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質問題 » 水文地質剖面圖怎麼看

水文地質剖面圖怎麼看

發布時間: 2021-03-01 12:01:44

❶ 綜合水文地質圖

綜合水文地質圖,實際上是把區域水文地質調查中所獲得的各種水文地質現象和資料,用特定的代表符號、色調和方式,按一定比例尺縮小表示到圖紙上的一種具綜合內容的水文地質圖件。但它又不是野外現象的簡單羅列,而是把野外獲得資料在進一步整理、分析和系統化的基礎上,更深刻地反映出區域地質—水文地質條件的規律性。

按原地質礦產部頒布的《區域水文地質普查規范補充規定》,綜合水文地質圖編圖的基本原則是:編圖時首先要劃分出五種基本類型地下水,即鬆散岩類孔隙水、碎屑岩類裂隙孔隙水,碳酸鹽岩類裂隙溶洞水(岩溶水)、基岩裂隙水和凍結層水。每種基本類型可根據不同情況劃分為若干亞類。類和亞類應突出表示出富水等級、埋藏條件和水質。並規定類型用普染色表示,亞類採用接近的普染色表示,層次要分明,用色階深淺表示富水性等級,埋深用等值線、線條、花紋符號等表示,水質用水點、等值線、符號等表示。

(1)鬆散岩類孔隙水:一般分為潛水和承壓水兩個亞類,每亞類又可按單井涌水量劃分為若干個富水等級,並圈定其界線。同一含水岩組也要區別其富水程度。按單井涌水量一般分為:①水量極豐富的:單井涌水量大於5000m3/d;②水量豐富的:單井涌水量為1000~5000m3/d;③水量中等的:單井涌水量為100~1000m3/d;④水量貧乏的:單井涌水量為10~100m3/d;⑤水量極貧乏的:單井涌水量小於10m3/d。

多層結構含水層,一般可歸並為潛水與承壓水或淺層水與深層水兩組,用雙層結構法表示,即寬窄條相間,寬條代表上部(潛水或淺層水),窄條代表下部(承壓水或深層水),富水性用不同色調表示(圖7-1)。

圖7-1 雙層結構表示法表示鬆散岩類孔隙水示例

埋深資料較多時,應繪制等水位(壓)線,並表示出潛水位或承壓水頂板的埋深;資料較少時,可分區分級用圖例或不同線條表示。

(2)碎屑岩類裂隙孔隙水:系指分布在中、新生代陸相沉積盆地內、比較穩定的裂隙孔隙水。不同含水層(組)或同一含水層(組)的不同地段應按單井涌水量劃分出富水等級:即大於1000m3/d,100~1000m3/d,小於100m3/d三級。層狀承壓水的分布面積應於表示,其頂板埋深按<50m,50~100m,>100m表示。如有鹹水還應反映出鹹淡水分界面的埋深。如果上覆有鬆散岩類孔隙水,則採取雙層結構方法表示。

(3)岩溶水(或裂隙岩溶水):圖上應分別表示出由分布均勻、相互連通的網(脈)狀溶蝕裂隙或蜂窩狀溶孔構成的統一含水層(體)和溶蝕管道發育而成的暗河水系;還應表示出岩溶均勻發育帶和匯流富集帶。應按泉及暗河流量與地下水徑流模數等綜合因素,劃分出富水等級。對大泉(域)和暗河(水系),按流量可分為100~1000 L/s,10~100 L/s,<10 L/s三個富水等級;按地下水徑流模數,亦可分為三級:<3 L/(s·km2)、3~6 L/(s·km2)、>6 L/(s·km2)。岩溶水埋深一般分為:<50m,50~100m,>100m三級。對覆蓋型或埋藏型岩溶水,可用雙層結構的方法表示。各種形態的岩溶,也應表示在圖中。

對岩性岩相變化復雜的裂隙岩溶水,應劃分為四個亞類:①碳酸鹽岩裂隙溶洞水,碳酸鹽佔90%以上;②碳酸鹽岩夾碎屑岩裂隙溶洞水,碳酸鹽岩佔70%~90%;③碎屑岩、碳酸鹽岩裂隙溶洞水,碳酸鹽岩佔30%~70%;④碎屑岩夾碳酸鹽岩裂隙溶洞水,碳酸鹽佔10%~30%。然後,據其中岩溶水的富水性,劃分其富水等級。

