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質圖件內容符合什麼
Ⅰ 什麼是地質圖
1、什麼是地質圖?
它是一種圖件,由一定符號、色譜和花紋等來表示地殼版某部分各種權地質體和地質現象(如,各種岩層,岩體、地質構造、礦產等的)及相互關系的一種圖件。
2、地質圖的組成
(1)圖名:取名主要依據圖件所在地區、內容和特徵等;
(2)比例尺:比例尺越大,反映的內容越詳細,如1:200,類型數字比例尺,線條比例尺;
(3)圖例:是一些規定的符號和線譜、色譜。
(4)順序:一般是地層、岩石構造和其它,其中地層從上到下,由新到老,從左到右,有新到老。岩體:從酸性到基性到超基性。
3、分類:
(1)根據內容:構造地質圖、地質圖、岩漿岩圖、變質岩圖、盆地分布圖、礦床分布圖,油氣資源分布圖、地球物理圖等。
(2)根據形狀:平面圖、剖面圖和柱狀圖。
A剖面圖:一般形式,剖面線(按標高),方向,地質界線
B柱狀圖:一般交地質圖時都需要附柱狀圖。
Ⅱ 主要地質圖件
6.1.1 預查與普查工作
地質圖件及比例尺可視具體情況確定。
6.1.2 詳查與勘探工作
礦床地形地質回圖:石答灰岩、白雲岩礦地質填圖比例尺一般(1∶2 000),粘土質原料、硅質原料礦地質填圖比例尺一般(1∶1 000)~(1∶2 000)。
勘探線剖面圖:比例尺(1∶500)~(1∶1 000)。
地形底圖、地質圖、剖面圖及資源/儲量估算圖件的內容和精度要求按有關規程、規范執行。
Ⅲ 審查地質勘查報告主要看哪些內容
區域地質調查、地球化學勘查、地球物理勘查、遙感和礦產勘查鄧不同回類別的勘查報告答審查重點差別較大,意見格式也不一樣。主要審查內容有:
1. 審查依據;
2. 工作方法技術是否滿足標准、規范和設計書的要求,工作質量檢查驗收結果如何;
3. 完成的實物工作量是否達到設計書的要求;
4. 工作成果是否達到目標任務的要求,主要成果是什麼,有什麼創新成果;
5. 報告章節是否齊全,圖件編制是否符合規范要求;
6. 存在的主要問題和建議;
7. 結論與成果等級。
Ⅳ 簡談地質圖件的編制原則與製作方法
王蕊 馬卓敏
(山東省國土資源資料檔案館)
摘要 鑒於近年來地質圖件製作質量逐年下降,筆者結合山東省驗收工作中圖件常見錯誤,對地質圖件的編制原則和製作方法進行歸納總結,匯總了山東省地質圖件匯交驗收中好的經驗,以期為編制好地質圖件提供一點借鑒。
關鍵詞 地質圖 編制和選取原則 製作方法
山東省是我國的礦業大省,隨著國家對礦產資源的需求和儲量管理力度進一步加大,每年提交地質資料的數量逐年增多,但報告質量問題卻出現下滑趨勢,作為省級地質資料管理人員,為縮短匯交周期,提升報告質量,現把地質圖件的編制原則、製作方法和檢查驗收中常出現的問題加以總結。
1 地質圖檢查驗收過程中常出現的問題
地質圖是表示地質現象及構造特徵的專題地圖,是地質報告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日常地質資料驗收過程中,地質圖件是檢查驗收的重點,也是經常出現問題的地方。主要表現為地質圖件編制和用色不規范、地形地貌要素選取不恰當、地質代號和圖例表示不完整、圖面布局不合理、電子文檔中圖的字型檔和系統庫不匹配等。
2 地質圖的編制原則和製作方法
2.1 地質圖件的組成要素
地質圖件由圖名、圖幅號、圖順序號、比例尺、圖廓線、圖面內容、接圖表(分幅時)、圖例、剖面圖(必要時)、柱狀圖(必要時)、圖簽等要素組成。
2.1.1 圖名
圖名是讀圖的「先導」,一般由工作地區、礦區名稱或編號和圖的類別三部分按順序排列組成。
2.1.2 圖幅號和順序號
