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質第三紀叫什麼名字
1. 地質年代的名稱
http://ke..com/view/120324.htm
這是網路地址回。答
2. 地質年表中「紀」的名稱是什麼意思
Geologic Time Scale 地質年表 由賦予名稱的地質時段構成的地質歷表,在各個予以命名的時段內,沉積了地質柱狀剖面中所表示的那些岩石。在地質學發展的早期人們就認識到了把地球的歷史劃分為易於安排的「章節」的需要。進行這種劃分的最早的一次嘗試是由約翰·萊曼(Johann Lehmann)在1756年進行的,他根據中歐出露的岩石編制了一個時代表。萊曼識別出三類山和構成這三類山的三類岩石。隨著這項先驅性的工作之後,是十八世紀的礦物學家亞伯拉罕·沃納(Abraham Werner)提出的岩石與時代的四重劃分。沃納認為所有岩石都是由海水中沉澱出來的,它們都可歸於四個分期中的一個之中。雖然沃納的岩石形成理論現在不再有效,但他的建立各個時間單位的思想卻保持了下來。隨著十九世紀地質學思想的前進,地質學家更加需要有一個地質年表。他們不懈的努力導致了今天得到普遍應用的地質柱狀剖面和年表。
設計年表的一個主要問題是建立劃分地球歷史的各主要時段的標准。這些天然時段,完全是依據在岩石記錄被認為是其變化幅度最容易識別的一些地質事件建立起來的。因此,造山活動和海洋位置變化的時期便普遍地被看作是劃定年表中代和紀的界線的足夠重要的標志。然而,現在我們知道,造山運動可能只限於一個大陸之內,而海的「進與退」也沒有確切的規律性。因此,建立現在所使用的標准岩石柱狀剖面和地質年表的基礎乃是岩石中化石組合順序的對比和疊置的基本原則。
地質年表中的時間單位與原來用於區分地質柱狀剖面的岩石單位有同樣的名稱。因此,人們可以說寒武紀時期(對地質年表而言),也可以說寒武紀岩石(對地質柱狀剖面而言)。最大的時間單位是代。代被劃分為紀,而紀則又劃分為世。
與標准日歷上的天和月不一樣,地質時間單位是人為劃分的,而且各自經歷的時間長度不等,因為沒有辦法知道每一個代、紀或世內所包含的時間有多長。盡管如此,地質年表仍然使地球科學家有時間概念,比如他們說某一岩石是白堊紀時期的,就意味著它在大約距今6500萬年前的白堊紀形成的。
地質年表中的五個代中每一個都有自己的名稱,用以描述代表該代特點的生物發展的程度。例如古生代的字面意義是「古代生物」,說明在這個代中生物相對較簡單、是其發展的古老階段。各個代及其名稱的字面意義可依從最新到老的順序排列如下:
新生代——現代的生物
中生代——中等生物
古生代——古代生物
元古代——久遠的生物
太古代——初始的生物
太古代和元古代的岩石通常被合在一起稱作前寒武岩的岩石。前寒武紀的岩石大都已經變形而且是很老的;因此這一地球歷史階段的記錄是難以解釋的。前寒武紀時期代表從地球歷史開始一直到最早含化石的寒武紀岩石之間的那一段地質時代,因此,它所代表的時間約為全部地質時間的85%。
每個代中的多數的紀都是根據最先研究了它們的岩石的地方命名的。
古生代被劃分為七個紀(最老的放在該表的底部)。這些紀及其名稱的來源列在下面:
二疊紀(Permian)——取名於蘇聯的彼爾姆(Perm)省
賓夕法尼亞紀(Pennsylvanian)——取名於美國賓夕法尼亞州
密西西比紀(Mississippian)——取名於密西西比河谷上游(歐洲地質學家使用的石炭紀這個術語包括北美的賓夕法尼亞紀和密西西比紀)
泥盆紀(Devonian)——取名於英國德文郡(Devonshire)
地質年表
地質時代單位的順序。最新的時間單位在柱狀圖的頂部,而最早的時間單位在圖的試底部。
Geology 地質學 關於地球的起源、成分、結構和歷史以及地球上的棲居物的一門科學。名稱起源於希臘文 geo(地球)加logos(論述),地質學的領域十分廣泛,這就使它分為兩個大的分支:物理地質學與歷史地質學。物理地質學研究地球的成分、結構、地殼內和地殼上的各種運動、以及現在正在使地球表面發
志留紀(Silurian)——取名於大不列顛的古老部落志留部落
奧陶紀(Ordovician)——取名於大不列顛古老部落奧陶部落
寒武紀(Cambrian)——取名於拉丁文坎布里亞(Cambria),意思是威爾士
中生代的各紀及其名稱來源是:
白堊紀(Cretaceous)——來自拉丁文Creta,意思是白堊
