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質問題 » 白銀市有哪些地質勘察院

白銀市有哪些地質勘察院

發布時間: 2021-03-01 22:55:54

1. 甘肅省白銀市平川區地質研究簡史

一、地理概況

刀棱山地區位於甘肅省蘭州市東北部地理坐標104°48′-104°55′,北緯36°41′-36°48′,國際分幅編號為J-48-114-D(1:50000),行政規劃隸屬白銀市平川區。平川區是靖遠煤業公司所在地,煤礦資源極為豐富,是甘肅省重要煤炭工業基地之一。

該區屬溫帶大陸性半乾旱氣候,年降水量平均250毫米,年蒸發量1700多毫米;最高氣溫(7月)高於30℃,最低氣溫(1月)可低於-25℃;日溫差可達18℃-20℃;春季是風季,風力一般為5-6級,最大風力可達8級,風向以北西向及北東向為主。

二、區域地質概況

測區大地構造位置位於北祁連山加里東造山帶東段,祁連山褶皺系是橫貫中國中部呈近東西向的秦祈昆巨型褶皺系的組成部分之一,北祁連山加里東造山帶是祁連山褶皺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地質歷史中經歷了漫長復雜的構造演化歷史,元古宙時期經歷裂解匯聚和強烈地變形;顯生宙早古生代板塊離散聚合和溝-弧-盆體系及蛇綠岩縫合帶形成;晚古生代陸內板塊演化的斷塊差異升降;中生代多次激發性的斷塊運動,由斷陷而形成一系列北西向山間盆地和山前拗陷,這些盆地的生成和發展與與祁連山構造運動有密切的關系,特別是與青藏高原大幅度隆起有關。

三、地層

測區主要出露的地層有志留系、泥盆系、石炭系、二疊系、三疊系、侏羅系。以石炭系、二疊系、侏羅系出露最好。

四、構造

測區經歷過數次構造運動,褶皺、斷裂構造分布廣泛,尤其是由中生代岩系組成的褶皺非常發育,其主要特真:

一)褶皺

1、 加里東期褶皺,多為復向斜和復背斜,規模巨大,其長度可達幾十公里至上百公里,大致顯平行排列。

2、 海西-印支期褶皺,均屬開闊不對稱褶皺,其方向性不強,並多見短軸背斜。

3、 燕山期褶皺,均屬開闊的平緩褶皺,以向斜為主,核部產狀水平。

二)斷層

測區內斷層相當發育,主要有走向斷層和斜向斷層兩大類型。

1、 走向斷層,大都屬逆斷層,規模巨大,延長可達50公里以上,控制著測區內地殼的基本構造骨架。

2、 斜向斷層,均顯平移性質,與區域構造線大體正交,規模不大,一般不及5千米。

三)節理

區內節理構造在不同時代,不同岩性的地層中均有發育。

五、地殼演化

測區古生代以來的歷史分為:早古生代階段、晚生代階段以及新生代三個階段。

1、 早古生代(加里東期)

測區早古生代的地質記錄主要出露於測區北部,據研究,時代為早志留紀,並認為早古生代是本區構造強烈活動時期,岩漿活動頻繁,並伴有區域變質作用和強烈褶皺作用,反映了祁連山經歷了一個由大陸裂開到大洋化到洋盆擴張到俯沖消減再到溝、弧、盆體系形成和完善再到洋盆收縮閉合最後到碰撞造山的全過程。

2、 晚古生代

由於祁連運動從根本上改變了測區乃至整個祁連山褶皺系的大地構造屬性,使測區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發展演化階段。

3、 中、新生代

測區在印支運動後,地殼發展又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時期。從這時期:構造的活動性又開始增強,印支運動造成三疊系與侏羅系間的明顯角度不整合;其次燕山運動造成中生界的褶皺及各系間的不整合接觸。除此之外,中、新生代的斷裂活動也較發育。

六、礦產

1、煤,主要煤系地層為石炭系和侏羅系。

2、陶土礦,主要陶瓷原料。

3、石灰石。

2. 甘肅省有色金屬地質勘查局白銀礦產勘查院怎麼樣

簡介:甘肅省抄有色金屬地質勘查局白銀礦產勘查院隸屬於甘肅省有色金屬地質勘查局,始建於1959年11月,為科研型正縣級國有地勘事業單位,主要從事礦產地質勘查開發、水文地質、環境地質、工程地質與岩土施工、地球物理化學勘查、測繪工程、岩礦分析測試、計算機成圖等。

3. 白銀市白銀區人文環境介紹,包括人口數量,民族等。還有白銀區的地質狀況,如岩層、斷層、地殼構造。

白銀區,位於黃河中上游、甘肅腹地,是白銀市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是中國重要的有色金屬基地之一和甘肅省重要的能源化工基地,素以「銅城」聞名遐邇。區域總面積1372平方公里。現轄王峴、強灣、武川3鄉、四龍、水川2鎮和人民路、公園路、工農路、四龍路、紡織路5街道,有45個行政村,31個社區,總人口27.78萬人。

