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質問題 » 地質微量元素通過什麼方法測得

地質微量元素通過什麼方法測得

發布時間: 2021-03-01 15:39:12

A. 微量元素怎麼測

不是每個寶寶都必須補鈣的,鈣補多了寶寶會不長個。 如果寶寶是母乳喂養, 媽媽可以吃回一些答鈣,這樣寶寶也能吸收到,而且安全。 維生素和微量元素也不是多多益善的,如果補充不當會引起中毒,如果想給寶寶補,可以帶寶寶先去醫院化驗一下血,一定要驗血,驗頭發是不準的。這樣才能對症下葯。如果寶寶不是缺的很嚴重,可以在食物上多下功夫,最好還是食補! 寶寶從四個月去社區打針時會發一種D丸,是促進鈣吸收的,你家寶寶沒吃嗎?我記得是每個月四丸,連吃四天,連吃四個月,可以預防佝僂病,再說現在天暖和了,可以帶寶寶去外面曬曬太陽。 你寶寶已經6個月,可以多添加輔食了,可以給寶寶多吃一些乳酪和小蝦米,鈣含量非常高。

B. 誰知道現在用哪種測試法可以測「岩石中的微量元素」哪裡有這種儀器呀,,求高人指點……

嘿!這找地質科研單位和院校啊,中國有五大礦物檢測中心就是干這事的。就看你離誰近了。 很多元素不是單一儀器就可測出來的,這可先要看你測的是什麼元素了。

C. 土質里的微量元素到哪裡可以檢測

土壤中中微量元素檢測指標一般為硼、錳、鐵、銅、鈣、鎂、硫、氯、硅、鋅等元素
只要是有相關資質的第三方檢測機構都是可以檢測的。

D. 用哪些方法可以測定微量元素在植物體內的分布與吸收

如果是植物的,還要看吸收分布的話,首選方法就是"放射性同位素示蹤法"

同位素示蹤法基本原理和特點

同位素示蹤所利用的放射性核素(或穩定性核素)及它們的化合物,與自然界存在的相應普通元素及其化合物之間的化學性質和生物學性質是相同的,只是具有不同的核物理性質。因此,就可以用同位素作為一種標記,製成含有同位素的標記化合物(如標記食物,葯物和代謝物質等)代替相應的非標記化合物。利用放射性同位素不斷地放出特徵射線的核物理性質,就可以用核探測器隨時追蹤它在體內或體外的位置、數量及其轉變等,穩定性同位素雖然不釋放射線,但可以利用它與普通相應同位素的質量之差,通過質譜儀,氣相層析儀,核磁共振等質量分析儀器來測定。放射性同位素和穩定性同位素都可作為示蹤劑(tracer),但是,穩定性同位素作為示蹤劑其靈敏度較低,可獲得的種類少,價格較昂貴,其應用范圍受到限制;而用放射性同位素作為示蹤劑不僅靈敏度,測量方法簡便易行,能准確地定量,准確地定位及符合所研究對象的生理條件等特點:

1.靈敏度高

放射性示蹤法可測到10-14-10-18克水平,即可以從1015個非放射性原子中檢出一個放射性原子。它比目前較敏感的重量分析天平要敏感108-107倍,而迄今最准確的化學分析法很難測定到10-12克水平。
2.方法簡便

放射性測定不受其它非放射性物質的干擾,可以省略許多復雜的物質分離步驟,體內示蹤時,可以利用某些放射性同位素釋放出穿透力強的r射線,在體外測量而獲得結果,這就大大簡化了實驗過程,做到非破壞性分析,隨著液體閃爍計數的發展,14C和3H等發射軟β射線的放射性同位素在醫學及生物學實驗中得到越來越廣泛的應用。

3.定位定量准確

放射性同位素示蹤法能准確定量地測定代謝物質的轉移和轉變,與某些形態學技術相結合(如病理組織切片技術,電子顯微鏡技術等),可以確定放射性示蹤劑在組織器官中的定量分布,並且對組織器官的定位準確度可達細胞水平、亞細胞水平乃至分子水平。

