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2s是什麼地質年代
A. 工程地質年代代號
一般工程地質主要在第四紀、新近紀、古近紀,
第四紀沉積物按成因和岩相版可以分為權殘積物、坡積物、洪積物、沖積物、湖泊沉積物、冰川堆積物、海洋沉積物、生物沉積物、風積物、火山堆積物、洞穴堆積物、人工堆積物等。
B. 地質年代分別是哪些
地質年代來分期的第一個自宙。約開始於40億年前,結束於25億年前。在這個時期里,地球表面很不穩定,地殼變化很劇烈,形成最古的陸地基礎,岩石主要是片麻岩,成分很復雜,沉積岩中沒有生物化石。晚期有菌類和低等藻類存在,但因經過多次地殼變動和岩漿活動,可靠的化石記錄不多。舊稱太古代,原屬隱生宙(隱生宙現已不使用,改稱太古宙和元古宙)。
地質年代分期的第二個宙。約開始於25億年前,結束於5.7億年前。在這個時期里,地殼繼續發生強烈變化,某些部分比較穩定,已有大量含碳的岩石出現。藻類和菌類開始繁盛,晚期無脊椎動物偶有出現。地層中有低等生物的化石存在。
地質年代分期的第三個宙。顯生宙可分為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
C. 地質年代順序表
二,中國地質年代表
代 紀 世 代號 起始時間(百萬年) 生物開始出現類型
新生代第四紀全新世Qh 0.01人類出現
晚更新世 Qp
中更新世 Qp2
早更新世 Qp1 1.64
新近紀上新世 N2 5.00
中新世 N1 23.3 近代哺乳類出現
古近紀漸新世 E3 37.5
始新世 E250
古新世 E1 65 魚類出現
-------------------------------
中生代白堊紀 K 135 被子植物,浮游鈣藻出現
侏羅紀 J 208 鳥類哺乳類出現
三疊紀 T 250 蜥龍 魚龍出現
-------------------------------
晚古生代二疊紀 P 290 獸行型類 裸子植物出現
石炭紀 C 362堅孔類 種子蕨 科達類出現
泥盆紀 D 410 總鰭魚類 節蕨 石松 真蕨植物出現
早古生代志留紀 S 439 裸蕨植物出現
奧陶紀 O 510 無頜類出現
寒武紀 -- 570 硬殼動物出現
-----------------------------
新元古代震旦紀 Z 680 不具硬殼動物出現
南華紀 Nh 800
青白口紀 Qb 1000 多細胞動物 高級藻類出現
中元古代薊縣紀 JX 1400 真核動物出現 (綠藻)
長城紀 Ch 1800
古元古代滹沱紀Hl 2300
五台紀 Wt 2500
-----------------------------
新太古代 Ar3 2800 原核生物出現 (菌類及藍藻)
中太古代 Ar2 3200
古太古代 Ar1 3600 生命現象開始出現
始太古代 Ar0 45oo
----------------------------------------------------------------------------------------------------------------------國際性地層單位適用於全世界,是根據生物演化階段劃分的。因為生物門類(綱、目、科)的演化階段,全世界是一致的。所以據此劃分的地層單位必然適用於世界,稱國際性地層單位,包括界、系、統。
界——國際性通用的最大的地層單位,包括一個代的時間內所形成的地層。
系——界的一部分,是國際地層表中的第二級單位,代表一個紀的時間內所形成的地層。系一般是根據首次研究的典型地區的古地名、古民族名或岩性特徵等命名的,如寒武系、奧陶系、石炭系、白堊系等。
統——系的一部分,是國際地層表中的第三級單位,代表一個世的時間內所形成的地層。
全國性或大區域性地層單位有階、時帶,地方性地層單位有群、組、段、層。
地質時代單位有代、紀、世、期、時。
代——地質時代的最大單位,在代的時間內形成界的地層。代的名稱和界的名稱相符合,如,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
