不知道你屬於那一種,如果想更為詳細的,你可以再網路問下我。
E. 地質剖面測量
主要在沉積地層出露良好、層序完整且未經構造破壞的地段施測。剖面線方向內盡量垂直地層走向或容主要構造線走向,剖面線間距6000~8000m。如遇個別地段掩蓋,則施工槽探揭露,或沿某一標志層走向平移,用輔助剖面彌補,地層劃分到組,其中含煤地層劃分到段。在施測時對剖面進行詳細分層,標志層、煤層及有特殊意義的岩層,不管厚度大小,均單獨分層、描述。通過地質剖面測量,初步了解含煤地層的時代、聚煤環境、煤系地層特徵及其含煤性等。在施測時作好岩性、岩相、構造特徵的詳細記錄,並作素描或照相,如實填寫全剖面丈量記錄表,系統採集岩礦樣和古生物化石標本,進行鑒定分析,做好地層對比研究工作,為路線地質調查提供基礎資料。野外要求作好剖面測量示意圖,室內資料整理製作成實測剖面圖和地層柱狀圖。剖面比例尺的選取分兩種:非煤系地層1∶10000,煤系地層按1∶1000。
F. 實測地質剖面的主要目的是什麼剖面位置的選擇有哪些基本要求
5、繪制地質剖面圖時選擇剖面線的原則有哪些?圖示說明剖面線附近井的井位校正方法。
6、圖示說明油氣藏的基本分類。
7、試對井下地層的重復與缺失進行地質
G. 怎樣進行野外地質實測剖面圖
網路文庫搜:剖面測制及1:2000、1:10000地質測量
詳細並符合規范要求。
H. 野外數字地質剖面測制的基本方法
1:25萬玉林幅為修測圖幅,根據項目主管部門和設計書評審專家的意見,本圖幅應「充分挖掘利用以往資料,並輸入到採集器中,強化對地質調查專業成果的再開發,在綜合分析利用基礎上進行修測……」。因此,我們在實際工作中主要以野外逐層綜合分析、批註或修測基礎上直接選用前人地質剖面為主。但測區內已完成的20.5個1:5萬圖幅中,前人工作的時間間隔較大(分別在20世紀70~90年代完成),加上這些圖幅分別由不同省份、不同地勘單位獨立完成,他們在認識上尚存在較大的分歧,因此,前人所測的一些填圖單位的部分地質剖面已跟不上當前地質理論的發展趨勢,也不太適合1:25萬填圖規范的精度要求,我們對於該類填圖單位的地質剖面則以實測為主。在剖面布置時,要求每個填圖單位至少有1~2條數字剖面控制,並且將剖面線布置在地質體出露完整、露頭連續、接觸關系清楚、化石豐富、岩性組合和厚度在區內具有代表性,並基本垂直地質體走向的部位。一般要求剖面露頭大於60%,當露頭不連續時,則布置一些短剖面加以拼接,並注意層位拼接的准確性,防止重復和遺漏層位。
野外數字地質剖面測制可分為以下幾個工作步驟:①剖面工程文件創建;②野外剖面數據採集;③剖面數據導入桌面系統;④數據整理與編圖;⑤剖面數據入庫。
(一)剖面工程文件創建
打開RGSection數字剖面程序,點擊選擇剖面編輯與計算菜單欄,在下拉菜單中點擊選擇「本圖幅其他(新)剖面」,在「新建剖面名稱」欄目填入新建的剖面號並點擊「新建」和「打開」,即可新建一條數字剖面工程文件,這個剖面工程文件包含了12個已定義了數據格式的資料庫表單,實現數據的規范化錄入。這些資料庫表單包括剖面信息、導線、分層、采樣、照片、素描、地質點、化石、分層描述、產狀等。打開這個工程文件和剖面路線手圖作初始化操作,在剖面起始位置作好記錄,包括在剖面路線圖上進行起始點定位,並將該點坐標值填入剖面信息庫中。然後將其拷貝到掌上機上即可在野外使用。