侏羅紀(Jurassic)——取名於法國與瑞士之間的汝拉山(Jura
Mountains)
三疊紀(Triassic)——來自拉丁文trias,即的意思
新生代的各紀的名稱來自一種過時的分類系統,該系統把地球的所有岩石分為四個組。下面的兩個劃分時期是現在還沿用的該系統中的倖存的兩個:
第四紀——意思是第四個衍生物
第三紀——意即第三個衍生物
3. 地質歷史上起自約25億年前至6500萬年前的時代,分為三疊紀,侏羅紀和白堊紀三個紀,叫什麼
地質年代從古至今依次為: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
古生代又分為:寒武紀、奧陶紀、志留紀、泥盆紀、石炭紀、二疊紀。
中生代又分為:三疊紀、侏羅紀、白堊紀
新生代又分為:第三紀、第四紀
4. 在地質年代古生代中各個時期的名稱和介紹
[編輯本段]古生代的劃分古生代(Paleozoic era)——地質年代的第3個代(第1、2個代分別是太古代和元古代)。約開始於5.7億年前,結束於2.45億年前。古生代共有6個紀(Period),一般分為早、晚古生代。早古生代包括寒武紀(Cambrian 5.4億年前)、奧陶紀(Ordovician 5億年前)和志留紀(Silurian 4.35億年前),晚古生代包括泥盆紀(Devonian 4.05億年前)、石炭紀(Carboniferous 3.55億年前)和二疊紀(Permian 2.95億年前)。
寒武紀(Cambrian )是地質歷史劃分中屬顯生宙古生代的第一個紀,距今約5.4億至5.1億年,寒武紀是現代生物的開始階段,是地球上現代生命開始出現、發展的時期。寒武紀對我們來說是十分遙遠而陌生的,這個時期的地球大陸特徵完全不同於今天。 寒武紀常被稱為「三葉蟲的時代」,這是因為寒武紀岩石中保存有比其他類群豐富的礦化的三葉蟲硬殼。但澄江動物群告訴我們,現在地球上生活的多種多樣的動物門類在寒武紀開始不久就幾乎同時出現。
奧陶紀(Ordovician Period,Ordovician),地質年代名稱,是古生代的第二個紀,開始於距今5億年,延續了6500萬年。
志留紀(Silurian period)是早古生代的最後一個紀,也是古生代第三個紀。本紀始於距今4.35億年,延續了2500萬年。由於志留系在波羅的海哥德蘭島上發育較好,因此曾一度被稱為哥德蘭系。 志留紀可分早、中、晚三個世。志留系三分性質比較顯著。一般說來,早志留世到處形成海侵,中志留世海侵達到頂峰,晚志留世各地有不同程度的海退和陸地上升,表現了一個巨大的海侵旋迴。志留紀晚期,地殼運動強烈,古大西洋閉合,一些板塊間發生碰撞,導致一些地槽褶皺升起,古地理面貌巨變,大陸面積顯著擴大,生物界也發生了巨大的演變,這一切都標志著地殼歷史發展到了轉折時期。
泥盆紀(Devounian)地質年代名稱,古生代的第四個紀,約開始於4.05億年前,結束於3.5億年前,持續約5000萬年。「泥盆紀分為早、中、晚3個世,地層相應地分為下、中、上3個統。
早期裸蕨繁茂,中期以後,蕨類和原始裸子植物出現。無脊椎動物除珊瑚、腕足類和層孔蟲(Stromatoporoidea,腔腸動物門,水螅蟲綱的一個目)等繼續繁盛外,還出現了原始的菊石(Ammonites,屬軟體動物門,頭足綱的一個亞綱)和昆蟲。脊椎動物中魚類(包括甲胄魚、盾皮魚、總鰭魚等)空前發展,故泥盆紀又有「魚類時代」之稱。晚期甲胄魚趨於絕滅,原始兩棲類(迷齒類(Labyrinthodontia)(亦稱堅頭類)開始出現。
石炭紀(Carboniferous period)是古生代的第5個紀,開始於距今約3.55億年至2.95億年,延續了6000萬年。石炭紀時陸地面積不斷增加,陸生生物空前發展。當時氣候溫暖、濕潤,沼澤遍布。大陸上出現了大規模的森林,給煤的形成創造了有利條件。
二疊紀(Permian period)是古生代的最後一個紀,也是重要的成煤期。二疊紀分為早二疊世,中二疊世和晚二疊世。二疊紀開始於距今約2.95億年,延至2.5億年,共經歷了4500萬年。二疊紀的地殼運動比較活躍,古板塊間的相對運動加劇,世界范圍內的許多地槽封閉並陸續地形成褶皺山系,古板塊間逐漸拚接形成聯合古大陸(泛大陸)。陸地面積的進一步擴大,海洋范圍的縮小,自然地理環境的變化,促進了生物界的重要演化,預示著生物發展史上一個新時期的到來。
5. 地質年代分幾個界分別是什麼
