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遵化市屬於什麼地質地帶
A. 地理題我國科學家在河北遵化發現保存完好的25億年前的大洋地殼碎解釋這種現象
生活在河北遵化的人們不會想到,25億年前,腳下曾是一片汪洋大海。
我國科學家在河北遵化發現保存完好的25億年前的大洋地殼殘片,日前被國際科學界確認為世界上迄今發現的最古老的大洋地殼遺跡。這一發現究竟有何意義?意味著什麼?記者為此采訪了課題負責人、北京大學地質學系李江海博士。
話題首先從板塊構造說起。1912年,32歲的德國氣象學家魏格納天才般地提出大陸曾經彼此連接和漂移,大陸漂移說為後來的海底擴張說、板塊構造說開辟了探索的路徑。
「板塊構造理論遵從『將今論古』的方法,通過對正在進行的地質過程的研究,推論地質歷史上重大地質事件的成因。」地質學研究離不開大地,每年都有三、四個月出野外,李江海皮膚微黑,剃著平頭,顯得干凈利落。
板塊構造理論認為,板塊之間相背運動時,地殼拉張形成裂谷及小洋盆地,如紅海,並向類似大西洋的寬闊大洋盆地演化。兩個板塊之間相對運動時,其間的大洋盆地將消失,在大洋和大陸岩石圈之間形成海溝,大洋岩石圈俯沖進入軟流圈而熔融消亡,並形成火山和島弧。有基於此,科學家預計,紅海可能變成大洋,太平洋則正在縮小。
在現代正常地質條件下,包括大洋地殼在內的大洋岩石圈,由於地形上遠低於大陸,且其岩石密度高於大陸,大洋岩石圈一般將俯沖進入軟流圈而消亡。這也正是所有古大洋岩石圈難以保存下來的重要原因。
沿著地中海周邊地區、阿爾卑斯山、中亞地區、青藏高原、環太平洋周邊、歐洲西北部、北美東部等不同時期古板塊之間縫合線的位置,保留下來的古大洋岩石圈殘片大多數形成於距今6億年以來。
漫長的地質歷史中,各種地質作用的疊加和改造,使古老的板塊縫合線可能變得「面目全非」而難以識別。長期的風化剝蝕,更是使古大洋岩石圈難以保存下來。因此,隨著時間的推移,古老闆塊之間縫合線的識別、古老大洋岩石圈殘片的尋找成為最具挑戰性的科學問題。
目前大洋鑽探很少超過5000米深,僅打穿大洋地殼淺層部分。通過洋底捕撈獲得的岩石樣品又是零散而不完整的,也大多來自於大洋地殼淺表層。人類要獲得對大洋岩石圈物質成分、地質結構以至地質演化的認識,更多地依靠間接的科學手段,特別是多學科的綜合研究。
蛇綠岩代表古大洋岩石圈殘片,這種獨特的成因紐帶關系,使各國科學家對不同時代的蛇綠岩予以強烈關注。
李江海指出,研究古老蛇綠岩的科學意義在於:它是認識已經不復存在的古老大洋岩石圈物質成分、地質結構、熱流變化,以至古大洋中生命演化的金鑰匙;蛇綠岩的出現,表明板塊之間曾發生大規模的碰撞作用,使之仰沖到大陸上來得以保存,岩石圈通過水平運動使古大洋關閉而消失。
「老」於10億年的蛇綠岩非常少見,得到公認的最古老的蛇綠岩為20億年前的芬蘭蛇綠岩和加拿大蛇綠岩。盡管在北美和非洲南部曾識別出26至27億年的古老闆塊縫合線,但並未發現大洋岩石圈的地質記錄,成為過去10年間國際地球科學家的遺憾。
某種程度上,這一遺憾被我國科學家所填補。我國科學家發現的殘留至今的大洋地殼距今25億年,比先前全球公認的最老的大洋地殼殘片還要「年長」5億歲。其意義不言而喻。
專家描述了一幅遠古圖景:25億年前,華北地區是一片大洋,在億萬年的歲月里,原本靜靜躺在海底的大樣地殼隨著板塊碰撞仰沖到華北東部的大陸地殼上,古大洋消失,華北板塊「拼接」到了大陸板塊上。
「25億年前的大洋地殼能夠如此完整地保存下來,是非常幸運的,這些岩石殘片記錄了地球的『童年』。」 李江海說,「古大洋的地殼往往在板塊運動中消亡,即使保存下來的大洋地殼也至少要抬升約2公里才能『爬』到地面上來。」和以往發現的大洋地殼殘片相比,華北大洋地殼殘片具有層序完整、規模巨大、時代最古老等特點,因而受到國際地學界的廣泛關注。
據悉,研究人員將一邊詳細調查華北古大洋地殼,一邊開展古大洋岩石圈礦物、岩石成分結構以及同位素年代學的系列研究,進一步為板塊構理論「添磚加瓦」。
B. (三十)河北省遵化-建昌營一帶鐵礦實物地質資料
河北省遵化-建昌營一帶鐵礦位於河北省唐山市東北部,計劃項目實施單位為天津地質調查中心,工作項目由河北省地質調查院承擔。礦區自20世紀50年代就開始進行地質普查、勘探工作,至今已取得非常好的勘探效果,盡管礦床個數較少,但規模巨大,多為大、中型或超大型礦床。該區鐵礦屬於冀東鐵礦成礦區,以沉積變質型鐵礦為主攻礦種,已探明鐵礦資源量約40×108t,潛在鐵礦資源量巨大。針對遵化-建昌營鐵礦開展的實物地質資料採集工作不僅展示了礦床地質面貌和危礦工作成果,更可為今後礦區的深邊部找礦及成礦規律研究提供實物依據。
1.礦區地質
(1)構造背景
該區位於中朝准地台之燕山裂陷帶(Ⅱ級大地構造單元)以南的遷西陸核內。構造變形以斷裂和褶皺為主。區內規模比較大的斷裂有密雲-喜峰口深大斷裂、固安-昌黎隱伏深大斷裂和青龍河大斷裂;而區內對基底構造格架影響較明顯的褶皺作用主要有3期:遷西期褶皺、阜平期褶皺和五台期—呂梁期褶皺。
河北遵化-建昌營一帶鐵礦地處司家營-長凝成礦帶西南部,固安-昌黎大斷裂帶在本區東南部通過,斷裂以北為隆起區,以南為第四系凹陷區。其基底由太古宇、古元古界變質表殼岩和變質深成岩組成。依據變質岩系原岩建造類型及其所經歷的地質改造作用的差異,大體可劃分出兩個變質岩區。基本以青龍河北北東向大斷裂為界,以西為遵化-遷安中高級變質岩區,以東為青龍河花崗-綠岩帶。
(2)礦區地層
該地區含礦層位以遷西岩群(Ar2Q)、灤縣岩群(Ar3L)和遵化岩群(Ar3Z)為主,朱杖子岩群(Ar3Z)次之,曹庄岩組(Ar1c)中未見成型礦床。
本區最重要的、也是唯一的含礦地層是灤縣岩群:分布在灤縣、盧龍縣和灤南縣一帶,分上下兩組,下部是陽山岩組,上為魯杖子岩組。下部陽山岩組是冀東地區最重要的含礦層位,礦床資源量最大,如灤縣司家營-大賈庄等大型鐵礦床。
陽山岩組岩性主要為黑雲斜長變粒岩,局部為石榴子黑雲變粒岩、黑雲角閃變粒岩、角閃變粒岩、二雲變粒岩和淺粒岩等,夾斜長角閃岩和磁鐵石英岩。在其上部有的夾有片岩、透鏡狀的白雲大理岩。
(3)岩漿岩
河北省遵化-建昌營一帶鐵礦區內岩漿活動主要以中生代為主,其中印支期以岩漿侵入活動為主,燕山期火山噴發及岩漿侵入活動兼而有之。印支期侵入岩主要為都山超單元(T3DS),以青龍縣都山岩體為代表,出露面積300km2以上,為一大型復式岩基。根據岩漿演化特點自早而晚劃分為小桲欏樹細粒石英二長閃長岩→石城子溝含斑石英二長岩→五道嶺中細粒二長花崗岩→石杖子中粗粒二長花崗岩→楊樹溝中粗粒正長花崗岩5個岩石單元。各單元在空間上呈套疊狀產出。燕山期火山-侵入岩大致劃分為早侏羅世、中侏羅世、晚侏羅世、早白堊世4個火山-侵入旋迴。
總之,區內燕山期岩漿岩比較發育,對形成內生鐵礦比較有利。如肖營子超單元,壽王墳超單元與元古宇碳酸鹽岩地層接觸帶部位可以尋找接觸交代型鐵礦。
2.實物地質資料篩選採集
1)NTZK001鑽孔全孔岩心。該孔為坑內鑽,孔深1001.54m,終孔傾角90°,全孔岩心長893.37m,岩心採取率約89.2%。見礦良好,在孔深802.85~881.5m段,見到了磁鐵石英砂岩,磁鐵礦呈條帶狀不均勻分布,含量變化大,平均在10%~50% 之間;孔深902.39~919.41 m段,磁鐵礦含量為10%~30%,石英40%~80%,綠泥石10%~30%;
2)DHZK001鑽孔全孔岩心。該孔為坑內鑽,孔深1250.09m,終孔傾角90°,全孔岩心長1075.08m,岩心採取率約86.0%。見礦良好,在孔深739.31~784.05m段,見到磁鐵礦,磁鐵礦平均在30%~40%,可見細粒狀黃鐵礦。