(二)野外剖面數據採集
剖面起始點的初始化操作完成後就可進入具體的野外剖面數據採集階段。
1.導線及分層數據採集
在「剖面編輯與計算」菜單欄的下拉菜單中點擊「剖面編輯與計算」子菜單,就進入剖面編輯,在「導線測量庫」點擊一下,再點擊「ADD」,在彈出的對話框中填入導線數據(包括序號、導線號、導線方位、導線長度、坡度角等);在「分層資料庫」框內點擊一下,再點擊「DAD」,在彈出的對話框中填入分層數據(包括導線號、分層號、分層位置等)和分層描述內容(包括該層的岩性定名、岩石結構構造、成分含量、分層依據、上下層接觸關系等),點擊「OK」即可完成導線及分層數據採集。
2.產狀數據採集
點擊剖面編輯左下角的「產狀」菜單,就進入產狀的編輯對話框,在產狀資料庫框內任意點擊一下,再點擊「ADD」菜單,進入產狀數據錄入對話框錄入產狀數據。進行產狀數據的採集時,要注意產狀性質的記錄,如要標注是劈理、層理、片理、岩體接觸面還是斷層面、構造面理等,術語需規范統一,層理產狀將用於剖面圖的繪制。產狀數據的採集要有一定的密度和代表性,這樣才能反映出岩層的連續變化性質。
3.樣品數據採集
在采樣資料庫或化石資料庫框內任意點擊一下,再點擊「ADD」菜單,進入采樣數據及化石數據的錄入。每個采樣記錄信息都包括采樣位置信息與描述信息,故在記錄時要注意層號和采樣位置的對應關系。此外,還要特別注意對樣品類型的記錄,樣品類型記錄的是地質人員采樣的目的,這樣就可以直接利用樣品類型欄位進行搜索形成送樣單。要注意采樣的導線、分層及位置,如薄片樣將直接影響剖面圖的編繪。
4.地質點數據採集
在地質點框內任意點一下,再點擊「ADD」菜單,就進入地質點的編輯對話框,在對話框中填入地質點的有關內容(除增加剖面編號、導線號和分層號外,其他內容基本同數字地質路線的地質點)後,點擊「OK」即可。
需要特別注意的是,在輸完描述內容後,要點擊一下「保存文本」,否則其記錄內容將不能保存下來。
5.素描及照片數據的採集
點擊剖面編輯下邊的「素描」及「照片」菜單,分別進入照片及素描編輯對話框,將照片及素描的數據錄入對話框即可。在照片數據的採集時除了要准確記錄照片位置、所屬層號和一些說明外,特別要注意數碼號的對應,因為系統將通過數碼號與照片建立連接關系。
(三)剖面數據導入桌面系統
採集完當天的或單個剖面數據並經初步檢查無誤後,必須將掌上機上的數據轉入桌面剖面資料庫中,以便對數據進行編輯、厚度計算和作圖等。
數據導入過程方法是:將掌上機與PC機相連,在數字剖面系統中執行:剖面數據編輯→剖面數據導入,選擇野外剖面數據所在目錄即可。在這一過程中系統要完成兩個任務:①進行數據格式的轉換,包括素描圖與信手剖面的解壓還原等;②將數據拷入相應的工作目錄下。
此外,還需進行照片的導入,其方法為:點擊「剖面編輯與計算」菜單欄的下拉菜單中的「照片導入」子菜單,在彈出的對話框中點擊「目錄瀏覽」選擇,找到放置照片的文件夾即可開始拷貝,系統會自動將照片添加到剖面工程文件中。
(四)數據整理與編圖
數字剖面系統室內數據整理包括:對各個庫中記錄的校對和完整性檢查、分層的室內歸並、真厚度計算並編寫剖面小結等;圖形編輯包括剖面圖和柱狀圖編輯等。
1.數據校對和完整性檢查
檢查內容包括以下幾個方面:數據之間有無沖突、各記錄項內容是否完整、術語是否統一規范、分層描述的編輯修改及批註等。
