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質問題 » 地質剖面圖中白雲岩怎麼表示

地質剖面圖中白雲岩怎麼表示

發布時間: 2021-03-02 05:09:26

A.  白雲鄂博礦田賦礦白雲岩的地質特徵

一、賦礦白雲岩的分布及形態特徵

在白雲鄂博礦區,主賦礦層為灰褐、黃褐色中厚層狀至塊狀白雲岩、含鐵白雲岩,富含稀有、稀土元素,以前認為與寬溝北H8相當,較新資料認為應與H5對比(王輯等,1987;王輯等,1989;張鵬遠等,1993),張鵬遠等(1993)劃為

。下伏(

)灰黑色磷質白雲母片岩、硅質板岩、含磷黑雲母板岩、泥板岩夾灰綠色綠簾綠泥板岩和少量白雲岩,厚385.lm。上覆(

)灰黑色鈉閃斜長片岩、硅質岩、淡綠色條帶狀硅質岩、暗綠色富鉀板岩、富鉀粗玄岩,厚度大於27.1m。賦礦白雲岩東西長達18km,南北寬約2km,礦區白雲岩中部厚500~700m,向四周漸薄,東端僅厚50m,西端厚100m,南端厚100~200m(王輯等,1989)。在寬溝背斜北翼,H1~H4各層均可與白雲鄂博礦區(在寬溝背斜南翼)逐一對比,而賦礦地層H5在北翼為中、薄層灰岩和白雲質灰岩(張鵬遠等,1993)。

賦礦白雲岩中見不到層理構造,在地貌上表現得與具有層理的沉積岩明顯不同,它沒有稜角,山頭呈饅頭狀(圖版9-Ⅰ-2,3,4),其頂底為板岩層,且常為斷層所在位置,而賦礦白雲岩的抗風化能力較強,故均為正地形,現在尚可見的是東接觸帶一帶(圖版9-Ⅰ-3,4)和東介勒格勒(圖版9-Ⅰ-2)等地;前幾年西礦開采前,是幾段連續的山丘。據記載,主礦所在的白雲鄂博山頂是原來這一帶的最高山峰(圖版9-Ⅰ-1)。

二、賦礦白雲岩與下伏砂岩及上覆板岩的關系

筆者等在白雲岩分布的最東端(三號鈮礦體南西山上)見到在白雲岩的中、下部和底部夾有多層砂岩夾層(圖9-1、圖9-2、圖版9-Ⅱ-6,圖版9-Ⅲ-2,3),而在白雲岩的上部夾有黑色板岩夾層(圖9-1,圖版9-Ⅲ-4)。在上覆的板岩層中也可見白雲岩夾層。在白雲岩分布的最西端(阿布達日附近)向斜南翼的探槽(圖版9-Ⅱ-1)中,見白雲岩中夾有多層板岩和少量砂岩(圖9-3,圖版9-Ⅱ-2,3,圖版9-Ⅲ-1)。在主礦北西約2krm處,在近東西向H4砂岩山脊與南側賦礦白雲岩結合的鞍部探槽,可見到從北向南,由砂岩→板岩與白雲岩互層→厚層塊狀白雲岩的漸變關系(圖9-4,圖版9-Ⅱ-4)。在東介勒格勒白雲岩的南側也可見由板岩變為白雲岩(圖版9-Ⅱ-5)。

但是,賦礦白雲岩與板岩的結合部位是一個軟弱部位,常是斷層所在,或者本身就是一個斷層帶。如圖9-3中,就尚可辨別出一些斷層面。因此,在白雲岩的上、下,尚可見有白雲岩成岩牆(枝狀)「侵入」於下伏砂岩或板岩中,有人認為這是與層狀白雲岩一起侵入的岩枝或岩牆,作為白雲岩岩漿成因的重要證據。但,這事實上是斷層帶中的馬石。它以不具有蝕變(霓長岩化)而明顯不同於產於下伏變質岩或砂岩中的碳酸鹽脈(詳見第三章和第十章)。

