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質問題 » 地質考察需要什麼工具

地質考察需要什麼工具

發布時間: 2021-03-02 22:22:28

⑴ 我想做野外地質考察的工作,應該怎麼做

首先,你應該去看一些野外生存書籍,這是作為一個野外工作者必須知道的,其次你還要學版習權一些野外的醫療常識,這樣就不至於在身體不適時才去找診所。再次就是專業知識,野外地質考察對地質專業知識要求比較高,你可以去找一些基礎地質學之類的書籍來看。第四就是野外考察准備了,地質羅盤,海拔氣壓表……等許多考察工具。在高校附近或者地質勘察院附近應該有售,祝你成功。

⑵ 地質考察的工具應該具備哪些

給你這個網址專屬 http://www.docin.com/p-44601733.html

工程地質勘察一般用到哪些器械

1、鑽機:主要採用汽車站、30鑽機和150鑽機,另外還有磨盤300、沖擊鑽等。
2、取土回器:用來取土樣的器具答,有厚壁和薄壁之分;
3、標貫和動力觸探設備:用於各種原位試驗;
4、鑽桿:為鑽進的傳動工具;
5、鑽頭:分壓輪鑽頭,合金鑽頭、三翼鑽頭和螺桿動力鑽具等;
6、管鉗、鏈鉗、大鍾、鐵楸、撈砂的篩子、墊叉、護孔板、套管、鎬頭、螺絲刀、米尺、鋼捲尺(50m)、鉛筆、筆記本、記錄表格、標簽、土樣鐵皮、塑料膠帶、水桶、開口扳手、活板手等工具;
7、泥漿泵:包括配套的高壓膠管、配電箱、三角架、導鏈、鋼絲繩(含卡子)等;
8、經緯儀和水準儀:測量孔口標高和孔位定位用,包括塔尺等輔助測量輔助用具。
上述東西備齊後,你便可以開拔了。

⑷ 野外考察需要什麼物品

與旅行和探險活動不同,野外考察的目的是紀錄被考察地的自然地理和生態環境,而不是走。所以考察人員要攜帶一定數量的標本採集和固定工具,而且沿途還可能收集到大量標本,因而裝備上要精簡有效。一些重要裝備或是儀器放進包里之前應該用防水密封塑料袋封好,既防止進水進沙,又便於查找。個人裝備主要有以下內容:

搬運用具,背包、密封袋、布巾、繩等;炊事器具,飯盒、筷子等;服裝,必需的內衣、襪子(幾雙,材質根據考察行程選擇)、步行鞋(登山鞋、雪鞋)等,另外要根據氣候和環境情況准備如橡膠雨靴(降雨豐富水系縱橫的地區)、防水套裝、絨衣、防寒服(需要時)等;寢具、睡袋、防潮墊等;日用品,皂類、毛巾、牙具、衛生紙以及消毒片(水)等個人衛生用品、唇膏、防曬霜、墨鏡、筆、記錄本等文具;生理用品、自用葯品、針線包等;其他必備的如應急手電筒、地圖、野外考察計劃書、身份證、保單、刀具、救生盒等。

關於服裝、睡袋、帳篷等裝備的挑選方法媒體和網路上會有很多最新信息。隨著科技進步,越來越多的高新科技會滲入野外用品的設計製造中。比如今天看似先進高檔的Gore-Tex材料可能很快會被更新的技術所取代。結實、耐用、舒適、輕便是這些裝備所應具備的共同特徵,在選擇時必須考慮到野外的環境和氣候條件,以及自己的健康狀況、行程的安排等等。因此在准備裝備時和出行前,最好向有經驗的野外工作者或是自然保護區的工作人員請教一下。

與野外生存關系最大的是一些小的隨身用品,如地圖、刀具和救生盒,在任何時候都不要遺失其中的任何一樣。並且,還應該經常檢查.保證救生盒裡的每一樣物品新鮮有效,刀具鋒利結實,地圖完整清晰。