紀——代的一部分,代表形成一個系的地層所佔的時間。紀的名稱和系的名稱符合,如寒武紀、奧陶紀等。
震旦紀——很早以前,在我國(特別在北方)就發現在古老變質岩系(即前震旦亞界)之上,含有豐富化石的寒武系之下,發育了一套巨厚的完整的沒有變質的或變質程度很低的沉積岩系,其中除含有大量藻類化石外,很少發現其他生物遺跡,當初就把這套地層命名為震旦系,其時代稱震旦紀。震旦是中國的古稱。中國是震旦系發育最好的國家,地層完整,剖面清楚,分布廣泛。因此,我國很早就把震旦系列入我國地質年代表中。
寒武紀——是因英國的寒武山脈(今譯坎布連山脈)而得名。
奧陶紀和志留紀——是根據英國威爾士一個古代民族居住的地方名稱和古代民族名稱命名。
泥盆紀——是因英國西南部泥盆州(現譯為得文郡)海相岩系而得名。
石炭紀——因英格蘭的高山灰岩及其含煤層而得名。
二疊紀——最初得名於烏拉爾山西坡的彼爾姆州,「二疊」則因該時代德國南部地層可以分為上下兩套而得名。
三疊紀——當初按德國南部地層的三分性特點而命名。
侏羅紀——按法瑞交界地方侏羅山(現譯為汝拉山)地層研究而命名。
白堊紀——按英吉利海峽兩岸主要由白堊土地層構成而命名。
D. 地質年代具體的劃分
地殼上不同時期的岩石和地層,(時間表述單位:宙、代、紀、世、期、階;地層表述單位:宇、界、系、統、組、段)。在形成過程中的時間(年齡)和順序。地質年代可分為相對年代和絕對年齡(或同位素年齡)兩種。相對地質年代是指岩石和地層之間的相對新老關系和它們的時代順序。地質學家和古生物學家根據地層自然形成的先後順序,將地層分為5代12紀。即早期的太古代和元古代(元古代在中國含有1個震旦紀),以後的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古生代分為寒武紀、奧陶紀、志留紀、泥盆紀、石炭紀和二疊紀,共7個紀;中生代分為三疊紀、侏羅紀和白堊紀,共3個紀;新生代只有第三紀、第四紀兩個紀。在各個不同時期的地層里,大都保存有古代動、植物的標准化石。各類動、植物化石出現的早晚是有一定順序的,越是低等的,出現得越早,越是高等的,出現得越晚。絕對年齡是根據測出岩石中某種放射性元素及其蛻變產物的含量而計算出岩石的生成後距今的實際年數。越是老的岩石,地層距今的年數越長。每個地質年代單位應為開始於距今多少年前,結束於距今多少年前,這樣便可計算出共延續多少年。例如,中生代始於距今2.3億年前,止於6700萬年前,延續1.2億年.下頁包括生物進化地質年代表大家知道按地層的年齡將地球的年齡劃分成一些單位,這樣可便於我們進行地球和生命演化的表述。人們習慣於以生物的情況來劃分,這樣就把整個46億年劃成兩個大的單元,那些看不到或者很難見到生物的時代被稱做隱生宙,而將可看到一定量生命以後的時代稱做是顯生宙。隱生宙的上限為地球的起源,其下限年代卻不是一個絕對准確的數字,一般說來可推至6億年前,也有推至5.7億年前的。從6億或5.7億年以後到現在就被稱做是顯生宙。
E. 地質年代詳細劃分
地質年代( time)就是指地球上各種地質事件發生的時代。它包含兩方面含義:其一是指各地質事件發生的先後順序,稱為相對地質年代;其二是指各地質事件發生的距今年齡,由於主要是運用同位素技術,稱為同位素地質年齡。這兩方面結合,才構成對地質事件及地球、地殼演變時代的完整認識,地質年代表正是在此基礎上建立起來的。 地質年代的劃分和研究,是通過岩石和化石的歷史來確定的。 【地層系統】dìcéngxìtǒng 地殼是由一層一層的岩石構成的。這種在地殼發展過程中所形成的各種成層岩石(包括鬆散沉積層)及其間的非成層岩石的系統總稱,叫做地層系統。「宇」、「界」、「系」、「統」分指地層系統分類的第一級、第二級、第三級、第四級。地層系統分類的第一級是「宇」,分為隱生宇(現已該稱太古宇和元古宇)和顯生宇。 【地質年代】dìzhìniándài 地質,即地殼的成分和結構。根據生物的發展和地層形成的順序,按地殼的發展歷史劃分的若干自然階段,叫做地質年代。