(4)基岩裂隙水:一般分為構造裂隙水(指層狀、似層狀裂隙水)、脈狀裂隙水、風化網狀裂隙水和孔洞裂隙水等亞類。其富水等級,按多數常見泉水流量分為:<0.1 L/s,0.1~1 L/s,>1 L/s三級,按地下水徑流模數分為:<1 L/(s·km2),1~3 L/(s·km2),>3 L/(s·km2)三級,對接觸帶、岩脈等富水帶和背、向斜等蓄水構造,亦應標出其富水部位。

(5)凍結層水:可分為鬆散岩類凍結層水和基岩類凍結層水兩個亞類。亦可分為凍結層上水和凍結層下水。採用雙層結構方法,分別表示兩層水的富水等級,必要時,應反映出凍結層厚度和凍結層下水的頂板埋深,圈出島狀凍結區范圍。冰丘等物理地質現象、現代冰川及沉積物和冰雪覆蓋范圍等,亦應表示在圖上。

綜合水文地質圖上,地下水質主要按礦化度劃分。一般按礦化度分為淡水(<1g/L),微鹹水(1~3 g/L),半鹹水(3~10 g/L),鹹水(>10 g/L),鹽鹵水(>50 g/L)。污染的和天然有害離子或化合物的分布情況,也應充分反映。

在綜合水文地質圖上,除上述內容外,圖中還應表示出:①控制性水點(井、孔、泉)及地表水系。水點要按規定的格式、色調進行標繪,如水點左側通常注記統一編號,右側注記水位埋深、水量、降深、礦化度等,井、泉用藍色,鑽孔用紅色等;②地下水流向,地下水和地表水的補排關系,水源地的開采量,海水入侵界限,下降漏斗范圍等;③熱泉和人工揭露的熱水。按水溫,可分為:低溫熱水(20~40℃),中溫熱水(40~60℃),中高溫熱水(60~80℃),高溫熱水(80~100℃),超高溫熱水(>100℃)。在一般地區,可簡化為:溫泉(20~40℃),熱泉(>40℃);④地層界線及地層符號與地質圖基本相同,但地層系統可簡化,各種構造及其水文地質性質,亦要標示出來;⑤第四系的成因類型、岩性結構及分布;⑥重點地貌現象,如階地、溶洞、暗河等。

綜合水文地質圖一般必須附有1~2個區內主要方向的水文地質剖面圖,以充分反映本地區各類含水層組及其水文地質結構和某個方向上或深部水文地質變化規律。剖面圖的水平比例尺原則上與平面圖相同,垂直比例尺可適當放大。剖面圖中的各含水層組,應按平面圖的富水性色譜著色(含水組中的隔水層及潛水位以上的包氣帶不上色)。剖面圖中除反映含水岩組外,還必須把有關水文地質內容表示出來,如水位、水頭、控制性鑽孔及涌水量、泉水點、鹹淡水界面、蓄水構造等。另外,還應適當反映地貌特徵(如階地、溶洞等)。

綜合水文地質圖一般還要附有柱狀圖。原則上可利用地質圖上的柱狀圖改編,主要表示水文地質內容,但要突出主要方面,簡化次要方面,要重視第四系的水文地質要求,選擇其最主要最有代表性的地層層序,水文地質特徵說明力求簡明扼要,重點突出。

某些內容可編製成較小比例尺的鑲圖,用以表示水文地質條件或開采利用條件中突出的一種或兩種要素,以補充平面主圖的某些不足。如地下水開采利用規劃圖、地下水資源分區圖、水化學圖等。

根據實際情況和是否需要,還可附簡要的分區說明表。

綜合水文地質圖的圖例說明應簡明扼要,以闡明富水性為主,富水性的等級按由強到弱的順序排列,其他僅作簡要的補充說明。

最後需要說明,在水文地質調查資料整理過程中,應盡量採用計算機輔助制圖系統,如基於地理信息系統(GIS)的計算機輔助制圖、AutoCAD、MapGIS、Coreldraw、Super⁃Map、Excel計算機制圖系統等。計算機制圖具有圖形附帶地質屬性數據的特點,實現了傳統水文地質圖表達信息的徹底變革,同時還具有隨時修改、高效、實現數據共享、易於保存和傳輸等優點。

