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質問題 » 火山地震帶對地質有什麼影響

火山地震帶對地質有什麼影響

發布時間: 2021-03-02 17:58:35

Ⅰ 火山爆發與地質構造有什麼關系

火山爆發多發生在板塊交界處,這些地區地質構造復雜,有大斷層、大褶皺。
板塊構造理論建立以來版,很多學者根據板塊理論建立了全球火山模式,認為大多數火山都分布在板塊邊界上,少數火山分布在板內,前者構成了四大火山帶,即環太平洋火山帶、大洋中脊火山帶、東非裂谷火山帶和阿爾卑斯-喜馬拉雅火山帶。板權塊學說在火山研究中的意義在於它能把很多看來是彼此孤立的現象,聯為一個有機的整體,但以這個學說建立的火山活動模式也並不是十分完美的,如環大西洋為什麼就沒有火山帶;板內火山不在板塊邊界上,用地幔柱解釋它的成因似乎依據也不夠充分。新近又有學者(李鴻業,1993)
提出兩極擠壓說,揭開了地球發展的奧秘,他認為在兩極擠壓力作用下,地球赤道軸擴張形成經向張裂和緯向擠壓,全球火山主要分布在經向和緯向構造帶內。下圖
為全球火山和強震分布圖,圖中紅色為全新世火山,數據取自 Smithsonian 研究所,白色為7級以上強震,根據中國地震台網目錄繪制。

Ⅱ 火山和地質有什麼關系

火山地質學的研究內容廣泛。主要有火山噴發物、火山岩地層、火山地質構造、火山礦產、宇宙火山活動等方面。
火山噴發產物主要有鬆散的火山碎屑物以及固結成岩的火山碎屑岩,熔漿凝固形成的熔岩。研究這些產物的化學成分,礦物成分,形成的溫壓條件,結構構造,次生變化,並進一步研究火山岩漿的起源和演化規律。
火山岩多半噴出地表,常與沉積岩共生,構成火山-沉積岩系,形成地層的一部分。根據火山岩中的沉積夾層內的生物化石和對火山岩進行同位素年代測定,可以了解火山岩地層特徵及其形成的年代,並建立火山岩地層層序及地層單位。
火山噴出的產物,除大部分堆積在地表外,也有部分形成於地表之淺部,構成潛火山岩體。在火山口附近堆積的熔岩和火山碎屑物,形成各種形態的火山錐。包括火山錐、火山通道及其附近的潛火山岩體和有關礦體,統稱為火山機構。研究火山機構的特徵以及控制火山噴發的構造體系,可以進一步了解火山活動的規律和板塊構造的關系。
火山活動常常與各種礦產有關。在各個地質時期的火山岩地層和火山機構中,常常伴生有各種金屬和非金屬礦床。研究這些礦床和各種火山岩之間的賦有關系和賦存形式,了解火山作用的成礦規律,並提出各種礦床的找礦標志。

Ⅲ 火山地震帶土壤肥沃嗎

火山地震帶的火山口附近土壤更加肥沃。
因為火山口有岩漿噴發,然而岩漿又包含大量的有機物質,所以土壤肥沃。

Ⅳ 火山和地震對地球地形有什麼改變

  1. 火山和地震都屬來於內自力作用。內力作用塑造地球表面形態的主力軍,對地殼物質的形成和發展起主導作用,也是形成地形的基本力量。


  2. 火山噴發後大部分火山物質在火山口周圍堆積,形成火山錐;熔岩阻塞河道,會形成堰塞湖,地質年代較為久遠的死火山,可能會形成火口湖。大洋底部的火山噴發會形成火山島。


  3. 地震震級較大時會使地表形態重塑,由於地震成因不同,形成的新的地形也不同。地震有很多類型,有的使地殼斷裂,就形成了斷崖,還有的使地殼隆起,形成了新的山丘,還有就是地殼斷裂,形成峽谷,如著名的東非大裂谷,還有可能地殼下陷,使山丘變成平原,但堰塞湖是多有伴隨的。


Ⅳ 使用「板塊理論」解釋「火山」「地震」等其它地質界問題嗎

1. 火山來和地震

火山:地球內部儲藏源著巨大的熱量,地殼深處的溫度很高,有些

地方的岩石在高溫下變成了接近液態的物質,這就是岩漿。灼熱

的岩漿沿著地殼的裂口或地殼脆弱的地方噴出地表,就是火山噴

發。從火山口噴出的物質堆積而成的高地,叫做火山。

:地層受到擠壓或拉伸斷裂時,釋放出巨大的能量引起地面

的震動,叫地震。強烈的地震會對地面的建築物造成很大的破壞。

2. 火山、地震分布

世界上火山和地震,大多發生在地殼比較活動的地帶,也就

是板塊和板塊交界的地帶。世界上最大的火山地震帶-環太平洋

火山地震帶,主要位於太平洋板塊分別與亞歐板塊、印度洋板塊

美洲板塊交界的地帶。

亞歐板塊與印度洋板塊、非洲板塊之間的喜馬拉雅山-地中

海地帶是地球上另一個巨大的火山地震帶。

Ⅵ 火山活動和地震對地理環境有何影響

影響:

地震:會引發暴雨、泥石流、滑坡的一系列地質災害,造成板塊移動,瘟疫等疾病肆虐。

火山:影響空氣質量,影響動植物生長生活,但火山灰卻是很好的有機土壤,適宜種植作物。

地球表面大約有71%被海水所覆蓋,海底火山經年累月不斷地冒出岩漿,冷凝成岩石,如此長期堆積,直到有一天岩石高出水面形成島嶼。夏威夷群島與冰島就是這么形成的,至今,島上還有活動火山不時噴出岩漿。火山活動還可以形成多種礦產,最常見的是硫磺礦的形成。

大地振動是地震最直觀、最普遍的表現。在海底或濱海地區發生的強烈地震,能引起巨大的波浪,稱為海嘯。在大陸地區發生的強烈地震,會引發滑坡、崩塌、地裂縫等次生災害。地震還會使得大的山脈形成山口.影響風帶的變化。

(6)火山地震帶對地質有什麼影響擴展閱讀:

生態環境破壞打破了生態原有的平衡,隨著植被的破壞、水土的流失、生物多樣性的銳減,空氣質量越來越差,氣候變化越來越難以預測,人類的生存也開始失衡。

植被破壞植被破壞是生態破壞的最典型特徵之一。植被的破壞不僅極大地影響了該地區的自然景觀,而且由此帶來了一系列的嚴重後果,如生態系統惡化、環境質量下降,水土流失、土地沙化以及自然災害加劇,進而可能引起土壤荒漠化;

土壤的荒漠化又加劇了水土流失,以致形成生態環境的惡性循環。由此可見,植被破壞是導致水土流失並最終形成土壤荒漠化的重要根源。目前,全球大面積的荒漠化已嚴重影響了人類的生存環境。森林曾經覆蓋世界陸地面積的45%,總面積為60×108公頃。

森林是陸地生態系統的中心,在涵養水源、保持水土、調節氣候、繁衍物種、動物棲息等方面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它還為人類提供豐富的林木資源,支持著以林產品為基礎的龐大的工業部門。若非森林的蔭庇,人類的祖先不知何以棲身。

Ⅶ 火山活動和地震對地理環境有什麼影響

火山活動對地理環境的影響

火山爆發時,常常噴出大量的火山特質,主要有灼熱的熔岩、碎屑、灰塵、CO2、H2S,SO2及大量朋汽。這些噴出特質對地理環境有較大的影響,常給人類帶來巨大痛苦和災難,也能為人類提供豐富的礦產和肥沃的土地。

火山活動對氣溫和降水影響較大。短時間內火山爆發的火山灰和SO2等氣體呈氣體溶膠狀態時,產生「陽傘效應」導致氣候全球變化。火山灰塵隨各種風系漂移擴散,在高空形成火山塵幕影響大氣透明度,對太陽輻射有強烈的反射和散射作用,致使周圍大部分地區氣溫降低。1988年印度尼西亞一座火山噴發致使當年北半球夏季成為「涼夏」。火山物質中上升的大量蒸汽高空冷凝,附著在火山灰與吸濕性的硫化物形成的豐富的凝結核上,空氣發生劇烈對流會出現狂風,暴雨天氣。1991年菲律賓皮納圖博火山的爆發,火山灰使到達地面的太陽輻射減少,東亞大氣環流產生異常,導致鋒面帶位置長時間地停留在我國江淮地區,造成長江流域發大水。

火山活動對周圍生態環境影響較大,污染環境,摧毀建築,危害生物。地球上最高的活火山——圖彭加托火山,位於安第斯山脈南段,估計每秒鍾至少有2300千克的水汽和大量的酸性氣體的逸出,山谷里終日煙霧彌漫,熱氣騰騰,地面上有無數乾裂口,釋放著有毒硫化物對附近居民和其它生物造成危害。1982年墨西哥東南部的喬納爾火山噴出的物質覆蓋地面厚達2米多,四周的12個村莊全被埋入岩塵之中,空中形成高達20千米,厚3米繞地球一周的火山灰雲層,日照減少20%,使高緯度國家(歐美)異常溫暖,而南亞的勢帶國家異常寒冷,或旱澇頻繁,或風雪交加,大批畜牲畜死亡,飲民流離失所。

