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質問題 » 城市地質調查干什麼

城市地質調查干什麼

發布時間: 2021-03-01 10:31:48

『壹』 為什麼要開展城市地質調查項目

一、廣州市近期建設規劃工作的實踐 近期建設規劃作為廣州市城市規劃的一項重要工作來開展可以追溯到1997年,當時市委、市政府決定開展旨在營造適宜創業發展和生活居住的城市環境綜合整治五年行動。廣州市城市規劃局在充分調查研究的基礎上,提出了109項"城市形象工程",這109項城市形象工程成為廣州城市環境綜合整治五年行動的主要內容。 1999年底,根據省市領導關於加快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深入整治城市環境秩序、加大城市管理力度的有關精神,廣州市城市規劃局根據正在上報審批的城市總體規劃制定了《"三年一中變"城市規劃綱要》,在此基礎上,廣州市委、市政府頒布了《廣州市城市建設管理 "三年一中變"規劃》,一批城市建設項目有計劃、有步驟的得以實施。 為加強規劃的時效性和可操作性,廣州市規劃局根據具體問題有針對性的組織編制了專項實施計劃與工作建議。如為保證"九運會"的順利召開,2000年制定了《迎"九運"城市規劃實施工作建議》,還專門制定了《九運會期間交通改善實施建議》。 在制定"五年行動計劃"的階段性規劃的同時,在近期建設的總目標下又分重點、有目的地開展了專題研究工作,如廣州市規劃局在深入調研的基礎上完成的《廣州市土地開發控制與管理研究》。 2000年6月,花都、番禺兩市撤市設區,原上報的城市總體規劃因行政區劃的調整而暫緩批復,為確保行政區劃調整後有一個比較穩定的城市結構框架以及規劃引導與控制政策,廣州市開展了廣州城市總體發展戰略規劃研究工作,並組織編制了《番禺片區發展規劃》、《花都片區發展規劃》,在這些規劃的指導下,廣州市規劃局又編制了《2002年度城市規劃實施工作建議》和《2002年度市政規劃實施工作建議》,有效指導了2002年度城市規劃工作的開展。 廣州市在環境綜合整治五年行動中,加強城市規劃和設計工作,及時制定階段性規劃和年度計劃。同時市委市政府也高度重視,認真組織實施"一年一小變"、"三年一中變"等各類規劃,加之各相關部門的通力合作與相互配合,城市規劃實施效果明顯,充分發揮了城市規劃在城市建設、發展中的"龍頭"作用,城市建設"一年一小變"、"三年一中變"的目標順利完成。 廣州市近期建設規劃編制的內容,概括的講,分為"兩個規劃層次,兩個核心內容"。 "兩個規劃層次"是指五年建設規劃和年度城市規劃實施計劃這兩個層次。"兩個核心內容"是指建設用地供應計劃和重大市政基礎設施與公益性公共設施的安排。 具體的講,廣州市近期建設規劃的編制主要包含以下一些內容: 1、近期建設規劃實施回顧與評價。 對近五年城市總體規劃以及本年度城市規劃實施計劃的實施成效與問題進行全面回顧與分析評價,明確提出本次近期建設規劃中需要改進和重點加強的方面。 2、明確城市建設指導思想與原則,制定城市近期建設目標。 3、確定近期建設重點及建設時序。 4、制定城市建設用地供應計劃。5、確定市政基礎設施與公益性公共設施。 6、其它方面。 對政府應該重點關注的住宅建設與人居環境改善,自然生態與歷史遺產保護,區域協調與城市化等方面提出具體的意見和措施。 7、制定近期建設規劃實施策略與政策。 分別針對近期建設規劃實施機制、城市財政融資等方面提出相應的實施策略與政策。 二、廣州市近期建設規劃工作的創新 l、工作方法的創新。 答案補充3、表達形式的創新。 (1)近期建設規劃編製成果突出作為城市公共政策的制定。 近期建設規劃編制突出作為城市公共政策的制定,將規劃技術文件轉化為行政管理文件,使規劃成果成為政府可操作的管理依據,城市規劃編制和實施管理也真正地有機結合起來。同時作為政府管理文件,近期建設規劃突出政策性,簡化了規劃技術上的內容,而專題研究則突出技術性,從技術策略與措施上為近期建設規劃的實施提供支撐與補充。 (2)成果形式的表達注重直接面向各個政府職能部門。 近期建設規劃在成果形式的表達上注重直接面向各個政府的職能部門,力求分類明確,條理清晰,直接告訴各職能部門應該做什麼,需要建什麼,各職能部門也可以在近期建設規劃中直接找到工作的依據。 (3)近期建設規劃成果以文字表述為主,圖紙表達為輔。 近期建設規劃更強調是一個工作計劃,是政府各部門共同的行動綱領和政策性文件。它更強調政府的引導和控制,僅僅利用必要的圖紙加以輔助說明。字數有限制,其實還有些沒寫完,希望可以幫到你吧。祝:一切順利...

