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質問題 » 四川是什麼地質

四川是什麼地質

發布時間: 2021-01-23 09:08:16

1. 四川盆地的地質特點

四川盆地是我國具有代表性的中新生代沉積盆地,喜馬拉雅運動使之發生褶皺內變形。野外觀察和容深部探測資料表明,褶皺及與之相伴的斷裂通常在3~5千米的深度上消失,為典型的淺層構造。上下層位構造形態的不協調現象是沿軟弱層位發生滑脫作用的結果。盆地內的地震活動性比四川西部活動構造區明顯減弱,僅有的幾個中強地震震例表明,它們具有震源淺、震級低,烈度高且震中位置與背斜構造關系密切的特點。

2. 四川的地質結構

看是在什麼位置,位置不同地質有變化

3. 四川哪些地質災害多發為什麼

四川最容易發生:地震,滑坡,泥石流.
因為四川處於四川盆地和青藏高原的過渡內地帶,也就是第容一二級階梯的交界處,所以地殼不穩定.加上四川在喜瑪拉雅地震帶的邊緣,而喜瑪拉雅地震帶是世界第二大的地震帶,因此四川發生地震的幾率就要相對大些.
四川盆地絕大部分屬於風化地貌,岩層不穩固.四川又屬於溫帶海洋性氣候,夏季高溫多雨,雨季較集中,因此夏季雨水對岩層的沖刷強烈.第二個原因是傳統的生產和生活模式使得植被受到嚴重的破壞,更不能穩定住山上的沙土和細石,一旦受到夏季雨水的沖刷就隨著雨水順流而下,形成了山體滑坡和泥石流.

4. 就是詳細的描述四川地質從古到今的演變歷史!各個地質時期四川的相關地質情況!

你這個也太泛了,我覺得還是推薦你看個書吧,去看萬天豐寫的中國大地構造學綱要,那裡面什麼都有,如果打上來我要累死了.

5. 四川的地質特點,

四川是全國地質災害最重的省份之一。因處在青藏高原和四川盆地過渡帶, 受地形、地貌、地質構造條件和暴雨、地震等誘發因素頻發影響, 使之成為地質災害的多發區、易發區。汶川大地震更是給四川和全國帶來巨大損失和傷害。本文分析了四川地質災害的主要特點,提出了一些初步的防治措施和建議。

一 四川地質災害的主要特點:

(一) 地質災害分布廣,頻繁發生

四川省的地質災害在地域分布的總體格局是西部多於東部,且具有點多、面廣、規模大、成災快、暴發頻率高、延續時間長的特點。災害發生盆周山地多於盆中,河谷多於平壩,工程活動頻繁區多於工程活動稀少區。

據部分統計, 全省現具有一定規模, 造成危害的崩塌、滑坡約10萬余處, 泥石流溝3000餘條,危及120餘座縣市所在城區和800多個鄉、鎮,500餘家工廠、礦山的安全。每年造成的損失達數億元, 2007年全省21個市(州)都有不同程度的地質災害發生,災害類型仍以滑坡、崩塌、泥石流災害為主,因地質災害傷亡200多人人,直接經濟損失達6億多元。

(二) 礦山地質環境問題日漸突出

四川省是一個礦業大省,近年來不合理開采造成的礦山地質環境惡化有明顯的上升趨勢, 給礦山企業及當地居民的生產和生活造成了巨大的影響。

由於礦山不合理開采引起了崩塌、滑坡, 地表水及地下水疏干, 地表開裂、礦碴泥石流等災害, 如1995 年眉山大洪山芒硝礦在開采過程中, 因其回風巷道穿過了頂板芒硝淋溶帶致使地表水及地下水疏干,造成礦區附近余居民缺水;1995 年宜賓維興鎮在採煤過程中,關刀岩坡頂發生地表開裂,形成塌陷帶,前緣發生大規模崩塌。

(三)人類活動加劇了地質災害的頻繁發生

隨著四川省各項建設事業的迅速發展,特別是近年來在基礎設施建設中投資力度加大,交通能源、水利、城建等帶動了社會經濟的發展, 但同時對自然生態環境的影響也日益加深,特別是地質環境的破壞所造成的災害也更加嚴重。 由於大量建設的挖方、填方形成人工高陡邊坡,造成邊坡失穩、誘發滑坡、崩塌或形成危岩並導致老滑坡的復活。