❷ 怎樣根據水文地質平面圖畫水文地質剖面圖

要切剖面圖,必須在平面圖上按照你需要的方位拉一條直線,配合等高線切剖面。

❸ 水文地質剖面圖的介紹

水文地質剖面圖是反映某一地段在一定垂直深度內水文地質條件的圖件。它主要反映含水層的埋內藏與分布,地下水容位及地下水的補給、徑流、排泄情況,地下水化學類型及其垂向變化等。水文地質剖面圖一般沿水文地質條件變化最大、最復雜的方向測制,如在河谷地區常垂直河流;山前洪積扇地區常沿洪積扇中心線;向斜盆地常沿含水層傾向、垂直向斜軸的方向測制。

❹ 實習六 讀水文地質圖

一、實習目的

1. 了解水文地質圖的基本內容,初步掌握閱讀水文地質圖的方法。

2. 初步學會綜合運用所學理論去分析一個地區的水文地質條件。

二、實習內容

1. 閱讀 《東王 村 地 區 水文地質 圖》、水文地質 剖 面 圖 (附 圖三) 及 有 關 資 料(表Ⅱ6-1、表Ⅱ6-2) ,完成岩層含水性說明表 (表Ⅱ6-3) 。

2. 參照讀圖提綱,每人寫一份發言提綱,進行小組及全班討論。

3. 提交一份題為 《二 疊 系 灰 岩 含 水 層 的 補 給、排 泄、徑 流 條 件簡述》 的文 字報告。

附 讀圖提綱

一、區域自然地理條件

1. 地形: 根據水文網的分布及剖面圖上的地形和標高,分析本區地勢及匯水條件。

2. 氣候: 根據表Ⅱ6-1,分析本區降水特徵和氣溫特徵。

3. 水文: 水系發育情況,水系分布與地形、岩性、構造的關系,河水的補給來源,不同河段的流量變化等。

二、區域地質條件

1. 地層: 層序、時代、岩性、接觸關系、出露及分布情況。

2. 構造: 褶皺特徵、斷層走向、斷距及性質。構造對地層分布、地形及水文網分布等的控製作用,以及構造對地下水形成過程的控製作用。

三、區域水文地質條件

1. 岩層含水性: 從下列各方面逐層分析哪些是含水層,哪些是隔水層; 對含水層進一步分析比較區分強含水層和弱含水層。

1) 岩性 (根據岩層含水性說明表中的描述) ;

2) 裂隙發育情況 (根據岩層含水性說明表中的描述以及鑽孔資料) ;

3) 岩溶發育特徵 (根據岩層含水性說明表中的描述,鑽孔資料,圖面上岩溶發育及分布狀況,岩溶地區水系發育特徵) ;

4) 泉的出露情況及流量;

5) 鑽孔單位涌水量。

2. 各含水層的主要水文地質特徵: 根據泉的分布及泉、鑽孔的水位與流量;泉、鑽孔的水化學及水溫資料 (表Ⅱ6-2) ; 東王村地區水文地質圖及水文地質剖面圖,分析下列各項:

1) 各含水層的出露分布特徵;

2) 泉的出露條件、類型及命名;

3) 二疊系含水層的水溫及水質變化特徵;

4) 中侏羅統含水層的水溫及水質變化特徵;

