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質問題 » 青海省屬於什麼地質

青海省屬於什麼地質

發布時間: 2021-03-02 08:49:14

㈠ 青海地形特徵通常描述為

青海處於青來藏高原,北部是柴達源木盆地。
全省地形差異顯著。東北部由阿爾金山、祁連山數列平行山脈和谷地組成,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蘊藏著豐富的冰雪資源。位於達坂山和拉脊山之間的湟水谷地,海拔在2300米左右,地表為深厚的黃土層,是本省主要的農業區。西北部的柴達木盆地,是一個被阿爾金山、祁連山和昆侖山環繞的巨大盆地,海拔2600~3000米,東西長800公里,南北寬200~300公里,面積20萬平方公里,盆地南部多為湖泊、沼澤、並以鹽湖為主。「柴達木」在蒙古語中為「鹽澤」之意。南部是以昆侖山為主體並佔全省面積一半以上的青南高原,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現已對外開放的阿尼瑪卿峰(即瑪積雪山),在果洛藏族自治州瑪沁縣境內,峰高6282米。全省地勢自西向東傾斜,最高點(昆侖山的布喀達坂峰6860米)和最低點(民和下川口村約1650米)海拔相差5210米。青海省地貌以山地為主,兼有平地和丘陵。

㈡ 青海省礦產資源

青海省礦產資源豐富,截止至2001年底,全省共發現各類礦產125種,佔全國已發現礦產173種的72.3%;探明儲量的礦產105種,佔全國已探明儲量礦產156種的67.3%。 編入青海省礦產儲量表的礦產有89種,其中,能源礦產有4種,金屬礦產有36種,非金屬礦產有46種,水氣礦產有3種。(見表1)

表1-青 海 省 礦 產 種 類 統 計 表

礦產類別
礦種合計
已 發 現 礦 種

探 明 有 儲 量 礦 種
未探明儲量礦種

上 礦 產 儲 量 表 礦 種
未上表礦種

能源礦產
4
煤、油頁岩、石油、天然氣

金屬礦產 黑色金屬礦產 5 鐵、鉻 錳、釩 鈦
有色金屬礦產 13 銅、鉛、鋅、鎂、鎳、鈷、鎢、錫、鉬、汞、銻 鋁、鉍
貴金屬礦產 8(5) 金、銀、鉑族(鉑、鈀、釕、鋨、銥、銠)未分
稀有、稀土、分散元素礦產 20(14) 稀散(鈮鉭、鋰、鍶)、分散(銣、鎵、銦、鎘、硒)、稀土(鑭、鈰、釹、釤、釔、鐿) 鈹、鍺 碲、銫、鋯
放射性礦產 2 鈾、釷
非金屬礦產 冶金輔助原料非金屬礦產 10 菱鎂礦、普通螢石、熔劑用灰岩、冶金用白雲岩、冶金用石英岩 耐火粘土、型砂 耐火鋁土質頁岩、紅柱石、藍晶石
化工原料非金屬礦產 20 自然硫、硫鐵礦、芒硝、重晶石、天然鹼、電石用灰岩、制鹼用灰岩、化肥用蛇紋岩、泥炭、鹽礦、鉀鹽、鎂鹽、碘、溴、砷、硼礦、磷礦 地蠟 含鉀岩石、明礬石
建築材料及其它非金屬礦產 40 壓電水晶、熔煉水晶、硅灰石、滑石、石棉、雲母、長石、石膏、透輝石、水泥用灰岩、玻璃用石英岩、建築用砂、磚瓦用粘土、水泥配料用粘土、水泥配料用黃土、水泥配料用泥岩、飾面用蛇紋岩、飾面用花崗岩、飾面用大理岩、鑄石用玄武岩、岩棉用玄武岩、水泥用大理岩、玉石、水泥配料用板岩 冰洲石、石墨、脈石英、蛭石、透閃石、寶玉、剛玉 輝綠岩、高嶺土、葉臘石、石榴石、建築石料、膨潤土、鎂質粘土、沸石、珍珠岩
水氣礦產
3 地下水、礦泉水、地下熱水
礦種總計 125 89(80)
16
20

