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黑山火山口有沒有什麼地質問題
❶ 五大連池火山群是依靠什麼魅力吸引遊客的
火山地質博物館五大連池位於我國黑龍江省小興安嶺西側。第四紀更新世以來,這里斷斷續續的火山爆發,形成了14座拔地而起的火山。其中有兩座名叫老黑山和火燒山的火山於1719--1721年間噴發,溢出大量玄武岩岩漿,堵塞了訥謨爾河的支流白河河道,形成五個串珠狀排列的湖泊,從此這個地方就被稱為五大連池。
在火山群中,有12座因形成時間較早,遭受長期風化,表面被土壤覆蓋,根據測定,確認其爆發時期距今已有60萬年一1.2萬年的歷史。老黑山和火燒山兩座火山錐以及熔岩形成的台地卻是距今不到300年。因為爆發時間晚,所以岩石還很新鮮。原始形態受到風化破壞較小,保存完整。壯麗的火山形跡躍然如初,典型的熔岩地貌景觀奇特似畫。火山爆發不僅形成氣勢磅礴的火山群,更是造成了號稱世界三大冷礦泉的鐵硅質重碳酸鎂鈣型礦泉水,能夠治療多種疾病。火山與名泉共存的現象,在中國乃至世界也屬罕見。這更給五大連池增添了許多的魅力和神秘色彩。
那些在平坦的熔岩面上突起的一個個小鼓包,形似饅頭或麵包。表面平整,微微向四周傾斜,表面細小的流紋溝同麵包皮十分相似,它們有時雜亂分布,有時縱橫排列由溝槽將其分開,比較整齊。但是,所謂的像饅頭、麵包是指外形而言其實它們不是實心的,內部是一個個大空洞。殼下還有鍾乳和刺棘。它是表殼下面液態熔岩逸出的灼熱氣體的膨脹作用。使塑性熔岩表層鼓起而成的。
❷ 急急急!有關科學問題!!!!!!!
6.五大連池風景區位於黑龍江省西北部的五大連池市、小興安嶺西南側山前台地上,距北安市60公里。四周分布著14座火山體,以及一系列火山礦泉,構成了獨特而典型的火山景觀,因而有「火山博物館」之稱。是我國著名的火山游覽勝地。
由於火山熔岩堵塞的河道,形成了五個相連的火山堰塞湖,因其形如串珠狀,故稱「五大連池」。
五大連池地區火山群海拔高度為400米-600米,以火山錐的特殊結構、各種火山熔岩流動形跡、結滿冰霜的熔岩隧道,以及冷碳酸礦泉而聞名於世。
五大連池火山群位於松嫩斷陷盆地北端,其東北是小興安嶺斷裂抬升區。五大連池火山群還處於北西向五大連池—科洛火山帶上。區內分布的地層主要有石炭系千枚岩、片岩、白堊系及第三系的砂岩、第四系火山岩,並有華力西及燕山期花崗岩。
五大連池火山群有14個獨立的火山錐和一系列盾狀火山。火山錐和盾狀火山形成於第四紀,而最近的火山噴發,則於公元1719年-1721年,發生在老黑山和火燒山。此次噴發溢流的熔岩在四個地方阻塞了區內的石龍江,形成了五個火山堰塞湖,最終形成「五大連池」。
地球在長達46億年的復雜演化過程中,為人類提供了優美的自然環境和豐富的物質資源。五大連池就是第四紀火山活動給人類留下的一片珍貴遺產,這里山秀、水幽、泉奇、石怪、洞異,是集生態旅遊、休閑度假、保健康療、科學考察為一體的高含量、多功能、綜合型風景名勝區,被譽為鑲嵌在歐亞大陸橋上的一顆璀璨的明珠。
據講,五大連池火山在我國遼金時代被稱為「烏雲和爾冬吉火山」,當時,無人在此居住。伴隨著兩座新期火山的噴發,火山堰塞湖的形成和療效神奇的礦泉水的出露,才有游牧民族達斡爾人的遷入,並將這里的火山稱為「烏尤里—哈爾多格火山」,對池水稱為「烏德鄰池」。後來由於漢人的大量遷入墾荒種地,這里便被漢人稱為五大連池.位於黑龍江省德都縣境內,距哈爾濱市413公里。是北方的一處旅遊、療養勝地。五大連池是火山噴發的熔岩流堵塞了白河河道,形成五個串珠般的湖泊而得名。這里是一組休眠的火山群。在五大連池周圍,分布有14座火山和60多平方公里的熔岩台地。這組火山群,拔地而起,形態各異,形成了一個別具一格的風景區,人們也稱這里為「火山公園」或「自然火山博物館」。
五大連池主要有兩大特色:一是景色奇特。由火山噴發的熔岩形成的熔岩,有的像一條長龍,有的如象鼻在吸水,有的像一條瀑布,形象逼真。還有一種外觀十分好看的「石塔」,高約二三米,這也是火山熔岩層層盤疊而成的。熔岩在地下流動形成的熔岩空洞,也是旅遊者感興趣的地方。在這里,遊客們可以拾一兩塊形狀奇特的熔岩留作紀念。二是這里有豐富的礦泉資源,很多地方都有礦泉水湧出。這些礦泉多為冷礦泉,水溫低,含有十幾種對人體有益的元素,統稱為重碳酸礦水。這種礦泉水可飲可浴,能治療胃病、神經衰弱、皮膚病、高血壓等病症。現在這里已經建了幾十座礦泉療養院。
五大連池的主要游覽點有:五大連池、葯泉山公園、火山博物館。五大連池的五座池之間相互連通,縱長20公里,池水面積40平方公里,最深處百餘米。葯泉山海拔350米,是14個火山錐中規模最小的一個,因為泉水有葯物作用,被稱為「聖水」。園內有各種風景建築。火山博物館,是由於老黑山、火燒山噴發於1719-1721年,為我國最新期火山,有保存完整的火山地質地貌。這一帶便被稱為火山博物館。