『貳』  城市地質與城市地質工作

一、城市基礎地質與城市地質作用

1.城市基礎地質

城市基礎地質一般指城市的大地構造位置、區域地質環境等。由於在城市的形成與發展過程中,起主導作用的是社會經濟因素,加之許多城市誕生於現代地質學產生之前,除少數新建城市選址時考慮了地質環境的因素外,多數城市的基礎地質資料都是逐漸積累的。新中國成立前,我國城市基礎地質研究尚屬空白,1983年前我國地質工作重心在於礦產資源勘查,城市基礎地質資料主要是進行1∶20萬區調中獲取的,集中反映在各省、市、自治區的《區域地質志》中。1984~1985年,全國30多個中心城市開展了1∶5萬區域地質調查,使這些城市的基礎地質認識有了深化。一般說來,由於我國現行管理體制使各市政府沒有進行基礎地質工作的積極性,也認識不到基礎地質資料對城市發展的重要性,完全依靠地礦部門的國家計劃。即將開始的新一輪國土資源大調查不同於前次區調,城市地區已被確定為工作重點之一,加之以活動論構造觀取代固定論,必將使基礎地質認識有較大提高。值得注意的是如何提高城市政府支持國土資源大調查的積極性,使其成果在城市發展中發揮作用。

2.城市地質作用

任何城市均處於一定地質環境之中,城市在其發展過程中,通過各種工程活動不斷地影響和改造地質環境。城市對地質環境的作用稱為城市地質作用,亦有人稱之為工程地質作用。眾所周知,隨著科技進步和經濟的發展,人類改造自然的能力在不斷增大,其速率已超過任何自然地質作用,在城市地區尤為顯著。城市誘發地質災害的發生從本質上來說是城市地質作用強度超過了地質環境的自然調節能力,如過量抽取地下水引起的地面沉降和岩溶塌陷,采空區的地面塌陷,地下水位上升引發的黃土濕陷,某些城市的滑坡、泥石流等。依系統科學的觀點城市地質作用是連接城市和地質環境這兩個系統的橋梁。自然地質作用研究告訴我們,闡述任何地質現象的形成機制和進行地質預測,關鍵在於對地質作用的認識。城市地質的根本任務是為城市的可持續發展服務,具體是預測城市發展引起的地質環境變化,控制這種變化於不危及人類社會發展的閾值內,因之城市地質作用研究具特殊重要性。試想人們如對過量抽取地下水引起的地面沉降問題早有認識,顯然不會允許大面積地面沉降發生。城市人類工程活動類型很多,在研究城市地質作用時,從工程活動與岩土體關系出發,可將工程作用分為移動土石和改變岩土體賦存環境,進而研究城市地質作用特徵。目前,城市地質作用研究尚處於起步階段,僅有了些單項研究成果,針對具體城市地質作用系統研究尚待開展。