圖9-1白雲鄂博東接觸帶,三號鈮礦體南西,探槽剖面示意圖

圖9-2白雲鄂博白雲鄂博東接觸帶,三號鈮礦體南西,探槽內白雲岩與砂岩互層素描圖

(a)近底部;(b)中部

圖9-3白雲鄂博西礦西端阿布達日附近向斜南翼,探槽剖面示意圖(白雲岩中夾砂岩和板岩;白雲岩具粒序層理,示地層倒轉)

在主礦和東礦采場也可見到多層板岩夾層夾於白雲岩甚至鐵礦體中。

這些特徵表明,白雲岩與下伏砂岩及上覆板岩是漸變過渡的。

賦礦白雲岩被海西期花崗岩侵入,在海西期花崗岩與賦礦白雲岩的接觸帶可見花崗岩有冷凝邊(圖9-5),表明白雲岩形成於花崗岩侵入之前。

三、賦礦白雲岩內部特徵

賦礦白雲岩總體上呈塊狀(圖版9-Ⅰ-7)、巨厚層狀,地貌上與各向同性岩石的地貌特徵相同(圖版9-Ⅰ-2,3,4)。見不到層理和一般沉積結構構造,正是這種特徵導致有人認為它不是沉積岩。

然而,在風化表面,常可見到清晰的紋層狀構造(圖版9-Ⅰ-5,圖版9-Ⅲ-5)。在顯微鏡下可見:①白雲岩具粒狀結構,晶粒間的接觸界線大多數為彎曲狀,很少是平直的(圖9-6(a);②白雲岩晶粒有粗有細,大小不等;③白雲岩晶粒有泥質、鐵質浸染;④紋層構造表現為白雲石晶粒的層狀排列,晶粒並無波狀消光現象(圖9-6(a)。還見紋層呈彎曲狀,在東礦以東的露頭上可見板岩呈礫塊狀、透鏡狀散布於白雲岩中。這些均與北京西山及腮林忽洞微晶丘宏觀特徵相似。

有趣的是,礦石也有塊狀礦石和紋層狀礦石兩類,紋層狀礦石中表現為不同的礦物成帶狀聚集(圖版9-Ⅰ-6,圖版9-Ⅲ-5、6、7、8;圖9-6(b)、(c)、(d)、(e)。本項目組曾經認為這種紋層狀礦石是由交代作用繼承原生紋層構造形成(章雨旭等,1998b),現在看來,這就是熱水沉積形成的原生紋層。

圖9-5白雲鄂博東接觸帶賦礦白雲岩與海西期花崗岩侵入接觸關素描圖

燧石(或玉髓、碧玉岩)是熱水沉積的典型產物之一。筆者等先後在西礦采坑(圖版6-Ⅰ-5)和東礦(圖版9-Ⅱ-8)等位置見到燧石,並見到氣、水的噴口(圖版9-Ⅱ-7、8)。

孟慶潤(1982)在賦礦白雲岩中已發現有藍綠藻的藻灰結核、菌藻類、孢子和擬串藻絲狀體,化學分析還表明細晶白雲岩中的有機碳可高達0.20%,甚至已經超過了碳酸鹽岩生油岩的標准(0.10%);侯宗林(1989)報道在白雲質大理岩和暗色板岩萃取物中發現有12種氨基酸。

四、上覆板岩特徵

據袁忠信等(1995)研究,上覆板岩為火山沉積岩變質而成。筆者也在板岩薄片的顯微鏡觀察中發現具有玻屑結構。可見1~2mm大小的隱晶質橢球體具同心環狀構造,有可能是微小的枕狀構造(圖9-6(f)。還可見一些褐色彎曲條狀玻屑。

元素定量分析表明,即使在主礦的礦體中心,板岩的礦化也很弱,僅Ba、Pb、Mo、Ce等有富集(表9-1)。而全岩化學分析表明,主要氧化物K2O、Na2O、CaO、MgO、SiO2等的變化范圍卻很大(表9-2),特別是K2O,高者達15.25%和13.14%,而低的僅有2.16%。

表9-1白雲鄂博礦區板岩微量元素(10-6)等離子光譜定量分析

註:由國家地質實驗測試中心測試。

圖9-6白雲鄂博賦礦白雲岩紋層狀構造、條帶狀構造顯微素描圖

表9-2白雲鄂博礦床板岩全岩化學分析(%)