地質年代(Geological Time): 地殼上不同時期的岩石和地層,(時間表述單位:宙、代、紀、世、期、階;地層表述單位:宇、界、系、統、組、段)。在形成過程中的時間(年齡)和順序。 [編輯本段]地質年代分類地質年代可分為相對年代和絕對年齡(或同位素年齡)兩種。 相對地質年代相對地質年代是指岩石和地層之間的相對新老關系和它們的時代順序。地質學家和古生物學家根據地層自然形成的先後順序,將地層分為5代12紀。即早期的太古代和元古代(元古代在中國含有1個震旦紀),以後的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古生代分為寒武紀、奧陶紀、志留紀、泥盆紀、石炭紀和二疊紀,共7個紀;中生代分為三疊紀、侏羅紀和白堊紀,共3個紀;新生代只有第三紀、第四紀兩個紀。在各個不同時期的地層里,大都保存有古代動、植物的標准化石。各類動、植物化石出現的早晚是有一定順序的,越是低等的,出現得越早,越是高等的,出現得越晚。絕對年齡是根據測出岩石中某種放射性元素及其蛻變產物的含量而計算出岩石的生成後距今的實際年數。越是老的岩石,地層距今的年數越長。每個地質年代單位應為開始於距今多少年前,結束於距今多少年前,這樣便可計算出共延續多少年。例如,中生代始於距今2.3億年前,止於6700萬年前,延續1.7億年.下頁包括生物進化地質年代表 大家知道按地層的年齡將地球的年齡劃分成一些單位,這樣可便於我們進行地球和生命演化的表述。人們習慣於以生物的情況來劃分,這樣就把整個46億年劃成兩個大的單元,那些看不到或者很難見到生物的時代被稱做隱生宙,而將可看到一定量生命以後的時代稱做是顯生宙。隱生宙的上限為地球的起源,其下限年代卻不是一個絕對准確的數字,一般說來可推至6億年前,也有推至5.7億年前的。從6億或5.7億年以後到現在就被稱做是顯生宙。 絕對地質年代絕對地質年代是指通過對岩石中放射性同位素含量的測定,根據其衰變規律而計算出該岩石的年齡。 絕對地質年代是以絕對的天文單位「年」來表達地質時間的方法,絕對地質年代學可以用來確定地質事件發生、延續和結束的時間。 在人類找到合適的定年方法之前,對地球的年齡和地質事件發生的時間更多含有估計的成分。諸如採用季節-氣候法、沉積法、古生物法、海水含鹽度法等,利用這些方法不同的學者會得到的不同的結果,和地球的實際年齡也有很大差別。目前較常見也較准確的測年方法是放射性同位素法。其中主要有U-Pb法、鉀-氬法、氬-氬法、Rb-Sr法、 Sm-Nd法、碳法、裂變徑跡法等,根據所測定地質體的情況和放射性同位素的不同半衰期選用合適的方法可以獲得比較理想的結果。 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所獲得的地球上最大的岩石年齡為45億年,月岩年齡46-47億年,隕石年齡在46-47億年之間。因此,地球的年齡應在46億年以上。 宙下被劃分為一些代。通常的分法大致有: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五個代。太古代一般指的是地球形成及化學進化這個時期,可以是從46億年前到38億年前或34億年前,這個數字之所以有數以億計的年數之差是因為我們目前所能掌握的最古老的生命或生命痕跡還有許多的不確定因素。元古代緊接在太古代之後,其下限一般定在前寒武紀生命大爆發之前,這個時期目前在5.7億到6億年前。太古代和元古代這兩個名稱是1863由美國人洛岡命名的,他命名的意思是指生物界太古老和生物界次古老。自寒武紀後到2.3億年前這段時間為古生代,這個名稱由英國人賽德維克制定,他依照洛岡取了生物界古老的意思,此事發生在1838年。從2.3億年前到0.65億年前為中生代,從0.65億年後到現在為新生代。這兩個代均由英國人費利普斯於1841年命名,取意分別為生物界中等古老和生物界接近現代。 代以下的劃分單元為紀。讓我們從最古老的紀開始吧。最古老的紀叫長城紀,然後是蘄縣紀、青白口紀、南華紀、震旦紀。震旦紀,由美籍人葛利普於1922年在中國命名,葛氏當時活動在浙、皖一帶,他按照古代印度人稱呼中國為日出之地而取了這個名稱。起於18或19億年前,止於5.7億年前。這個時期的生命主要是細菌和藍藻,後期開始出現真核藻類和無脊椎動物。 1936年賽德維克在英國西部的威爾士一帶進行研究,在羅馬人統治的時代,北威爾士山曾稱寒武山,因此賽德維克便將這個個時期稱為寒武紀。