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人口與環境第一節
㈠ 高中地理,人口問題
一個國家或地區人口自然增長率只要是正數(大於0),這個國家或地區的人口就會一年比一年多。當人口自然增長率減小,但還是正數,人口增長減慢,即每年增加的人數減少,而總人數還在增多。如果某一年出生人數與死亡人數相等,該國家或地區這一年的人口數與上一年持平。這一年過後,人口自然增長率減少為負數,人口總數開始減少。那麼人口總數開始減少的前一年總人口就是該地最大人口數。
一個國家或地區人口自然增長率只要是負數(小於0),這個國家或地區的人口就會一年比一年少。當人口自然增長率增加,但還是負數,人口減少的程度減慢,即每年減少的人數減少(例如前年總人數減少10000人,去年總人數減少7000人),而總人數還在減少。如果某一年出生人數與死亡人數相等,該國家或地區這一年的人口數與上一年持平。這一年過後,人口自然增長率增大為正數,人口總數開始增加。那麼人口總數開始增加的前一年總人口就是該地最小人口數。
㈡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一章人口的變化上多少個課時
《普通高中課程標准實驗教科書地理2(必修)》的內容是人文地理的基礎知識。它以人類活動為核心,分析了人類活動與地理環境的關系。第一章「人口的變化」主要闡述的是人口問題。為什麼把人口問題放在開始呢?因為當今世界人口、資源、環境是人類普遍關注的三大問題,而人口問題又是產生另外兩大問題的重要原因之一,所以人口問題成為所有問題的焦點。人口的數量,在一定程度上決定著地球資源的消耗,也影響著人口素質的提高,所以保持地球上人口的適度規模,盡快實現人口增長模式的轉變是當務之急。當前我國和世界上面臨的人口問題,主要是由於人口增長過快引起的,因此人口數量的變化是學習的重點。這部分內容主要從人口增長過程及其地區差異和人口增長模式及其轉變兩個方面闡述。由於經濟發展迅速,全球范圍內的人口遷移越來越頻繁,而我國正在加速城鎮化的進程,大規模的人口遷移必然隨之出現,因此人口的空間變化也是學習的重點。這部分內容主要從人口遷移過程和人口遷移的影響因素分析的。目前人口的日益增長,和一定歷史時期、一定地域范圍內人類開發利用資源的能力和空間的有限性,環境承載能力的有限性之間的矛盾日益突出,所以保持人口的合理容量十分緊迫。
所以第一章人口的變化包括三節課文,分別是人口的數量變化、人口的空間變化和人口的合理容量。本章最後的問題研究以改革開放以來我國不斷壯大的農民工為題材,利用資料讓學生分析民工現象存在的意義和存在的問題以及對策,進一步培養學生關注現實生活,關愛他人,理論聯系實際,學以致用的意識。今天我主要備第一節和第二節的內容。
第一節 人口的數量變化
一、三維目標
知識與技能
1、掌握人口自然增長的決定因素、時間差異和空間差異。
2、了解人口增長模式的含義、類型及其轉變的時空分布。
3、掌握人口增長模式的判斷方法。
4、掌握地理曲線統計圖和柱狀統計圖的閱讀方法。
過程與方法
1、通過讀圖分析,讓學生歸納不同時期人口增長的特徵和不同地區人口增長的差異,理解相應國家不同的人口政策。
2、講解人口增長模式的含義,藉助圖表、案例等的分析和討論,讓學生歸納三種人口增長模式的特徵及差異,引導學生對不同人口增長模式的形成、轉變進行深入地分析。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通過學習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口觀、可持續發展觀。
2、通過學習進一步加深學生對我國計劃生育基本國策的理解。
二、教學重點
1、理解人口數量增長在時間和空間上的差異及其成因。
2、理解三種人口增長模式的特點和轉變的原因。
3、培養學生良好的讀圖習慣,提高學生具有從圖中獲取地理信息的能力。
三、教學難點
人口增長模式的轉變。
四、教學方法
讀圖分析法 比較法
五、教學用具
自製多媒體課件
六、課時安排
2課時
七、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新課導入)通過兩個嬰兒的出生圖片提出問題:為什麼社會如此關注?從而導入第一個標題——人口的自然增長。
[板書]一、人口的自然增長
教師展示材料一,讓學生明確自然增長與自然增長率的關系;自然增長率與出生率、死亡率的關系。
材料一
人口自然增長是指某時期某人口中出生人數減去死亡人數後的余數(或差額)。
公式:人口自然增長數=出生人數—死亡人數
人口自然增長率是指一定時期內人口自然增長數(出生人數減死亡人數)與該時期內平均人口數之比,通常以年為單位計算。
公式:人口自然增長率=(年內出生人數—年內死亡人數)/年平均人口數×100%
教師指出:人口自然增長率表明人口自然增長的程度和趨勢。自然增長率還可以用人口出生率與死亡率之差來表示。
人口自然增長率=出生率—死亡率
教師講解:當人口出生率大於死亡率時,人口自然增長率為正值;當人口死亡率大於出生率時,人口自然增長率為負值。因此,一個地區人口的自然增長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共同決定的。
過渡:下面我們從時間角度分析世界人口數量變化的趨勢是怎樣的呢?為什麼會這樣呢?
