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州杏山地質公園怎麼去
Ⅰ 鄧州市杏山地質公園的自然景觀
鄧州杏山地質公園位於南秦嶺褶皺帶的東段,是揚子地台北緣台緣凹陷帶與回南秦嶺褶皺帶的接答合部位,緊鄰丹江口水庫及南水北調中線渠首閘,大地構造位置特殊,地理位置優越。園內以地質遺跡、地貌景觀為主體,屬北方典型、稀有的喀斯特地貌,有岩溶窪地、溶洞、溶溝、石芽、泉水、水體和地原古生物、倒轉褶皺地質構造遺跡等景觀,具有較高的科學性、觀賞性和良好的自然屬性,井融合了山寨園林、名勝古跡(楚長城遺址)、地質工程遺址(隧道)等底蘊豐厚的人文景觀。
Ⅱ 鄧縣哪裡好玩旅遊景點
鄧州復好玩的地方也挺多的:
有《岳陽樓制記》誕生地——花洲書院,美麗鄉村——習營,省級地質公園——杏山,省青少年政治教育基地——編外雷鋒展覽館,道教文化展示點——東頂,佛教勝地一一因緣寺,名勝古跡一一鄧塔,見證鄧州悠久歷史的天下鄧氏第一陵一一吾離陵及鄧氏春秋園。
在建和計劃建設的景區有:鄧西湖景區,解放戰爭登城突破口景區,磚城牆拱門景區,湍河渡槽景區,台灣村景區,天後宮景區,仲景苑景區,張巡祠景區,八里崗遺址景區,百里長的湍河國家濕地公園等。
你可能感興趣的地方還有: 西清真寺,月牙池,閣老墳,太子崗,人民公園等等。
網友【人海輕舟】為你整理報到
2019年秋天於三孔橋農貿市場
Ⅲ 鄧州杏山機場在哪裡
想要知道這樣一個杏山劇場,他具體的位置在哪裡?可以通過電子地圖了解一下他詳細的信息。
Ⅳ 鄧州市杏山地質公園的地理環境
在朱連山東抄面的清泉溝,襲西面的格提寺均見涌水泉出露。山上的落水洞、喀斯特溶洞與喀斯特湧泉相互連通,落差120米—130米。朱連山峰頂向東向西各有楚長城古建築,長城寬1.2米—1.5米,高2米左右,由薄層灰岩砌築而成。長城內側常見城堡、兵營、練兵場等建築殘垣。
Ⅳ 鄧州東站的鄧州旅遊
鄧州旅遊獨具特色。鄧州市建置較早,屬中原歷史文化名城,歷史悠久,專文化積淀豐厚屬,考古發掘七、八千年前的新石器時代遺址達20處之多,有文字記載鄧州歷代為國、郡、府、州、郡、縣、市治所所在地,故地上地下文物蘊藏很豐富。
鄧州文物古跡甚多,現有國家4A景區一處,國家級濕地公園一處,市級文物保護單位93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4處,有太子崗、八里崗、黑龍廟等仰韶文化、龍山文化遺址;穰、涅陽、冠軍、安眾、樂城、臨湍等古城遺址;秦漢墓群,南北朝彩色畫像磚;福勝寺塔、花洲書院、鄧國侯吾離陵等名勝古跡;漢華表、金元碑等珍貴文物。北宋名臣范仲淹曾任鄧州知州,在花洲書院寫下了千古名篇《岳陽樓記》。1985年5月,在福勝寺塔下地宮中發現的金棺、銀槨、舍利子等稀世珍寶,更是輝映鄧州。
花洲書院(國家4A景區)
湍河國家濕地公園 (國家級)
杏山地質公園(省級地質公園)
鄧國春秋園 (全球鄧氏華人尋根祭祖聖地)
台灣村(阿里風情園)
福勝寺景區 (北宋千年寶塔)
清真西寺
汲灘陝山會館
編外雷鋒團展覽館 (紅色旅遊勝地)
八里崗遺址
習氏宗祠等
Ⅵ 鄧州的旅遊景點
鄧州旅遊獨具特色。鄧州市建置較早,屬中原歷史文化名城,歷史悠久,文化積淀豐厚,考古發掘七、八千年前的新石器時代遺址達20處之多,有文字記載鄧州歷代為國、郡、府、州、郡、縣、市治所所在地,故地上地下文物蘊藏很豐富。
鄧州文物古跡甚多,現市級文物保護單位93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4處,有太子崗、八里崗、黑龍廟等仰韶文化、龍山文化遺址;穰、涅陽、冠軍、安眾、樂城、臨湍等古城遺址;秦漢墓群,南北朝彩色畫像磚;福勝寺塔、花洲書院、鄧國侯吾離陵等名勝古跡;漢華表、金元碑等珍貴文物。北宋名臣范仲淹曾任鄧州知州,在花洲書院寫下了千古名篇《岳陽樓記》。1985年5月,在福勝寺塔下地宮中發現的金棺、銀槨、舍利子等稀世珍寶,更是輝映鄧州。