「宙」、「代」、「紀」、「世」分指地質年代分期的第一級、第二級、第三級、第四級。地質年代分期的第一級是宙,分為隱生宙(現已該稱太古宙和元古宙)和顯生宙。 【太古宇】tàigǔyǔ 地層系統分類的第一個宇。太古宙時期所形成的地層系統。舊稱太古界,原屬隱生宇(隱生宇現已不使用,改稱太古宇和元古宇)。 【太古宙】tàigǔzhòu 地質年代分期的第一個宙。約開始於40億年前,結束於25億年前。在這個時期里,地球表面很不穩定,地殼變化很劇烈,形成最古的陸地基礎,岩石主要是片麻岩,成分很復雜,沉積岩中沒有生物化石。晚期有菌類和低等藻類存在,但因經過多次地殼變動和岩漿活動,可靠的化石記錄不多。舊稱太古代,原屬隱生宙(隱生宙現已不使用,改稱太古宙和元古宙)。 【元古宇】yuángǔyǔ 地層系統分類的第二個宇。元古宙時期所形成的地層系統。舊稱元古界,原屬隱生宇(隱生宇現已不使用,改稱太古宇和元古宇)。 【元古宙】yuángǔzhòu 地質年代分期的第二個宙。約開始於25億年前,結束於5.7億年前。在這個時期里,地殼繼續發生強烈變化,某些部分比較穩定已有大量含碳的岩石出現。藻類和菌類開始繁盛,晚期無脊椎動物偶有出現。地層中有低等生物的化石存在。舊稱元古代,原屬隱生宙(隱生宙現已不使用,改稱太古宙和元古宙)。 【顯生宇】xiǎnshēngyǔ 地層系統分類的第三個宇。顯生宙時期所形成的地層系統。顯生宇可分為古生界、中生界和新生界。 【顯生宙】xiǎnshēngzhòu 地質年代分期的第三個宙。顯生宙可分為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 【古生界】gǔshēngjiè 顯生宇的第一個界。古生代時期形成的地層系統。分為寒武系、奧陶系、志留系、泥盆系、石炭系和二疊系。 【古生代】gǔshēngdài 顯生宙的第一個代。約開始於5.7億年前,結束於2.5億年前。分為寒武紀、奧陶紀、志留紀、泥盆紀、石炭紀和二疊紀。在這個時期里生物界開始繁盛。動物以海生的無脊椎動物為主,脊椎動物有魚和兩棲動物出現。植物有蕨類和石松等,松柏也在這個時期出現。因此時的動物群顯示古老的面貌而得名。 【寒武系】hánwǔxì 古生界的第一個系。寒武紀時期形成的地層系統。 【寒武紀】hánwǔjì 古生代的第一個紀,約開始於5.7億年前,結束於5.1億年前。在這個時期里,陸地下沉,北半球大部被海水淹沒。生物群以無脊椎動物尤其是三葉蟲、低等腕足類為主,植物中紅藻、綠藻等開始繁盛。寒武是英國威爾士的拉丁語名稱,這個紀的地層首先在那裡發現。 【奧陶系】àotáoxì 古生界的第二個系。奧陶紀時期形成的地層系統。 【奧陶紀】àotáojì 古生代的第二個紀,約開始於5.1億年前,結束於4.38億年前。在這個時期里,岩石由石灰岩和頁岩構成。生物群以三葉蟲、筆石、腕足類為主,出現板足鯗類,也有珊瑚。藻類繁盛。奧陶紀由英國威爾士北部古代的奧陶族而得名。 【志留系】zhìliúxì 古生界的第一個系。志留紀時期形成的地層系統。 【志留紀】zhìliújì 古生代的第三個紀,約開始於4.38億年前,結束於4.1億年前。在這個時期里,地殼相當穩定,但末期有強烈的造山運動。生物群中腕足類和珊瑚繁榮,三葉蟲和筆石仍繁盛,無頜類發育,到晚期出現原始魚類,末期出現原始陸生植物裸蕨。志留紀由古代住在英國威爾士西南部的志留人得名。 【泥盆系】nípénxì 古生界的第四個系。泥盆紀時期形成的地層系統。 【泥盆紀】nípénjì 古生代的第四個紀,約開始於4.1億年前,結束於3.55億年前。這個時期的初期各處海水退去,積聚後層沉積物。後期海水又淹沒陸地並形成含大量有機物質的沉積物,因此岩石多為砂岩、頁岩等。生物群中腕足類和珊瑚發育,除原始菊蟲外,昆蟲和原始兩棲類也有發現,魚類發展,蕨類和原始裸子植物出現。泥盆紀由英國的泥盆郡而得名。 【石炭系】shítànxì 古生界的第五個系。石炭紀時期形成的地層系統。 【石炭紀】shítànjì 古生代的第五個紀,約開始於3.55億年前,結束於2.9億年前。在這個時期里,氣候溫暖而濕潤,高大茂密的植物被埋藏在地下經炭化和變質而形成煤層,故名。