註:前4件樣品由國家地質實驗測試中心測試。後8件樣品在中國科學院開放實驗室——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理化科學實驗中心用XRF方法測量。

五、討論和結論

(1)賦礦白雲岩中間厚四周薄,呈一長透鏡狀,具備微晶丘的形態;它近東西向延長,平行於古海岸線,與台地邊緣微晶丘的特點相符;塊狀白雲岩僅分布於寬溝背斜南翼,這反映了微晶丘嚴格受環境控制的特點。

(2)賦礦白雲岩與砂岩、板岩互層及其中的粒序層理確證了其沉積成因,而其中富含有機質、含有藻類化石、氨基酸及其中的藻紋層構造則表明了其形成與生物作用有關。其巨厚層塊狀構造則表明它與一般沉積成因的白雲岩不同。

(3)與白雲岩互層及上覆的板岩的礦化很弱,而其K2O、Na2O、SiO2等造岩元素的變化卻很大,可能表明其沉積物是多來源的,可能是鹼性火山作用的凝灰質和陸緣細碎屑混合而成。同期的火山作用對微晶丘的發生、發展和死亡有強烈的控製作用:微晶丘內部板岩夾層代表由於火山灰覆蓋而導致微晶丘生長暫停;微晶丘頂部板岩蓋層則代表由於火山灰覆蓋而導致整個微晶丘死亡。

B. 白雲岩的野外詳細描述

白雲岩,是一抄種沉積碳酸鹽岩襲。主要由白雲石組成,常混入石英、長石、方解石和粘土礦物。一般按照顏色、結構、構造、礦物成分、礦化蝕變情況、路線地質等方面進行區別。野外主要是要區分白雲岩與白雲質灰岩即使灰岩的界線,白雲岩通常顏色灰白、灰黃、灰紅色,隱晶-細晶結構、鮞粒結構,石灰岩通常灰黑色,顏色稍深,隱晶質結構。白雲岩遇稀鹽酸不起泡或微弱起泡,石灰岩與酸起泡明顯。

C. 主要實測剖面

本區碳酸鹽岩出露面積1000多平方千米,總厚度近1000m。我們在焦作東北部疙老峪、東倉和葡萄峪分別測制了中下寒武統、中寒武統-下奧陶統和中奧陶統3條剖面,並在北部陵川、晉城一帶測制了寒武-奧陶系輔助剖面4條(圖9)。現選擇焦作地區的3條剖面作一簡單描述。

一、葡萄峪中奧陶統實測剖面(Jy-Ⅲ)

本剖面位於焦作市東北約18km、葡萄峪附近。剖面分兩段測制,下段在溝東(前葡萄峪),上段在溝西(後葡萄峪)。地層傾向南東,傾角10°~15°。出露地層自上而下為:

上覆地層 中石炭統 本溪組

——平行不整合——

中奧陶統 上馬家溝組

53.62m

19薄層殘余泥晶灰質雲岩夾灰黃色團塊狀泥質白雲岩,地貌上形成緩坡 10.08m

18深灰色厚層狀泥晶灰岩 3.73m

17薄層泥質白雲岩和中厚層泥晶雲質灰岩,地貌上形成緩坡 10.26m

16灰黑色中厚層狀泥晶灰岩 12.94m

15灰色薄層微晶白雲岩夾泥晶灰岩,地貌上形成緩坡 16.61m

104.11m

14灰黑色豹皮狀中厚層殘余泥晶生物砂屑雲質灰岩或灰質雲岩 7.57m

13灰黑色中厚層狀粒屑泥晶灰岩夾殘余泥晶灰質雲岩 12.57m

12豹皮狀中厚層泥晶雲質灰岩或灰質雲岩 22.76

11灰黑色中厚層狀生物泥晶灰岩夾豹皮狀灰質白雲岩,含較多頭足類、腹足類等生物化石 61.21m

95.81m

10灰黑色角礫狀去雲化細晶灰岩夾角礫狀含石膏假晶灰質白雲岩及殘余砂屑細晶灰岩、粒屑泥晶灰岩頁岩等,易風化成粉末狀 48.45m

9灰黑夾灰黃色含粉砂泥質微晶雲岩夾角礫狀去雲化細晶灰岩及泥頁岩 11.02m

8含泥灰質微晶白雲岩夾含石膏假晶白雲岩及硅質頁岩 36.34m

中奧陶統 下馬 家溝 組

86.84m

7灰黑色巨厚層波晶灰岩 20.04m

圖9 區域地質和實測剖面位置圖

6淺灰色薄層泥晶雲質灰岩 6.27m

5灰黑色厚層狀泥晶灰岩及泥亮晶生物灰岩 13.78m

4灰黃色薄層含硅泥灰質微晶白雲岩 12.49m

3灰黑色中厚層狀泥晶灰岩夾薄層灰質白雲岩 34.26m

18.93m

2灰黃色紋層狀含泥雲質灰岩。局部呈角礫狀。易風化,地貌上形成緩坡

744m

1灰黃色薄層含陸屑微晶雲岩夾頁岩

平行不整合

下伏地層 下奧陶統 亮甲山組

剖面見圖10。

圖10 葡萄峪中奧陶統實測剖面圖(Jy-Ⅲ)

1 石灰岩;2—雲質灰岩;3—含泥雲質灰岩;4—含生物屑灰岩;5—含生物屑泥灰岩:6—白雲岩:7—含灰質雲岩;8—灰質雲岩;9—角礫狀含石膏假晶灰質雲岩:10—含生物砂屑雲質灰岩;11—含泥質雲岩

二、東倉中寒武-下奧陶統實測剖面(Jy-Ⅱ)

本剖面位於焦作市東北約30km.東倉村附近地層向東傾斜,傾角5°~10°。出露地層自上而下為:

上覆地層 中奧陶統 下馬家溝組

平行不整合

下奧陶統 亮甲山組

76.12m

16青灰色薄層細晶白雲岩 25.05m

15灰色厚層狀中—粗晶白雲岩,易風化 3.93m

14淺灰色中厚層狀含硅質團塊白雲岩,下部粒度較粗,上部粒度變細,硅質團塊由下到上逐漸增多 47.14m

下奧陶統冶里組

94.89m

13厚—巨厚層狀細晶白雲岩 86.08m

12含硅質條帶細晶白雲岩 8.81m上寒武統

52.23m

11淺灰色厚層狀微晶白雲岩 9.22m

10青灰色薄層狀微晶白雲岩夾中厚層狀殘余鮞粒白雲岩43.11m

中寒武統 張夏組

211.29m

9淺灰色巨厚層狀亮晶鮞粒灰質雲岩及殘余顆粒內碎屑灰質雲岩 39.28m

8深灰色間灰黃色花斑狀亮晶鮞粒含雲質灰岩,厚—巨厚層狀。有時含內碎屑和生物碎屑 25.46m

7灰色或粉紅色巨厚層狀殘余鮞粒微細晶白雲岩,風化面呈青灰色 35.73m

6灰黑色中厚層狀亮晶鮞粒灰岩或灰質白雲岩夾亮晶砂屑灰岩 21.59m

5深灰色中厚層狀亮晶內碎屑鮞粒雲質灰岩 21.67m

4深灰色中厚層狀亮晶鮞粒灰岩24.29m

3淺灰色中薄層狀亮晶鮞粒灰岩夾微細晶雲質灰岩 18.67m

2灰黑色中薄層狀亮晶砂屑含雲質灰岩,有時含生物碎屑 24.60m

中寒武統 徐庄組

未到底

1深灰色薄板狀含泥雲質灰岩與薄層含雲泥質灰岩互層、局部含生物、鮞粒及內碎屑 18.78m

剖面見圖11。

圖11 東倉中寒武—下奧陶統實測剖面圖(Jy-Ⅱ)

1—亮晶鮞粒灰岩:2—亮晶鮞粒含雲質灰岩;3—亮晶砂屑含雲質灰岩;4—亮晶生物屑灰岩;5—含泥雲質灰岩;6—亮晶鮞粒雲質灰岩;7—亮晶砂屑鮞粒雲質灰岩;8—殘余鮞粒白雲岩;9—亮晶鮞粒灰質雲岩;10—含泥質雲岩;11—亮晶鮞粒內碎屑灰質雲岩;12—含硅質條帶雲岩;13—白雲岩

三、疙老峪中下寒武統實測剖面(Jy-Ⅰ)