[板書]1、人口自然增長的時間變化
引導學生讀課本圖1.2和圖1.3,讓學生分析
教師先讓學生說出閱讀地理曲線統計圖的一般步驟和方法,然後總結歸納:
1、讀圖名。
2、讀各個坐標分別表示什麼變數(兩圖橫坐標均表示時間,縱坐標均為相應時期的人口數)。
3、判讀圖形變化特徵(兩圖中曲線曲率的變化反映了對應時段內人口自然增長率的大小)。
4、思考變數之間的因果關系(兩圖均反映了不同歷史時期世界人口數量增長的不同特點)。
讓學生閱讀課本圖1.2,提問:
世界人口數量變化的總趨勢是什麼?讓學生結合課本P2讀圖思考題,分析回答。
讓學生閱讀課本圖1.3,在圖1.2中找出圖1.3所在的時段,指導學生自學P3第一段,讓學生分析近100年全球人口快速增長的原因。最後師生共同歸納總結,填寫下表。
㈢ 求高中地理必修2第一單元 人口的變化概念提綱
人口
的變化
一、人口的數量變化
(1)
人口增長模式
:
原始型
、傳統型、版現代型
(2)人口增長的
地區權
分布:穩定增長型、高速增長型、增長率下降型
二、人口的空間變化
(1)
人口遷移
:
國際人口遷移
、
國內人口遷移
(2)
人口流動
:
外籍勞工
流動、國內人口流動
三、人口的合理容量
(1)
環境承載力
(影響因素)
(2)合理人口流量(影響因素)
㈣ 高中地理必修2中人口容量和環境人口容量的區別是什麼環境承載力和環境人口容量的區別是什麼
環境人口容量是最大的,是個極限值,超出了環境要出問題。環境承載力是環境可持續供養人口的數量,環境人口容量是用來衡量一個地區環境承載力的,你課本上有的啊……
㈤ 高中地理人口
人口變化:自然增長率下降,人口總數增加
變化原因:主要應該是計內劃生育政策,其次還有生容育觀念的改變等
出生性別比先升後降,性別比例失調(一般105),男多女少,在將來會出現男性婚配困難等問題,從而影響社會的和諧安定。
流動原因:打工賺錢,主要是經濟因素的影響。此外城市生活水平、教育、基礎設施好也是原因
有利影響——促進農村經濟發展,緩解人地矛盾,促進城鄉之間經濟、科技、思想和文化等的交流
不利影響——也可能造成土地的荒蕪,以及大量年輕勞動力的流失
㈥ 地理高一必修二1-5單元思維導圖
㈦ 高一地理必修二第一單元知識結構 人口與地理環境 知識提綱
1....人口再生產人口再生產人口再生產人口再生產 (1)人口再生產類型及其轉變 概念:老一代陸續死亡,新一代不斷出生,世代更替的過程,使人口總體延續 決定因素: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長率 原始型:死亡率很高,出生率很高,自然增長率很低 傳統型:出生率很高,死亡率下降,自然增長率較高 過渡型:死亡率降低,出生率下降,自然增長率下降 現代型:出生率很低,死亡率有所回升,自然增長率低 (2)人口再生產類型的地區分布 分世界:屬於「過渡型」,處在向「現代型」轉變的階段 發達國家:「現代型」德國、匈牙利等負增長,美、加、澳、紐西蘭等國自然增長率稍高 發展中國家:多為「過渡型」(非洲、亞洲、拉丁美洲大部分、大洋洲除澳、新外)但韓國、新加坡、古巴、烏拉圭、中國已進入或正要進入「現代型」 2....人口數量與環境人口數量與環境人口數量與環境人口數量與環境 (1)人口數量的變化 人口自然增長:取決於出生率和死亡率的變動,決定全球人口變動的因素 人口機械增長:人口遷移引起,對全球人口並不產生影響 (2)環境對人口數量變化的影響 社會環境因素:經濟發展水平、婚姻制度、生育政策、避孕技術、文化及宗教 自然環境因素對生育率影響極小 社會環境因素:是主要因素(經濟、政治、受教育水平、醫療衛生條件) 對死亡率的影響 自然環境因素:氣候、水、土壤的影響較為明顯,大的自然災害影響 環境污染是重要影響因素之一 (3)人口數量變化對環境的影響 原始社會:人口少,影響小 農業社會:社會經濟水平有了提高,生態環境有了一定程度的破壞 工業社會:人口激增,給資源和環境帶來壓力;生活排污量增多,污染環境;生產擴大、污染擴大 人口與環境的關系:環境污染主要原因不只是人口的增長,主要是由於不重視保護環境等原因造成 3....環境人口容量環境人口容量環境人口容量環境人口容量 (1)環境人口容量的概念 簡單地說:就是環境所能容納的最大人口數 具體地說:一個國家或地區的環境人口容量是在可預見的時期內利用本地資源及其 他資源和智力、技術等條件,在保證符合社會文化准則的物質生活水平條件下,所能持續供 養的人口數量 影響因素:資源、科技發展水平及人口的文化和生活消費水平,資源是首要因素 (2)環境人口容量的估計 不確定性:現有資源總數不確定、科技、生活水平不斷提高 類型 對生育率的影響
㈧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第一節(地球的宇宙環境)知識結構
㈨ 高一地理內容,環境對人口發展的限制性有哪些 謝謝
環境對人口發展的限制性:
人口發展需要消耗各種自然資源,世界人口急劇增長對資源的需求與日俱增,而自然資源(土地、礦產、水、森林等資源)是有限的,對人口發展具有限製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