二、城市工程地質與地質工程

城市都是由不同功能、類型和規模的建築物組成的,修建任何工程都需進行勘察設計,各國的建築法規都有相關規定。工程地質學自其誕生起,為城市工程建設服務是其基本任務之一。經過長期發展,工程地質學經歷了以查明工程地質條件,分析預測工程地質問題而進入了以地質體改造為重點的地質工程階段。一般說來,城市工程地質可分為建築工程的工程地質勘察、城市規劃工程地質勘察和地質災害防治工程地質三大類,這里對前面兩方面進行略述,余者後述。

1.城市建築工程地質勘察

城市建築工程地質勘察以其面廣、量大而在城市地質工作中處於主導地位,以致有人認為工程地質勘察就是城市地質。根據國家規定,自1995年3月1日起,我國工程地質勘察規范進行了重大變革,由《岩土工程勘察規范》GB50021-94取代了原《工業與民用建築工程勘察規范》TJ21-77。新規范的實施不僅對工程勘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且使我國工程勘察技術標准與國際通用法則更接近。總體說來,我國工程勘察理論和技術水平與發達國家大體相當,可以較好地完成城市各類工程的勘察要求。存在的主要問題是中小城市勘察技術力量較弱,勘察測試設備總體較發達國家落後,低水平重復工作較多及勘察工作管理有待提高等。

2.城市規劃工程地質勘察

城市規劃是城市各類工程建設的法律依據,1989年12月26日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一次會議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規劃法》確定了城市規劃的法律地位。規劃法第十七條規定「編制城市規劃應當具備勘察、測量及其它必要基礎資料。」這就從法律方面確定了工程地質勘察在城市規劃中的地位。於之相應,建設部制訂並頒布了《城市規劃工程地質勘察規范》GJJ57-94。目前不管是新城區建設,還是舊城區改造已普遍進行工程地質勘察。城市規劃工程地質勘察的任務是認識規劃區的地質環境特徵,服務於城市用地的合理規劃、開發利用,避免規劃設計的盲目性,避免或減輕由於各種潛在的地質災害和工程活動誘發的次生災害帶來的損失,減少昂貴的處理費用。目前城市規劃地質勘察方面存在的突出問題是對勘察工作重要性認識不足,投入少,勘察成果水平不高,特別是對城市地質作用研究程度不高。另外,建設城市地質信息系統也應從規劃階段開始。

3.城市地下空間開發工程地質

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城市發展與土地資源短缺間的矛盾越加突出,交通堵塞、空氣質量下降、雜訊污染普遍超標、水質下降、垃圾圍城、綠地減少、環境質量惡化成了當今大城市的通症,解決這一問題的出路之一在於開發城市地下空間。地下空間是以土體或岩體為介質和環境,這是與以空氣為介質的地面、上部空間的根本差別,這也是地下空間開發成本高、技術難度大的主要原因。但地下空間具有恆溫、恆濕、隱蔽性好等一系列優點,國內外的大量實踐表明,城市的大部分功能都可以由地下空間來承擔。人類利用天然洞穴防寒暑、避風雨、躲野獸始自遠古,現代地下空間利用始自產業革命後,多以英國倫敦1863年建成世界上第一條地鐵為標志。有關資料表明,1963年前的百年間,世界上修建地鐵的城市有20多座,但到1990年則有百座城市有地鐵運營或在興建,線路總長達3000多km。同期還修建了大量的水底交通隧道、地下電站和工業廠房、民用地下建築(商業街、車庫、公眾文體設施、民防工程等)、地下倉庫地下管網和地下軍事設施等。聯合國自然資源委員會決議(1982)明確指出:地下空間是人類潛在的和豐富的自然資源。我國城市地下空間開發始自60年代的深挖洞,北京1965年開始建設地鐵1號線,目前已有北京、天津、上海和廣州有地鐵運營,總長度達200多km,但在建和准備建設的地鐵已遍及全部特大城市。隨著人口的增加、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和綜合國力的增加與城市基礎設施投資增大,開發地下空間將成為我國城市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方面。為城市地下空間開發服務將成為城市工程地質的中心工作。我國城市地下空間同發達國家相比,差距較明顯,工程地質方面也不例外。目前北京正在制定地下空間開發利用規劃,其它城市還僅限於進行單項工程建設。城市地下空間開發,提出了一系列工程地質新課題,如城市地下區域穩定問題、城市地下岩土體穩定問題、地下空間開發的地下水問題、地面工程基礎對地下空間開發的影響問題、岩土體開挖新技術和岩土體加固技術問題等。這些都是制約城市地下空間開發的關鍵,這也為城市工程地質發展提供了新機遇。