4.符合生理條件

在放射性同位素實驗中,所引用的放射性標記化合物的化學量是極微量的,它對體內原有的相應物質的重量改變是微不足道的,體內生理過程仍保持正常的平衡狀態,獲得的分析結果符合生理條件,更能反映客觀存在的事物本質。 放射性同位素示蹤法的優點如上所述,但也存在一些缺陷,如從事放射性同位素工作的人員要受一定的專門訓練,要具備相應的安全防護措施和條件,在目前個別元素(如氧、氮等)還沒有合適的放射性同位素等等。在作示蹤實驗時,還必須注意到示蹤劑的同位素效應和放射效應問題。所謂同位素效應是指放射性同位素(或是穩定性同位素)與相應的普通元素之間存在著化學性質上的微小差異所引起的個別性質上的明顯區別,對於輕元素而言,同位素效應比較嚴重。因為同位素之間的質量判別是倍增的,如3H質量是1H的三倍,2H是1H的兩倍,當用氚水(3H2O)作示蹤劑時,它在普通H2O中的含量不能過大,否則會使水的物理常數、對細胞膜的滲透及細胞質粘性等都會發生改變。但在一般的示蹤實驗中,由同位素效應引起的誤差,常在實驗誤差內,可忽略不計。放射性同位素釋放的射線利於追蹤測量,但射線對生物體的作用達到一定劑量時,會改變機體的生理狀態,這就是放射性同位素的輻射效應,因此放射性同位素的用量應小於安全劑量,嚴格控制在生物機體所能允許的范圍之內,以免實驗對象受輻射損傷,而得錯誤的結果。

==================================================
另外,作為微量元素,如果是植物含有的,那很有可能是以蛋白質輔基的形式存在:

可以先提取各部樣本,根據理論的元素化合態選擇合適的提純分離辦法進行提純和分離,此方法可以具體的分析某微量元素是作為具體某個蛋白質分子的輔基存在(當然,要用適當的方法對此元素或化合物進行標記)這里推薦生化實驗中很有用的SDS-聚丙烯醯氨凝膠電泳(SDS-PAGE)的雙向電泳:在去污劑十二烷基硫酸鈉存在下的聚丙烯醯氨凝膠電泳。SDS-PAGE只是按照分子的大小,而不是根據分子所帶的電荷大小分離的。
從兩個方向先進行等電聚膠電泳(按照pI)分離,然後再進行SDS-PAGE(按照分子大小分離)。經染色得到的電泳圖是二維分布的蛋白質圖。

(Alex解釋:單向電泳得到的是條帶,而雙向的由於有兩個方向的電極存在,結束後將得到塊狀的蛋白質圖)

===================================================

根據蛋白質圖上的各個蛋白質塊分別進行放射性實驗,測定得到需要的蛋白質,並進行提純.

===================================================

下面就可利用此提純物進一步研究此微量元素的生理作用了

===================================================

這時,就可利用含有此元素的蛋白質分子的分子特性,而不再麻煩的利用放射性,利用蛋白分子含量來逐步檢測植物各部含量以及吸收的問題了,推薦使用測定蛋白含量最普遍的"分光光度法"

1.概述
人們在實踐中早已總結出不同顏色的物質具有不同的物理和化學性質。
根據物質的這些特性可對它進行有效的分析和判別。由於顏色本就惹人注意,根據物質的顏色深淺程度來對物質的含量進行估計,可追溯到古代及中世紀。1852年,比爾(Beer)參考了布給爾(Bouguer)1729年和朗伯(Lambert)在1760年所發表的文章,提出了分光光度的基本定律,即液層厚度相等時,顏色的強度與呈色溶液的濃度成比例,從而奠定了分光光度法的理論基礎,這就是著名的比爾朗伯定律。1854年,杜包斯克(Duboscq)和奈斯勒(Nessler)等人將此理論應用於定量分析化學領域,並且設計了第一台比色計。到1918年,美國國家標准局製成了第一台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此後,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經不斷改進,又出現自動記錄、自動列印、數字顯示、微機控制等各種類型的儀器,使光度法的靈敏度和准確度也不斷 提高,其應用范圍也不斷擴大。