火山噴發誘發各種地質災害。火山災害中有10%是由泥石流造成的。1985年魯伊期火山噴發,冰雪融化,引發泥石流,受災3萬平方千米,死者2.2萬人。近海及海底火山噴發還伴生地震、海嘯、滑坡、山崩、地陷等造成更大的災害。

火山活動塑造周圍的地表形狀。太平洋上的夏威夷群島就是由一組火山島組成的,幾乎全部是由海底火山噴發物堆積而成,該島每年增長4至5千米,常有熔岩噴出,這些基性熔岩在地表上堆積成大面積的盾狀高地以小於3度的坡度向四面八方展開,整座火山基底長不下600千米,據測定水上部分海撥4169.7米。水下部分4974.9米。總高度超過9000米,比珠穆朗瑪峰還高許多。很難想像這樣高的山峰竟是由海底火山的多次噴發而形成的。

火山活動還為人類提供大面積土地和肥沃的土壤,著名的基拉韋尼火山在1986年的一次噴發中,使夏威夷島面積增加了100多畝,火山灰能夠改良土壤結構。使土質變松,富含水分,火山灰中含大量的N、P、K等營養可以肥沃土壤,有利於植物生長。火山灰散發地區多數成為發達的農牧業區,如印度德干高原上的「黑棉土」,就是玄武岩台地經過長期風化發育而成的。

從火山口和周圍的裂隙中噴出的大量氣體物質中含有較多硫化物和氯化物,與大氣和地表岩石按觸冷卻後在火山口附近沉澱出的硫磺、食鹽、螢石、硼砂等礦物。如我國天然硫磺的主要產地台灣大屯和雲南騰沖就是這樣形成的。

火山能為人類提供豐富的礦產資源,火山的爆發,可以把含有早期結晶的有用礦物的岩漿噴出地表,或抵達近地表形成噴發岩漿礦床。火山活動能將地殼內的岩漿活動形成的金屬和非金屬礦產噴發出來,特別是有色金屬中國的金、銀、銅、鈾、鉛、鐵、鋅,非金屬中的明礬石、沸石、硫磺等以及剛玉、鋯石、金剛石、石榴石等寶石礦床,都是當今科技發展不可缺少的寶貴資源。

火山地區有山有湖、溫泉飛瀑、景色秀麗,吸引遊客。多數火山活動區獨特的火山景觀與有益的泉水礦泥是旅遊、療養勝地。我國長白山主峰白頭山天池是火山口積水而形成的湖泊,有「火山博物館」之稱的五大連池也是由火山噴發的熔岩堵塞河道形成的湖泊,每年吸收大量遊客。日本的富士山自然垂直分帶明顯,火山地貌景觀典型,四季風景優美,山下櫻花與山頂的白雪相映獨具魅力。美國夏威夷火山景觀和熱帶風情聞名於世,屬世界遺產。義大利的蘇威士火山爆發後的龐貝和赫庫蘭尼姆兩座古城,成為考古學和地質學的無價寶藏以及旅遊勝地。

Ⅷ 火山帶、地震帶和火山地震帶的區別

基本一致,但是不能說絕對~只是理論上這么說,常發生地質災害不同,一般火山爆發可引發地震等……死火山等不爆發的也在火山帶上,但沒啥多大危害……一些地震帶因附近沒火山純成地震帶

Ⅸ 火山和地震對地理環境有什麼影響

火山的來益處舉凡火山自地質、火山地形及後火山作用的地熱和溫泉,肥沃火山土壤,都帶給人們相當多的益處。火山作用對我們並非完全有害無益。例如岩漿只要能留在地表下,就是很好的地熱來源。火山附近常有溫泉或熱泉,這就是因為岩漿散發出的熱度使地下水變熱而形成的。這種熱源我們稱為地熱,規模大的可形成「地熱田」。火山作用的另一個好處是為我們製造陸地。地球表面大約有71%被海水所覆蓋,海底火山經年累月不斷地冒出岩漿,冷凝成岩石,如此長期堆積,直到有一天岩石高出水面形成島嶼。夏威夷群島與冰島就是這么形成的,至今,島上還有活動火山不時噴出岩漿。火山活動還可以形成多種礦產,最常見的是硫磺礦的形成。大地振動是地震最直觀、最普遍的表現。在海底或濱海地區發生的強烈地震,能引起巨大的波浪,稱為海嘯。在大陸地區發生的強烈地震,會引發滑坡、崩塌、地裂縫等次生災害。地震還會使得大的山脈形成山口.影響風帶的變化。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