三、城市環境地質與地質災害防治

城市因人口集中和經濟活動頻繁而成為環境問題最突出的地區,但城市環境惡化主要指空氣污染、水資源污染、垃圾包圍城市和雜訊四大問題,一般不包括地質環境惡化帶來的問題。與之相應,城市環保部門不負責地質環境監測和相應問題的處理,城市環境地質問題多是由地礦部門負責。事實上,由環境問題整體性特徵所決定,城市環境問題應統一管理,否則因行業分割將影響環境改善。許多正反兩方面經驗教訓都可佐證,近期的如蘭州市的「東部通風工程」的夭折即是典型。

受城市自然地質環境特徵和城市類型、規模和發展階段等社會特徵雙重因素制約,城市環境地質問題發生具地域性特點。劉玉海教授(1996)曾對我國200多座大中城市環境地質問題進行了統計分析,指出有50餘座城市受區域性活動斷層的威脅和影響;22座處於地震烈度Ⅶ度以上地區;可能產生地震液化的城市約有53座;下世紀中葉以後,上海、天津、寧波、廣州等沿海城市將受到地殼沉降和海平面上升的威脅;地裂縫災害對西安、大同、邯鄲等城市建築和工程的作用將進一步增強;重慶、蘭州等70多座城市受到滑坡、泥石流威脅;因過量抽取地下水發生沉降城市50餘座;岩溶地區城市40餘座。塌陷災害事件逐漸增多。此外,黃土濕陷、膨脹土和鹽漬土膨脹、采空區塌陷、沙漠化和沙塵暴也嚴重威脅著許多城市的可持續發展。總體說,我國城市環境地質問題突出。減輕城市地質災害任重道遠。目前,除有針對性地進行城市環境地質問題和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在新一輪國土資源大調查中加強城市環境地質工作外,應爭取將城市環境地質研究和地質災害防治納入統一的城市環境規劃中。隨著依法治國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建立,我國城市發展將逐漸走向法制化,城市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城市建設總體規劃和城市環境規劃將成為城市發展的法律依據,城市環境地質只有得到法律確定其地位,才能更好地為城市可持續發展服務。

城市環境地質一個亟待加強的領域是環境地球化學,它應是環境化學和地球化學兩學科的交叉。目前,水文地球化學在與地下水有關的地方病防治方面已取得重大進展,林年豐等研究了我國消化系統癌症與地質環境間的關系,曾韶華等從土壤微量元素、地形地貌、岩石類型和氣象要素等方面研究了江西省癌症與環境間的關系,程昌炳提出了化學地質災害及預報問題。開展系統的環境化學地質災害研究不只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它將為城市地下水污染防治和固體廢棄物處理提供理論指導。

城市地質災害防治應以防為主,但其關鍵問題是加大普及地質災害防治知識,提高全民的科技文化素質,使全體市民都關心地質災害防治,可以避免地質災害人員傷亡和減輕經濟損失。須知許多誘發地質災害發生是人類工程活動盲目性引發的。

四、城市地質技術與城市地質信息系統

1.城市地質技術

城市地質技術指進行城市地質勘察、施工所需的各種技術。一般說來,並不存在城市地質專門技術,各種地質技術均可用於城市。但在進行城市地質選擇技術手段時,必須考慮城市人類活動強度大、工程多等特點。如城市電磁場強度大、工程多,導致某些物探方法則難以應用。又如進行地下工程施工,圍岩變形控制標准就較城市以外施工標准高得多。城市地質的技術工作要點是從城市地質環境特徵出發,選擇或改進地質技術,更好地服務於城市地質。

