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寧的地理位置
㈠ 鄉寧在哪呢`
鄉寧,位於黃河中游,山西省西南,全境面積2029平方公里,轄10個鄉鎮,182個村,1113個自然村,人口23萬.縣城位於鄂河內中游,海拔容950米.縣城建於宋皇祐三年(1051)距今已有947年.是全縣政治,經濟,文化和交通中心.
㈡ 誰有山西省臨汾市鄉寧縣西坡鎮的詳細資料謝謝啊
鄉寧縣西坡鎮概況
位於縣境西南,距縣城40公里,治所設西坡,海拔802米,東接西交口鄉,南與河津毗連,西、北均依棗嶺鄉界,總面積83.86平方公里。地貌屬黃土殘塬區,北、東、南山嶺連綿,西部原梁相串;最高處趙家圪垛,海拔1312.4米,最低處西匣溝,海拔679米,相對高差633.4米。年平均氣溫lOC!左右,無霜期180~220天,降雨量400毫米左右。民國前設鎮,民國36年(1947)5月設四區,12月劃隸河津縣管轄, 1948年5月重歸本縣,設行政村、鄉。1958年組建人民公社,1959年歸稷山管轄,1961年重歸本縣,1984年復設鎮。境內煤炭資源豐富,素有煤鄉之稱,為本縣西部地區煤炭主要開采區,現有國營毛則渠和鎮、村煤礦27座。礦藏資源還有鐵、粘土、紫砂陶土、鋁土等。大(寧)臨(猗)公路線橫穿鎮區,各種車輛日流量平均6000車次。大部分自然村已通電,鎮內設有信用社、銀行營業所、糧站、供銷社、稅務所、工商所、木材站等,並建有中小學校、文化站、影劇院、中心衛生院、計劃生育服務站、財政所、葯材站、電視差轉台、體育場等設施。每逢農歷一、六為集日。
鄉寧縣概況
鄉寧縣轄:城關鎮、西坡鎮、台頭鎮、光華鎮、張馬鄉、譚坪鄉、棗嶺鄉、西交口鄉、管頭鄉、下善鄉、雙風淹鄉、崖下鄉、吉家垣鄉、安汾鄉、尉庄鄉、關王廟鄉。
2000年,鄉寧縣總人口216408人,各鄉鎮人口: 城關鎮 37953 光華鎮 20843 台頭鎮 12440 管頭鎮 11384 西坡鎮 14566 吉家原鄉 8235 張馬鄉 11604 下善鄉 8129 崖下鄉 18199 雙鳳濞鄉 6348 關王廟鄉 13909 安汾鄉 7914 尉庄鄉 6607 西交口鄉 12013 棗嶺鄉 15825 譚坪鄉 10439
鄉寧縣位於黃河中游,山西省西南,臨汾市西隅,呂梁山南端,西隔黃河與陝西為鄰。面積2031平方公里,縣政府駐昌寧鎮。
★歷史
遠在舊石器文化晚期,即有先民在鄉寧勞動、生息和繁衍。春秋時屬晉,後因鄂候避居此地而稱鄂城。戰國先屬韓後屬趙,秦屬北屈,西漢為騏縣,北魏設昌寧、平昌二縣,屬定陽郡。唐時並平昌入昌寧。五代後唐改昌寧為鄉寧。宋皇祜三年定治今址。縣名沿用至今。
★地理地貌
境內山嶺重迭,溝壑縱橫,多坡地,少平川,水土流失比較嚴重。總觀全貌,東北高而西南低,海拔一般在 900至1500米之間。呂梁山脈在境內分為兩支:北部一支從東北往西南,有高天山、雲台山等,構成鄉寧縣與吉縣的分界線;另一支由北而南,穿越縣境中部,直到稷山縣,構成鄉寧縣黃河水系與汾河水系的分水嶺。境內諸山以高天山為最高,海拔1820米。西部黃河沿岸,海拔在500 米以下。境內河流包括大小支流約7000餘條,北部鄂河及黃河沿岸諸河均直接注入黃河,其餘注入汾河。大多數為季節性河流。
★氣候
鄉寧縣屬暖溫帶大陸性氣候,春季多風,夏季炎熱,秋季文聯,冬季寒冷。年均氣溫10℃左右,一月零下6℃,七月29℃,年降雨量600毫米,無霜期150天。地域氣候差異較大,自然形成涼溫、中溫和暖溫等小氣候。
★工農業
全縣現有耕地39.62萬畝,主要種植小麥、玉米、穀子、黍、豆類等農作物。經濟作物有油料、甜菜、麻類等。野生葯材有黨參、豬苓、連翹等近百種。
