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套平原的地質構造是什麼
A. 陰山山脈的地質地貌
陰山山脈是中國北部東西向山脈和重要地理分界線。橫亘在內蒙古自治區中部及河北省最北部。介於東經106°~116°。西端以低山沒入阿拉善高原;東端止於多倫以西的灤河上游谷地,長約1000公里;南界在河套平原北側的大斷層崖和大同、陽高、張家口一帶盆地,谷地北側的壩緣山地;北界大致在北緯42°,與內蒙古高原相連,南北寬50~100公里。
陰山山脈是東西走向。屬古老斷塊山。西起狼山、烏拉山,中為大青山、灰騰梁山,南為涼城山、樺山,東為大馬群山。長約1200千米,平均海拔1500~2000米,山頂海拔2000~2400米。集寧以東到沽源、張家口一帶山勢降低到海拔1000~1500米。主峰呼和巴什格,海拔2364米。
山地南北兩坡不對稱,北坡和緩傾向內蒙古高原,屬內陸水系。南坡以1000多米的落差直降到黃河河套平原,是斷層陷落形成的。山地大部分由古老變質岩組成,在斷陷盆地中有沉積岩分布。煤藏豐富。石拐溝煤礦已開采,為包頭市鋼鐵公司及發電廠提供燃料。北坡的白雲鄂博蘊藏豐富的多金屬礦和稀土金屬。
陰山山脈在呼和浩特以西的西段地勢高峻,脈絡分明,海拔1800~2000米,最高峰呼和巴什格山位於狼山西部,海拔2364米。山與山之間的橫斷層經流水侵蝕形成寬谷,為南北交通要道,山脈主體由太古代變質岩系和時代不一的花崗岩構成,在兩側及山間盆地內有新生代地層。南坡與河套平原之間相對高度約千米,經長期流水侵蝕,現代山脈邊緣已較地質構造上的斷層邊緣向北後退10~30公里。山前和山谷兩側普遍發育有多級階地。山脈北坡起伏平緩,丘陵與盆地交錯分布,相對高度50~350米,丘間盆地沿構造線呈東西向分布,盆內沉積有白堊系,第三系地層,上覆第四系厚層砂質粘土。源於陰山的河流橫切丘陵,支流極少,河床寬坦,現代水流級不相稱。
呼和浩特以東的東段海拔一般在1500米左右,地形紊亂,主要有蠻□山,蘇木山,馬頭山,樺山等。在集寧,張北一帶被玄武岩覆蓋,部分地區的熔岩台地已被侵蝕切割成平頂低山和丘陵。低山和丘陵間盆地內有白堊紀,第三系和現代沉積。盆地間的嶺脊低而寬,相對高度300~500米,有些盆地中心集水成湖,較大者如岱海,黃旗海,安固里淖,察漢淖等。
B. 河套平原為什麼不是盆地
陰山山脈與鄂爾多斯高原間的斷陷沖積湖積平原。位於內蒙古自治區西南部,回北至陰山南麓,答斷層崖矗立於平原之北,界線明顯;南到鄂爾多斯高原北緣的陡坎,由於庫布齊沙漠散布,界線較模糊;西與烏蘭布和沙漠相連;東及東南與蠻汗山山前丘陵相接。介於北緯40°10′~41°20′,東經106°25′~112°。 東西長約500公里。南北寬20~90公里,面積約2.6萬平方公里。行政區劃包括呼和浩特和包頭兩市的大部,巴彥淖爾市的南部,伊史昭盟的北部和烏蘭察布盟的小部分地區。
黃河在甘、寧、內蒙古、陝、 晉5省區境內形成馬蹄形大彎曲,這一大彎曲的北部,亦即白於山(陝北)以北,賀蘭山以東,陰山以南,蘆芽山(晉西北)以西的地區稱為河套。這一地區黃河兩岸的平原稱為河套平原,西南起自寧夏回族自治區中衛縣的沙坡頭,東北到內蒙古自治區清水河縣的喇嘛灣,可分為銀川(寧夏)平原、後套平原和前套平原(又稱土默特平原)3部分。 一般稱河套平原僅包括前套和後套平原。
C. 讀河套平原周邊地區圖,完成5、6題.河套平原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斷裂下陷、流水堆積B.斷裂抬升
A、根據圖中復的信息,分析:從制地質構造上來說,兩側地塊相對抬升,河套平原斷裂下陷,形成地塹構造;再經黃河帶來的泥沙沉積而成,故正確;
B、根據圖中的信息,分析:從地質構造上來說,兩側地塊相對抬升,河套平原斷裂下陷,形成地塹構造,故不符合題意;
C、河套平原斷裂下陷形成地塹構造後,再經黃河帶來的泥沙沉積而成,故不符合題意;
D、根據圖中的信息,分析:從地質構造上來說,兩側地塊相對抬升,河套平原斷裂下陷,形成地塹構造,故不符合題意.