地質圖以種(類)為單位,每一個圖號表示一種(類)圖,用阿拉伯數字連續編號,一幅圖印製過程出現分幅,圖號用「-」表示。圖的順序號以「張」為單位,一張一號,用阿拉伯數字連續順序編號。
2.1.3 圖廓
通常圖件圖廓有內圖廓和外圖廓。內圖廓是圖幅的實際范圍線,用細實線,外圖廓是圖幅的外圍線,用粗實線,主要起裝飾作用。
2.1.4 圖例
圖例是指地質圖中所用各種符號的說明,是讀圖的工具。
2.1.5 圖簽
每檔地質報告附圖應繪制統一圖簽,包含編制單位、圖名、擬編、審核、微機制圖、項目負責、單位技術負責人(或總工程師)、院長、圖號、順序號、比例尺、制圖日期、資料來源共十幾項內容。
2.1.6 比例尺
比例尺是表示圖上距離比實地距離縮小的程度,通常情況下數字比例尺在圖名的下方中央處,直線比例尺在整輻圖面的最下方中央處,特殊情況可根據圖幅實情和圖面美觀進行合理放置。
2.2 地質圖件的編制原則
地質圖是以表示地質內容為主的專題地圖,圖上的其餘內容作為編圖、用圖的依據。我們在編制地質圖時必須掌握以下特點,才能突出主題,主次分明,使使用者能迅速地判讀出專業內容。
2.2.1 地形地貌要素選取要合理
(1)地形地貌的選取原則
地質圖以地質要素為主,地形要素為輔,合理選取等高距是合理選取地形地貌要素和製作地質圖的關鍵。選取的等高距過大,某些重要地貌地形特徵就會落選,等高距過小,圖面載負量就會過大,影響圖的判讀和使用。一幅地質圖內只能採用一種等高距,當基本等高距不能充分反映地形地貌特徵時,可適當加繪間曲線和助曲線,選取的等高距必須是基本等高距的整倍數(表1)。
表1 各比例尺地質圖等高距選取參考表
(2)居民地和道路的選取原則
選擇居民地時一般先選城鎮後選農村,先選行政經濟意義重要的大居民地,後選一般居民地,先選交通樞紐、河谷平原、重要境界附近和高級道路終點的居民地,後選偏僻地區的居民地。繪圖過程中要處理好十字路口、交叉口之間的關系,一般情況下只選取鐵路、公路、簡易公路、大車路、鄉村路和人行小路,廢棄的或建築中的道路不選取。
(3)境界的表示原則
縣以上的境界應遵循從高級到低級原則在地質圖上進行完整表示,當境界線發生重合時,只繪最高級一級境界線符號。在境界交叉處、明顯轉折處和圖廓邊均不得省略境界符號。各級境界通到內圖廓時,要在圖廓間注出相應的行政區名稱。
2.2.2 圖面內容要完整,製作要規范
(1)斷層和地質界線表示要准確清晰
製作地質圖時應先繪主要斷層,後繪次要斷層。在同級斷層相交時,先繪後生成的新斷層,再繪早生成的老斷層。先描繪第四系界線,後描繪斷層線,再繪其他時代地質界線。斷層兩側的地質界線不能一筆連繪,即使是兩側界線的錯動很小,也要清晰表示。
作圖時要處理好地層的新老關系,一般先繪新地層地質界線,後繪老的,由新到老逐次繪出。地質界線要線號准確,粗細一致,彎曲自然,不能穿越雙線河、水庫、湖塘等水域,當地質界線與河流符號平行重合時,可省略地質界線重合的部分。
(2)地質代號表示要正確,排列要緊湊
地質代號表示要規范,排列要緊湊,大小適宜,若礦點符號與地質代號、地形要素重合,一般應移動地形要素注記,還不能解決時,可用引線將符號、代號引至周圍空白處。引線一般不宜超過5.0mm長,線粗0.1mm,並盡量避免同時穿越幾個地質體。制圖過程中要避免常見錯誤的出現。
(3)地質圖用色要符合圖件用色標准
地質圖用色是否正確是地質資料檢查驗收的重點,這就要求我們在制圖過程中嚴格遵守各比例尺地質圖用色標准和山東省區域地質圖計算機制圖技術標准。一套地質圖中各個地層用色要一致,不得根據自己的喜好給地質圖上色,圖件做完後要認真檢查,出圖時要仔細核對圖的系統庫、字型檔等。
2.2.3 地質圖件圖面整飾要美觀
除區域地質圖和水文地質圖按有關規范或要求外,地質圖件的內外圖廓、分度帶、坐標網、圖廓間注記、圖名、圖幅號、比例尺、方位標、圖例、圖簽、接圖表、坐標系統說明、保密等級注記等要素均按照以下規定進行整飾。