33年以後,另一位英國地質學家拉普華茲在同一地區發現一個地層,這個與較早發現的志留紀與寒武紀相比有著諸多不同的地方,它介入上述兩個層之間,顯然是屬於一個不同的有代表性的時期,因此他根據一個古代在此居住過的民族名將這個時期稱為奧陶紀。志留紀的名稱的產生比寒武紀和奧陶紀都要早,大約是在1835年,莫企孫也是在英國西部一帶進行研究,名稱的意思來源於另一個威爾士古代當地民族的名稱。莫氏和賽德維克於1839年在德文郡(Devonshire)將一套海成岩石層按地名進行了命名,中文翻譯為「泥盆」。石炭這個名稱的出現可能是最早的,1822年康尼比爾和費利普斯在研究英國地質時,發現了一套穩定的含煤炭地層,這是在一個非常壯觀的造煤時期形成的,因此因煤炭而得名。二疊紀這個名稱是我國科學家按形象而翻譯的,最初命名時是在1841年,由莫企孫根據當地所處彼爾姆州(俄烏拉爾山烏法高原)將其命名為彼爾姆紀。後來在德國發現這個時期的地層明顯為上是白雲質灰岩下是紅色岩層,這也是我國後來翻譯成二疊紀的根據。以上為古生代的六個紀。 中生代為三個紀。第一個是三疊紀,由阿爾別爾特命名於德國西南部,這里有三套截然不同的地層,因此得名,此事在1834年。在德國和瑞士的與瑞士交界處有一座侏羅山,1829年前後布朗維爾在這里研究發現該處有非常明顯的地層特徵,因此以山命名,如果1820年英國人史密斯首先命名的話,現在肯定不會是侏羅紀這個名稱,因為他當時在英國西部研究的菊石正好就是這個時期的。兩年後的1822年,德哈羅烏發現英吉利海峽兩岸懸崖上露出含有大量鈣質的白色沉積物,這恰恰是當時用來製作粉筆的白堊土,於是便以此命名為白堊紀。需要指出的是,世界上大多地區該時期的地層並不都是白色的,如在我國就是多為紫紅色的紅層。 萊爾曾經將古生代稱第一紀,中生代為第二紀,新生代為第三紀,1829年德努阿耶在研究法國某些地區的地質時按魏爾納的分層方案從第三紀中又劃分出來了第四紀,這樣,新生代便由這兩個紀所組成。從前的第一紀則由紀升代含六個紀,同樣第二紀也升代含三個紀。 紀下面還有分級單位,如「世」,一般是將某個紀分成幾個等份,如新生代依次分為古新世、始新世、漸新世、中新世、上新世、更新世、全新世等。
6. 第三紀是什麼
地質年代(地殼上不同時期的岩石和地層在形成過程中的時間(年齡)和順序),回其時間表述單位:宙、代、紀答、世、期、階;地層表述單位:宇、界、系、統、組、段。
宙由老到新分為太古宙,元古宙和顯生宙。顯生宙由老到新分為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新生代由老到新分為古近紀新近紀和第四紀。這是現在的地質年代分法,以前的分法里把新生代分為第三紀和第四紀,也就是說古近紀和新近紀和起來為第三紀,第三紀表示距今約6500萬年-260萬年這段時間
7. 遠古地理中所有地質年代名稱有哪些
地質學家主要根據生物的演變、地質條件和古氣候的變化,把地球的回歷史分成幾個代:太答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代下面又分為「紀」等。地質學家給地球的「代」、「紀」定的名稱,也有都有一定的來源。如;
元古代:指原始生物時代。
古生代:指古老生命的時代。
中生代:是生物發展的中間時期。
新生代:指生命發展的新近時期。
需注意的是,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中的「生」,主要指古動物。所以在西方國家的地質文獻中又稱作古動代、中動代、新動代。
這三個地質時代下屬的幾個紀的名稱,多數來自英國,有的來自德國如:
寒武紀:「寒武」是英國西部威爾士一帶的古稱。
奧陶紀:「奧陶」是在英國威爾士住過的一個古代部落民族的名稱。
志留紀:「志留」是英國西部一個古老部落名。
泥盆紀:來自英國的泥盆州。
石炭紀:因那個時代的地層里煤特別豐富而得名。
二迭紀:譯自德文,因為德國當時地層明顯地分為上下兩部分。
侏羅紀:是用德國與瑞士交界處的侏羅山命名的。
白堊紀:則是因為最初劃分出來的地層上部有白堊而得名。
8. 地質年代是如何命名的
凡是上過初中的人都可能知道地球有億年的歷史了,而且許多人還可能了解地層形成的基本過程和原理。另外,近些年來人們對「寒武紀」、「侏羅紀」、「白堊紀」、「第四紀」這樣的詞也比較熟悉了。但是,這些名詞是如何來的恐怕很多人只是個較朦朧的印象吧?