(四)季節特徵明顯

降雨是誘發地質災害的主要因素。四川省內降雨集中分布每年的5-10月, 佔全年降雨量的70%左右。大量的降雨入滲、浸潤、軟化岩土體,降低斜坡的穩定性。據統計幾乎所有的地質災害暴發均與暴雨及長時間降水有關,特別是泥石流的發生更與降雨關系密切。

(五) 地質災害造成水土流失日益加劇

地面的剝蝕、侵蝕作用,必然要造成大量的水土流失。造成水土流失的最嚴重的侵蝕形式以表層滑坡、崩塌、泥石流為主,主要分布在基岩裸露的斜坡、陡坡地帶, 雖然它的總的水土流失、侵蝕面積所佔比例不大, 但其危害嚴重。

四川省泥石流發生程度高,大、特大規模泥石流的發生是造成省內水土流失的一個重要方面。嚴重的泥石流活動區,土壤年侵蝕模數接近3000立方米/平方公里,強大的侵蝕作用使得溝谷和岸坡重力作用不斷加劇,山地環境退化,森林植被破壞,並致使泥石流多發區失去調節氣候、涵養水源、調節洪水和保護水土的能力,水土流失現象也隨之加劇。

二、四川地質災害防治措施

1、生物治理措施

生態環境的變化是促使地質災害發生的主要原因之一。 近年來岷江上游大渡河中上游、安寧河上游、雅礱江及金沙江中下游、嘉陵江中上游地段因森林砍伐、開山採石、采礦等活動對原始植被及自然邊坡造成嚴重破壞,從而導致一系列地質災害的發生。為此須採取相應的生物治理措施,恢復生態環境以達到有效地控制和減少地質災害發生的目的。

生物治理的措施主要包括:封山育林,恢復植被,提高自然水土保持能力;對陡坡旱地退耕還林,恢復森林植被,減少人類工程活動對坡體自然平衡的破壞;禁止任意採石取土,破壞丘陵和山地地表,防止水土流失及地質災害的發生。

2、工程治理措施

(1)防治滑坡的主要措施:消除和削弱地表水及地下水對滑坡形成的影響,採用攔截、 護坡、堵塞方法防止地表水入滲;修建排水溝、滲井等排走滑體內地下水;增大滑體的抗滑力,阻止滑坡的形成,如修擋土牆、抗滑樁或錨拉抗滑樁;改善坡體形態,消除隱患,可採用後緣減載、前緣載入等方法;改良坡體岩土體性質,提高強度,增大穩定性。可採用灌漿、 錨固、釋水等方法。(2)防治崩塌的主要措施:修建護坡、護牆、人工削坡等消除小型崩塌隱患;疏導地表水和地下水,減緩沖蝕及侵蝕(3)防治泥石流的主要措施:攔截、滯流,修建攔砂壩、 攔渣壩,設置停淤場,減弱泥石流的動力作用;減少物質流通,疏導下游;設置排導槽,約束水流,改善溝床平面, 抑制泥石流暴發。總之,對地質災害的防治,應從多種因素的角度出發綜合考慮,採取生物治理與工程治理相結合的手段才能取得良好的治理效果。

三、四川地質災害防治建議

1、加強地質災害防治組織領導、明確工作職責

地質災害防治工作涉及到社會經濟的多方面,需在各級政府的統一協調指揮下才能有效的減輕地質災害損失。國土、氣象、城建、水利、交通等部門密切配合、通力合作、互通情報,確保省、市、區縣之間的信息暢通,達到上情下達、下情上報,及時掌握雨情、水情、災情,為制定地質災害防災預案和防治措施提供正確依據。

2、認真貫徹執行有關政策法規、宣傳地質災害知識

認真貫徹執行國家和省市相關法律法規,結合本地實際,劃定地質災害易發區和重要地質災害隱患點。位於易發區內或重要地質災害點附近的單位和群體,要建立地質災害日常監測制度,並按照有關要求隨時上報災害發展情況,接受上級主管部門監督檢查。

四川地質災害分布范圍廣、發生頻繁、危害嚴重,地質災害防治工作艱巨。提高全民地質災害預防意識和知識水平是重要而有效的防災減災途徑,通過廣播、電視、宣傳材料、宣傳欄和發放防災明白卡等方式,加大地質災害防治基本知識的宣傳力度,進一步提高群眾的防災減災能力和地質環境保護意識。