五大連池除五個堰塞湖外,還有許多古代和近代的火山。中、近期形成的火山共14座,其中老黑山和火燒山年齡最小,但體態龐大,景色尤佳,是五大連池中最佳景區。老黑山山勢高聳,植被蔥郁,相對高差達166米,是14座火山中最高的一座。山的東、北兩側有盤山道可達山頂,山頂有漏斗狀火山口,直徑350米,深達140米。火山口周圍有人行步道,俯視火山口底令人望而生畏。山上東北角有火山熔洞,洞內熔岩倒掛,景緻千姿百態。
火燒山規模較老黑山小,植被很少。焦灼的火山口把整個大山劈為兩半,裂縫猙獰,狀態怪異,山坡中隨處可見大小不一的火山彈。
老黑山和火燒山的四周為熔岩台地,總面積達65平方公里。當年噴出的熔岩沿白河向南流去,形成了蜿蜒10公里長的「石龍」。石龍景象舉世罕見,遠看像大海洶涌的波濤,近視則怪石嶙峋,千態萬姿,形態生動奇特,如熊如虎如蛇如繩如巨莽。奇特的熔岩暗道、熔岩空洞中,更有奇特的熔岩鍾乳,如角錐如僰刺如刀刃或如薄板,如貼附在洞穴的四壁,蔚為奇觀。
五大連池火山群是中國最年輕的火山群,火山地質遺跡現象最齊全、分布最集中、保存最完整、景觀最典型,該地分布的噴氣錐為世界罕見,有「火山地質博物館」之稱。
五大連池火山富鉀鹼性熔岩,SiO2含量高,它是鉀質火山岩的一種典型代表,對探討板塊活動、岩漿演化具有重要意義。
五大連池有「中國礦泉水之鄉」之稱,其南泉、北泉的碳酸型礦水,不僅是中國礦泉水之極品,也是世界礦泉水之珍品,對醫療及飲用均具重要價值。
與五大連池火山具有可比性的世界著名火山有美國夏威夷火山、印度洋中的留尼旺火山、法國的中央高地火山幾東非裂谷烏干達境內的托羅——安科爾火山等。
相同的是這幾座世界著名的火山與五大連池的岩漿都屬基性,其火山活動方式均屬於夏威夷式噴發,火山噴發後形成的火山地貌景觀也基本相似。
不同的是,這幾座火山的規模均比五大連池火山大,其形成的某些火山地貌景觀也比五大連池火山地貌更壯觀。然而,五大連池火山地貌更齊全、更集中、更典型。比如,在這幾座世界著名的火山附近,均未形成火山堰塞湖,而且除法國中央高地火山區外,均未發現礦泉出露,噴氣錐、噴氣碟更是少見,僅在印度洋中的留尼旺火山區偶見個體矮小、發育形態不完整的噴氣錐、噴氣碟。
相比之下,五大連池火山形成的山川輝映、水火相容的火山地貌景觀更有特色。而翻花熔岩中發育完整、保存完好、多姿多態、數以千計的噴氣錐,在世界其它火山區絕無僅有,可謂世界奇觀。
五大連池擁有舉世罕見的六大自然環境——這里有世界上最純凈的天然氧吧;有世界上品位最高的具有醫療保健作用的磁化礦化電荷離子水;有集保健、美容、醫療於一體的礦泉洗療、泥療場地;有天然的火山熔岩台地——陽熱能理療床;有功能最齊全、規模最大的火山地質全磁環境;有不受任何污染的純綠色健康食品生產區。由此形成了世界上綜合條件最完善的自然環境理療基地。
五大連池已開發七大游覽觀光區、八大奇觀、一百多個景點。七大游覽觀光區包括:新期火山奇觀觀光區;世界著名冷礦泉觀光區;火山堰塞湖觀光區;古火山遺跡觀光區;火山熔岩冰雪洞游覽區;古火山石寨科考觀光區;火山民俗文化觀光區。八大奇觀有:雄峻陡峭的山巔火口;波瀾壯闊的翻花石海;鬼斧神功的龍門石寨;碧水一泓的天池勝景;霜花似玉的熔岩冰洞;造型奇絕的噴氣錐碟;雲霧蒸騰的石龍溫泊;景色如畫的群山倒影
❸ 五大連池什麼意思
五大抄連池即五大連池風景區
五大連池風景名勝區位於黑龍江省黑河市境內,榮獲「世界地質公園」、「世界生物圈保護區」兩項世界級桂冠和九項國家級稱號,14座新老時期火山噴發年代跨越200多萬年,被譽為「天然火山博物館」和「打開的火山教課書」;世界地質公園位於中國黑龍江省的中北部,地處小興安嶺山地向松嫩平原的轉換地帶,地理坐標為東經126°00'—126°26'北緯48°34'—48°48'。這個神奇的地質公園,不僅在生態科學和地理物理發展史方面對人類有著重大意義,而且在自然美學和環境醫學方面更具有獨特的觀賞和適用價值。
❹ 火山造成的地貌有哪些