大家知道按地層的年齡將地球的年齡劃分成一些單位,這樣可便於我們進行地球和生命演化的表述。人們習慣於以生物的情況來劃分,這樣就把整個46億年劃成兩個大的單元:那些看不到或者很難見到生物的時代被稱做隱生宙,而將可看到一定量生命以後的時代稱做是顯生宙。隱生宙的上限為地球的起源,其下限年代卻不是一個絕對准確的數字,一般說來可推至6億年前,也有推至5.7億年前的。從6億或5.7億年以後到現在就被稱做是顯生宙。
宙下被劃分為一些代。通常的分法大致有: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五個代。太古代一般指的是地球形成及化學進化這個時期,可以是從46億年前到38億年前或34億年前,這個數字之所以有數以億計的年數之差是因為我們目前所能掌握的最古老的生命或生命痕跡還有許多的不確定因素。元古代緊接在太古代之後,其下限一般定在前寒武紀生命大爆發之前,這個時期目前在5.7億到6億年前。太古代和元古代這兩個名稱是1863年由美國人洛岡命名的,他命名的意思是指生物界太古老和生物界次古老。自寒武紀後到2.3億年前這段時間為古生代,這個名稱由英國人賽德維克制定,他依照洛岡取了生物界古老的意思,此事發生在1838年。從2.3億年前到0.65億年前為中生代,從0.65億年後到現在為新生代。這兩個代均由英國人費利普斯於1841年命名,取意分別為生物界中等古老和生物界接近現代。(見附表)
代以下的劃分單元為紀。讓我們從最古老的一個紀開始吧。最古老的紀叫震旦紀,由美籍人葛利普於1922年在中國命名,葛氏當時活動在浙、皖一帶,他按照古代印度人稱呼中國為日出之地而取了這個名稱。起於18億或19億年前,止於5.7億年前。這個時期的生命主要是細菌和藍藻,後期開始出現真核藻類和無脊椎動物。
1936年,賽德維克在英國西部的威爾士一帶進行研究,在羅馬人統治的時代,北威爾士山曾稱寒武山,因此賽德維克便將這個個時期稱為寒武紀。33年以後,另一位英國地質學家拉普華茲在同一地區發現一個地層,這個與較早發現的志留紀與寒武紀相比有著諸多不同的地方,它介入上述兩個層之間,顯然是屬於一個不同的有代表性的時期,因此他根據一個古代在此居住過的民族名將這個時期稱為奧陶紀。志留紀的名稱的產生比寒武紀和奧陶紀都要早,大約是在1835年,莫企孫也是在英國西部一帶進行研究,名稱的意思來源於另一個威爾士古代當地民族的名稱。莫氏和賽德維克於1839年在德文郡(Devonshire)將一套海成岩石層按地名進行了命名,中文翻譯為「泥盆」。石炭這個名稱的出現可能是最早的,1822年康尼比爾和費利普斯在研究英國地質時,發現了一套穩定的含煤炭地層,這是在一個非常壯觀的造煤時期形成的,因此因煤炭而得名。二疊紀這個名稱是我國科學家按形象而翻譯的,最初命名時是在1841年,由莫企孫根據當地所處彼爾姆州(俄烏拉爾山烏法高原)將其命名為彼爾姆紀。後來在德國發現這個時期的地層明顯為上是白雲質灰岩下是紅色岩層,這也是我國後來翻譯成二疊紀的根據。以上為古生代的六個紀。
中生代為三個紀。第一個是三疊紀,由阿爾別爾特命名於德國西南部,這里有三套截然不同的地層,因此得名,此事在1834年。在德國和瑞士的與瑞士交界處有一座侏羅山,1829年前後布朗維爾在這里研究發現該處有非常明顯的地層特徵,因此以山命名,如果1820年英國人史密斯首先命名的話,現在肯定不會是侏羅紀這個名稱,因為他當時在英國面部研究的菊石正好就是這個時期的。兩年後的1822年,德哈羅烏發現英吉利海峽兩岸懸崖上露出含有大量鈣質的白色沉積物,這恰恰是當時用來製作粉筆的白堊土,於是便以此命名為白堊紀。需要指出的是,世界上大多地區該時期的地層並不都是白色的,如在我國就是多為紫紅色的紅層。
