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質問題 » 一分鍾地質變化形成的寶藏有哪些

一分鍾地質變化形成的寶藏有哪些

發布時間: 2021-03-02 22:41:05

❶ 地表的地質作用有哪些如何形成的影響因素有哪些 如題!!速度求答案!!

你想問的是外動力地質作用吧?

外動力作用包擴風化作用、 剝蝕作用、搬用作用、沉積作用、成岩作用。

一 風化作用:
是指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堅硬岩石、礦物與大氣、水及生物接觸過程中產生物理、化學變化而在原地形成鬆散堆積物的全過程 。根據風化作用的因素和性質可將其分為三種類型:物理風化作用、化學風化作用、生物風化作用。
1物理風化:物理或機械風化造成岩石分解。機械風化的主要過程為海蝕,海蝕把碎屑物及其它微粒的大小減少。但機械風化與化學風化環環相扣,如機械風化造成的裂縫會増加進行化學風化的表面面積。而化學風化在裂縫造成的礦物亦會幫助岩石分解。
2化學風化:岩石發生化學成分的改變分解,稱為化學風化。例如,岩石中含鐵的礦物受到水和 化學風化空氣作用,氧化成紅褐色的氧化鐵;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和水氣結合成碳酸,能溶蝕石灰岩;某些礦物吸收水分後體積膨脹;水和岩層中的礦物作用,改變原來礦物的分子結構,形成新礦物。這些作用可使岩石硬度減弱、密度變小或體積膨脹,促使岩石分解。
3生物風化:生物風化是指受生物生長及活動影響而產生的風化作用,是生物活動對岩石的破壞作用,一方面引起岩石的機械破壞,如樹根生長對於岩石的壓力可達10千克每平方,這能使根深入岩石裂縫,劈開岩石;另一方面植物根分泌出的有機酸,也可以使岩石分解破壞。此外,植物死亡分解可以形成腐殖酸,這種酸分解岩石的能力也很強。生物風化作用的意義不僅在於引起岩石的機械和化學破壞,還在於它形成了一種既有礦物質又有有機質的物質——土壤。
二 搬用作用:
是指地表和近地表的岩屑和溶解質等風化物被外營力搬往他處的過程,是自然界塑造地球表面的重要作用之一。外營力包括水流、波浪、潮汐流和海流、冰川、地下水、風和生物作用等。在搬運過程中,風化物的分選現象以風力搬運為最好,冰川搬運為最差。搬運方式主要有推移(滑動和滾動)、躍移、懸移和溶移等。不同營力有不同的搬運方式。
1 水流搬運:具有上述各種搬運方式,搬運能力的大小主要取決於流速。流速大的水流能挾帶砂礫等較粗的物質,這些物質在河床底部以被推移或躍移的方式前進,據測定被搬運的球狀顆粒的重量與起動它的水流流速的6 次方成正比。粉砂、粘土以及溶解質在水流中則分別以懸移和溶移方式搬運。水流搬運懸移泥沙的能力稱為水流挾沙能力,只要含沙量不超過一定限度,挾沙能力約與流速的3次方相關。
2風力搬運:與流水搬運有相似之處,具有推移、躍移、懸移3種搬運方式。當近地面風速大於4米/秒時,粒徑0.1~0.25毫米的砂粒就被搬動形成風沙流,但風沙流大部分集中在近地面10厘米的薄層內,懸移物質的數量遠小於推移和躍移的數量。一般說,被風吹揚的顆粒大小與風速成正比,風速越大,搬運的顆粒越粗,移動的距離越遠。
3海浪搬運:只在近岸淺水帶內發生,具有四種搬運方式。當外海傳來的波浪進入水深小於二分之一波長的淺水區時,波浪發生變形,不同部分水質點運動發生差異。在海底附近,水質點由原來所作圓周或曲線運動變為僅作往復的直線運動,並且向岸運動的速度快,向海運動的速度慢。這種速度上的差異,使得波浪擾動海底所挾帶的碎屑物質發生移動,其中粗粒物質多以推移和躍移方式向岸搬運,細粒物質多以懸移方式向海搬運,最後在水深小於臨界水深的地方,波浪發生破碎,所挾帶來的物質堆積下來。由於波浪的瞬時速度快,能量一般較高,搬運物多為較粗的砂礫。潮流和其他各種海流與波浪不一樣,在較長時間內作定向運動,流速也較慢,故搬運的物質多為較細的粉砂和淤泥,呈懸浮狀態運移。潮流作用使細粒淤泥質向岸運動,而粗粒向海運動。
4冰川搬運:具有特殊的蠕移方式,特點是能力大。隨冰川的緩慢運動,大至萬噸巨石,小至土塊砂粒,均可或被凍結在一起進行懸移,或在冰底受到推移。冰川泥石流可使一些風化物產生躍移。
三 沉積作用:
沉積作用是指被運動介質搬運的物質到達適宜的場所後,由於條件發生改變而發生沉澱、堆積的過程的作用。按沉積環境它可分為大陸沉積與海洋沉積兩類;按沉積作用方式又可分為機械沉積、化學沉積和物質沉積三類引。廣義指造岩沉積物質進行堆積和形成岩石的作用,狹義的指介質(如水)中懸浮狀物質的機械沉澱作用。
四 成岩作用
形成岩石的各種地質作用的統稱。如岩漿成岩作用、變質成岩作用、沉積成岩作用、花崗岩化作用、混合岩化作用等。通常所說的成岩作用是指沉積物沉積後至岩石固結,在深埋環境下直到變質作用之前發生的物理、化學的變化,以及埋藏後演示又被抬升至地表或接近地表的環境中所發生的一切物理、化學變化。直到固結為岩石以前所發生的一切物理的和化學的(或生物)變化過程。一般包括沉積物的 壓實作用、膠結作用、交代作用、結晶作用、淋濾作用、水合作用和生物化學作用等。這些作用通常是在壓力、溫度不高的地殼表層發生的。當成岩物質被覆蓋之後,由於厭氧細菌的作用 ,有機質腐爛分解 ,產生H2S 、CH4、NH3 和 CO2 等氣體 ,促使碳酸基礦物溶解成重碳酸鹽 ,高價氧化物還原成低價硫化物,酸性氧化環境變為鹼性還原環境。此時沉積物質發生重新分配、組合,膠體礦物脫水陳化、壓縮膠結,最終固結為岩石。

