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理信息 » 軍事地理信息環境組成要素

軍事地理信息環境組成要素

發布時間: 2021-02-28 11:10:05

❶ 戰略環境的構成要素包括了政治,經濟,軍事,外交,科技,地理等,對么

基本上是對的~~

戰略環境的6大構成要素:人口、經濟、社會文化、政治法律、科技和自然環境。

❷ 讀「陸地環境各要素關聯圖」,完成下列問題。 (1)陸地環境主要由哪些要素組成(2)我國西北地區陸地


(1)地貌、氣候、水文、生物、土壤。
(2)氣候
(3)我國黃土高原,歷史上曾版經植被茂盛,權但由於人為破壞,加速了水土流失,造成了目前千溝萬壑的地表形態。
(4)氣候要素會使岩石產生風化,如溫度變化造成岩石的崩解破碎;地質作用也會對氣候產生影響,如火山爆發噴出的塵埃可能在大氣中停留一段時間,影響到達地面的太陽輻射和當地氣溫。

❸ 什麼因素是構成戰略環境狀況的核心因素

軍事因素是構成戰略環境狀況的核心因素。

軍事是內容極為豐富的復雜系統,是戰爭和國防等事項的集中體現,而且與政治、經濟、科技、文化、外交等領域有著密切的聯系。因此,軍事涉及的問題很多,其中最基本的是軍事的要素、軍事的特徵、軍事的任務、軍事的作用等問題。

軍事既為戰爭而存在,亦為和平而存在。軍事作為和平的保障手段,從一般領域向特殊領域延伸,從對抗領域向合作領域延伸,從國家領域向國際領域延伸,成為遏止和制約戰爭的基礎,擴大了傳統軍事觀的含義。因此,國際軍事安全與合作不可避免地成為現代軍事的重要組成部分。



(3)軍事地理信息環境組成要素擴展閱讀:

在某些特殊情況下,戰爭的需要也會刺激個別或少數國家經濟的發展,但是,這種促進作用,是建立在戰爭對其他國家和民族社會經濟造成嚴重破壞的基礎之上的。軍事科學技術的水平,是影響戰鬥力和決定戰爭勝負的重要因素。

為准備和實施戰爭,軍事斗爭的雙方必然盡可能迅速地擁有先進武器裝備,不僅常常把最新的科學技術成果率先用於改進和完善戰爭手段,而且常常把發展軍事技術擺在發展科學技術的優先地位。

這樣就使得最新科學技術常常表現為軍事技術,某些領域的軍事技術在科學技術中還處於領先地位,並由此帶動整個科學技術的進步。軍事對科學技術進步的推動作用,在當代表現得更為突出。

❹ 戰略環境的主要構成要素有哪些

戰略環境的要素主要包括時代特徵、地緣關系、國際格局、國際秩序專和國際機制等。

一個時期屬內由世界各主要國家在戰略利益方面的矛盾斗爭或合作共處中的全局狀況和總體趨勢,最重要的是時代特徵、世界戰略格局、主要國家的戰略趨向、世界及周邊地區戰爭與安全形勢等。

國際間戰略利益的矛盾和斗爭,是構成國際戰略環境的基本方面,關繫到斗爭各方的生存與發展、安危與興衰、國家主權和戰略目標得失等根本利益,以及由此而來的國家軍事力量建設與運用的方向等,是國家制定軍事戰略的外部環境和條件。



(4)軍事地理信息環境組成要素擴展閱讀:

戰略環境作為制定軍事戰略的客觀基礎,戰略指導者了解和熟悉戰略環境,正確認識構成戰略環境的各種因素的相互關系、相互作用及其對國家安全及戰爭全局的影響,找出其中的特點和規律,是正確制定軍事戰略的先決條件。

戰略指導者實施戰略指導的過程,又是對戰略環境分析和認識的過程。必須堅持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對戰略環境進行全面的、系統的分析和由此及彼、由表及裡的思索,作出合乎客觀環境的預測和判斷,才能使戰略指導發揮正確的能動作用。

❺ 環境要素有哪些

環境是人們所在的周圍地方以及有關事物,一般分為自然環境與社會環回境。構成環境的各答個部分統稱為環境要素。環境要素一般分為自然環境要素和社會環境要素兩大類。我們通常所說的環境要素是指自然環境要素。環境要素包括水、大氣、岩石、生物、陽光和土壤等。

如水組成水體,全部水體總稱為水圈;大氣組成大氣層,全部大氣層總稱為大氣圈;由土壤構成農田、草地和林地等;由岩石構成岩體,全部岩石和土壤構成的固體殼層稱為岩石圈;由生物體組成生物群落,全部生物群落總稱為生物圈。

各個環境要素之間相互作用的主要動力是依靠來自地球內部放射性元素蛻變所產生的內生能和以太陽輻射能為主的外來能。

❻ 自然地理環境人文地理環境都包括哪些要素

自然地理環境包括大氣、水、岩石、生物、土壤、地形等要素。這些要素通過水循環、生物循環、岩石圈物質循環等過程,進行著物質遷移和能量交換,形成了一個互相滲透、互相制約和互相聯系的整體。