萊爾曾經將古生代稱第一紀,中生代為第二紀,新生代為第三紀,1829年德努阿耶在研究法國某些地區的地質時按魏爾納的分層方案從第三紀中又劃分出來了第四紀,這樣,新生代便由這兩個紀所組成。從前的第一紀則由紀升代含六個紀,同樣第二紀也升代含三個紀。
紀下面還有分級單位,如「世」,一般是將某個紀分成幾個等份,如新生代依次分為古新世、始新世、漸新世、中新世、上新世、更新世、全新世等。
9. 地質年代的紀是怎麼劃分的
地質年代(geologic time)就是指地球上各種地質事件發生的時代。它包含兩方面含義:其一是指各地質事件發生的先後順序,稱為相對地質年代;其二是指各地質事件發生的距今年齡,由於主要是運用同位素技術,稱為同位素地質年齡。這兩方面結合,才構成對地質事件及地球、地殼演變時代的完整認識,地質年代表正是在此基礎上建立起來的。
地質年代的劃分和研究,是通過岩石和化石的歷史來確定的。
【地層系統】dìcéngxìtǒng
地殼是由一層一層的岩石構成的。這種在地殼發展過程中所形成的各種成層岩石(包括鬆散沉積層)及其間的非成層岩石的系統總稱,叫做地層系統。「宇」、「界」、「系」、「統」分指地層系統分類的第一級、第二級、第三級、第四級。地層系統分類的第一級是「宇」,分為隱生宇(現已該稱太古宇和元古宇)和顯生宇。
【地質年代】dìzhìniándài
地質,即地殼的成分和結構。根據生物的發展和地層形成的順序,按地殼的發展歷史劃分的若干自然階段,叫做地質年代。「宙」、「代」、「紀」、「世」分指地質年代分期的第一級、第二級、第三級、第四級。地質年代分期的第一級是宙,分為隱生宙(現已該稱太古宙和元古宙)和顯生宙。
【太古宇】tàigǔyǔ
地層系統分類的第一個宇。太古宙時期所形成的地層系統。舊稱太古界,原屬隱生宇(隱生宇現已不使用,改稱太古宇和元古宇)。
【太古宙】tàigǔzhòu
地質年代分期的第一個宙。約開始於40億年前,結束於25億年前。在這個時期里,地球表面很不穩定,地殼變化很劇烈,形成最古的陸地基礎,岩石主要是片麻岩,成分很復雜,沉積岩中沒有生物化石。晚期有菌類和低等藻類存在,但因經過多次地殼變動和岩漿活動,可靠的化石記錄不多。舊稱太古代,原屬隱生宙(隱生宙現已不使用,改稱太古宙和元古宙)。
【元古宇】yuángǔyǔ
地層系統分類的第二個宇。元古宙時期所形成的地層系統。舊稱元古界,原屬隱生宇(隱生宇現已不使用,改稱太古宇和元古宇)。
【元古宙】yuángǔzhòu
地質年代分期的第二個宙。約開始於25億年前,結束於5.7億年前。在這個時期里,地殼繼續發生強烈變化,某些部分比較穩定已有大量含碳的岩石出現。藻類和菌類開始繁盛,晚期無脊椎動物偶有出現。地層中有低等生物的化石存在。舊稱元古代,原屬隱生宙(隱生宙現已不使用,改稱太古宙和元古宙)。
【顯生宇】xiǎnshēngyǔ
地層系統分類的第三個宇。顯生宙時期所形成的地層系統。顯生宇可分為古生界、中生界和新生界。
【顯生宙】xiǎnshēngzhòu
地質年代分期的第三個宙。顯生宙可分為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
【古生界】gǔshēngjiè
顯生宇的第一個界。古生代時期形成的地層系統。分為寒武系、奧陶系、志留系、泥盆系、石炭系和二疊系。
【古生代】gǔshēngdài