火山噴發物形成的各種堆積體。火山噴發時,有大量的氣體、液體、和固體物質,通過火山通道(火山喉管)從地球深部噴發出來。大量的固體物質隨氣體噴到空中,再落到地面堆成錐形火山體,稱為火山。火山的規模大小不一,大的火山相對高度可達4000—5000米,火山口的直徑為數百米。例如蘇聯堪察加半島克留契夫火山相對高度4572米,火山口直徑675米。一些規模較小的火山,相對高度不及百米。火山有時成群分布,稱為火山群,如大同的火山群。火山一般由火山錐、火山口和火山喉管三部分組成。①火山錐:由火山碎屑物和火山熔岩堆積而成。火山碎屑物包括火山灰、火山渣和火山彈。完全由火山碎屑堆積的稱為火山碎屑錐;由火山熔岩形成的火山錐叫熔岩錐,其錐體坡度緩,又稱盾形火山;由火山碎屑和熔岩交互成層組成的火山錐,稱為混合錐;如果一個火山錐一坡主要是熔岩流出形成的平緩錐坡,而另一坡無熔岩,主要由火山碎屑物組成的較陡坡,就形成了一坡緩一坡陡的不對稱火山錐。如山西大同的許堡火山;如果火山錐是由粘性很高的熔岩噴發後急劇冷卻形成的,坡度很陡、體積不大的錐體稱為熔岩滴丘。②火山口:火山錐頂部的凹陷部分。它位於火山喉管上部,是火山喉管頂部爆破而成的,平面近圓形。火山口常能積水成湖,成為火口湖,或叫天池。我國長白山天池就是一個火口湖,面積9.8平方千米,水面海拔2155米,平均水深204米,最深373米。許多大火山口由於火山噴發過程中的猛烈爆發,噴發後的崩塌以及流水侵蝕等原因造成破壞,稱為破火山口。如圖3是火山噴發後由於崩塌而形成破火山口的演化過程。③火山喉管:岩漿噴出的中央通道。經侵蝕將火山錐上層熔岩和碎屑物剝去,露出的火山喉管及填充物稱為火山頸或火山塞。在火山頸的超基性岩中,可能發現金剛石晶體。
根據火山噴發的特點和形態特徵可劃分為以下幾種類型。①馬爾式火山:火山氣體以強大的壓力從地下迸發出來,並產生爆炸將其上覆岩體碎屑沖至高空,但是卻沒有熔岩和火山碎屑噴出,所以地面不形成火山錐體,只留下一個巨大的漏斗狀窪地,有時窪地積水成湖。如歐洲的馬爾火山和南非的金伯利火山。②維蘇威式火山:由多次火山噴發形成的熔岩流和火山渣、火山灰互層堆積的火山錐體。熔岩多呈中、酸性、粘性大、爆炸力強。經常是在老火山口形成的環形山中間,再發生新的噴發,形成新火山錐,稱為寄生火山,這類火山以義大利的維蘇威火山最為典型。③夏威夷式火山:這種火山噴發時表現為溶漿平靜的溢出火山口,沒有爆炸和噴射現象,固體和氣體噴發物很少。所以,在岩漿溢出緩慢流動中冷凝堆積的火山錐為平緩的穹窿狀,火山頂部平坦開闊,有一寬淺的窪地,即是火山口,火山錐全由熔岩組成,山坡傾角只有3°—10°。這種火山在夏威夷群島分布最廣。熔岩流從火山口或地殼裂隙溢出地表,不但能在火山口周圍形成低緩的火山錐,而且在沿地表緩坡繼續流動中還能形成熔岩丘、熔岩壟崗和熔岩台地等不同地貌形態。如我國山西大同火山群的熔岩壟崗長幾公里,高幾十米,寬幾十米至百米。在平緩地區大量熔岩流出地表,形成面積廣大的熔岩蓋層,稱熔岩台地。如我國雷州半島、海南島北部、江蘇盱眙和六合等地廣泛分布著熔岩台地。
其中范圍更大地勢更高者又可稱為熔岩高原,如南美洲的哥倫比亞熔岩高原,面積達50多萬平方千米,厚達1000米。我國的張北高原和印度的德干高原等都是著名的熔岩高原。熔岩流往往能使河谷堵塞,造成上游積水,成為熔岩堰塞湖,如牡丹江上游的鏡泊湖和黑龍江北部的五大連池都是著名的熔岩堰塞湖。火山活動也是一種地質構造運動,它的時間間隔很長,為了表明它的活動性,並以此來衡量它對人類可能夠成的威脅程度,人們把有史以來有過活動的火山叫活火山,把晚第四紀以來沒有活動的較古老的火山稱為死火山,晚第四紀有過活動,但有史以來沒有活動的火山叫休眠火山。如海拔3776米的日本富士山。活火山的生長速率是很驚人的。墨西哥西部的帕里庫廷火山自1934年2月5日開始地震20日開始噴發,到26日火山錐就長高了150米,到1951年8月火山已比原來長高了650米左右。1796年白令海峽中的約安博果斯洛夫火山升出水面,到1823年它長高了620米。火山活動也可以使一些海洋中的火山島陷落海底,印度尼西亞喀拉喀托島,在一次拉卡特火山噴發後,使這個面積為33平方千米的海島的23平方千米陷落到300米以下的海水中去。火山活動也是一種經常發生的災害性地質事件,全世界每年都有若干次火山噴發活動。如1991年6月3日位於菲律賓中呂宋島上的皮納圖博火山再次大爆發,火山灰噴到3萬多米高空,衛星照片顯示火山煙雲面積達260萬平方千米。同時(6月3日、8日)在日本長崎縣的雲仙岳火山也發生劇烈噴發,溫度高達300℃多度的熔岩碎石流,以每小時100多公里的速度沖毀房屋、道路和森林,造成大量人員傷亡和經濟損失。
我國的火山地貌
我國火山活動可分為兩個帶:東部活動帶的火山有五大連池火山群、長白山火山、大同火山群、大屯火山群、廣東雷瓊及安徽、江蘇等地區的火山;西部活動帶的火山包括騰沖火山群、新疆等地區的火山。
1.黑龍江五大連池火山群
五大連池火山群位於黑龍江省德都縣,在約 600平方公里范圍內主要分布有14座火山。這群火山是至今仍在活動的火山,其中老黑山和火燒山在1719年至1721年曾噴發大量熔岩,現在仍可看到火山噴發形成的熔岩地貌,比如有繩狀、枕狀和球狀等形態。