2.「數字地球」與城市地質信息系統

對於即將來臨的21世紀,有人稱之為信息時代、知識經濟時代、地球時代……,不管如何稱呼,十分肯定的一點是信息在人類社會發展中的作用越來越大,信息和物質、能量並稱為社會的三基元。美國在1993年提出國家信息基礎建設—信息高速公路,1998年美國副總統阿爾·戈爾又提出了「數字地球」的概念。隨著計算機及網路通信、衛星遙感(RS)、全球定位系統(GPS)、地理信息系統(GIS)、虛擬現實(VR)、海量數據存儲、資料庫等高新技術的發展,為「數字地球」提供主要支撐的信息基礎設施已不存在重大技術和經濟問題。眾所周知,信息產業是我國現代化建設中發展最快的行業。1993年起我國開始了「信息中速公路」和「八金工程」的建設,現已在諸多方面達到或超過了預定目標。對於「數字地球」觀念,我國有關方面做出了迅速反應。江澤民主席敏銳洞察到「數字地球」將產生的巨大影響和可能對中國帶來的沖擊,多次論及數字地球。北京大學於1998年5月成立了「數字地球工作室」,1998年10月召開了「數字地球高級研討會」,已向國家決策部門提出「關於啟動中國數字地球計劃的建議」。國家科技部副部長徐冠華院士1999年4月19日在「全社會要高度關注『數字地球』」一文中指出「對於『數字地球』,我們應該從中國國家戰略的高度分析其重要性和可行性。」「它立足於支持國家的整體可持續發展,同全球變化、資源、環境研究一體化過程緊密地聯系起來。從這個意義上講,這項工作早晚得做,晚做會浪費更多的資源,早做可以取得更多的主動。」城市作為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無疑應抓住「數字地球」這一新機遇,實施「數字城市」計劃,推進城市的可持續發展。

有關資料表明,我國城市信息基礎設施建設硬體發展速度大於軟體。1999年被確定為「政府上網年」,但網上提供的信息很少。城市地質信息屬城市發展的基礎信息,尚未見有任何城市建立起城市地質信息系統。如正運行的「上海市的重大工程查詢系統」和「上海城市災害綜合防治體系」中均缺少地質信息庫。地質信息系統建設得不到應有重視的原因可能和現行管理體制有關系,地質部門多不屬市政府管轄;另一種可能是地質部門並不關心城市地質信息系統建設與城市的可持續發展。當務之急是近早使城市地質信息系統建設納入城市信息基礎建設統一計劃中。

支持城市地質信息系統建立的信息技術已成熟,存在的一個關鍵是地質資料標准化問題。任何一個城市的地質資料都是多部門且長期積累的,還可能難以匯聚到一起。對之必須由市政府組織,根據實際情況提出解決辦法。

『叄』 什麼是區域地質調查

簡稱區調,又稱區域地質測量。是指在選定地區的范圍內,以地質填圖為基本手段,進行的綜回合性基礎地質答調查工作。調查區范圍一般按經緯度以國際分幅為單元進行劃分,按工作詳細程度可分為小比例尺(1:100萬、1:50萬)、中比例尺(1:25萬、1:20萬、1:10萬)和大比例尺(1:5萬、1:1萬)區域地質調查。

『肆』 什麼是城市地質調查

一項服務抄於城市可襲持續發展的前瞻性、基礎性和綜合性地質調查工作,其主要任務是在城市及其周圍城市化發展地區,開展地質、資源和環境綜合調查,評價城市發展的資源保障能力和環境承載力,為城市規劃、建設和管理提供基礎資料和科學的決策依據。