杏山地質公園
鄧州市杏山地質公園位於河南省鄧州市西南約50公里處,緊鄰丹江水庫南水北調渠首,面積32.5平方公里。公園以朱連山主峰為中心,海拔469.7米,有東西長3750米,南北寬2600米的無人區。公園地質景觀及自然景觀為原始狀態,形成石林、石丘、溶洞、溶巢景觀。
鄧州市杏山地質公園是2002年12月經南陽市人民政府同意,建立的省級地質公園。杏山地質公園包括杏山岩溶景區、劉山水庫景區、寨堡生態景區和禹山寨景區三個部分,是一座集岩溶地貌、典型底層剖面和地質構造為主,水體為輔、人文和生態相互輝映的綜合性公園。該地質公園屬北方典型稀有的喀斯特地貌,有岩溶窪地、溶洞、溶溝、石芽、泉水、水體和地原古生物、倒轉褶皺地質構造遺跡等景觀,具有較高的科學性、觀賞性和良好的自然屬性,並融合了山寨園林、名勝古跡(楚長城遺址)、地質工程遺址(隧道)等底蘊豐厚的人文景觀。在朱連山南北兩側各有一個規模較大的岩熔窪地,在窪地南部邊緣有多個岩溶漏斗(落水洞),漏斗向下數米,為互相連通的喀斯特溶洞,溶洞內有石鍾乳、石筍等鈣質沉積物奇觀。在朱連山東面的清泉溝,西面的格提寺均見涌水泉出露。山上的落水洞、喀斯特溶洞與喀斯特湧泉相互連通,落差120米—130米。
花洲書院
花洲書院位於鄧州古城東南隅,是一所歷史悠久、聞名遐邇的千年學府。書院系北宋著名政治家參知政事范仲淹因推行「慶歷新政」失敗被謫知鄧州後,為造就人才而創建。慶歷六年(1046年),范公應摯友滕子京之邀,在花洲書院揮毫寫下了膾炙人口、中外傳頌的《岳陽樓記》。范公「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名句遂成為天下之千古絕唱,花洲書院也隨之名暢海內外。「一代師承百世馨」。
當年范公興學重教,培育英才之舉,如日月經天,江河行地,功垂千秋,師「憂樂」精神傳千古,繼往開來譜新篇。古老的學府踏著歷史的腳步,伴著改革的大潮,迎來了新世紀的春天。鄧州市委、市政府以弘揚范公「憂樂」精神為先導,以創建豫西南中等城市為目標,以發展鄧州經濟為根本,作出了修復花洲書院的決策。這是一項繼承歷史文化傳統,加強精神文明建設的德政工程,必將惠及當今,澤被後世,因而得到了社會各界的一致擁護和支持。
花洲書院修復工程於二〇〇二年四月一日奠基啟動。已對遊人開放。工程面積為8.4萬平方米,包括春風閣、春風堂、藏書樓、先聖殿、覽秀亭、範文正公祠、名人館、百花洲、碑林、碑廊、盆景園、南大門、花洲游園等建築和景點。工程建設源於歷史但高於歷史,工程富有內涵和文化品位。
台灣村
台灣村即鄧州市張村鎮上營村,全村2300多人,約60%為台灣高山族後裔,已經在此居住了300多年。鄧州「台灣村」聚居台灣同胞數量之多、歷史之久,在祖國大陸絕無僅有。清康熙七年(公元1668年),黃廷將軍隨鄭成功收復台灣之後,率十萬大軍投誠清朝,他在帶兵進京途中,受命沿路屯墾,最後的5個營在鄧州扎營。依那思羅、迪摩達奧、安篤斯且、安達依魯等5位兵將隨軍屯墾後,各娶當地漢族女子為妻,並分別改為漢姓陳、周、蔡、黃、林。在300多年漫長的歲月中,五姓後裔繁衍壯大,但他們有些風俗習慣一直沒有改變,最終形成了今天的「台灣村」。
福勝寺塔
福勝寺塔位於鄧州市區十字街西南50米處。為七級八角仿閣樓式磚塔。平面呈八角形,塔門向南,高38.28米。塔身全部用青磚壘砌,內外壁面用白灰漿勾縫,內部用紅粘土粘合。塔身自下而上逐層遞減,外廓剛柔適度,造型優美,有明顯的宋塔特色。河南省古代建築保護研究所修葺該塔時發現地宮。經報經國家文物局批准,於1988年7-8月進行了發掘。通過發展。在地宮中發現金棺、銀槨及佛骨、佛牙、舌利子等28件稀世珍寶,蜚聲海內外,對研究古代的科技史、藝術史、宗教史、建築史等均具有重要學術價值。