紫外可見分光光度法從問世以來,在應用方面有了很大的發展,尤其是在相關學科發展的基礎上,促使分光光度計儀器的不斷創新,功能更加齊全,使得光度法的應用更拓寬了范圍。

2 應用
2.1 檢定物質
根據吸收光譜圖上的一些特徵吸收,特別是最大吸收波長雖ax和摩爾吸收系數是檢定物質的常用物理參數。這在葯物分析上就有著很廣泛的應用。在國內外的葯典中,已將眾多的葯物紫外吸收光譜的最大吸收波長和吸收系數載入其中,為葯物分析提供了很好的手段。
2.2 與標准物及標准圖譜對照
將分析樣品和標准樣品以相同濃度配製在同一溶劑中,在同一條件下分別測定紫外可見吸收光譜。若兩者是同一物質,則兩者的光譜圖應完全一致。如果沒有標樣,也可以和現成的標 准譜圖對照進行比較。這種方法要求儀器准確,精密度高,且測定條件要相同。
2.3 比較最大吸收波長吸收系數的一致性
2.4 純度檢驗
2.5 推測化合物的分子結構
2.6 氫鍵強度的測定
實驗證明,不同的極性溶劑產生氫鍵的強度也不同,這可以利用紫外光譜來判斷化合物在不 同溶劑中氫鍵強度,以確定選擇哪一種溶劑 。
2.7 絡合物組成及穩定常數的測定
2.8 反應動力學研究
2.9 在有機分析中的應用
有機分析是一門研究有機化合物的分離、鑒別及組成結構測定的科學,它是在有機化學和分析化學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綜合性學科。在國民經濟的許多領域都用有機分析!

結語
1.同位素示蹤:是最基本,在高中就會學到的辦法,而其實最基本的也就是最適用的,當今科技飛速發展,卻有很多科學技能恆久適用,要學的不是一種操作手段,而是一種思維的方式.
2.電泳在技術操作上的要求很高,可以達到科研的水平
3.分光光度:所述紫外可見分光光度法具有儀器價格低廉適用性廣泛,尤其是採用微機控制以來,該技術得到了突飛猛進的發展。近年來我國儀器製造廠可以生產出與 國外等同水平的紫外分光光度計,成為分析者的最佳選擇。

參考文獻
〔1〕 編委會 水和廢水監測分析方法指南(上冊) 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1990
〔2〕 朱良漪 分析儀器手冊 北京工業出版社1997
〔3〕 陳耀祖 有機分要 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1981

E. 如何檢測微量元素

主要是靜脈抽血檢查一般是早上空腹從上臂抽血進行檢查。也有的會取頭發來檢測,但這種檢測得出的數據不準確不能完全反映當時孩子的營養水平。還有的葯店用一種儀器進行檢測但結果的可信性不高。總之如果想確定微量元素的真實准確的情況最好是抽血檢測。 扎手指取血量檢測主要是進行血常規的檢查,扎手指取血量太少不足以保證檢測微量元素的需要,所以微量元素檢測要從手臂上抽血。

F. 土壤微量元素檢測儀都能檢測哪些微量元素啊

土壤微量元素檢復測儀嗎?不同制的儀器檢測的項目也不一樣,全項目土壤微量元素檢測儀可檢測土壤及化肥、有機肥(含葉面肥、水溶肥、噴施肥等)、植株中的速效氮、速效磷、有效鉀、全氮、全磷、全鉀、有機質、酸鹼度,鈣、鎂、硫、鐵、錳、硼、鋅、銅、氯、硅等各種中微量元素以及鉛、鉻、鎘、汞、砷等各種重金屬含量。

