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質問題 » 地質為什麼一層層

地質為什麼一層層

發布時間: 2021-03-02 23:43:53

A. 地層是一層一層沉積而成的,因此新地層在任何情況下,總是位於老地層之上

第一個問題:這句話不對,如果在地層沒有因為地質構造運動發生反轉的情況下,是對的;如果版發生權了大規模的地質構造運動,地層被反轉,那麼老地層就在上面了,新地層反而到下面去了。
第二個問題:第二句話是對的,傾向測出來之後,加減90度,就是走向了,那麼岩層的產狀三要素都全了,所以可以確定岩層的空間位置。

B. 貴州地質為什麼會形成一層一層的

全世界的地質都是一層一層的,只是貴州這邊是
岩溶地貌
,多是灰岩出露地標,肉眼直接可見,重慶也是這種情況,很多地方是覆蓋土層比較厚,不能直接看到底下的岩層,所以你會認為只有貴州才是這種現象

C. 河流階地為什麼是一層一層的如果說是侵蝕形成的為什麼會分層請閱讀補充內容

河流下切或者河流兩岸地殼抬升,原來的河谷底部出露一般洪水位之上,呈台階狀分布於版河谷權谷坡上,這就是河流階地。
河流階地形成的外力作用是河流水的向下侵蝕,內力作用是地殼抬升。在河流兩岸地殼相對比較穩定的時期,河流向下侵蝕作用減弱,河流主要以側蝕為主。側蝕作用的結果使河流變寬。如果地殼穩定時期比較長,河流兩岸就可能形成比較寬的河谷。當然兩岸的側侵蝕速度不一定相等,因為還有岩石軟硬的影響。如果後來發生地殼抬升,就可能形成比較寬的階地。如果河流兩岸地殼穩定時期比較短,河流側侵蝕時間短,遇到地殼抬升,形成的河流階地就比較窄。
在漫長的地質歷史上,地殼運動的強度是不穩定的。地殼抬升也不是連續的 ,河流不斷下切,地殼不斷抬升,形成多級階地。比較古老的階地和比較年輕的階地寬度大小不一定相關。河流階地不是向兩側運動的。早期形成的河流階地受外力作用,它的寬度也會發生一些變化。
祝你學習進步!

D. 地質層是怎麼形成的

太空塵埃可沒有那麼多抄
水體中的沉積物是地層物質的主要來源,這些沉積物有很多來自陸地,也有海洋中,岩石/土壤/動植物受到風化剝蝕、搬運,從不同的地點匯集到一起,在河流/湖泊/海洋等環境中形成有一定層理的沉積物層,後來經過壓實、脫水、成岩,形成沉積岩。
火山灰的沉降形成的凝灰岩,岩漿岩的層狀分布形成的岩床,也都是可以以厚大的層理分布的。

太空塵埃在經過大氣層的時候就基本被過濾掉了。

E. 山一層一層的是怎麼形成的

通過造山運動形成。

附:
指地殼局部受力,岩石急劇變形而大規模隆起形成山脈的運動。僅影響地殼局部的狹長地帶。其速度快、幅度大、范圍廣,常引起地勢高低的巨大變化;同時,隨著岩層的強烈變形,也有水平方向上的位移,形成復雜的褶皺和斷裂構造。褶皺斷裂、岩漿活動和變質作用是造山運動的主要標志。世界上的火山帶與島弧造山帶一致。地槽是地殼不穩定區,呈帶狀分布,早期強烈下降,沉積巨厚岩系,晚期劇烈褶皺上升,形成高大山系,即褶皺帶。地槽常圍繞或分隔地台呈狹條狀。現代板塊構造理論認為,地槽是板塊的邊緣部分,板塊的運動使相鄰板塊產生擠壓碰撞,形成島弧和山系,山體或鳥弧即為板塊的界限。這種運動在地貌上表現為高大的山系、鏈狀島弧和伴生的深海溝,如喜馬拉雅山系及西太平洋島弧帶。

這是一個持續很長的時間,形成地貌特徵的地質過程的持續時間引起各種不同的爭論。造山運動(即地殼因被不斷地埋藏而消失、隨著被埋藏的部分上升至地表又重新出現的一個過程)是一個新的年代測量方法能夠解決這一問題的過程。對挪威南部「加里東山系」中大陸碰撞所遺留下的岩石殘跡所做的高精度年代測量表明,整個循環能夠很快發生,持續時間大約3000萬年。而且,熱的流體區域通過冷的地殼的迅速運輸也許還能解釋很多令人迷惑不解的地質現象。

中國地區在距今約3000萬年前,即第三紀的時候,地球進入了一個新的活動時期,即地質學上所說的喜馬拉雅造山運動。在距今約60萬年至1500萬年(第四紀中-晚更新世)期間,長白山區又經歷了一個地殼活動的時期,地質上稱為白頭山期。最後的造山運動燕山運動結束的時間白堊紀末期距今也有1億年了。