工業以煤炭為主,以煤著稱素有「煤炭之鄉」之稱。此外有化肥、機械製造、電力、水泥、制葯、鐵木業等生產。
★交通
交通狀況日益改善,形成縱貫南北、橫穿東西的交通網路。
★名勝古跡
鄉寧縣古跡有清代長城,有位於石鼻村乾隆年間的四座民宅,有距城五公里處在懸崖峭壁上開鑿的千佛洞石窟,石窟洞高 3.1米,寬深各 4.5米,四壁所雕神龕佛像姿態莊重,栩栩如生,時刻壁畫和石雕藻井,刀法簡練,做工精細,是隋唐時期的作品。
㈢ 山西臨汾地處大山嗎地理位置
1、山西省臨汾來市地處自臨汾盆地當中,地勢平坦,不在大山裡。
2、臨汾市的地理位置:36.0884297634 ,111.5133688082,即北緯N36°05′18.35″ ,東經E111°30′48.13″。海拔:451.20 米。
㈣ 臨汾有個鄉寧縣么有誰介紹一下 高分
鄉寧縣位於山西省臨汾市西南端,西隔黃河與陝西為鄰。面積2031平方公里,轄4鎮鄉,人口18.15萬,縣政府駐城關鎮。鄉寧縣轄5個鎮、5個鄉:昌寧鎮、光華鎮、台頭鎮、管頭鎮、西坡鎮、雙鶴鄉、關王廟鄉、尉庄鄉、西交口鄉、棗嶺鄉。
★歷史
鄉寧,春秋時屬晉,後因鄂候避居此地而稱鄂城。西漢為騏縣,北魏設昌寧、平昌二縣,屬定陽郡。唐時並平昌入昌寧。五代後唐改昌寧為鄉寧。宋皇祜三年定治今址。縣名沿用至今。
★地理地貌
境內山嶺重疊,溝壑縱橫,多坡地,少平川,水土流失比較嚴重。總觀全貌,東北高而西南低,海拔一般在900至1500米之間。呂梁山脈在境內分為兩支:北部一支從東北往西南,有高天山、雲太山等,構成鄉寧縣與吉縣的分界線;另一支由北而南,穿越縣境中部,直到稷山縣,構成鄉寧縣黃河水系與汾河水系的分水嶺。境內諸山以高天山為最高,海拔1820米。西部黃河沿岸,海拔在500
米以下。境內河流包括大小支流約7000餘條,北部鄂河及黃河沿岸諸河均直接注入黃河,其餘注入汾河。大多數為季節性河流。
★氣候
鄉寧縣屬暖溫帶大陸性氣候,年均氣溫10℃左右,一月零下6℃,七月29℃,年降雨量600毫米,無霜期150天。
★工農業
全縣現有耕地39.62萬畝,主要種植小麥、玉米、穀子、黍、豆類等農作物。經濟作物有油料、甜菜、麻類等。野生葯材有黨參、豬苓、連翹等近百種。
工業以煤炭為主,年總產量達 220萬噸。此外有化肥、機械製造、電力、水泥、制葯、鐵木業等生產。
★交通
大寧至臨猗干線公路通越城關,有多條城關通住襄汾的支線公路及通往鄉鎮的簡易公路,與四鄰各縣可通行汽車。但部分山區仍以馱運為主。
★名勝古跡
鄉寧縣古跡有清代長城,有位於石鼻村乾隆年間的四座民宅,有距城五公里處在懸崖峭壁上開鑿的千佛洞石窟,石窟洞高 3.1米,寬深各4.5米,四壁所雕神龕佛像姿態莊重,栩栩如生,時刻壁畫和石雕藻井,刀法簡練,做工精細,是隋唐時期的作品。
鄉寧縣,人稱「卧牛城」,她位於黃河中游,壺口瀑布附近,山西省西南,臨汾市西隅,呂梁山南端,早在舊石器時期,即有人類在此活動。春秋晉鄂侯居此,稱鄂。戰國先屬韓後屬趙,秦屬北屈,漢為騏縣。之後,又有昌寧、平昌、呂香等稱,五代後唐始稱鄉寧縣。全境面積2029平方公里,轄10個鄉鎮,182個村,1113個自然村,人口23萬。縣城位於鄂河中游,海拔950米。縣城建於宋皇祐三年(1051)距今已有947年。是全縣政治、經濟、文化和交通中心。
這個古老安寧與世無爭的古老縣城有著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從古至今,名人輩出,(可考《鄉寧縣志》)也有著許多流傳於民間的動人傳說。相傳鄭崇儉在殿試時,皇帝問他的家鄉是什麼樣子,鄭答曰:「南北無二里,東西一條川,人飲泉中水,牛耕山上田。」一個座落在萬山之中如丸的桃花源式的小城鎮活脫脫跳入了皇帝的眼中!