NTZK001鑽孔和DHZK001鑽孔兩個鑽孔礦石類型復雜,有用礦物很多,含量較高;見有礦區內各種類型圍岩及圍岩蝕變,為礦區內極具代表性的鑽孔,完全符合鑽孔採集的基本要求。
3.相關資料
1)NTZK001鑽孔地質記錄表;
2)DHZK001鑽孔地質記錄表;
3)宋道口平面圖;
4)司各庄-宋道口地質圖;
5)司各庄平面圖;
6)杜蒿坨鐵礦剖面(電子);
7)NTZK001鑽孔柱狀圖;
8)DHZK001鑽孔柱狀圖。
C. 中國北方有那幾個省
10個省。
地理區劃的北部地區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西、黑龍江、遼寧、吉林、山東、陝西和河南。位於秦嶺淮河以北、內蒙古高原以南、大興安嶺、青藏高原以東、渤海以東、黃海海域,面積約佔全國的20%,人口約佔全國的43%,其中漢族占絕大多數。
北部地區地形以平原為主,也有高原和山區。北方地區指秦嶺淮河以北、內蒙古高原以南、大興安嶺和青藏高原以東的廣大地區,主要包括東北和華北地區。中國北方礦產資源十分豐富。東北地區石油、天然氣、煤炭、金屬、木材等資源豐富,而華北地區煤炭儲量豐富。
北方地區氣候雨熱同期,適宜農作物生長。一些省份是產糧大省,如黑龍江(總產最高)、吉林(單產最高)、河南、山東、遼寧等省。
(3)河北省遵化市屬於什麼地質地帶擴展閱讀:
中國北方地區主要是北溫帶,溫帶季風氣候。氣候特點是四季分明,夏季高溫多雨,冬季寒冷乾燥。北方地區年降水量在400~800mm之間。降水集中在7、8月份,暴雨較多。這時,河水急劇上漲,河水容易泛濫。但每年春季降水較少,常有乾旱(春季嚴重乾旱,夏季暴雨)。
1992年以來,除1998年外,華北地區其他年份2~4月降水量均低於多年平均值。此時,在拉尼娜現象影響下,中國北方地區盛行偏北氣流,而東南暖濕氣流相對較弱,加上冷暖空氣的不利組合,在年、年均未能形成理想的降雨條件,由此出現了持續少雨乾旱的天氣。
D. 河北唐山的地質情況
您查詢的關鍵詞是:河北 唐山 的地質 。如果打開速度慢,可以嘗試快速版;如果想保存快照,可以添加到搜藏。
(網路和網頁http://old.cgs.gov.cn/NEWS/Geology%20News/2007/20070307/19.pdf的作者無關,不對其內容負責。網路快照謹為網路故障時之索引,不代表被搜索網站的即時頁面。)
--------------------------------------------------------------------------------
唐山市環境地質調查評價
王欣寶1, 王昕州, 趙雄英
(河北省地質環境監測總站,石家莊,050021)
摘要: 唐山市是河北省環渤海地區經濟發達的地區,是河北省最大的重工業城市,而且也是
地下水污染,地下水下降漏斗,地裂縫,采空塌陷,岩溶塌陷,地震,固體廢棄物等環境地
質問題較為頻發的地區.通過對唐山市主要環境地質問題的調查,以及對其發展趨勢的分析
研究,選擇了岩土體結構類型,構造分布,地下水污染,地下水下降速率,采空塌陷,岩溶
塌陷,固體廢棄物和地裂縫共8個指標.基於環境地質問題發育程度四個邏輯等級取值:微
弱,輕度,中等和嚴重,對評價指標進行了相應地量化分級取值和標准化處理,採用模糊數
學綜合評判法對唐山市環境地質問題發育程度進行了評價,並對唐山市環境地質問題的發展
趨勢進行了預測,為唐山市地質環境管理和地質災害防治提供科學依據.
關鍵詞: 環境地質問題;模糊數學;綜合評判法
中圖分類號: 文獻標識碼: 文章編號:
1 前言
唐山市轄五區,十縣(市)及兩農場,面積802km2(不含蘆台,漢沽農場),總人口156.16
萬.唐山市是河北省環渤海地區三個地級城市之一, 是首批國民經濟收入突破百億元大關的
25 個城市之一,也是河北省最大的重工業城市.建有曹妃甸港,京唐港等港群,還建有王
灘經濟開發區和南堡經濟開發區等重點經濟區,以及石臼坨等島群,是河北省最具潛力的經
濟區之一,也是京津唐,環渤海經濟帶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河北省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但是,在自然和人為兩種因素長期作用下,使唐山市地質環境發生了很大變化,產生了
地地下水污染,地下水下降漏斗,地裂縫,采空塌陷,岩溶塌陷,地震,固體廢棄物等環境
地質問題,這些環境地質問題直接威脅和破壞著生態環境,影響著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嚴
重影響和制約著當地的經濟社會發展.因此,加強地質環境管理和防治地質災害已成為唐山
市乃至河北省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的一項重要工作.
本文採用模糊數學綜合評判法[1],定量或半定量地評價了唐山市環境地質問題發育程
度,並對其發展趨勢進行預測研究,為唐山市地質環境管理,土地規劃和地質災害防治提供
科學依據.
2 環境地質條件
2.1 地質條件
地處燕山南麓,地勢北高南低,北部為低山丘陵區,海撥高程 50~530m,地形波狀起
伏,侵蝕較強,沖溝發育;南部為沖洪積傾斜平原區,是本區主體地貌形態,由灤河改道形
成的多期沖洪積扇構成,高程 5~50m,地形平坦,河流兩岸斷續發育Ⅰ,Ⅱ級階地;市區
東部,南部有多處採煤塌陷坑和矸石山,塌陷坑成積水窪地;東南部沿河兩岸有砂丘分布;
市區內零星出露剝蝕殘丘.
地層有薊縣系,青白口系,寒武系,奧陶系,石炭系,二疊系和第四系.基岩大部被第
四系所覆蓋,在北部山區和市區局部裸露地表.
2.2構造條件
收稿日期:2004-09-24
基金項目:中國地質調查局地質調查項目,環渤海地區(河北部分)地下水資源與環境地質調查
評價,項目編號:200112400004
作者簡介:王欣寶(1972-),男,工程師,主要從事水文地質,工程地質和環境地質工作,E-mail:
[email protected]..
1
唐山市位於燕山褶皺帶東段南緣與華北坳陷區黃驊坳陷的交界地帶,構造活動異常活
躍.區內主要褶皺是開平復向斜,由一系列軸向北東,軸面北西傾,大致平行排列的背向斜
隱伏構造組成,自西向東依次為車軸山向斜,碑子院背斜,開平向斜.其中開平向斜規模最
大,長約50km,寬15~20km,總體軸向為北東40°,自開平向東漸轉成近東西方向.唐山
市區位於開平向斜西北翼的狹長型地壘構造帶上,主要有大八里庄斷層,陡河斷層和唐山斷
層三條規模較大斷層.唐山市區區域穩定性較差,屬不穩定區,地震基本烈度為Ⅷ度.
3,主要的環境地質問題
3.1岩溶塌陷
(1)岩溶塌陷現狀
岩溶塌陷是唐山市嚴重的地質災害之一,致災形式有建築物破裂,倒塌,路基坍塌及農
田破壞等.唐山市區岩溶塌陷有100多處,現已查明中心區岩溶塌陷20處,塌陷呈圓形,
筒狀,碟狀,直徑3~50m,可見深度1~6m; 任信屯—鄭莊子岩溶塌陷2處,塌陷呈圓形,
直徑 30~40m,可見深度 8~10m;東礦區林西—范各庄一帶岩溶塌陷 100 多處,塌陷呈圓
形,橢圓形,筒狀,碟狀,直徑5~30m,可見深度3~10m.
岩溶塌陷具有一定的分布規律,主要分布於水位下降漏斗范圍內的碳酸鹽岩淺埋區(小
於50m)及構造斷裂帶附近;設有液流管道和排水暗溝的馬路兩側及地表水體沿邊最為常見.
主要分布在唐山市中心區淺埋岩溶區,中心區北部任信屯—鄭莊子及東礦區唐家莊—范各庄
一帶淺埋岩溶區.唐山市主要岩溶塌陷狀況見表1.