105

註:括弧中是按元素組合統計列入《青海省礦產儲量表》的礦種數,部分礦種探明有儲量但未編入儲量表的原因主要是其勘查工作程度低或未形成完整的地質資料等。

據不完全統計,至2001年底,全省共發現各類礦床、礦點和礦化點約2600餘處,其中,探明有資源儲量的礦床718處,編入礦產儲量表的礦區390處,按單礦種計算,共有礦產地635處,其中能源礦產地106處,金屬礦產地199處,非金屬礦產地286處,水氣礦產44處。按礦床規模劃分,大型礦產地有114處,中型礦產地177處,小型礦產地344處。
我省有54種礦產的保有資源儲量居全國前十位(見表2)。其中鋰礦、鍶礦、冶金用石英岩、電石用灰岩、化肥用蛇紋岩、鉀鹽、鎂鹽、石棉、玻璃用石英岩9種礦產保有儲量居全國第一位。在國民經濟中占重要地位的45種礦產中,我省編入《礦產儲量表》的有32種,其中19種礦產的保有資源儲量排在全國前10位。石油、銅、鋅、金、銀等礦產的保有資源儲量亦具相當規模,列在全國前20位之內。

表2 截止2000年底青海省礦產保有儲量在全國占前十位的礦種

位 次 礦 種 名 稱 礦種數
第一位 鋰礦、鍶礦、冶金用石英岩、電石用灰岩、化肥用蛇紋岩、鉀鹽*、鎂鹽、玻璃用石英岩*、石棉* 9
第二位 鎂礦、芒硝*、鹽礦*、溴、硼礦*、壓電水晶、飾面用蛇紋岩、鑄石用玄武岩 8
第三位 銣礦、銦礦、自然硫、伴生硫、天然鹼*、碘、滑石*、水泥配料用板岩、石膏* 9
第四位 泥炭、砂金*、硅灰石、長石、建築用砂、透輝石 6
第五位 天然氣*、硒礦、制鹼用灰岩、磚瓦用粘土、水泥配料黃土、雲母、岩棉用玄武岩 7
第六位 鉻礦*、鈷礦、汞礦、熔煉水晶、玉石 5
第七位 錫礦*、稀土礦* 2
第八位 鎳礦*、磷礦* 2
第九位 鉛礦*、鉑族金屬*、鎘礦、菱鎂礦* 4
第十位 砷、水泥配料用泥岩 2
合 計 54

*為該礦種列入在國民經濟建設中佔主要地位的45種礦產之中。
截止2001年,全省65種礦產資源(不含石油、天然氣、水氣等12種礦產)的潛在總值為172489.91億元。 約佔全國礦產潛在總值的七分之一,居全國第二位。其中柴達木盆地鹽湖中的鹽類礦產保有資源儲量潛在價值巨大,僅鈉鹽潛在價值就達122347.54億元,潛在價值超千億元的礦種有鈉鹽、鎂鹽、芒硝、鋰、煤、鉀鹽、石膏等。
目前,青海省已開發利用並有一定經濟優勢的礦產為石油、天然氣、鉀鹽、鈉鹽、鉛鋅、金礦、銅礦、石棉,具有潛在經濟優勢的礦產有鋰、鍶、銀、鈷、石膏、芒硝、硅灰石等,這些礦產較好的資源優勢、市場前景和開發潛力。

㈢ 青海地質類單位,測繪方面

青海省環境地質勘查局和青海省核工業地質局還不錯。

尤其前者,效益專很不錯。省內的項目做得屬很多,但是是企業,由原來的事業單位改制的,大部分人員沒有編制。

青海省核工業地質局原為核工業西北地勘局六五二大隊,始建於1956年,先後在新疆、內蒙、湖南、青海等十餘省區專門承擔國家鈾礦地勘工作,為我國核能事業做出了積極貢獻。1999年屬地化後,隸屬青海省國土資源廳管理。現有職工427人,其中各類專業技術人員238人。機關設9個職能處室,下設第一地質礦產勘查大隊、第二地質礦產勘查大隊、青海工程勘察院、檢測試驗中心、青核地質礦產發展有限公司、鼎世地礦有限公司和馨怡物業中心。這是一支業務素質過硬、隊伍結構合理、設備儀器先進、施工實力雄厚,能夠獨立承擔各類地勘項目,具有良好的社會信譽。

㈣ 青海高原的地質形成

印度洋板塊和亞歐板塊相撞,印度洋板塊俯沖到亞歐板塊之下,亞歐板塊隆起版形成青藏高原,北部權青海省境內叫做青海高原。

青海高原地處「世界屋脊」青藏高原東北部,是我國最著名的三大江河——黃河、長江和瀾滄江的發源地。這里的高山大川間河流密布,湖泊與沼澤眾多,是國內海拔最高、濕地面積最大、分布最為集中的地區之一。高原上空氣比較乾燥、稀薄,太陽輻射比較強,地形復雜多變,降雨比較少。