三、救生盒

在野外考察時可以攜帶自製的旅行救生盒。攜帶者要定期檢查救生盒裡的各類物品,當發覺哪些小東西失效時(比如火柴和葯片),要及時更換。火種對於生存來說至關重要,盒中有4類小東西是為生火准備的:火柴、蠟燭、打火石和放大鏡。盒中的葯品應標明用法、用量和有效期。盒內餘下的空隙用棉絨塞滿,應急時可用來點火,同時又可防止各類小東西相互碰撞。為了防水應將救生盒封好口,並用狹長膠帶封緊。

四、葯品

野外考察必須攜帶一定量、一定種類的葯品。救生盒中的葯品一般要留到最後使用,而考察隊公用葯品一般為突發嚴重事故准備。所以,除了救生盒中葯品和小組公用葯品外,考察隊員要自己攜帶部分葯品。

個人攜帶的葯品清單推薦如下:

(1)外傷用葯,可攜帶消毒濕紙巾數包(同時可擦手臉、器具消毒等)、創可貼、綳帶、外用消腫止痛擦劑、眼葯水或眼葯膏;

(2)日用葯,如感冒葯、退燒葯、消炎葯、止瀉葯;

(3)止痛葯、抗過敏葯;

(4)在夏季或熱帶地區攜帶清涼油、蟲咬水、藿香正氣膠囊或其他消暑葯適量;

(5)另外還要根據自身健康狀況和醫生囑咐,攜帶必備葯品。在毒蛇比較多的地區,要攜帶蛇葯。最好帶上一定量的復合維生素片。

自製救生盒:

用一個方形的不銹鋼或鋁制飯盒做急救盒,必要時可用來化雪煮水或蒸餾取水。盒蓋光亮的內側面可作為陽光的反光板發信號求救。盒中的物品有以下內容:

一個薄而結實的塑料袋:大到剛好可以把你的身體放進去。緊急時,你可以鑽進去保持體溫,防止熱量或身體水分散失過快。鋪在地上可以隔潮,下雨時可作棚布。關鍵時還可以用來取水。

火種:一盒防水火柴,一塊打火石和一個放大鏡。火種一定要好好保護.火柴頭上可以包上蠟,裝在裝膠卷的小盒裡。

幾段蠟燭:最好把它們削成長方形的小塊,易於擺放.而且可以避免不慎一次用完。

一把多用途小刀:作為野外生存必備物品,在救生盒裡留下一柄小刀以防萬一。

一個小指南針。

一隻小哨:可以用來求救,或是驚擾猛獸。

一小袋鹽,一些糖果,一小瓶復合維生素,在關鍵時刻可幫你保持體能。

抗生索,抗過敏葯,鎮靜劑,退燒葯,抗瘧疾葯,高錳酸鉀,漂白粉各一小瓶。

細而結實的尼龍繩:比如釣魚線,5~10m。

膠布:可作補丁和緊急綳帶。

針線包,針可以用來挑去扎在身上的異物,補綴衣褲。

五、應急食物

食物和飲水供應有時可以決定野外考察的成敗,也是野外生存的重要項目。野外考察與冒險旅遊的目的不同。後者有時為追求野趣,故意安排在野外生火做飯,所以食物和飲水的准備通常很充分。而多數情況下的野外考察,會在當地向導的帶領下沿著預先選擇的路線行進。除了攜帶白天的飲食外,其它時候會考慮在營地或民居進餐。而且,由於考察時必須攜帶採集工具和採得的樣品,背包中也不可能有足夠的空間裝太多食品和大量水。因此,考察隊在設計線路和安排行程時必須考慮到這一點,如果不能在民居中借宿,營地中的留守人員必然要負責所有飲食供應。在沒有固定營地時,考察隊必須根據考察計劃由專人管理,專門的運輸工具攜帶足夠甚至是稍過量的食物和飲水。

考察隊選擇所攜帶的食物時有一定的條件:如營養價值高,易消化;容易清洗,烹飪;不輕易變質,容易保存、攜帶或收藏;盡量不要帶海鮮,可帶根莖類和瓜類蔬菜,如紅薯、蘿卜;選擇的食物要適合多數人的口味;價錢合理,不要超出預算金額。另外食物要視季節和行程長短安排,盡量選購新鮮食物。