表1 唐山市主要岩溶塌陷特徵表
Tabal.1 the characteristic of the main karstic sinks in TangShan
一般規模 編
號
塌陷位置
發生時間
(年月日)
塌陷坑
形狀 直徑
可見
深度
對建築物破壞程度 備注
1 十口院內 1979-10-6 圓形 40 10 操場下陷 岩溶引起
2 建陶城子庄河西樓 1984-1985 樓傾斜向西北下降0.13m 岩溶引起
3 新華道開灤招待所東側 1984-1985 路面塌陷電桿傾倒 岩溶引起
4 北新道與新華岩路叉口 1987.9-10 橢圓形 6 6 自來水管反復破裂 岩溶引起
5 鳳凰公園中心區蓮魚池 1991-9-6 圓形 13 6 池壁破壞池水漏光 岩溶引起
6 體育場田徑訓練館 1988-6-6 圓形 8 6 建築物塌落 岩溶引起
7 地震陳列館北側路旁 1988-8 圓形 5 2 地面塌陷電桿傾倒 岩溶引起
8 工人醫院門診大樓 近期 牆體裂縫 岩溶引起
9 69號小區熱力站 近期 院內樓東南角附近房屋裂縫 不明
(2)岩溶塌陷發展趨勢
近年來唐山市區地下水開采量受到控制,岩溶水位有所回升,市區現有的地下水漏斗面
積趨於穩定,個別地段岩溶水略有回升,岩溶塌陷的發生率得到緩解.但由於導致岩溶塌陷
的一些主要條件並未得到根本改變,因此仍然不斷發現岩溶塌陷的現象.據連續幾年的實地
勘查,唐山市體育場主樓牆壁的"S"型裂縫及圍牆上的張性裂縫仍有逐年擴大的跡象,證
明本區的岩溶塌陷活動尚未停息.
3.2 地下水水位下降漏斗
3.2.1地下水水位下降漏斗現狀
(1) 唐山市第四系淺層水水位下降漏斗
唐山市第四系淺層水水位下降漏斗出現在1974年的枯水期,隨著地下水開采量逐年增
大,漏斗不斷加深,范圍不斷擴大.1978年至1981年,唐山市地震後恢復生產,地下水開
采量急劇增加,使地下水水位急劇下降,1982年以後由於城市和農業開采量受到控制,漏
2
斗進入相對穩定的階段.據低水位期統計,漏斗區平均面積為320.07Km2,1991—1995年平
均面積301.03Km2,1996—2000年平均面積為284.26Km2,各階段平均面積分別縮小19.04
Km2和16.77Km2.其中2000年低水位期漏斗面積343.3 Km2,10年間面積最大,與1999,
2000年降水偏少,地下水補給不足密切相關.
漏斗中心北部在北郊水廠,南部在大洪橋水廠,其水位埋深在1991—1995年北郊水廠
平均水位埋深47.40m,在2000年北郊水廠,.大洪橋水廠分別為47.70m和23.90m,與1995
年同比,北郊水廠水位上升3.00m,大洪橋水廠水位下降0.09m,說明漏斗已處於相對穩定
狀態.
從1990年—1995年及1995年—1999可以看出 漏斗區面積具有逐年減小,中心水位略有
回升的趨勢,表明該區遏制開采以初見成效.唯2000年由於乾旱少雨,地下水補給不足,致
使漏斗區面積增大,水位加深,屬枯水年的正常現象,因此可以認為該漏斗目前處於穩定狀
態,如保持目前開采水平,今後漏斗面積將不會擴大,地下水位將保持穩定.
表2 唐山市第四系淺層地下水水位下降漏斗要素一覽表
Tabal.2 the basic schele of the depression cone of shallow groundwater of
the Quaternary Period in TangShan
地下水水位下降漏斗要素一覽表
漏斗
名稱
時 間 中心
位置
綜合計算
面 積
(Km2)
邊緣等
水位線
(m)
封閉面積
(Km2)
封閉等水
位線(m)
中心水位
埋深(m)
中心水 位
標 高(m)
91.6.30
北:北郊水廠
南:大洪橋水廠
301.3
地下水
分水嶺
87 4
49.56
23.58
-29.70
-9.17
93.5.25
—6.10
北:北郊水廠
南:大洪橋水廠
299.3
地下水
分水嶺
126.8 4
40.15
24.11
-20.29
-9.70
95.5.25
—6.10
北:北郊水廠
南:大洪橋水廠
319.3
地下水
分水嶺
103.1 4
50.70
23.81
-30.84
-9.40
98. 6.15
北:北郊水廠
南:大洪橋水廠
243.2
地下水
分水嶺
62.33 2
42.7
22.6
-22.84
-8.19
唐山
市淺
層地
下水
位下
降漏
斗
20006.30
北:北郊水廠
南:大洪橋水廠
343.3
地下水
分水嶺
132.9 4
47.7
23.90
-27.84
-9.49
(2) 古冶區第四系淺層水位下降漏斗
1975年開始形成以黑鴨子為中心的地下水位下降漏斗,當時漏斗中心水位埋深12.25m,
水位標高17.59m.1980年以後,雖然第四系地下水開采量無明顯的增加,但由於開灤唐家
庄礦徐家樓礦井投產及巍峰山水源地的開采,增大了第四系地下水對石炭一二疊系裂隙水和
奧陶系岩溶水的越流補給量,形成以前張亭為中心的又一個漏斗中心,兩個漏鬥合稱古冶區
第四系淺層水水位下降漏斗.漏斗北部以山區為界,南部以小馬庄至范各庄一線的地下水分
水嶺為界,東界雷庄,西到刁家套至前殷庄與唐庄漏斗相接.
分析漏斗特徵可以看出,1996年到1999年漏斗面積具有逐年縮小,中心水位埋深逐年變
淺的趨勢,1999年到2000年出現漏斗面積擴大,中心水位加深的狀況,顯然與近兩年乾旱少
雨具有密切的關系.但從多年動態變化來看,該漏斗仍處於穩定狀態.
(3)唐山市深層水水位下降漏斗
受礦井疏水的影響,第四系深層水急劇下降,形成以礦區為中心的深層水水位下降漏斗,
由於該含水組觀測點少,不能繪製成圖,漏斗形成,范圍很難確定.但開灤個各礦內,深層
水位均低於淺層水位34.24—42.15m.其中開平向斜西北翼深層地下水水位低於淺層地下水
3
水位34.24m.在漏斗中心區,深層地下水水位低於奧陶系岩溶水水位4.25—15.73m.
(4)奧陶系岩溶水水位降落漏斗
主要分布於開平向斜西北翼,1974年形成,漏斗沿奧陶系灰岩地層走向展布,呈不規
則條帶狀,漏斗邊界與水文地質單元一致,由於過量開采地下水,1978—1981年間岩溶水
位以每年6.0m的速度下降,漏斗中心人民公園1982年低水位期水位埋深53.28m,水位標
高--28.48m,從1982年起唐山市控制了岩溶水的開采量,水位下降緩慢.到1992年為為控
制唐山市岩溶塌陷的發生及發展,較大幅度的減少了開平向斜西北翼奧陶系岩溶水開采量,
1992年比1991年減少1243.8×104m3,岩溶水位上升3.34m.
漏斗區1990年末平均水位埋深44.72m,1995年末37.66m,1996,1997,1998年末為
39.29m,41.71m及39.78m,1999年及2000年末平均水位埋深分別為44.65m和45.45m,與
1990年水位相近,雖然地下水開采量逐年減少,因1999年及2000年天旱少雨,地下水補
給不足,漏斗區中心水位又處於下降狀態.
漏斗中心人民公園,1995年低水位期水位埋深56.61m,2000年為57.07m.雖然漏斗中
心水位有所下降,但總的看來該漏斗還是處於穩定狀態.
3.2.2 地下水水位下降漏斗發展趨勢預測
根據1986—2000年漏斗中心水位埋深及綜合計算面積,在充分考慮政府部門對超采區
地下水開采量進行遏制的條件下,採用灰色理論GM(1,1)模型數列,對2010年,2015
年地下水位下降漏斗面積,中心水位埋深進行預測.
預測唐山市第四系淺層水水位下降漏斗面積2010年,2015年漏斗面積分別為300Km2,
280 Km2,比2000年分別縮小43.3 Km2及63.3 Km2;2010年中心水位埋深44.40m,比2000
年回升3.10m,2015年維持在2010年的水平,水位處於穩定狀態.
預測古冶區第四系淺層水水位下降漏斗面積2010年,2015年分別為170 Km2及160
Km2,比2000年分別縮小16. Km29及17.9 Km2;2010年及2015年中心水位埋深將控制在
24.00m左右,比2000年回升1.50左右,處於穩定狀態(見表3).
表3 唐山市地下水位下降漏斗預測成果表
Tabal.3 the forecast proction of the depression cone of groundwater level in TangShan
漏斗面積(Km2) 中心水位埋深(m)
漏斗名 稱
2000年 2010年 2015年 2010年 2015年
唐山市第四系淺層地
下水水位下降漏斗
343.3 300.0 280.0 44.40 44.40
古冶區第四系淺層地
下水水位下降漏斗
186.9 170 160 24.00 24.00
3.3 含水層疏干
唐山市區地下水位降落漏斗區內被疏乾的含水層主要為第二含水組,在基岩淺埋區內除
第二含水組上部細砂層外,第二含水組中部砂礫卵石層同時被疏干.以陡河,沙河和小青龍
河兩岸分布的全新統第一含水組細砂含水層,由於補給條件較好,含水層並未被疏干.