岩石多為石灰岩、頁岩、砂岩等。動物中出現了兩棲類,植物中出現了羊齒植物和松柏。 【二疊系】èrdiéxì 古生界的第六個系。二疊紀時期形成的地層系統。 【二疊紀】èrdiéjì 古生代的第六個紀,即最後一個紀。約開始於2.9億年前,結束於2.5億年前。在這個時期里,地殼發生強烈的構造運動。在德國,本紀地層二分性明顯,故名。動物中的菊石類、原始爬蟲動物,植物中的松柏、蘇鐵等在這個時期發展起來。 【中生界】zhōngshēngjiè 顯生宇的第二個界。中生代時期形成的地層系統。分為三疊系、侏羅系和白堊系。 【中生代】zhōngshēngdài 顯生宙的第二個代。分為三疊紀、侏羅紀和白堊紀。約開始於2.5億年前,結束於6 500萬年前。這時期的主要動物是爬行動物,恐龍繁盛,哺乳類和鳥類開始出現。無脊椎動物主要是菊石類和箭石類。植物主要是銀杏、蘇鐵和松柏。 【三疊系】sāndiéxì 中生界的第一個系。三疊紀時期形成的地層系統。 【三疊紀】sāndiéjì 中生代的第一個紀,約開始於2.5億年前,結束於2.05億年前。在這個時期里,地質構造變化比較小,岩石多為砂岩、石灰岩等。因本紀的地層最初在德國劃分時分上、中、下三部分,故名。動物多為頭足類、甲殼類、魚類、兩棲類、爬行動物。植物主要是蘇鐵、松柏、銀杏、木賊和蕨類。 【侏羅系】zhūluóxì 中生界的第二個系。侏羅紀時期形成的地層系統。 【侏羅紀】zhūluójì 中生代的第二個紀,約開始於2.05億年前,結束於1.35億年前。在這個時期里,有造山運動和劇烈的火山活動。由法國、瑞士邊境的侏羅山而得名。爬行動物非常發達,出現了巨大的恐龍、空中飛龍和始祖鳥,植物中蘇鐵、銀杏最繁盛。 【白堊系】bái』èxì 中生界的第三個系。白堊紀時期形成的地層系統。 【白堊紀】bái』èjì 中生代的第三個紀,約開始於1.35億年前,結束於6 500萬年前。因歐洲西部本紀的地層主要為白堊岩而得名。這個時期里,造山運動非常劇烈,我國許多山脈都在這時形成。動物中以恐龍為最盛,但在末期逐漸滅絕。魚類和鳥類很發達,哺乳動物開始出現。被子植物出現。植物中顯花植物很繁盛,也出現了熱帶植物和闊葉樹。 【新生界】xīnshēngjiè 顯生宇的第三個界。新生代時期形成的地層系統。分為古近系(下第三系)、新近系(上第三系)和第四系。 【新生代】xīnshēngdài 顯生宙的第三個代。分為古近紀(老第三紀)、新近紀(新第三紀)和第四紀。約從6 500萬年前至今。在這個時期地殼有強烈的造山運動,中生代的爬行動物絕跡,哺乳動物繁盛,生物達到高度發展階段,和現代接近。後期有人類出現。 【古近系】gǔjìnxì 新生界的第一個系。古近紀時期形成的地層系統。可分為古新統、始新統和漸新統。 【古近紀】gǔjìnjì 新生代的第一個紀(舊稱老第三紀、早第三紀)。約開始於6 500萬年前,結束於2 300萬年前。在這個時期,哺乳動物除陸地生活的以外,還有空中飛的蝙蝠、水裡游的鯨類等。被子植物繁盛。古近紀可分為古新世、始新世和漸新世,對應的地層稱為古新統、始新統和漸新統。 【新近系】xīnjìnxì 新生界的第二個系。新近紀時期形成的地層系統。可分為中新統和上新統。 【新近紀】xīnjìnjì 新生代的第二個紀(舊稱新第三紀、晚第三紀)。約開始於2 300萬年前,結束於160萬年前。在這個時期,哺乳動物繼續發展,形體漸趨變大,一些古老類型滅絕,高等植物與現代區別不大,低等植物硅藻較多見。新近紀可分為中新世和上新世,對應的地層稱為中新統和上新統。 【第四系】dìsìxì 新生界的第三個系。第四紀時期形成的地層系統。它是新生代的最後一個系,也是地層系統的最後一個系。可分為更新統(下更新統、中更新統、上更新統)和全新統。 【第四紀】dìsìjì 新生代的第三個紀,即新生代的最後一個紀,也是地質年代分期的最後一個紀。約開始於160萬年前,直到今天。在這個時期里,曾發生多次冰川作用,地殼與動植物等已經具有現代的樣子,初期開始出現人類的祖先(如北京猿人、尼安德特人)。