這群火山大多呈現出截頂圓錐形,少數為復合截頂圓錐形。火山錐的海拔為 355-597米。比高(相對高度,即超出當地河溝標高的高度)為 60-147米,火山口直徑約240-500米,火山口的邊部大多有缺口,火山的規模一般較小。其中葯泉山火山周圍,至今仍湧出多處含硫、氡等物質的泉水。這種泉水能有效地治療腸胃病、皮膚病、脫發等多種疾病,當地人稱為「葯泉」。
1719年至1721年(清康熙五十八年至六十一年)在老黑山火山和火燒山火山噴發期間,噴溢出的熔岩流,將流經火山附近的白河,截為五段,形成了五個熔岩偃塞湖。這五個湖大小、深淺不同,但斷續相連,故被稱為「五大連池」。並成為中國東北部著名的火山群,與中國西南部著名的騰沖火山群遙相呼應。
2.雲南騰沖火山群
騰沖火山群位於雲南省的西部,橫斷山脈南斷的高黎貢山西側,火山錐及其噴出物分布在南北長約87公里,東西寬約33公里的地帶中,這些火山分布比較集中的地方是騰沖縣城至馬站街一帶。
騰沖地區的火山有70餘座,可見到明顯火山口的火山有30餘座。其中呈截錐形的火山,一般頂部有漏斗狀火山口,火山底部直徑由數百米至 1公里左右,高10餘米至數百米。火山口的深度數十米之百餘米。此類火山有黑空山、打鷹山、城子樓、小空山等。
近期騰沖地區火山活動的形式,主要表現為強烈的水熱活動。據1974年的不完全統計,全縣79個泉群(包括汽泉、熱泉、溫泉)中,溫度在攝氏90度以上的有10處,每處多有若干個汽泉、沸泉、熱泉及噴汽孔,它們都分布在近期火山的邊緣。
熱海熱田是騰沖地熱區的高溫中心,它的天然熱流量達 2000000焦耳/秒以上,相當於每年燃燒21萬噸標准煤產生的熱量。在熱泉噴出的氣體中,有大量的水蒸汽、二氧化碳、硫化氫、二氧化氮等氣體。在噴泉、噴氣活動的同時,經常發生水熱爆炸、地吼、地哼和泥火山噴發、泥塘翻滾等現象,有些地方還生成多種泉化。
❺ 五大連池老黑山的火山噴發形成的遺址有哪些
老黑山 (黑龍來江五大連池市源山地) 編輯
老黑山位於黑龍江黑河市。我國典型火山之一,是14座火山中最高的一座。山勢高聳,海拔515.9米,山林多由黑色浮石組成,因稱「老黑山」。山的東、北兩側有盤山道可達山頂,山頂有漏斗狀火山口,直徑約350米,深約140米,內壁陡峭,景象森然。
❻ 中國最可怕的火山
中國最可怕的火山包括吉林長白山天池火山、黑龍江五大連池火山、黑龍江鏡泊湖火山、吉林龍崗火山、海南瓊北火山等。
01
吉林長白山天池火山:歷史上關於長白山火山爆發是有史料記載的,這是中國最危險活火山之一。長白山火山雖然已經休眠了三百多年,但世界上休眠幾百年再次噴發的火山也有很多。中國地質學家推測表明,長白山天池下方仍有地殼岩漿囊存在的跡象。
❼ 五大連池指的是什麼
大約在距今270多年以前的一段時期,黑龍江省德都縣北部突然火山爆發。由版於火山岩漿流動,堵權塞了河道,形成了五個互相連通的熔岩堰塞湖即頭池、二池、三池、四池、五池,五大連池由此得名。
五大連池風景區是我國著名的火山勝地之一,總面積700平方千米。這里有由14座拔地而起的火山錐組成的五大連池火山群。位於四周的12座火山是萬年以前形成的舊期火山,山體表面有大量覆被物,生長著茂密的森林。而位於中心地帶的老黑山、火燒山則屬於新期火山,其最後噴發時間距今僅二百多年,地面覆被物較少,當年火山噴發後留下的火山景觀躍然如初,成為當今地質工作者和遊人主要探索和游覽的對象。老黑山是火山群中最高的一座,山頂有直徑350米,深達140米的漏斗狀火山口。在老黑山東北的一片翻花石海,堪稱一絕。它是由冷凝的岩流前鋒或表皮,被後續岩流推擠破碎而繼續向前運動所形成的,遠望如滾滾波濤,近看則怪石嶙峋。此外,火山熔岩流動過程中所形成的熔岩瀑布、象鼻流、熔岩漩渦等形態各異的熔岩,都隨處可見。在這里,老火山發育的後果,新火山噴發的形象同時存在,景觀豐富而集中,是研究火山地質地貌的天然文獻,蜚聲中外。
❽ 關於火山
中國火山分布狀況
黑龍江省五大連池火山群是中國著名的第四紀火山群,一般認為黑龍江五大連池火山群由14座火山組成,如果包括火山區西部的蓮花山,五大連池火山群應由15座火山組成,火山岩分布面積達800多km2。其中近期火山包括老黑山和火燒山兩座火山。兩座火山均由高鉀玄武質熔岩岩盾和錐體構成,總面積約68.3km2,熔岩盾是火山主體。
老黑山火山座落在波狀起伏的丘陵低地及白河河谷之上,海拔515.5m,總面積約58.8km2,平面形態受熔岩流溢出方向、溢出量及古地形的制約,總體成不規則盾狀(劉永順、李家振、白志達、孫善平)。老黑山為一套疊錐,火山錐中央有一向北西傾斜不對稱的漏斗狀火口,火口內壁陡峭(65°-85° ),火口緣內徑350m,火口深136m。老黑山錐體主要由火山渣、火山集塊岩、火山角礫岩、火山灰和浮岩組成,其間夾有薄層熔岩。