疏干含水層厚度的計算是以1976年末水位埋深作為初始水位,唐山地震後地下水位基
本恢復到原來水位,以2000年未水位埋深時段末期水位,據鑽孔機井地層資料計算各井被
疏干含水層厚度.
計算結果表明:1976-1995年19年間,唐山市區含水層疏干體積為482.37 ×104m3,疏干
量為22497.48×104m3/a.其中唐山漏斗疏干體積為306.77×104m3,東礦區漏斗疏干體積為
175.60×104m3;唐山漏斗疏乾量為18180.11×104m3/a,東礦區漏斗疏乾量為4317.37×
104m3/a.1995-1996年,唐山市區含水層疏乾麵積為39830km2,疏干體積為147464 ×104m3,
4
疏干儲存量為18433×104m3/a.
3.4 地下水污染
3.4.1 地下水污染源
唐山市區地下水污染源主要為工礦企業廢水,廢氣,廢渣的排放及生活污水,生活垃圾,
農葯化肥等.據唐山市環保局1998年統計資料,唐山市區182個"三廢"排放企業共排放工
業廢水5710.96萬噸,排放達標量為5163.12萬噸,其中處理排放達標量為3190. 19萬噸.廢
水中污染物六價鉻為0.14噸,揮發酚總量為2.43噸,氰化物為0.99噸,化學需氧量8231.69
噸,石油類176.03噸,懸浮物6596.30噸,硫化物13.16噸.全市區工業廢氣排放總量13144380
萬標立方米, 其中二氧化硫排放量為140013噸,煙塵排放量106029噸.工業固體廢物產生
量為1213.9萬噸,歷年累計貯存量已達8179萬噸.
另外,居民生活污水排放量為2856.14萬立方米,唐山市14個垃圾堆放場的垃圾(包括工
業垃圾)排放量51.9萬噸.
3.4.2 地下水污染現狀及發展趨勢
由污染源排出的污染質主要有"五毒","三氮",有機質,細菌和石油類共約20餘
種.污染質通過滲透和滲漏兩種方式污染地下水環境.滲坑(井)滲透和渣堆淋滲,造成點狀
污染;河流與溝渠滲漏造成線狀污染;施於田間的農葯,化肥隨灌溉水或雨水下滲,造成面
狀污染.
唐山市區地下水水質目前基本達到飲用水水質標准,但局部地區污染較為嚴重,主要超
標項目是六價鉻,硝酸鹽氮,亞硝酸鹽氮,細菌等.比較典型的地下水污染為唐山市路南區
南劉屯—老岳各庄六價鉻污染,路北區釣魚台岩溶水六價鉻污染及小梁山儲灰場,李家峪儲
灰場對地下水的氟污染.
(1),南劉屯—老岳各庄污染區
南劉屯—老岳各庄一帶第四系淺層水受到六價鉻嚴重污染,鉻渣污染物分布面積
3350m2,重量為4881噸,含六價鉻總量為5.947噸.該污染區1983 年發現第四系淺層水受六
價鉻污染,1991~1993年污染面積達1.78 km2,地下水中Cr6+ 最高含量3.40mg/L,超標67倍.
1995年污染面積(檢出)1.595 km2,超標面積0.645 km2,Cr6+最高含量 1.80mg/L,超標35倍.
從1994年以後Cr6+含量逐年減少,個別井的污染已消失.污染范圍也有逐年縮小的趨勢,其
原因是唐山市環保局1983年曾進行了局部的開挖治理,以及污染區連年不斷地抽取污染的水
體所致.
(2),路北區釣魚台岩溶水六價鉻污染區
受原文化路電鍍廠廢水的污染,路北區奧陶系岩溶水自1987年以來六價鉻含量超標,污
染面積5.56 km2,至1995 年污染面積縮小至3.33 km2.1999年檢測,鳳北井污染已消失,唐
陶井Cr6+含量0.14mg/L,自1995年以來含量已逐年減少.
(3)小梁山儲灰場沖灰水對地下水的氟污染
由於唐山發電廠小梁山沖灰場沖灰水沿灰岩溶洞裂隙下滲,1986年冶里—徐莊子奧陶系
岩溶水曾形成面積2km2的氟污染區,氟含量達3.2mg/L.1988年沖灰場停用並覆土改造,原
污染范圍大大減少,原污染井水中氟含量明顯降低,僅為0.5~1mg/L,均達到飲用水質標准
並接近天然背景值.預測該污染區氟污染將逐年衰減直至消失.
(4)李家峪儲灰場對地下水的氟污染
由於唐山發電總廠陡河電廠沖灰水的滲漏,使附近岩溶裂隙水受到污染,地下水中氟含
5
量逐年升高,由1988年的0.37mg/L升至1995年的5.80mg/L,之後逐年降低,但1999年仍為
4.0mg/L,由此預測該污染尚未停止,如灰場繼續使用,其污染仍將持續下去,並有擴大污
染范圍的可能.
3.5 礦山環境地質問題
唐山礦業以煤礦為主,長期大量開掘地下煤層及圍岩,改變乃至破壞了岩土體的自然平
衡,導致地質環境日趨惡化,引發出一系列礦山環境地質問題.
(1) 采空塌陷
1984年范各庄礦突水後附近出現11個岩溶塌陷坑,在以突水點為中心的10km2范圍內,
水位普降20~30m,水井吊泵懸空,供水系統失靈.其後,採煤塌陷災害更為嚴重,截止1995
年整個開灤形成60多平方公里的采空區,波及面積達100 多平方公里,地面塌陷19504.01
公頃,產生15個塌陷坑,最大坑深20.42m,53個積水坑最大積水深度8.70m.這些塌陷,積
水坑主要分布在市中心區南部京山鐵路兩側,使大面積農田被毀,建築物遭到破壞, 100
多個村莊被迫搬遷,使城市建設受到嚴重影響.
(2) 礦井突水
開平煤田為奧陶系灰岩所包圍,岩溶發育,富水性強,隨著開采層段不斷加深,強排深
層地下水產生了巨大的水頭差,嚴重威脅著礦井和礦工的生命財產安全.1984年6月2日,范
各庄礦井下突水, 突水原因是奧陶系灰岩陷落柱潰入礦井,使奧陶系岩溶水大量湧入礦井,
高峰期11個小時平均突水量達2053噸/分,淹沒了范各庄礦井,呂家坨礦,林西三礦,直接
經濟損失5.6億元.而且其餘的礦也有不同程度的突水事故,是煤礦開采時一個主要地質災
害.
(3) 礦渣堆放
市區內共有煤矸石山16座,1998年煤矸石產生量4640500噸,年儲存量為672100噸,歷年
累計貯存量37194200噸,歷年累計貯存佔地面積1763300m2.由於礦渣堆存, 不但佔用大量
土地,散發有害氣體,而且可污染土體和淺層地下水,有的煤矸山發生自燃,釋放出SO2,
CO2等氣體,污染大氣,嚴重時還會發生爆炸,危及人民的生命和財產.
3.6 地震災害
1976年7月28日發生的唐山7.8級地震是震驚世界的一次大地震,震中地震烈度達11度,
使一個上百萬人口的城市毀於一旦,死亡人數達24萬,造成市區各民用建築嚴重破壞和倒塌
的達1116.95×104m2,占原房總數的95.53%.唐山市廠房倒塌及破壞無法使用的182.2×
104m2,占原有總數的55.6%.
唐山7.8級地震發震斷層為唐山礦Ⅴ號斷層, 分布在唐山市路南區禮尚庄—豐南安機寨
—小山東口—29中學,成北東25°走向,斷裂帶寬為50~300m,長10km,左旋扭距最大1.53m.
向北東循陡河斷裂北段,延伸20km, 向南西方向延伸50km.
除地震構造地裂縫外,非構造地裂縫在地震區普遍出現,主要發生在河渠,河岸和古河
道坑窪地帶[2].
此外,唐山7.8級地震引起的地面垂直變形, 不論是范圍和幅度都是很大的,強裂變形
帶主要分布在地震斷層兩側,垂直錯距1.0m左右;唐山7.8級地震加大了煤礦采空塌陷.由
於地震效應,使原開灤煤礦采空塌陷區進一步擴大加深.
4,環境地質問題發育程度及其發展趨勢評價
4.1環境地質問題發育程度
根據唐山市環境地質問題的發育特徵,選取土體結構類型,構造分布,地下水水位下降速率,
地下水污染,岩溶塌陷,采空塌陷,固體廢棄物和地裂縫共 8 個指標(見表 4).採用綜合
評價法對唐山市環境地質問題發育程度進行了分區評價,共分四個級別(見表5).