第四紀可分為更新世(早更新世、中更新世、晚更新世)和全新世,對應的地層稱為更新統(下更新統、中更新統、上更新統)和全新統。 附:第四紀名稱來歷。最初人們把地殼發展的歷史分為第一紀(大致相當前寒武紀,即太古宙 元古宙)、第二紀(大致相當古生代和中生代)和第三紀3個大階段。相對應的地層分別稱為第一系、第二系和第三系。1829年,法國學者德努瓦耶在研究巴黎盆地的地層時,把第三繫上部的鬆散沉積物劃分出來命名為第四系,其時代為第四紀。隨著地質科學的發展,第一紀和第二紀因細分成若干個紀被廢棄了,僅保留下第三紀和第四紀的名稱,這兩個時代合稱為新生代。現第三紀已分為古近紀和新近紀,故僅留有第四紀的名稱。
F. 地質年代分幾個界分別是什麼
地質年代(Geological Time): 地殼上不同時期的岩石和地層,(時間表述單位:宙、代、紀、世、期、階;地層表述單位:宇、界、系、統、組、段)。在形成過程中的時間(年齡)和順序。 [編輯本段]地質年代分類地質年代可分為相對年代和絕對年齡(或同位素年齡)兩種。 相對地質年代相對地質年代是指岩石和地層之間的相對新老關系和它們的時代順序。地質學家和古生物學家根據地層自然形成的先後順序,將地層分為5代12紀。即早期的太古代和元古代(元古代在中國含有1個震旦紀),以後的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古生代分為寒武紀、奧陶紀、志留紀、泥盆紀、石炭紀和二疊紀,共7個紀;中生代分為三疊紀、侏羅紀和白堊紀,共3個紀;新生代只有第三紀、第四紀兩個紀。在各個不同時期的地層里,大都保存有古代動、植物的標准化石。各類動、植物化石出現的早晚是有一定順序的,越是低等的,出現得越早,越是高等的,出現得越晚。絕對年齡是根據測出岩石中某種放射性元素及其蛻變產物的含量而計算出岩石的生成後距今的實際年數。越是老的岩石,地層距今的年數越長。每個地質年代單位應為開始於距今多少年前,結束於距今多少年前,這樣便可計算出共延續多少年。例如,中生代始於距今2.3億年前,止於6700萬年前,延續1.7億年.下頁包括生物進化地質年代表 大家知道按地層的年齡將地球的年齡劃分成一些單位,這樣可便於我們進行地球和生命演化的表述。人們習慣於以生物的情況來劃分,這樣就把整個46億年劃成兩個大的單元,那些看不到或者很難見到生物的時代被稱做隱生宙,而將可看到一定量生命以後的時代稱做是顯生宙。隱生宙的上限為地球的起源,其下限年代卻不是一個絕對准確的數字,一般說來可推至6億年前,也有推至5.7億年前的。從6億或5.7億年以後到現在就被稱做是顯生宙。 絕對地質年代絕對地質年代是指通過對岩石中放射性同位素含量的測定,根據其衰變規律而計算出該岩石的年齡。 絕對地質年代是以絕對的天文單位「年」來表達地質時間的方法,絕對地質年代學可以用來確定地質事件發生、延續和結束的時間。 在人類找到合適的定年方法之前,對地球的年齡和地質事件發生的時間更多含有估計的成分。諸如採用季節-氣候法、沉積法、古生物法、海水含鹽度法等,利用這些方法不同的學者會得到的不同的結果,和地球的實際年齡也有很大差別。目前較常見也較准確的測年方法是放射性同位素法。其中主要有U-Pb法、鉀-氬法、氬-氬法、Rb-Sr法、 Sm-Nd法、碳法、裂變徑跡法等,根據所測定地質體的情況和放射性同位素的不同半衰期選用合適的方法可以獲得比較理想的結果。 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所獲得的地球上最大的岩石年齡為45億年,月岩年齡46-47億年,隕石年齡在46-47億年之間。因此,地球的年齡應在46億年以上。 宙下被劃分為一些代。通常的分法大致有: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五個代。太古代一般指的是地球形成及化學進化這個時期,可以是從46億年前到38億年前或34億年前,這個數字之所以有數以億計的年數之差是因為我們目前所能掌握的最古老的生命或生命痕跡還有許多的不確定因素。元古代緊接在太古代之後,其下限一般定在前寒武紀生命大爆發之前,這個時期目前在5.7億到6億年前。