㈤ 青海高原自然環境

地質形成
青海高原是世界上最年輕的一個高原,2.4億年前,印度板塊開始向北向亞洲板塊擠壓,由此引起昆侖山脈和可可西里地區的隆起。隨著印度板塊不斷向北推進,並不斷向亞洲板塊下插入,青海高原在對此上升階段中形成。青海高原的形成並不是一次就完成的,其上升速度曾幾度達到停止,但有時也非常迅速。一萬年前其上升速度曾達到每年7厘米。 今天的青海高原中部以風化為主,而邊緣仍在不斷上升。
氣候特點
由於其高度,青海高原的空氣比較乾燥,稀薄,太陽輻射比較強,氣溫比較低。由於其地形的復雜和多變,青海高原上氣候本身也隨地區的不同而變化很大。總的來說高原上降雨比較少。 青海高原本身也是影響地球氣候的一個重要因素。古生物學和地質學的考察表面,青海高原的隆起使全球的氣候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作為一個高大的阻風屏,它有效地將北方大陸的寒冷空氣阻擋住了,使它們不能進入南亞。同時喜馬拉雅山脈阻擋了南方溫暖潮濕的空氣北進,是造成南亞雨季的一個重要因素。

文化特點
青海高原上人煙稀少,但雖然如此,這里有可能在兩萬年前就已經有舊石器文化的人類生存了。青海高原上的文化受到其周圍文化(漢文化、西域文化和印度文化)的影響,但同時它也保存了它的獨有性。 青海高原面積240萬平方公里,海拔大多在3500米以上,包括西藏和青海的全部、四川西部、新疆南部及甘肅、雲南的一部分。高原周圍大山環繞,南有喜瑪拉雅山,北有阿爾金山、昆侖山和祁連山,西為喀喇昆侖山,東為橫斷山脈。高原內還有唐古拉山、岡底斯山、念青唐古拉山等。 這些山脈大多超過5500米,其中喜瑪拉雅山有16座山峰超過8000米。高原被山脈分隔成許多盆地、寬谷。湖泊眾多,青海湖、納木錯等都是內陸鹹水湖,盛產食鹽、硼砂、芒硝等。 高原是亞洲許多大河的發源地,如長江、黃河、瀾滄江、怒江、雅魯藏布江等都發源於此,水力資源豐富。由於地勢高,大部分地區熱量不足,高於4500米的地方最熱月份平均溫度不足10℃,沒有絕對的無霜期,穀物難以成熟,只宜放牧。牧畜以耐高寒的氂牛、藏綿羊、藏山羊為主。4200米以下的河谷可以種植作物,以青稞、小麥、豌豆、馬鈴薯、油菜等耐寒種類為主。雅魯藏布江河谷緯度低,冬季無嚴寒,小麥可安全越冬。高原上建有不少水電站、煤礦、鋼鐵廠、化工廠、毛紡廠、造紙廠。目前有川藏、青藏、滇藏、新藏等4條公路進入高原,新建成高原鐵路。民航班機通西寧、格爾木、拉薩。 青海高原擁有我國第二大濕地資源的青海省不斷加強生態保護與建設,這個高原省份境內的各類天然濕地資源由此得到有效保護。 青海省地處「世界屋脊」青藏高原東北部,是我國最著名的三大江河——黃河、長江和瀾滄江的發源地。這里的高山大川間河流密布,湖泊與沼澤眾多,是國內海拔最高、濕地面積最大、分布最為集中的地區之一。目前,青海高原上包括高原湖泊、河流濕地、沼澤化草甸濕地三種類型在內的天然濕地資源面積達313.45萬公頃,是僅次於西藏的國內第二大濕地資源分布區。由於有大面積濕地,這里的野生動植物資源也十分豐富。據了解,公分布棲息在青海高原各類濕地中的脊椎動物就有123種,其中相當一部分是國家重點保護的珍稀物種。
青海高原的簡介
青海省地處「世界屋脊」青藏高原東北部,是我國最著名的三大江河——黃河、長江和瀾滄江的發源地。這里的高山大川間河流密布,湖泊與沼澤眾多,是國內海拔最高、濕地面積最大、分布最為集中的地區之一。目前,青海高原上包括高原湖泊、河流濕地、沼澤化草甸濕地三種類型在內的天然濕地資源面積達313.45萬公頃,是僅次於西藏的國內第二大濕地資源分布區。由於有大面積濕地,這里的野生動植物資源也十分豐富。據了解,公分布棲息在青海高原各類濕地中的脊椎動物就有123種,其中相當一部分是國家重點保護的珍稀物種。
冬、春季降水明顯增多,導致青海高原東部發生暴雪的次數不斷增加,每10年增量達到0.23次。夏、秋季降水減少一方面導致青海高原乾旱加劇,但降水集中卻在局部地區引起雷暴、洪澇等災害。