5) 含水層的補給、排泄、徑流條件 (包括補給來源、補給方式、排泄方式、徑流強度等) 。

3. 斷裂帶的水文地質特徵: 根據兩盤岩性、出露於斷裂帶上泉的流量、水質、水溫以及河水流量等,分析斷裂帶的導水性及其對二疊系和中侏羅統含水層的影響。

4. 地下水資源的概略估算: 在對區域水文地質條件建立清晰概念的基礎上,估算東王村盆地地下水的補給量及二疊系含水層的年補給量。

表Ⅱ6-1 東王村地區多年 (1951 ~1970 年) 平均降水量及氣溫資料

表Ⅱ6-2 東王村地區地下水化學成分

注: t 的單位為℃。

表Ⅱ6-3 岩層含水性說明表

❺ 水文地質剖面圖怎麼翻譯

反映某地區的地下水分布﹑埋藏﹑形成﹑轉化及其動態特徵的地質圖件(主要表示地下水類型、產狀、性質及其儲量分布狀況等的地圖)。是某地區水文地質調查研究成果的主要表示形式。水文地質圖按其表示的內容和應用目的﹐可概括為3類﹕反映某一區域內總的水文地質規律的綜合性水文地質圖。以區域內的地質﹑地形﹑氣候和水文等因素的內在聯系為基礎﹐綜合反映地下水的埋藏﹑分布﹑水質﹑水量﹑動態變化等特徵﹐以及區域內地下水的補給﹑徑流﹑排泄等條件。綜合性水文地質圖的比例尺常小於1﹕10萬。比例尺不同﹐則圖的內容﹑要素詳簡不一。為某項具體目的而編制的專門性水文地質圖。如地下水開采條件圖﹑供水水文地質圖﹑土壤改良水文地質圖等。這類圖的內容以水文地質規律為基礎﹐同時又考慮應用目的的經濟技術條件。專門性水文地質圖多採用大於1﹕10萬的比例尺。表示某一方面水文地質要素的水文地質圖。例如﹐地下水水化學類型圖﹑地下水等水位線圖﹑地下水污染程度圖等。國際上較早出版的水文地質圖是1923年蘇聯的﹒﹒伊利因編制的《蘇聯歐洲部分潛水圖》(1﹕2500萬)。1960年國際水文科學協會的水文地質圖常委會召開的會議上提出編制歐洲水文地質圖﹐並於1962年開始編圖工作。1962年9月國際水文科學協會發表了《水文地質圖國際圖例》﹐1963年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出版﹐自1970年開始按國際分幅陸續出版。

中國第一幅《中國水文地質分區圖(1﹕ 300萬)》於1957年由地質部編制出版。50年代以來﹐先後編制了不同地區﹑不同比例尺的綜合性水文地質圖約 500餘幅。1979年由地質部水文地質工程地質研究所主編﹐出版了我國第一部《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文地質圖集》﹐其中包括全國性圖﹑地區性圖﹑分省性圖等68幅﹔並附有剖面圖﹑立體圖等。1987年該所又編制出版了《中國水文地質圖(1﹕400萬)》﹐並附有說明書。

水文地質圖,大比例尺水文地質圖多為野外調查和實測的結果,中、小比例尺圖多根據普通地質圖及其它相關資料編繪。具體內容包括地下水天然露頭和人工露頭、含水岩層分布及其結構、地下水埋藏深度、含水層等水位線、水化學性質等方面。根據實際目的需要,可分組分幅表示。比較綜合的是水文地質分區圖,中國較早完成的1:300萬水文地質分區圖,分區原則體現了地帶性和非地帶性因素的影響,以自然地理方面氣候帶等指標所命名的水文地質分區范圍,恰與大地質構造單元相符合。大區用顏色區分,下屬各類潛水和自流水類型及其富水特性,用面狀花紋符號充實。近年來,全國大規模開展水文地質區普測普查工作,積累了大量新資料,編繪出相當數量的水文地質圖,為國家建設合理開采和利用地下水資源,提供了寶貴的第一手資料

❻ 怎麼測水文地質剖面圖

1 水文地質剖面圖的布置宜垂直岩層走向或構造線方向,切過含水層最多的地段,平行於地下水流向布置,應盡量利用已有的勘探點和地下水露頭;
2 水文地質剖面圖應參照工程地質剖面圖的一般內容進行編制。同時還應根據研的不同對象和目的,有選擇的表示出需要的水文地質要素,如含水層的水位(水壓)、透系數、富水性、礦化度等,並結合平面圖標明水文地質分區的界線。