太古代和元古代這兩個名稱是1863由美國人洛岡命名的,他命名的意思是指生物界太古老和生物界次古老。自寒武紀後到2.3億年前這段時間為古生代,這個名稱由英國人賽德維克制定,他依照洛岡取了生物界古老的意思,此事發生在1838年。從2.3億年前到0.65億年前為中生代,從0.65億年後到現在為新生代。這兩個代均由英國人費利普斯於1841年命名,取意分別為生物界中等古老和生物界接近現代。 代以下的劃分單元為紀。讓我們從最古老的紀開始吧。最古老的紀叫長城紀,然後是蘄縣紀、青白口紀、南華紀、震旦紀。震旦紀,由美籍人葛利普於1922年在中國命名,葛氏當時活動在浙、皖一帶,他按照古代印度人稱呼中國為日出之地而取了這個名稱。起於18或19億年前,止於5.7億年前。這個時期的生命主要是細菌和藍藻,後期開始出現真核藻類和無脊椎動物。 1936年賽德維克在英國西部的威爾士一帶進行研究,在羅馬人統治的時代,北威爾士山曾稱寒武山,因此賽德維克便將這個個時期稱為寒武紀。33年以後,另一位英國地質學家拉普華茲在同一地區發現一個地層,這個與較早發現的志留紀與寒武紀相比有著諸多不同的地方,它介入上述兩個層之間,顯然是屬於一個不同的有代表性的時期,因此他根據一個古代在此居住過的民族名將這個時期稱為奧陶紀。志留紀的名稱的產生比寒武紀和奧陶紀都要早,大約是在1835年,莫企孫也是在英國西部一帶進行研究,名稱的意思來源於另一個威爾士古代當地民族的名稱。莫氏和賽德維克於1839年在德文郡(Devonshire)將一套海成岩石層按地名進行了命名,中文翻譯為「泥盆」。石炭這個名稱的出現可能是最早的,1822年康尼比爾和費利普斯在研究英國地質時,發現了一套穩定的含煤炭地層,這是在一個非常壯觀的造煤時期形成的,因此因煤炭而得名。二疊紀這個名稱是我國科學家按形象而翻譯的,最初命名時是在1841年,由莫企孫根據當地所處彼爾姆州(俄烏拉爾山烏法高原)將其命名為彼爾姆紀。後來在德國發現這個時期的地層明顯為上是白雲質灰岩下是紅色岩層,這也是我國後來翻譯成二疊紀的根據。以上為古生代的六個紀。 中生代為三個紀。第一個是三疊紀,由阿爾別爾特命名於德國西南部,這里有三套截然不同的地層,因此得名,此事在1834年。在德國和瑞士的與瑞士交界處有一座侏羅山,1829年前後布朗維爾在這里研究發現該處有非常明顯的地層特徵,因此以山命名,如果1820年英國人史密斯首先命名的話,現在肯定不會是侏羅紀這個名稱,因為他當時在英國西部研究的菊石正好就是這個時期的。兩年後的1822年,德哈羅烏發現英吉利海峽兩岸懸崖上露出含有大量鈣質的白色沉積物,這恰恰是當時用來製作粉筆的白堊土,於是便以此命名為白堊紀。需要指出的是,世界上大多地區該時期的地層並不都是白色的,如在我國就是多為紫紅色的紅層。 萊爾曾經將古生代稱第一紀,中生代為第二紀,新生代為第三紀,1829年德努阿耶在研究法國某些地區的地質時按魏爾納的分層方案從第三紀中又劃分出來了第四紀,這樣,新生代便由這兩個紀所組成。從前的第一紀則由紀升代含六個紀,同樣第二紀也升代含三個紀。 紀下面還有分級單位,如「世」,一般是將某個紀分成幾個等份,如新生代依次分為古新世、始新世、漸新世、中新世、上新世、更新世、全新世等。
G. 地質年代劃分
按地殼的發展歷史劃分的若干自然階段,叫做地質年代。「宙」、「代」、「紀」、「世」分指地質年代分期的第一級、第二級、第三級、第四級。地質年代分期的第一級是宙,分為隱生宙(現已該稱太古宙和元古宙)和顯生宙。 太古宇tàigǔyǔ 地層系統分類的第一個宇。太古宙時期所形成的地層系統。舊稱太古界,原屬隱生宇(隱生宇現已不使用,改稱太古宇和元古宇)。 太古宙tàigǔzhòu 地質年代分期的第一個宙。約開始於40億年前,結束於25億年前。在這個時期里,地球表面很不穩定,地殼變化很劇烈,形成最古的陸地基礎,岩石主要是片麻岩,成分很復雜,沉積岩中沒有生物化石。晚期有菌類和低等藻類存在,但因經過多次地殼變動和岩漿活動,可靠的化石記錄不多。舊稱太古代,原屬隱生宙(隱生宙現已不使用,改稱太古宙和元古宙)。 