青藏高原舊稱青康藏高原(北緯25°~40°,東經74°~104°)是亞洲中部的一個高原地區,它是世界上最高的高原,平均海拔高度在4000米以上,有「世界屋脊」和「第三極」之稱。青藏高原實際上是由一系列高大山脈組成的高山「大本營」,地理學家稱它為「山原」。高原上的山脈主要是東西走向和西北—東南走向的,自北而南有祁連山、昆侖山、唐古拉山、岡底斯山和喜馬拉雅山。這些大山海拔都在五六千米以上。所以說「高」是青藏高原地形上的一個最主要的特徵。 青藏高原在地形上的另一個重要特色就是湖泊眾多。高原上有兩組不同走向的山嶺相互交錯,把高原分割成許多盆地、寬谷和湖泊。這些湖泊主要靠周圍高山冰雪融水補給,而且大部分都是自立門戶,獨成「一家」。著名的青海湖位於青海省境內,為斷層陷落湖,面積為4456平方公里,高出海平面3175米,最大湖深達38米,是中國最大的鹹水湖。其次是西藏自治區境內的納木湖,面積約2000平方公里,高出海平面4 650米,是世界上最高的大湖。這些湖泊大多是內陸鹹水湖,盛產食鹽、硼砂、芒硝等礦物,有不少湖還盛產魚類。在湖泊周圍、山間盆地和向陽緩坡地帶分布著大片翠綠的草地,所以這里是僅次於內蒙古、新疆的重要牧區。
它包括中國西藏自治區全部、和青海省、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甘肅省、四川省、雲南省的部分,不丹、尼泊爾、印度、巴基斯坦、阿富汗、塔吉克、吉爾吉斯斯坦的部分或全部,總面積250萬平方公里。青藏高原舊稱青康藏高原(北緯25°~40°,東經74°~104°)是亞洲中部的一個高原地區,它是世界上最高的高原,平均海拔高度在4000米以上,有「世界屋脊」和「第三極」之稱。青藏高原實際上是由一系列高大山脈組成的高山「大本營」,地理學家稱它為「山原」。高原上的山脈主要是東西走向和西北—東南走向的,自北而南有祁連山、昆侖山、唐古拉山、岡底斯山和喜馬拉雅山。這些大山海拔都在五六千米以上。所以說「高」是青藏高原地形上的一個最主要的特徵。 青藏高原在地形上的另一個重要特色就是湖泊眾多。高原上有兩組不同走向的山嶺相互交錯,把高原分割成許多盆地、寬谷和湖泊。這些湖泊主要靠周圍高山冰雪融水補給,而且大部分都是自立門戶,獨成「一家」。著名的青海湖位於青海省境內,為斷層陷落湖,面積為4456平方公里,高出海平面3175米,最大湖深達38米,是中國最大的鹹水湖。其次是西藏自治區境內的納木湖,面積約2000平方公里,高出海平面4 650米,是世界上最高的大湖。這些湖泊大多是內陸鹹水湖,盛產食鹽、硼砂、芒硝等礦物,有不少湖還盛產魚類。在湖泊周圍、山間盆地和向陽緩坡地帶分布著大片翠綠的草地,所以這里是僅次於內蒙古、新疆的重要牧區。
它包括中國西藏自治區全部、和青海省、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甘肅省、四川省、雲南省的部分,不丹、尼泊爾、印度、巴基斯坦、阿富汗、塔吉克、吉爾吉斯斯坦的部分或全部,總面積250萬平方公里。
擁有我國第二大濕地資源的青海省不斷加強生態保護與建設,這個高原省份境內的各類天然濕地資源由此得到有效保護。
青海高原的簡介
青海省地處「世界屋脊」青藏高原東北部,是我國最著名的三大江河——黃河、長江和瀾滄江的發源地。這里的高山大川間河流密布,湖泊與沼澤眾多,是國內海拔最高、濕地面積最大、分布最為集中的地區之一。目前,青海高原上包括高原湖泊、河流濕地、沼澤化草甸濕地三種類型在內的天然濕地資源面積達313.45萬公頃,是僅次於西藏的國內第二大濕地資源分布區。由於有大面積濕地,這里的野生動植物資源也十分豐富。據了解,公分布棲息在青海高原各類濕地中的脊椎動物就有123種,其中相當一部分是國家重點保護的珍稀物種。
近十幾年來,受全球氣候變暖等因素影響,青海高原上出現了冰川退縮、河流斷流、湖泊縮小等現象,濕地面積也由此出現程度不同的萎縮趨勢。再加上過度放牧等人為破壞原因,使青海高原濕地區域內的生態環境加速惡化,濕地存在形勢較為嚴峻。
青藏高原的形成
青藏高原有確切證據的地質歷史可以追溯到距今4-5億年前的奧陶紀,其後青藏地區各部分曾有過不同資料的地殼升降,或為海水淹沒,或為陸地。到2.8億年前(地質年代的早二疊世),現在的青藏高原是波濤洶涌的遼闊海洋。這片海域橫貫現在歐亞大陸的南部地區,與北非、南歐、西亞和東南亞的海域溝通,稱為「特提斯海」、或「古地中海」,當時特提斯海地區的氣候溫暖,成為海洋動、植物發育繁盛的地域。其南北兩側是已被分裂開的原始古陸(也稱泛大陸),南邊稱岡瓦納大陸,包括現在的南美洲、非洲、澳大利亞、南極洲和南次亞大陸;北邊的大陸稱為歐亞大陸,也稱勞亞大陸,包括現在的歐洲、亞洲和北美洲。