人文地理環境包括人口,民族, 聚落,政治,社團, 經濟, 交通, 軍事, 社會行為等要素。它們在地球表面構成的圈層, 稱為人文圈或社會圈, 智慧圈, 技術圈。

(6)軍事地理信息環境組成要素擴展閱讀:

地理要素的變化會"牽一發而動全身"。

中國的自然地理環境除了山地、高原、盆地、平原、丘陵五種最重要的常態地貌類型以外,我國還有類型繁多的特殊地貌分布,如冰緣地貌、海岸地貌、冰川地貌等。其中冰緣地貌,僅青藏高原和大興安嶺北段,類型就有45種以上,成為世界上冰緣地貌類型最多的國家。

如此復雜多樣的地理環境,為中國傳統自然經濟的多元化和中華文化的多樣化提供了優越的條件。

我國地處地球的北溫帶,既無嚴寒,又無酷暑,氣候宜人,眾多的江河湖泊,使廣闊的土地可墾可耕,供人們衣食。

因此,與世界上各古老文化相比,中華文化產生和延續有一個得天獨厚的優越環境。同埃及文化囿於尼羅河流域,巴比倫文化囿於兩河流域相異,中華文化滋生地不是依託一個江河流域,而是擁有黃河流域和長江流域兩個大的區段。

❼ 軍事戰略通常由哪幾個基本要素構成

軍事戰略通常抄由:戰略目的襲、戰略方針、戰略手段和戰略力量等基本要素構成。
1、戰略目的:是戰略指導者在軍事斗爭全局上所要達到的最終結果,是國家一定歷史時期內總的路線、方針、政策在軍事上的反映,既是制定戰略的出發點,也是實施戰略的歸宿點。戰略目的是政治對軍事的基本要求,通常可分為最終目的、直接目的和具體目的。
2、戰略方針:指導軍事行動的綱領和制定戰略計劃的基本依據。他是在分析國際戰略形勢和敵對雙方戰略諸要素基礎上制定的,具有很強的針對性。
3、戰略力量:是戰略的物質基礎和支柱。主要是指參與斗爭的軍事力量,但必須與國家的總體力量協調發展。
4、戰略手段:為達成戰略目的而運用軍事力量的方式和方法,主要解決用什麼進行軍事斗爭和怎樣進行軍事斗爭的問題。它包括所有能應用的政治、經濟、軍事、外交、科學技術、戰略領導和指揮等各方面的全部的綜合手段。

❽ 國防的基本要素有哪些

1、一是主體要素,國防的主體是國家;

2、二是對象要素,國防的對象是入侵外敵與武內裝顛覆;

3、三是容目的要素,國防的目的是保衛國家的主權、統一、領土完整和安全;

4、四是手段要素,國防的手段是軍事活動,以及與軍事有關的政治、經濟、外交、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活動。

(8)軍事地理信息環境組成要素擴展閱讀:

國防具有多層次目標

1、最低層次目標是自衛目標,國防範圍限定在國家領土、領海范圍內,著眼於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

2、中級層次目標是區域目標,其范圍限定在國土之外有限的周邊區域內,著眼於增大國防縱深和彈性,為本國安全和發展創造更為寬松的周邊環境。

3、最高層次目標是全球目標,國防範圍遍及全球,著眼於保護本國在世界各地的利益。

國防的國家行為主要表現在:國家利用各種條件和能力建設國防;依靠強大的國防,政府就能集中精力制定政策,調動一切力量發展經濟,確保國家繁榮富強,人民安居樂業。

國防的國際行為主要表現在:國內與國外、國防與國際更密切地聯系在一起;世界和平與戰爭、國際經濟繁榮與衰退都直接影響國家和國防建設。

❾ 地質環境系統的組成要素

地質環境系統位於大氣圈、水圈、生物圈與岩石圈相互疊置的地球淺表內,其內部容有空氣、水、生物、岩石和土壤,它們代表了地質環境組成的基本要素。在系統內部,這些物質不是彼此游離各占據獨立的空間,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之間存在著物理學、化學和生物學的聯系,於是有了水岩(土)作用、水生作用、水氣作用等一系列的現象和過程,即所謂的耦合過程。另一方面,這些物質有質的區別,它們的存在又有各自的條件,運動規律也不完全一樣,表現出一定的獨立性和各成體系的特點,如地下水滲流場、應力場、化學場等。所以,研究這些要素不能只停留在成分分析的層面上,還需進一步討論各自存在方式,即物質的時空關聯,這就涉及系統結構的概念。

❿ 環境要素是由哪些部分組成的

環境要素包括水、大氣、岩石、生物、陽光和土壤等。如水組成水體,全部版水體總稱為水權圈;大氣組成大氣層,全部大氣層總稱為大氣圈;由土壤構成農田、草地和林地等;由岩石構成岩體,全部岩石和土壤構成的固體殼層稱為岩石圈;由生物體組成生物群落,全部生物群落總稱為生物圈。而陽光中的輻射又能被其他要素吸收。

各個環境要素之間相互作用的主要動力是依靠來自地球內部放射性元素蛻變所產生的內生能,以及以太陽輻射能為主的外來能。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