顯生宙的第一個代。約開始於5.7億年前,結束於2.5億年前。分為寒武紀、奧陶紀、志留紀、泥盆紀、石炭紀和二疊紀。在這個時期里生物界開始繁盛。動物以海生的無脊椎動物為主,脊椎動物有魚和兩棲動物出現。植物有蕨類和石松等,松柏也在這個時期出現。因此時的動物群顯示古老的面貌而得名。
【寒武系】hánwǔxì
古生界的第一個系。寒武紀時期形成的地層系統。
【寒武紀】hánwǔjì
古生代的第一個紀,約開始於5.7億年前,結束於5.1億年前。在這個時期里,陸地下沉,北半球大部被海水淹沒。生物群以無脊椎動物尤其是三葉蟲、低等腕足類為主,植物中紅藻、綠藻等開始繁盛。寒武是英國威爾士的拉丁語名稱,這個紀的地層首先在那裡發現。
【奧陶系】àotáoxì
古生界的第二個系。奧陶紀時期形成的地層系統。
【奧陶紀】àotáojì
古生代的第二個紀,約開始於5.1億年前,結束於4.38億年前。在這個時期里,岩石由石灰岩和頁岩構成。生物群以三葉蟲、筆石、腕足類為主,出現板足鯗類,也有珊瑚。藻類繁盛。奧陶紀由英國威爾士北部古代的奧陶族而得名。
【志留系】zhìliúxì
古生界的第一個系。志留紀時期形成的地層系統。
【志留紀】zhìliújì
古生代的第三個紀,約開始於4.38億年前,結束於4.1億年前。在這個時期里,地殼相當穩定,但末期有強烈的造山運動。生物群中腕足類和珊瑚繁榮,三葉蟲和筆石仍繁盛,無頜類發育,到晚期出現原始魚類,末期出現原始陸生植物裸蕨。志留紀由古代住在英國威爾士西南部的志留人得名。
【泥盆系】nípénxì
古生界的第四個系。泥盆紀時期形成的地層系統。
【泥盆紀】nípénjì
古生代的第四個紀,約開始於4.1億年前,結束於3.55億年前。這個時期的初期各處海水退去,積聚後層沉積物。後期海水又淹沒陸地並形成含大量有機物質的沉積物,因此岩石多為砂岩、頁岩等。生物群中腕足類和珊瑚發育,除原始菊蟲外,昆蟲和原始兩棲類也有發現,魚類發展,蕨類和原始裸子植物出現。泥盆紀由英國的泥盆郡而得名。
【石炭系】shítànxì
古生界的第五個系。石炭紀時期形成的地層系統。
【石炭紀】shítànjì
古生代的第五個紀,約開始於3.55億年前,結束於2.9億年前。在這個時期里,氣候溫暖而濕潤,高大茂密的植物被埋藏在地下經炭化和變質而形成煤層,故名。岩石多為石灰岩、頁岩、砂岩等。動物中出現了兩棲類,植物中出現了羊齒植物和松柏。
【二疊系】èrdiéxì
古生界的第六個系。二疊紀時期形成的地層系統。
【二疊紀】èrdiéjì
古生代的第六個紀,即最後一個紀。約開始於2.9億年前,結束於2.5億年前。在這個時期里,地殼發生強烈的構造運動。在德國,本紀地層二分性明顯,故名。動物中的菊石類、原始爬蟲動物,植物中的松柏、蘇鐵等在這個時期發展起來。
【中生界】zhōngshēngjiè
顯生宇的第二個界。中生代時期形成的地層系統。分為三疊系、侏羅系和白堊系。
【中生代】zhōngshēngdài
顯生宙的第二個代。分為三疊紀、侏羅紀和白堊紀。約開始於2.5億年前,結束於6 500萬年前。這時期的主要動物是爬行動物,恐龍繁盛,哺乳類和鳥類開始出現。無脊椎動物主要是菊石類和箭石類。植物主要是銀杏、蘇鐵和松柏。
【三疊系】sāndiéxì
中生界的第一個系。三疊紀時期形成的地層系統。
【三疊紀】sāndiéjì
中生代的第一個紀,約開始於2.5億年前,結束於2.05億年前。在這個時期里,地質構造變化比較小,岩石多為砂岩、石灰岩等。因本紀的地層最初在德國劃分時分上、中、下三部分,故名。動物多為頭足類、甲殼類、魚類、兩棲類、爬行動物。植物主要是蘇鐵、松柏、銀杏、木賊和蕨類。
【侏羅系】zhūluóxì
中生界的第二個系。侏羅紀時期形成的地層系統。