本剖面位於焦作市東北約25km,馬鞍石水庫西側。地層向西傾斜,傾角5°左右。出露地層自上而下有:

中寒武統徐庄組

122.21m

19深灰色中厚層狀亮泥晶鮞粒灰岩夾黃綠色微薄層頁岩或泥質條帶 28.04m

18紫紅色微薄層狀含海綠石細砂岩夾一層1m 厚的灰岩20.02m

17深灰色亮晶砂屑鮞粒含雲質灰岩夾土黃色鈣質粉砂岩或泥岩。斜層理,交錯層理 14.65m

16紫紅色薄層狀含海綠石粉砂岩 12.22m

15亮晶砂礫屑灰岩 2.29m

14紫紅色微薄層狀含海綠石細砂岩夾薄層鈣質砂岩和亮晶鮞粒灰岩44.99m

下寒武統毛庄組

69.36m

13含泥質條帶砂屑泥晶灰岩 41.05m

12淺灰色中層狀泥亮晶鮞粒灰岩,局部含竹葉狀礫屑 17.04m

11紫紅色含鐵泥質粉砂質頁岩 9.24m

10紫紅色亮晶鮞粒灰岩及亮晶砂礫屑鮞粒灰岩2.03m

下寒武統饅頭組

44.56m

9紫紅色含石英粉砂泥灰岩與黃色鈣質泥岩互層,中夾一層0.4m厚的鮞粒灰岩 5.28m

8亮晶鮞粒灰岩和泥晶藻鮞灰岩(豆鮞灰岩) 2.44m

7紫紅色含石英粉砂泥灰岩與土黃色鈣質泥岩互層,夾兩層細砂岩和一層雲質灰岩 36.84m

下寒武統辛集組

61.95m

6紫紅色與灰黃色薄層狀粉砂質、硅泥質雲灰岩或灰雲岩互夾層,局部含較多生物碎屑 50.30m

5土黃色薄層狀硅質頁岩 1.49m

4灰—淺灰色薄層狀含陸屑泥質灰岩 2.97m

3灰—灰黑色紋層狀泥質白雲岩 2.23m

2土黃色薄層狀含鐵泥質泥晶灰岩。底部可見10~20cm鈣質石英角礫岩,礫石為紫紅色石英砂岩 4.96m

平行不整合

下伏地層 元古宇(Pt)

1紫紅色石英砂岩測年10億~14億年,未到底。

剖面見圖12。

圖12 疙老峪中下寒武統實測剖面圖(Jy-Ⅰ)