(1)圖面格式布局要合理、美觀
通常情況下每類地質圖都有相對固定的圖面格式布局,以礦區地形地質圖為例,具體格式布局見圖1所示。
圖1 圖面格式布局
制圖時應考慮圖的布置、方向、圖幅大小和圖面內容等,國際分幅的圖件應按地形圖格式繪出三北方向圖(磁針偏角、坐標縱線偏角及磁針對坐標縱線偏角)。平面圖的方向應是上北下南或右北左南,剖面圖的正北、北東、東、南東端一般放在圖的右側,也可按方位角0°至小於180°范圍內放在圖的右側,當剖面方位不一致或呈弧形排列時,應一律向同一方向放平。
(2)圖廓繪制要規范、美觀
所有地質圖件(除部分圖件如柱狀圖外)必須繪制圖廓,比例尺1:5萬或小於1:5萬的各類平面圖,應在內外圖廓間繪出居民地注記、道路到達注記、經緯度注記、坐標網注記、鄰幅圖號注記、風度帶、界端注記等。圖名、圖號、區域注記、圖例、比例尺、三北方向等以及說明注記等放置在圖廓外。
高斯-克呂格直角坐標網線或獨立直角坐標網線一般繪在圖內廓和分度帶內側線或內圖廓和外圖廓細線之間,國際分幅的地質圖件應在外圖廓繪出分度線。
(3)圖例要清晰、完整、統一
圖中所有圖形符號、文字元號、花紋及顏色必須全部列入圖例,相同地質體的色調、花紋、文字元號必須一致,地質符號上下排列次序一般為地層系統(自新至老),侵入岩(自新至老、自酸性至超基性)、岩相、構造、礦產、探礦工程、其他等。一般情況下圖例宜置於圖廓右線外側,當圖內有較大空白時,亦可放在圖內。圖例內注記不得用行、草書體,字體和字型大小應按有關標准圖式規定執行,圖例應加繪圖框線,線粗宜為0.3mm,圖例框的大小及長寬比例應視圖面大小、內容多少而定,其長寬比例為12:8,大比例為15:8。
2.3 其他方面應注意的問題
2.3.1 圖的裁剪
製作地質圖的過程中,往往會根據自己用圖的需要,把搜集來的資料經過裁剪後進行運用,裁剪圖上應注意圖面四周的地質體代號是否注全、等高線是否閉合、圖廓線內的居民地名稱是否注全、境界的行政區劃名稱是否注全和河流道路的名稱是否注全等問題。裁剪後的圖圖面要清晰、字體大小適中、內容安排合理。
2.3.2 出圖
出圖是地質圖製作中一個重要環節,也是最後的環節。出圖前要認真檢查圖面內容、字型檔和系統庫是否正確、出圖比例和紙張大小是否合適、列印機墨盒是否有墨等問題,經過自查或互查後,確保圖件無誤,方可進行出圖。
2.3.3 圖的粘接
由於受紙張大小和列印機幅面的限制,地質圖製作過程中往往需要進行圖的粘接。為保證圖的質量和美觀,粘接圖時應採用乳膠,居民地、地質體及界線等重疊部分要盡可能地閉合或連接,不得出現錯位和污垢現象。
2.3.4 疊圖
地質報告一般都放置在A4大小的報告盒內,這就需要對地質圖進行折疊。疊圖時要疊成手風琴式,盡可能把圖面有效內容往裡折疊,只露出圖名和責任表即可。為使得一套報告中所有圖件大小一致,疊圖時需要在疊圖台上或按照疊圖板的大小進行仔細操作。
3 地質圖件匯交驗收經驗總結
2001年山東省開始要求匯交電子文檔,通過10多年的不懈努力,在全省范圍內建立了一支人員相對固定的地質資料匯交隊伍,堅持每年至少舉辦一期地質資料匯交管理培訓班,重點講解匯交過程中常見問題特別是地質圖件普遍出現的問題。為提升全省地質資料匯交質量,省廳資源處和資料檔案館編輯出版了《山東省礦產資源儲量報告編制指南》,書中對地質圖件的編制要求、版式、用色、地層和地質代號等進行了詳細闡述。為使匯交人更好地編制地質圖件,日常工作中我們收集和整理了各類地質圖件國家製作標准,印製了《地質圖件編制國家標准與規范匯編》,發放給各地勘單位和匯交人。