其公式[3]-[4]為:
6
∑
=
=
n
i
i
pp
1
式中:p--環境地質問題發育程度分區系數
p
i--第i因子的評價指數
其中
p
i= ×A
p
i
*
i Ai= =∑
8**
/
ii
pp
=1i
式中:為第i個因子的給定指數;A
p
i
*
i為第i個因子的權重,n為評價因子數量.
表4 唐山市環境地質問題發育程度判別指標及給定指數表
Tabal.4 the distinguishable indexes of the develop degree of the geoenvironmental problem in TangShan
分級 微弱 較輕 中等 嚴重
序
號 因子
環境地質問
題發育程度
給定
指數
環境地質問題
發育程度
給定
指數
環境地質問題
發育程度
給定
指數
環境地質問題
發育程度
給定
指數
1
岩土
體結
構類
型
出露基岩;砂
性土,多層,
相變小.
1
粘性土或砂性
土,多層,相變
大,特殊土零星
分布
2
粘性土或砂性土,多
層,相變大,分布有
特殊土
3
粘性土或砂性
土,多層結構,
相變大,特殊土
發育.
4
2 構造
分布 0條/50km21 1條/5km22 2條/5km23 ≥3 條/5km24
3
地下
水污
染
無 1 個別地段有污染2 局部地段有污染 3 污染點較多 4
4
地下
水水
位下
降速
率
1 m/a 4
5 岩溶
塌陷 0個/50km21 1處/5km22 2處/5km23 ≥3 處/5km24
6 采空
塌陷 0個/50km21 1處/5km22 2處/5km23 ≥3 處/5km24
7
固體
廢棄
物
0處/50km21 1處/5km22 2處/5km23 ≥3 處/5km24
8 地裂
縫 0處/50km21 1處/5km22 2處/5km23 ≥3 處/5km24
表5 環境地質問題發育程度分區系數
Tabal.5 the subarea coefficient of the geoenvironmental problem
級別 微弱發育區 輕度發育區 中等發育區 嚴重發育區
p 1-1.5 1.5-2.5 2.5-3.5 3.5-4
評價結果如下(見圖1):
環境地質問題微弱發育區主要分布在西部和西北部,主要環境地質問題僅是零星分布城
市廢棄物;環境地質問題輕度發育區主要分布在東部的羅各庄,大豐谷庄,夏庄和魏峰山水
廠一帶,主要環境地質問題是地下水超采,局部地段有地下水污染和地裂縫,零星分布固體
廢棄物;環境地質問題中度發育區主要分布在開平區呂家坨,趙各庄一帶,主要環境地質問
題是礦山固體廢棄物和城市廢棄物較多,局部地段有地下水污染和采空塌陷,分布有地下水
漏斗;環境地質問題嚴重發育區,主要環境地質問題是地下水嚴重超采,礦山固體廢棄物和
城市固體廢物較多,局部地段有地下水污染和礦山采空塌陷.
8
其主要內容為:環境地質問題緩慢發育區要分布於城市的西部,主要是由於近幾年唐山
市有關部門已經加強了對城市廢物的處理,使該區本就不多的城市垃圾得到有效的處理;較
慢發育區主要分布於城區的東部大豐谷各庄,羅各庄,夏庄一帶,主要是該區的點狀污染得
到有效治理,而該區的地下水開采量也已經大大減少;較快發育區主要分布於城區和東部的
范各庄,呂家坨和魏峰水廠,主要是該區大量的固體廢棄物部分已經處理,地下水開采量也
在不斷的降低,礦山采空塌陷和岩溶塌陷也已經部分進行治理;快速發育區主要分布於城市
新區的東北部的趙各庄和唐家莊一帶,主要是由於該區目前是唐山市的重點發展區,地下水
將大量的開采,地下水下降將加快,而且污染也在不斷加重.
5,結論
(1) 通過對唐山市主要環境地質問題的調查,在分析環境地質問題的影響因素,發育特
征和其發展趨勢的基礎上,指標體系由選取土體結構類型,構造分布,地下水水位下降速率,地
下水污染,岩溶塌陷,采空塌陷,固體廢棄物和地裂縫8個指標構成.在將唐山市環境地質
問題發育強度劃分為四個等級:微弱發育區,輕度發育區,中等發育區和嚴重發育區的基礎上,對
各評價指標相應的四級量化取值和標准化處理.採用模糊數學綜合評判法對唐山市環境地質
問題發育程度進行了評價.結果表明,評價結果與唐山市地質環境態勢基本吻合.
(2) 基於模糊數學綜合評價結果,將唐山市環境地質問題發育程度劃分為四級.其中環境
地質問題微弱發育區主要分布在西部和西北部;環境地質問題輕度發育區主要分布在東部的
羅各庄,大豐谷庄,夏庄和魏峰山水廠一帶;環境地質問題中度發育區主要分布在開平區呂
家坨,趙各庄一帶,主要環境地質問題是礦山固體廢棄物和城市廢棄物較多,局部地段有地
下水污染和采空塌陷,分布有地下水漏斗;環境地質問題嚴重發育區主要環境地質問題是地
下水嚴重超采,礦山固體廢棄物和城市固體廢物較多,局部地段有地下水污染和礦山采空塌
陷.
(3) 根據對唐山市主要環境地質問題發展趨勢的分析,對唐山市環境地質問題發展趨勢
進行了預測:環境地質問題緩慢發育區要分布於城市的西部;較慢發育區主要分布於城區的
東部大豐谷各庄,羅各庄,夏庄一帶;較快發育區主要分布於城區和東部的范各庄,呂家坨
和魏峰水廠;快速發育區主要分布於城市新區的東北部的趙各庄和唐家莊一帶.
E. 河北包括哪些地方
河北省截止到2013年設11個地級市,個市轄區、20個縣級市、104個縣、6個自治縣,共有1970個鄉鎮,50201個村民委員會。
地級11個:石家莊市,唐山市,秦皇島市,邯鄲市,邢台市,保定市,張家口市,承德市,滄州市,廊坊市,衡水市。
縣級(22個)
1,辛集2,藁城 3,晉州 4,新樂 5,鹿泉 6,遵化 7,遷安 8,霸州 9,三河 10,定州 11,涿州 12,安國 13,高碑店 14,泊頭 15,任丘 16,黃驊 17,河間 18,冀州 19,深州 20,南宮 21,沙河 22,武安。
F. 河北省包括哪些市
截止2017年末,河北省下轄:石家莊市、唐山市、秦皇島市、邯鄲市、邢台市、保定市、張家口市、承德市、滄州市、廊坊市、衡水市。
一、石家莊市是河北省省會,地處河北省西南部。截至2016年底,石家莊轄區總面積15848平方公里,其中市區面積2206平方公里。
二、唐山,位於河北省東部、華北平原東北部,南臨渤海,北依燕山,毗鄰京津,地處華北與東北通道的咽喉要地。總面積為13472平方千米。
三、秦皇島,位於東北地區、冀東北部,面積7813平方公里。人口311.08萬。
四、邯鄲,位於河北省南端,太行山東麓,西依太行山脈,東接華北平原,與晉、魯、豫三省接壤。
五、邢台市,位於河北省南部。西依太行山與山西省毗鄰,東鄰京杭大運河與山東省相望。
六、保定市,位於太行山東麓 ,是京津冀地區中心城市之一 。
七、張家口市,位於河北省西北部,是冀西北地區的中心城市,連接京津、溝通晉蒙的交通樞紐。
八、承德是,處於華北和東北兩個地區的連接過渡地帶,西南與南分別挨著北京與天津,背靠蒙遼,省內與秦皇島、唐山兩個沿海城市以及張家口市相鄰,北部與內蒙古赤峰、錫林郭勒盟相鄰。
九、滄州市,地處河北省東南部,東臨渤海,北依京津,南接山東,京杭大運河貫穿市區。
十、廊坊市,位於河北省中部偏東,北臨首都北京,東與天津交界,南接滄州,西連保定。總面積6429平方千米。
十一、衡水市,位於河北省東南部,東部與滄州市和山東省德州市毗鄰,西部與石家莊市接壤,南部與邢台市相連,北部同保定市和滄州市交界,總面積8815平方公里。
(6)河北省遵化市屬於什麼地質地帶擴展閱讀;
中華民國成立後,當時國民政府建都南京,今河北境域主要屬直隸省,後因直隸省名不符實,以地在黃河以北,於1928年改為河北省。