火燒山位於老黑山北東約3km處,疊覆在老黑山熔岩北東邊緣之上,為一套疊式錐體,海拔340m,面積9.5km2,熔岩流主體向北流淌,溢出體積0.26km2,火山錐坐落其上,碎屑物體積約0.008km2。火燒山錐體由火山集塊岩、火山角礫岩、火山彈、熔岩餅和火山渣組成。火燒山是一個塌陷的火口,火口內壁陡峭,火口底低平,直徑400m,火口深63m(劉永順、李家振、白志達、孫善平)。
老黑山(海拔515.5m)和火燒山代表了富鉀火山岩帶的最新活動,1719~1721年的噴發距今還不到300年,是我國活火山中有歷史記載、噴發時間和地點最為確切的一處活火山。據清朝嘉興年間出版的《黑龍江外記》記載:「墨爾根(今嫩江縣)東南,一日地中忽出火,石塊飛騰,聲震四野,越數日火息,其地遂成池沼,此康熙五十八年事(1719年)至今傳以為異」。康熙六十年出版的《寧古塔記略》(1721年)記載:「城外東北五十里有水盪,與康熙五十九年六、七月間,忽然煙火沖天,其聲如雷,晝夜不絕,聲聞五、六十里。其飛出者皆黑石、硫磺之類,經年不斷,竟成一山,直城廓熱氣逼人三十餘里,只可登山而望。今熱期間衰,然數里之中人仍不能近。天使到彼察看,亦只遠望而已,嗅之為硫磺氣。至今如此,人無有識者」。
五大連池火山群保存完好的火山口和各種火山熔岩構造,如多層流動單元構造、結殼熔岩構造、渣狀熔岩構造、噴氣溢流構造(噴氣錐和噴氣碟)、熔岩隧道構造等,以及浩渺的熔岩海,堪稱火山奇觀,加上區內特有的兼為飲用與治療的碳酸泉,使其成為旅遊觀光和治病、療養的著名火山風景區。
第四紀以來,長白山西麓靖宇-輝南近2000km2境內的龍崗火山群有160餘座星羅棋布低矮火山錐,顯示高密度、多中心爆炸式噴發特點。主要由玄武質火山渣、火山彈、火山碎屑岩和少量熔岩構成。靖宇縣城以西至靖宇-輝南交界則以龍灣為代表的低平火山口 (maar)成為龍崗火山群的一大景觀,如大龍灣、二龍灣、小龍灣、三角龍灣、東龍灣、南龍灣、龍泉龍灣和四海南龍灣等八個龍灣主要集中於龍崗火山群的東區,其中大龍灣和三角龍灣已開發成為我國境內唯一的、風景優美的低平火山口旅遊風景區。就在龍灣環繞的地區一座高聳的火山錐—金龍頂子火山拔地而起,它位於輝南縣金川鄉東南,海拔999.4m,其晚期岩流從西南豁口流入大龍灣。金龍頂子火山之東紅旗林場至四海一帶為分布面積最大的一片空降火山碎屑席,稱為四海火山渣層。經四海火山渣層底部同一碳化木在不同實驗室得到的相近的C14年齡為距今1600年左右,於是龍崗火山又成為中國少數幾個近代仍有噴發活動的第四紀火山之一。
對龍崗眾多火山渣錐的K-Ar年代學測定結果主要集中於0.5Ma以來的中-晚更新世噴發活動,初步將龍崗火山活動劃分為三期:小椅山期(早更新世)、龍崗期(中-晚更新世)和金龍頂子期(距今1600年左右)。對金龍頂子期爆炸式噴發,迄今未發現有歷史記載。要恢復龍崗火山的噴發歷史,對龍崗火山各期火山岩,特別是對金龍頂子期不同噴發物精確的年齡測定顯得十分必要。
騰沖火山區位於雲南省西南邊陲,包括騰沖縣絕大部分及梁河縣一小部分,山奇水秀,自然資源豐富,人文景觀眾多。但區內最壯麗的景觀是火山、熱海和地震。騰沖是我國最著名的火山區之一,區內有68座新生代火山分布,溫泉139處。同時騰沖又是中國西部著名的地震活動區,集火山、地熱、溫泉、地震活動為一體,這在世界其他地方也不多見。
騰沖火山區有過噴發活動。騰沖火山區是我國活火山區地熱顯示最顯著的地區,如熱海地區的水溫都在100℃左右,近年的水熱活動似有增強趨勢,發生多起水熱爆炸事件。深部地球物理探測表明騰沖火山區的熱海熱田附近上地殼有明顯的低速異常。騰沖火山區位於騰沖火山位於印度板塊向北和向東碰撞帶交界的雅魯藏布大拐彎附近,目前各種構造活動很激烈,這自然也增加了人們對騰沖火山再次噴發的憂慮。專家認為,騰沖火山有繼續噴發的潛在危險。
「九五」期間,中國地震局、雲南地震局建立了騰沖火山觀測站,建立了流動地震台網、水平形變網、水準和重力觀測網、超低頻電磁波觀測台,新鑽一口120米的地球化學綜合觀測井,開始了火山的綜合監測。
黑龍江鏡泊湖火山集中在黑龍江省寧安縣小北湖的火山口森林和蛤蟆塘兩個火山區,共有13個火山口,均為復式火山,其中火山口森林地區包括火山口森林火山、大幹泡火山、五道溝火山、迷魂陣火山等4個復式火山。這些火山主要由火山彈、岩餅、火山渣、浮岩、火山礫、火山砂等火山碎屑岩和熔岩組成的火山錐體,熔岩分布於火山口周圍,大量充填於河谷。
根據火山口地質特徵、噴發物空間分布規律及相互關系和14C測定結果,將鏡泊湖晚期的全新世火山活動劃分為3個活動期。蛤蟆塘火山和大幹泡火山渣層之下的炭化木14C年齡分別為距今3490年和2470年,代表鏡泊湖全新世第一期和第二期火山噴發活動時間,其噴發時間間隔約1000年。在大幹泡火山渣之上存在兩層玄武岩,代表2470年之後鏡泊湖第三期火山活動的產物,但現在還缺乏年代學方面的證據。推測鏡泊湖全新世火山最晚一期活動可能在1000年左右,這就需要對大幹泡火山渣之上的兩層玄武岩年齡的直接測定或尋找其下的炭化木進行14C年齡測定。從現有火山地質和年代學證據,鏡泊湖發生的全新世火山噴發活動是沒有異議的。