2.4億年前,由於板塊運動,分離出來的印度板塊以較快的速度向北移動、擠壓,其北部發生了強烈的褶皺斷裂和抬升,促使昆侖山和可可西里地區隆生為陸地,隨著印度板塊繼續向北插入古洋殼下,並推動著洋殼不斷發生斷裂,約在2.1億年前,特提斯海北部再次進入構造活躍期,北羌塘地區、喀喇昆侖山、唐古拉山、橫斷山脈脫離了海浸;到了距今8000萬前,印度板塊繼續向北漂移,又一次引起了強烈的構造運動。岡底斯山、念青唐古拉山地區急劇上升,藏北地區和部分藏南地區也脫離海洋成為陸地。整個地勢寬展舒緩,河流縱橫,湖泊密布,其間有廣闊的平原,氣候濕潤,叢林茂盛。高原的地貌格局基本形成。地質學上把這段高原崛起的構造運動稱為喜馬拉雅運動。青藏高原的抬升過程不是勻速的運動,不是一次性的猛增,而是經歷了幾個不同的上升階段。每次抬升都使高原地貌得以演進。距今一萬年前,高原抬升速度更快,以平均每年7厘米速度上升,使之成為當今地球上的「世界屋脊」。
青海高原的空氣比較乾燥,稀薄,太陽輻射比較強,氣溫比較低。由於其地形的復雜和多變,青海高原上氣候本身也隨地區的不同而變化很大。總的來說高原上降雨比較少。
青藏高原是中國最大的高原,也是世界上最高的高原,因此有「世界屋脊」之稱。
青藏高原的形成
青藏高原有確切證據的地質歷史可以追溯到距今4-5億年前的奧陶紀,其後青藏地區各部分曾有過不同資料的地殼升降,或為海水淹沒,或為陸地。到2.8億年前(地質年代的早二疊世),現在的青藏高原是波濤洶涌的遼闊海洋。這片海域橫貫現在歐亞大陸的南部地區,與北非、南歐、西亞和東南亞的海域溝通,稱為「特提斯海」、或「古地中海」,當時特提斯海地區的氣候溫暖,成為海洋動、植物發育繁盛的地域。其南北兩側是已被分裂開的原始古陸(也稱泛大陸),南邊稱岡瓦納大陸,包括現在的南美洲、非洲、澳大利亞、南極洲和南次亞大陸;北邊的大陸稱為歐亞大陸,也稱勞亞大陸,包括現在的歐洲、亞洲和北美洲。
2.4億年前,由於板塊運動,分離出來的印度板塊以較快的速度向北移動、擠壓,其北部發生了強烈的褶皺斷裂和抬升,促使昆侖山和可可西里地區隆生為陸地,隨著印度板塊繼續向北插入古洋殼下,並推動著洋殼不斷發生斷裂,約在2.1億年前,特提斯海北部再次進入構造活躍期,北羌塘地區、喀喇昆侖山、唐古拉山、橫斷山脈脫離了海浸;到了距今8000萬前,印度板塊繼續向北漂移,又一次引起了強烈的構造運動。岡底斯山、念青唐古拉山地區急劇上升,藏北地區和部分藏南地區也脫離海洋成為陸地。整個地勢寬展舒緩,河流縱橫,湖泊密布,其間有廣闊的平原,氣候濕潤,叢林茂盛。高原的地貌格局基本形成。地質學上把這段高原崛起的構造運動稱為喜馬拉雅運動。青藏高原的抬升過程不是勻速的運動,不是一次性的猛增,而是經歷了幾個不同的上升階段。每次抬升都使高原地貌得以演進。距今一萬年前,高原抬升速度更快,以平均每年7厘米速度上升,使之成為當今地球上的「世界屋脊」。
地理
青藏高原的周圍有許多山脈,它們大多數呈從西北向東南的走向,相對於高原外的地面他們陡然而起,上升很多,其中南部的喜馬拉雅山脈中的許多山峰名列世界上前十位,特別珠穆朗瑪峰是世界上最高的山峰。同時高原內部除平原外還有許多山峰,高度懸殊。高原上還有很多冰川、高山湖泊和高山沼澤。亞洲許多主要河流的源頭在這里。
山脈
昆侖山脈
喀喇昆侖山脈
唐古拉山脈
橫斷山脈
岡底斯山
念青唐古拉山
喜馬拉雅山脈
冰川
地球上中低緯度地區的冰川主要集中在高原上,青藏高原冰川覆蓋面積約4.7萬平方公里,佔全國冰川總面積80%以上。
喜馬拉雅現代冰川
念青唐古拉山現代冰川
昆侖山現代冰川
喀拉昆侖山現代冰川
橫斷山現代冰川
唐古山現代冰川
岡底斯山現代冰川
羌唐高原現代冰川
祁連山現代冰川
河流
黃河
長江(金沙江)
瀾滄江(湄公河)
怒江(薩爾溫江)
雅魯藏布江(布拉馬普特拉河)
恆河
印度河
湖泊
班公錯
郭扎錯
魯瑪江冬錯
拉昂錯
瑪旁雍錯
昂拉仁錯
扎布耶茶錯
塔若錯
扎日南木錯
當惹雍錯
昂孜錯
格仁錯
錯鄂
阿牙克庫木湖
色林錯
烏蘭烏拉湖
納木錯
普莫雍錯
羊卓雍錯
地質形成