清真西寺
清真西寺始建於明,清道光四年重修,原有房屋28間,佔地1000多平方米,另有石碑8通,木製匾額21塊,明未遭兵焚。清道光二年(1736年)和道光四年(1825年)進行了重修。幾經滄桑,現有禮拜堂、望月樓和卷柵9間,是伊斯蘭教寺院中特有的建築,為向訇觀看月亮出沒,宣讀聖書、齋戒時使用的地方。整個建築雕龍畫棟,八角玲瓏,頗具匠心。禮拜殿、望月樓、卷柵三者以勾連搭式之法組合在一起,緊緊相連,給人以寬敞肅穆之感,現歸鄧州市伊斯蘭教協會管理。
汲灘陝山會館
汲灘陝山會館位於城東20公里的汲灘鎮中學校院內。是外地旅鄧商人聚會議事的地點。也用來敬神感靈,祈福禳禍,交流信息,接待商人和停放貨物的地方。明清時期,鄧州經濟活躍,在鄧州興建的會館有15處之多,在這些會館中,以汲灘的「陝山會館」最講究。
會館內有大殿、拜殿、戲樓、鍾樓、鼓樓、春秋樓及石牌坊等,氣勢雄偉,巍巍壯觀。汲灘鎮緊靠湍河,又是趙河入湍處,且東邊與新野的上庄、王集鄉毗鄰。全鎮地處平原,地勢平坦。湍河自西由後灣入境,趙河自北由李窪入境,至後灣匯入湍河,東流折向南,過刁堤入新野縣境。在清代湍河水深,汲灘鎮是鄧州水路貨運的集散地,非常繁華。因此,陝山會館當時經濟是很活躍的,有大批商賈集此地。
現存的陝山會館,中線上有卷棚三間,大殿三間。大殿兩側各有陪房兩間,構成一個整體,全系磚瓦結構。主房全出前、後檐,歇山式。卷棚進深8.7米,長11.6米,高7米;前有月台,月台高0.5米,寬4米,長9.5米;大殿進深11.6米,高8米,陪房進深6.5米,長7.2米,高5米。卷棚與大殿間有近2米的間隔,房檐相接,顯得緊湊,建築高大雄偉,結構嚴整,保護較好。
編外雷鋒團展覽館
編外雷鋒團展覽館由中央軍委副主席、國防部長遲浩田題寫館名,該旅遊景區總佔地面積277畝,其中:綠地面積189畝,道路廣場面積88畝,總投資1700萬元。
整個設計以展覽館為主體,周圍種植樹木、草坪,前面以「一河兩湖」為襯托,北與「兩山」相呼應,西南設置為小型文化廣場,形成以河湖、假山、廣場為景點,以園路、小橋為線,以草坪、紀念林為面的點、線、面相結合,高低起伏、錯落有四季有花的園林觀。
吾離冢遺址
吾離冢遺址位於鄧州市東南2公里處,又名「五離冢」,傳為春秋時期鄧侯吾離冢,為鄧州市第一冢。1957年被原鄧縣人民政府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對於鄧國吾離之鄧姓,在唐代的《元和姓纂》中載:鄧,「曼姓,殷時候國也。春秋時,鄧侯吾離朝魯,後為楚文王所滅,子孫以國為氏。」綜上所述,鄧州為鄧國故地,鄧姓源於鄧州。
《辭源》稱:春秋時,鄧侯吾離,子孫以國為氏,所以吾離應是中原鄧姓人的祖先。吾離朝魯那一年,楚武王已在位三十六年,楚武王夫人鄧曼,計算起來,應是吾離的女兒,鄧祁侯的妹妹。吾離死後,子孫以國為氏,以鄧為姓,故吾離是鄧姓人的始祖。
吾離在任期間,勵精圖治,發展農桑,鼓勵冶鐵鑄造,「鄧師鑄劍」曾聞名天下,又廣泛與列國建交,鄧國曾一度崛起,屹立於列國之林,是鄧國歷史上一位有作為的國君。吾離逝後,葬於今鄧州東南吾離冢村,距今二千六年多年,他的墓是鄧州古墓中有名字的最早的一個。所以稱之為「鄧州第一冢」。
八里崗遺址
八里崗遺址是新石器時代的古文化部落遺址,坐落在河南鄧州市東約3公里處湍河南岸八里崗西北的坡狀高崗上,距今約6800年,文化層厚3-5米,面積近九萬平方米。八里崗遺址1957年發現並被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1993年3月28日及1994年12月25日,《中國文物報》先後兩次在顯要位置作了專題報道,1994年《華夏考古》雜志發表了發掘簡報,並被評為1994年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之一,轟動國內外。