鏡泊湖全新世火山噴發和熔岩流造就了現代火山景觀(包括火山口森林、熔岩隧道、和吊水樓瀑布)與早期的火山堰塞湖-鏡泊湖一起組成著名的火山風景區。位於熔岩流下游的吊水樓瀑布,瀑布落差60餘米,是鏡泊湖的著名風景點。熔岩隧道是鏡泊晚期河谷熔岩的主要特徵之一,正逐步開辟為旅遊觀光景點。從火山口森林地區至湖南屯26km長的范圍內,發育了很多地下熔岩隧道,單個延伸最長者近2km。「洞天一品」是當地旅遊局給位於火山口森林地區的3、4號火口之間的一個寬約5~10m,高2.5~6m通道的美稱。根據通道頂、壁尚存的熔岩乳滴,推測原為3號火口的一個熔岩隧道。
雷瓊地區是華南沿海新生代火山岩分布面積最大的一片火山岩,火山活動始於早第三紀,延續至全新世。火山岩面積達7300km2,可辨認的火山口共計177座,海拔均低於300m。海南島北部(瓊北)第四紀火山區的石山、永興一帶大小三十幾個火山口明顯地呈北西方向排列,形成典型的中心式火山群,是瓊北最新期火山。這里的火山錐體保存完好,火山口輪廓清晰,熔岩流邊界明顯可辨,裸露於地表的各種火山噴發物,如火山渣、火山彈和熔岩流的流動構造都保存極好,雷虎嶺和馬鞍嶺即為典型的現代火山口。許多研究者也都根據火山的地形、地貌和地層學關系等研究將雷虎嶺-馬鞍嶺火山置於全新世火山。雷虎嶺-馬鞍嶺火山距離海南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海口市僅15km左右,所以成為較典型的城市火山而備受關注。
《瓊北火山探查及噴發危險性研究》課題由科技部2000年公益專項資助,由中國地震局地質研究所承擔。主要目標是通過系統地野外考察、地球物理探測、地球化學探測,獲取瓊北火山區的基礎資料,為海南的經濟建設、減輕火山災害等工作提供基礎數據。
大屯火山群由16個火山噴發口造成的圓錐形山體組成,大屯山居於群山之中,海拔1000多米,頂上呈漏斗狀的火山口,直徑360米,深60米。火山口雨季積水成湖,稱為「天池」。在大屯山東南有座更大更高的火山,頂上有7座小峰,如七仙女下凡,亭亭玉立,故名七星山,它是大屯火山群中最新的火山,山頂上巨大的爆裂火口仍不斷吐出硫氣濃煙。在大屯山和七星山之間,還有座小觀音山,頂上火山口直徑有1200米,深300米,是大屯火山群中最大的火山口。
馬鞍嶺火山口
馬鞍嶺火山口是其中最高的火山錐,也是瓊北地區最高點,海拔222.8米,內口直徑130米,深90米。據說,馬鞍嶺是我國地質年代最新、世界上保存最完整的死火山口之一。整座火山遠看呈雙錐形,中間凹陷,突起的南北兩峰,分別叫風爐和包子嶺。遠遠望去藍天白雲下,橫擺著一架碩大的「馬鞍」,氣度不凡,當地人形象地叫它「馬鞍嶺」。火山口公園就是以這個為主體建設的天然博物館。
長白山,是東亞大陸最大的一個火山作用區,系中國最大的巨型復式火山,由長白山巨型火山錐體、望天鵝盾形火山錐體、山麓傾斜熔岩高原、熔岩台地和寄生火山群體五大部分組成。
長白山屬活火山,歷史上曾噴發過多次,近代平 均二、三百年一次。距今最近的一次爆發是1702年, 已過去300年。於是有人推斷,長白山又該火山爆發了,就連某些國家的電台廣播,也報告了這個消息,使長白山區的居民忽然緊張起來。
但是,我國有關部門對上述消息進行了辟謠,認為沒有火山爆發的明顯跡象和充分的理論依據。於是乎,「長白山要火山大爆發」的議論漸漸平息下去。
由於火山爆發,使長白山形成了16座壯觀的山峰,出現了高山湖泊——天池,水面近10平方公里,水深370餘米。湖底有許多處溫泉,致使天池流出來的水有兩種溫度:熱水高達80℃;冷水僅僅幾度,成為奇觀。
目前的長白山,實可謂湖光山色,人間仙境,是世人旅遊的好去處。功勞應首先歸功於歷史上的火山爆發。倘若現在火山爆發,長白山的秀麗風光可能會毀之一旦.盡管如此,或許若干年後,還會出現更加壯美的山水景色。那麼,長白山究竟會不會在近期火山爆發呢?大概還是個謎。
❾ 在東北作簡單的地質考察可以有哪些方向