故選:A.
D. 江漢平原與河套平原的地理環境差異 地理位置,氣候條件,土地條件方面說明
都是河流沉積地形,江漢平原為溫帶大陸型氣候。下次再回答。沒准備好。
E. 陰山被稱為河套平原守護神的原因是什麼
陰山山脈 (Yin Mountains ,Yin Shan)。 中國內蒙古自治區中部山脈,東西走向,包括狼山、烏拉山、色爾騰山、大青山等。山頂海拔2000米—400米。集寧以東到沽源、張家口一帶山勢降低到海拔1000米—500米。山地南北兩坡不對稱,北坡和緩傾向內蒙古高原,屬內陸水系。
南坡以1000多米的落差直降到黃河河套平原。山地大部由古老變質岩組成,在斷陷盆地中有沉積岩分布。煤藏豐富。石拐溝煤礦已開采,為包頭鋼鐵公司及發電廠提供燃料。陰山北部的白雲鄂博蘊藏豐富的鐵礦和稀土金屬。包頭與白雲鄂博間建有鐵路。陰山山地位於溫帶半乾旱區與乾旱區。西部的狼山尤為乾旱,大青山較為濕潤。山坡低處為草地,中部有櫟、榆、樺等樹種。陰坡在2000米處有矮曲林。
陰山山脈是中國北部東西向山脈和重要地理分界線。橫亘在內蒙古自治區中部及河北省最北部。介於東經106°~116°。西端以低山沒入阿拉善高原;東端止於多倫以西的灤河上游谷地,長約1000公里;南界在河套平原北側的大斷層崖和大同、陽高、張家口一帶盆地,谷地北側的壩緣山地;北界大致在北緯42°,與內蒙古高原相連,南北寬50~100公里。
陰山山脈是東西走向。屬古老斷塊山。西起狼山、烏拉山,中為大青山、灰騰梁山,南為涼城山、樺山,東為大馬群山。長約1200千米,平均海拔1500~2000米,山頂海拔2000~2400米。集寧以東到沽源、張家口一帶山勢降低到海拔1000~1500米。主峰呼和巴什格,海拔2364米。山地南北兩坡不對稱,北坡和緩傾向內蒙古高原,屬內陸水系。南坡以1000多米的落差直降到黃河河套平原,是斷層陷落形成的。山地大部分由古老變質岩組成,在斷陷盆地中有沉積岩分布。煤藏豐富。石拐溝煤礦已開采,為包頭市鋼鐵公司及發電廠提供燃料。北坡的白雲鄂博蘊藏豐富的多金屬礦和稀土金屬。
陰山山脈在呼和浩特以西的西段地勢高峻,脈絡分明,海拔1800~2000米,最高峰呼和巴什格山位於狼山西部,海拔2364米。山與山之間的橫斷層經流水侵蝕形成寬谷,為南北交通要道,山脈主體由太古代變質岩系和時代不一的花崗岩構成,在兩側及山間盆地內有新生代地層。南坡與河套平原之間相對高度約千米,經長期流水侵蝕,現代山脈邊緣已較地質構造上的斷層邊緣向北後退10~30公里。山前和山谷兩側普遍發育有多級階地。山脈北坡起伏平緩,丘陵與盆地交錯分布,相對高度50~350米,丘間盆地沿構造線呈東西向分布,盆內沉積有白堊系,第三系地層,上覆第四系厚層砂質粘土。源於陰山的河流橫切丘陵,支流極少,河床寬坦,現代水流級不相稱。
呼和浩特以東的東段海拔一般在1500米左右,地形紊亂,主要有蠻□山,蘇木山,馬頭山,樺山等。在集寧,張北一帶被玄武岩覆蓋,部分地區的熔岩台地已被侵蝕切割成平頂低山和丘陵。低山和丘陵間盆地內有白堊紀,第三系和現代沉積。盆地間的嶺脊低而寬,相對高度300~500米,有些盆地中心集水成湖,較大者如岱海,黃旗海,安固里淖,察漢淖等。
氣候特點
山脈南北兩側的景觀和農業生產差異顯著。山南年均溫5.6~7.9℃,10℃以上活動積溫為3000~3200℃,無霜期130~160天,山北分別為0~4℃,900~2500℃,95~110天。山南風小而少,年均風速小於2米/秒,山北風大而多,年均風速4~6米/秒。年降水量東經110°以東,南北相差70~100毫米;東經110°以西,南北年降水量都很小,只差25毫米左右。在農業生產上,山南為農業區,山北為牧業區,山區為農牧林交錯地區。
陰山山脈還是中國季風與非季風區的北界,屬溫帶半乾旱與乾旱氣候的過渡帶。西部的狼山尤為乾旱,大青山較為濕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