1—亮晶砂屑灰岩;2—亮晶鮞粒灰岩;3—亮晶鮞粒雲質灰岩:4—泥質灰岩:5—灰質雲岩;6—泥質雲岩;7—鈣質泥岩:8—頁岩;9—石英角礫岩:10—砂岩

D. 什麼是白雲岩

一種沉積碳酸鹽岩。主要由白雲石組成,常混入石英、長石、方解石和粘土礦物。呈灰白色,性脆,硬度小,用鐵器易劃出擦 白雲岩礦石標本痕。遇稀鹽酸緩慢起泡或不起泡,外貌與石灰岩很相似。按成因可分為原生白雲岩、成岩白雲岩和後生白雲岩;按結構可分為結晶白雲岩、殘余異化粒子白雲岩、碎屑白雲岩、微晶白雲岩等。白雲岩含鎂較高,風化後形成白色石粉。較石灰岩堅韌。在冶金工業中可作熔劑和耐火材料,在化學工業中可製造鈣鎂磷肥、粒狀化肥等。此外,也用作陶瓷、玻璃配料和建築石材。
主要成分
主要由白雲石(50%以上)構成的岩石。屬碳酸鹽類岩石,外形似石灰岩,以加鹽酸起泡微弱區別於石灰岩。主要成分為鈣、鎂、硅三種元素。
常見類別
①泥晶白雲岩:由小於0.005 毫米的泥晶白雲石組成,結構均勻,具顯微層理,生物殘體很少,有時可見介形類化石,多為原生白雲岩。
②微- 細晶白雲岩:晶體大小不一,晶形頗佳,外貌頗似砂糖,野外可用砂糖狀白雲岩稱之,往往由其他類型的白雲岩重結晶而成。
③藻白雲岩:與藻灰岩相似,即由藻類化石組成的白雲岩,我國元古代和震旦紀地層中的白雲岩大多屬於此類,可能是原生白雲岩類型。
④生物白雲岩及生物碎屑白雲岩:可見其中的化石殘體,多由生物碎屑灰岩經白雲岩化交代作用而成。
⑤內碎屑白雲岩:根據其中的碎屬大小又可分為礫屑、砂屑、粉屑白雲岩。它們常以夾層的形態見於一般白雲岩層中。形成於淺海上部或潮間帶以上的環境中,其碎屑即由波浪或水流沖擊而成。
⑥鮞狀白雲岩:這是一類次生的白雲岩,即由鮞粒石灰岩經白雲岩化作用而成。
由於其孔隙度較大,常為石油或地下水的理想儲藏層。
成因
就白雲岩的成因而言。從其形成條件而言,可將白雲岩分為三類:
原生白雲岩:原地沉積的白雲岩,是在乾燥炎熱的氣候(28℃~35℃)下蒸發作用而成。鹽度高,水淺(0 ~3 米深的潮汐帶上),PH值高於8.3 的咸化潟湖或海灣中形成,也可在陸上鹹湖中形成,並常伴生有膏鹽層。
成岩白雲岩:在碳酸鈣沉澱過程中,被白雲石交代而成,通常分布不連續,在石灰岩層中呈透鏡體狀或斑塊狀,有時也成層狀分布,延伸一定距離。
次生白雲岩:或稱後生白雲岩,分布局限,常見於斷裂構造帶。

E. cad制圖中土質如何標注

我沒做過,但是我感覺應該是和標注材料做法一樣,如圖。不知道是不是這樣

F. 地質剖面圖的繪制問題

標志層為6. 構造特徵:地層倒轉並發生重疊

G. 理正勘察中白雲岩泥岩互層怎樣描述強風化及中風化

理正勘察中白雲岩泥岩互層怎樣描述強風化及中風化。
1、中等風化泥岩里專可能含屬有砂,抗風化能力強,而強風化泥岩里泥質含量特高,抗風化能力弱,全風化泥岩基本全是泥質。全風化泥岩風化程度高。
2、中風化的岩石是不容易掰開或折斷的,強風化則比較容易折斷。但准確的判斷需要做實驗,確定岩石的單軸強度後,才能判定。最好有地質勘察人員判定。

H. 地質作者原圖的布局和內容

9.1.2.1 地質作者原圖的布局

1:5萬地質作者原圖是地質圖的編稿原圖,由平面地質圖、綜合地層表(綜合地層柱狀圖)、岩石地層(填圖)單元說明及圖例、圖切地質剖面圖、角圖、接圖表等內容組成。有關規定要求,平面地質圖放在中間,平面地質圖圖框外左側從上到下依次擺放綜合地層柱狀圖和角圖,平面地質圖圖框外右側從上到下依次擺放岩石地層(填圖)單元說明、圖例和接圖表,圖切地質剖面圖則放在平面地質圖圖框外下方正中的位置(圖9.1)。

圖9.1 地質作者原圖的圖面布局示意圖

9.1.2.2 地質作者原圖的內容

(1)平面地質圖的內容

地質作者原圖中的平面地質圖放置在圖的中央,其內容有各種地質界線、地質符號、地質代號、地質數據、地貌標志以及其他構造要素等反映客觀地質現象和特徵的要素。

地質界線用規范的線條表示各種地質體之間的接觸界線,包括實測和推測的地層整合接觸界線、平行不整合界線、角度不整合界線。岩漿岩體中的岩相界線;岩漿岩體與圍岩的接觸界線,包括超動、涌動、脈動接觸界線等。變質岩中的混合岩化接觸界線。構造界線主要為實測和推測的各種性質的斷層線、大節理等。此外,圖切剖面線也要繪制在圖中相應部位。

地質代號用規范的代號注記圖中各種地質體,沉積岩層的代號(包括成層有序的變質岩)應包含其年代地層和岩石地層單元;岩漿岩體的代號應包含其年代和單元;成層無序的變質岩的代號應包含其年代和岩石地層單元。