通過檔案館資料管理人員、資料編制單位和匯交人的共同努力,目前山東省各類地質圖件編制質量大大提升,特別是礦區地形地質圖、水文地質圖、實際材料圖等,圖件主題突出、用色正確、主次分明、圖面美觀,讀者能迅速地判讀專業內容。下一步我們准備利用山東省地質資料管理QQ群交流群、山東國土資源資料檔案館網站、培訓班和交流會等方式,搭建資料管理員、編制單位和匯交人之間聯系的平台,大家相互學習,發現問題,及時溝通和改正,共同為提升山東省地質圖件和地質資料的質量貢獻力量。
Ⅳ 一個標准地質圖件包括哪些內容
1、內容:主圖 圖例 柱狀圖 剖面圖(一般兩條) 責任表。
2、地質信息:
主圖:地版層(當權然需要填色)、斷層(一般使用紅色筆)、褶皺、區域的地貌需要一些(例如陡坎、房屋、鐵路、公路等)當然一些文字性標志也需要的(例如什麼山、什麼壩、填色的部分是哪個地層等)
圖例:每種地層對應一種顏色,整體來說都有規定的顏色;還有一些其他的標志,斷層,陡坎等。
柱狀圖:地區的柱狀圖反應了該區域的所有地層,包括其地層厚度,岩性特徵和化石,礦藏資源,沉積環境等
剖面圖:在地圖上選擇一個能夠反應地層和構造運動的一條線,繪制其剖面圖,當然其中有些部分在主圖上面看不出來,但是需要根據主圖和柱狀圖等信息推測出來,如復雜褶皺、覆蓋的地層。
責任表:這個就簡單了,內容有單位 、圖名、比例尺、編號、制圖人、日期、數據來源等。
這些信息在繪制地質圖的時候都會有相關的規定。例如圖的放置的地方,佔用大小等都有規定。而繪制這些提交的還包括你的原始數據,參考的資料等。
Ⅵ 地質圖件圖簽里的順序號和圖號是什麼意思謝謝
順序號是按照圖類要求排列的,例如第一是25萬區域地質圖,第二專是1萬地質圖,第三屬是2000圖這種規定要求的順序排列。圖號是把所有圖按順序依次排列。比如有張一萬圖是兩張圖拼接的,這種情況下,它倆使用同一個順序號,但是圖號就不一樣了。
Ⅶ 地質平面圖,剖面圖及柱狀圖各自反映了哪些內容
一幅完整的地質圖應包括平面圖、剖面圖和柱狀圖。平面圖是反映一表地質條件的圖。 是最基本回的圖答件。地質剖面圖是配合平面圖,反映一些重要部位的地質條件,它對地層層序 和地質構造現象的反映比平面圖更清晰、 更直觀。 柱狀圖是綜合反映一個地區各地質年代的 地層特徵、厚度和接觸關系的圖件。
Ⅷ 基礎地質圖件
( 一) 遙感地質圖
地層: 編圖最小圖斑面積 2 mm ×2 mm。
新構造斷裂: 編圖最內小長度 10 mm。
其他斷裂: 編圖最小長度 10 mm。
對具有重要意容義但規模小於編圖原精度規定的最小圖斑的可適當誇大表示。
( 二) 地貌類型圖
地貌單元: 編圖最小圖斑面積 2 mm ×2 mm。
新構造斷裂: 編圖最小長度 10 mm。
其他斷裂: 編圖最小長度 10 mm。
對規模小於編圖原則規定的最小圖斑的可適當誇大表示。
Ⅸ 礦山常用的地質圖件有哪些
主要:
1:5萬 1:1萬 1:5000 1:2000地質圖 地形圖 礦產分布圖 工程部署圖 廠區規劃建設圖
Ⅹ 地質填圖的標繪內容及方法
1.標繪內容
地質填圖中,用於填繪和標定地質內容的圖件簡稱為(野外工作)手圖。標繪內容專應按有關規定要屬求,做到齊全、准確、規范、統一。一般要求標繪的內容包括觀察點及編號、地質界線、岩石花紋、各種構造要素及其產狀、礦層(礦化)花紋、岩體接觸變質帶蝕變花紋、化石及各類樣品採集點的位置、符號及編號等。
2.標繪方法
地質點:以直徑1.5mm的小圓圈畫在定點位置。點號、分層號、產狀等內容的具體標繪方法如圖9-2所示。如分層過細時,可以將數層合拼成一個大的岩性層,層內岩性花紋以主要岩性代表。
各種構造要素符號按測量的位置標注。各類樣品標定應按規定的代號,以相應的符號標注在採集位置上。書寫必須規范正確。
圖9-2 地質路線標繪示意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