2.分層室內歸並
野外主要是根據岩性、岩性組合來進行地層的分層的,在室內分析整理或對比時可能會發現這些野外分層出現不協調的情況,需要在室內進行分層歸並或整理。在數字剖面系統中進行分層歸並的方法為:在分層庫中重新指定分層號即可。
3.真厚度計算
在地層剖面中還需對其真厚度進行計算,真厚度計算是根據分層的視厚度、岩層產狀和剖面線方向來計算各層的真正厚度值。剖面線方向系統將自動按照導線方位值自動計算,視厚度系統將自動按分層起始位置和分層號自動進行累積計算,兩者都不必用戶進行干預。最主要的是岩層產狀,我們在野外不可能為每一層都量一產狀值,在默認狀態下,系統在計算時將按就近原則選取產狀值進行計算,也可以根據用戶指定值進行計算。系統提供了四種計算真厚度的方式:①默認計算厚度;②室內自選產狀計算;③按產狀分段分層計算;④按室內分層計算。在這一過程中,系統將自動形成一剖面計算表,用戶可以對其列印輸出,這一計算表將是系統自動成圖的根據。因此,在作圖的時候要用對應的計算表。對計算表我們也有必要進行檢查,這一檢查主要是地層真厚度值有無出現0或負值,若出現這種情況說明分層或導線方位可能有錯,也可能是剖面上該層進行了回測。
4.剖面小結編寫
剖面小結是指對所測剖面的一些認識和存在問題的總結,小結的編寫要注意對所測剖面所取得的認識、進展及存在問題進行總結編寫,並把它放在剖面小結信息框內保存。
5.圖形編輯
剖面圖與柱狀圖是實測剖面的一種直觀表達形式,在數字剖面系統中程序可根據剖面計算表自動生成實測地層剖面圖框架、導線平面圖以及地層柱狀圖框架,但要完成符合實際要求的成果圖還要通過系統提供的一些互動式編輯工具進行岩性花紋添加、美觀整飾和修繕等操作才能完成。其基本步驟為:
①根據所要的圖件類型(如是實測的還是室內歸並的)進行真厚度計算,並檢查確保數據無誤;
②執行:圖形選擇→生成柱狀圖/生成剖面圖,確定圖件繪制比例尺和生成順序(即由頂到底還是由底到頂)後,即可完成剖面圖與柱狀圖框架的繪制:
③圖件編輯(岩性花紋添加、美觀整飾和修繕等)。
(五)剖面數據入庫
在確保剖面數據完整性和准確輸入了剖面的起點坐標的前提下,必須把剖面數據作為剖面路線投影到圖幅PRB庫中,然後轉入到實際材料圖庫中。剖面入庫的目的是對整個圖幅剖面進行統一管理以及作為實際材料圖地質界線勾繪的依據。
入庫步驟為:在剖面信息對話框里執行導入圖幅剖面庫→運行數字填圖桌面系統→選擇剖面所在的圖幅→打開圖幅PRB庫→選擇剖面數據投影圖幅PRB庫→選擇要投影的剖面目錄即可。
I. 實測地質剖面的目的和要求
根據不同的地質研究目的,實測地質剖面可以分為實測地層剖面和實測構造剖面兩種,統稱實測地質剖面。
實測剖面是沿選定的野外地質觀察路線逐尺測量、綜合觀察、真實描述客觀地質體和地質現象,並繪制剖面圖的過程。實際工作中,針對不同的地質問題,可測制地層、構造、侵入岩、第四系等不同類型剖面。這里所說的剖面是指綜合研究各種地質問題的地質剖面。該項工作是野外工作量大、綜合性強、費時多的重點工作之一。測制目的、內容包括:
◎ 研究工作區地層的岩石組合、變質程度、地層劃分、地層層序、接觸關系及其厚度變化。
◎ 觀察沉積特徵、原生構造、化石和產出狀態以及古生物組合,分析岩相特徵和沉積環境。
◎ 觀察地層的變形特徵,確定褶皺、斷裂、新生面狀、線狀構造要素的類型、規模、產狀及其幾何學、運動學、動力學特點,分析形成序次及其疊加、改造關系。