F. 地質方面,什麼叫三大亞層

野外勘復察首先應根制據岩性、顏色進行地質分層,這是最基本的分層,也是地質人員的基本功。在地質分層的基礎上,如果土的物理力學性指標差異較大,則應再進一步按照物理力學指標劃分亞層。一般情況下,同一時代、同一成因、同一層位、同一岩性的土體,其物理力學性指標不會有太大差異的。如果差異很大,就要考慮是否有其他後天因素的影響了。以天津開發區地質為例:在35米深度范圍按地質形成,自地表由上而下分成三大層、十一個亞層:第一層為陸相層,含有兩個亞層:第一亞層為人工填土層,土層厚度0.5-1.5米;第二亞層為沖積型(以粘土為主),土層厚度0.7-2.4米。第二層為海相層:上部為淤泥質粘土層,土層厚度6.9-9.76米;中部為淤泥質亞粘土,土層厚度4.3-6.2米;下部為亞粘土-粘土層,土層厚度1.1-2.0米。第三層為陸相及海相層,分5個亞層:第一亞層輕亞粘土—粉砂的透鏡體,單層厚度2.2-2.4米;第二亞層輕亞粘土,單層厚度1.3-3.3米;第三亞層輕亞粘土,單層厚度2.0-5.4米;第四亞層粘土、粘土,單層厚度3.2-4.9米;第五亞層輕亞粘土,單層厚度1.7-4.5米。

G. 地質地層劃分原則

地質歷史上某一時代形成的層狀岩石稱為地層,它主要包括沉積岩、火山沉積岩以及由它們經受一定變質的淺變質岩。從岩性上講,地層包括各種沉積岩、火山岩和變質岩;從時代上講,地層有老有新,具有時間的概念。)地層是地殼中具一定層位的一層或一組岩石。地層可以是固結的岩石,也可以是沒有固結的堆積物,包括沉積岩、火山岩和變質岩。在正常情況下,先形成的地層居下,後形成的地層居上。層與層之間的界面可以是明顯的層面或沉積間斷面,也可以是由於岩性、所含化石、礦物成分、化學成分、物理性質等的變化導致層面不十分明顯。

地層劃分(stratigraphic subdivision)是指對一個地區的地層剖面中的岩層進行劃分,建立地層層序的工作。一般對一個地區的地層剖面,首先根據岩性、岩相特徵進行岩石地層劃分,然後根據系統採集的化石進行生物地層劃分,進而建立年代地層順序。在劃分一個地區的地層時,必須充分參考鄰區已經建立的地層劃分方案,便於地層對比。

劃分原則:岩石地層單位是依據宏觀岩性特徵和相對地層位置劃分的岩石地層體。它可以是一種或幾種岩石類型的聯合。整體岩性一致(岩性均一、或規律的、復雜多變的岩類與岩性的組合),野外易於識別劃分。它是客觀地質實體,而不能用成因或形成年代來劃分。

H. 地球地質共有多少層最表面一層是什麼

地球地質一共有3層,分別是:地殼-地幔-地核,最表層是地殼。

地殼,是地球的表專面層,屬也是人類生存和從事各種生產活動的場所。地殼實際上是由多組斷裂的,很多大小不等的塊體組成的,它的外部呈現出高低起伏的形態,因而地殼的厚度並不均勻。

地幔,地殼下面是地球的中間層,叫做「地幔」,厚度約2865公里,主要由緻密的造岩物質構成,這是地球內部體積最大、質量最大的一層。 地幔又可分成上地幔和下地幔兩層。

地核,地幔下面是地核,地核的平均厚度約3400公里。地核還可分為外地核、過渡層和內地核三層。

(8)地質為什麼一層層擴展閱讀:

劃分依據

1、根據各圈層密度和地震波速度與地表岩石或礦物的有關性質對比進行推測。

2、根據各圈層的壓力、溫度,通過高溫高壓模擬實驗進行推測。

3、根據來自地下深部的物質進行推斷。火山噴發和構造運動有時能把地下深部(如上地幔)的物質帶到地表,為我們認識深部物質提供了依據。

4、與隕石研究的結果進行對比。

I. 地質分層怎麼分 地下的層位是依照什麼依據分出的地層

地質分層包括來年代分層、岩源性分層、層序地層等幾個方面.年代分層是根據同位素測年、古生物化石組合斷代等,確定地層的分層.岩性分層是根據各時代不同的岩性組合,確定界線.層序地層學是近年來新發展出來的一種地層學分類,根據全球相對海平面升降曲線劃分地層時代.

J. 為什麼土是一層一層的

因為泥土來是一層一層沉積起來自的!
土層,為土壤剖面上表現出的水平層狀構造。反映了土壤形成過程中物質的遷移、轉化和累積的特點。
其野外鑒定特徵主要包括土壤顏色、質地、結構、松緊度和新生體等。隨著土壤形成過程的進行,成土母質發生層次分異,形成不同的土壤發生層。
在同一發生層中,成土過程進行的淋溶、淀積、機械淋洗等作用的方式和強度基本一致,並反映在土層的形態特徵上,如顏色、結構、質地、有機質、緊實度、新生體等。因此,各種土壤發生層都具有其特有的形態學特徵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