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最年輕的一個高原,2.4億年前,印度板塊開始向北向亞洲板塊擠壓,由此引起昆侖山脈和可可西里地區的隆起。隨著印度板塊不斷向北推進,並不斷向亞洲板塊下插入,青藏高原在對此上升階段中形成。青藏高原的形成並不是一次就完成的,其上升速度曾幾度達到停止,但有時也非常迅速。一萬年前其上升速度曾達到每年7厘米。
今天的青藏高原中部以風化為主,而邊緣仍在不斷上升。
氣候
由於其高度,青藏高原的空氣比較乾燥,稀薄,太陽輻射比較強,氣溫比較低。由於其地形的復雜和多變,青藏高原上氣候本身也隨地區的不同而變化很大。總的來說高原上降雨比較少。
青藏高原本身也是影響地球氣候的一個重要因素。古生物學和地質學的考察表面,青藏高原的隆起使全球的氣候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作為一個高大的阻風屏,它有效地將北方大陸的寒冷空氣阻擋住了,使它們不能進入南亞。同時喜馬拉雅山脈阻擋了南方溫暖潮濕的空氣北進,是造成南亞雨季的一個重要因素。
文化
青藏高原上人煙稀少,但雖然如此,這里有可能在兩萬年前就已經有舊石器文化的人類生存了。青藏高原上的文化受到其周圍文化(漢文化、西域文化和印度文化)的影響,但同時它也保存了它的獨有性。
青藏高原面積240萬平方公里,海拔大多在3500米以上,包括西藏和青海的全部、四川西部、新疆南部及甘肅、雲南的一部分。高原周圍大山環繞,南有喜瑪拉雅山,北有阿爾金山、昆侖山和祁連山,西為喀喇昆侖山,東為橫斷山脈。高原內還有唐古拉山、岡底斯山、念青唐古拉山等。
這些山脈大多超過5500米,其中喜瑪拉雅山有16座山峰超過8000米。高原被山脈分隔成許多盆地、寬谷。湖泊眾多,青海湖、納木錯等都是內陸鹹水湖,盛產食鹽、硼砂、芒硝等。
高原是亞洲許多大河的發源地,如長江、黃河、瀾滄江、怒江、雅魯藏布江等都發源於此,水力資源豐富。由於地勢高,大部分地區熱量不足,高於4500米的地方最熱月份平均溫度不足10攝氏度,沒有絕對的無霜期,穀物難以成熟,只宜放牧。牧畜以耐高寒的氂牛、藏綿羊、藏山羊為主。4200米以下的河谷可以種植作物,以青稞、小麥、豌豆、馬鈴薯、油菜等耐寒種類為主。雅魯藏布江河谷緯度低,冬季無嚴寒,小麥可安全越冬。高原上建有不少水電站、煤礦、鋼鐵廠、化工廠、毛紡廠、造紙廠。目前有川藏、青藏、滇藏、新藏等4條公路進入高原,新建成高原鐵路。民航班機通西寧、格爾木、拉薩。 青海高原
擁有我國第二大濕地資源的青海省不斷加強生態保護與建設,這個高原省份境內的各類天然濕地資源由此得到有效保護。
青海省地處「世界屋脊」青藏高原東北部,是我國最著名的三大江河——黃河、長江和瀾滄江的發源地。這里的高山大川間河流密布,湖泊與沼澤眾多,是國內海拔最高、濕地面積最大、分布最為集中的地區之一。目前,青海高原上包括高原湖泊、河流濕地、沼澤化草甸濕地三種類型在內的天然濕地資源面積達313.45萬公頃,是僅次於西藏的國內第二大濕地資源分布區。由於有大面積濕地,這里的野生動植物資源也十分豐富。據了解,公分布棲息在青海高原各類濕地中的脊椎動物就有123種,其中相當一部分是國家重點保護的珍稀物種。
近十幾年來,受全球氣候變暖等因素影響,青海高原上出現了冰川退縮、河流斷流、湖泊縮小的現象,濕地面積也由此呈現出程度不同的萎縮趨勢。再加上過度放牧等人為破壞原因,使青海高原濕地區域內的生態環境加快惡化,濕地存在形勢較為嚴峻。
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面積十分遼闊的大高原,比地球陸地平均高度875m要高出好幾倍,有世界屋脊之稱,青藏高高原的強烈隆起,成為地球史上的一個偉大的地質事件,使青藏高原成為地球表面特殊的自然地理區域,從而引起了國際地學界的高度關注20世紀50年代前,青藏高原還是森林茂密、綠草茵茵、江河縱橫、湖泊密布,百鳥歡騰、百獸遍野、珍稀野生動植物隨處可見的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野生世界。由於人們對大自然的掠奪索取和破壞日益加劇,加上各種自然災害,青藏高原生態環境現狀是:一是強烈的隆升始終沒有停止,每年以平均4-5毫米的速度不斷隆升.