❷ 這是什麼地質變化形成的石頭或者說什麼類型

這就是普通的頁岩。一般分布於北方黃土高原地區。在一些比如有礦產的地回帶,礦物質聚集,沉積答作用明顯,日積月累形成這種岩石。主要變現是晶瑩剔透,有花崗岩的某些相似屬性。可以用手電筒照射一下,能夠看到光斑透亮的感覺。

❸ 填入關聯詞語 地球上的礦物資源( )上帝的恩賜,( )經過漫長的地質變化形成的。

地球上的礦物資源(並不是 )上帝的恩賜,(而是 )經過漫長的地質變化形成的。
幾年過去,xx瀑布逐漸枯竭,(即使 )在汛期,(也 )見不到昔日雄奇的氣勢。

❹ 地球上有哪些因地質形成的寶藏

金伯利鑽石,南非寶石,大慶石油,山西的煤

❺ 礦產資源什麼誰人是什麼經過漫長的地質變化才形成的關聯片語詞

礦產資源不是上帝的恩賜,而是經過漫長的地質變化才形成的
關聯詞不是,而是

❻ 仙人石形成的地質作用過程主要是什麼未來有什麼變化

在大自然里,許多石灰岩地帶(主要成份是石灰石),就是由於這個原因而形成了奇版峰異洞,生長了權鍾乳石、石筍等。

鍾乳石和石筍大不相同,一個像冬天屋檐下的冰柱,從上面垂下來;一個象春天從地面下「冒」出來的竹筍。

洞頂上有很多裂隙,每一處裂隙里都有水滴不斷滲出來,每當水分蒸發掉了,那裡就留下一些石灰質沉澱。一滴、兩滴、三滴……水不斷出現,又不斷地揮發,洞頂上的石灰質愈積越多,終於生成一個乳頭——這就是鍾乳石的「童年」時代。以後,乳頭外面又包上一層層石灰質,以至越垂越長。有的鍾乳石的長度能達到好幾米。

❼ 石油是有地質變化而形成的,還有什麼是地質變化而形成

與地下水一樣,石油天然氣同屬地下流體。他們的大量開采都會引起地面沉降。另外的地質變化就是地下儲層的改造等。包括孔隙度滲透率等放面的變化。

❽ 地球上有哪些因地質變化形成的寶藏

有以下三種:①大陸漂移學說大陸漂移假說是解釋地殼運動和海陸分布﹑演專變的學說。大陸彼屬此之間以及大陸相對於大洋盆地間的大規模水平運動﹐稱大陸漂移。大陸漂移說認為﹐地球上所有大陸在中生代以前曾經是統一的巨大陸塊﹐稱之為泛大陸或聯合古陸﹐中生代開始分裂並漂移﹐逐漸達到現在的位置。大陸漂移的動力機制與地球自轉的兩種分力有關﹕向西漂移的潮汐力和指向赤道的離極力。較輕硅鋁質的大陸塊漂浮在較重的黏性的硅鎂層之上﹐由於潮汐力和離極力的作用使泛大陸破裂並與硅鎂層分離﹐而向西﹑向赤道作大規模水平漂移,並且向附近移動的活動。②海底擴張學說海底擴張說(sea-floorspreadinghypothesis)是海底地殼生長和運動擴張的一種學說,是對大陸漂移說的進一步發展。它是20世紀60年代,由加拿大科學家H.H赫斯和R·S·迪茨分別提出的。③版塊構造學說板塊構造學說(又稱板塊構造假說、板塊構造論或板塊構造學)是為了解釋大陸漂移現象而發展出的一種地質學理論。

❾ 有哪些因地質變化形成的寶藏

不知道你的寶藏是想說什麼
1、礦產?
礦產都是算是寶藏,都是有地質作用形成,賦存在地層、斷裂、構造帶、接觸帶中
2、埋起來的人類遺跡?
例如龐貝古城,被火山噴發所覆蓋
或是被風沙掩埋的古城。

❿ 地質變化的形成

簡單來說,地質變化是由於地球外力地質作用和地球內力地質作用共同作用所形成回的地貌的過程。其中地球內答力地質作用形成了地表的高低起伏,而地球外力地質作用又破壞了內力地質作用形成的這種地形和產物—高處遭受剝蝕,低處接受沉積,重塑地表形態,最終形成某一時期特定的地貌。
地球自形成以來,經歷了約46億年的演化過程,進行過錯綜復雜的物理、化學變化,同時還受天文變化的影響,所以各個層圈均在不斷演變。其中,在地質學中,地球的物質組成、內部構造、外部特徵、各層圈之間的相互作用和演變歷史都屬於地質變化。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