◎ 研究侵入岩的岩石特徵、結構構造、捕虜體和析離體在岩體內的分布; 接觸變質和交代蝕變作用及含礦性; 觀察原生和次生構造,劃分岩相帶; 確定岩體產狀、與圍岩關系、剝蝕程度、侵入期次和形成時期等。
◎ 研究第四紀沉積物的性質及其特徵、厚度變化、成因、新構造運動及其表現形式。
◎ 研究對工程有不良影響的地層的分布規律。
J. 實測剖面方法與技術
1.實測剖面的質量要求
實測剖面是指在踏勘選定的某一地段內,沿一定方位實際測量和編制地質剖面圖的過程,是對剖面通過區地層時代、層序、岩性特徵、厚度、古生物演化特徵、含礦層位和接觸關系等進行綜合研究的手段。在實測剖面工作中,凡是剖面線所經過的所有地質現象都要進行觀察描述;各種地質數據和資料都要進行測量和收集;所涉及的地質問題都要詳細進行研究。包括沿剖面線的地形變化;各時代地層的岩性特徵及厚度;古生物化石層位及所含化石的種屬特點;地層的接觸關系;系統採集岩石標本及化石標本,採集各種分析樣品等。
剖面實測多用導線法,對於極短的剖面可用直線法。
為了使實測剖面順利而有效地進行,選擇好剖面線的位置是很重要的。選擇剖面線有以下幾點要求:①剖面線要通過區內所有地層,即在剖面線最短的情況下,通過的地層越全越好。剖面線應盡可能垂直於地質體走向。有時一條剖面不能包括所有地層,這時可分幾個剖面進行測量,然後綜合成一個連續剖面。所測每一時代地層最好要有頂面和底面,選擇發育好、厚度最大的地段,以解決地層問題和建立地質填圖單位為目的的剖面,最好選擇構造比較簡單,盡可能不受斷層、褶皺及岩體干擾的剖面。如果以解決構造問題為主,所選剖面應反映測區的主要構造特徵,剖面線要垂直主要的褶皺軸線和斷層走向。②剖面線經過地段露頭要好,盡可能選擇連續山脊或溝谷。避開障礙物,減少平移。為使制圖整理方便,剖面線盡量取直,避免拐折太多。③根據對剖面研究的精度要求,確定剖面比例尺。在實測剖面過程中,凡是在剖面圖上能表示1mm寬度的岩性單位都要劃分出來,而有特殊意義的礦層、標志層等,即使在圖上表示不足1mm,也應放大至1mm誇大表示。④剖面的起點與終點應作為地質點,標定在地形圖上。
各岩類實測剖面的目的任務具體說明如下:
沉積岩區剖面 測制目的是了解沉積序列的岩石組成和結構、劃分地層、建立填圖單位。要求在剖面上進行詳細分層,逐層進行岩性描述,對於顯旋迴性的地層還要運用基本層序的調查方法進行分層觀察和描述,系統採取岩礦、岩相、岩石地球化學樣品,逐層尋找和採集大化石和按要求採集有關微體化石樣品,必要時採集人工重砂、粒度分析、古地磁樣等,用宏微觀相結合的方法研究地層中的各種地質特徵、合理劃分岩石地層單位和年代地層單位,視具體情況進行生物地層、年代地層、生態地層、事件地層、層序地層、旋迴地層、氣候地層、化學地層和磁性地層等多重地層劃分對比研究,為路線地質填圖打下基礎。
侵入岩區剖面 測制侵入岩剖面最主要的任務是詳細劃分侵入體,建立侵入岩地質填圖單位。研究岩體的同源性和演化序列,並進行單元和超單元歸並,確定侵入時代及其演化關系,研究就位機制;對異源岩漿演化(漿混岩)序列的侵入體,要在岩漿混合、分異、演化、就位機制的研究基礎上,進行合理的填圖單元劃分,異源岩漿演化序列侵入體填圖單位的確立是個新課題,要在填圖實踐中不斷總結完善,暫時可採用「漿混體」「漿混單元」「漿混單元組合」;對造山帶區經過強烈構造移置拼貼的無根侵入岩,要實事求是地進行侵入岩的構造岩片、超岩片劃分。在侵入岩剖面上應詳細研究侵入體的各種基本特徵並系統採集岩礦、岩石化學和地球化學樣品。選擇代表性侵入體採集同位素年齡測試樣品。