2000年9月25日,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三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001年6月25日,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Ⅶ 鄧州市國土資源局
鄧州市國土面積2369平方公里,轄28個鄉鎮(辦、區)、592個行政村,170萬人,244萬畝耕地。1988年撤縣建市,1989年被國務院確定為對外開放城市,1993年被國務院確定為改革開放特別試點市,2004年被省委、省政府確定為重點擴權縣(市)之一。鄧州是全球華裔「鄧姓」發源地、醫聖張仲景故里,是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的渠首市、丹江口水庫庫區市、國家糧食核心主產區,中原速生楊樹生產加工基地市。
劉剛 黨組書記、局長
劉國偉 黨組副書記、主任科員
黃彥鵬 黨組成員、副局長
常吉朝 黨組成員、副局長
李彥濤 黨組成員、紀檢組長
李定岑 主任科員
劉剛簡介:鄧州市人,男,回族,生於1959年10月,中共黨員,大專學歷;1975年8月參加工作,先後在市公安局、組織部、外貿局工作;歷任鄧州市東城辦事處副主任,鄧州市委事務局局長,鄧州市發展計劃委員會黨組書記、主任,鄧州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黨組書記、主任;2008年4月至今,任鄧州市國土資源局黨組書記、局長。
【機構設置】鄧州市國土資源局位於鄧州市北環路988號,現有幹部職工330人,其中,行政編制15人,事業全供編制101人,事業自收自支編制210人,機關設辦公室、用地科、規劃科、市場科、耕保科、地籍科、財務科、審計科、黨辦室、信訪科、人事教育科、紀檢監察室、後勤科、法制科、督查科、土地事務所、測繪科17個科室;設鄧州市國土資源局城區分局、鄧州市土地監察大隊、鄧州市人民政府地租徵收處、鄧州市礦產資源管理委員會辦公室、鄧州市土地開發整理中心、鄧州市土地儲備中心、鄧州市杏山地質公園管理處7個局屬單位;設穰東、構林、趙集、十林、張村、張樓、九龍、彭橋、孟樓、腰店、汲灘、都司、劉集國13個國土資源所(國土資源中心所)。
【土地資源】鄧州市耕地244萬畝,其中基本農田保護面積為217.5萬畝,保護率為89.1%。2006年,鄧州被確定為全國116個基本農田保護建設示範區之一,連續12年實現了耕地的占補平衡。2010年度被市委、市政府評為市級文明標兵單位,目標管理工作先進單位。
【耕地保護】全面實行了耕地保護目標責任制、基本農田三級保護責任制和年度考核制、鄉鎮長耕地保護離任審計制、村級耕地保護協管員聘任制等制度,將全市244萬畝耕地保有量和217.5萬畝基本農田保護指標層層分解落實,並納入鄧州市政府對各鄉鎮辦區年度目標考核體系,實行嚴格獎懲。切實強化部門聯動機制,明確國土、農業、財政、審計、司法和紀檢、監察等部門在耕地保護中的責任和義務,通力協作,實現耕地保護責任社會化。結合第二次土地調查和土地利用規劃修編成果,在確保162693.42公頃(24萬畝)耕地和145000公頃(217.5萬畝)基本農田不減少、用途不改變、質量有提高的前提下,優化土地利用的空間布局,彰顯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對耕地保護的調控和指導作用。建立健全補充耕地儲備制度和補充耕地驗收標准,切實加強建設用地補充耕地項目的管理,通過農用地整理、建設用地整理和未利用地的開發利用,全年補充耕地11000畝,不但保證了耕地的占補平衡,且耕地數量穩中有升。