『伍』 地質勘探主要是干什麼的

通過各種手段、方法對地質進行勘查、探測,確定合適的持力層,根據持力層的地基承載力,確定基礎類型,計算基礎參數的調查研究活動。是在對礦產普查中發現有工業意義的礦床,為查明礦產的質和量,以及開采利用的技術條件,提供礦山建設設計所需要的礦產儲量和地質資料,對一定地區內的岩石、地層、構造、礦產、水文、地貌等地質情況進行調查研究工作。 分為: 物探化探勘查、地質構造勘查、鑽探勘查、航空磁力重力勘查。 「地質」,准確的應叫地質學,習慣了就叫地質。地質學是七大自然科學之一,主要是研究地球及其成因和演化發展。實際應用是非常廣泛的:地震的預測、各類礦產的尋找、勘探,災害性的滑坡,古生物的演化。凡是建築在地面上的物體,都要事先搞清楚地下的情況。地質勘探是在對礦產普查中發現有工業意義的礦床,為查明礦產的質和量,以及開采利用的技術條件,提供礦山建設設計所需要的礦產儲量和地質資料,對一定地區內的岩石、地層、構造、礦產、水文、地貌等地質情況進行調查研究工作。 其中物理勘探簡稱「物探」,是以各種岩石和礦石的密度、磁性、電性、彈性、放射性等物理性質的差異為研究基礎,用不同的物理方法和物探儀器,探測天然的或人工的地球物理場的變化,通過分析、研究獲得的物探資料,推斷、解釋地質構造和礦產分布情況。主要的物探方法有重力勘探、磁法勘探、電法勘探、地震勘探、放射性勘探等。依據工作空間的不同,又可分為地面物探、航空物探、海洋物探、井中物探等。

『陸』 地質勘探主要是干什麼的

地質勘探」即是通過各種手段、方法對地質進行勘查、探測,確定合適的持力層,根據持力層的地基承載力,確定基礎類型,計算基礎參數的調查研究活動。

它是在對礦產普查中發現有工業意義的礦床,為查明礦產的質和量,以及開采利用的技術條件,提供礦山建設設計所需要的礦產儲量和地質資料,對一定地區內的岩石、地層、構造、礦產、水文、地貌等地質情況進行調查研究工作。

(6)城市地質調查干什麼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1.地質勘探單位,應建立地質勘探工作區安全檔案,包括動物、植物、微生物傷害源,流行傳染病種、疫情傳染源,自然環境、人文地理、交通狀況。

地質勘探工作區安全檔案信息和預防措施應及時向野外作業從業人員交底。

2.地質勘探單位,應為野外地質勘探作業從業人員配備野外生存指南、救生包,為艱險地區野外地質勘探項目組配備有效的無線電通訊設備。

3.禁止單人進行野外地質勘探作業,禁止采、食不識別的野菜、野果。野外地質勘探作業人員應按約定時間和路線返回約定的營地。

4.地質勘探單位,應定期為野外地質勘探從業人員進行體檢。野外地質勘探從業人員體質應適應野外工作要求。

5.在疫源地區從事野外地質勘探工作的從業人員,應接種疫苗;在傳染病流行區從事野外地質勘探工作的從業人員,應注射預防針劑。

『柒』 地質勘查局是做什麼的會做什麼服務嗎

地勘局是以前冶金部直屬抄的直管勘查隊伍,而地礦局是以前的地質部,現在的地質調查局下屬的勘查隊伍,雖然現在都已屬地化管理了,但是區別還是很大的,首先,「地勘局」以前的冶金系統的,那麼多數的地勘局都偏重於有色金屬找礦方面,地礦局偏重於地質調查方面。但實際情況是,現在的地勘局和地礦局都已經全面鋪開,開展業務基本重疊!
其次,地勘局做什麼?大部分省市的地勘局主要從事地質找礦、地質調查、儲量核實、儲量核查(這個最痛苦,國土資源部的人腦袋@%@¥%@@#¥了)、動態監測、水文調查、測量、還有物探、化探什麼的,現在貌似還開展地質遺跡這樣的項目!

『捌』 城市地質調查

完成城市地質調查1.07萬平方千米。北京、上海完成成果驗收,部分成版果達到國際領權先水平;天津、廣州、杭州3個城市野外工作全部完成,正在進行後期的綜合研究和評價工作;杭州正在開展驗收准備工作。河北、黑龍江、浙江等省已投資開展本省少數城市基礎地質調查工作。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