1930年11月,河北省省會遷至天津。1935年6月,河北省省會遷往保定。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仍為河北省。
1952年,撤銷察哈爾省,將其原察南、察北兩個專區劃歸河北省。
1956年撤銷熱河省,將其原大部分轄區劃歸河北省。
1958年,將河北省的順義、延慶、平谷、通縣、房山、密雲、懷柔、大興等縣劃歸北京市。
1958年2月天津劃歸河北省,1967年1月天津恢復直轄市。
1968年,文化大革命時期,河北省的省會從保定市遷往石家莊市。
1973年,將河北省的薊縣、寶坻、武清、靜海、寧河等五縣劃入天津市,自此形成河北省現轄區規模。
G. 河北省包括哪幾個地區
河北省總面積.88萬平方千米,常住總人口7519.52萬人。下轄11個地級市,分別為石家莊市,唐山市,秦皇島市,邯鄲市,邢台市,保定市,張家口市,承德市,滄州市,廊坊市,衡水市。另有2個省直管市定州市、辛集市。
其中包括20個縣級市,95個縣,6個自治縣,47個市轄區)共有1970個鄉鎮,50201個村。
河北省,簡稱冀,因其地處華北平原,黃河下游北岸而名。面積為18.77萬平方公里。地處華北、東臨渤海,渤海之濱,地理上包圍北京和天津兩個直轄市,是京城通往外地的門戶,自金朝開始即是京畿要地。
與北京市、天津市、遼寧、山西、河南、山東和內蒙古等省市區接壤。全省最高峰是小五台山的主峰北台(海拔2882米),全省面積43%的平原海拔不到100米。省會是石家莊市。因省境於《禹貢》為冀州之地,故簡稱冀。
(7)河北省遵化市屬於什麼地質地帶擴展閱讀:
商代時期,邢台曾為商代國都。
西周時期,河北省南部屬邢國,北部屬燕國。
春秋戰國時期河北省北部屬於燕國,南部屬於中山國、趙國和魏國。保定市是當時的燕趙分界線,在保定市中心原存有「燕趙分界石」。當年燕國太子丹送別荊軻去刺秦王就是在燕國國界易水河分別,現在易縣的易水旁尚有古跡荊軻塔。
中山國是春秋戰國時期一個白狄人的千乘之國,國都位於今平山縣三汲鄉境內。邯鄲、邢台曾是趙國都城,邯鄲存有趙武靈王修建的「叢台」,邢台存有趙成侯修建的檀台。
臨漳縣一帶的漳河是魏國西門豹修建的最早的水利工程,因為「河伯娶婦」的故事而出名。
秦始皇時期這里屬於鉅鹿郡、邯鄲郡、恆山郡、齊郡、濟北郡、上谷郡、代郡、漁陽郡、右北平郡的地域。
兩漢時在河北設立幽州和冀州,曹魏曹操曾在漳河畔修建「銅雀台」,命其子曹植作名篇《銅雀台賦》。
北晉時屬冀州,五胡十六國和北朝時期先後被後趙、前燕、前秦、後秦、西燕、北燕、南燕、北魏、東魏、北齊、北周統治。
隋朝時屬冀州。唐代為河北道,安祿山曾任范陽節度史,唐天寶末年,就是從這里起兵反唐。
北宋時分為河北東路和河北西路。北部屬於遼國,是兩國經常交戰的地方。在世界各地博物館享有盛名的遼代瓷大羅漢像就是從易縣的山洞中被外國人盜走的。
金代時屬河北東路和河北西路、中都府路。元代河北為中央直屬的中書省。
明代為北直隸承宣布政使司,仍屬中央直轄,天津開始設縣。晚明時,徐光啟開始將南方的稻向河北沿海移植,開啟了中國北方種稻的歷史。
清代稱直隸省。雍正八年起,直隸總督駐保定府(今保定市),現存有當時的直隸總督署,該署為中國僅存的省級署衙,具有極高的文物保存研究價值。清晚期,唐山修建了中國第一條鐵路,第一座現代化煤礦。
京張鐵路是北京通往張家口的鐵路,是第一條中國人自己設計施工的鐵路,總工程師詹天佑有許多發明被世界各國鐵路採用。1928年改名河北省。
中華民國時被分為察哈爾、熱河、河北三省,河北省省會設在清苑(今保定市)。
1949年7月12日,河北省全境解放,中共河北省委在保定成立。7月28日,華北人民政府發布命令重新恢復河北省行政區,成立河北省人民政府。8月1日,河北省人民政府在保定成立。河北省會駐保定。
1952年11月15日,原察哈爾一部分並入河北省;1955年7月30日,原熱河省的一部分並入河北省。省會仍設在保定。
1958年,由於天津市的工業發達,省會遷往天津,在此期間天津有大量的工廠企業和高校遷往河北省內。
1966年天津重新升格為直轄市,省會遷回保定。文化大革命期間保定局勢混亂以及石家莊靠近太行山便於備戰,戰時便於向西撤退,省會於1968年遷到現今石家莊市。隨後大量保定的省屬單位,如河北省醫科大學、河北省博物館、河北省圖書館等遷石。
2017年3月,中共中央、國務院成立雄安新區,是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集中承載地。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河北省
H. 河北省地質資料二次開發利用與找礦新突破
張慧敏
(河北省地勘局資料館,石家莊050081)
摘要 河北省近年來在對老資料認真分析研究的基礎上,採用新方法、新思路,大膽地在原有礦產地的深部、周圍或具有可比性的異地區域開展找礦工作並取得了新的突破性成果。
關鍵詞 地質資料;二次開發利用;新突破;河北省
為認真貫徹落實《國務院關於加強地質工作的決定》,河北省政府制定了《河北省人民政府關於加強重點礦種勘查工作的意見》,河北省地勘局也把找煤礦、鐵礦、銅、鉛、鋅礦、金銀礦、石膏礦作為今後找礦的主要方向。在國家政策引導及各級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河北省地勘局各地勘單位在項目立項、工作設計等方面,採用傳統手段和先進技術相結合,充分挖掘已有地質工作成果,綜合運用傳統手段和新的找礦理論、技術和方法,在找礦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
(1)1981年河北省地質局第四地質大隊發現了黑山中型釩鈦磁鐵礦,經過長期開采,資源呈緊張狀態,近年來河北省地勘局地質四隊先後對黑山—大廟一帶開展大量科研工作,對黑山一帶原有勘探報告、航磁、地磁驗證報告、大廟斜長岩體科研報告認真翻閱,綜合分析,逐漸清晰地確立了圍繞該區深部盲礦體開展找礦工作的方向,2006年、2007年通過在該區集中工作,在實現M24大型巨厚釩鈦磁鐵礦突破的同時,在東大窪礦區、黑山1、2號礦體等礦區擴大並發現了幾個礦體群。預計礦山壽命將延長10年以上。這不僅為承德市釩鈦鋼鐵基地建設直接提供了礦產資源,也為承德地區尋找高品位礦床,擴大釩鈦鋼鐵基地打下基礎。
(2)河北省地球物理勘查院在泊頭地區與海興地區兩個煤炭資源預查項目的立項工作中,一份50年代末期1:20萬區域重力資料和一份70年代1:20萬區域航空磁測資料資料在該立項工作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立項初期,在沒有其他資料可供參考的情況下,技術工作者對這兩份老資料進行研究,將大城煤田的區域地球物理特徵進行了認真分析,並把泊頭與海興地區的重力場、航磁場及地層特徵、構造等與大城煤田進行了深入細致的對比,發現它們具有相似的地球物理特徵,然後用目前先進的重磁處理軟體分別對三個地區的老基底起伏面進行定量計算,發現三個地區的基底起伏都在1200~3500米之間,研究推斷老基底的起伏面基本相當於煤系的底板,後通過大地電磁踏勘工作,其解釋成果驗證了上述推斷的煤系底板深度,從而確定了立項優選靶區。目前在泊頭第一個鑽孔已在1400米處發現兩層厚度為6.81米的煤層,預計在1600米以淺還將發現3~4層煤層。
