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理信息 » 土壤圈與地理環境關系

土壤圈與地理環境關系

發布時間: 2021-02-28 12:40:06

① 土壤圈在自然地理環境中有原材料的功能嗎

沒有這個說法
①土壤是發育於陸地表面具有生物活性和孔隙結構、進行物質循環和能量轉換的疏鬆表層,是由礦物質、有機質、水、空氣和生物組成的生物與非生物混合體。

②土壤圈是地球表層與大氣圈、生物圈、水圈、岩石圈相交的界面並進行著物質循環和能量轉換的圈層。是植物進行光合作用把水分和二氧化碳合成有機質的重要場所。

(2)土壤圈在地理環境中的地位和作用

①土壤圈與生物圈進行養分元素的循環,土壤支持和調節生物的生長發育過程,提供植物所需的養分、水分與適宜的理化環境,決定自然植被的分布。

②土壤圈與水圈進行水分平衡與循環,影響降水在陸地和水體的重新分配,影響元素的表生地球化學遷移過程及水平分布,也影響水圈的化學組成。

③土壤圈與大氣圈進行大量及痕量氣體交換,影響大氣圈的化學組成、水分與熱量平衡,影響全球大氣變化。

④土壤圈與岩石圈進行著金屬元素和微量元素的循環,土被覆蓋在岩石圈表層,對其具有一定的保護作用,減少各種外營力的破壞。

(3)土壤圈的物質能量循環的影響

①土壤圈與地球生命作用,包括生物轉化和水循環及環境效應。

②土壤圈與人類生存條件,包括土壤資源的開發與管理,土壤對農林牧業適宜性等。

③土壤圈與與自然環境,包括重金屬元素在土壤圈中的分布、遷移、轉化及生存效應。

② 土壤地理學的土壤圈概念

土壤是地理環境統一體中一個組成要素。土壤形成開始於有有機體生長的陸地表面岩石風化物上,這些有機體在生命活動中,進一步分解了岩石,並從中吸收和集中必需的礦質養料,同時使陸地表層富有植物營養元素和岩石所沒有的含氮有機化合物,所以土壤與岩石有本質的區別。在土壤的形成過程中土壤還與水圈、大氣圈不斷進行物質、能量交換。土壤在地理環境中總是處於大氣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之間的界面上,而且成為它們相互作用的產物。對此,S.Matson(1938)提出了土壤圈(pedosphere)的概念。土壤不僅受到岩石圈、水圈、生物圈的制約,而且它反過來又對這些圈層產生影響,於是土壤圈表現出以下幾個方面的功能。
1.對生物圈的影響支持和調節生物過程;提供植物生長的養分、水分與適宜的理化條件;決定自然植被的分布;土壤圈中的各種限制因素對生物起不良的影響。
2.對大氣圈的影響影響大氣圈的化學組成、水分與熱量平衡;吸收氧氣,釋放CO2、CH4、H2S、氮氧化物和氨氣,這對全球大氣變化有明顯的影響。
3.對水圈的影響影響降水在陸地和水體的重新分配;影響元素的表生地球化學行為、水平分異及水圈的化學組成。
4.對岩石圈的影響作為地球的「保護層」,對岩石圈具有一定的保護作用,以減少其遭受各種外營力的破壞。
由於土壤圈所處的特殊地位,它成為地球上生物與非生物發生強烈交互作用的基地。土壤圈內的各種土壤類型、特徵與性質,都是過去和現在大氣、岩石,水和生物圈相互作用的記錄與反映,它們對研究土壤圈在自然與人為作用影響下的變化與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③ 論述土壤圈對大氣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的影響

  1. 土壤圈是岩石圈、大氣圈、水圈、和生物圈相互作用的產物。

  2. 與氣候、生物等自然環境版要素一樣,權具有水平、垂直地帶性分布規律。

  3. 通過獨特的疏鬆多孔結構與其他4個圈層聯系在一起,並通過它在個圈層間進行頻繁的物質交換和能量循環。

  4. 土壤是圈人類耐以生存的物質基礎,是地球上一切生命體與非生命體的載體。

④ 土壤圈是如何定義的

土壤圈是指岩石圈最外面一層疏鬆的部分,其表面或裡面有生物棲息。土壤圈是構成專自然環境的五大圈(大屬氣圈、水圈、岩石圈、土壤圈和生物圈)之一,是聯系有機界和無機界的中心環節,也是與人類關系最密切的一種環境要素。土壤圈的平均厚度為5米,面積約為1.3億平方千米,相當於陸地總面積減去高山、冰川和地面水所佔有的面積。土壤是由岩石風化和母質的成土兩種過程綜合作用下形成的產物,是人類和其他生物賴以生存的物質基礎。土壤的本質屬性是具有肥力。肥力是指土壤供給植物生長發育所必需的水分和營養元素的能力。土壤肥力的大小取決於水、肥、氣、熱的協調狀況及土壤能否提供植物生長發育的條件。這些條件與土壤物質組成、能量運動狀況、自然條件以及人工措施等有關。一般說,在氣候、生物等自然因素作用下形成的土壤稱為自然土壤;在耕種、施肥、灌排等人為因素作用下改變著土壤的自然特性,這些土壤稱為耕作土壤。