東北全線貫穿郯廬斷裂。我上大學期間曾在河北平泉實習那裡距遼寧錦洲很近內,平泉的地容質現象很多,可以做為一個學習考察的好地方,這里可以做為第一站,然後去長白山,那裡有幾百年內的火山噴發,還有好多地質現象.長春市內有個凈月譚那裡好象有一個什麼層,我在長春學習了幾年也沒有機會去,你可以到那裡去看一下,長春市內有地質宮博物館,你可以到那裡去看一下,那裡是亞洲最的地質類博物館。很值 得一看,還有難得一見的恐龍化石。最後一站是黑龍江省的五大連池火山和牡丹湖的鏡泊湖火山,它們都曾是全新世有過噴發。五大連池是剛評為地質公園,有好多火山景觀,老黑山、火燒山在1720-1721年有過噴發。形成了石海等特有的地質景觀。鏡泊湖火山是噴發時堵塞了河道形成了著名的鏡泊 湖。鏡湖湖火山區共有12個火山口,1-4號火山口開發為地下森林火山公園。黑龍江省內還有依通斷裂、嫩江斷裂,你也可以去尋一尋,祝你好運,記得帶個GPS。
❿ 中國那個地區的火山多。。
中國火山分布狀況
黑龍江省五大連池火山群是中國著名的第四紀火山群,一般認為黑龍江五大連池火山群由14座火山組成,如果包括火山區西部的蓮花山,五大連池火山群應由15座火山組成,火山岩分布面積達800多km2。其中近期火山包括老黑山和火燒山兩座火山。兩座火山均由高鉀玄武質熔岩岩盾和錐體構成,總面積約68.3km2,熔岩盾是火山主體。
老黑山火山座落在波狀起伏的丘陵低地及白河河谷之上,海拔515.5m,總面積約58.8km2,平面形態受熔岩流溢出方向、溢出量及古地形的制約,總體成不規則盾狀(劉永順、李家振、白志達、孫善平)。老黑山為一套疊錐,火山錐中央有一向北西傾斜不對稱的漏斗狀火口,火口內壁陡峭(65°-85° ),火口緣內徑350m,火口深136m。老黑山錐體主要由火山渣、火山集塊岩、火山角礫岩、火山灰和浮岩組成,其間夾有薄層熔岩。
火燒山位於老黑山北東約3km處,疊覆在老黑山熔岩北東邊緣之上,為一套疊式錐體,海拔340m,面積9.5km2,熔岩流主體向北流淌,溢出體積0.26km2,火山錐坐落其上,碎屑物體積約0.008km2。火燒山錐體由火山集塊岩、火山角礫岩、火山彈、熔岩餅和火山渣組成。火燒山是一個塌陷的火口,火口內壁陡峭,火口底低平,直徑400m,火口深63m(劉永順、李家振、白志達、孫善平)。
老黑山(海拔515.5m)和火燒山代表了富鉀火山岩帶的最新活動,1719~1721年的噴發距今還不到300年,是我國活火山中有歷史記載、噴發時間和地點最為確切的一處活火山。據清朝嘉興年間出版的《黑龍江外記》記載:「墨爾根(今嫩江縣)東南,一日地中忽出火,石塊飛騰,聲震四野,越數日火息,其地遂成池沼,此康熙五十八年事(1719年)至今傳以為異」。康熙六十年出版的《寧古塔記略》(1721年)記載:「城外東北五十里有水盪,與康熙五十九年六、七月間,忽然煙火沖天,其聲如雷,晝夜不絕,聲聞五、六十里。其飛出者皆黑石、硫磺之類,經年不斷,竟成一山,直城廓熱氣逼人三十餘里,只可登山而望。今熱期間衰,然數里之中人仍不能近。天使到彼察看,亦只遠望而已,嗅之為硫磺氣。至今如此,人無有識者」。
五大連池火山群保存完好的火山口和各種火山熔岩構造,如多層流動單元構造、結殼熔岩構造、渣狀熔岩構造、噴氣溢流構造(噴氣錐和噴氣碟)、熔岩隧道構造等,以及浩渺的熔岩海,堪稱火山奇觀,加上區內特有的兼為飲用與治療的碳酸泉,使其成為旅遊觀光和治病、療養的著名火山風景區。
第四紀以來,長白山西麓靖宇-輝南近2000km2境內的龍崗火山群有160餘座星羅棋布低矮火山錐,顯示高密度、多中心爆炸式噴發特點。主要由玄武質火山渣、火山彈、火山碎屑岩和少量熔岩構成。靖宇縣城以西至靖宇-輝南交界則以龍灣為代表的低平火山口 (maar)成為龍崗火山群的一大景觀,如大龍灣、二龍灣、小龍灣、三角龍灣、東龍灣、南龍灣、龍泉龍灣和四海南龍灣等八個龍灣主要集中於龍崗火山群的東區,其中大龍灣和三角龍灣已開發成為我國境內唯一的、風景優美的低平火山口旅遊風景區。就在龍灣環繞的地區一座高聳的火山錐—金龍頂子火山拔地而起,它位於輝南縣金川鄉東南,海拔999.4m,其晚期岩流從西南豁口流入大龍灣。金龍頂子火山之東紅旗林場至四海一帶為分布面積最大的一片空降火山碎屑席,稱為四海火山渣層。經四海火山渣層底部同一碳化木在不同實驗室得到的相近的C14年齡為距今1600年左右,於是龍崗火山又成為中國少數幾個近代仍有噴發活動的第四紀火山之一。
對龍崗眾多火山渣錐的K-Ar年代學測定結果主要集中於0.5Ma以來的中-晚更新世噴發活動,初步將龍崗火山活動劃分為三期:小椅山期(早更新世)、龍崗期(中-晚更新世)和金龍頂子期(距今1600年左右)。對金龍頂子期爆炸式噴發,迄今未發現有歷史記載。要恢復龍崗火山的噴發歷史,對龍崗火山各期火山岩,特別是對金龍頂子期不同噴發物精確的年齡測定顯得十分必要。
騰沖火山區位於雲南省西南邊陲,包括騰沖縣絕大部分及梁河縣一小部分,山奇水秀,自然資源豐富,人文景觀眾多。但區內最壯麗的景觀是火山、熱海和地震。騰沖是我國最著名的火山區之一,區內有68座新生代火山分布,溫泉139處。同時騰沖又是中國西部著名的地震活動區,集火山、地熱、溫泉、地震活動為一體,這在世界其他地方也不多見。