(3)20世紀70年代在張北公會一帶形成的煤炭報告中沒有找到可採煤層,2005年,河北省地勘局地質三隊通過對該區進行衛星遙感、物探以及地層資料的綜合分析,認為該區藏煤的可能性大,經過進一步工作,2007年終於驗證了該區煤的存在,而且是大型優質褐煤,預計遠景資源儲量可達3億噸。該礦產地的發現,對於在壩上地區尋找同類礦藏有著較大的借鑒和指導價值,即在壩上其他地區也存在同類礦藏的可能。
(4)河北省地質十一隊在研究以往地質資料的基礎上,在沙河縣白澗鐵礦區深部繼續尋找深部鐵礦,於2007年10月份在該區深部發現了大型高品位富鐵礦床,初步探明鐵礦石資源量6100萬噸,可為邢台地區鋼鐵業解決幾十年後備資源的儲備難題,具有重大的社會意義和經濟價值。此外,郭二庄鐵礦、司家營鐵礦也是在原有資料的基礎上繼續作深部找礦工作,均取得了豐厚的成果。它們對其他礦區在找礦方面具有指導意義。
成果地質資料除在尋找礦產資源方面直接顯示它二次開發的價值之外,在公路建設、橋梁建築、地質災害評估、礦山危機評價、城市規劃建設等方面都在發揮著其巨大的作用:
張石高速公路保定段壓覆礦產資源調查項目;唐山—曹妃甸公路壓礦調查項目;國道107線(半幅)石邢交界到東龐路口段壓覆礦產資源調查項目等都利用了過去的老資料,這些老資料為項目提供了真實可靠的數據信息,為項目節約了資金、提高了效率。
這些成果的取得,說明了重視老資料、並對其採用新理論、新方法、新技術、新思維進行二次開發,是既省時又省力的好方法,充分證明了只有創新思維、善於依靠科學技術,才能有所突破。
幾點建議:
(1)充分利用現有老資料,沖破老的思維方式,敢於對老礦區進行深度研究,在老礦區的深部尋找接續資源應繼續引起重視。
(2)繼續在老礦區外圍尋找新的增長點,對尚有較大找礦遠景區域的地帶作細致的地質工作,擴大找礦范圍,也是不容忽視的一個方面。
(3)應利用相同或相似的地層、構造、成礦地質條件在不同區域、不同地點,尋找找礦機會。
(4)充分利用物化探遙感成果地質資料,對各種異常值作進一步科學評價,必要時進行地質驗證工作。
(5)對老報告中提到的因交通不便、難以開采及部分低品位資源要逐步加以重視,利用現在先進的技術手段解決過去的老問題。
(6)我省在金屬、能源方面已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非金屬資源方面還應加大力度,爭取在現有條件下經過工作也取得新的重大突破。
I. 河北省區域地質概況
河北省區域地質條件,已有系統的專著問世。現參照鞠紫雲主編、李勤、張玉華副主編的 《河北省 北京市天津市區域地質志》(以下簡稱 《河北區域地質志》)和 《河北省北京市天津市區域礦產總結》(以 下簡稱 《河北區域礦產總結》)作概略介紹。
1.3.1 太古界地層
太古界地層單位及其名稱均以 《河北區域地質志》為標准。太古界新老地層(岩石)單位名稱的對比見 表1.3.1。
1.3.1.1 中下太古界遷西群
遷西群主要分布於尚義-平泉深斷裂以南的燕山地區,劃分為冀西懷安、北京密雲、冀北承德和冀東 遷西4個小區。由各種輝石麻粒岩、含輝石片麻岩組成,夾有磁鐵石英岩。自下而上分為2個亞群、4個岩 組。
(1)下亞群
分布於遷西小區和懷安小區。自下而上分為2個岩組。
A.上川組,分布於遷西太平寨、楊河峪一帶。主要為輝石麻粒岩,混合岩化強烈,形成黑雲紫蘇均 質混合岩。
B.三屯營組,分布於遷西高家店至三屯營以東,遷安五重安以西的上川組兩側。下部以二輝麻粒 岩、斜長次透輝麻粒岩為主;上部片麻岩增多,夾磁鐵石英岩。
此外,懷安小區原稱的 「瓦窯口組」 、「馬市口組」 、「右所堡組」和 「下白窯組」,與本亞群大 致相當。
(2)上亞群
分布於燕山地區的4個小區。在遷西小區,自下而上分為拉馬溝組和跑馬場組。懷安地區的原崇禮組 或谷咀子組與本亞群相當。
A.拉馬溝組,分布於馬蘭峪-潵河橋-青龍八道河一帶,以角閃斜長岩為主。
B.跑馬場組,分布於馬蘭峪以西、遷安水廠以及青龍附近和寬城東南一帶。以角閃斜長片麻岩為 主,常見石榴子石。
1.3.1.2 上太古界阜平群或單塔子群
上太古界地層在太行山區稱為阜平群,在燕山區稱為單塔子群。兩者屬於同一地質年代。
(1)阜平群
分為南、北2個小區。北為阜平小區,包括平山、靈壽、唐縣、易縣、淶水等地;南為贊皇小區,包 括鹿泉、井陘等地。自下而上分為9個岩組。
表1.3.1 河北省太古界一古元古界岩石地層劃分及對照表
A.索家莊組,僅見於阜平小區,分布於阜平大柳樹、段家莊、川里,唐縣花盆,淶源馬庄、走馬 驛、祭刀嶺、銀房等地。以黑雲母(或角閃石)斜長片麻岩為主,局部夾大理岩或磁鐵石英岩;上部為蛇紋 石(或透輝石、金雲母)大理岩和斜長角閃岩。
B.團泊口組,分布於阜平小區和贊皇小區。在阜平小區分布於阜平沙窳(yu)、舊營、團泊口以東, 靈壽陳庄、行唐口頭以北;在贊皇小區原稱「放甲鋪組」,分布於內丘柳林,邢台放甲鋪、西黃村,沙 河禪房一帶。
團泊口組,下部為混合岩,黑雲母斜長片麻岩夾斜長角閃岩,其上為鉀長淺粒岩夾片麻岩;上部岩 石:在阜平小區北部為大理岩和斜長角閃岩,在南部為大理岩夾變粒岩和透閃岩。
C.南營組,分布於阜平小區和贊皇小區。贊皇小區地層原稱 「北賽組」,以黑雲母斜長片麻岩為 主,夾磁鐵石英岩;在贊皇小區夾有石榴角閃片岩。頂部有大理岩和斜長角閃岩。
D.漫山組,主要分布於阜平小區西南部。下部以黑雲斜長片麻岩為主,夾夕線石淺粒岩;上部為大 理岩及斜長角閃岩。在部分地段,該組曾稱 「灣子組」 、「宋家口組」 。
E.木廠組,主要分布於阜平小區。下部主要為黑雲(角閃)斜長片麻岩,夾斜長角閃岩;上部為大理 岩、斜長角閃岩及輝透變粒岩。該組曾稱 「灣子組」 、「宋家口組」 。
F.四道河組,分布於阜平、平山境內。以黑雲斜長片麻岩及淺粒岩為主,上部為大理岩、夾片麻岩 及透輝變粒岩。
G.紅山坡組,僅見於平山紅山坡和阜平燕麥青、石湖岩等地。以巨厚層淺粒岩為主,上部為大理 岩。
H.跑泉廠組,以黑雲斜長片麻岩為主,夾黑雲變粒岩及大理岩;下部常有淺粒岩。
I.榆樹灣組,以角閃黑雲斜長片麻岩為主,夾黑雲變粒岩及大理岩。
跑泉廠組和榆樹灣組,原合稱 「龍泉關群」,分布於阜平小區西南部。
(2)單塔子群
分布於尚義-平泉深斷裂以北的張家口及承德地區,在灤縣、撫寧、盧龍等地有零星出露。自下而上 分為3個組。
A.燕窩鋪組,見於承德市燕窩鋪一帶,由強蝕變角閃斜長片麻岩、斜長角閃岩組成,間夾石榴角閃 紫蘇(透輝)麻粒岩。
B.白廟組,分布廣泛。主要為黑雲變粒岩、淺粒岩,夾黑雲(或鉀長)片麻岩。混合岩化強烈,形成 條帶狀、眼球狀混合岩。張家口的原紅旗營子群的主體,與白廟組基本相當。
C.鳳凰咀組,分布於大廟—娘娘廟深斷裂南側及豐寧一帶。主要由斜長角閃岩、角閃(或黑雲)變粒岩 組成,夾多層大理岩。混合岩化強烈,形成以滲透注入為主的混合岩。
1.3.1.3 上太古界五台群或雙山子群
上太古界地層在太行山區稱為五台群,在燕山區稱為雙山子群,兩者屬於同一年代。
(1)五台群
分布於阜平小區和贊皇小區,超覆於阜平群之上。自下而上分為3個組。
A.板峪口組,在贊皇原稱 「紅鶴組」,為石英岩、石英片岩及大理岩等。
B.上堡組,在贊皇原稱 「石家欄組」,為黑雲變粒岩夾磁鐵石英岩。
C.龍家莊組,見於來源龍家莊以角閃片岩為主夾石英片岩等。
(2)雙山子群
零星出露於燕山地區。自下而上分為2個組。
A.茨榆山組,出露於遷西小區和承德小區。在承德原稱 「姜營組」 、「南店子組」 、「太平庄 組」 。下部為黑雲變粒岩夾淺粒岩;上部為黑雲石榴片岩與角閃磁鐵石英岩。