【三項整治和土地整理】2010年10月15日~2011年1月15日,鄧州市開展了為期3個月的土地「三項整治」工作集中行動,復墾土地23680畝。桑庄、白牛、穰東3個土地整理項目提前完成。桑庄等(2)個鄉(鎮)土地整理項目為2007年度河南省新增費有償使用土地整理項目,建設規模2125.87公頃,投資總額3667.23萬元,新增耕地78.37公頃;白牛等(2)個鄉土地整理項目為2009年度河南省新增費有償使用土地整理項目,建設規模2336.8公頃,投資總額4292.51萬元,新增耕地77.52公頃;穰東等(3)個鄉(鎮)土地整理項目為2009年度河南省新增費有償使用土地整理項目,建設規模942.68公頃,投資總額1735.09萬元,新增耕地28.83公頃。桑庄等(2)鄉鎮土地整理項目於2010年4月,穰東、白牛兩個新增費投資土地整理項目於2010年10月均通過南陽市國土資源局、省國土資源廳驗收。
【國家、省市重點項目用地】2010年,共上報審批用地19批次,面積7517.7畝,涉及城鄉建設項目158個,主要有內鄧高速公路、南水北調移民安置點項目、鄧州市陽光油脂項目、永泰棉紡項目、裕豐復合肥項目、中醫院項目、保利廣場項目、鄧州市花洲建材項目、內鄉牧原養殖公司飼料廠、河南省南陽市220千伏鄧州南輸變電工程、鄧州市新引資項目激光切割機廠等,申報建設用地批次及面積位居南陽市第一。完成衛片執法補辦建設用地手續報件11個批次,面積2824.3畝,降低了鄧州市市衛片執法違法佔地比例,避免了2010年的15號令實施後的首次違法用地問責。
【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修編】按照《河南省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綱要》(2006~2020)的要求,科學進行市鄉兩級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修編,使本輪土地規劃與城市規劃、產業集聚區規劃和其他相關規劃相銜接。結合土地開發整理專項規劃和掛鉤規劃,為各鄉鎮今後工業和新農村建設留足空間,並順利通過省、市驗收和批復。鄧州市作為縣級代表在省規劃修編工作經驗交流會上作了典型發言。
【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按時歸還了2009年掛鉤周轉指標750畝;2010年,上報掛鉤項目共16個鄉(鎮)、19宗地,面積391畝,涉及新農村用地15宗,鄉鎮企業用地4宗,均得到河南省國土資源廳批復。鄧州市被河南省確定為全省掛鉤現場會發言試點縣市。
【集約節約用地】2010年,盤活存量土地,供地總量95.4794公頃,其中,2008年以前批而未供12.9419公頃;2009年省政府批准6個批次未供建設用地37.8423公頃;2010年省政府批准3個批次未供52.6589公頃,已供應43.383公頃。超額完成南陽市局下達的30公頃目標任務。大力開展標准化廠房建設,2010年標准化廠房建設面積98550平方米。
【保障性住房用地供應】供應保障性住房建設用地5.133公頃(合77畝),規劃建築面積78750平方米,所供應土地可滿足2010年度鄧州市1575套保障性住房的用地需求。