產狀符號用規范的產狀符號繪制在圖中產狀測量的位置。其中原生面理產狀包括地層產狀(傾斜岩層產狀、水平岩層產狀、直立岩層產狀、倒轉岩層產狀)、岩漿岩體中的流面產狀等;原生線理產狀包括岩漿岩體中的流線以及生長線理產狀。次生面理產狀包括片理產狀、片麻理產狀;次生線理產狀包括拉伸線理產狀、皺紋線理產狀、交面線理產狀等。此外,對於斷層面產狀以及岩漿岩體侵入界面產狀也要用規范符號注記在相應斷層線和侵入界線上。

重要樣品和化石符號用規范的樣品和化石符號繪制在圖中採集樣品處。

地質數據其中包括各種地質產狀數據注記在相應的產狀符號處;各種測年數據以及測年的方法也要標記在相應的位置處。

岩性花紋測區內出露的岩漿岩體需用規范的岩性花紋符號進行注記;此外,對於一些非正式填圖單元,也可用岩性花紋符號標記在裡面。

地貌標志其中包括岩溶地貌的標記,如溶蝕窪地、漏斗、溶洞等;湖泊和冰川地貌的標記,如湖積階地、現代冰川、冰斗、冰蝕U 形谷、凍土界線等;火山地貌的標記,如火山口、熔岩谷、熔岩被等;河谷侵蝕地貌的標記,如河谷侵蝕階地及梯級、沖擊扇、洪積扇等。

水文符號主要為泉水類型及其分布情況,包括溫泉、冷泉、礦泉、上升泉、下降泉等,用規范的符號標記在圖中相應的位置。

地質災害符號包括滑坡、泥石流、地震等,用規范的符號標記在圖中相應的位置。

(2)綜合地層表的內容

綜合地層表又稱綜合地層柱狀圖,放置在平面地質圖圖框外的左邊。綜合地層柱狀圖是選取一個合適的比例尺,按測區出露的所有地層由老到新自下而上水平疊置起來,放在一個豎直柱子中,只列地層,不列岩漿岩。地層柱中所有地層要根據其岩性特徵分別繪上岩性花紋,並用規范的符號來標記各個地層之間的上下接觸關系(如整合、平行不整合、角度不整合)。在地層岩性柱的左邊要標明年代地層系統(界、系、統)以及岩石地層系統(群、組、段),以及地層柱中相應岩石地層單元的代號。在地層岩性柱的右邊要標記各個岩石地層單元的厚度(包括群的厚度、組的厚度和段的厚度)。此外,還需在地層岩性柱的右邊介紹各個岩石地層單元內的生物地層特徵、沉積相等內容(圖9.2)。

圖9.2 綜合地層柱狀圖示例

如果測區地跨不同地層分區,則需要將不同地層分區分別繪制綜合地層表,並加以文字說明。

(3)岩石地層(填圖)單元說明的內容

放置在平面地質圖圖框外的右邊。它是以一個表格形式,按測區出露的所有地層由老到新自下向上列出年代地層(系)和岩石地層填圖單元(組、段)。表格的左側第一列為年代地層「系」,其後為岩石地層填圖單元(組、段)的代號。各個岩石地層填圖單元之間的接觸關系用規范的線條符號來標記。在表格的右側,用文字說明岩石地層填圖單元(組、段)的名稱,並將各個岩石地層填圖單元的岩性組合特徵在其後邊加以敘述(圖9.3)。

圖9.3 岩石地層單元說明示例

(4)圖例的內容

放置在平面地質圖圖框外的右邊,岩石地層(填圖)單元說明之下。圖例內容要全面,應該包含地質圖、圖切地質剖面圖、綜合地層柱狀圖的所有內容和圖式說明。圖例內容包括:

(a)岩性花紋,作者原圖中所出現的所有岩石類型的花紋符號;

(b)各種線條,包括地質界線、角度不整合界線、平行不整合界線、推測地質界線-實測地質界線;

(c)構造要素,包括斷層性質、推測斷層、實測斷層;