全縣境內峰巒起伏,溝壑縱橫,梁峁交錯。海拔最高1820.5米(高天山),最低385.1米(師家灘),相對高差1435.4米。主要山峰有高天山、雲泰山、斷山嶺、雲邱山、林山等。境內屬暖溫帶大陸性氣候,春季多風,夏季炎熱,秋季爽涼,冬季寒冷;年平均日照介於2400-2700小時之間、降水量570毫米、氣溫攝氏9.9度、無霜期212天。地域氣候差異較大,自然形成涼溫、中溫和暖溫等小氣候。
鄉寧土地遼闊,物華天寶。礦產資源,得天獨厚,以煤著稱。煤田面積約1600平方公里,占總面積78%,勘探儲量153億噸,可采量130億噸;煤層最厚8米;全系主焦煤,低硫、低灰、發熱量大、易開采,被確定為全國稀有煤種,故有「煤炭之鄉」的美稱。其次為鐵礦,儲量約在億噸以上,品位一般在45-63%之間。此外還有石灰石、石英、石膏、紫砂陶土、長石、雲母、硫磺、瑪瑙、鋁土和銅、鋁、鈾、鍺、鎵、銀等。生物資源以林、草、葯材和牛、羊、驢、騾、馬及各種野獸為主。水資源因地下斷層滲漏,較為貧乏,地表水年來水量9545萬立方米,主要河流有鄂河、羅河、豁都峪、三官峪、馬匹峪、黃華峪、瓜峪、青石峪及252條1公里以上的支流或溝道。地下水埋藏分布面積僅有198萬畝,儲量3200萬立方米,不易開采利用,人畜飲水主要靠1369處小泉小水供給。
鄉寧縣交通以公路為主。境內有國道209、309線、省道3條共5條干線公路。209國道縱貫縣域西部地區,溝通本縣與運城市及呂梁地區的聯系;309國道橫貫縣域東北部,溝通本縣與臨汾堯都區的聯系。省道分別由縣城通達稷山、襄汾,並與候西一候月鐵路、晉韓公路和南同蒲鐵路、大運高速相接。
鄉寧歷代人才輩出,歷史上著名人物有:明嘉靖吏部文選司郎中王與齡,在任澄清銓敘、廉潔奉公,後因剛直不阿,被嚴嵩奏本除名。清方誌學家、書法家、金石家楊篤,一生編纂《山西通志》和河北、山西兩省10部州、縣志,志成身卒,成為一代志傑。清進士吳庚,曾任陝西省臨潼縣知事,後棄官歸隱,纂修《鄉寧縣志》。民國時期楊珏、閻寧波、閻棠、王瑞生、王澤江、李振國、李振權、閻應傑、胡青、閻聰等愛國志士,積極參加抗日救國和革命斗爭,成為本縣早期共產黨員。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涌現出華順德、張善娃、耿寧成、盧可智等建設社會主義的先進人物。還有一批批鄉寧籍人在全國各地工作,為建設祖國貢獻才智。
鄉寧地方名產品種繁多:下縣的「益壽」長山葯,雪白軟綿;「鄉寧紅」花椒、蘋果等系列產品,享譽三晉;新開發的「琪爾康」翅果油以及「盛寶王」系列產品正走俏市場,倍受青睞。
鄉寧名勝古跡,有戰國時荀息墓,廉頗墓;隋唐千佛洞;宋代柏山寺;金代壽聖晨鍾;明代結義廟、文筆雙塔;清代杜家院以及剛剛建成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華靈廟抗日紀念館。還有風光獨特、極有開發價值的雲邱山、萬堡山、一線天、黃河峽谷等自然勝景。