【侏羅紀】zhūluójì
中生代的第二個紀,約開始於2.05億年前,結束於1.35億年前。在這個時期里,有造山運動和劇烈的火山活動。由法國、瑞士邊境的侏羅山而得名。爬行動物非常發達,出現了巨大的恐龍、空中飛龍和始祖鳥,植物中蘇鐵、銀杏最繁盛。
【白堊系】bái』èxì
中生界的第三個系。白堊紀時期形成的地層系統。
【白堊紀】bái』èjì
中生代的第三個紀,約開始於1.35億年前,結束於6 500萬年前。因歐洲西部本紀的地層主要為白堊岩而得名。這個時期里,造山運動非常劇烈,我國許多山脈都在這時形成。動物中以恐龍為最盛,但在末期逐漸滅絕。魚類和鳥類很發達,哺乳動物開始出現。被子植物出現。植物中顯花植物很繁盛,也出現了熱帶植物和闊葉樹。
【新生界】xīnshēngjiè
顯生宇的第三個界。新生代時期形成的地層系統。分為古近系(下第三系)、新近系(上第三系)和第四系。
【新生代】xīnshēngdài
顯生宙的第三個代。分為古近紀(老第三紀)、新近紀(新第三紀)和第四紀。約從6 500萬年前至今。在這個時期地殼有強烈的造山運動,中生代的爬行動物絕跡,哺乳動物繁盛,生物達到高度發展階段,和現代接近。後期有人類出現。
【古近系】gǔjìnxì
新生界的第一個系。古近紀時期形成的地層系統。可分為古新統、始新統和漸新統。
【古近紀】gǔjìnjì
新生代的第一個紀(舊稱老第三紀、早第三紀)。約開始於6 500萬年前,結束於2 300萬年前。在這個時期,哺乳動物除陸地生活的以外,還有空中飛的蝙蝠、水裡游的鯨類等。被子植物繁盛。古近紀可分為古新世、始新世和漸新世,對應的地層稱為古新統、始新統和漸新統。
【新近系】xīnjìnxì
新生界的第二個系。新近紀時期形成的地層系統。可分為中新統和上新統。
【新近紀】xīnjìnjì
新生代的第二個紀(舊稱新第三紀、晚第三紀)。約開始於2 300萬年前,結束於160萬年前。在這個時期,哺乳動物繼續發展,形體漸趨變大,一些古老類型滅絕,高等植物與現代區別不大,低等植物硅藻較多見。新近紀可分為中新世和上新世,對應的地層稱為中新統和上新統。
【第四系】dìsìxì
新生界的第三個系。第四紀時期形成的地層系統。它是新生代的最後一個系,也是地層系統的最後一個系。可分為更新統(下更新統、中更新統、上更新統)和全新統。
【第四紀】dìsìjì
新生代的第三個紀,即新生代的最後一個紀,也是地質年代分期的最後一個紀。約開始於160萬年前,直到今天。在這個時期里,曾發生多次冰川作用,地殼與動植物等已經具有現代的樣子,初期開始出現人類的祖先(如北京猿人、尼安德特人)。第四紀可分為更新世(早更新世、中更新世、晚更新世)和全新世,對應的地層稱為更新統(下更新統、中更新統、上更新統)和全新統。
附:第四紀名稱來歷。最初人們把地殼發展的歷史分為第一紀(大致相當前寒武紀,即太古宙 元古宙)、第二紀(大致相當古生代和中生代)和第三紀3個大階段。相對應的地層分別稱為第一系、第二系和第三系。1829年,法國學者德努瓦耶在研究巴黎盆地的地層時,把第三繫上部的鬆散沉積物劃分出來命名為第四系,其時代為第四紀。隨著地質科學的發展,第一紀和第二紀因細分成若干個紀被廢棄了,僅保留下第三紀和第四紀的名稱,這兩個時代合稱為新生代。現第三紀已分為古近紀和新近紀,故僅留有第四紀的名稱。
10. 新的地質年代表中沒有第三系的說法了嗎
系是說地層年代,地質年代是紀,在第三紀形成的地層,地層年代就是第三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