⑤ 土壤圈對地理環境作用是什麼

⑥ 土壤圈是如何形成的你是如何理解主要成土觀點的

土壤圈是指岩石圈最外面一層疏鬆的部分,其表面或裡面有生物棲息。土壤圈是內構成自然環境的五大圈(大氣容圈、水圈、岩石圈、土壤圈和生物圈)之一,是聯系有機界和無機界的中心環節,也是與人類關系最密切的一種環境要素。土壤圈的平均厚度為5米,面積約為1.3億平方千米,相當於陸地總面積減去高山、冰川和地面水所佔有的面積。土壤是由岩石風化和母質的成土兩種過程綜合作用下形成的產物,是人類和其他生物賴以生存的物質基礎

⑦ 自然地理學的簡答題:土壤圈在全國地理環境系統意義

土壤圈對抄地理環境的襲意義:
1,土壤圈與地球生命作用,包括土壤物質價環的能量變化,生物轉化,水循環,碳、氮、硫、磷循環及環境效應。
2.土壤圈與人類生存條件,包括土壤資源區域性開發與管理,綜合農業中的動態變化,土壤對農林適宜性評價,營養元素的空間調控,土壤圈的各障礙因素對農業生產的限製作用。
3.土壤圈與自然環境,包括重金屬元素在土壤圈中的空間分布、遷移、轉化及動態變化,土壤污染物質的來源、分布、變化、遷移、濃集對生物環境的影響及調控:土壤在復合農業生態系統中的功能
及優化模式。
4.上壤圈與全球土壤變化,包括自然與人為條件下的土壤圈內不同土壤類烈歷史演變:現代成土過程基本特性變化預測;土地退化,土壤痕量氣體的通量及其對溫室效應的影響。
5.土壤物質的組成與性質,包括土壤膠體表而的性質「上壤中有害物質的化學行為,土壤水分性質,植物營養元素的化學性質,根據主要微生物的生理生態特性,土壤有機質組成、性質,土壤生態系
統的結構、功能等。

希望能幫到你
滿意請採納 O(∩_∩)O~

⑧ 土壤圈對自然地理環境的影響

B 本題考查生物對地理環境的影響。對土壤的形成起主導作用的是生物。綠色植物能夠進行光合作物,微生物可以對腐殖質進行分解形成有機質。所以本題選擇B選項。

⑨ 土壤圈的物質能量循環對生態環境變化有哪些重大影響

土壤圈是指岩石圈最外面一層疏鬆的部分,其表面或裡面有生物棲息。土回壤圈是構成自然環境的五大圈(大答氣圈、水圈、岩石圈、土壤圈和生物圈)之一,是聯系有機界和無機界的中心環節,也是與人類關系最密切的一種環境要素。土壤圈的平均厚度為5米,面積約為1.3×10(8次方)平方千米,相當於陸地總面積減去高山、冰川和地面水所佔有的面積。土壤是由岩石風化和母質的成土兩種過程綜合作用下形成的產物,是人類和生物賴以生存的物質基礎。土壤的本質屬性是具有肥力。肥力是指土壤供給植物生物發育所必需的水分和營養元素的能力。土壤肥力的大小取決於水、肥、氣、熱的協調狀況及土壤能否提供植物生物發育的條件。這些條件與土壤物質組成、能量運動狀況、自然條件以及人工措施等有關。一般說,在氣候、生物等自然因素作用下形成的土壤稱為自然土壤;在耕種、施肥、灌排等人為因素作用下,改變著土壤的自然特性,而使之形成耕作土壤。

⑩ 土壤圈的概述

特點:土壤圈是岩抄石圈最外面一層疏鬆的部分,其上面或裡面有生物棲息。土壤圈是構成自然環境的五大圈(大氣圈、水圈、岩石圈、土壤圈、生物圈)之一,與人類關系最密切的一種環境要素。土壤圈的平均厚度為5m,面積約為1.3×108km2,相當於陸地總面積減去高山、冰川和地面水所佔有的面積。
研究意義:旨在從地球表層系統的角度,研究土壤圈的結構、成因和演化規律,以達到了解土壤圈的內在功能,在地球表層系統中的地位和作用,及其對人類與環境的影響的目的。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