白銀區位於甘肅中部、白銀市西部,黃河上游中段,地理坐標介於北緯36°14′38
〃至36°47′29〃、東經103°54′24〃至104°24′55〃之間。西與蘭州市皋蘭縣接壤;南臨黃河,與榆中縣青城鄉及靖遠縣平堡鄉隔河相望;東與靖遠縣劉川鄉毗鄰;北與景泰縣中泉鄉為界。轄區東西長約47公里,南北寬約60公里,總面積1372平方公里。地處隴西黃土高原西北邊緣,地形總趁勢西北高,東南低,平均海拔1946.5米。
銀區屬中溫帶大陸性乾旱、半荒漠氣候區,總的氣候特點是四季分明,光照充足,乾旱多風,降雨稀少。多年平均氣溫8.07℃,日極端最高氣溫37.3℃,最低氣溫-26℃。年均降水量198毫米,年均蒸發量1997.1毫米。太陽年均輻射量141千卡/平方厘米。累年平均大風日數51.6天。年均無霜期183.8天。
境內有豐富的自然資源。已探明的金屬和非金屬礦藏有銅、鉛、鋅、金、銀、錳和石灰石、石英石、長石、芒硝、沸石、麥飯石等30多種。鳳凰山有色金屬開采業,有文字記載的歷史可追溯到宋代。600年前的明代,白銀廠采礦工人最多時達3000多人,有"日出斗金"之說。"白銀"這個響亮的名字,那時已傳遍整個西北。
白銀區
白銀區水電資源充足。黃河流經境內38公里,總裝機容量180萬千瓦的黃河"小三峽"工程進展順利,其中裝機容量30萬千瓦的大峽水電總廠建成並網發電。
白銀區交通極為便利。南鄰蘭州,北通寧夏、內蒙,西經河西走廊直達新疆,東連隴東。包蘭鐵路貫穿境內,3條國家級公路、2條省級公路和鄉村公路縱橫交錯,四通八達。白蘭高速公路建成通車,市區距蘭州中川機場僅70公里。
人口民族

白銀區是漢族聚居、少數民族散雜居的地區,有漢、回、滿、蒙、土家、苗等22個民族,總人口27.78萬人,其中城市人口20.92萬人,農村人口6.86萬人。除漢族以外的21個少數民族人口4817人 ,佔全區總人口的1.73%。區內有道教、佛教、伊斯蘭教、天主教和基督教五個宗教,除道教之外,其他各教均系國際性的宗教。

4. 甘肅省有色金屬地質勘查局白銀礦產勘查院

這單位不錯,待遇還行!

5. 甘肅省白銀市白銀礦田深部及外圍銅多金屬礦普查

(1)概況

勘查區位於甘肅省白銀市。區內礦區地處青藏高原和黃土高原結合部,海拔1700~2000米,相對高差200~300米。勘查區距白銀市區15千米。蘭包鐵路、國道109線和白蘭高速公路從市區通過,有礦山公路與市區相通,交通便利。區內屬溫帶乾旱、半乾旱大陸性氣候,冬夏溫差較大。

2013年,甘肅省有色金屬地質勘查局白銀礦產勘查院開展了勘查工作,勘查礦種為銅、鉛、鋅、金、銀等多金屬,工作程度為普查,2013年勘查資金7020萬元。

(2)成果簡述

礦床為火山岩型塊狀硫化物礦床。主礦體埋深661.5米,長800米,礦床類型為火山岩型塊狀硫化物礦床,白銀公司有成熟的選冶技術,此類礦石選冶性能良好。

白銀廠礦田小鐵山礦床VII線礦體剖面圖

1—坡積層;2—石英片岩;3—石英鈉長斑岩;4—石英角斑岩;5—石英角斑凝灰熔岩;6—石英角斑凝灰岩;7—千枚岩;8—中酸性凝灰千枚岩;9—花崗斑岩脈;10—塊狀銅鉛鋅礦;11—塊狀含銅黃鐵礦;12—浸染狀銅鉛鋅礦;13—浸染狀銅礦

共新增(333+334)類銅鉛鋅金屬量53.73萬噸,其中:銅金屬量13.95萬噸,鉛+鋅金屬量39.78萬噸;品位Cu 0.54%~1%,Pb+Zn為8%~10%。

(3)成果取得的簡要過程

2013年,甘肅省有色金屬地質勘查局白銀礦產勘查院開展了勘查工作,2013年施工竣工18個孔,總米數21841米,未經評審。

6. 哪位了解甘肅白銀市西北礦冶研究院的情況呀主要是研究生的工資待遇和獎金福利什麼的多謝

研究生見抄習期半年,見習期工襲資2100元/月,轉正後工資2600~2800元/月,年底績效根據參加項目多少,前三年1~5萬(前三年原則上不低於6W元/年,公司這樣說的),三年後3~5萬,但要看哪個科室,主體科室一般就是這樣,當然有幅度的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