(人文鄉寧,2008年04月14,天下游移-參閱鄉寧對外宣傳網-鄉寧概況編寫配圖)
㈤ 鄉寧縣關村在那個位置
手機地圖一搜就出來了
㈥ 山西省臨汾市鄉寧縣梁坪地理位置
35.8449194148,111.0008432334
北緯N35°50′41.71″ 東經E111°0′3.04″
靠近:山西省臨汾市鄉寧縣034鄉道
參考:山西省臨汾市鄉寧縣關王廟鄉梁坪村西南方向
㈦ 鄉寧的煤礦分布 具體的地址
1、山西鄉寧焦煤集團毛則渠煤炭有限公司(礦井能力90萬噸/年)2、山西鄉寧焦煤集團東溝煤業有限公司(礦井能力60萬噸/年)3、山西鄉寧焦煤集團台頭煤焦有限責任公司(礦井能力150萬噸/年)4、山西鄉寧焦煤集團申南凹焦煤有限公司(礦井能力120萬噸/年)5、山西鄉寧焦煤集團台頭前灣煤業有限公司(礦井能力90萬噸/年)6、山西鄉寧焦煤集團王蟒溝煤業有限公司(礦井能力90萬噸/年)7、山西鄉寧焦煤集團李子坪煤業有限公司(暫定名)(礦井能力60萬噸/年)8、 山西鄉寧焦煤集團神角煤業有限公司(礦井能力90萬噸/年)9、山西鄉寧焦煤集團元甲煤業有限公司(暫定名)(礦井能力60萬噸/年)10、山西鄉寧焦煤集團燕家河煤業有限公司(礦井能力60萬噸/年)11、山西鄉寧焦煤集團延申嶺煤業有限公司(礦井能力90萬噸/年)12、霍州煤電集團鄉寧昶元煤業有限公司(暫定名)(礦井能力60萬噸/年)13、霍州煤電集團鄉寧沙坪煤業有限公司(暫定名)(礦井能力30萬噸/年)14、霍州煤電集團鄉寧鑫博煤業有限公司(暫定名)(礦井能力45萬噸/年)15、霍州煤電集團鄉寧寶鑫煤業有限公司(暫定名)(礦井能力60萬噸/年)16、山西煤炭運銷集團同富元煤業有限公司(礦井能力45萬噸/年)17、山西煤炭運銷集團同富新煤業有限公司(礦井能力60萬噸/年)18、山西煤炭運銷集團金山煤業有限公司(暫定名)(礦井能力60萬噸/年)19、山西煤炭運銷集團同泰達煤業有限公司(礦井能力60萬噸/年)20、山西煤炭運銷集團同晟達煤業有限公司(礦井能力45萬噸/年)21、山西保利裕豐煤業有限公司(暫定名)(礦井能力90萬噸/年)22、大同煤礦集團臨汾宏大隆博煤業有限公司(暫定名)(礦井能力90萬噸/年)
㈧ 鄉寧縣的地理環境
鄉寧地方名產品:下縣的「益壽」長山葯;「鄉寧紅」花椒、蘋果等系列產品;「琪爾康」翅果油以及「盛寶王」系列產品。
㈨ 臨吉高速具體在什麼位置進入鄉寧界呢,都經過哪些地方呢。
在鄉寧縣的光華鎮鋪頭村。經過臨汾金殿襄汾縣;鄉寧縣。吉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