【第二次土地調查】2010年,先後完成了農村外業調查、資料庫建設和基本農田上圖14.413萬公頃工作,農村土地調查成果經河南省國土資源廳和國土資源部審核驗收通過;城區地籍更新調查工作,調查面積為23.2平方公里,共投資150.8萬元,完成了平面控制測量和權屬調查工作;鄉鎮政府所在地地籍調查工作,共投資173.4萬元,調查范圍為全市25個鄉鎮辦政府所在地建成區,調查面積34平方公里。
【地籍管理】規范土地登記程序,加快登記進程,使鄧州市土地登記工作實現規范化、制度化。集體土地所有權應發證數568本,實發數557本,發證率98.1%;集體土地使用權應發證數373000本,實發數319000本,發證率85.5%。地籍檔案管理工作,嚴格按照土地登記有關規定,實行公開查詢制度,為廣大人民群眾提供了快速、便捷的服務。
【礦產資源概況】鄧州市礦產資源主要有固體礦產、水汽礦產和地質遺跡資源。境內共發現各類礦產19種,已探明儲量的3種,固體礦產為非金屬礦產。
固體礦產主要有河砂、石灰岩和花崗岩。河砂多分布於湍河,趙河少量,主要為河床沖洪積淤砂,儲量大於35000萬立方米。石灰岩,主要分布在杏山、禹山一帶,總面積73平方公里,總遠景儲量12.9億噸,其中杏山南坡勘探B+C級儲量2584萬噸,杏山北坡勘探B+C級儲量1.1億噸。花崗岩,分布在羅庄吐谷山,主要為花崗岩石料和飾面花崗石,兩者共生,上部為花崗岩石料,中深部為飾面花崗石,勘探程度低,僅做過普查,踏勘遠景總儲量超過1.5億立方米,飾面花崗石普查D+E級儲量511.91萬立方米,遠景儲量大於5000萬立方米。
水汽礦產有地下水、礦泉水和地熱水。地下水水量豐富、水質良好,可采量1.249億立方米/年;礦泉水為優質鍶、偏硅酸復合型飲用礦泉水,單井自流量9.5~12立方米/小時;地熱水溫度40度左右,單井涌水量30~40噸/小時。
【礦產資源整合】2010年,按照《河南省礦產資源勘查開發整合總體方案》和《南陽市重點礦種開發整合總體方案》要求,編制了《鄧州市礦產資源開發整合方案》,將鄧州市發展投資有限責任公司杏山董營水泥用灰岩礦和鄧州市花洲水泥建材有限公司杏山董營水泥灰岩01、02段礦整合為一個采礦權,整合礦區數達到100%。做好礦山儲量動態監測工作,轄區內11個礦山企業都按要求編制了2010年度儲量動態監測報告,轄區內甲類礦產礦山儲量動態監測率達98%。
【礦產資源勘查、開發活動的監督管理】整頓和規范礦產資源開發秩序,綜合運用法律、經濟和行政手段,全面整頓和規范以石灰岩礦、花崗岩礦、河砂礦為重點的礦產資源開發秩序,使無證開采、亂采濫挖、浪費破壞礦產資源、嚴重污染環境等違法行為得到全面遏制;越界開采、非法轉讓探礦權采礦權等違法行為得到全面清理;礦山安全事故及破壞生態環境現象明顯減少。按照《南陽市國土資源局關於開展2010年度探礦權檢查的通知》(宛國土資〔2010〕44號)文件要求,對轄區內2個探礦權進行實地勘查,杜絕以采代探,轄區內勘查持證率達100%。
【地質災害防治】2010年,有效開展地質災害防治,編制了《鄧州市2010年度地質災害防治預案》,強調了公安、安監、水利、國土、民政等部門在地質災害防治工作中的職能職責;與礦山企業簽定了地質災害防治管理責任書,向礦山所在地村、組、居民發放防災明白卡和避險明白卡;雨季向礦山企業及附近居民發警示簡訊100餘條;開展「4·22世界地球日」地球知識科普活動,提升廣大公民的地質環境保護意識;繼續搞好城區15個井點的地下水位、水溫監測工作,發布了鄧州市地下水水情通報。
【杏山地質公園建設】完成了博物館、主題碑、旅遊步道的建設,並通過南陽市局組織專家對杏山地質遺跡保護項目的檢查驗收,地質公園建設已具備開園揭碑條件。