元古宇yuángǔyǔ 地層系統分類的第二個宇。元古宙時期所形成的地層系統。舊稱元古界,原屬隱生宇(隱生宇現已不使用,改稱太古宇和元古宇)。 元古宙yuángǔzhòu 地質年代分期的第二個宙。約開始於25億年前,結束於5.7億年前。在這個時期里,地殼繼續發生強烈變化,某些部分比較穩定已有大量含碳的岩石出現。藻類和菌類開始繁盛,晚期無脊椎動物偶有出現。地層中有低等生物的化石存在。舊稱元古代,原屬隱生宙(隱生宙現已不使用,改稱太古宙和元古宙)。 顯生宇xiǎnshēngyǔ 地層系統分類的第三個宇。顯生宙時期所形成的地層系統。顯生宇可分為古生界、中生界和新生界。 顯生宙xiǎnshēngzhòu 地質年代分期的第三個宙。顯生宙可分為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 古生界gǔshēngjiè 顯生宇的第一個界。古生代時期形成的地層系統。分為寒武系、奧陶系、志留系、泥盆系、石炭系和二疊系。 古生代gǔshēngdài 顯生宙的第一個代。約開始於5.7億年前,結束於2.5億年前。分為寒武紀、奧陶紀、志留紀、泥盆紀、石炭紀和二疊紀。在這個時期里生物界開始繁盛。動物以海生的無脊椎動物為主,脊椎動物有魚和兩棲動物出現。植物有蕨類和石松等,松柏也在這個時期出現。因此時的動物群顯示古老的面貌而得名。 寒武系hánwǔxì 古生界的第一個系。寒武紀時期形成的地層系統。 寒武紀hánwǔjì 古生代的第一個紀,約開始於5.7億年前,結束於5.1億年前。在這個時期里,陸地下沉,北半球大部被海水淹沒。生物群以無脊椎動物尤其是三葉蟲、低等腕足類為主,植物中紅藻、綠藻等開始繁盛。寒武是英國威爾士的拉丁語名稱,這個紀的地層首先在那裡發現。 奧陶系àotáoxì 古生界的第二個系。奧陶紀時期形成的地層系統。 奧陶紀àotáojì 古生代的第二個紀,約開始於5.1億年前,結束於4.38億年前。在這個時期里,岩石由石灰岩和頁岩構成。生物群以三葉蟲、筆石、腕足類為主,出現板足鯗類,也有珊瑚。藻類繁盛。奧陶紀由英國威爾士北部古代的奧陶族而得名。 志留系zhìliúxì 古生界的第三個系。志留紀時期形成的地層系統。 志留紀zhìliújì 古生代的第三個紀,約開始於4.38億年前,結束於4.1億年前。在這個時期里,地殼相當穩定,但末期有強烈的造山運動。生物群中腕足類和珊瑚繁榮,三葉蟲和筆石仍繁盛,無頜類發育,到晚期出現原始魚類,末期出現原始陸生植物裸蕨。志留紀由古代住在英國威爾士西南部的志留人得名。 泥盆系nípénxì 古生界的第四個系。泥盆紀時期形成的地層系統。 泥盆紀nípénjì 古生代的第四個紀,約開始於4.1億年前,結束於3.55億年前。這個時期的初期各處海水退去,積聚後層沉積物。後期海水又淹沒陸地並形成含大量有機物質的沉積物,因此岩石多為砂岩、頁岩等。生物群中腕足類和珊瑚發育,除原始菊蟲外,昆蟲和原始兩棲類也有發現,魚類發展,蕨類和原始裸子植物出現。泥盆紀由英國的泥盆郡而得名。 石炭系shítànxì 古生界的第五個系。石炭紀時期形成的地層系統。 石炭紀shítànjì 古生代的第五個紀,約開始於3.55億年前,結束於2.9億年前。在這個時期里,氣候溫暖而濕潤,高大茂密的植物被埋藏在地下經炭化和變質而形成煤層,故名。岩石多為石灰岩、頁岩、砂岩等。動物中出現了兩棲類,植物中出現了羊齒植物和松柏。 二疊系èrdiéxì 古生界的第六個系。二疊紀時期形成的地層系統。 二疊紀èrdiéjì 古生代的第六個紀,即最後一個紀。約開始於2.9億年前,結束於2.5億年前。在這個時期里,地殼發生強烈的構造運動。在德國,本紀地層二分性明顯,故名。動物中的菊石類、原始爬蟲動物,植物中的松柏、蘇鐵等在這個時期發展起來。 中生界zhōngshēngjiè 顯生宇的第二個界。中生代時期形成的地層系統。分為三疊系、侏羅系和白堊系。 中生代zhōngshēngdài 顯生宙的第二個代。分為三疊紀、侏羅紀和白堊紀。約開始於2.5億年前,結束於6500萬年前。這時期的主要動物是爬行動物,恐龍繁盛,哺乳類和鳥類開始出現。