火山岩區剖面 測制目的是精細劃分火山地層,建立火山地層填圖單位和火山岩相填圖單位。在研究劃分火山岩和沉積夾層的基礎上,結合火山地層的結構類型,劃分岩石地層單位和火山噴發旋迴、火山噴發韻律,建立地層層序,確定火山噴發時代。查明火山岩岩石的礦物成分、岩石化學和地球化學特徵、岩石類型、結構構造、產狀、厚度、接觸關系、空間分布及其變化規律。依據火山岩岩石礦物特徵和結構構造特徵以及火山地質體的產出形態與分布,劃分火山岩相類型。研究各種火山岩形成的地質環境或大地構造背景。查明與火山活動有關的構造特徵。結合火山岩岩性、岩相資料,研究古火山機構,重點研究的火山機構必須測制「十」字型岩性岩相剖面。探討火山作用與區域構造及成礦的關系。在剖面上應系統採集岩礦、岩石化學、地球化學樣品,在沉積夾層中要注意尋找大化石或採集有關微體化石樣品,有選擇地採集同位素年齡測試樣品。
變質岩區剖面 測制目的是確立變質岩構造—地(岩)層或構造—岩石填圖單元,劃分變質相系、變質帶和區分不同的構造變形域。淺變質的沉積岩和火山沉積岩原則上分別按本節1)、3)要求進行,但應注意研究變質—變形作用的特徵及其相互關系。對中深變質岩,要查明變質岩石(包括變質構造岩)的礦物成分、結構構造、岩石類型及主要變質岩的岩石化學、地球化學以及變形特徵,恢復原岩;研究變質岩的原岩建造類型;探討其形成的大地構造環境,以及變質作用和成礦作用的關系;查明不同變質岩石類型的空間分布以及它們之間的接觸關系並建立序次關系;查明變質變形作用特徵類型、劃分變質相帶和相系,研究其期次、時代及其相互關系,探討變質作用發生、發展的地質環境;根據變質作用、變形作用的特徵及其復雜程度以及岩石類型,劃分構造—地層單位、構造—岩層單位、構造—岩石單位,分別建立地(岩)層序列和變質岩層構造疊置序列,並研究其新老關系和岩石單位的熱動力事件演化序列。
第四紀堆積物剖面 測制目的是查明第四紀堆積物種類、物質成分、厚度、成因類型、接觸關系和分布范圍。研究第四紀堆積物與地貌條件的關系,根據物質成分及其所處的地貌部位劃分填圖單位,建立堆積層序;調查第四紀可能賦存的礦產、古風化殼、古土壤和古文化層;研究各類第四紀堆積物形成時期及其與年代地層的對應關系;研究與工程有利和不利的第四紀堆積物、地貌、新構造運動和現代動力作用。調查第四紀堆積物中蘊藏的近代古氣候、古環境變遷史;對第四紀和現代氣候敏感帶、不同氣候—生物組合交界帶、地殼活動帶、外動力高強度作用帶(江、河、湖、海岸帶與邊坡)、人為活動強烈頻繁地帶的第四紀堆積區都應進行重點綜合調查。要求在剖面上詳細分層,逐層描述並系統採集各類樣品,如孢粉樣、微古動物樣、古地磁樣、地球化學樣、熱釋光、光釋光、電子自旋共振、C14同位素年齡等測試樣品。