3、開展地質災害調查,編制地質災害防治規劃

地質災害防治工作是一項長期的任務,查清地質災害發育分布和危害情況,編寫地質災害防治規劃,是進行地質災害防治的基礎,具有指導意義。

開展地質災害調查與區劃,並通過對各縣、區地質災害資料的綜合研究,根據地質災害防治的投入水平,編制地質災害防治規劃,指導今後的地質災害防治工作。按照地質災害的危害程度、輕重緩急,分批分期安排治理,使地質災害防治工作能夠有序進行,以取得最大防災減災效果。

4、完善各項制度,增強應急反應能力

各縣區要擬定本行政區域的突發性地質災害應急預案,落實各項職責。進一步完善地質災害防治值班制度、險情巡視制度和災情速報制度。成立地質災害防治組織機構,實行值班、帶班制度,並按照有關要求隨時上報災害發展情況,向社會公布地質災害報警電話,接受社會報警和監督。及時掌握地質災害信息。一旦出現地質災害險情,快速組織搶險救災、災民安置、災害防治、重建家園等工作,以減輕地質災害損失,逐步變被動救災為主動防災減災。

5、加強建設用地地質災害評估、杜絕人為誘發地質災害的發生

人類工程經濟活動對地質環境的改造作用強烈,大規模挖山填溝可能誘發地質災害,必須認真做好建設用地的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工作非常重要。存在地質災害隱患的建設場地須進行專門的治理,防止誘發新的地質災害。

6、設立地質災害防治專項資金

將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列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在年度發展計劃和財政預算中安排一定數量的地質災害防治專項資金,建立重要的資金支持系統,確保地質災害應急處置、勘查設計、治理等工作的及時順利進行。

6. 四川的地質結構是什麼

盆地嘛..因為青藏高原的運動! 交界與四川盆地低壓! 而在地質比較薄弱的地方釋放了能力形成地震! 不屬於意外現象!

7. 四川雅安北是什麼地質地貌總聽到自然災害多

四川雅安位於復川西高原與制四川盆地交界地帶,即青藏高原與四川盆地的交界處。所以雅安地區高差大,地質斷裂發育,多地震、滑坡等地質災害。西部的邛崍山脈是夏季風的迎風坡,多地形雨。素有"天漏"之稱。加上坡陡谷深易導致泥石流災害發生。

8. 四川的地質構造是怎樣的

四川地質構造復雜多樣,它跨中國三大構造域:西部是特提斯-喜馬拉 雅構造專域,東部屬屬濱太平洋構造域,北部為古亞洲構造域。四川境內東、西 部構造分帶明顯,大致以北川-汶川-康定-小金河為界,該界以東為揚子 准地台(台區),以西是松潘-甘孜褶皺系和三江褶皺系(槽區)。此外, 瑪沁、略陽、城口、房縣一帶以北屬秦嶺褶皺系。 東部揚子准地台基底具雙層結構,下構造層為結晶基底,由康定群及其 相當岩群組成,同位素年齡 19 — 29.5 億年。上構造層是褶皺基底,由會理 群及其相當岩層組成,同位素年齡 8.5 - 17.0 億年。西部槽區也發現上構造 層岩群,如恰斯群,它與會理群相似。東部台區的蓋層是上震旦統-中三疊 統,屬海相地台型沉積。西部槽區的震旦系-三疊系為冒地槽型沉積。 各類構造形態及空間分布,東西兩部明顯不同。台區川中為舒緩斜、穹 隆與向斜,川東為梳狀褶皺,川東南是垛狀褶皺,川西北為短軸褶皺。西部 槽區構造線多為北西和北北西向,或呈向南凸出的弧型褶皺。

9. 四川省的地質地貌構造

分為川西北高原和川西山地兩部分。川西高原與成都平原的分界線便是今雅安的邛崍內山脈,山脈以容西便是川西高原。川西北高原地勢由西向東傾斜,分為丘狀高原和高平原。丘谷相間,谷寬丘圓,排列稀疏,廣布沼澤。川西山地西北高、東南低。根據切割深淺可分為高山原和高山峽谷區。川西高原上群山爭雄、江河奔流,長江的源頭及主要支流在這里孕育古老與神秘的文明。

10. 四川的地質結構是什麼 地震為什麼會影響四川!與地形有關系嗎千百年難遇一次 這是為什麼

盆地嘛..因為青藏高原的運動!交界與四川盆地低壓!而在地質比較薄弱的地方釋放了能力形成地震!不屬於意外現象!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