騰沖火山區有過噴發活動。騰沖火山區是我國活火山區地熱顯示最顯著的地區,如熱海地區的水溫都在100℃左右,近年的水熱活動似有增強趨勢,發生多起水熱爆炸事件。深部地球物理探測表明騰沖火山區的熱海熱田附近上地殼有明顯的低速異常。騰沖火山區位於騰沖火山位於印度板塊向北和向東碰撞帶交界的雅魯藏布大拐彎附近,目前各種構造活動很激烈,這自然也增加了人們對騰沖火山再次噴發的憂慮。專家認為,騰沖火山有繼續噴發的潛在危險。
「九五」期間,中國地震局、雲南地震局建立了騰沖火山觀測站,建立了流動地震台網、水平形變網、水準和重力觀測網、超低頻電磁波觀測台,新鑽一口120米的地球化學綜合觀測井,開始了火山的綜合監測。
黑龍江鏡泊湖火山集中在黑龍江省寧安縣小北湖的火山口森林和蛤蟆塘兩個火山區,共有13個火山口,均為復式火山,其中火山口森林地區包括火山口森林火山、大幹泡火山、五道溝火山、迷魂陣火山等4個復式火山。這些火山主要由火山彈、岩餅、火山渣、浮岩、火山礫、火山砂等火山碎屑岩和熔岩組成的火山錐體,熔岩分布於火山口周圍,大量充填於河谷。
根據火山口地質特徵、噴發物空間分布規律及相互關系和14C測定結果,將鏡泊湖晚期的全新世火山活動劃分為3個活動期。蛤蟆塘火山和大幹泡火山渣層之下的炭化木14C年齡分別為距今3490年和2470年,代表鏡泊湖全新世第一期和第二期火山噴發活動時間,其噴發時間間隔約1000年。在大幹泡火山渣之上存在兩層玄武岩,代表2470年之後鏡泊湖第三期火山活動的產物,但現在還缺乏年代學方面的證據。推測鏡泊湖全新世火山最晚一期活動可能在1000年左右,這就需要對大幹泡火山渣之上的兩層玄武岩年齡的直接測定或尋找其下的炭化木進行14C年齡測定。從現有火山地質和年代學證據,鏡泊湖發生的全新世火山噴發活動是沒有異議的。
鏡泊湖全新世火山噴發和熔岩流造就了現代火山景觀(包括火山口森林、熔岩隧道、和吊水樓瀑布)與早期的火山堰塞湖-鏡泊湖一起組成著名的火山風景區。位於熔岩流下游的吊水樓瀑布,瀑布落差60餘米,是鏡泊湖的著名風景點。熔岩隧道是鏡泊晚期河谷熔岩的主要特徵之一,正逐步開辟為旅遊觀光景點。從火山口森林地區至湖南屯26km長的范圍內,發育了很多地下熔岩隧道,單個延伸最長者近2km。「洞天一品」是當地旅遊局給位於火山口森林地區的3、4號火口之間的一個寬約5~10m,高2.5~6m通道的美稱。根據通道頂、壁尚存的熔岩乳滴,推測原為3號火口的一個熔岩隧道。
雷瓊地區是華南沿海新生代火山岩分布面積最大的一片火山岩,火山活動始於早第三紀,延續至全新世。火山岩面積達7300km2,可辨認的火山口共計177座,海拔均低於300m。海南島北部(瓊北)第四紀火山區的石山、永興一帶大小三十幾個火山口明顯地呈北西方向排列,形成典型的中心式火山群,是瓊北最新期火山。這里的火山錐體保存完好,火山口輪廓清晰,熔岩流邊界明顯可辨,裸露於地表的各種火山噴發物,如火山渣、火山彈和熔岩流的流動構造都保存極好,雷虎嶺和馬鞍嶺即為典型的現代火山口。許多研究者也都根據火山的地形、地貌和地層學關系等研究將雷虎嶺-馬鞍嶺火山置於全新世火山。雷虎嶺-馬鞍嶺火山距離海南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海口市僅15km左右,所以成為較典型的城市火山而備受關注。
《瓊北火山探查及噴發危險性研究》課題由科技部2000年公益專項資助,由中國地震局地質研究所承擔。主要目標是通過系統地野外考察、地球物理探測、地球化學探測,獲取瓊北火山區的基礎資料,為海南的經濟建設、減輕火山災害等工作提供基礎數據。
大屯火山群由16個火山噴發口造成的圓錐形山體組成,大屯山居於群山之中,海拔1000多米,頂上呈漏斗狀的火山口,直徑360米,深60米。火山口雨季積水成湖,稱為「天池」。在大屯山東南有座更大更高的火山,頂上有7座小峰,如七仙女下凡,亭亭玉立,故名七星山,它是大屯火山群中最新的火山,山頂上巨大的爆裂火口仍不斷吐出硫氣濃煙。在大屯山和七星山之間,還有座小觀音山,頂上火山口直徑有1200米,深300米,是大屯火山群中最大的火山口。
馬鞍嶺火山口
馬鞍嶺火山口是其中最高的火山錐,也是瓊北地區最高點,海拔222.8米,內口直徑130米,深90米。據說,馬鞍嶺是我國地質年代最新、世界上保存最完整的死火山口之一。整座火山遠看呈雙錐形,中間凹陷,突起的南北兩峰,分別叫風爐和包子嶺。遠遠望去藍天白雲下,橫擺著一架碩大的「馬鞍」,氣度不凡,當地人形象地叫它「馬鞍嶺」。火山口公園就是以這個為主體建設的天然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