無脊椎動物主要是菊石類和箭石類。植物主要是銀杏、蘇鐵和松柏。 三疊系sāndiéxì 中生界的第一個系。三疊紀時期形成的地層系統。 三疊紀sāndiéjì 中生代的第一個紀,約開始於2.5億年前,結束於2.05億年前。在這個時期里,地質構造變化比較小,岩石多為砂岩、石灰岩等。因本紀的地層最初在德國劃分時分上、中、下三部分,故名。動物多為頭足類、甲殼類、魚類、兩棲類、爬行動物。植物主要是蘇鐵、松柏、銀杏、木賊和蕨類。 侏羅系zhūluóxì 中生界的第二個系。侏羅紀時期形成的地層系統。 侏羅紀zhūluójì 中生代的第二個紀,約開始於2.05億年前,結束於1.35億年前。在這個時期里,有造山運動和劇烈的火山活動。由法國、瑞士邊境的侏羅山而得名。爬行動物非常發達,出現了巨大的恐龍、空中飛龍和始祖鳥,植物中蘇鐵、銀杏最繁盛。 白堊系bái』èxì 中生界的第三個系。白堊紀時期形成的地層系統。 白堊紀bái』èjì 中生代的第三個紀,約開始於1.35億年前,結束於6500萬年前。因歐洲西部本紀的地層主要為白堊岩而得名。這個時期里,造山運動非常劇烈,我國許多山脈都在這時形成。動物中以恐龍為最盛,但在末期逐漸滅絕。魚類和鳥類很發達,哺乳動物開始出現。被子植物出現。植物中顯花植物很繁盛,也出現了熱帶植物和闊葉樹。 新生界xīnshēngjiè 顯生宇的第三個界。新生代時期形成的地層系統。分為古近系(下第三系)、新近系(上第三系)和第四系。 新生代xīnshēngdài 顯生宙的第三個代。分為古近紀(老第三紀)、新近紀(新第三紀)和第四紀。約從6500萬年前至今。在這個時期地殼有強烈的造山運動,中生代的爬行動物絕跡,哺乳動物繁盛,生物達到高度發展階段,和現代接近。後期有人類出現。 古近系gǔjìnxì 新生界的第一個系。古近紀時期形成的地層系統。可分為古新統、始新統和漸新統。 古近紀gǔjìnjì 新生代的第一個紀(舊稱老第三紀、早第三紀)。約開始於6500萬年前,結束於2300萬年前。在這個時期,哺乳動物除陸地生活的以外,還有空中飛的蝙蝠、水裡游的鯨類等。被子植物繁盛。古近紀可分為古新世、始新世和漸新世,對應的地層稱為古新統、始新統和漸新統。 新近系xīnjìnxì 新生界的第二個系。新近紀時期形成的地層系統。可分為中新統和上新統。 新近紀xīnjìnjì 新生代的第二個紀(舊稱新第三紀、晚第三紀)。約開始於2300萬年前,結束於160萬年前。在這個時期,哺乳動物繼續發展,形體漸趨變大,一些古老類型滅絕,高等植物與現代區別不大,低等植物硅藻較多見。新近紀可分為中新世和上新世,對應的地層稱為中新統和上新統。 第四系dìsìxì 新生界的第三個系。第四紀時期形成的地層系統。它是新生代的最後一個系,也是地層系統的最後一個系。可分為更新統(下更新統、中更新統、上更新統)和全新統。 第四紀dìsìjì 新生代的第三個紀,即新生代的最後一個紀,也是地質年代分期的最後一個紀。約開始於160萬年前,直到今天。在這個時期里,曾發生多次冰川作用,地殼與動植物等已經具有現代的樣子,初期開始出現人類的祖先(如北京猿人、尼安德特人)。第四紀可分為更新世(早更新世、中更新世、晚更新世)和全新世,對應的地層稱為更新統(下更新統、中更新統、上更新統)和全新統。
H. 地質全球地質年代的詳細劃分,分哪幾個時段
地球的地質年代:
冥古宙、太古宙(分始太古代、古太古代、中太古代、新太古代)、元古宙專(分古元古代、中屬元古代、新元古代)、顯生宙.
其中顯生宙又分為古生代(寒武紀、奧陶紀、志留紀、泥盆紀、石炭紀、二疊紀)、中生代(三疊紀、侏羅紀、白堊紀)、新生代(其中又分第三紀、第四紀,第三紀又分為古新世、始新世、漸新世、中新世、上新世;第四紀又分為更新世和全新世).
人類現在仍處於第四紀的全新世,下個紀元還沒有命名.
I. 地質年代中這幾個字母代表什麼
Q第四紀,N晚第三紀,E早第三紀,K白堊紀,J侏羅紀,T三疊紀,P二疊紀,C石炭紀,D泥盆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