㈥ 青海省有哪些不錯的地質單位

青海省地質調查院,這是青海最好的單位,別的就考慮了,比地調院差距不是一點

㈦ 青海西寧海南地質情況

海南州在地貌分區上屬柴達木--湟中海拔盆地大區,青海東部中海拔盆地分區,青海湖--共和中海拔盆地小區。海南呈北西西--南東東向之盆地與山地相間的格局,由北而南依次為青海湖盆地、青海南山中起伏山地,共和--貴德盆地,河卡山中起伏山地,興海--同德盆地,蘑菇山--桑赤崗大起伏山地。在這種近東西向起伏相間的格局兩端,西為北北西--北西走向的鄂拉山大起伏山地,東為西山--扎馬日崗中起伏山地,這種基本地貌的形成,是基於地質構造山斷塊抬升的山地與山間斷陷盆地的差異性升降運動,以及共和盆地東西兩側各存在一個近南北向的構造帶。山地是海南主要地貌類型,面積占海南陸地總面積的42.3%,丘陵及殘山占海南陸地總面積的11%;中海拔平原和台地佔海南陸地總面積的46.7%,其中河谷階地為12.4%。

海南州境內地形以山地為主,四圍環山,盆地居中,高原丘陵和河谷台地相間其中,地勢起伏較大,復雜多樣。海南平均海拔在3000米以上,最高海拔5305米,最低海拔2168米。

海南州:位於青海省東部,東與海東地區和黃南藏族自治州毗連,西與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接壤,南與果洛藏族自治州為鄰,北隔青海湖與海北藏族自治州相望,因地處著名的青海湖南部,故名海南。地理坐標為東經98°55′--105°50′,北緯34°38′--37°10′,東西寬260千米,南北長270千米,面積為4.45萬平方千米,占青海省總面積的6.18%。

㈧ 青海有那些礦產

1,有色金屬:來鐵、錳、鉻以自外的所有金屬的統稱,是機械製造業、建築業、電子工業、航空航天、核能利用等領域不可缺少的結構材料和功能材料。青海境內祁連成礦帶,柴達木盆地北緣成礦帶盛產。

2,石棉:天然的纖維狀的硅酸鹽類礦物質的總稱,主要用於機械傳動、制動,其中較為重要的是汽車、化工、電器設備、建築業等製造部門。青海境內主要生產礦帶是祁連成礦帶。

3,煤炭:固體可燃性礦物,構成煤炭有機質的元素主要有碳、氫、氧、氮和硫等。青海境內主要生產礦帶是柴達木盆地北緣成礦帶。

4,貴金屬:主要指金、銀和鉑族金屬,多數具有很好的化學穩定性和延展性。在電子、宇航、原子能、電工材料、儀器儀表、感光材料等領域都有廣泛的用途。青海境內主要生產礦帶是東昆侖成礦帶,柴達木盆地北緣成礦帶。

5,石油:粘稠的、深褐色液體,被稱為「工業的血液」。主要被用來作為燃油和汽油,也是許多化學工業產品,如溶液、化肥、殺蟲劑和塑料等的原料。青海境內主要生產礦帶是柴達木盆地。