出行前對食物要做些處理。食物要放在陰涼通風的地方;在肉類外表擦一層食鹽有利於肉類的保存;寒冷地區可以用冰雪冷凍保存,到達營地後,放在安全的地方,避免被野生動物破壞。

在進入深山或荒漠時,除了考察隊要攜帶足夠飲食外,考察隊員仍要自備部分應急食物,以備不測。如果你的救生盒中尚有足夠空間,最好把這些備用食物放在裡面。

應急食物裝備清單主要包括:

(1)首先必須帶上鹽,簡單的可以攜帶鹽塊,或選更好的含有維生素以及人體所需其他礦物質的電解鹽粉。在葯店中可以買到袋裝的生理鹽,也是很好的選擇。

(2)然後是袋裝茶葉,喝杯茶鎮靜一下可以仔細考慮求生的方法。

(3)巧克力無疑是好東西,但須小心在炎熱的地方易融化、變質。

(4)壓縮餅干,脫水蔬菜和肉類依據情況而定。

所有裝備在裝入旅行包時要注意一些要點。應把常用物品放在最容易拿到的地方,接近開口處,怕壓的物品盡量防在上面。背在肩上的包重心要高,行走起來會感覺輕便,所以輕、軟的物品防在背包的底部,重物放在背包上部。小的救生盒最好貼身放,地圖、考察計劃書放在衣服的內側口袋中,最好用塑料袋包起來,以防不慎入水而損壞。

⑸ 地質勘探需要什麼工具

地質勘探
編輯
「地質勘探」[1] 即是通過各種手段、方法對地質進行勘查、探測,確定合適的持回力答層,根據持力層的地基承載力,確定基礎類型,計算基礎參數的調查研究活動。是在對礦產普查中發現有工業意義的礦床,為查明礦產的質和量,以及開采利用的技術條件,提供礦山建設設計所需要的礦產儲量和地質資料,對一定地區內的岩石、地層、構造、礦產、水文、地貌等地質情況進行調查研究工作。

⑹ 去考察山地要帶上什麼工具

搬運用具,復背包、密封袋、布巾制、繩等;炊事器具,飯盒、筷子等;服裝,必需的內衣、襪子(幾雙,材質根據考察行程選擇)、步行鞋(登山鞋、雪鞋)等,另外要根據氣候和環境情況准備如橡膠雨靴(降雨豐富水系縱橫的地區)、防水套裝、絨衣、防寒服(需要時)等;寢具、睡袋、防潮墊等;日用品,皂類、毛巾、牙具、衛生紙以及消毒片(水)等個人衛生用品、唇膏、防曬霜、墨鏡、筆、記錄本等文具;生理用品、自用葯品、針線包等;其他必備的如應急手電筒、地圖、野外考察計劃書、身份證、保單、刀具、救生盒等

⑺ 地質家外出探險要用什麼工具

地質學家出野外的話,必備的有地質錘,放大鏡,羅盤,地質圖。可以用這些來觀察岩性,地形等。但是要去探險的話,背包,繩索,等一些必備用品還是要准備的,還有食物,水等!

⑻ 地質需要用哪些工具

1、衛星電話
2、GPS
3、氣體檢測儀
4、強光電筒
5、護目鏡
6、錄音筆
7、相機
8、地質錘
9、捲尺
10、電筆
11、太陽能充電器

⑼ 野外地質化探方面需要哪些工具

工程地質室外測試的主要方法有:靜力載荷試驗、觸探試驗、剪切試驗和地基內土動力特性容試驗等。工程地質勘察方法與手段也是不一樣的。但總的來說,一般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工程地質測繪;如:地面測繪、航測、衛測等,是基礎,是根本。 2.工程地質勘察;包括物探、化探、鑽控等。 3.工程地質室內試驗和野外試驗;大型現場試驗、室內土工試驗等。 4.工程地質長期觀測;對房屋變形、地下水位、地面沉降等進行動態的長期觀測。 5.勘察資料的室內整理及計算。工程地質勘察是為查明影響工程建築物的地質因素而進行的地質調查研究工作。所需勘察的地質因素包括地質結構或地質構造:地貌、水文地質條件、土和岩石的物理力學性質,自然(物理)地質現象和天然建築材料等。這些通常稱為工程地質條件。查明工程地質條件後,需根據設計建築物的結構和運行特點,預測工程建築物與地質環境相互作用(即工程地質作用)的方式、特點和規模,並作出正確的評價,為確定保證建築物穩定與正常使用的防護措施提供依據。