【執法監察】2010年,全面落實村級土地保護協管員制度,在全市592個行政村聘請了耕地保護協管員,構建了市、鄉(鎮)、村耕地保護網路體系。全年共查處土地違法違規行為514起,其中消滅萌芽狀態7起,依法查處507起,立案507件,共拆除違法建築48起,面積近2萬平方米,到期結案466起,正在查處41起,發現率、制止率和處置率均達到上級要求水平,國土資源違法案件發現立案率達100%以上,結案率達92%。
【衛片執法檢查】2010年,為做好迎接土地衛片執法檢查工作,4月17日起鄧州市開展了加強耕地保護嚴厲打擊違法違規用地集中行動。2009年度,鄧州市土地衛片監測圖斑185個,涉及土地219宗,佔地3456.77畝。通過整改,調整農業結構用地35宗489.1畝,補辦用地手續98宗1290.93畝,拆除復耕土地32宗117.62畝,年度違法用地佔用耕地面積佔新增建設用地佔用耕地面積的3.8%。
【信訪工作】全年進京訪24起106人次、赴省訪6起8人次,以上30件信訪案已按期結報,結案率達到100%。全年共收到上級交辦(轉送)京信6件、省信2件、南陽信8件、南陽電話6件,均按期辦結,結案率達到100%。本級年度受理信訪事項122起562人次,結案118件,結案率達到96%,辦結件的群眾滿意率達到90%,達到規定標准。接聽12336和62190377兩部舉報電話3000餘次,接受群眾咨詢2000餘人次。
【財務管理】嚴格執行國土資源管理的各項收費政策,足額徵收國土資源各項規費。2010年協調解決上年遺留款385萬元;掛牌出讓國有土地使用權4宗19.4584公頃,總價款為2.8915億元,凈收益約合1.53億元;全年徵收國有土地收益租金192萬元。
【基礎測繪】建立了鄧州市GPS+2單基站和D級GPS大地控制網。積極申報「數字城市」推廣項目試點,2010年6月鄧州市被國家測繪局列入「2010年數字城市地理空間框架建設推廣計劃」全國六個縣市之一。
【隊伍建設】切實履行「舉旗幟、抓班子、帶隊伍、促發展」的要求,在全系統深入開展了以「學習型、創新型、服務型、廉潔型」為內容的「四型機關」創建活動,國土資源管理隊伍不斷壯大,基礎工作進一步夯實,人員由256人擴充到目前的330人,解決了多年來存在的人員編制遺留40人,安排系統內幹部職工子女30人。全系統新購置車輛28輛、電腦40台,有力支持了動態巡查、重大土地整理項目實施和辦公自動化工作。
【國土所建設】在穰東、張樓、汲灘等13個鄉鎮設立國土資源中心所,採取新建與購置相結合、以新建為主的辦法,籌資1500萬元,強力推進基層鄉所規范化建設,13個國土資源中心所在全省率先全部達標。
【電子政務】配置了國土資源管理主幹網,建立了局域內網,有力支持了動態巡查、建設用地審批、土地供應、重大土地整理項目實施和辦公自動化工作。
【推行陽光行政】實施政務公開和承諾服務制度,就用地報批、信訪調處等群眾普遍關注的事項,鄭重做出承諾,廣泛接受社會各界監督。在建設用地報批、土地登記發證、地產交易等工作上,實行「窗口式」辦公,「一站式」接待。2010年,國土局行政審批服務中心窗口工作被評為河南省優質服務窗口,「紅旗窗口」和「巾幗文明崗」,工作人員被評為「服務標兵」。
(楊桂麗)
Ⅷ 鄧州市杏山地質公園的公園作用
鄧州杏山地質公園為人們提供了一個集人文、地質觀光景觀和生態環境保護回為一體的具有較高答科學品位的科研科普、旅遊度假、文化娛樂等多功能的生態園區,在水土保持、防洪減災、調節小氣候、凈化空氣、涵養水源、改善生態、保護水源地環境不受污染等方面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Ⅸ 想知道: 南陽市 鄧州市杏山國家地質公園 在哪
在杏山辦事處.距市區還有20多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