土壤微量元素檢測儀贈送整套試劑,,免費培訓,免費維修,配套專家施肥系統數據,配套機箱便於攜帶,堅固耐用,歡迎咨詢廠家。

G. 微量元素檢測有哪些方法

准確檢測微量元素在人體中的含量是任何理論研究與臨床應用的前提和基礎,如果沒有準確地檢測,根本談不上研究與應用。雖然從20世紀70年代就開始了微量元素研究,但它畢竟是一個新興學科,檢測微量元素的手段還比較陳舊和落後,無論從采樣到測試前處理到測試直到結果分析,都需專業人士來操作,步驟相當復雜,污染嚴重,且出結果時間長。這也正是醫院在人體微量元素檢測方面無法普及的重要原因之一。隨著醫療水平的不斷提高,微量元素與人體健康的關系得到了充分的認識,人們更加關心如何補充微量元素,如何排除有害元素。微量元素在人體內是一個平衡過程,微量元素的缺乏和過量都會對人體產生不良影響。因此如何准確快速、方便地檢測人體微量元素含量就成為醫務工作者亟須解決的課題。 目前我國的各級醫療保健單位,尤其是婦幼保健單位、兒童醫院、綜合醫院等,已經將人體元素(鉛、鋅、銅、鈣、鎂、鐵等)檢測作為常規項目。下面就微量元素檢測的方法學做一介紹。 1、傳統的微量元素檢測的方法。 目前可用於人體微量元素檢測的方法有:放射性核素稀釋質譜法、分子光譜法、原子發射光譜法、原子吸收光譜法、X射線熒光光譜分析法、中子活化分析法、生化法、電化學分析法等。但在臨床醫學上廣泛應用的方法主要為生化法、電化學分析法、原子吸收光譜法這兒種。下面簡單介紹一下生化法、電化學分析法這兩種檢驗方法的主要特點。 (1)生化法的特點:標本用血量較大,需要前處理,操作復雜,澄清血清耗時長;檢測血清受近期飲食影響使數據缺乏客觀准確性;試劑成本較高,檢測元素種類有限。 (2)電化學分析法的特點:可用於痕量測量,但誤差較大;測定多種元素時,重復性差;對環境和實驗人員污染嚴重;前處理極其繁雜耗時;實驗有時很難控制使結果常常不穩定。 2、原子吸收光譜分析法。 所謂原子吸收光譜法(atomic absorption specos,AAS) 又稱為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通常簡稱原子吸收法,其基本原理為:從空心陰極燈或光源中發射出一束特定波長的入射光,在原子化器中待測元素的基態原子蒸氣對其產生吸收,未被吸收的部分透射過去。通過測定吸收特定波長的光量大小,來求出待測元素的含量。原子吸收光譜分析法的定量關系可用郎伯-比耳定律,A-abc來表示。式中,A是吸收度,a是吸光系數,b是吸收池光路長度,c是被測樣品濃度。該法具有靈敏度高、精確高;選擇性好、干擾少;速度快,易於實現自動化;可測元素多、范圍廣;結構簡單、成本低等特點。 1955年,原子吸收光譜法誕生後,因其強大的生命力,迅速應用於分析化掌的各個領域,國內大規模的應用是在20世紀90年代開始,應用最廣泛的是冶金、地質勘探、質檢監督、環境檢測、疾病控制等。原子吸收光譜分析法在疾病控制中心更是作為「金標准」。隨著臨床醫學的進步,原子吸收光譜分析檢測微量元素在l臨床中得到廣泛的應用。 原子吸收光譜儀按照原子化的方式不同可分為火焰原子吸收和石墨爐原子吸收。石墨爐原子吸收需要瞬間大電流,要求系統有較高抗干擾能力。隨著科技的發展,世界上各大廠家開始實現了完全整體化設計,將全部分光檢測系統、火焰、石墨爐和加熱電熱的所有部件集成於同一儀器主體中,並實現火焰和石墨爐的自由轉換。 3、TH-AAS的方法。 該方法特點是一體化的火焰+內置石墨爐,自由切換。一台設備可檢測血中鉛、鋅、銅、鈣、鎂、鐵等元素。樣品的前處理過程簡單,取樣少、污染小、檢測快速、准確性好。只需將微量血加入試劑中,即可上機檢測,真正實現微量血測試鉛、銅、鋅、鈣、鎂、鐵等微量元素。

H. 用什麼方法檢測水質中的微量元素收費怎麼樣呢

收費不高。你要檢測嗎。

I. 人體內的微量元素用什麼方法測試最正確比如<鉛>

要看是哪個部位的.不同部位蓄積不同的.不過,一般取頭發若干.利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測定頭發中的各種微量元素的含量,有一定的代表性,

J. 微量元素檢測標準是什麼

病情分析:一般情況下進行微量元素檢查的方法主要使用有驗血和頭發內兩種。 目前我國的各級醫容療保健單位,尤其是婦幼保健單位、兒童醫院、綜合醫院等,已經將人體元素(鉛、鋅、銅、鈣、鎂、鐵等)檢測作為常規項目。目前可用於人體微量元素檢測的方法有:同位素稀釋質譜法、分子光譜法、原子發射光譜法、原子吸收光譜法、X射線熒光光譜分析法、中子活化分析法、生化法、電化學分析法等。但在臨床醫學上廣泛應用的方法主要為生化法、電化學分析法、原子吸收光譜法這幾種。
意見建議: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