(d)地貌、水文、地質災害等。

圖例為按規范大小的長方形方框,從左到右,從上到下排列。它們的排列還應遵循岩性→地質線條→地貌的順序。

在岩性及其花紋圖例的排列中,按沉積岩→岩漿岩→變質岩的順序排列。在沉積岩圖例中則按碎屑岩(粗→細)→碳酸鹽(粗→細、簡單→復雜、灰岩→白雲岩)順序放置。在岩漿岩圖例中按岩體活動時代由新到老排列,同一時代的岩漿岩體還要按從酸性→中性→基性→超基性的順序排列。

在地質界線圖例排列中,按照地質界線→構造要素的順序。地層接觸地質界線圖例按實測→推測地質界線→整合→平行不整合→角度不整合界線排列。岩漿岩體接觸界線圖例則按超動→涌動→脈動接觸界線的順序排列。

在構造要素圖例的排列中,按斷層→產狀的順序放置。在斷層圖例中則按斷層類型→斷層性質的順序排列。斷層類型圖例按脆性斷層→脆-韌性斷層→韌性剪切帶的順序排列;而在斷層性質圖例中按正斷層→逆斷層→平移斷層的順序排列。產狀圖例按正常岩層產狀→倒轉岩層產狀→流面產狀→線理產狀→劈理產狀的順序排列。

在地貌等其他圖例的排列中,按地貌→水文→地質災害的順序放置。

(5)圖切地質剖面圖的內容

地質作者原圖需要附有一幅或多幅切過圖區主要構造的剖面圖,放置在平面地質圖圖框外的下方。它(它們)與平面地質圖相結合,有助於人們從三維空間去認識和恢復圖區內地質構造的形態特徵、組合特徵、產狀特徵。圖切剖面線應橫跨全區,盡量全面反映測區地層、構造面貌,圖切剖面圖的剖面線方向一般要求垂直或盡量垂直所切過地區的地層走向線方向和構造走向線方向。剖面線在平面地質圖上的位置用一細線標出,剖面線兩端註明剖面代號,例如,A-B。剖面圖的放置應遵循北端放在左邊,北西和南西端也放在左邊;南端放在右邊,北東和南東端也放在右邊的原則。

圖切剖面圖的比例尺與平面地質圖的比例尺一致,但剖面圖除了水平比例尺外,還要有垂直比例尺,垂直比例尺標注在剖面兩端豎直的直線上,然後在豎直線上註明海拔高程數。

(6)角圖的內容

角圖一般放置在平面地質圖圖框外的左側綜合地層表的下方或放置在平面地質圖圖框外的右側圖例下方的的空白地方。角圖是一種地質認識模式圖,是對測區地質現象的綜合概括或理論認識的升華,可根據測區地質特色進行選擇。例如,在沉積岩區可選作地層格架圖、沉積模式圖、沉積環境變化圖等;在岩漿岩區可選作岩漿侵位模式圖、岩漿演化模式圖、構造-岩漿演化模式圖等;在構造方面,可選作構造格架-柵狀圖、構造模式圖、構造演化序列圖、地質構造演化模式圖等。

(7)接圖表的內容

放置在平面地質圖圖框外的右側圖例下方或角圖下方的空白地方。其內容為以測區圖幅為中心畫出一矩形框,並繪制出其上、下、左、右相鄰的8個圖幅的矩形框,在這9個圖幅的矩形框內分別注記各個圖幅的名稱和分幅編號。

(8)作者原圖的其他內容

包括平面地質圖外框上方正中擺放的圖名、圖幅編號;平面地質圖外框下方正中擺放的數字比例尺和線條比例尺;平面地質圖外框上方右側擺放的秘級;平面地質圖外框下方左側擺放的責任人員;平面地質圖外框下方右側擺放的制圖單位、測圖時間和地理底圖的有關信息等。

I. 求地質剖面圖中的圖例,大蝦門幫幫餓。。。。。。

給我郵箱,發圖例給你。

J. (10分)讀某地地層剖面示意圖,完成下列問題。 (1)該地層剖面圖中的地質構造有   ;在

(10分)
(1)斷層下上( 描圖略。提示:箭頭相背)(3分)
(2)溝谷。右側的P層受外力的侵蝕作用更強烈。(2分)
(3)G、N、A(1分)
(4)O層或E、H層。石灰岩地區受到含有二氧化碳的水的溶蝕和沉積作用。(2分)
(5)大理岩板岩(2分)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