⑽ 到野外開展實地地理考察,我們需准備哪些必備物品

與旅行和探險活動不同,野外考察的目的是紀錄被考察地的自然地理和生態環境,而不是走。所以考察人員要攜帶一定數量的標本採集和固定工具,而且沿途還可能收集到大量標本,因而裝備上要精簡有效。一些重要裝備或是儀器放進包里之前應該用防水密封塑料袋封好,既防止進水進沙,又便於查找。個人裝備主要有以下內容:

搬運用具,背包、密封袋、布巾、繩等;炊事器具,飯盒、筷子等;服裝,必需的內衣、襪子(幾雙,材質根據考察行程選擇)、步行鞋(登山鞋、雪鞋)等,另外要根據氣候和環境情況准備如橡膠雨靴(降雨豐富水系縱橫的地區)、防水套裝、絨衣、防寒服(需要時)等;寢具、睡袋、防潮墊等;日用品,皂類、毛巾、牙具、衛生紙以及消毒片(水)等個人衛生用品、唇膏、防曬霜、墨鏡、筆、記錄本等文具;生理用品、自用葯品、針線包等;其他必備的如應急手電筒、地圖、野外考察計劃書、身份證、保單、刀具、救生盒等。

關於服裝、睡袋、帳篷等裝備的挑選方法媒體和網路上會有很多最新信息。隨著科技進步,越來越多的高新科技會滲入野外用品的設計製造中。比如今天看似先進高檔的Gore-Tex材料可能很快會被更新的技術所取代。結實、耐用、舒適、輕便是這些裝備所應具備的共同特徵,在選擇時必須考慮到野外的環境和氣候條件,以及自己的健康狀況、行程的安排等等。因此在准備裝備時和出行前,最好向有經驗的野外工作者或是自然保護區的工作人員請教一下。

與野外生存關系最大的是一些小的隨身用品,如地圖、刀具和救生盒,在任何時候都不要遺失其中的任何一樣。並且,還應該經常檢查.保證救生盒裡的每一樣物品新鮮有效,刀具鋒利結實,地圖完整清晰。

三、救生盒

在野外考察時可以攜帶自製的旅行救生盒。攜帶者要定期檢查救生盒裡的各類物品,當發覺哪些小東西失效時(比如火柴和葯片),要及時更換。火種對於生存來說至關重要,盒中有4類小東西是為生火准備的:火柴、蠟燭、打火石和放大鏡。盒中的葯品應標明用法、用量和有效期。盒內餘下的空隙用棉絨塞滿,應急時可用來點火,同時又可防止各類小東西相互碰撞。為了防水應將救生盒封好口,並用狹長膠帶封緊。

四、葯品

野外考察必須攜帶一定量、一定種類的葯品。救生盒中的葯品一般要留到最後使用,而考察隊公用葯品一般為突發嚴重事故准備。所以,除了救生盒中葯品和小組公用葯品外,考察隊員要自己攜帶部分葯品。

個人攜帶的葯品清單推薦如下:

(1)外傷用葯,可攜帶消毒濕紙巾數包(同時可擦手臉、器具消毒等)、創可貼、綳帶、外用消腫止痛擦劑、眼葯水或眼葯膏;

(2)日用葯,如感冒葯、退燒葯、消炎葯、止瀉葯;

(3)止痛葯、抗過敏葯;

(4)在夏季或熱帶地區攜帶清涼油、蟲咬水、藿香正氣膠囊或其他消暑葯適量;

(5)另外還要根據自身健康狀況和醫生囑咐,攜帶必備葯品。在毒蛇比較多的地區,要攜帶蛇葯。最好帶上一定量的復合維生素片。

自製救生盒:

用一個方形的不銹鋼或鋁制飯盒做急救盒,必要時可用來化雪煮水或蒸餾取水。盒蓋光亮的內側面可作為陽光的反光板發信號求救。盒中的物品有以下內容:

一個薄而結實的塑料袋:大到剛好可以把你的身體放進去。緊急時,你可以鑽進去保持體溫,防止熱量或身體水分散失過快。鋪在地上可以隔潮,下雨時可作棚布。關鍵時還可以用來取水。

火種:一盒防水火柴,一塊打火石和一個放大鏡。火種一定要好好保護.火柴頭上可以包上蠟,裝在裝膠卷的小盒裡。

幾段蠟燭:最好把它們削成長方形的小塊,易於擺放.而且可以避免不慎一次用完。

一把多用途小刀:作為野外生存必備物品,在救生盒裡留下一柄小刀以防萬一。

一個小指南針。

一隻小哨:可以用來求救,或是驚擾猛獸。

一小袋鹽,一些糖果,一小瓶復合維生素,在關鍵時刻可幫你保持體能。

抗生索,抗過敏葯,鎮靜劑,退燒葯,抗瘧疾葯,高錳酸鉀,漂白粉各一小瓶。

細而結實的尼龍繩:比如釣魚線,5~10m。

膠布:可作補丁和緊急綳帶。

針線包,針可以用來挑去扎在身上的異物,補綴衣褲。

五、應急食物

食物和飲水供應有時可以決定野外考察的成敗,也是野外生存的重要項目。野外考察與冒險旅遊的目的不同。後者有時為追求野趣,故意安排在野外生火做飯,所以食物和飲水的准備通常很充分。而多數情況下的野外考察,會在當地向導的帶領下沿著預先選擇的路線行進。除了攜帶白天的飲食外,其它時候會考慮在營地或民居進餐。而且,由於考察時必須攜帶採集工具和採得的樣品,背包中也不可能有足夠的空間裝太多食品和大量水。因此,考察隊在設計線路和安排行程時必須考慮到這一點,如果不能在民居中借宿,營地中的留守人員必然要負責所有飲食供應。在沒有固定營地時,考察隊必須根據考察計劃由專人管理,專門的運輸工具攜帶足夠甚至是稍過量的食物和飲水。

考察隊選擇所攜帶的食物時有一定的條件:如營養價值高,易消化;容易清洗,烹飪;不輕易變質,容易保存、攜帶或收藏;盡量不要帶海鮮,可帶根莖類和瓜類蔬菜,如紅薯、蘿卜;選擇的食物要適合多數人的口味;價錢合理,不要超出預算金額。另外食物要視季節和行程長短安排,盡量選購新鮮食物。

出行前對食物要做些處理。食物要放在陰涼通風的地方;在肉類外表擦一層食鹽有利於肉類的保存;寒冷地區可以用冰雪冷凍保存,到達營地後,放在安全的地方,避免被野生動物破壞。

在進入深山或荒漠時,除了考察隊要攜帶足夠飲食外,考察隊員仍要自備部分應急食物,以備不測。如果你的救生盒中尚有足夠空間,最好把這些備用食物放在裡面。

應急食物裝備清單主要包括:

(1)首先必須帶上鹽,簡單的可以攜帶鹽塊,或選更好的含有維生素以及人體所需其他礦物質的電解鹽粉。在葯店中可以買到袋裝的生理鹽,也是很好的選擇。

(2)然後是袋裝茶葉,喝杯茶鎮靜一下可以仔細考慮求生的方法。

(3)巧克力無疑是好東西,但須小心在炎熱的地方易融化、變質。

(4)壓縮餅干,脫水蔬菜和肉類依據情況而定。

所有裝備在裝入旅行包時要注意一些要點。應把常用物品放在最容易拿到的地方,接近開口處,怕壓的物品盡量防在上面。背在肩上的包重心要高,行走起來會感覺輕便,所以輕、軟的物品防在背包的底部,重物放在背包上部。小的救生盒最好貼身放,地圖、考察計劃書放在衣服的內側口袋中,最好用塑料袋包起來,以防不慎入水而損壞。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