❼ 水文地質裂隙溶蝕在剖面圖上如何表示

不規則的小圈圈,怎麼說呢,你可以查查標准圖例

❽ 查找下列任一圖:地質圖、工程地質圖、水文地質圖、地質構造圖、綜合地層柱狀圖、鑽孔柱狀圖、鑽孔剖面圖

推薦你去華夏土地看看,有好多的。可以搜到很多20萬的地質圖,比如南京的、江蘇的、廣東的等等。

❾ 實訓三 潛水埋藏深度圖和水文地質剖面圖的編制

1.實訓目的

1)掌握潛水埋藏深度圖和水文地質剖面圖的編制方法。

2)初步學會閱讀和利用潛水埋藏深度和水文地質剖面圖,分析潛水面的空間變化規律。

2.實訓內容

1)據所給資料(據圖A-4和表A-3),編制潛水埋藏深度圖和水文地質剖面圖。

2)在水文地質剖面圖中,結合等水位線圖,繪出剖面圖中的潛水水位線。

3.編圖必須資料及用品

1)潛水埋藏深度圖一般是與潛水等水位線圖編制在同一張圖上。把各水點的埋藏深度標在圖上。當有等水位線圖時,要標出圖中所有潛水等水位線與地形等高線交點處的潛水埋藏深度。

2)各井、鑽孔、試坑的地質剖面資料,如表A-3所示。

表A-3 繪制水文地質剖面圖資料

3)坐標紙(10cm×30cm)1張。

4)鉛筆、橡皮、尺子、彩色鉛筆等。

4.編圖方法

(1)潛水埋藏深度圖的編制

潛水埋藏深度圖是表示潛水面某一時期在不同地點埋藏深度的圖件。它可以和潛水等水位線圖重合在一張圖上,也可單獨編制。

1)確定劃分埋藏深度帶的間距。其間距的大小要根據比例尺的大小、資料的多少來確定。小比例尺採用的間距要大一些,大比例尺間距可小一些。本次實習的埋深間距採用2m,分4個等級。即0~2m、2~4m、4~6m、大於6m。

2)在圖中標出所有觀測水點的潛水埋深。當有等水位線圖時,計算出等水位線與地形等高線相交處的潛水埋深。用內插法查出需要的點。然後考慮地形把埋深相同的各點用圓滑曲線連接。

3)用不同的顏色表示不同的埋藏深度帶。潛水埋藏深度由淺到深,著色也應由淺色到深色,每一埋深帶的顏色必須鮮明易分。

(2)水文地質剖面圖的編制

水文地質剖面圖應清晰地反映出測繪區某一方向和一定深度內的水文地質條件的變化規律。它常不單獨編制,往往是水文地質圖的附圖。每一幅完整的水文地質圖,必須附1~2條具有代表性的水文地質剖面圖。

1)剖面線應選在能穿過較多的含水層(組)的方向,即盡可能沿地質地貌變化最大的方向,並盡可能和勘探鑽孔、控制性水點結合起來。該圖的地質界線應與地質圖吻合,水文地質界線應與水文地質圖吻合。

2)水文地質剖面圖中的內容主要有:底層的岩性、成因、時代、層位關系;所有含水層、透水層和隔水層的分布(含水層塗藍顏色,隔水層和包氣帶不塗色);各含水層中地下水的水位、化學類型及礦化度值、含水層的富水性及滲透系數等。

3)剖面圖的水平比例尺與垂直比例尺應盡量相同。若比例尺較小,垂直比例尺可根據情況適當放大,放大的倍數不能超越規范要求。

4)剖面圖是根據剖面線上所有控制鑽孔、井、試坑的地質、水文地質資料編制而成。連接岩性界線時,首先考慮沉積物的時代,其次考慮相同的岩性、成因、相變和地下水的循環系統。具體編制方法與地質剖面圖的編制方法基本相同。不同之處,就是在地質剖面圖上增加了水文地質內容。編圖時,可參照第四紀地質剖面圖及構造地質學的地質剖面圖的編制方法。

5.實訓

1)完成××地區(圖A-4)潛水埋藏深度圖。

2)編制圖A-4中A-A'水文地質剖面圖,資料如表A-3所示,其他資料見圖A-4。

圖A-4 ××地區×年×月潛水等水位線圖及埋藏深度圖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