㈨ 西寧地質有哪些

呵呵,同行好。
我說的這些都是當地甲級資質的地質單位。希望對你有幫助。
青海省環境地質勘查局 西寧市德令哈路278號 液體礦產勘查甲級;水文地質、工程地質、環境地質調查甲級。
中國建築材料工業地質勘查中心青海總隊 青海省西寧市新寧路11號 固體礦產勘查甲級。
青海省有色地質礦產勘查局地質礦產勘查院 西寧市建國路勤奮巷62號 固體礦產勘查甲級;地質實驗測試(岩礦測試)甲級。
青海省核工業地質局 青海省西寧市城西區新寧路2號 固體礦產勘查甲級;地質鑽探甲級;地質實驗測試(岩礦測試、岩土試驗)甲級。
青海省岩礦測試應用研究所 西寧市城西區鹽湖巷15號 地質實驗測試(岩礦鑒定、岩礦測試)甲級。
青海省地質調查院 西寧市南川西路107號 區域地質調查甲級;固體礦產勘查甲級;地球物理勘查甲級;遙感地質調查甲級。
青海煤炭地質一0五勘探隊 青海省西寧市城東區八一中路47號 固體礦產勘查甲級;地質鑽探甲級。
青海煤炭地質勘查院 青海省西寧市城西區商業巷5號 固體礦產勘查甲級。
青海省第一地質礦產勘查大隊 平安縣平安鎮蘭青路 固體礦產勘查甲級。
青海省水文地質工程地質勘察院 西寧市蘇家河灣4號 液體礦產勘查甲級;水文地質、工程地質、環境地質調查甲級。
青海省柴達木綜合地質勘查大隊 格爾木市昆侖南路12號 固體礦產勘查甲級。
青海省第八地質隊 西寧市西川南路116號 固體礦產勘查甲級。
青海省地質礦產勘查院 西寧市城西區勝利路22號 地質鑽探甲級。

㈩ 青海省的礦產分布

(三)礦產資源特點 青海省地域遼闊,地史演化漫長而復雜,經歷了數十億年多期次地殼活動,形成了現今的極其獨特的高原地質特徵, 特殊的地質環境加上優越的成礦條件,形成了極為豐富的礦產資源。 1、我省礦產分布特點 (1)礦產分布不均勻,已發現礦產主要分布於海西、海北、海東、海南四個州(地),其它地區礦產相對較少, 主要原因除成礦條件不同外,與地質工作投入不足,工作程度不夠也有很大關系。 (2)大中型礦床保有儲量占我省礦產保有儲量總量的絕大部分,且以共(伴)生礦產為主。 (3)部分重要礦種貧礦多,富礦少,如鐵、錳、磷、鋁等。 新中國成立後, 我省地勘工作者,在礦產資源調查勘查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 基本掌握了全省礦產資源的分布情況,但受自然條件差、交通條件落後等因素制約,地質工作程度不夠, 多數地質資料屬普查資料,總體說,礦產勘查程度還很低。在全省72.23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還有地質工作空白區,而且已經勘查過的地區,也存在著受過去長期採取單一找礦的工作方式影響,很多重要礦產資源及其找礦線索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或受陳舊成礦理論和落後的技術手段的限制, 使得人們對找礦的認識還很不全面,有待於進一步開展工作,明確找礦方向,掌握成礦規律,提供新的找礦靶區,運用多種新的技術手段, 提高找礦效果,特別是本省已有工業基礎的礦產及國家急缺礦產資源, 為西部大開發建設服務。 2、探明的礦產資源形勢 (1)儲量佔有優勢的礦產資源 已探明的保有儲量在全國佔有優勢的礦產有: 鉀鹽, 佔全國總儲量的百分之96.9;鈉鹽, 佔全國總儲量百分之80.6; 鎂鹽,佔全國總儲量的百分之99; 石棉,佔全國總儲量的百分之64.6; 芒硝,佔全國總儲量的百分之45.5;鋰,佔全國總儲量的百分之83.3; 鍶(天青石),佔全國總儲量的百分之48.6;硼、石膏、天然氣、冶金用石英岩等礦產在全國也佔有重要地位。這些礦產儲量豐富,可以保障國家或本省較長時間的經濟建設需求。 具次一級優勢的有銅、鉛、鋅、鎳、金、石油、煤等,這幾種礦產保有儲量在全國雖不在前幾位,但屬重要的能源、原材料礦產, 資源條件較好,對本省經濟發展具重要影響。 3、具有一定潛在儲量的礦產 主要有鉻、鎢、鉬、銻、銀、磷、螢石、雲母等,這些礦產目前探明的儲量雖然不足或貧多富少,但已知的成礦條件有利,存在較好的找礦遠景。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