構造混雜岩剖面 測制目的是進行基質和外來岩片(塊)的劃分、對比研究,對基質的劃分研究可據基質的變質程度不同分別採用本節的1)、3)、4)要求進行;對基質中的外來岩片(塊)可視規模大小分別進行構造微岩片(塊)和岩片(塊)劃分,建立構造混雜岩區的非史密斯地層填圖單位。選擇有代表性的岩片進行物態(物質組成)、時態(時代確定)、相態(沉積相)、位態(原生大地構造環境,如洋脊、弧前、弧後、島弧、前陸等構造古地理部位恢復)、變形和變質歷程調查。通過對構造岩片四維裂拼復原分析研究,探討造山帶形成、演化歷程和現今三維物質組成與結構。要求在剖面上要按微岩片和岩片對內部物質組成逐層詳細描述,採集岩礦、古生物、岩相、構造定向、岩石地球化學、粒度分析等樣品,選擇代表性岩片採集同位素年齡測試樣。特別要注意岩片(塊)與基質之間、岩片與岩片之間(在構造混雜岩中,岩片與岩片常常直接以斷裂帶接觸)接觸關系(斷裂)特徵性質的填圖。
2.實測剖面的技術規定
1)實測區每幅圖每一個地層單位至少有1~2條實測剖面控制;修測區對原有的實測剖面在檢查的基礎上選擇具代表性的或有重要意義而出露好的剖面進行重測或補測(含建組剖面、層型剖面),重測或補測的剖面數應占原有剖面的1/3~1/2;修測區應在深入研究前人成果基礎上,有針對性地進行重測、補測或新測;若已有符合質量要求的實測剖面,可部分或全部引用。凡是新建的地層單位,不論是那一類區都要新測制層型剖面。
2)剖面線通過的具體位置,要注意露頭的連續性是否良好,一般要求剖面露頭大於60%,為此應充分利用溝谷、自然切面和人工採掘的坑穴、壕渠、鐵路、公路兩側的崖壁等,作為剖面線通過位置。第四系平原區如無天然或人工挖掘剖面,可布適量淺鑽取心建立剖面柱。淺鑽數量以控制全填圖區內第四系成因地層類型為宜。實測剖面線方向基本垂直於地質體走向(如地層走向、中深變質岩區域性面理走向、混雜岩中多數岩片定位優選走向等),一般情況下兩者之間的夾角不可小於60°。
3)當露頭不連續時,應布置一些短剖面加以拼接,但需注意層位拼接的准確性,防止重復和遺漏層位。最好是確定明顯的標志層作為拼接剖面的依據。如剖面線上某些地段有浮土掩蓋,且在兩側一定的范圍內找不到作為拼接對比的標志層,難以用短剖面拼接時,應考慮使用探槽或剝土予以揭露。特別是當推測掩蓋處岩性有變化,或產狀、接觸關系和地層界線等重要內容因掩蓋而不清時,必須使用探槽。
4)穩定克拉通地區或被動陸緣不受構造移位混雜的沉積、沉積—火山岩地層剖面所測制的填圖單位(群、組)必須頂、底齊全,與下伏和上覆地層的接觸關系清楚,所測地層單位的內部層序齊全、清楚;造山帶構造混雜岩區的非史密斯地層剖面上的填圖單位岩片之間或岩片與基質之間由於均是構造界面,要求所測制剖面內的各種重要界面和剖面的頂底無掩蓋,接觸關系清楚。
5)詳細逐層記錄岩性、岩相、構造,以及各類樣品的採集、照相、素描等內容。
6)實測剖面丈量記錄表及計算表要詳細記錄導線號、導線方位、導線長度、坡度、分層號、分層斜距、各類面理(岩層、沉積交錯層前積紋層、構造置換面理、岩漿岩流面、斷層面等)、線理(各類構造線理、岩漿岩流線等)產狀及測量位量,各類樣品采樣位置、照相或素描位置等。室內資料整理要完成計算表中要求的各項計算。
7)實測剖面圖和柱狀圖製作:一般要求沉積岩、沉積—火山岩(含淺變質的沉積—火山岩)要製作實測剖面圖和柱狀圖:第四系堆積物如為水平岩層(傾角小於5°)可只製作柱狀圖:中深變質岩、侵入岩和造山帶區構造混雜岩一般只要求製作實測剖面圖,該類地質體的部分填圖單位視綜合研究要求可製作柱狀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