B.魯杖子組,見於遷西小區的青龍河東岸,岩石為具有變余火山結構的斜長角閃岩、斜長變粒岩, 以及沉積變質的變粒岩、片岩等。
其他年代的地層,將在相關章節介紹,此處從略。
1.3.2 岩漿岩
1.3.2.1 太古代主要岩漿岩
(1)早—中太古代岩漿岩
遷西群的原岩主要為基性、中性、中酸性到酸性火山岩。
與火山活動同期侵位的超基性岩,集中分布於懷安經密雲、遵化、遷西到青龍一帶,以及承德、平 泉等地。主要有遵化毛家廠、閻王台,承德五道河、三溝,懷安賜溝等地的岩體或岩體群。岩體規模很 小,長僅數米至數百米。岩石類型主要為強蛇紋岩化橄欖岩、二輝岩、蛇紋岩、透閃岩等。
在平泉西壩和大廟,有輝石正長岩侵入在遷西群中。
(2)新太古代岩漿岩
在五台期有強烈的中基性到中酸性火山岩噴發。之後,有閃長岩類、花崗岩類和石英正長岩侵入。主要分布於尚義—平泉深斷裂西段和豐寧—隆華深斷裂以南,構成西起尚義,經崇禮、豐寧、承德、隆 化,東到平泉的東西向構造岩漿帶。在撫寧、青龍一帶,有柳各庄閃長岩、三合店花崗岩等。在淶源上 堡有石英閃長岩和花崗岩,在贊皇有許亭花崗岩。其他尚有沿雙山子群構造部位產出的閃長岩、花崗岩 等岩體。
1.3.2.2 元古代主要岩漿岩
(1)早元古代岩漿岩
火山岩產於甘陶河群中,分布於太行山區的鹿泉至內丘一帶,主要為變玄武岩和少量玄武安山岩。侵入岩分布於青龍河、阜平、贊皇等地,主要為蛇紋岩、蛇紋石化橄輝岩、輝石岩、輝長岩、輝綠岩 等。
(2) 中元古代岩漿岩
長城紀火山岩,賦存於大紅峪組及其以下的地層中,主要是分布於平谷、薊縣、遵化到灤縣等地的 大紅峪組火山岩。岩石類型為粗面岩,紫紅色、磚紅色,含鉀長石65%~90%。侵入岩有承德大廟、頭溝 斜長岩和平泉光頭山鹼性花崗岩。
1.3.2.3 古生代主要岩漿岩
(1)早古生代加里東旋迴岩漿岩
僅有康保三面井片麻狀石英閃長岩和小英圖片麻狀花崗岩岩體。
(2)晚古生代華力西旋迴岩漿岩
火山岩分布於康保、圍場一帶。形成早二疊世三面井組中的安山岩。
基性、超基性侵入岩沿東西向斷裂形成4條岩帶:
康保—圍場帶:主要有戈家村輝長岩、大蘭城輝石岩岩體。
崇禮—承德帶:主要有崇禮水泉溝霓輝正長岩,小張家口透輝岩,蕨菜溝、鐵馬等角閃石岩,紅石 砬、娘娘廟透輝岩,高寺台蛇紋石化橄欖岩,刁窩輝長岩等20餘個岩體。
姚家莊—礬山—孤山帶:主要有陽原響水溝、鰲魚口霞石正長岩,陽原姚家莊、懷來礬山輝石岩、正長輝石岩,孤山輝石岩等10餘個岩體。
易縣—淶水帶:主要有雙合庄、東杜崗、高子坨輝長岩、輝石岩、輝石角閃石岩等岩體。
花崗質侵入岩沿深斷裂之間的隆起部位侵入,分為3個帶。主要有康保、滿德堂、大青溝、圍場老窩 鋪,以及崇禮海流圖、圍場錐子山花崗岩體等。
1.3.2.4 中生代主要岩漿岩
中生代岩漿活動,主要為燕山旋迴。燕山旋迴分為4期:
早侏羅世燕山旋迴第一期:包括南大嶺組玄武岩、安山岩,分布於燕山台褶帶內的灤平大石棚到承 德武家廠火山岩帶(晚三疊世—早侏羅世火山旋迴稱為南大齡旋迴);中深成侵入岩,主要為石英閃長岩和 花崗岩或花崗閃長岩,主要有寬城湯道河花崗閃長岩、興隆王坪石花崗岩、遵化茅山花崗岩、青龍棒槌 崖輝長岩等10餘個岩體。
中侏羅世燕山旋迴第二期:火山活動強烈,主要由安山岩、英安岩和少量流紋岩組成(髫髻山火山旋 回)。侵入岩,包括石英正長岩、閃長(玢)岩、花崗閃長岩或花崗岩等。主要有興隆峪耳崖、涉縣符山等 90多個岩體。
晚侏羅世燕山旋迴第三期:是燕山旋迴最劇烈的一次岩漿活動。晚侏羅世地層幾乎全由火山岩組 成,岩性有安山岩、流紋岩和石英粗面岩以及同成分的火山碎屑岩(張家口火山旋迴)。侵入體為石英正 長斑岩、石英二長斑岩、石英斑岩等淺成、超淺成侵入體,之後為閃長岩或石英閃長岩、花崗閃長岩或 石英二長岩、二長花崗岩及細粒花崗岩等中深成侵入體。如後石湖山、壽王墳、馬家溝、大河南、王安 鎮、赤瓦屋、麻棚、武安礦山、武安洪山等150個岩體。
早白堊世燕山旋迴第四期:形成大北溝組和花吉營組中到酸性火山岩(大北溝火山旋迴)以及淺成小 侵入體。主要有豐寧石門溝石英正長斑岩,圍場十間房花崗斑岩、五道川花崗斑岩,承德煙筒山花崗斑 岩,平泉石洞子花崗斑岩、付家灣石英二長斑岩等。
1.3.2.5 新生代主要岩漿岩
新生代喜山旋迴,劃分為早第三紀、晚第三紀和第四紀3個火山旋迴。晚第三紀火山旋迴形成的火山 岩有漢諾壩玄武岩、棋盤山玄武岩等。
1.3.3 斷裂構造
1.3.3.1 深斷裂
深斷裂是切穿硅鋁層、深達硅鎂層或上地幔的斷裂類型,有的學者稱為殼斷裂、岩石圈斷裂、超岩 石圈斷裂。河北省境內共有10條深斷裂(圖1.3.1),分為4個深斷裂帶。
(1)內蒙古地軸北緣深斷裂帶
其中康保—圍場深斷裂(編號1,指圖1.3.1中的編號,下同),大致沿北緯42° 線在本區北部通過。
(2)內蒙古地軸南緣深斷裂帶
共有3條深斷裂,包括豐寧—隆化深斷裂(編號2),大廟—娘娘廟深斷裂(編號3),尚義—平泉深斷裂 (編號4)。
(3)太行山深斷裂帶
分為西帶和東帶:
西帶(紫荊關深斷裂帶),包括上黃旗—烏龍溝深斷裂(編號5),紫荊關—靈山深斷裂(編號6);
東帶(太行山前深斷裂帶),包括懷柔—淶水深斷裂(編號7),定興—石家莊深斷裂(編號8),邢台—安 陽深斷裂(編號9),滄州—大名深斷裂(編號10)。
1.3.3.2 大斷裂
大斷裂是介於深斷裂與一般斷裂之間的一級斷裂,長度較大,有的可達百餘公里,但一般未深入硅 鎂層。區內共有9條大斷裂,詳見圖1.3.1。
1.3.4 構造單元劃分
河北省及京津地區共有兩個Ⅰ級構造單元:中朝准地台和內蒙古—大興安嶺地槽褶皺系,兩者在區 內以康保—圍場深斷裂(編號1)為界。
1.3.4.1 內蒙古大興安嶺地槽褶皺系的Ⅱ級構造單元
區內,內蒙古大興安嶺地槽褶皺系的Ⅱ級構造單元為內蒙古華力西晚期褶皺帶。其中的Ⅳ級構造單 元,在康保一帶為康保褶皺束,在圍場以北為棋盤山中凹陷。
1.3.4.2 中朝准地台的Ⅱ級構造單元
中朝准地台在區內共有4個Ⅱ級構造單元。
(1)內蒙古地軸
位於中朝准地台北緣。地軸北界為康保—圍場深斷裂;南界為尚義—平泉深斷裂的西段(尚義—赤城 段),向東接豐寧—隆化深斷裂。
(2)燕山台褶帶
燕山台褶帶北界為內蒙古地軸;南界大致沿固安—昌黎大斷裂(編號(6))向西,經廊坊附近的北東向斷 裂,在薊縣附近折向密雲,再接懷柔—淶水深斷裂(編號7)和定興—石家莊深斷裂(編號8)折向南,再接無 極—衡水大斷裂(編號(7))折向西北,相交於紫荊關—靈山深斷裂(編號6);西界,北段以馬市口—松枝口斷 裂(編號(2))為界,向南接太行山深斷裂帶西帶(編號5),再經紫荊關—靈山深斷裂(編號6),與無極—衡水 大斷裂相交(編號(7))。
(3)山西斷隆
東界,沿燕山台褶帶西界,向南接邢台—安陽深斷裂(編號9)。山西斷隆向西進入山西境內。
(4)華北斷拗
在區內,位於燕山台褶帶和山西斷隆東南部。
圖1.3.1 冀京津深大斷裂分布略圖
J. 唐山市或遵化市有沒有好點的地質類的企事業單位
河北地質五隊、中國地質局522隊----北新西道
唐山市建築設計院地勘所-----華研路
開灤礦務局地質隊-----原來專在建設北路屬供電局南側,現在搬到唐山礦裡面去了,哪個樓不祥。
唐鋼設計院地質所-----建設北路供電局西側樓內。
唐山市河北鋼鐵礦業公司地質公司-----建設北路81號
唐山市地質礦產公司第一地質勘查院-唐山分院-----唐山路北區北新西道72號
遵化市水文工程地質勘察公司
聯系電話可以在一些招聘網上找到!祝你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